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詭譎情報戰
台灣位處第一島鏈重要戰略位置,中國為了成為區域霸權,突破第一島鏈一直是其野心,台灣和南海、東海其他更小島嶼,就是中國侵略目標。而為了避免此區域最大強權美國阻止中國的侵略行為,進入21世紀後,中國逐步建構「區域阻絕/反介入(Anti-access/Area-denial,A2/AD)」力量。機艦穿出第一島鏈,打擊美國特混艦隊,甚至對美軍第二/第三島鏈基地進行突襲,癱瘓美國在第一時間介入的力量,是中國要奪取第一島鏈領土所必須獲得的戰略投射能力。
除了三不五時的共機、艦艇遊走,更多的是滲入台灣的問題。我們看到近幾年,中國的千人計畫,背後目的是取得國際先進技術,連NASA都傳出華裔研究員疑似涉入此計畫而遭到指控,甚至還有中情局港裔前幹員為中國竊密被捕。今天早上,也傳出台灣前陣子不明種子、土壤包裹,包裹的轉寄申請帳號,和涉入共諜案的國會前助理同名同姓,疑似可能是同一人。
台灣身為抗中最前線,中國侵略的首要目標,一直都是情報戰的主戰場之一。大家都聽過以前有「小心共諜就在你身邊」的口號,很多人覺得這年代已經離我們很遠,但其實中國竊取情報的行動從來沒有停止。
近來國防部六軍團、八軍團先後發生軍士官洩密未遂案件,國軍保密問題再次受到注目。近期六軍團542旅1名戰車士官,因意圖兜售軍事情資,遭軍方、檢調攔截、法辦,但隨後又發現1名陸軍八軍團中校情報官,竟於漢光演習期間,用未插SIM卡的智慧型手機盜攝訓練計畫等情資,還裝箱郵寄,所幸被攔截成功。
這兩案雖然都成功攔截,也進入司法程序,但也不免擔憂,我們的政府、國軍與社會大眾,對於這類反滲透、反諜報的意識是否確實,以及未來會不會再有繼續發生這類事件的可能性。
#中國持續用各種方式試探我們
共機持續擾台,就是一個範例,除了共軍自身操練需求外,也為了蒐集確認我空軍反應速度等資訊,並從中持續策反相關人員,以獲取戰略資訊。
目前辦公室聯繫後,了解國防部已進行一連串宣導教育,如:
1.說明智慧型手機、隨身儲存裝置的使用範疇
2.宣導提醒應多留意、多觀察,落實查察「誰在破壞國家安全」,也期望官兵皆能養成良好保密習性,建立一支真正能「打勝仗」的軍隊。
3.養成保密觀念,熟記並謹守法規,將保密習性落實於日常工作中。
而國軍洩密,通常可分為:
1.不經意的洩密:要防止不經意的洩密,需要提高保密警覺意識
2.有意的洩密:防止有意的洩密行為,需要建立防護網,並且從根本讓國軍了解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強化使命感
#重新檢討管理SOP與增加門檻
我建議面對此類狀況,可思考:
1.管制裝置:國軍目前需安裝MDM(Mobile Device Managemnt),是國軍和中科院合作的管制程式,國軍進入營區後,即不可開啟手機的GPS、藍芽、無線熱點、相機,這個軟體也會記錄使用手機的時間,並記錄是否開啟不能開的功能,若開啟不當開啟的功能,手機會直接上鎖,要送回資安中心才可解鎖。進入管制營區時,手機若未上鎖,手機將顯示紅色畫面,必須打開程式並上鎖,就會呈現綠色畫面,方便查驗。
而目前洩密未遂案件中,涉案人員則是偷偷攜帶未裝MDM、未插SIM卡的手機進行拍照。所幸在洩密前就被攔截成功。那對於此類狀況,該怎麼在不過度侵犯個人權利範圍內,管制攜帶的裝置,會是國軍在管理上面臨的問題。
除了重新檢討裝置管制的SOP之外,加強國軍的向心力,人員對於周遭的敏感性,也很重要。百密總有一疏,而漏洞在壞的時候,就是人捅出來的,但在好的時候,就會有人補位避免憾事。我們常在網路社群上看到,基層士兵對管理階層不夠以身作則的抱怨,所謂帶人須先帶心,這點在哪個職業都是如此,我們也希望基層和管理階層之間的溝通、交流能更順暢,而不是礙於階級而有所窒礙。
2.增加防制門檻、嚴格管制接觸層級:營區有必要重新檢視、設計分區的層級管制。對於機敏資料,必須權責相符。機敏資料通常有幾個存放方法,書面、實體、電子資料。對於此類存放區域,需要重新檢討能接觸的人員、流程、存放區域。對於區域我們需要增加防治門檻,比如出入區域的人員記錄管控,出入人員攜帶裝置的再檢查,而對於能接觸資料的人員,也需要依資料敏感度再次分層,特別是在3C設備上的電子資料,對於能接觸的人員分層分流,需要更嚴格的管制而對於電子資料,可添加可追蹤性資訊、添加雜訊、增加修正頻率,也是增加門檻的手段。
此外,對於前案能攔截外洩,主要是在於可疑對象的列管,這點我們予以肯定,並需持續更嚴密的追查,針對洩密涉案人員被接觸的模式、人際關係,追查是否還有遺漏的可疑對象。
#勿枉勿縱但也不污衊多數忠誠的國軍
但仍要提醒大家,不要因為少數的害群之馬,就群起撻伐國軍,有更多的是全心守護台灣的官兵,也請大家持續給他們鼓勵,發生這類事情,國軍往往比民眾更難過,別讓他們灰心喪志。守護台灣,不只是國軍的責任,我們人人有責!
行為觀察記錄範例 在 Sam Tsang 曾思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致以諾的信
陳恩明 / 2020年5月11日
(資料圖片;鄭樂天攝)
以諾主內平安!
平安?慣用的問候此刻變得諷刺,但也許更有需要。
自從那主日當面交談之後,大家都頗為沉默,難以溝通。當日的對話,依舊在腦海中盪迴,而我與你心中儲藏的,大概也變得更複雜,立場相距也更遠了。
去年九月你說:「牧師,不要送頭。」我不明所以,你表示你的伙計已注意我,當時我還未「因一幀記者照」而臭名昭彰。我懷疑是基督徒警察開始否定我吧?原因是我出席了譴責警暴的記招並作英文傳譯吧?可我至今仍未有絲毫動搖。
我們談第一位爆眼少女。你按專業知識解釋布袋、橡膠、胡椒球、催淚等槍械的性能,為隊友們護航,完全接受他們的所有行動,因為一切都是「不會致命」、「較不致命」的武器。
我不敢質疑你,因為我沒有專業的知識,可我不服氣。太古、831(我詫異自己翌日見你冷靜如此)的印象令我怒不可遏,拍枱大叫,只欠粗口。
我們的鴻溝,難以逾越。也許這也是今天可以輕鬆發射逾萬枚催淚彈的原因吧?
你們專業,我們不是。我當記者時在理大戰役翌日聽一位「三柴」說,受訓時沒有面具也能抵受催淚煙,坊間質疑毒性,言過其實。我又無言,只能想起我們的差異。
警民關係淪落到這個地步,如何挽回?可以麼?需要麼?更重要的是你我還能恢復關係麼?想當年,一起佈道、一起聚餐;想當年,以你為榮,結你的領帶,戴你的襟章。今非昔比。我手上再也沒有這類物品。也許,你也以為我不配為牧。
正因此故,我選擇一記我們是怎樣疏遠的,好叫自己反思自己的言行可以怎樣調整,無愧於上主,也對人沒有妨礙。這些日子以來,我們的關係受到極大的考驗,皆因警方的角色與行為蒙上無法洗脫的嫌疑。你們的隊伍被指為這家園帶來非筆墨所能形容的創傷。
我執筆並非與你論政,也非與你討論信主的人應該怎樣作個「好」警察,我只盼記錄親身體會,讓你明白我的迷惘、失望與忿怒。當然,我不會隱瞞自己的身份。匿名指罵、污言穢語、狠毒咒詛是我不屑做的事(可我頗理解市民大眾的心情)。
回想與你一同在大型佈道會高舉基督的時光,在界限街遊樂會向同事家人傳福音的喜悅,俱已不復存在,對照今日的隔閡真的唏噓不已!
傘運以及反送中的初期,我曾與教牧致力在「前線」作和平使者,可惜無功而還。到底是我們不自量力,螳臂擋車,兩面不是人,還是別的原因,相信始終會有水落石出的時候的。
言歸正傳。警察的社會職能,我從不否定,今日依然。可是你們由去年六月十二日至今造成的損害,實在難辭其咎,縱然責任應該在四十二樓或更高處。此刻希望你仍能聆聽一下老朋友的心聲。
你多次對我說,犯法就要受罰,也多次說上主必然顯你為義,頗有正義之師永遠正確的信心。我本來應該為你鼓掌的,假如警察真的不會傲慢瀆職、侵犯人權的話。可惜不是。展示編號與配戴委任證的標準至今仍然未完全恢復正是一例。未知你其實是怎樣堅持自己在主面前的正義的呢?抑或又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還是有特權的人毋須理會?
你在臉書高調讚許612為「驅散人群的教科書範例」叫我吐血。從那一天起,此城流血不止。想起中信,我心痛。
我們在煲底相遇。青年對著你唱哈利路亞,你叫我請他們稍移位置,以免妨礙你的視線,我樂意效勞。在西九高鐵附近,我兩次勸阻高歌〈倫敦橋〉的青年,不欲羞辱惹怒你們,幸好略有成效。奇妙的是,我們又碰頭了。你叫我勸市民從另一邊的路散開,我走去斡旋,回頭找你卻被你的同事唬嚇,甚覺沒趣。這是他們的文化吧?今天恐怕變本加厲。當天觀察所得,也是這幾個月所見:你們聲勢浩大的封鎖,過不多時又解封,令人費解,好像為封而封。(解釋權永遠在你們那邊。奈何!)就在這天,我的記者朋友被指襲警,幸好有錄影才不致遭殃。我對你們的尊重與信任,又減少一點。
不想再寫下去。毋須複述傳媒的話,只說身邊友人及自己的遭遇。老師被棍打穿頭,牙也掉了。十九歲學生瞎了一隻眼睛。他們都是沒有公立醫院記錄的。與他們同樣遭遇的,還有多少呢?我算幸運吧?胡椒噴霧沾著一點、催淚彈中過一次。我會為自己負責任,也不會胡亂指摘,只求你們守法地執法,停止一切越權的行為,也不要妄想自己是多麼正義與神聖——請恕我直言:你們最優秀的時候,仍然不是;在極權膨漲之日,更不會是。
想一想:誰是主?我們只能服事一位。
送頭牧師
陳恩明
(筆按:以諾為化名,代表基督徒警察。)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請選擇:💳 網上捐款(信用卡)或
⚡️轉數快FPS -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警察基督徒警民關係
作者
陳恩明
© 2020 基督教時代論壇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行為觀察記錄範例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旅行的旅行] #旅行團導遊的口語傳播策略:旅行中的說服的類型 / 李長潔 🏞
.
這次「#被包裝好的北海道」跟團之旅,的確見識到,老練又厲害的導遊,是可以用措辭恰當、情感合宜、合理性足夠的口語表達與團體領導,來形塑眾人的觀光經驗,或是,造成對自己有好處的情境(situation)。
.
我參加的是OO旅行社的「北海道精選推薦」行程,團費約莫3,8000元上下,千歲進千歲出。因為我討厭大自然,所以盡量不上山下海,因此以札幌、登別、涵館、富良野等城鎮為據點,實際上則在各重要景點間移動,行程規劃與交通的部份,在另做政治經濟學分析。
.
我們先就導遊如何運用修辭(rhetoric)來說服全團的客人根據他的安排來從事生活起居、觀光認識、購物消費等。實際上,導遊做的事,就是源自希臘時代的「#修辭學」,一方面他是知識的「#提供者」,彙整他方異地的相關資訊,可以說識「解說」;另一方面他則是一位「#說服者」,希望透過自已的言說,來影響團客從事特定行為,也就是「帶隊」,以達到體驗旅行的目的。
.
■ #導遊的類型學
.
一般來說,我們將導遊歸納到解說到帶隊的兩個因素之間,分類成「#帶路型」、「#領導型」、「#背誦型」、「#解釋型」:
.
1. #帶路型的導遊:通常這類型的導遊較缺乏地方知識,只遊而不導,到達景點之後便將團客放生,在行程之間多半以閒聊的方式來活絡交通時無聊的時光。
.
2. #領導型的導遊:較不強調傳播地方知識,他們更在意的是領導團員從事更順暢的旅行安排,他們較為妥善的識別個人需求、照顧團體情感、拿捏行程路徑與耗費時間。
.
3. #背誦型的導遊:有很多中國景區的導遊都是這種類型,如果你有參加過中國的地方旅行團應該很能理解。大量樣板文章的背誦,較無與群眾互動的言說,大大降低遊客對拜訪景點的認識。
.
4. #解釋型的導遊:可以針對當地自然與人文景觀做出深入的解釋,並配合說故事、團體互動等方式,讓遊客在有限的時間內體驗地方風情與旅遊樂趣。
.
從這個分類來評斷,我這次的導遊也並沒有太不好,大致上屬於「領導型」與接近「解釋型」。他可以針對北海道的地理特色做統整性的闡述,也分別就登別地獄谷、洞爺湖、函館山、函館市等地方做基本上的科普性介紹與故事分享。而在帶團領導的部分,也可以創造出很完整的時空架構,說服團員們在規範中行動,儘管有些行動是促進或限制行動,但或許這是觀光旅行團的必要之惡。
.
■ #導遊的修辭術
.
針對這次旅行的導遊觀察,可以歸納出下面幾種導遊的「說服技巧」,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話術」,在修辭學領域中便時常辯論,修辭話術是否「不道德」,但事實上,能夠有效地說服、解決問題就是修辭的目的,反過來說,若聽眾能辨別出修辭技巧,也是另一種領略話術的趣味(?)。
.
1. #幽默風趣與識人:這位導遊算是幽默風趣,儘管5天的行程都穿著正式西裝,略顯嚴肅。但實際上他可以針對不同的團員,給予不同的互動,從一開始的基本調查(出國經驗、跟團經驗),到利用零散時間聊天(了解團員背景),適時掌握受眾的特色。當然,我覺得這是旅行團導遊最基本應該做的到的說服技術。
.
2. #呈現旅遊專家知識:透過解釋與分析地方特色、教導旅行行為規範(例如如何泡湯、如何食用日本料理、甚麼是北海道原住民的風味食物),來建立旅遊專家的權威,以增加說話的可信度。這也是基本的說服技巧。
.
3. #善用時機與情境:在旅行中一定會有許多變數與意外,而能夠辨識且善用這些時機與情境,也是導遊重要的說服方式與危機處理的能力。例如當大家覺得海洋尼克斯公園很雞肋的時候,導遊便可以順勢說明日本遊樂園的經營現況,以及尼克斯所屬的「加森觀光株式會社」與前日入住登別飯店之間的套裝行程關係,以合理化行程的必要性。
.
4. #自我揭露與人情壓力:適時的自我揭露,也是讓團體成員得以配合導遊的技巧。例如在前往「光伸免稅店」前(大家都去過吧~),就算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被購物」的停點,但導遊透過自己也是要用這個購物點來獲得自己覺得有效的藥品,同時也推薦給團員,團員不免也有些「人情壓力」,這是台灣人的共同弱點,雖然並沒有要你一定要買。
.
5. #限制視域與促成行動:這是我覺得最有趣的一點。這個說服技巧與整體行程規劃是相互配合的。基本上,旅行團的視野是被導遊所形構的,以購物為例,在前面的3天中,導遊會一直描繪日本水蜜桃、麝香葡萄、藥妝有多令人期待,但其實你幾乎沒有額外的時間,去找到藥妝店或超級市場進行購物行為,就算你看到了超市,導遊也會跟你說「#這間比較貴」、「#不要在觀光區買東西」。等到你整個「#購物慾望」累積到一定程度,就在第4天起有大量的景點店家、免稅店搭配行程,心裡想著「#再不買就沒機會了」的你,不管產品如何,只要看起來稍有折扣,就一定會掏出鈔票。
.
■ #旅行團觀光體驗的形構
.
用最後一晚的札幌來當作本文的結尾。在結束沒有很好吃的三大蟹吃到飽用餐後(不過我看可樂等旅行社也都是來這間 Japanese buffet dining DEN 伝),導遊說可以帶大家去逛狸小路商店街,還要免費請大家坐摩天輪看夜景,有免費好康當然團員們踴躍參加。不過,一到狸小路商店街,便直接去到導遊有合作的名產店家,並發送折扣卷(也用來記錄業績)。然後我就默默脫隊了,5天中脫隊的時光是最美好的。
.
我並不否認本次導遊的專業與用心,而其運用的領導與修辭技巧,我也認為不差。只是我整個人太出戲了,所以才一直試圖討論「跟旅行團」旅遊的種種觀光體驗是如何被構成。或許在成本計算、行程安排的考量下,這趟旅行其實還挺正常,而實際上我也獲得了另類的樂趣。
行為觀察記錄範例 在 探討情緒行為問題及學習如何應對/廖芳珍特教老師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課程簡介·對多數育有自閉兒童的家庭而言,重心常常放在孩子身上,但重擔卻在家長肩上。照顧教養的歷程所伴隨的是一連串身體、心理、社會和精神等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