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時間在茶餐廳點一杯鴛鴦是很多港人的日常☕ 您又習慣午飯時喝些什麼呢?
#島聚讀詩
要談飲食文學,不得不提香港作家梁秉鈞(也斯)。他在《蔬菜的政治》中寫道:「食物既連起社會與文化,有連繫私人的慾望與記憶,有不少豐富的層次」。因此他的作品,不論小說、散文或詩作都常以食物為主題,從中探討食物與文化的關係,當中不乏以香港文化出發的「後殖民文學」。
這首收錄在《帶一枚苦瓜旅行》裡的〈鴛鴦〉寫於1997年,以鴛鴦(咖啡混合奶茶)比作香港,映照香港當時面臨回歸的境況。也斯曾指:「這詩從兩種不同東西的混合開始」,而最後則以他自己對香港味道的詮釋作結 ,是「街頭的大牌檔」、也是「那些說不出的味道」。
• 另誠徵本月關鍵字相關原創文字作品,文類不限,字數2500以內。
#島聚讀書會 #島聚 #islandsbookclub #鴛鴦 #也斯 #梁秉鈞 #香港 #蔬菜的政治 #帶一枚苦瓜旅行 #回歸 #1997 #閲讀 #文化沙龍 #讀書會 #文學 #文字 #詩選 #讀詩分享 #食物詩 #詩 #poem #literature #bookstagram #poet #poetry #hongkong #hongkongfood
同時也有4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Discovery頻道 完整影片可以到這看~ https://www.youtube.com/c/TheDiscoveryTaiwan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
「蔬菜的政治」的推薦目錄:
- 關於蔬菜的政治 在 島聚讀書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蔬菜的政治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蔬菜的政治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蔬菜的政治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蔬菜的政治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蔬菜的政治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蔬菜的政治 在 小間書菜- 『蔬菜的政治』 詩人的食物詩與時務詩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蔬菜的政治 在 冷凍蔬菜ptt - Mini Racing du Centre 的評價
- 關於蔬菜的政治 在 冷凍蔬菜ptt - Compagnie Tempor'air 的評價
蔬菜的政治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答案就在說與不說之間——以也斯〈除夕盆菜〉談其「食物詩」的蒙太奇敘事 ◎賴奕瑋
0. 也斯、九七、食物詩
0.1
如果香港詩歌如其環境在都市中聳立著層巒疊翠的群山,我想有一座容易親近但難以登頂的山,那是著名的香港本地詩人也斯(1949—2013)。也斯是香港戰後第一代作家的代表,其詩從早期的現代主義漸漸得回向以香港為題材的本土抒情,從其作品中對於香港這塊土地的認同,展現了香港文學在其複雜的文化脈絡下,亦東亦西的特性。除小說外,以詩為人所稱讚,在去年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的「香港詩選」中也曾以一週的時間介紹也斯。也斯一生的著述眾多,在出版的詩集中以書寫香港的《形象香港》、以詠物、食物詩為主其中間雜許多游詩的《帶一枚苦瓜旅行》、《東西》、《蔬菜的政治》,而〈除夕盆菜〉則來自出版於2002年的《帶一枚苦瓜旅行》。
0.2
也斯與其食物詩,或許就如黃禮孩所述:
「很少有人像梁秉鈞(也斯)一樣對食物充滿熱忱,他是一位可以與事物對話的詩人,在對食物做細膩的描述之時,他已解讀了食物與文化之間的謎語。他把養活人類地上糧食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他看到的不僅僅是日常生活,的詩意,他也看到自我的人生,他的人生,還有低層的艱辛和人間多變的世相。」
這樣的詩作可以在我們曾經介紹過寫於一九九七年的〈鴛鴦〉中看到:「還能掌握得好嗎?若果把奶茶/混進另一杯咖啡?那濃烈的飲料/可是壓倒性的,抹煞了對方?」用奶茶的製作過程寫九七回歸前夕東西混雜多元的香港文化,末句:「散漫的......那些說不清楚的味道」,香港的味道是未定的、是模糊不清,而香港學者李小良、陳清僑、王宏志(1997)以「否想(unimaged)」的懸而未決來定義香港文化無法溯源自單一源流的歷史以及未來,自身獨立於中英之間、漂浮於塵土之上的獨特過去與未來(陳國球,2016),而也斯關於九七的作品時常也透露出香港這種妾身未明的感發,而接著要介紹的〈除夕盆菜〉即完全的展現了九七回歸前夕香港的不安、未定,但又期待著遠大前程的駁雜景緻。
1. 敘事蒙太奇
1.1
「蒙太奇(montage)一詞源自法語,指一個物體或建築體被「組裝」起來、「建構」起來的意思。用於電影上,指的是特別具有藝術表現力的電影剪接手法,可以帶領觀眾跳脫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並向觀眾傳達更為深刻的情感或思想。」
1.2
文學的寫作手法時常與電影的敘事高度貼合,同時現代詩意象的經營、回行、意象的組合與敘事畫面的跳接多是在討論與分析現代詩的一環,而也斯「生活化」的詩歌主張和其散文化的句式書寫出一種介於普通話與廣東話之間可以被閱讀的書面語(周蕾,1995),這樣便於唸讀的語體使得在其詩作呈現意象與文字的蒙太奇,得以如電影畫面般順利的拼裝嫁接,在〈除夕盆菜〉這首長詩裡就可以觀察到也斯的文字如何在不同意象間流轉,同時保持言說者順暢的語法。
2.
2.1除夕家中桌上的盆菜
從一堆肉中間翻出一片蘿蔔。
不要問我九七。我回答過許多次了。
九七就在門檻外。就在進來和離去的人身上。
黄金海岸要放煙花,我們塞了四個小時的車。
村長一定已經吃過了。現在開始有人燃放爆竹。
有人拉開橫額。去年不是這樣的。
盆菜為宋代以來流行於中國珠江流域的菜餚,而香港盆菜則來自新界圍村的原居民過年過節餐桌上的傳統雜燴菜式,多用木盆或銻盆盛裝,上層多擺放名貴的魚蝦肉類,下層則擺放能吸附湯汁的菜葉類食物。這首詩的第一句描寫的就是過節團圓人們從市區回到新界屯門圍村的景況,但第二、三句寫的是「九七回歸」、第四句寫過節返鄉的塞車、第五、六句寫的是除夕時村子的氣氛,也斯的敘事策略則是藉由這幾個在不同時空的場景的拼接來充實「食物」本身的意涵,在上開提及的也斯透過詩與食物的對話,讓書寫食物本身,添加了背後的敘事結構與文化厚度,又猶如中後段的:
你在一堆深褐色的東西裏不知嚐了一口甚麼。
是肉?是菜?這裏面可有我想吃的菜?
煙花。特首。冬菇。炸頭腩。髮菜。金針。
都混在一起了。香港協會新界西地區委員會。
和航運界舉行除夕餐舞會。慶回歸。
迎九七。錦繡年華。風雲羣英會。
前段用的是畫面拼貼的蒙太奇,而到了這一段,則是利用物件的隅舉將兩個不同時空場景的畫面巧妙地如同電影的「轉場」將餐桌上的場景轉至在香江上政商歡慶九七回歸的除夕晚宴。同時,在也斯的詩作中時常去用品嚐食物的味道、色澤、作法等方式提出懸問,製造出在「說與不說之間」之間懸而未決的提問,而這樣的提問同時也連結著其詩中對於香港主體意識的提問,如本文一開始提到的〈鴛鴦〉,和「你在一堆深褐色的東西裏不知嚐了一口甚麼。/是肉?是菜?這裏面可有我想吃的菜?」那個「不知嚐了一口甚麼」的味道即是香港的味道,即是混雜在本土與東西方視野的香港文化自身的隱喻。
2.2塞車的除夕
車沿着彌敦道前行,滿街的聖誕燈飾猶未拆去。
新的排樓豎起來了。我們回答同樣的問題許多次了。
青山還是那麼塞車。屯門還是那麼塞車。
這兒是過去的十七咪半?叫做黄金海岸還是那麼塞車。
我們一直不知甚麼時候才來到你家的祠堂。
翻修的文物徑。許多代人走過,看事物換了名字。
牆上掛滿橫匾。長者都退席了。
塞車的場景若照著「直敘」的邏輯,似乎這段應該擺在詩的一開始,然而在詩的第四句已經提及了在黃金海岸塞車的場景,也斯所使用的敘事蒙太奇的技巧讓敘事的組成不再是平舖直敘,讓塞車的敘事夾在食用盆菜的動作中,這樣的扭曲敘事本身所造成的帶狀畫面為詩製造出詩意。也斯寫塞車,同時也在寫香港的街道,從九龍的彌敦道到連結新界的青山公路,從80年代開始的古蹟保育運動的挫折看到歷史的消逝,規劃於1993年的元朗屏山文物徑多了觀光,景色依舊,但人事已非。
3結語:說與不說之間的九七敘事
一個坐在車廂裏的人。一個走路的人。
一個露宿的人。一個有粉紅色勞斯萊斯和馬桶的。
一個在牆上塗鴉自稱九龍城皇帝的人。手舉起。
筷子舉起在半空。有些說不分明的甚麼就在門檻外。
造成詩意的技巧,在詩中很常以重複句式來達成,詩的最後一段以不同的面貌香港人,拼貼出共同面臨「門檻」的所有人,那門檻是什麼?是詩中開頭第三句的:「九七就在門檻外。」,「就在門檻外面。外面攤子燈火澄亮。/吃東西的人照舊吃。做買賣的人照舊做買賣。」是除夕前攤販街坊在外互動等待過年的場景,九七在即,「離開一個舊的關係。進入新的。快樂嗎?/教徒集會為香港祈禱。怡和照舊子夜鳴炮」,敘事者友人的情感關係作為香港從殖民地變成特區的新關係,詩中的「門檻」對於香港的未來意味著什麼,「應該向前看的。」「明天會更好的。」敘事者這樣說,但沒有人知道。這是在1984、1989後香港社會在九七前瀰漫的不確定感,鄧小平說「五十年不變」、「馬照跑,舞照跳」,整首詩也感染了這樣的氣氛。
也斯這樣蒙太奇敘事手法的跳接,除了使得「除夕盆菜」這個「食物詩」的主角在詩中仍舊處於主題的中心,但除了在描述食物外,食物本身的故事、作者自身的經驗都可以透過詩的敘事展開,然在詩的進行中破碎的片段意象經過組合後形成了有別與僅僅談論食物本身,更加展現詩人企圖在「食物」講一個更大的敘事,而那敘事就在蒙太奇的碎片裡如「說與不說之間」之間的懸而未決,這首詩所面對的即是那否想未來的香港,也斯在其詩裡從不為其發問提供解答,也斯在詩的第二句寫道:「不要問我九七。我回答過許多次了。」與其他首詩不同的是,當時也斯在寫這首詩的九七除夕,恐怕沒有人知道這鍋盆菜嚐起來是什麼滋味,這也是也斯說的:「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的原因。
4.參考資料
周蕾:《寫在家國外》(香港:牛津出版社),1995年。
谷淑美:〈香港城市保育運動的文化政治:歷史, 空間,及集體回憶〉收於呂大樂、吳俊雄、馬傑偉編:《香港・生活・文化》(香港:牛津出版社),2011年,頁89-103。
陳素怡編:《僭越的夜行:梁秉鈞新詩作品評論資料彙編:從雷聲與蟬鳴(一九七八) 到普羅旺斯的漢詩(二○一二)》(香港:文化工房),2013 年。
蕭欣浩:〈也斯的跨文化飲食地圖――以其詩作為研究核心〉,《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第 53 期(2013 年),頁 105-137。
吳風編:《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也斯卷》(香港:天地圖書),2014 年。
王家琪:〈抒情與寫實:重釋也斯的「生活化」詩歌主張〉,《中國現代文學》第 28 期 (2015 年 12 月),頁 129-148。
陳國球:《香港的抒情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6 年。
徐詠欣:〈從也斯看飲食文學的後殖民書寫 : 以《蔬菜的政治》、《帶一枚苦瓜旅行》為例〉,輯於嶺南大學中文系編,《考功集2019-2020 : 畢業論文選粹》(香港 : 嶺南大學中文系),2020年,頁249-263。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05.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也斯 #除夕盆菜 #食物詩 #九七 #蒙太奇敘事
蔬菜的政治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非典時期的情詩 ◎也斯
要來的人不能來,要去的
旅程未知能否成行
靜止在這裏,有些甚麼
在肺裏發熱,懷疑的細菌
蛀食你,蝕成了兩瓣
疏落的葉子,喉嚨在發癢
忍住了許多睡不着的夜晚
不敢咳出來,怕惹起周圍
恐慌的目光,腳踏沓雜
四邊的座位在一剎那撤空了
在橋底才用木屐打過小人
用白虎和豬肉安撫驚蟄的季節
霉雨潮濕的牆壁守候了一個春天
等的是要來的沒有臉孔的
恐懼?多年潛伏在陋巷的轉角
在門窗破舊的裂縫之間的甚麼
在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
襲擊我們胸中最黑暗的角落
呼吸變得急促的夕陽
映照在金屬大廈的玻璃幕牆上
一層病弱者迴光返照的紅暈
其實都在同一條船上,何必
盡在咒罵鄰座的人?
喉管或已生銹,積滯的
思維沒有好好疏通
秘密沒法永遠隱藏在地下了
你的非典型地擴張的熱情
一下子公開在冷漠的眼前
戴上口罩,不見羞愧或鄙夷
自嘲的眼睛也自憫,隱藏了
但也同時顯露了那麼多
我寫信給你:體溫恍惚
寫字的時候病情或昇或降
文字只能面對無盡的孤獨
在頹唐自棄中輾轉反側
荒廢的時光中我們成為了思念
看不見親人互相懷疑
隱藏了的臉孔轉向憤懣還是感激?
總有徹夜不眠的人扺抗狙擊
當他們病了,我也病了
是一曲漫長的音樂,起伏轉折
我們彼此合奏到終場
從滑坡的地方開始學習忍耐
在隔離的病床上思念彼此
牆外的人目光想穿透牆壁
看見牆內人模糊的形象
世界是一具隆隆的機器,觸手
冰涼,你摸索修理壞了的零件
在傾斜的屋樑 下嘗試站直身子
我裏面還有你相信的一部分
也許終不會完全被病菌所腐蝕
我仍要有日與你在陽光下相見
剛聽見你的聲音,一下子又消失了
是船隻在霧中呼喚彼此嗎?
遠方再一座城市失陷
多年積存的文物毀於一旦
最脆弱的不知是內心還是外壁
可是龍捲風過後,大橋的支架倒塌了
不,仍有車輛在大橋上掠過
霧鎖的對岸再現小鎮的人家
明天,我將會再見到你嗎?
經過了這一段炎夏的夢魘
你我可會對彼此更加仁慈?
--
◎作者簡介
也斯(1949-2013),本名梁秉鈞,香港重要詩人、作家、學者、文化人。
「也、斯」均為虛字,取名也斯,因為欣賞二字不受單一意義規範,也不受任一種學說或預設思想所限,似乎縹緲不可捉摸,卻更凸顯出其人不受任何媒介拘束,從文字、攝影、戲劇等不同面向建構出獨特的生命情懷。在他跨界探索的前衛性格中,卻每每回到對香港深厚情感的底蘊與反思。
著有詩集《雷聲與蟬鳴》、《游離的詩》、《東西》、《蔬菜的政治》、《普羅旺斯的漢詩》等;小說《養龍人師門》、《剪紙》、《島和大陸》、《布拉格的明信片》、《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和《後殖民食物與愛情》等;散文集《也斯的香港》,及與日本學者四方田的往復書簡《守望香港》(遺作)等;以及評論集《書與城市》、《香港文化》、《文化空間與文學》等。
--
◎小編鄺鉅裁賞析:
2003年,我只有八歲,對於沙士(非典型肺炎)的印象十分模糊。記得當時每天早晨上學前要量度體溫,寫在家課冊裡給母親簽名。直到一天,教育局宣告停課,悠長假期從天而降。對於年幼的我來說,這一年遙遠且陌生。時至今天,在2020年讀這首詩,卻有一種錐心刺骨的震撼,如意外拾獲一封陳舊的書信,當中的內容如預言般實現,收件人是十七年後的香港人,包括我。
這首詩如時代的切片,深刻地書寫了瘟疫下的香港。字裡行間充滿了細節,如段一以「不敢咳出來」、「座位撤空」這細微的動作,表現人們面對病菌時的恐慌。詩人在散文〈戴上口罩的城市〉中,把瘟疫形容為「一場意指不穩定傳播極多元的後現代疫症。閉上眼睛 ,彷彿可以想像無數的病菌,不規則地向四方飄散」[1]。恐慌和猜忌是生活的日常,一場突如期來的瘟疫只是使它們具體化和放大。
段二中的「打小人」是一種流行於香港的巫術,在陰暗的橋底進行,如鵝頸橋橋底,籍著委託巫師以鞋子擊打紙人,鎮壓生活或職場上的小人,袪除惡運。其實小人就是引起我們恐慌和猜忌的人。我們卻無法預料,病菌是沒有名字和臉孔的小人,如命運一般降臨在所有人身上。恐慌和猜忌從陰暗角落滋生,蔓延到整個城市。迷信在瘟疫中變得徒勞,「沒有月亮」暗指神明的缺席,還是衪故意躲藏,讓瘟疫降臨?
因恐慌和猜忌,我們變成了命運共同體。
段三,「船」的意像常常被用來指涉香港,如歌曲《獅子山下》寫道:「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當時的政府刻意隱瞞疫情,一眾高官眼裡只有經濟發展,防疫政策遲遲不推行。怨聲四起之際,詩人既向我們作出提醒,亦諷刺政府:同是香港人,為何能妄顧人命?彷彿在疫情的隱瞞下,人們更能洞悉真相。詩人曾寫道:「口罩遮住了臉孔,只露出一雙眼睛 ,好似隱藏了許多表情。但正因為遮住了半邊臉孔,也份外叫人去細看那眼眼流露了甚麼 、想那遮掩着的半邊臉巴在表達甚麼」[1]。縱使戴上了口罩,卻無法隱藏我們的情緒,它使我們更注意到靈魂之窗——眼睛,透露出人們矛盾的情感,如自嘲和自憫。
在危急存亡之秋,書寫顯得格外無力和孤獨。段四中的「寫信」或許在映射寫作。詩人曾在訪談中在說:「我覺得書信是一個平視的角度,不同於演講或者訓話,而是彼此來往。」[2]我們不妨回到詩的標題〈非典時期的情詩〉,情詩在大時代的脈絡下,看似微不足道,但對詩人來說,它承載著最真摯的情感。詩中的「你」不是一個特定的對象,而是所有的香港人,甚至「你」、「我」已經不分彼此。在瘟疫之下,為求自保,我們雖然保持物理上的距離,卻同時產生了一種連結、同情,甚至思念。我們思念你思念的對象,他/她在隔離的病床上,也許是你的親人、愛侶或摯友。可見,全詩的書寫角度不是菩薩低媚的憐憫,而是平視的同情與關懷。
段五,詩人把世界比喻為壞掉的機器,以傾斜的屋樑借代為家園。2003年,香港不僅有沙士,巨星張國榮自殺身亡,政府強推廿三條立法,七一五十萬人大遊行,失業率高達8.3%。縱使香港社會滿目瘡痍,詩人仍然深信,在我們當中一些重要的部分是不會消失的,也許這正是同情與關懷。他向我們承諾「在陽光下相見」,陽光是美好的將來,亦是當下的期盼。相對而言,面對未來時所感到的迷惘是迷霧。追求民主和自由不果,歷史建築被遂一清拆,回憶被強行抹去。但在霧裡,詩人確實聽見我們呼喚彼此。最後,詩人以一連串的問句,提出對香港人的關懷,和對處世的反思。「你我可會對彼此更加仁慈?」仁慈,如果我們能銘記這段非典時期的經歷,便能帶着同情和關懷繼續生活,努力讓香港變成更美好的地方。
如果我們能銘記。一年後,歌神許冠傑在《04’祝福你》寫:「04/祝福你/祈求禍劫遠離/還望/神祐香江大地;回憶/莫再追/不必憂鬱淚垂/平復你心/找生存樂趣」[3]。
回憶莫再追,人們總是急於忘記過去。不要憂慮,要快樂。今天聽起來,多麼諷刺。2003,2020,歷史的意義在兩個時間點之間跳躍,詩歌的意義不在於忘記。「在陽光下相見」,十七年後,這句話不禁使人聯想到「在煲底下相見」(煲底:金鐘立法會綜合大樓地下示威區)。不知道如果詩人還在世,會對2020年的香港人寫出怎樣的詩歌?但我能確認,這首〈非典時期的情詩〉中的愛與關懷永遠不會失效。共勉之。
--
延伸閱讀:
[1]也斯,〈戴上口罩的城市〉(2003)
[2]《今天.香港十年》,〈歷史的個人,迂迴還是回來:與梁秉鈞的一次散漫訪談(訪談:鄧小樺)(2007)
[3]許冠傑,04’祝福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LIC1Los_i8
[4]無線電視,2003年香港大事回顧,https://youtu.be/DA2h2mMPoPM
--
美術設計:�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19.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香港詩 #也斯 #非典 #戴上口罩的城市 #疾病
蔬菜的政治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Discovery頻道 完整影片可以到這看~
https://www.youtube.com/c/TheDiscoveryTaiwan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D_8ypH0Vw/hqdefault.jpg)
蔬菜的政治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雲林縣蔬菜產占全台三分之一,過去曾因產期集中,容易發生供需失衡情況,若採收後能適當處理與儲藏,可達到產銷調節作用。對此雲縣府向中央爭取希望建置農產品、畜產冷鏈物流,希望透過集貨、分級和預冷等倉儲,穩定國內農畜產品品質及調節供應,少菜金傷民、菜土傷農的情況一再發生。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220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c7rRqLp91k/hqdefault.jpg)
蔬菜的政治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天是農曆7月15日中元節,各地傳統市場上午都湧現採買人潮,但受到8月初中南部豪雨影響,農產產地重創,蔬菜瓜果類成交價來到近期新高,民眾都感受到荷包的壓力。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114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QFSpXWGJK0/hqdefault.jpg)
蔬菜的政治 在 冷凍蔬菜ptt - Mini Racing du Centre 的推薦與評價
標題[心得] costco冷凍蔬菜三種煮法- Ptt 批踢踢實業坊 ... 把雞丁與蔬菜炒熟,調煮成奶雞肉蔬菜奶油醬,放涼。 ... Gossiping - PTT生活政治八卦. ... <看更多>
蔬菜的政治 在 冷凍蔬菜ptt - Compagnie Tempor'air 的推薦與評價
試吃一下覺得可以就把綠色都蔬菜丟進去,這次可以喇久一點比較入味,而且是燉菜 ... [問題] Costco 適合氣炸的冷凍蔬菜- hypermall - PTT生活政治八卦. ... <看更多>
蔬菜的政治 在 小間書菜- 『蔬菜的政治』 詩人的食物詩與時務詩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蔬菜的政治』 詩人的食物詩與時務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