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真正的綠能和愛土地,是能夠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的低碳精緻農業,甚至只要跟國外學習,更進一步可以達到低碳低排放的規格。真正的綠能碳平衡實踐者,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民。他們的努力付出,才是為了將台灣未來推向碳平衡的真正無名英雄。
今年因為疫情爆發的關係,台灣許多的精緻農業受到影響,我也開始在故鄉雲林一個一個的拜訪這些農民,傾聽他們的聲音和對於農業的願景。禮失求諸野,而正確有遠見的農業政策往往不是政府所推出,而是這些一步一腳印的農民為了生存所思索出來的。
就以雲林最大的花卉種植者,京品園藝的董事長陳國明先生為例,他從事農業產業三十幾年,因為看到農業的未來,必須要精緻化,所以才轉做花卉。他經營的地方在斗南靠近虎尾的地方,是雲林洋桔梗的盛產地。他把荷蘭、以色列的高效率、高投報的技術和設備移植到原先是花生、大蒜的農地裡,開始種起了高價值的洋桔梗,在掌握各種技術之後,他已經能夠成功種出沖繩同樣面積田地近兩倍的產量,跟日商共創品牌行銷。
原先他的洋桔梗錯過日本本地的產季,可以用物美價廉的方式銷售,但在疫情之後,運輸費用因為航班大幅減少,成本成長了六倍,外銷需求卻大量降低,原先的花卉都是用保鮮液,低溫冷藏的方式銷售日本,但因為疫情的關係,花價低於市場成本,就變成不能往外賣了,用能直接接觸消費者的方式來做經營。他和家人分工合作,開始在臉書、在網路上經營電商,直接把花卉組合賣給本地市場的模式,讓店家、家庭,能夠固定以美麗的桔梗花當作家中的擺飾,固定更換。
在疫情之中,陳國明董事長反而多了更多思考國家農業政策的空間,他希望不要用政治的角度來看待這個產業,像是雲林的農地價格,跟日本種植花卉的農地價格相比,高過十倍,幾乎是全世界最貴的農地,政府如果開放農地買賣,就會讓農地成為炒作的對象,而國外都會保護農地,增加自給自足的比例,而不是一昧地用綠能用地來取代農地,畢竟這些植物的光合作用才是最低汙染、最有效率降低碳排放的方式。他也更希望雲林有類似台南的蝴蝶蘭園區,因為雲林也有很多台糖土地。
雲林也有民代跟台糖爭取大片土地用來做雜糧的種植,但大家都知道雜糧本來就是需要大片大片土地的農作物,但卻不會有很高的回收,同時也會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土地既然是珍稀的資源,除了給建商、掮客之外,應該做更精緻的利用,為什麼這些珍貴的土地不是用來種植競爭力更高的蔬果跟花卉呢?甚至更有遠見的,用來作為如同荷蘭推動的低碳綠能農業的示範園區,提高綠色植物覆蓋率,增加碳匯(carbon sink)的功能與效果。我也很認同他的看法,畢竟將來世界的環保趨勢已經走向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單純靠綠電減排是無法解決未來的國際要求的。所以,國家的政策必須在這邊超前佈署把農業納入整個綠能政策的一環,將農業與精緻農業的碳匯都納入政策的考量中。
陳國明董事長也挑明了,現在台灣的農業只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出口,這當然對農民有好處,另外一個是進口替代。我們要讓進口的進不來,那能怎麼辦,就只能靠競爭力贏過它,你看進口的東西,都不是從落後國家來的,紐西蘭的奇異果,荷蘭的花卉,美國的蘋果,這些高成本國家的農產品可以賣來台灣,就是因為他們可以機械化,工人輕鬆,成本才會降低。越南的花卉系統就是學習以色列跟荷蘭,都已經超過台灣了。台灣不往這個方向走,永遠都會受困於補貼補貼補貼上。
不要再說做農需要吃苦耐勞了,這是台灣的刻板印象,只要這個觀念在,就不會有年輕人來做,台灣的農業應該是聰明而有創意的,才會有下一代的新農人願意加入。
雖然台灣的農業科技在進步,但農業政策是退步的,我們需要的是能夠在國際間開疆闢土的農業冒險家,而不再是只能頂著烈日看天吃飯的被動者。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
荷蘭溫室農業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Netherlands On Line 荷蘭在線》8/8
* 【每一個臨終願望被實現的背後都蘊藏了偉大,荷蘭救護車願望基金會創始人去世】
荷蘭救護車願望基金會的創始人Kees Veldboer由於心臟驟停於近日去世,享年62歲。
他原本只是一名救護車司機,Veldboer卻於2007年成立基金會,實現晚期患者的遺願。
在工作期間發生的一個事件,促成了救護車願望基金會成立。Veldboer為現已去世的一位水手實現了他最後的願望:這個病人非常想再乘一艘船,航行一次,最後Veldboer幫助他實現最後的願望。
十四年來,基金會協助16000多個臨終願望。有時只是一個小小的願望:吃一次鯡魚、再探訪一次海灘,或是拜訪一位朋友;再去一次音樂會、參加孩子的婚禮,或是去山頂看風景。
所有這些願望都是在專業救護人員和配備舒適擔架的救護車的監督下完成的,患者無需支付任何費用,費用由基金會收到的禮物和捐贈支付。
* 【荷蘭「模範」救護車:為臨終之人實現生命最後的願望】
荷蘭救護車願望基金會成立於2007年,由當時已有20年救護車司機工作經歷的Kees Veldboer創立。
救護車願望基金會的使命是給予每一位身患絕症的臨終病人應有的關注,這樣病人就不必在沒有實現最後一個願望的情況下離去。
經歷這件事,或許可以讓病人自己和他的環境在最後的日子裏,再次得到一點亮光。在最後一段時期,這樣一小部分痛苦就可以暫時擱置一旁。
在Kees的領導下,救護車願望基金會發展成了一個專業的慈善機構,擁有幾名長期員工、約 270 名受過醫療培訓的志工,遍佈全荷蘭的部門和幾輛自己的願望救護車。
十四年來,救護車心願基金會為成千上萬的患者及其親屬的告別,增添美好的回憶。
救護車願望基金會平均每天完成六個臨終願望,其中大部分的願望是回家。「人們生病時經常匆忙地離開家,來到醫院突然被告知時間不多了,要繼續一直住院。很多人真的很想在離開前再看一眼他們自己的家。看看他們在世間曾經相伴的傢具物品,或是聽到心愛的狗在地板上亂竄,看到窗台上的貓或再度於廚房抽屜裏翻找一瓶醬油。」
救護車願望基金會也實現過許多瘋狂的願望:看皇家馬德里的比賽、去巴黎迪士尼、去梵蒂崗和教皇握手等。
2016年,Kees被BBC評為最鼓舞人心的人,他以救護車幫助絕症患者完成最後心願的臨終關懷概念也被澳洲、巴西、西班牙、以色列等11個國家紛紛學習。
* 【少量的水餵飽世界,是人類未來大事】
荷蘭用1/4的水生產了20倍的食物,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可持續的農業系統。
在氣候變化、人口增長、人們消費越來越多的可持續性食物挑戰的情況下,將如何養活未來世界?答案可能不是增加資源——土地、水和員工——而是提高生產效率,創造更可持續的作物種植。
關鍵問題是:我們如何在使用相同或更少資源的情況下增加糧食產量?荷蘭的未來農場提供了答案。
From: Freethink :https://m.youtube.com/watch?v=KfB2sx9uCkI
* 【用VR眼鏡來緩解疼痛?荷蘭醫院新嘗試】
近日愈來愈多荷蘭醫院的科室開始為病人使用VR眼鏡。
VR眼鏡的使用有助於在相對不愉快的醫療過程中,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從而減少他們的疼痛。
比如患者接受腎透析穿刺、化療後出現神經疼痛或手腕脫臼時,都會佩戴VR眼鏡。
虛擬現實技術還能幫助焦慮的患者放鬆。例如,在手術前孩子們可以確切地看到他們將如何被帶進手術室。
* 【荷蘭為老住宅裹上「外套」,節約能源…】
據《科學美國人》月刊,荷蘭開始給整棟建築裹上「外套夾克」節約能源。
在荷蘭海牙郊外一個住宅區,操作員把一個40英尺寬、一層樓高的隔熱外立面掛到公寓樓的現有牆體上。
新外牆的主體是防火的泡沫塑料(可以鎖住空氣形成厚絕緣層),表面是硬化的黏土,做成無數薄薄的矩形,也就是「乾掛磚」。
在荷蘭和美國等國,很大一部分溫室氣體排放可以歸因於住宅樓的能源耗損。但是如何改造老舊房屋以提高效率、減少碳足跡的工程往往過於繁瑣且昂貴。
荷蘭政府10年前開始通過一項名為「能源躍進」的非營利性計劃應對氣候挑戰。最初的投資把工程師、建築公司、硬件供應商、金融家、監管機構和房東召集到一起,最後想出許多大規模生產房屋改造產品的辦法。這是其中之一。
荷蘭溫室農業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這種人才不去當農委會主委還真是可惜 】
今天的同溫層都在傳這一篇奇怪的報導,我想,大概是田裡淹水也不能做啥,只好嗑點來路不明的東西當作消遣。
-原文節錄-
雲林農村小孩一次親眼目睹生死交關的場景,在多年之後催生了農譯科技,結合人工智慧、IoT(物聯網)與生物科技的農業平台…………達成自動且精準施肥、澆水的智慧種田。
---
如果你對園藝領域很熟,你就會知道荷蘭人在50年前就有了第一代的精準控制系統,以色列則是在40年前開始;台灣則是在20年前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的支援下,在雲林、彰化和嘉義等地獲得實證,意思是能夠協助農民賺錢的工具,而不是我們常見的,拿了一堆狗屁政府計畫做出一堆破銅爛鐵,等到計畫結案,撈到錢了,什麼機具、儀器就是當廢五金處理掉。
說到這個,咱們的工研院就是典範,我在2019年還在日本看到台灣工研院的栽培模組,用了一年多就被發現問題百出,被人家從溫室裡拆除到外面等待清運。
回到正題,身為有良知的從業人員,我提供幾點個人的感受給交大生科系副教授陳文亮參考。
一、身為既不是本科、你的單位又跟產業沒有太大關聯,多看、多問是你的唯一途徑,你離產業很遠,不要自己腦補產業需要什麼。就算你是在燒廣達的錢。
二、如果你的設備真有商業價值,記得到中南部來,不論是找地方政府還是農會,或是你要自己去找,很容易都能找到農場來實證你的設備有商業價值。
三、你的鄰居-清華大學早在2017年就跑來南部,一堆資通訊的碩博士在產地實證他們的農業IoT和LoRa系統,後來成果如何,請去問你的鄰居。
「所有的研發和計畫,都是為了產業進化與獲利而生」在荷蘭瓦罕寧恩大學是這樣,我是不知道你系上是不是也是這樣。一個教書的跳下來做生意都有個毛病:「講了一堆,但沒有實質產出」,不管哪個產業都是在商言商,我們只看錢,請跟我們說明:你的東西能幫大家賺錢。
別再瞎扯你爸暈倒跟農藥有什麼關係,除非你想跟陳吉仲競逐農委會主委。
#原來是生科的陳副教授
#我還以為是農經的陳教授
荷蘭溫室農業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荷蘭溫室農業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荷蘭溫室農業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荷蘭溫室農業 在 一級嘴砲》荷蘭農場.溫室篇 - 自由評論網 的相關結果
荷蘭農業 的超大產能,原因並不是潮到出水的環境控制型溫室,而是高度的機械設備運用。荷蘭溫室內的特色就是「物動、人不動」,如同工廠般的流水線作業。 ... <看更多>
荷蘭溫室農業 在 植物的西方極樂世界-荷蘭溫室城市Westland參訪 - 上下游 的相關結果
荷蘭 人以自己的精緻農業為榮,但見得了解溫室農業的樣貌,因此Westland的公司聯合在4/2、3兩天,開放15個不同作物栽植的溫室,讓荷蘭人能了解自己販售的 ... ... <看更多>
荷蘭溫室農業 在 荷蘭溫室園藝產銷概況 - 農業知識入口網 的相關結果
荷蘭 園藝作物以蔬菜、水果、花卉植物、球根和苗木等項目為主。園藝栽培技術幾乎全數採取設施栽培,且自動化程度高,為荷蘭農業經濟的重要來源,2010年溫室栽培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