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朵朵! !七夕月老【姻緣贈言】
今天就是七夕情人節了,大家有什麼活動呢?老師今天也到月老廟為粉絲們祈求月老,讓大家情路暢通、桃花大開。快來看看月老要給你什麼樣的提醒喔。記得提醒親友、閨蜜一起來選,一起脫單,一起幸福喔! !
下面有六個七夕紙花,請按照自己的感覺,選一個最有眼緣的紙花吧。
A、第68首
B、第38首
C、第99首
D、第95首
E、第23首
F、第44首
。
。
。
。
。
。
。
選
好
看
答
案
。
。
。
。
。
。
。
A、第68首
【中吉】
南販珍珠北販鹽,年來幾倍貨財添。
勸君止此求田舍,心欲多時何日厭。
詩詞寓意:走遍大江南北做買賣,近年來大有斬獲。勸你適可而止、見好就收,貪心是深淵,要小心賠了夫人又折兵。求姻緣者,這幾年你應該遇到不少異性,但是你總是拿著放大鏡在看對方,是不是有符合你的條件。
月老要提醒你,眼光不要放太高,適時的降低自己的擇偶條件,就會有更多機會喔。有伴侶者要切記,請勿腳踏多條船,以免得不償失。
B、第38首
【中下】
蛩吟唧唧守孤幃,千里懸懸望信歸。
等得榮華公子到,秋冬括括雨靡靡。
詩詞寓意:在蟋蟀的鳴叫聲中孤獨的守著家門,殷殷期盼著千里之外的消息,等著能帶給你榮華富貴、一生幸福的人來,無奈長久的等待,換來的卻是一陣綿綿細雨,令人辛酸落淚。
眼前的姻緣不是月老最終要給你的好結果;若有新戀情,也會因此傷心落淚;求復合者,就算複合,最後還是會以悲劇收場;想結婚者,前方會有一大阻礙,就算結了婚,也是爭吵口角不斷。
C、第99首
【上上】
貴人遭遇水雲鄉,冷淡交情滋味長。
黃閣開時延故客,驊騮應得驟康莊。
詩詞寓意:你的貴人正被迷霧困住,尚未出現,你們是不太熟悉的舊識,但是見面後卻不生疏,交談勝歡。當貴人晉升,你也會得到提攜的機會,在良馬的護送下步上康莊大道。求姻緣者,請留意身邊認識的朋友,可能你們之前只是朋友,但如果是特別聊得來的異性,很有可能就是你的正緣喔。
好好把握農曆七月(就是現在)。有對象者如果最近覺得受到冷落,就要小心很有可能是愛人正被第三者所困,請給他時間跟空間,處理好之後,他就能成為你的良駒,護送你走上愛情大道,你將是最後的勝利者。
D、第95首
【中吉】
知君袖內有驪珠,生不逢辰亦強圖。
可嘆頭顱已如許,而今方得貴人扶。
詩詞寓意:你的口袋裡還有一個寶物,但身處現在這個局面,就算手中握有寶物也於事無補,困境已經存在眼前,這時還需要貴人相助才有辦法化解。
你的條件是不錯的,只是目前時機對你不利,也不會有成果,但是不要灰心,你的姻緣需要貴人、媒人來推一把。有伴侶者,目前兩人好像有點動搖或爭執,你只要在「品行」方面提升自己,讓他對你有新的感覺,愛情才有機會挽回。
E、第23首
【下】
花開花謝在春風,貴賤窮通百歲中。
羨子榮華今已矣,到頭萬事總成空。
詩詞寓意:你的命運就好像花朵一樣,開了又謝,運勢時好時壞。在生活中嚐遍了酸甜苦辣,經歷了貧賤富貴、窮困通達,雖然人人都羨慕你過去的榮華富貴,但如今都已成往事,當心到頭來好事都成空。
或許你曾在愛情中如沐春風,但是你不知道如何經營感情,導致雙方難以相處,愛情是需要經營的,並非隨性相處就能甜蜜,愛情學分就是你不可不修的功課。
F、第44首
【中上】
汝是人中最吉人,誤為誤作損精神。
堅牢一念酬香願,富貴榮華萃汝身。
詩詞寓意:你是大家眼中不善拒絕別人的大好人,只因為一時做錯了判斷,下挫了決定,而損傷自己的精神。如果能及時修正,悔悟並行善布施,這樣一來人生運勢便能順遂。
目前不要急著下決定,應該要耐心等待,未來會有更好的姻緣。有伴侶者,請堅持此愛,這樣兩人才能往幸福的方向發展。
花開花落詩詞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0730)
那些年我讀的書
數年前,作家蔡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愛情小說家亦舒少女時代常愛流連在我主編的《伴侶》雜誌社,我引導她看《紅樓夢》和《魯迅全集》,《紅樓夢》「她一看數十次,背得滾瓜爛熟,看得寫了三百本愛情小說」,「但魯迅文章一看,就看壞了,別的不學,學到魯迅的罵人。」
1964、65年吧,亦舒十七八歲,剛在《明報》發表《女記者手記》不久,有人介紹她給《伴侶》寫稿,她跟男朋友常來雜誌社閒聊。我沒有「引導」她,是她問我看什麼書,我就說看《魯迅全集》和《紅樓夢》。她最先找魯迅的小說看,跟我談起來,許多我沒有留意的細節她都注意到。她有沒有看魯迅雜文,我不知道,但魯迅雜文大多只針砭時弊,極少罵個人,他說過,「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因此,被他看得起而「有言」批評的人極少。
《魯迅全集》所含文化養份多,國學,西學,融會貫通於對人生、社會、時政的思考、評析與發現中。文化界前輩、寫一手好雜文的羅孚說,他是吃魯迅奶水成長的。我想我也是,當然讀書不能照單全收,不能替代思考。
我當時的工作之一,是要根據中國出版的各種中國古代詩詞的註釋本,編選三冊《中國歷代詩選》,因此廣泛地閱讀了自《詩經》以來的中國詩歌,極為沉迷中國古代詩詞的語言、意象、情操和境界。《大公報》的前輩陳凡那時對我說,做編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起標題,而標題要起得好,讀《唐詩三百首》最有用。回看那個時代的報紙標題、電影名字,包括西片譯名,大都能瞬間吸引眼球,有好多還留下忘不了的印象,比如《亂世佳人》《魂斷藍橋》《劍膽琴心》等等。近二三十年,起標題就越來越不講究甚而有點怪怪了。
閱讀中,最觸動我思想感情的,是十九世紀俄國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其中,托爾斯泰、契訶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人道主義、深刻反映現實,和對感情世界、對人性的解剖挖掘,都使我深感震撼。長篇小說中我讀得最仔細和寫過長篇讀後感的是托爾斯泰的《復活》。中短篇小說讀得最多的是契訶夫。1958年,我買了共27本汝龍翻譯的《契訶夫小說選集》,這套書我收藏至今。他的故事,也常被我引用到時評文章中。
比如《第六病房》。小說講的第六病房,是當年俄國收容及治療精神病人的病房。與其說是病房,不如說是監獄。陰森的鐵窗、殘酷的毒打,那些不幸的「病者」,其實就是囚徒。小說的兩個主人公,一個是「病者」格拉莫夫,另一個是醫生拉京。格拉莫夫講話既像瘋子又像正常人。他重複講人的卑鄙,踐踏真理的暴力,說第六病房的鐵窗總讓他想到強權者的愚蠢和殘酷。他被送到第六病房是因為有一次他看到一隊被押解而過的犯人,他突感恐懼和明白過來:他原來就生活在沙皇俄國這個大監獄裏,而且永遠無可逃遁。他覺得自己有一天也可能戴上手銬,被人押著送進監獄。他雖沒有甚麼過失,但難道不會有人誣陷嗎?難道法院公正嗎?越想越害怕,逃避,躲閃,語無倫次,以致被人懷疑患上了妄想迫害症,送進第六病房。
另一個主人公是去治療格拉莫夫的醫生拉京。拉京剛來醫院時,想建立一種合理健全的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現實裏自己是多麼軟弱無力。於是他乾脆逃避生活,躲在家裏喝酒,看書。但是作為一個有思想的知識份子,他需要為自己的生活態度找一種解釋。久而久之,他就產生了一套對現實妥協的自欺欺人的哲學。
在病房,格拉莫夫對醫生說,「是的,我有病。可是要知道,成百上千的瘋子行動自由,因為你這蠢才分不清誰是瘋子,誰是健康人。為甚麼是我和這幾個不幸的人,被關在這裏?你們醫院裏所有的壞蛋,在道德方面,比我們這裏的任何人都要卑鄙得多,為甚麼我們被關起來,而不是你們呢?」
他的話使拉京受震動,他禁不住與格拉莫夫談人生、社會等話題,格拉莫夫駁斥他的「美好的時代一定會到來」是自欺欺人的人生哲學,使他也逐漸認同社會上的虛偽人群才是「瘋子」,於是他在與其他人談話中也講一些憤世嫉俗的話,他的言談被人認為是「瘋話」,最終醫院同仁指他是「瘋子」,關進第六病房,而且折磨致死。
小說告訴我們,真正有病的是病房外的人。虛構的小說所反映的才是真實的世界。
末代港督彭定康回憶他離港前視察一間精神病院,一位病者問他:「英國作為古老的民主國家,為什麼在把香港交給一個極權國家之前,沒有徵求一下香港人民的意見?」彭定康感到,精神病人問的才是「最有理性的問題」。(43)
圖1,魯迅詩「悼楊銓」手跡:「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圖2,1958年買下的「契訶夫小說選集」。
圖3,「1959年在香港出版界慶祝國慶集會上。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花開花落詩詞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代牋 ◎楊牧
然後天地開始擴大
觸及一些海礁,島嶼
以小波浪翻浮之勢
在暗晦不透明,深深的
戀慕裡:心是宇宙的倒影
我們尋找隱喻,讓斥候
繞道而行,愛與恨逆流
繼之。遠山柔和的傾斜著
一海鷗優遊
鼓翼向前,俯襲
又一隻海鷗以同樣的決心
這是完全可能,可擁有的
此刻當水氣悠悠蒸發
並且在我們身上附著
左前方日光閃爍
碰撞雙雙眩暈的眼
如掌心拊擊剎那
淚在臉頰,風吹過
欄杆,血氾濫上心頭
雨淋濕了陽臺外開花的枇杷
靜默,我反覆整理著
一兩個句子:惟靜默
中鬱鬱想開口說話而
終於無言放棄最美
然後想到若是這樣坐下去
在一個慵懶的午後
面向渾同一色的海與天
水鳥的呼聲偶然
自小碼頭那邊傳來
你眨眨眼,欠身追索而
水鳥不知去向
已經
所以你最美,靠在
溫暖的座椅上
如此安寧,放心,入迷
沒有任何盤算。惟意志
在完整的寓言裡
與激情並騎奔馳過山川
過風雨,日照,月光
過饗宴和橫逆為最美,在
一本插圖的大書裡
是前衛的旌旗和盔甲
或者相逢在低垂的簾櫳後面
久久對看
沒有傷感
----
◎小編哲佑賞析
牋同箋,是書信的意思。「代牋」,指代為書信,這可以有兩個涵義:一是以此作為書信的替代,贈予對方;二是代為寫信,幫助他人傳遞心意。無論如何,既以牋為題,顯然是有兩方的情意流動。信件意在傳遞訊息,寫什麼、寫給誰,又希望能寄送到哪裡,都是在「代牋」此詩題下,隱而未顯的伏流。
由此來看,首句的「天地開始擴大」,用意令人玩味。信息的傳遞,從寄出到寄達,中間該經歷多少時空轉折;楊牧長年居於異地海外,這些消息彷彿在浪潮中翻滾、洶湧、觸礁。儘管詩人說「心是宇宙的倒影」,雙方的意念曲折未必比身外的天地狹小,但觀察第四句以降,戀慕深深但不透明,尋找隱喻以掩映心意,這些都是為了讓那不知何來的「斥候」繞道而行,這是否意味著要躲開某些偵查與審查?不管斥候的背景是誰,也不論其目的,下一句言「愛與恨逆流/繼之」,彷彿也意味著要排開個人愛恨了。既然心即宇宙,隱喻同時映照大我與小我,是否就讓所要傳達的訊息交融在天地之中?像遠山,像海鷗,鼓翼俯襲,不為了什麼,只是週而復始的交織,就足以說出、撫平一切。
詩作的第二段回歸個人,強調這是「完全可能」、「可擁有」,卻有著說服的口吻。閃爍的日光眩暈眼睛,如掌心拊擊,對應上一段的海鷗;而相較於無邊際的海洋,人們也同樣身處世界之中,被水氣氤氳籠罩,人世的血淚心神也都被攤平溶解在雨裡。「枇杷」原產中國南部,是中國庭院中常見的植栽,為富足殷實的象徵;段末以枇杷作結,暗示把情意投射到遙遠的東方南國,「代牋」的兩端至此可見一二(注一)。 以詩代牋,以宇宙為心之隱喻,追求的若僅是美學的實踐,也許終將達到無言勝有言的境地;因為無論寫下什麼,都已成為了限制,落入言筌,失去更大的意義可能。如果最終我們所要追求的,只是純粹昇華的意志而已。
只是既然如此,何以還要存在這首詩?更甚而,如果天地就是一個完整的寓言,我們為何還要寫詩?在詩作的第三段,詩人終於坦言放棄落筆寫信,並想像有一天,對方也將面對同樣的海天景色,同樣地追索,失落。值得注意的是,此處最美的不是「靜默」本身,而是靜默的過程:「靜默,我反覆整理著/一兩個句子:惟靜默/中鬱鬱想開口說話而/終於無言放棄最美」,因而第四段開頭的「所以你最美」,自然也是說明「你」亦沒有來信了。你「安寧、放心、入迷」,在「書」這個不被現實設限的時空中,經歷山風海雨,沒有傷感,也不必有傷感。至此才明白,原來詩題「代牋」,不只是要以此詩代替自我的情意傳達,同時也以此詩代替對方未寄之信,回贈自己。這是多麼動人的情懷。
詩作至此意義已經圓滿,但我們不妨對照楊牧在〈大虛構時代〉一文中的最後一段:
雪光還沒有消逝。我坐在搖椅上,背心溫暖,覺得慵懶,昏昏欲睡,但我願抵抗那睡意。我本是一個堅忍的人。火爐發出一聲嗶吧,靜了。我彷彿睡著了,終於,彷彿夢見我回到遙遠遙遠的家國故鄉,在曩昔的群山俯視之下,曩昔的海水在那裏,不停湧動,一波連一波,一波一波互相勾絡著,擴大,天上有雲朵變化,時而專心舒卷,完整地成型了,時而破碎流離,各自東西,而他終於在自己茫茫的方向,某一未知之一點,孤獨地解散了,溶進虛無。
這與〈代牋〉之意境是何等相像。在〈大虛構時代〉裡,楊牧設想自己是遠洋船員、森林看守員、礦業專家、燈塔管理員等等,但最後說明自己是安那其(anarchist),即無政府主義者。當一位後輩研究員問他,為何身在離家如此遙遠的學院教學研究,「安那其」便是他的答案。文中言,「安那其不是天生就安那其」,「他必須曾經為這些現實痛心疾首,曾經介入對抗,然後廢然退出,才可能轉變成一位真正,完整,良好的安那其」。儘管如此,如文中所反問,我們又怎麼能否認自己的家國之思?回到這首詩,信寫與不寫未必重要,重要的是彼此安好,在隱喻中躲過斥候,讓愛恨逆流,讓更大的寓言來包容不必要的傷感。這一封代牋,可能為了曾經的故土故人而寫,也可能為了當下靜默放棄的自己而寫,是遺憾,亦是安神。而或許,這即是詩所存在的必須。
注一:明清以後,枇杷在中國詩詞中漸有了政治與文化興衰的象徵,相關討論可見陳建男:〈政治託喻與文化記憶——明清之際詩詞中枇杷意涵試析〉,《明清詩文研究》第一期(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系,2009年),頁283-306。
----
美編:花椰菜菜子
https://www.instagram.com/brocccoliiiii/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代牋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郭哲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