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區 #中正路行道樹被砍,已經兩個月過去了。
事件發生時,居民們都非常氣憤;在事後補辦的說明會,又因為捷運局辦在捷運廊道下、時間又在平日上午,毫無溝通誠意可言的舉動,又讓民眾再一次失望;一直拖到九月中,才有個比較像樣的說明會,但已經難以平息民眾的怒火。
因為捷運北環段要進行工程,所以需要先將工程範圍內的樹木進行移除與移植,這些在地居民其實都可以理解。
他們不能理解的是, #為什麼事前不溝通、事後才急忙補辦說明會?為什麼不能一開始就公開樹木安全評估資料?做為行道樹主管機關的公園處,為什麼 #完全沒有起到把關的作用?
我深入了解現行樹木移除與移植的法規,才發現,最根本的問題,就在於法規的漏洞。
.
我在質詢時,直接問公園處長:樹木若要移除、被砍,需不需要經公園處審核同意?
處長說:依現行規定, #並沒有經公園處審查。
在〈臺北市樹木申請遷移及移除作業要點〉第六條寫的很清楚,若樹木要移除,就只要「 #簽報本府核准」就可以了。而在捷運局簽報市府、請市府核准移除樹木的公文上所蓋的,也只有捷運局、副秘書長以及柯市長的印章。
反觀樹木移植的部份,法規強制規定欲移植者 #要送樹木移植計畫書給公園處實質審查,若一次要移十棵以上、還需要邀請學術單位或專家學者協助;且樹木移植計畫書需要上網公告,落實公開透明。
砍樹的程序,比移植樹木的程序還要簡單。
當把關的門檻不一,很明顯的是 #砍樹的把關程序較鬆、移植樹木的把關程序較嚴謹 的情況下,工程單位自然而然會傾向移除樹木、選擇 #便宜行事 的做法。
這是最簡單的邏輯,但卻不是政府面對公共事務時應該有的判斷標準。
.
現在是亡羊補牢的時刻。
我在質詢時已要求公園處,修訂〈臺北市樹木申請遷移及移除作業要點〉, #明訂樹木移除之評估及把關機制,包含樹木安全評估之相關程序及審查機制、並應公開樹木安全評估資料,確保台北市綠資源存續,並落實公開透明、促進公民參與。
此外,對於那些被砍掉的樹木,不應該只有被送進焚化爐焚燒的單一選擇,而是要 #明訂移除樹木之再利用規範,除了提供學校做教育使用外、也可以媒合非營利組織使用,甚至是經過再處理後、做為特色公園木屑鋪面使用。
我們如何看待樹木,將決定城市未來的風貌。只有重視綠資源、落實樹木移除的把關程序,這個城市,才會是一個保有綠意、 #保有記憶的宜居城市。
.
🎬YouTube:YOUTUBE
https://youtu.be/KJ-lBYgetsc
事件相關資料:
🔸7月15日,反應中正路樹被砍事件:https://bit.ly/3BEQMA6
🔸7月25日,捷運局承諾暫緩施工:https://bit.ly/3rzJkSc
🔸9月2日,捷運局召開說明會,遭批毫無誠意:https://bit.ly/39Mg3vH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公園地景百年流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史」介紹 訪問:張瑞芳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一座城市,總少不了公園 都市叢林中的唯一綠地,誕生於台灣不過120多年 ●1932年一張市區計畫圖,揭開臺北邁向現代化之路 ●從圓山公園開始,追索17...
行道樹書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老樹會說話,他們一定在哭泣……」
時序進入夏天,天氣愈來愈炎熱,大家走在路上都希望能有多一點樹蔭、多一點綠意。
然而,這幾天許多人跟我反應: #士林區中正路一帶的行道樹,原先看起來都很健康,卻被砍掉了!在地居民不但萬分傷心,更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政府會把看起來很健康的樹給砍掉。
我馬上向捷運局詢問,捷運局表示這是 #環狀線北環段的樹木前期移植移除工程、他們已依據樹木的健康狀況來決定樹木要移植還是移除,而中正路一帶總共有37棵認定為該移除、只有6棵可以移植,目前已經完成23棵老榕樹之移除作業,剩下14棵在7月23日前會完成移除。
我相信大部分的市民朋友可以了解北環線工程的重要性,不過工程施作是一回事,有沒有好好移植樹木,是另一回事。
雖然捷運局說有依照樹木的健康狀況來評估,但是根據捷運局的資料,全數的樹木健康評估,都是由委外的細部設計顧問公司(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初步鑑定,有疑慮的樹木才會再由樹木醫師進行第二次診斷,其中 #竟只有9棵是有經過樹木醫師的鑑定。
也就是說,在全部43棵樹木中,絕大多數都是政府委外的顧問公司,去判定樹的生或死。
委外的顧問公司,有樹木相關的專業嗎?為什麼大部份的樹都沒有經過專業評估?這樣難道不會造成誤砍嗎?
實際上有多少棵本來健健康康的樹,在顧問公司的隨意判定、在捷運局的便宜行事下而被砍掉?這或許已經隨著樹木被砍伐,而無從得知。但能肯定的是,在地居民就此失去了一大片美麗的樹蔭以及對這塊土地無可取代的記憶。
環狀線北環段的樹木移植計畫中,包含中正路在內,總共 #還有高達605棵樹木會受到影響。如果在中正路會發生這種疑似濫砍的狀況,其他地方會不會重演?光是用想的,就讓人萬分擔憂。
我已經透過書面質詢要求捷運局暫緩未完成的樹木移除計畫,確保每一棵樹都有被好好檢視的機會,而不是為了發展, #破壞台北市已少之又少的綠資源;此外,市府也應確實跟民眾溝通、取得民眾的信任,而非先砍了樹、引起民眾擔心、才想方設法安撫民眾。
希望大家的及時發聲,可以讓健康樹木,不被草率的移除,我也會繼續努力,讓這些經過數十年積累的大樹都要能受到專業判斷、好好移植。
行道樹書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陳薇仲第五次市長施政總質詢|被迫改書面啦!!】
基隆市議會第五次定期會在5月4日開始,期間因應5月15日全國第三級警戒停會,後又於6月29日復會優先開始審追加減預算...,並且將議員對市長施政總質詢改為書面,要求市府於8月份臨時會前回覆。(明明也是第三級警戒硬是復會還把議員對市長總質詢改成書面= =...,平常發公文都不一定等到回覆了,而且有些議題等到回覆的時候時效早就過了...)
本日(7/14)是第五次定期會的最後一天,我們也將被迫改成書面的總質詢內容整理給大家,由於總共有八大項重要市政質詢,所以以下努力濃縮字數,留言處也會附上完整的書面內容,之後市府的回覆也會分享給大家,希望市民一起來關心!
第五次(被迫改書面)市長施政總質詢,薇仲說給你聽👉https://npptw.org/UoIsxK
一、本市防疫工作相關檢討與資訊統整💉
疫情爆發以來,不論是居家快篩後相關流程,以及針對防疫旅館與集中檢疫所的收治規劃都是市民非常關心的議題,我們請衛生局說明外,也強烈要求加強即時資訊工作(如無公共風險之疫調完成後也應加註以安人心)與基隆市Covid-19專區資訊整合,同時更要求將前十類公費疫苗施打對象之各類別造冊人數、中央撥補到基隆的疫苗數量,以及各類別已施打人數等資料公開上網。此外,針對不斷在媒體上發酵的首長疫調之爭,也應明確說明中央成立跨縣市資訊平台後針對區域聯防的協助,以及地方政府是否確實檢討區域聯防之困難並反映給中央。
二、溫室氣體管制與低碳永續城市🌏
城市是減碳排放和綠色永續的有效行動單位,但基隆過去僅是被動以中央撥補經費和相關規範來執行,甚至有把原本業務範圍作為減碳目標的投機作為,因此,我也不斷要求檢討,在這次書面質詢中,我要求市府儘速對「基隆市低碳永續家園建構推動計畫」、「基隆市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計畫」計畫的執行狀況、達標情形進行盤點,並檢討各細項指標訂定合理性及說明減碳量化程度。
針對本市預計訂定的《基隆市低碳城市自治條例草案》,我要求應訂有本市之明確中、長期減碳具體目標,並要求成立低碳永續及能源政策專責單位,更重要是在政策規劃過程中納入民間社會力、與市民一起行動,此外,更要配合中長期目標,有相應的評估預算、目標是否達成之機制,並依成果滾動調整。
三、樹木保護法規統整與將專業修剪納入工程契約規範的進度🌳
樹木的錯誤除了會使得樹木因傷口過大而慢性死亡外,更可能導致樹木肢體無法平衡與樹體弱化而在風災傾倒,除了造成公共安全問題,也非常浪費公帑。這次質詢我針對民眾詢問的麥金路與十全亭過度修剪議題請市府說明處置,同時也請市府回覆我已經詢問多次——《基隆市行道樹管理維護辦法》與《基隆市政府行道樹及喬木修剪作業規範》「修剪申請」到底要不要落實與明確執行,以及此兩項過時法規的檢討與去留。此外,針對公有樹木的保護、預防樹木不當修剪與強化工程納入專業修剪,林務局也正在擬定修法,我們也再次請市府相關單位說明建立基隆市詳盡樹木修剪規範的進度,以及是否依照林務局的建議,將修剪規範納入工程採購契約中,以修剪專業來落實公有樹木保護。
四、2021城市博覽會📈
有鑒於疫情發展難以完全掌握與預測,我先前發公文詢問基隆市即將於2021年10月舉辦、要花費本市3500萬經費的「2021城市博覽會」是否有足夠的應對措施,但觀銷處回覆的相關措施只是依照防疫指引來進行。當表演藝術界、全球及台灣各博物館和美術館在疫情期間發展出各種結合網路資源、影像技術、線上社群的新展演形式時,目前「基隆2021城市博覽會」卻未見任何結合新技術與思維的創新改變,與「2021城市博覽會」的初衷「在快速變動的全球化風潮與既有行政框框中,走出另類的城市治理典範」背道而馳,也無法回應市長在施政總報告中表示「面對 COVID-19 疫情與全球地緣政治再結構,台灣的城市治理需要再進化」,因此我們再次於書面總質詢提醒,並請市府提出面對疫情有創意的內容轉化,真正透過不同媒介將基隆的「過去400年與未來40年」作出創意呈現。
五、市有閒置空間資訊公開💻
除了在市議會不斷提案盤點市有閒置空間並資訊公開,我們也於2020年12月27日舉辦「『好市有閒置空間,不開放嗎?』的討論會、邀請參與「臺北市是有閒置空間綜合查詢平台」各段歷程的參與者與推動者來分享經驗並帶領討論,現場也有財政處、產發處以及約50位基隆藝文、新創等領域之青年工作者參與討論。目前財政處已積極進行盤點工作,但整個市府針對資訊公開和空間媒合卻想要以「標租」來進行,我們非常擔心公部門習慣的「標租」無法掌握需求、更無法媒合此類小型市有空間的需求者,因此我們再次建議整個市政府回覆目前閒置市有空間資訊公開規劃與進度,以及各局處空間活化計畫的整合進度,希望市府有更貼近需求者的創意空間活化方向,真正媒合市民與青年的需求。
六、本市轉型正義與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執行狀況🖋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日前將基隆港、原基隆要塞司令部等列為審定公告第一批不義遺址。不義遺址的保存目的,是為透過空間取徑還原歷史真相、反省歷史記憶,並促進轉型正義的相關工作,以深化人權教育。本次我們也要求市府針對目前審定公告本市四處不義遺址相關歷史內容進行文獻與檔案爬梳、整理,且要規劃於現地進行歷史內容呈現或於正在進行工程設計中融入,供基隆市民深入了解相關歷史內容。同時,也請市政府說明威權象徵的清除工作。
此外,由於國門廣場基座以及近日惠明新村等未確定文資價值之文化資產提報標遭到「未審先拆」的爭議。在國門廣場基座上,更在僅有現勘紀錄(且參與委員都認同基座有其歷史價值、應登錄為歷史資產)、未經由文化資產評估審議就徑行將基座拆除移置異地的誇張處置,我們強烈要求市府檢討本市文化資產評估、審議及保存之作為是否失當。
七、交通設計與公車營運檢討🚐
台灣每年因交通而死亡的人數高於新冠疫情的死亡人數,其中多數肇因來自「車」本交通的設計基礎,目前,人本交通為基隆市府近年致力目標,然而,除了硬體設施改善外,我們更要求交通處針對目前智慧交通的狀況提供事故路口之交通數據與相應檢討,同時我也提供去年我以彭祖裝實測安樂區危險路口的影片(影片網址 https://npptw.org/LtBF30 ),請交通處說明行人穿越時相與路口設計之檢討與改善措施。
再來,由於基隆市公車虧損嚴重、已達13億,目前基隆市府與議會已組成「公車營運改革小組」,而我們也要求交通處和公車處說明目前「檢討重疊路線」、「跨區公車」、「社福卡使用調整規範」和「站牌間距」等改革項目之進度,同時,也請說明跨區公車規劃,以及社福卡使用規範〈基隆市老人及身心障礙者搭乘公車優待辦法〉修改進度。同時,也詢問大家關心的506公車的營運檢討,並請公車處說明太陽能版智慧站牌於基隆設置的可行性評估。
最後則是基隆捷運,也就是「基隆南港間通勤軌道建設計畫」,已經在去年進入綜合規劃階段,先前我們煩請立法委員邱顯智辦公室與鐵道局討論,鐵道局表示「基隆-八堵」間技術層次定案約在年中,若綜合規劃順利完成,約在2021年底舉辦民眾公聽會,此次除了請交通處說明目前掌握進度外,更再次要求基隆市政府於各項討論會議代表基隆市民發聲、要求中央將掌握通勤族的通勤起訖與需求,才能將使用者的想法納入規劃中。
八、垃圾清運與限塑政策📸
住宅區或偏遠山區都常有民眾亂丟垃圾或是不肖廠商丟棄大量裝潢等廢棄物的問題,但棄置廢棄物難以舉證,偏遠山區更有清理上的困難,也因此,預防與稽查更為重要,我們在此次的書面質詢中詢問環保局搭配在稽查上與警察局合作的困難,以及搭配移動式電眼的規劃,此外,也請環保局說明「非法棄置聯合查緝計畫(下簡稱獵鷹計畫)」過去執行成效與本年度的規劃。針對獵鷹計畫之成效與執行規劃,請市府回覆
由於越來越多民眾關心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造成對環境、海洋的危害,然而,從中央發布之限塑政策執行多年卻成效不彰,我也收到安樂高中的學生陳情,希望可以檢討基隆市限塑政策。因此,我也特別在此次請環保局提供近年基隆市一次性塑膠用品的用量統計,同時請環保局說明目前限塑政策的困難與檢討,並建議除宣傳外,更要參考不同縣市與企業合作之實例,在更多消費場域執行創意減塑方案。
行道樹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公園地景百年流轉:都市計畫下的臺北,邁向現代文明的常民生活史」介紹
訪問:張瑞芳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一座城市,總少不了公園
都市叢林中的唯一綠地,誕生於台灣不過120多年
●1932年一張市區計畫圖,揭開臺北邁向現代化之路
●從圓山公園開始,追索17座公園的百年歷史變遷
●溜狗、運動、漫步、沉思之餘,那些你需要知道的公園知識
◇為什麼臺灣會有公園?
大安森林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植物園,這些熟悉的城市綠地,都是起自於二十世紀初臺北都市計畫的成果。當時日本政府意圖將臺灣帶向現代化的道路。隨「星期制度」出現,大眾交通系統發展,時間與空間的雙重變革,開啟臺灣人的休閒風氣。公園成了大眾的休憩場所,並兼負保健、防災等重要功能。1932年都市計畫中規劃了17座公園。
日治時期,政府還拆除了臺北城牆,鋪設有美麗行道樹和安全島的三線道路,現今愛國東路、中山南路、忠孝西路、中華路等三線道,是臺北車水馬龍的街道,但是當年卻因人煙稀少成為情侶約會好所在,臺語老歌〈月夜愁〉說的就是這道路上發生的故事;而現在時興的路跑,在當時的三線道就舉行過了呢!
◇公園深入日常,休閒中有濃濃的「政治」味
公園和許多現代化設施一樣,都是日本政府「二手移植」的成果。將歐美公園的音樂亭、噴泉造景與西方的博物館、博覽會、動物園等空間「再現」於公園內,民眾可以在精心塑造的空間中,接受文明洗禮,體驗前所未有的新鮮事,例如棒球比賽、相撲比賽、音樂表演等,當時《臺灣日日新報》還會刊登音樂會曲目。
此外,圓山公園中的臺灣神社與植物園內建功神社的祭典儀式,還有公園內的收音機體操,都是讓民眾在享受休憩活動之餘,強化愛國意識、健身保國的思維,也是「教化」國民的有效方式。
◇隨歷史變遷的公園命運交響曲
17座公園百年來的命運各不相同,有些因戰爭工程停擺,有的存續至今,如二二八和平公園。戰後有些被當成居民聚落、眷村用地、國防軍事基地等,有些甚至直接改變用途放棄建設公園。
不久前因圓山文化遺址產生爭議的圓山自然景觀公園,戰時將運動場改建為軍醫院,戰後曾供美軍顧問團使用,後改建為中山足球場,在2010年又成為花博用地,其中經歷的土地轉移過程宛如臺灣現代史的縮影。
◇體檢台北公園,我們還可以這麼做
本書透過實地田野考察與資料蒐集,一一重現17座公園的歷史與現況。作者為地理與歷史雙學科背景,引領讀者翻閱百年來的地圖、都市計畫圖、報刊、文獻、明信片、照片,讓我們能對臺北公園的地景風貌與歷史脈絡有更多認識。更深入全面檢視臺北公園建設的問題,如圓山公園的考古遺址問題,防災公園可以怎麼做?本書特闢專欄以日本公園與紐約案例提出建議,期待臺北的公園可以乘載更多文化歷史外,還能發揮其實用價值。
作者簡介:林芬郁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
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兼任助理教授。
潛心研究臺灣文史、關懷文化資產保存,文章散見於《地理研究》、《臺灣文獻》、《臺北文獻》、《臺灣民俗藝術彙刊》等學術期刊,與《原住民族文獻》、《鐵道情報》、《自由時報》的〈自由廣場〉等。
著有《臺灣文化藏寶圖》一書,並與他人合著《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嬤的生活娛樂史》、《看見師大校園》、《城市前世到今生:臺北考現學》、《臺灣地名辭書 卷二十二臺北市》、《北投區志》等書。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qKu5dYxMJw/hqdefault.jpg)
行道樹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三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在專屬於你的天地裡,持續陪伴著你~
啟點x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恢復力」。
從小到大呢,你一定有「遭遇挫折」的經驗。比如說,你曾經在學校運動會裡,大隊接力的時候跌倒了,結果害班上的第一名飛了;從此以後,成了班上的罪人,很多年都不敢參加同學會。
或者是呢,你在談戀愛的時候,因為說錯了一句話、做錯了一件事,讓對方跟你提出分手,一直情傷到了現在,不想再談戀愛,也不敢再談戀愛。
又或者是呢,在職場上面,你曾經得罪過客戶、搞砸了專案、賠了一大筆錢這些事情。這些工作的挫敗,讓你從此以後可能停留在原地,再也不敢接受任何新的挑戰,或者是重新創業。
我相信每個人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在短時間之內,心情都很難再度的恢復美麗。
但是你會不會很好奇,為什麼有些人遇到挫折的時候,他可以很快的恢復,而且還越挫越勇、屹立不搖。
你一定從小就聽過,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故事吧?這比較有時代感喔!但是,比較現代的例子就是什麼?「地才」啊~蔡依林嘛!
她一出道的時候是少男殺手,但發生和經紀公司的合約風波,她甚至於被指控忘恩負義,演藝事業還一度中斷;然後又被專業的音樂人,評選為年度十大爛歌手。
在這些風雨底下,她仍然充滿韌性的站起來,不斷的充實自己,還奪下了金曲獎最佳女歌手、最佳專輯…這些獎項;她再造了自己的事業顛峰。
所以無論是歷史人物,或者是每個領域的成功人士,他們成功的原因,多數人會歸因為他們「成功的條件」。但是在我看來喔,他們的成功,來自於他們的「恢復力」特別好。
其實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你多花一分鐘的時間,取暖討拍、舔傷口,你就少了一分鐘,能夠創造自己更多的可能性。那些活得好的人,不一定是機會比你多,但肯定是「恢復得比你快」。
然而,你可能會覺得喔,他們之所以比較容易從逆境當中爬起來,可能是因為運氣好、有貴人幫忙、他老子有錢。或者是他血液裡面的DNA太強,天生就是那種不服輸的個性…這些因素。
所以呢,他們的「恢復力」才會這麼的棒。如果喔,你確實就是這樣想,那不好意思,今天會顛覆你的想法。
我從身心科學的角度來看,其實「恢復力」是可以有效操作、可以學習的,而且一點都還不困難!
那到底什麼是「恢復力」呢?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受傷的經驗,以一般的常識來說,身體某個部位,一旦有了創傷、傷口。
雖然呢都會流血,但血液裡面的白血球,也會馬上啟動,去阻止這些傷口的細菌進到身體裡面,對人體造成更大的危害,這一般來說,就是我們的「免疫力」。
而當我們受到挫折跟打擊的時候,雖然身體的外表並沒有受傷,但心靈受傷了,儘管表面上可能看不出來。
可是呢,有時候看不出來的傷,才需要好好的處理,因為這樣的「內傷」啊,會影響得更深、更遠。所以呢,在遭受挫折之後,能不能恢復對自己的信心?能不能從挫敗裡面走出來?
這樣的「恢復力」其實就是一種在心靈上面的「白血球」,你也可以把它說成
是「心靈的免疫力」。
如果你想要擁有更好的「心靈免疫力」,更好的「心靈白血球」。你只需要有意識的多練習,接下來我跟你分享的五個具體方法。
我相信你的「心靈病毒」來襲的時候,你就能夠輕鬆的擊敗它們,再度擁有明亮的好心情。
所以呢,這五個的第一個,叫做你要先「好好的呼吸」。是的,你沒有聽錯,想要啟動「恢復力」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好好呼吸」這麼簡單!
我想你一定很好奇喔,這個簡單的「好好呼吸」,和「恢復力」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我來舉兩個身心連動的例子,你可能會比較容易明白。
一般來說喔,我們都知道喝咖啡能夠提神,但你一定也知道,喝太多的咖啡因,反而會讓人感覺到焦慮;這就是過多的生理刺激,去改變我們情緒狀況的一個現象。
那另外一個例子,你可能一定也發生過。就是當你肚子餓的時候,其實你只是想吃東西,可是在你沒有吃飽之前,你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甚至於不耐煩,還會發脾氣。
也就是說喔,肚子餓造成的生理反應,是全面癱瘓你的情緒控制,讓你的心情低落,或者是煩躁誒。
其實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證明,我們生理的狀況,的確會影響到心理狀況;所以我們可以按照這樣的途徑,反向控制我們的情緒,讓它朝向正面的方式發展。
如果你不相信的話,你可以試著想想看,當你做完Spa,或者是泡過熱水澡之後,你的情緒通常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你是不是會覺得很舒暢、很自在,而且呢身心感覺到非常的放鬆。那難道是「熱水」有跟你進行心理諮商?「熱水」跟你好好聊一聊嗎?
其實不是嘛!也就是說啊,我們身體狀況跟情緒之間,是絕對的正相關。身體狀況好,情緒自然就好。
甚至於當我們情緒低潮的時候,直接採用身體的途徑來幫助自己調整,效果反而會更快、更好!
只是當我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不太可能馬上就經由泡澡,或者是按摩來得到情緒上的舒緩。那這個時候,最快速又最有效的身體途徑,去調整自己心理狀態,那就是透過「呼吸」。
在科學上呢,已經有研究發現喔,刻意進行呼吸的練習,可以減少我們的可體松的分泌;而可體松就是「壓力荷爾蒙」。
可以讓我們把身體,調整到一種更平靜的狀態,去幫助我們身體快速的從壓力當中復原;甚至於,會緩解你面對挑戰的時候的緊張程度。
所以,當你想要啟動「恢復力」,簡單的入口就是養成「好好呼吸」的習慣。
「好好呼吸」的基本的方法,其實就是每天花幾分鐘的時間,閉上你的眼睛,全神關注你的呼吸裡面,注意自己呼吸的速度、節奏、頻率。
那漸漸的,你會開始注意到,這看似很普通的呼吸,其實是可以調整自己的情緒。
打個比方喔!當你感覺到恐懼的時候,可能你會發現,自己的呼吸變得越來越快、越來越淺、越來越急促。
而這個時候呢,你可以有意識的放慢自己的呼吸,利用那種比較深而且緩慢的吸氣,你的心跳就能夠透過這個途徑,慢慢的放慢下來,進而讓自己的身體也跟著放鬆。
當你能夠越來越察覺自己呼吸的方法,你就能夠越來越掌握,自己每個當下的情緒。那麼無論在任何的困境,你都可以透過呼吸讓自己穩定下來,也穩住情緒,你這樣子才能夠好好面對所有的挑戰,並且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實在我所開的課程裡面,尤其是像「CIA通達力」,這樣的結合個別指導的課程。第一門課,我就會教所有的學員,調整呼吸的方法,覺察自己的呼吸模式。
進而讓你能夠一步步的探索、發現自己的外在慣性和內在的信念,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調整,活出你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很歡迎你可以把握這學習機會,這會是你改變人生的起點,相關的課程,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面都有。
而接下來,我要跟你分享,第二個啟動「恢復力」的方法,那就是「走路」。
有研究告訴我們,在大自然裡短時間的散步,就可以顯著的降低焦慮感,讓我們保持正面的心情,甚至於還可以提升記憶力。
更有研究告訴我們,多和大自然的景色接觸。比如說,走在行道樹的步道上面、到河濱公園散步,就能夠帶給人幸福的感受,而且減低壓力感。
所以呢,當你遇到挫折,一直待在原地、原位,要自己好起來;還不如呢「好好呼吸」,然後「出去走一走」會來得更有效果。
第三個方法,叫做「關注自己的身心反應」。
我們忙亂的生活作息,經常會讓我們為了追求快速;所以呢,去吃一些方便但不健康的食物。那也會因為這樣子熬夜、忘記運動,或者是過度運動。
讓我們失去對自己身體的敏感度,然後放任自己的身體狀況走下坡,進一步的還影響到我們的情緒,造成精神上面的一個不安寧。
然而你有沒有發現,所有生命裡面的「不順」,幾乎在那同時,都跟你的身體出了一些狀況,會是同步、同時發生的?
所以如果你發現喔,自己已經忽略自己身體狀況一段時間了,我會非常建議你,開始從一些小地方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生活步調;我說喔這叫做「建立一些小習慣」。
哪怕只是每天做「五下深蹲」,這麼小的開始,你的潛意識都會收到一個正面的訊號,讓你開始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而開始為自己的健康負責,而這樣子身心互動的正向循環就會開始。
所以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到底要怎麼「建立小習慣」?那關於這方面的實際操作,在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面,有清楚具體的引導。
我們已經有很多朋友加入這門課,得到很大的幫助;我也在這邊歡迎你,一起加入、一起學習!
那麼接下來呢,啟動「恢復力」的第四個方法,那就是「相反邊的運動」。
什麼是「相反邊的運動」呢?簡單來說,就是去做一些,和你平常習慣相反的運動。
如果你平常的運動習慣是偏向比較「動態」的,像是跑步啊;那這個時候,你可以試著做瑜珈、打太極,這一類比較「靜」的活動。
那如果你原本的運動習慣就是「靜的、靜態的」,那我很建議你,你可以刻意的去打羽毛球、去游泳,這種比較「動態」的運動。
這樣刻意的操作,其實讓你在快跟慢這之間喔,好好的感受自己身體的變化,好好跟自己真正的在一起。
在此同時呢,也會因為運動模式的不同,你的大腦不同的區域也會得到適度的刺激,去產生更多的彈性跟創意。
更重要的是喔,在快跟慢之間,來回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的肢體、感受自己當下的心情。它能夠讓你重新建立起對身體的敏感度,能夠更有效的調節生活步調和情緒。
最後呢,啟動「恢復力」的第五個方法,就是去「擁抱你愛的人」。
每個人在遭遇挫折的時候,往往會因為一時的失落,感覺到孤單、寂寞。那這個時候呢,你身邊有個愛你的、支持你的、願意對你展開雙手的人。
他就能夠讓你感覺到溫暖,讓你的身心都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重新聚集你的內在能量。
更重要的是喔,有研究告訴我們,「擁抱」會讓人心情愉快、舒解壓力,甚至於可以緩解疼痛。
擁抱的鎮痛效果,比嗎啡還要高出6.5倍。所以呢,能夠幫助人,更快的從挫敗裡面站起來。
我想這也是很多單身男女,會想方設法一定要交到男女朋友的原因之一喔。因為「被人擁抱」的感覺實在太棒了,彷彿回到母親的懷抱,讓人感覺到無比的安全。
其實說到這裡,人生難免會碰到一些低潮,但是呢有壓力、有失敗、有挫折,不必然就代表「結果」會很糟喔!
只要你能夠記得這五個方法:第一個「好好呼吸」、第二個「出去散步」、第三個「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第四個「刻意練習相反邊的運動」,最後一個,第五個「擁抱你愛的人」。
其實這五個方法,就可以幫助你啟動自己內在的「恢復力」,幫助你度過一切的難關。
其實圓滿的人生,不是奢求一帆風順,而是具備風雨過後的「恢復力」!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前進、一起學習,讓我們陪伴你圓滿自己的人生,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76Ilh3d6Bg/hqdefault.jpg)
行道樹書 在 影響力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瞿欣怡的女人書房』播出時間:每週五晚上10:00,敬請訂閱影響力
【愛上自己的城市,發現不同的城市之美】
本集簡介:每天忙碌的上學、上班、帶孩子,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靜下心看看你居住的城市了呢?
行道樹開了甚麼花?巷弄的彩繪換了圖案?你有發現到嗎?
停下來~深呼吸~感受一下城市的味道與脈動吧!
趕快按下「訂閱」影響力頻道,最即時、最有料的影音節目一集都不漏看。只要每天花5分鐘時間,就能輕輕鬆鬆提昇自我的實力!
+ 看更多瞿欣怡的女人書房:http://seepower.tv/author/guest_24/
關於瞿欣怡:
江湖人稱「小貓」,做過文案、記者、週刊主筆等工作,現在是小貓流文化總編輯。大學時在女研社被啟蒙,成為女性主義者,希望當女性主義翻譯者,用簡單的話語,述說女人的一切。
+ 影響力官網:http://seepower.tv
+ 影響力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eepower.tv/
+ 加入影響力Line@:https://line.me/R/ti/p/%40cph9985f
+ 影響力愛奇藝站:http://tw.iqiyi.com/u/1269595541
-
影響力於2018年正式上線,由讚點子數位行銷有限公司發起,在這裡,我們匯集了台灣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包括國際、財經、職場、親子、兩性、教育、藝術等領域,成為我們引領社會脈動的「達人」,透過影音傳播的力量,帶來超越世代的影響力!
下一個十年,你準備好和達人一起充實自己嗎?
2018年,期待與你一同創造全新的知識影音元年。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Q0B8UFtYS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