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未來與過去
早上BBC Earth播放「東南亞鐵路之旅」的節目,他們從新加坡開始談起。每年吞吐量僅次於上海的全球第二大港新加坡,正在興建66個可以停泊全球最大貨輪的泊位,而今天的港口將改造為許多大型計畫的新生地。
哇!一樣是閩粵移民的後代,台灣人往內看,新加坡人放眼全球,「小國大戰略」底下的新加坡,真的是國家治理的典範。可以想見2040年時,新加坡將不會是今日的新加坡。
談到新加坡不會略過把新加坡打造成東南亞第一大港的史丹福佛萊士(Stanford Raffles)。這個業餘的英國植物學家,14歲時加入東印度公司,原本落腳在檳城,後來成為爪哇總督,1819年來到新加坡之後,因緣際會看到一本馬來文記錄的文獻,得知新加坡的地理優勢。他到處遊說,希望將新加坡建設為東印度公司的樞紐,但這些宏圖大計也讓東印度公司頭痛不已。
這段影片談到,佛萊士是個經常闖禍的人,先斬後奏,官員都不喜歡他。是啊,傳統官僚體系的人,怎可能喜歡造反的人,但我們都知道,改變世界的都是這些人。
我沒有佛萊士的機緣、能耐,但也喜歡造反。24年前我離開資策會,我做對了哪些事,哪些事該被檢討,都沒那麼重要,我只是做我該做的事。最近針對戴資穎,我也寫了感言:「我為自己打球,用成績證明自己的人生是值得的」!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城寨 Singj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細看歷史(八):歐洲自治城市與資本主義興起 荷蘭東印度公司初到長崎經商,日本人記錄了當時他們的形象。歐洲自治城市的出現,商人階層抬頭,促成了股份制公司的?生,歷史上第一間股份公司是荷蘭東印度公司,他們向民間集資,展開了東方貿易,賺取鉅額利潤,之後英國效法成立英國東印度公司,香港的歷史,就此捲入了資...
英國東印度公司印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對比和諧並存的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十七世紀城市之一,保留著過去荷蘭黃金年代的光輝之餘,也擁抱進步與開放。漫步在這座扇形運河網構築而成的古典城市裡,除了每個轉角、每座橋樑都是美景外,也有紅燈區、大麻店和世界級的博物館。阿姆斯特丹洋溢著活力卻不喧鬧,是座充滿對比卻又彼此和諧並存的城市。
阿姆斯特丹雖然相較於其他荷蘭城市如鹿特丹等較為年輕,但其重要性卻絕不亞於這些城市。阿姆斯特丹自十四世紀起與漢薩同盟的成員貿易後開始繁榮,十六世紀經歷了八十年戰爭,脫離西班牙支的哈布斯堡王朝獨立後,成立了荷蘭共和國。
十七世紀時,貿易創造了荷蘭的黃金年代,更成就了阿姆斯特丹的巔峰。從阿姆斯特丹出航的船隻可以抵達世界的各個角落,前往包含北美、南美、印度、印尼、日本等地進行貿易。阿姆斯特丹富裕的商人也是荷屬西印度公司與荷屬東印度公司的最大股東,這兩間公司在世界各地建立貿易據點和殖民地,如南台灣的安平,開展並穩固荷蘭的全球貿易網,為荷蘭賺進大筆財富,更讓阿姆斯特丹成為西方最富裕的城市。熱絡的經濟活動,也讓阿姆斯特丹成立世界首座證券交易所。
而財富就會帶動藝術的發展,要一探此時荷蘭藝術的精華,最佳地點就是荷蘭國家博物館。當時的畫家主要客戶不是國家的君王,而是富裕的民間人士。在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一幅幅描繪十七世紀意氣風發荷蘭富人的畫作中,最著名的就是林布蘭特(Rembrandt)的作品『夜巡』,是最重要的館藏之一。
然而巔峰過後,必然會有下坡。在十八世紀荷蘭共和國經歷了與英格蘭的海權戰爭與拿破侖的法蘭西帝國入侵,前者讓荷蘭失去海權,後者更是讓荷蘭被法國併吞,讓英國趁機奪下荷蘭的海外殖民地、屬地與貿易據點,重挫了荷蘭的經濟實力。荷蘭共和國的覆滅也讓阿姆斯特丹重要性大減,發展陷入有史以來的最低點。直到十九世紀,荷蘭脫離法國成立荷蘭聯合王國,加上通往北海與萊茵河的運河開通,阿姆斯特丹才又逐漸成為歐洲的經濟要角。此時期另一位重要荷蘭畫家梵谷的作品與其一生的成就與掙扎,今日也在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美術館得到完整的展示。
早在荷蘭共和國時期,阿姆斯特丹的包容性就開始展現,除了庇護當時從歐洲各國逃來的天主教受壓迫教派,也包含了猶太人與其信仰。即便二十世紀初納粹德國佔領荷蘭,阿姆斯特丹仍有許多荷蘭人冒險藏匿猶太人。這些藏匿的猶太人中,最知名的莫過於少女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一家,安妮一家當時的躲藏之處今日依然保存昔日的模樣,是遊客大排長龍的紀念館。
今日阿姆斯特丹的包容性依然存在,而且是走在世界前端。相對於嚴格禁制,荷蘭人似乎更傾向開放且有效管理,性工作者與性表演秀群聚的紅燈區與販售大麻的Coffeshop都是典型的例子。在這個運河波光粼粼、單車頻繁馳騁的詩意城市裡,活力與悠閒有著巧妙的平衡。造訪阿姆斯特丹除了能飽覽美景、名畫外,也能看到更寬廣的處世態度。
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風格與特色,它們都用獨有的方式,訴說自己的故事。然而無法把這些城市的美與故事,適當的紀錄、重現與傳達給他人,是許多人在旅行拍攝時的苦惱。因此,在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中,我用事前規劃、攝影敘事技法與特色後製三個面向,來幫助大家拍出更美、更有故事與溫度的旅行照片。
也非常感謝大家支持,目前募資已突破750%。課程早鳥募資優惠將於下週結束,之後將由優惠價1,800元調回原價3,000,感興趣者請把握時間噢。課程網頁:https://ps.yottau.net/3l2gu8
英國東印度公司印度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在《斯卡羅》劇中,必麒麟的初登場便展現了他豪邁不羈的個性(跟女伴睡到早上七點ㄎㄎ)。
那麼現實中的必麒麟是怎麼樣呢?
1840 年,必麒麟出生在英國的諾丁罕郡,那時維多利亞女王甫即位,在她的帶領下,英國越來越強盛,海外殖民地一個一個擴張,打造「日不落帝國」的傳說。
必麒麟就是在這樣的時代下長大的,他在十六歲那年便進入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為一名水手,並開啟了他的航海人生。
就這樣,他坐著一艘一艘的船,遊歷了各個風情不同的城市,或許是因為這樣的生活,讓他養成了豪邁、不拘小節的個性。
經歷了六年的航海生活後,必麒麟來到中國擔任海關人員,開始學習漢語與各個方言。
1863 年,必麒麟從溫州來到臺灣安平,開啟了他與福爾摩沙的緣分。
在臺灣期間,必麒麟除了先後擔任海關人員及天利洋行經理的身分之外,另一個便是「探險家」的身分。
必麒麟時常深入臺灣的各個山區探險,而早在 1867 年他協助李仙得處理羅妹號事件以前,他便與各族原住民結緣。
1865 年,必麒麟曾邀請長老教會的宣教師馬雅各一同探險,因此認識了新化一帶的平埔族,並記錄了他們生活習慣及宗教信仰。
後來,必麒麟更結識了六龜的魯凱族族人,並前往探訪他們的部落,而且還是鮮少外地人去過的萬斗龍社。
秉持著探險家冒險犯難的精神,必麒麟幾乎走訪了他所能及的地方,並留下了豐富的田野調查資料。
1898 年,必麒麟將自己在臺灣的所見所聞寫成《歷險福爾摩沙》,不只是研究這個時代歷史的重要史料,也讓我們看見這位來自西方國度的藍眼人,眼中的福爾摩沙是怎麼樣子。
BTW必麒麟和飾演他的演員周厚安,生日都是 6 月 9 日,巧合嗎?我可不這麼認為……
📺深度解讀!「斯卡羅」背後的那些故事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這個星期日晚上九點,故事 StoryStudio 邀請了三位鑽研臺灣史的年輕學者,從他們各自專業的角度,與我們一起解析「斯卡羅」背後的故事:府城、瑯嶠、番界、羅妹號,到所有你想知道關於十九世紀臺灣的一切。
▶時間
8 月 22 日星期日 21:00
▶來賓
陳冠妃(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蘇峯楠(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
賴英泰(政大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主持
涂豐恩(故事StoryStudio執行長)
▶Zoom報名連結(zoom的報名已經遠遠超容量,歡迎大家觀看臉書直播)
https://bit.ly/3B2PA8z
#斯卡羅 #瑯嶠 #瑯嶠十八社 #屏東 #恆春 #卑南族 #排灣族 #原住民 #戲劇 #羅妹號事件 #李仙得 #必麒麟 #蝶妹 #魁儡花 #陳耀昌 #曹瑞原
感謝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提供劇照
本文主要參考國史館,〈異人的足跡「縱橫台灣的探險家‧必麒麟」〉影片。
英國東印度公司印度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細看歷史(八):歐洲自治城市與資本主義興起
荷蘭東印度公司初到長崎經商,日本人記錄了當時他們的形象。歐洲自治城市的出現,商人階層抬頭,促成了股份制公司的?生,歷史上第一間股份公司是荷蘭東印度公司,他們向民間集資,展開了東方貿易,賺取鉅額利潤,之後英國效法成立英國東印度公司,香港的歷史,就此捲入了資本主義全球化浪潮。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kowloonsingjai
支持城寨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kowloonsingjai
英國東印度公司印度 在 Kokee講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上一期影片我們講到關於葡萄牙來馬六甲的故事
這一期我們來講之後荷蘭來馬六甲的故事
這兩部影片都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為了香料而來
可想而知香料對以前大航海時期是多麼重要
#荷蘭 #胡椒 #香料
▶ 訂閱我的頻道,打開小鈴鐺第一時間通知最新影片哦◀
‣‣ http://bit.ly/2y5BiW8
▶追蹤Kokee的即時動態◀
‣‣ Instargram ► https://bit.ly/2CWLC9n
‣‣ facebook group ► http://bit.ly/2Xufj6m
有商務合作可以聯絡 kokeejiang@gmail.com
▬▬▬▬▬▬▬▬▬▬▬▬▬▬▬▬▬▬▬▬▬▬
Kokee講主要系列影片
Kokee的海島潛水系列 http://bit.ly/2ky4li7
Kokee的DJ系列 https://bit.ly/30YXYGG
Kokee Talk 系列 https://bit.ly/3nGEGjj
Kokee淘寶開箱系列 http://bit.ly/2NUXpZT
▬▬▬▬▬▬▬▬▬▬▬▬▬▬▬▬▬▬▬▬▬▬
拍攝工具⬇
相機:Canon M6, Sony Action Cam FDR-X3000
鏡頭:11-22, 15-35
麥克風:Rode VideoMic Pro
▬▬▬▬▬▬▬▬▬▬▬▬▬▬▬▬▬▬▬▬▬▬
剪輯工具⬇
Adobe Premiere Pro CC 2019
▬▬▬▬▬▬▬▬▬▬▬▬▬▬▬▬▬▬▬▬▬▬
合作邀約信箱:kokeejiang@gmail.com 西班牙 東印度公司 大航海時代
英國東印度公司印度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退役英軍啹喀兵—$1,000人工冒死守邊境 新一代無人知曉成社會陌路人 尼泊爾啹喀兵Khim:「我愛香港所以付出!」
我們習慣把「愛」掛在嘴邊,但甚麼是愛?香港幾經風波,越來越多人對這片土地有一種難以言明的感情,明明對周遭的事感到失落,明明可以到其他更自由自在的地方生活,但卻離不開這裏。一位離鄉別井、居港逾二十年的尼泊爾退役啹喀兵,窮半生證明:愛……需要行動。
啹喀兵最初是由英國東印度公司所聘請的僱傭兵,之後加入駐印度、緬甸的英軍,漸漸成為其中一支正規部隊。首批啹喀兵在1948年來到香港,及後主要負責駐守中港邊境和處理動亂。六七暴動,有五名警察身亡,港英政府立即改派更具戰鬥力的啹喀兵鎮守沙頭角,以穩定局面。部份啹喀兵或其親屬,若在港服役期間身亡,可以安葬在元朗牛潭尾的啹喀墳場。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啹喀兵 #尼泊爾 #元朗 #沙頭角 #印度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