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宅在家好一陣子
原本繁忙的工作人生瞬間多了很多空檔
深夜碎念一下好了
我也不是拍影片哭窮
也不是真的窮到沒錢繳房租
只是當老闆的壓力總是特大
最少半年的疫情痛苦期
總是要做好最壞打算
能節源開流當然能省則省
真的很謝謝 #我的房東幫我減房租
我的房東也不是普通人
他是一個企業家
每年外銷營業額幾十億 員工數也很多
所以他很能理解現在狀況
現在疫情當道
有開店有經營 創業的朋友們 都知道
開公司有賺錢 
至少但70%的利潤 全部都會投入公司的週轉
或是找新商品投資開發等等的
再來我們要承擔的不是僅有單純房租而已
況且我也不是只有一間店面一間公司
還有員工薪水、開發新產品的成本
還有會計師、水電、美編、倉庫、辦公室、行政人員教室、儀器設備、國外代理費、行銷企劃⋯⋯全部都是費用
鄉民說得沒錯
40萬房租一個月
營業額最少要400萬起跳
但現在疫情爆發了 卻是從600萬歸0
有形無形的成本還是繼續燒
但怎麼降低傷害? 新聞底下酸民不要只會嘴啊
有什麼不會虧到誰的方案嗎?
說來我聽聽?
我去年曾經拍過一支影片
講過疫情期間一間店
最少要保有一千萬起跳的保守週轉金
現在真的所有老闆幾乎都在清算資產跟縮編
因為要被逼著想下一步的規劃方向
我認識好多人的公司不是無薪假 就是直接收掉,
員工苦哈哈+老闆苦哈哈

公司越大越要小心每一個決策
才能安然度過難關
我當然也不例外
鄉民嘴說我賣幾個名牌包就抵房租了
如果我只需要負擔房租,我需要壓力這麼大嗎🙄
你們真的以為開公司這麼簡單嗎🤷♀️
受階階級 永遠不能理解我們承擔的是什麼
當然如果公司真的壓力太大
我還是有房子可以賣啦
賣了也要頂下來 要活下來啊⋯⋯
五間可以賣兩間 另兩間在國外跨海買賣有點麻煩
#重點是現在也不好做買賣啊😂
有房子的人應該懂
#疫情這樣爆大家有心情買賣房子嗎?
有能力有心臟嗎?
#房子現在有價無市
喔對了忘記告訴妳們各位
醫美診所是自己開的 所以機器買下來也是貴貴的啊
然後我前陣子去削骨有在追蹤我的限動就知道了
對醫美有想了解的問題都可以私訊我
醫美的問題絕對是我本人回應
因為小幫手沒有那麼專業她只會擋酸民跟變態還有發發動態
#老闆的心酸誰人知啊
結束🥃
#愛美教主 #愛美教主cherry #深夜 #碎念 #老闆 #疫情 #疫情下的生活 #疫情快點結束吧 #心酸 #哭 #網紅 #心酸誰人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聽】#小編雖小 | 「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李長潔 🐷 . 好幾天前「#科學人爭議」爆發,引起一陣對於數位編輯(小編)與政策傳播、科學傳播的討論。我覺得這樣的公共討論很好,社群與小編進入到公部門(或是商業組織)算是這5年內的新興現象,都在嘗試,希望可以運用新興媒介推動更有效...
行銷企劃人員薪水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窮人的眼淚,沒有人會同情】
貪婪,是有錢人追逐財富的動力。
然而,對窮人來說,椎心刺骨的屈辱,才是逼他們脫貧的驅力。
在「新貧庸時代」,沒有錢,傷害的不僅是生活品質和信用,在外人看不到的生命深處,人的尊嚴和靈魂,也是布滿傷痕的沉默受害者。
我有一個老朋友,他是公務員退休的好人,但某天他對我說,他女兒剛畢業進入行銷公司後,不到一個月就離職,關在房間裡哭個不停。
原來,有一次公司派她去參加某國際級珠寶展,開眼界的同時,也要她多蒐集資料。
她在展場中一路拿各攤位的DM和刊物,然而,跟在場的貴婦和有錢人相比,她的穿著和打扮,等於是貧民階級的制服,因此,在索取刊物的過程,她一直覺得工作人員對她很不友善。
後來,當她蒐集告一段落,準備離場時,她覺得手上抱著一堆刊物不好走路,於是就走向最近的攤位,跟一位中年男性的接待員,很禮貌地要了一個紙袋。
沒想到,對方竟然假裝沒看見她,也沒聽見她說什麼。
她發現身邊有許多人盯著自己,於是她提高音量再說一次,對方再也無法假裝沒聽到,只好看著她說:「不好意思,小姐,我們的紙袋都是很貴的,隨便一個的成本,都比妳一個月的薪水還貴,所以,很抱歉,請妳去別的攤位吧!」
就這樣,老朋友問我該怎麼辦?
我請他轉告女兒:「歡迎來到資本主義的叢林世界!」
記得我年輕時的某個星期一,我走進辦公室,發現老闆盯著新進的企劃助理小雯,再看著她身旁五歲左右的小男孩,冷冷的問:「這是怎麼一回事?」小雯低著頭,眼眶泛紅。
她的主管出面緩頰:「老闆,她不是故意的,她是因為這個月付不出托兒費用,才把小孩帶來……」
老闆臉色一沉,不耐煩的說:「這裡是公司,又不是慈善機構!今天要和客戶談案子,要是小孩哭鬧起來,她要怎麼負責?妳會幫她負責嗎?」小雯臉色發白,立刻牽著小孩走出辦公室。
幾分鐘後,當她再走回辦公室時,小孩卻不見了。這時,大家都以為,她應該是找到人幫忙照顧,所以也沒多問。
下班時,我正要離開辦公室,才看見她抱著睡著的小孩,從女廁走出來,滿臉都是淚水。
窮人被霸凌的戲碼,在資本主義的現實中,經常上演。
新聞媒體上,我們常看到像小雯一樣處境的窮人,因生活困頓而哭泣的畫面。
雖然觀眾會因為他們的眼淚,同情或援助他們,但這種發洩式的援助,就像熱映中的好萊塢電影,很快就沒有人會再關心。
沒有人會同情窮人的眼淚,尤其是靠著眼淚來提高收視率的新聞媒體,如果你的故事不夠灑狗血,你的眼淚不夠戲劇性,他們也懶得理你。
【光是掉眼淚,不去積極想解決方案,很快的,你將窮到連掉眼淚的水分都沒有】
窮人的眼淚,只有二種。
第一種是純發洩型的,無意義眼淚。不管他多窮,多沒尊嚴,多麼難過和憤憤不平,他哭完了,一切仍沒任何改變。
第二種則是有意義的甦醒劑或腎上腺素。雖然屈辱和苦淚難嚥,但他會發誓有生之年,再也不要受這種屈辱,他的家人和子女,也同樣不能受這種屈辱。
或許有人會罵我冷血勢利、無情無義,但我還是必須說出事實:窮人的眼淚,是世界上最不值錢的東西。
例如,法拍屋點交時,最容易看到窮人的眼淚,付不出貸款的窮人,被掃地出門後,什麼都做不了,只能抱頭痛哭。
現實的是,只是哭,一點用處都沒有。
哭,不能讓你保住自己的房子、更無法改變你現在的悲慘命運,到了這種地步,怪上帝、怪爸媽、怪社會,都已無濟於事,而是要想辦法解決問題,改變自己的現狀,如果你上有雙親要奉養,下有小孩要撫養,就更不能把時間浪費在哭這件事上面。
猶太人在好幾千年前,也曾經掉過眼淚,但他們很快就明白,光是哭泣,沒有任何幫助,因此,他們暗暗發誓,一定要改變自己的處境,絕對不能讓子孫跟自己一樣,只會掉眼淚。
因此,受盡命運折磨的猶太人,經歷種族迫害,原本也沒有屬於自己的國家,但他們在眼淚中學會堅強,比別人有智慧、有耐心,最後終於獨立建國,更在經濟、科學、人文等領域表現傑出,甚至掌控全世界的金融勢力。
相對的,窮人的眼淚,只是眼淚。
很少人知道,窮人的眼淚,是「被資本主義拋棄的象徵」,如果窮人無法從眼淚中學到任何東西,哭完後,覺得好多了,就繼續窮,也不想辦法改變,還是會繼續窮下去,永無翻身之日。
當你不停地咒罵自己買到的爛東西,然後再花時間把它們丟掉,再不停地花時間再買同樣的爛東西時,你已經耗掉太多珍貴的資產,你永遠都會陷在窮忙的困境中,像薛西弗斯(Sisyphus),一輩子都在原地,過著沒有未來性和意義的人生。
未來是「新貧庸時代」的世界,有錢人會更有錢,窮人也會愈來愈多,過去的窮人,受到屈辱和傷害,哭了幾天可以繼續過日子。
未來,光是掉眼淚不去積極想解決方案,很快的,你將窮到連掉眼淚的水分都沒有。
為什麼過去的窮人,再窮都可以過日子?
因為,那個時代還有人會同情他們,伸手援助。
未來,當大家都窮,或者有錢的人都怕窮人,千萬別指望有人會同情你。
本文摘自: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3:不想被「未來」淘汰,就必須搞懂「資本主義」的36個駭人真相
行銷企劃人員薪水 在 Namewee 黃明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黃明志工作室徵才中!☆
黃明志馬來西亞工作室有四個職缺,公司在吉隆坡,所以你的人必須在吉隆坡,自備交通,有駕照最好.工作福利好到你媽媽都不認得,但要憑本事.其他的條件請參考下面.
1)藝人經紀組-行銷企劃人員✅
☞語文能力: 英文五顆★ 馬來文三顆★ 中文三顆★
☞工作經驗:3年以上行銷企劃或銷售經驗
☞其他能力:善於交際及溝通,專注力強,獨立自制
☞試用期:三個月,不爽可以比老闆中指才離職
☞薪水條件:厲害的話可以賺得比老闆還多,不信你試試看
☞重要條件: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X79022
2)藝人經紀組-實習生✅
☞相關科系:大眾傳播/公共關係/媒體/語文系/銷售/營銷
☞薪水條件:餓你不死啦...
☞重要條件: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X100
3)影片後製組-剪輯師✅
☞語文能力: 中文三顆★ 英文兩顆★ 馬來文兩顆★
☞使用軟體:Adobe Premiere Pro,Photoshop,Illustrator
☞其他能力:略懂After Effects優先(不會沒關係)
☞試用期:三個月,不爽可以罵老闆粗話才離職
☞薪水條件:懂得越多,薪水越高;懂得越少,肯學就好
☞重要條件: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X50000
4)影片後製組-實習生✅
☞相關科系:大眾傳播/多媒體設計/影片後製相關
☞薪水條件:也是餓你不死啦...
☞重要條件: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責任感X999
有意請把履歷及作品寄到 : [email protected]
非誠勿擾,不要寫情書來跟黃明志告白,他已經有女朋友了,謝謝.
行銷企劃人員薪水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認真聽】#小編雖小 | 「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李長潔 🐷
.
好幾天前「#科學人爭議」爆發,引起一陣對於數位編輯(小編)與政策傳播、科學傳播的討論。我覺得這樣的公共討論很好,社群與小編進入到公部門(或是商業組織)算是這5年內的新興現象,都在嘗試,希望可以運用新興媒介推動更有效的溝通傳播(可以是推廣、說服、行銷、洗腦)。我們今天就來談談「科學人爭議背後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基本上今天的議題可以分成「#科學傳播」與「#政策傳播」兩個範疇來看,兩者都在新媒體的架構下,都有著劇烈的變動與廣泛的影響力,小編的角色也越顯微妙。我自己是好幾個粉專的小編,小編真的很可憐啊,創意發想、企劃、寫文、作圖、拍片已經是基本的,我看一些求人徵才還要會主持表演與直播揪眾、數位行銷企劃與執行、媒體聯盟營運與管理、線上線下虛實轉換技巧、各平台SEO佈署與演算法應對、廣告投放、社群風向經營、市場分析與競爭者行銷分析…。等等,叫老闆自己來做,掰掰。
.
📌 #今天的節目有:
.
▶ 什麼是科學人爭議 什麼是1450
▶ 對,就是小編治國,小編雖小
▶ 從單向到雙向的政策傳播
▶ 新媒體時代該說人話
▶ 科學家參與科學政策行銷
▶ 科學的傳播需要批判的大眾
▶ 社群傳播應據專業位置與角色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g1uto8rh1av0875j4dy1pdz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574Cu3Ji2CUkuReLYPcx1D?si=MtdECSz_TQScOl0M23QbVA&utm_source=copy-link
.
📲#Facebook 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590395487814737/
.
.
\\\\ 完整論述 \\\\
.
溝通(communication)是一項重要的「治理技術」。對一般企業的管理而言,溝通是傳遞產品訊息、提升企業形象和爭取顧客認同的重要手段;對政府部門而言,溝通是凝聚內部共識、提升組織形象和爭取民眾認同的重要工具(黃俊英,2011)。傳統的政策溝通常以單向的、心理學主義、行為主義的「政令宣導」做為傳播想像,我們會認為,人民隔在大眾媒體的後面,只要盡量地單方面給予資訊即可。
.
從2010年後「#整合行銷」的概念開始大量進入政府的政策溝通,我們見到更多的廣告、促銷、公關、人員銷售、直接行銷和口碑行銷展現在政府的內容發佈中。甚至再更強調互動性的新媒體架構中,讓政策的雙向溝通成為可能。所以,政府部門開始將「溝通」的工作外包,讓外部團隊比較接地氣、說人話的公關公司或團隊來當小編,處理像是貼文、圖像設計的事務,也負責操作民意與監測輿情等任務。
.
▓ #政策傳播的新想像
.
新媒體架構讓政策傳播有了質量上的變化,而這也是為何公部門想要委外經營溝通的原因,因為官僚體制時常不適合做新式的政策傳播。在「#時間面向」上,政策傳播必須轉變為動態、隨時隨地的訊息散播。在「#制度面向」上,應考慮設置同等於發言人重要性的社群媒體團隊。在「#語藝面向」上,在要講有趣、簡單、有趣、視覺化的語言,才有社群傳播的效果。從我的觀察來看,這些能力,傳統的公務員並不具備,體制上也無法供給。難怪要外包啦~
.
▓ #科學議題的溝通治理與公共態度
.
不過,這次的問題有一部份是「科學人」專頁是不是可以這樣傳遞科學資訊?可不可以接受政府投放廣告?再過去這幾年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趨勢,除了政策的行銷外,科學也進行了大量的行銷。我們生活中有大量的純知識的科學、商品的科學、政策的科學,透過從科學普及轉向科學傳播的變化,試圖讓人們更加接近科學,或者被科學說服(單文婷,2017)。
.
從「科學人」小編的貼文內容來看,「#克萊豬不好吃」與「#增加收益又環保」兩個論述其實是來自於部分政策新聞、公共討論與科學評論的內容,並是非偽科學或假訊息,只是這樣的簡化貼文是否適合出現在「科學網站」上,可以思考一下。
.
由此被延伸的另一個爭議是,「科學人」做為一個科學家社群,是否可以做政策行銷。科學家與科學組織,本來就可以與施政者做不同方式與不同層次的合作,這種科學傳播的合作方式,可以有「翻譯」、「代言」、「夥伴」的三個程度,構成一個科技治理中專家政治的基礎(某個程度上是必要的,但是應該 #資訊透明)(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7)。
.
科學事件總是可以充滿政治因素,但我支持強的科學文化立場(#公衛議題的確是要小心一點),就是歡迎更多關於科學的聲音發出,這樣有助於人人培養媒體素養與科學素養。另外,政府與委外單位的合作,具備更細緻嚴謹的貼文審查,是一個重要也保全彼此的方法。
.
▓ #溝通人才從內部培養開始
.
最後,當然推文不等於新聞,我覺得我們逐漸必須邁向一個批判的大眾,在這個資訊爆炸、虛實交錯的時代。當我們據有的(全)媒體素養程度越高,就能越明確地知道各種媒體的運作規則與媒體語言,自然就會更加小心,且富有懷疑論的多元檢證精神,與反思批判。
.
說實在的,無論是政策傳播,或是科學傳播,我覺得問題根本就是在:「政府與科學單位本身覺得傳播是一件小事,別人做就好,我們要做更重要的事」。能夠在單位內,設置媒體公關部門,或是合理培養溝通人才,才是這個到處都是媒介傳播的時代,應該做的事。然後薪水要高一點,謝謝。
.
#參考文獻:
.
1. 黃俊英(2011)。整合性行銷溝通—強化政策宣導與溝通的利器。文官制度季刊,第三卷,第二期。
2. 單文婷(2017)。科學家參與公共傳播的觀察-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使用臉書行銷科學政策的討論,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17),47-65。
3. Peters, H. P. (2020)。科學傳播的範疇: 是知識散播還是公民參與?。傳播研究與實踐,10(1),1-18。
4.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7). Communicating Science Effectively: A Research Agenda.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97Tvt3VGy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