2021 CHALLENGE TAIWAN 51.5
賽前與苡維不斷地互相試探敵情
一直深怕游泳跟自行車沒辦法拉開太多距離
(結果還真的是沒辦法拉開太多哈哈
在游泳項目今天終於成功順利跳水
剛開始游出去有了前兩場的賽事經驗
也慢慢能找到定位及穩定的配速模式
一路很順利地游到折返點浮球
過程還看到誤以為是苡維的路人大聲打招呼
竟然認錯人太尷尬只好馬上埋到水裡😂
但游泳過程真的有點偏熱所以不斷拉下領口讓防寒衣進水
不然核心溫度一直上升,會不知不覺流失太多體能⋯
上岸後看了手錶,游泳成績進步了一點
馬上快速的脫掉防寒衣前往轉換區
轉換自行車裝備時還真的擔心少帶了什麼拖到了一點時間😅
自行車去程路段的風真的是四面八方都來
都騎到FTP90%還在時速25⋯
還好有相機的拍攝激勵下撐了過去
在回程總算是順風一點也讓肌群慢慢適應
找到踩踏節奏以及順風的幫助下均速也從25來到了40
總算是撐回去轉換區🥵
跑步路段的開始為了追趕成績
第二公里股二頭肌就大抽到不行
腳一彎曲就抽筋!
好在坐在地板三分鐘伸展後才好轉
回程也努力以4:40左右的均速撐回終點
成績小小突破上次2020 CT的2:54:59
也算是非常心滿意足了
至於是誰獲得勝利嘛⋯⋯期待影片😆!
明年大家和我一起來CT十週年
一起共襄盛舉吧!
早鳥優惠最後一天~
僅限使用Challenge Asia Pacific APP 報名
務必選手本人手機報名👆喲!
iOS下載連結:https://reurl.cc/exDbxK
Android 下載連結:https://reurl.cc/QdXldO
🔥僅113/226項目享有早鳥禮🔥
Challenge-Taiwan Challenge Family
蔣苡維 #最速攝影師
Dream High Running Club 夢想高飛跑步社團
#ChallengeTaiwan #MakeYourOwnStory #Triathlon #鐵人三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Keng Sport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行車踩踏是騎乘的基礎,初期為了學習運動模式,我們可以利用單腳踩踏的方式來操作,幫助肌肉學習正確的運動模式,剛開始可能會有頓點,我們可以選擇稍微重一點點的齒比去矯正,隨著技術提升,逐漸使用輕齒比高轉速下去做! 單腳踩踏訓練時,脛前肌、腿後肌群和下背部可能會因為平常不常訓練感到緊繃,在操作時務必避免...
「自行車踩踏肌群」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自行車踩踏肌群 在 哲睿 Jerr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行車踩踏肌群 在 柴胡中醫不中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行車踩踏肌群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自行車踩踏肌群 在 Keng Sport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自行車踩踏肌群 在 Re: [問題] 爬坡的姿勢- 看板bicycl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自行車踩踏肌群 在 踩踏用到的肌群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自行車踩踏肌群 在 【舒迷說】 「教你用屁股騎車爆發隱藏的肌力!!!」 #騎乘姿勢 ... 的評價
- 關於自行車踩踏肌群 在 單車專欄墊腳尖Vs 低腳踝踩踏前一段時間有個同好的文章 的評價
- 關於自行車踩踏肌群 在 公路車如何發揮臀大肌的推薦,YOUTUBE、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自行車踩踏肌群 在 公路車如何發揮臀大肌的推薦,YOUTUBE、MOBILE01 的評價
自行車踩踏肌群 在 柴胡中醫不中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跟柴胡一起騎車車吧!安全騎自行車去~
(想跟本柴相見歡的看過來!)
先前的貼文內容有誤,所以在此更正重新貼
謝謝糾正的大家❤️
話說本柴爸爸媽媽以前是在自行車社認識的!把拔以前還當過自行車社社長耶!
騎卡打掐自由自在迎風貼地飛行的感覺真的很棒,但享受的當下也要小心相對而來的運動傷害喔!就讓本柴娓娓道來~
📍防中暑(熱衰竭)
騎車最重要就是要預防中暑啦!盡量避免在11~14點這段時間騎車,清晨和傍晚是最棒的運動時光,柴爸大學時都會晨騎完洗個澡再去上課喔!484很熱血!夜騎也是很涼爽(要注意前後燈都要裝喔!)。在大太陽下運動,會伴隨大量的汗水流失,會大量耗氣,適當的補充水份和運動飲料。
💡tips:可以用溫開水沖黃耆和西洋參、麥門冬等,是很棒的補氣飲料喔!詳情可看之前的防中暑貼文
#我柴不會中暑
📍曬傷曬黑
各位水水們最怕的就是紫外線啦,當然一定要全身包緊緊。安全帽不只保護頭部,更能避免太陽直曬頭部,此外,頭巾袖套手套腿套防曬乳也是防曬好幫手。身為靈魂之窗的雙眼,更要用太陽眼鏡保護喔!
💡tips: 不小心曬傷的話,可以用蘆薈膠幫皮膚滋潤消炎,曬黑的話可以用我們中藥七白散面膜來美白喔。
📍腰酸背痛&抽筋
騎車前的熱身和騎完的伸展按摩都是不可缺的,尤其是騎公路車的帥帥們,座椅高度和把手位置沒調好或是核心肌群無力的話都容易造成肩頸酸痛(因為公路車比較趴)以及下背痛(核心肌群不夠力或維持同姿勢太久)
建議每騎一小時左右休息時順便伸展肩頸下背及腿部。由於大腿不斷的踩踏,大腿前面和側邊以及小腿容易緊繃抽筋喔,休息時一定要伸展按摩,滾筒和網球是你的好幫手!
中醫拔罐和針灸能解決肩背腿筋膜緊繃血循差的問題,很適合運動員和各位低頭族喔!
💡tips: 重點穴位:風池、大椎、肩井、天宗、腎俞、血海、風市
對了對了!!
在109年10月11號星期日有一個高雄自由車協會舉辦的「鳳山林園單車遊」
免報名費即可參加活動並摸彩,也可花1000元加購專業車衣!
🤩更重要的是🤩
本柴跟爸爸媽媽,還有我中醫你
@cmedlove
會在那邊的攤位跟大家見面喔!
我們會準備一些中醫小活動讓大家來體驗!
趕快報名吧!
不騎車的話也可以來攤位看看本柴喔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exq1LW
從本柴的IG首頁也可以進去喔!
—
#中醫 #運動 #養生 #高雄市自由車協會 #自行車 #健康 #活動 #免費 #高雄 #鳳山 #單車 #按摩 #抽獎 #防曬 #美白 #曬太陽 #霸道總柴教你中醫 #施昀廷醫師 @ Kaohsiung, Taiwan
自行車踩踏肌群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踩踏技術講座】
這個主題幾年前講過三次,最後一次是2016年由高雄的「Vertex 丸鐵運動」所舉辦的兩鐵課程。這次有機會重新準備、重新針對踩踏技術,再次對踩踏技術有興趣的朋友來分享這個主題,在2017~2018年浸淫”Pose Method of Triatlon Techniques(《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與”Training and Racing With a Power Meter”這兩個文本與準備自行車訓練營的教案過程中再次體驗到教學相長的樂趣。
在這次的講座中,題目定為自行車的科學化訓練之「踩踏技術講座」,是希望在有限的時間裡講得不要太廣泛、太發散,能更聚焦地討論單車訓練中的踩踏技術;雖然心、體能和力量會簡單帶到,但只說明它們與踩踏技術之間的關係,重點會放在技術上。
相較於游泳技術與跑步技術,踩踏技術是一個更少人關注的訓練主題,理由很簡單,游泳和跑步動作在一個開放性的空間做動作,所以每個人的動作都不同,要練技術很合理,但在自行車上每個人的雙腳已經被限制在同一個固定的迴圈裡做動作,怎會還有踩踏技術可言呢?所以「應該沒有所謂的踩踏技術可以學習!」是個很直覺的結論。
因此,講座上我將以一個具體的提問開始:
「兩位體重、體能肌力都差不多的雙胞胎,騎同一款車(設定也相同),在相同坡道,用相同的齒盤,以相同的檔位,在相同的迴轉數下都抓下把時,其中一位有可能騎出更快的速度?更快攻頂嗎?」
如果答案皆是肯定的話,原理是什麼?怎麼做到的?又該怎麼練習?這些問題即是這場講座準備分享的子題,講座內容如下,有興趣的鐵人或自行車愛好者可以參考下面的大綱與課程連動連結:
■ 踩踏技術的原理是什麼?
。支撐理論跟三關節伸展(蹬伸肌群)之間的關係
。力量、扭矩效率與功率之間的關係
。加速與巡航的技巧
■ 連結一般的騎乘認知:畫圓與抽車的問題
。在機械系統中「轉動」的省力方式?
。自然偏好在「框架」內用力最有效率
。「抽」與「踩」之間的關係
。卡鞋的功能
■ 量化踩踏技術:技巧高超的動作跟數據之間的關係
■ 該如何練:踩踏技術教學示範(理論講解完成後會請三位選手上來,現場指導教學,並同時示範給在座的其他聽眾看,幫助大家縮短理論與訓練法之間的落差。)
■ 案例分享+QA與總結
講座最後也會簡單分享一下今年初在廣州進行的四週自行車訓練營過程,之前的簡單紀錄文章如下:https://rocky549.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html
若你想加強自己的騎乘實力,或是純粹只想多了解一下自行車科學化訓練的單車愛好者,都可以先來該講座了解一下: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78477093055883/
自行車踩踏肌群 在 Keng Sport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自行車踩踏是騎乘的基礎,初期為了學習運動模式,我們可以利用單腳踩踏的方式來操作,幫助肌肉學習正確的運動模式,剛開始可能會有頓點,我們可以選擇稍微重一點點的齒比去矯正,隨著技術提升,逐漸使用輕齒比高轉速下去做!
單腳踩踏訓練時,脛前肌、腿後肌群和下背部可能會因為平常不常訓練感到緊繃,在操作時務必避免過量訓練!
Coach 許元耕
Photographer 許雅喬
自行車踩踏肌群 在 踩踏用到的肌群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踩踏 用到的肌群 · 1. 坐姿前傾趴姿手握下把或剎車 · 2. 坐姿身體較直立手放平把處 · 3. 坐姿屁股往後坐趴姿 · 4. 站姿抽車 ... <看更多>
自行車踩踏肌群 在 【舒迷說】 「教你用屁股騎車爆發隱藏的肌力!!!」 #騎乘姿勢 ... 的推薦與評價
11年3300 人以上 自行車 座艙設定(Bike Fitting)經驗。 ... 怪獸肌力與體能訓練B 級教練。 怪獸訓練教練俱樂部1~4 ... 【舒迷說】《正確的 踩踏 動作》. ... <看更多>
自行車踩踏肌群 在 Re: [問題] 爬坡的姿勢- 看板bicycl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那個,講到騎車爬山,要往前坐還是往後坐?
其實騎車姿勢一定有變動,不可能一個姿勢騎到底。
坐墊不大,SETBACK的前後移動範圍也不大,有限的空間都要多利用。
之前我自己發表過一篇關於踩踏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459358678.A.AB6.html
其中有提到.....
踩踏動作,包含了很多肌肉使用,而非單單使用xx肌肉。
因此,在自行車踩踏上,給予建議使用xx肌肉,
其實是要提高xx肌肉使用的比例。
我忘記在哪邊看到的文章,講的是蹲馬桶要起身時,
上半身會儘量靠近大腿,上身往前傾。
沒有人可以在上半身往後的狀態下,從馬桶上爬起來。
大家可以先試看看,坐在椅子上,上半身和大腿成90度,試著站起來看看。
慢慢把上半身往前傾,減少上半身與大腿之間的角度,再站起來。
上半身越直,吃股四頭肌的力量愈重。大腿前側越用力,膝蓋越容易不舒服。
壓低上半身,腿後側與臀部容易分擔力量,股四頭肌,大腿前側用力就比較少。
換言之,要讓你的臀大肌and腿後肌,在踩踏動作有發揮。
靠的就是上半身與大腿間的夾角,上半身壓越低,就能拉高出力比例。
先知道這個,才能往下面談。
※ 引述《ingramchen (p)》之銘言:
: 剛在看 Bicycle club 55 期,講到讓爬坡更輕鬆...
: 雜誌是在講重心該怎麼擺,往後坐比較累,久了腰也會酸
:
: 往前坐一點比較有效率:
:
多年前寫過一篇純爬坡幾何
https://tinyurl.com/y9p2uwub
https://images.plurk.com/d16e28f82f1d432cfd59cdcf78ddf6ad.jpg
圖片中整個人重心往前移。
理論上,爬坡時,人往前移是很合理的。
但為什麼做不到??
因為你的車,要騎平路,還要騎下坡,重心這麼往前,下坡就吃屎了.....
一般公路車要兼顧各種地形,幾何設定就是中庸。
: 我自己並沒有固定… 我只知道往前坐,就是四頭肌出力,但撐不久。
: 往後坐則是臀大肌出力,可以撐久一點,我聽到都是要盡量坐後面一點。
: 問題來了,哪個坐姿才對? (或是說短坡和爬大山適合的坐姿並不一樣… ?)
一般來說,兩種都對,看場合和時機。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好的出力方式,或是車子的設定。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爬坡時往前坐,大腿前側and股四頭肌吃力重?
往前坐,
其實是縮短了坐墊和踏板之間的距離,好利用上半身重量偕同腳往下踩。
爬坡時,雖然坡度改變了車子角度,前輪往上抬。
但地心引力往下這件事情,和地形沒有關係。
往前坐,比較好把力量往下灌。
至於往前坐,一定大腿前側and股四頭肌吃力重嗎?
誘發臀大肌和腿後肌肉出力比例提高,前面有提到,主要是看上半身和大腿夾角。
圖片中的騎士,上半身其實還蠻放鬆的,沒刻意壓低。
所以,往前坐,壓低身體,一樣可以提高臀大肌和腿後肌肉出力比例。
往後坐呢?
(或該說維持本來平路所坐的位置)
我們自行車的立管角度,本來就是後掠的。
一爬坡,車頭一抬高,原本後掠的立管座管和坐墊,重心都往後跑了。
以前鋼管車時代,坐管搞72度,再來個setback 2cm,重心超級後面。
這時踩踏,很難順著地心引力往正下方踩。
踩踏,好像都是往斜下方踩一樣。
老鋼管車友還會建議你,屁股坐好坐滿坐墊,踩到底時,腳後跟往下抵。
如同深蹲一樣,腳後跟有意識吃力,可以誘發臀大肌和腿後肌肉出力比例提高。
但老鋼管車時代的拱背,上半身和大腿夾角比較大,
不利誘發臀大肌和腿後肌肉出力。
現在的車立管都大很多,73~74度之間,重心比以前的車子往前。
加上現在的坐高也比30年前高一些,重心稍微沒這麼往後。
老鋼管車的招式,就當參考,知道原理就好了。
往後坐滿,沒什麼不好。只是重心往後,不利於發力。
由於屁股在後方,重心往後,會覺得車把手好像離自己身體變遠。
這時把上半身壓低,去補重心後移,
縮減了上半身和大腿夾角,才會誘發臀大肌和腿後肌肉出力比例。
這樣的情境很合乎騎車的狀況,卻不是一個最效率的發力方式。
=====所以倒底要怎麼去調整?=====
這邊分兩方面來說,出力方式,設定。
出力方式。
短坡,長坡中的陡上,往前坐一點提高出力是合理的。
長坡,想要降低出力休息,往後坐滿。
基本上兩種一定會切換,但往前坐時,出力高不易維持。
往後坐,不是最經濟的出力方式,但可以維持比較久。
設定。
如果是一般混和的丘陵地形,我就不建議特別變動。
若是要持續爬超過2小時的山路,那真的建議改一下。
以我個人來說,爬大山,我會作幾個調整方式。
1.坐墊角度往下壓
一般設定,都是建議坐墊水平,或是下調5度,可以坐穩不會下滑。
但爬大山,坐墊我一定下壓,減少壓迫。
上坡車頭被抬高,坐墊角度本來就會被上調。
不往下調一點回來補正,爬大山很辛苦。
2.坐墊稍微往前移一點點
坐墊角度下調後,坐墊位置我個人會稍微往前調1cm。
主要是為了上坡往前坐,重心往前一點點,施力比較經濟。
3.車把手高度往下降1cm
原因和坐墊一樣,因為爬大山,
車頭被抬高,這個會減少坐墊和把手的高低差。
我個人的高低差蠻小的,爬山的話高低差又變更小,所以調低。
這樣上半身才比較好壓下去。
一定有人會問,爬大山坡度讓高低差變小,握下把就好了。
抱歉,腰不好,下背弱,下把握不久。
爬坡往前坐,又握下把位,真的可以救急拚個幾個坡,但我用不久。
=====補一個設定重點,座高=====
座高設定是自行車設定很重要的一環。
目前常用的參考指標,是騎士腳踩到底時,大腿和小腿間的夾角。
常見的建議夾角在140~160度之間。
最重要的,是踩踏時,骨盆不能有晃動和被腿拉扯的不安定感。
如果你的座高,是自己的極限高度,偏高的那種。
這種偏高的設定,在上坡時會很難往後坐滿。
自行車的立管座管都是往後掠,上坡這個後掠會放大。
所以當你的座高偏高,重心會有更往後移的傾向。
坐墊偏高,又往後坐,上半身會更難壓低。
除了不易誘發臀大肌和腿後肌肉出力比例提高,
踩踏施力的方向會更往斜前斜下方。
偏高的座高,爬坡會很難往後坐。
換言之,偏高的座高會比較適合往前坐一點爬坡。
反過來說,如果你的坐墊高度,是偏低的,就不適合往前坐著爬坡。
往前一坐,會縮短往下踩踏的衝程(距離)。
本來座高就不高,爬坡往前坐又縮短,
大腿前側and股四頭肌出力比例會很快拉高。
又萬一,膝蓋不太好,那真的會很容易爆掉。
如果座高是偏低的,那還是往後坐,做好坐滿慢慢踩。
騙p幣完。
--
事情懂得多
自然有方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197.2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535906794.A.3CB.html
不是多用某些肌肉,就會被鍛鍊到。
以騎車來說,很可能這樣的過度使用會緊繃,再慘就會受傷。
正確的方式,是建立自己的體感,還有身體控制。
騎車一定會讓某些常用肌肉比較發達,
但要真正鍛鍊,還是好好做體能和重量訓練加強。
以前我也常常聽車友聊天,講各自的騎法和想法。
找機會上路試看看,有些覺得很受用,
有些覺得不好,也有的根本騎不出所以然。
或像車友說的覺得矛盾,有衝突。
每個人的身體條件,想法,設定都不一樣,多討論可以多刺激。
現在都是建議背打平,但很少人注意手部和手肘的位置。
BICYCLE CLUB很多專欄都有說過,希望騎車時手肘是往內收的。
這樣在騎車時,肩膀不容易往下收,收緊背部,容易擠壓的胸腔。
壓低上半身,手肘往外,胸腔自然會打開。
現在越野車都用短龍頭和寬把手,對維持胸腔空間很有幫助。
目標明確,比較容易能幫助到車主。
找專業可以節省時間,更快進入狀況。
常常都是一知半解的狀況下去嘗試,要能略通其實要花很多時間了。
個人也很喜歡長頭管車。
淑女車的上半身姿勢很直立,一樣會有身體轉動的問題。
身體重心,會是坐下起身的要素。
坐馬桶起身,90度時,可以靠雙腿推蹬起來,
股四頭肌吃力很重,不完全是重心的問題。
※ 編輯: ddar (114.42.45.24), 09/04/2018 08:47:4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