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善良這件事
從小爸媽就教育我們要當個善良的人,以我當時還不夠成熟的孩童心智,總覺得善良有什麼難的?!不就是盡量對別人好,幫助別人,當個讓人不討厭的人。
而我的父母一輩子都一直實踐這個目標,雖然稱不上完美,但是卻是比我還要善良,有時候我都不懂?對人好可以,但要好到自己吃大虧這不容易,但他們就是可以!
結婚之後,我又碰上我的公婆,沒想到他們跟我父母一模一樣,連丹尼也是,我變成家族裡那個最不善良的人。
我有時候都喜歡問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善良到自己可能吃虧或是造成損失?!他們總有千萬個跟我不同的想法,但不變的是,他們多數時候會將每個人的人設,想像成都跟自己一樣善良,自然他們的善良就可以持續的體現在生活,這不需要刻意,一切都是發自內心的自然。
而我的善良也是隨著年紀增長,慢慢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再被教育,原來善良這件事非常難。
以世界不平靜的這兩年,我就能深刻的體會,不善良(前提是不傷害人,或是沒人因此而受傷))這件事沒有對錯,只有好壞,我們時常解讀為人性,對!這是可以被容忍的,例如: 嫉妒、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自私、高傲、狗眼看人低、為了自身利益等等........只要不要嚴重到去干擾或傷害他人,基本都是一種性格的展現,或者說是一種對於生活態度的選擇。
不過,真正的善良基本都沒有這些複雜情緒態度,這也就是我說困難的地方,但善良有多重要呢?我個人覺得他在美好的生活裡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因為在雜念到達之前,它會幫助我們換位思考,就是俗語說的 :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這句話不是先想完自己,再想別人,而是第一時間在事情發生時,就已經自然的先想到別人,對我而言,這是需要生活一次次磨練及訓練出來的,因為本身我就不夠善良。
這也就是我佩服我的父母及公婆的原因,因為他們多數時候是自然先想到別人,每次我抱怨什麼事(車沒修好、外送太慢、服務員態度不佳、多收我一些錢、員工偷懶、包裹遺失、菜裡面有蟲等等生活雜事),其實他們都不是先心疼我(當然不是人身攻擊這類事,如果傷害到我,當然會挺身而出),而是分析對方可能這麼做的原因。
其實大多數的事都只是傷害到我當下情緒,或是不被受尊重的感受,但這些真的不多想,都會過,因為對我人生一點也不重要,都嘛是些不認識的人啊。
例如: 被多收錢,我是氣得覺得自己被騙.........但他們的想法是,如果那些被騙的錢沒有多到影響生活,就算了吧!他們連這些錢也要騙,就真的可能過得很難,就當幫助他。每次聽完,我就算了!!!
或是一群人一起吃飯,我爸媽是這樣,一桌菜,但可能不是每個人都分得到的話,我爸媽的作法不是往自己孩子的碗裡盡可能得先夾菜,而是讓別人夾,然後偷偷在我耳邊說,等等吃不飽,我再帶你去夜市買好吃的。或是,常跟我說有剩下得我們再拿,沒有我們之後再找機會買就好,就先讓給別人,他那麼急一定非常需要(不過,我常解讀成別人很自私,我想我真的不夠善良,把人想到壞裏去啊.......)。
他們多數時候不會為自己孩子爭取什麼一定的好處,因為他們總有自己的第二方案,可能就是多花錢或多多麻煩自己,有就有,沒有就算了!
小時候的我始終不理解,為什麼我父母總是對別人比較好,有限資源時常喜歡分享或是禮讓,為什麼不幫我爭取我們想要的,但,現在我理解了!這是多麼珍貴的一份善良。(而且我們不是什麼富裕家庭)
以疫情為例,在苦難之中,這份善良彌足珍貴,我們能理解每個人的立場、自身利益的爭取,這都是人之常情,因為誰不為自己先想呢?!
每個人都有不能說的秘密、慾望及苦衷,但期待大家理解的同時,是否也先努力的試著當個善良的人,不以目的而為之,為他人再多思考一下,若能多一些這樣的人,或許就能影響更多人,擰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在社會上,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所謂的善良,我想會更和諧,處事將更圓滿。
在人生道路上,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努力當個善良的人,也期許我們的下一代,能夠當個良善的社會參與者。
以前就常聽到長輩說 : 我希望我的孩子,平安健康之外,還要擁有一份善良。(原來這力量不容小覷)
因為如此,人才可以體會美好生活,感受到人間充滿愛與快樂。
#跟他們比我太不善良了
#狗狗最善良
#牠的人生作業就是愛你
#個人生活經驗分享僅供參考
#尤其在自己孩子面前一視同仁真的很難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NanaQ,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26 【 8 個方法斷捨離嫉妒心】 1. 問自己一個問題 「你的努力是為了自己,還是怕輸給別人?」 2. 認識自己 明確的知道自己跟別人的差異在哪裡, 這樣才能從別人優秀的地方學習,並且當作提升自己的動力。 3. 理性的思考、分析 嫉妒跟贈恨是弱者才有的行為, 學著理性思考,別讓內心的小...
見 不得 別人好 原因 在 雙寶娘 (譚惋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
台灣和世界各地還有許多學童,
正在進行線上教學。
大家知道嗎?
#線上教學可能使網路霸凌的狀況進一步惡化。
紐西蘭的一項調查顯示,
在3級和4級警報期間,
許多人遭受了更多的網路霸凌。
在2020年收到的人身威脅,
或恐嚇性的網絡通信中,
超過1/3是在為期7周的封鎖期間發生的。
接收到惡意的人,
會很想知道自己為什麼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也會拚命尋找背後的原因,
到底,產生惡意的原因是什麼呢?
你也有相同的問題嗎?
讓我們打開今天的處方書目。
…
#有一種壞_叫見不得別人好,
既然我活不了,
別人也別想活了,
一起下地獄比較不孤單。
有些人,就算你沒得罪他,
他也會嫉妒你,甚至毀了你。
他們見不得別人過得比他幸福,
有機會就要踩別人一腳,
來滿足自己脆弱的虛榮心。
他們絕對不會承認別人比自己強,
會千方百計地貶低別人。
#人性經不起考驗_世界經不起細看。
關係再好,也要適當保持距離。
…
施暴者無論用什麼籍口欺負別人,
永遠都是錯誤的一方。
如果你是父母,
一定要告訴孩子:
「被害一方不需要負責。」
只要有人的地方,
就有各種惡意。
不管是來自真實生活,
還是來自自於網路。
我們不能阻擋惡意,
但我們可以教孩子:
#永遠不要拿別人的錯誤
#懲罰自己_傷害自己。
https://www.twinsma.com/2021/05/blog-post_27.html
獨步文化
見 不得 別人好 原因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盧斯達:網絡輿論圈的末日教派化 — 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然後呢?】
高先電影院在政治壓力下無法播放《理大圍城》,網絡出現一樁插曲。一個受歡迎的黃絲專頁說,不要再欺騙自己,香港電影已死。又說其實網絡也不安全,網絡巨頭跟你香港人無親無故,只會袖手旁觀。帖文火了,在「好嬲好嬲、好驚好驚」的人群中傳播,後來又有一波反駁並且取笑那個專頁的反攻,傳到了我的同溫層。
義憤填膺的網友說,該專頁評論事情的標準在哪裡?在外面民意五五開的時候,泛民堅持接受人大委任,留在「一年議會」,那個專頁反對外界「取笑議會戰線」,大叫「(對泛民)多點鼓勵,可以嗎」,香港電影難道不如議會戰線?為甚麼對香港電影就不多點鼓勵,仲一嘢批死佢?
學著說「香港電影已死」的貼文,不只宣佈電影已死,還暗示游學修等人身體力行繼續搞電影,其實與相信法治未死的法律界人士一樣是不肯接受現實,但不久之前,該專頁又說,不要 blame the victim,不要取笑楊岳橋「人生更精彩」變了 dead body。然而其實外界不是取笑楊本人,而是像該專頁一樣,接受法治已死,指出一直有很多人不肯接受現實。如果說 dead body 是受害人就應該隱惡揚善,那今日香港電影也是受害人,隨意宣稱其「已死」,難道不是欠缺鼓勵?何時鼓勵,何時不鼓勵?
你在上面看到邏輯標準如此不一致,是因為寫網絡帖文,一致性從來不重要,最重要是能夠收割那一刻大家的情緒。有這個剝削情緒受困者的才能和洞察力,帖文就能火。為甚麼火?因為香港人看到《理大圍城》被打壓,好嬲好嬲,好驚好驚,又無計可施,急著抒發,急著解脫,就需要一些人登高一呼,讓他們的內心慾望得到認同,即「香港已死」。「係喎係喎,係囉係囉」。那一刻就得以移情了,變得可以忍受,如此便完成一個心理防衛機制的循環。就好像你失戀,你改變不了情人一去不回的現實,但聽一首病態和自虐的情歌,得到共鳴,內心也得以移情,好過多了。
故此類帖文在標準和邏輯不一致,根本是市場的忠實還原。因為市場就是人心,人心是情緒,情緒沒道理,變來變去。某時空人們需要說服自己,選舉很有希望,而自己投票都很重要,做咗嘢,KOL 就會樂觀積極,並且批評有異議的人。到現在為何一向樂觀、主張寬容(泛民)的 KOL 突然變成大厭世?純粹是因為「市場主導」。
香港已非反送中那時光景,現在政府處於強勢,反對派被清洗,法庭日日重判示威者,大家也看不到即時的前景。很多人一家大細移民走人,很多 KOL 也離開了香港。人的思想,與他的階級和物質生活有絕對關係。人都不在香港,自然樂得輕鬆,但香港人很聰明,他們在意識上都要贏盡。所以他們對香港的看法,就 180 度改變,他們以論證香港已死的方法,來說服自己,離開香港是對的決定,甚至是優越過其他人的。
這種因為生活經濟環境大轉變而導致的論述大轉變,是不會合邏輯的,因為人的邏輯一致性,往往比起理性主義傳統下的假設來得脆弱。例如以前為「議會寸土必爭」大吹法螺的網台主持,一移了民,就慢慢改變,最近還主張香港電台備受打壓至此,不如解散。然而根據寸土必爭邏輯,港台還剩一個正常人都還沒死,都有作用,為甚麼要自己放棄?
上述網台主持的一時一樣,很容易解釋。因為有些人不在香港賺錢和生活了,就很容易變成主張香港已死,無得救,大家都一齊移民淘空香港,將香港焦土了就好。雖然跟他們以前的評論人設不一樣,但如果香港真的沒死,他們今日離開的行為,成本就虧大了。所以他們內心真是渴望香港早死早著的。因為他們已經在外國。香港不死,怎證明他們有先見之明?
當然很多移民的內心應該沒那麼扭曲,這裡說的只是極少數議題操作者和廣播從業員。
如何面對移民潮,一向是香港人的議題。面對過移民潮的老派人會說,走的人不要盼著香港會死,香港有景氣的時候又酸溜溜;留的人也不要一口咬定別人在外面會適應不良,不要見不得別人好。不管走還是留,都應該祝福對方,善頌善禱。海外香港和本土香港,都應該掙扎和奮鬥,都值得在太陽之下有一席之地。
這些平正溫潤的想法,不會火的。網絡有另一個玩法,這些我們都一早瞭得的。
然而一開始說的帖文或者專頁,挖開來是很悲涼的。為甚麼該文一下就祭出「香港電影已死」?大命題總是需要大論證,但帖文出現說到底只是因為高先播不了《理大圍城》,只是「對刺激作出反應」,連小論證都說不上。不是說該片被打壓是一件小事,是大事,但這件事如何推導到「香港電影已死」?大力宣佈「港片已死」的同時,其實電影院繼續有港片上映。那算死了沒有?
其中的深層邏輯,就是有任何港片被打壓,即港片發展沒有一帆風順,他們就會宣佈港片已死。這跟香港很多人的世界觀一致。如果香港的民主發展不是一帆風順,不是自動波成功,他們就會作壁上觀,就會急流勇退、策略轉進。一遇上打壓,他們就會自暴自棄,自憐自傷。他們仍在說議會戰線、法治如何有險可守的時候,並不是真的一往無前信仰之,而是自己喜歡的代表還有得在議會玩。一旦自己的代議士都被排除了,他們就馬上不再信仰議會戰線和抗爭活動,由散發民主熱忱的志士秒變自暴自棄廢青,比起 2016 年之後的本土和自決派還要一沉不起。
人在順境時是沒有性格的,只有在逆勢中你才能真正認識一個人的信念和行為是廉價,還是不廉價。說到底,很多人是因為第一次正式被現實洗禮,包裹香港利益共同體的羊水破了,生命的痛苦接踵而來,有些人頑強抵抗,有些人更願意躲回自己的潛意識裡繼續做出生前的夢,回到潛意識。潛意識世界沒有邏輯和標準,只有原始慾望和恐懼的無盡輪迴。
尼采說:「盲目的樂觀,只會使人感覺膚淺;過度的悲觀,則會使人走向毀滅。」魯迅說:「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心經》說:「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夢想是掩人耳目的兩極,理性和真實只會於兩者之間穿過。
正因一時解脫不到,香港人會被外面拉得四處倒,長期處於六神無主的兩極。外面強力鎮壓,裡面自我瓦解,主流群眾還能回歸嗎?如果你看得夠多,你不會期望他們。群眾運動起來的時候,人人都是群眾;到退潮的時候,很多人就會粉碎,向來如此。
2014、16 年之後,有些人不幸遭受第一波攻擊,但沒有全部心灰意冷,很多人繼續堅強和努力,最後他們的願景以另一種方式席捲大地。就算是現在身陷囹圄的人,都是把悲傷留給自己,一再強調要頂住、唔好死。在他們面前,不知道只旁觀紀錄片受打壓的一般人為何好意思越過電影業中人宣佈香港電影已死。
有人認為萬馬齊喑,必須說出事實。少年們太年輕了。魯迅曾經寫過一個叫《立論》的小故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合家高興透頂了。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點好兆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他於是得到一番感謝。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他於是收回幾句恭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於是得到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
魯迅這是批判中國人和稀泥、不敢說真實話的現象。然而甩皮甩骨的人接收了,就會以為凡事都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就是「敢言」,久而久之,會變成末日邪教。存在主義提出一個思考實驗:一切生命都會煙滅,太陽系都會因為太陽在億萬年燒完之後,一同變成寂靜的死亡宇宙,那今日你為何還活著,為何不馬上自殺呢?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沒錯,但他死之前要做甚麼,在有限時空做過甚麼、留下過甚麼,比較重要。
有人認為這些言論在毒害民智,我不想看得那麼孤憤,我寧願是認為香港人太受創了,需要精神毒品。有市場,自然產生供應。想吸毒想軟弱並不是罪惡,但若你遇上一些人,他們不斷接納並鼓勵你自憐和消沉,即使是慈眉善目的善男信女,也是生命的魔考,就像佛祖在樹下遇見的三個美女。如果你還在乎自己的「情緒主權」,如果你不想隨別人指揮捧自憐自虐過一輩子,最終人不能單靠毒品過活。
見 不得 別人好 原因 在 NanaQ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00:26 【 8 個方法斷捨離嫉妒心】
1. 問自己一個問題
「你的努力是為了自己,還是怕輸給別人?」
2. 認識自己
明確的知道自己跟別人的差異在哪裡,
這樣才能從別人優秀的地方學習,並且當作提升自己的動力。
3. 理性的思考、分析
嫉妒跟贈恨是弱者才有的行為,
學著理性思考,別讓內心的小惡魔迷失了自我。
4. 停止比較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較完的一天,
每個人都不一樣才有互相學習、交流的機會。
5. 珍惜自己擁有的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存在著不一樣的價值,
每個人都一定有讓別人羨慕的地方,
好好珍惜自己的特質,別再讓習慣給忽略了。
6. 利用欣賞將嫉妒轉化為羨慕
試著把外面的圈圈當作是學習、交流的資源,
而不是把他們當作敵人。
7. 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
當我們花費在無法控制得地方太多,
我們就會感到很痛苦很無力,
這就是因為我們的正能量減少的原因。
8. 試著去稱讚其他人
敞開心胸去稱讚其他人,
除了可以互相鼓勵之外,還可以獲得很好的人緣。
--
👇【斷捨離 6 步驟】我丟掉的 15 個東西
https://youtu.be/oaaXl0fPKoE
👇【改變生活】10 個習慣讓你更快樂、更自由
https://youtu.be/DtHI_1xvboE
👇【做自己】8 個方法定義自己
https://youtu.be/lZtDgHR06V0
👇【消除負能量】7 個處理低潮的方法
https://youtu.be/24rkqvUK2fY
👇【自律人生】7個方法成為自律的人
https://youtu.be/EI8Cxpa21pY
—
😊Follow NanaQ ⇊
IG: https://instagram.com/nanaq521
FB: https://www.facebook.com/nanaq521
—
😊Contact Me ⇊
mail: nanaq520@gmail.com
—
Music: www.bensound.com
--
#嫉妒 #忌妒 #嫉妒心 #如何不嫉妒
見 不得 別人好 原因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這是我們談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的第六集。
在這裡呢,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哦,這個問題就是:「你是一個大人嗎?」;你可能剛開始聽到這個問題,會覺得有一點摸不著頭緒。
想說:「對啊!我已經是個成年人了,那為什麼你問我這個問題,『你是一個大人嗎?』;難道這件事情是有什麼不對勁,或值得懷疑的地方嗎?」
如果喔,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首先要針對「大人」這樣的一個概念,去做出一個定義。到底什麼是「大人」?
事實上呢,「大人」它有兩個特徵。在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裡面,他說喔:「大人呢,他就是兼具特化跟整合,這兩個心理程序。」
只有「特化」跟「整合」的加總,才會讓一個人去長出必要的複雜性,也才能夠滿足一個大人,在面對真實世界的時候,能夠擁有的適應性、能力,跟自我獨特性的充分展現。
好!那你聽到這邊,可能剛剛那一串…又是「特化」又是「整合」,這到底在搞什麼東西?我慢慢的來跟你分享。
所謂的「特化」是什麼?「特化」的意思喔,就是讓我們每一個人長出自己的「獨特性」;把你自己跟其他人區隔開來。
不管是你的長相、不管是你的個性特質、不管是你的能力、不管是你這一個人身上有任何特殊的地方…,這些都叫做「特化」。
那你想想看喔,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特化」的過程,你跟他人沒什麼差別、沒什麼兩樣;那在這樣的狀況底下,你根本不可能有你自己生命的展現。
然而一個沒有自己生命展現的人,你想不管從任何角度、任何定義來看,他是一個大人嗎?
好!那另外一個詞彙,叫做「整合」。什麼叫做「整合」呢?「整合」的概念,正好跟「特化」是相反的。它這裡面指的是喔,每一個人超越自我的概念跟實質,跟他人連結的作用跟能力。
好!說白話文就是喔,所謂的「整合」,就叫做你有沒有能力、你有沒有這樣的素質,能夠跟別人好好相處、好好合作?
你仔細想想,如果一個人他活在這個世界上,他沒有能力、他沒有相關的素養,能夠跟別人好好的合作;尤其現今世界來看,你想他有辦法真正在這個世界上活得好嗎?
如果他沒有辦法透過跟他人的整合、透過跟他人的協作,讓自己活得好;那你說,他是不是一個大人呢?
所以你看喔,「特化」跟「整合」這兩個是不是聽起來,是各自好像是矛盾的概念?
但是當我們更深思的去思考,你只有能夠保有自己的獨特性,又能夠同時跟別人好好的合作、好好的相處,你才能夠真正的在這個世界站穩腳跟。
如果你沒有辦法在這個世界站穩腳跟,那你到底是不是大人?或「大人」這個概念,是與你無關的。
所以囉,「特化」跟「整合」長在一個人身上,在一個人身上並存,你說這一個人,他是不是有他的複雜性?
所以為什麼說「只有一個長出複雜性的人,他才能夠真正的成為一個大人」。
當你聽到這邊,或許你已經聯想到有些人,他可能徒有年歲的增長,他要麼就是沒有長出「特化」,他沒有自己的顏色跟質地、他沒有自己的特性跟特質。
他就像是一個好好先生、好好小姐一樣,你可能會覺得他是一個好人,但是你會記不得他有什麼特色;於是他在別人心中,甚至於在他自己心中,是根本沒有位置的。
然而你也可能會想到另外一種人,就是這一個人特立獨行,真的太有特色了;但是呢,他跟誰都處不好。
那你想這樣的人,難道只有他自己辛苦嗎?不!他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他會創造很多辛苦給別人。
然而在我們的生命裡,要能夠長出這樣的複雜性、這樣的整合性;把「特化」跟「整合」這個概念,同時並存於我們的生命裡。
其中有一個必要的步驟,就是你一定要把你的心思、意念跟情感,全部都投注在同樣一個目標上;無論如何,你一定要有經過這樣的經驗。
而你回想過去,自己把所有的心思、意念、情感跟精力,全部都投注在同一個目標上面的那個過程。你有沒有發現不管在過程中,還是過程結束之後,你會有一種覺得自己更加完整的感覺。
這樣的「完整」,我引用一個攀岩高手,他在敘述著自己攀岩過程當中所說的話。他說:「沒有什麼事情,比攀岩更可以激發出人類最好的一面。」
「在身心都處於極大的壓力的狀況下,沒有人會逼你一定要攀到頂峰;但是你的夥伴就在身旁,大家的感受是一樣的、你們是一體的。」
「沒有任何人比這些夥伴更值得你信任,他們每個人都跟你一樣,嚴格的訓練自己,都堅守著一種深沈的信念;能和他人之間建立起這種關係,本身就是一大樂事。」
所以你看哦,如果一個人只有「特化」、只有自己的特立獨行,而沒有跟他人整合的自我;或許他會有很好的個人成就,但是會陷入過度自我中心的風險裡面。
相反的,如果一個人他只有在「整合」的基礎底下長出自己,他或許有很好的人際關係跟安全感;但是卻缺了自己的個人自主性。
所以只有在「特化」跟「整合」均衡發展的人,他才可以避免自私,或者是過度順從;也才能夠真正兼具獨立判斷思考,跟他人協作的能力。
說到這裡喔,我常常遇到有些朋友,他面對很多環境的時候,他沒有付出真正的承諾;那就更不要說,他有沒有投入真正的努力。
他總是在做眼前的事情的時候,心思飄蕩到別件事情上;他活在擔心、焦慮,或者是各式各樣的權衡跟評估;他就是沒有辦法專心一致的,給自己一小段時間,我就只專心做那件事。
所以表面上,他好像很有自己的想法,他總是能夠對很多權衡跟利弊,侃侃而談;但事實上,我說這樣的人並不是真正的大人。
因為他所有的見解,既沒有深根於他自己內心真正的相信,也就「特化」的層面;那更不要說,他去完成任何事情,都需要跟別人協作的「整合」層次了!
所以當你聽到這裡,我再問你一次:「你覺得自己是個大人嗎?」;如果你的答案有一點不肯定,沒有關係!現在對你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開始。
要能長走出自我的複雜性,要能夠在你的人生裡,兼具「特化」跟「整合」;我想這是我們在人生裡,不管任何時刻,都值得好好學習的功課。
這也是為什麼我設計【過好人生學】的最主要原因。
【過好人生學】可以幫助你,用具體的觀念跟作法,長出自我的複雜性。透過這些實踐的過程,讓時間成為你最好的朋友。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談的【過好人生學】,在我們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