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吵感情愈好嗎?不見得!但衝突是真正理解對方、改變關係的起點】
(((疫情效應之一:家人彼此厭惡?)))
疫情期間,不少家長私訊給我說家裡的衝突變得很多,除了親子之間,更有天天絕對不連戲、卻沒完結篇的手足衝突,有些連夫妻之間也怒目相對,床頭吵、但床尾也和不了,相看兩厭。
家人之間二十四小時被迫黏在一起,到底是親密的「靠」在一起,還是痛苦地「銬」在一起?相信有不少家庭這一陣子已暗潮洶湧、一觸即發,或是早已煙硝處處、千瘡百孔。
「疫後大未來」作者Scott Galloway精準說到疫情期間全球家庭的兩個共同點:
•開始厭惡配偶
•開始厭惡子女(或是子女更厭惡父母)。
在台灣疫情再度爆發時,一位在美國經歷了一年多封閉生活的同學跟我說,令她非常驚訝的是,不少只羨鴛鴦不羨仙的佳偶經歷了這一年多之後竟變成怨偶,還有人以離婚收場。
另外,則是青少年把自己封閉,爸媽看不慣他們,他們也完全不把爸媽放在眼裡,防疫禁令如同關禁閉,親子關係比室友還疏離。沉溺在數位世紀的青少年則有愈來愈高比例的憂鬱傾向。
(((從小一路吵到大的娘家,是我最能自在展現自己的所在)))
說到家庭衝突,我想到了我的國中生物課,其中有一章是講基因配對,有個重點是關於血型的配對。
我記得老師說,若爸媽都是O型,那麼,配出來的孩子就全部都是O型,風趣的生物老師還順便說了血型與個性的關係,最後,她居然下了一個結論:
「如果你們全家都是O型,那你家可熱鬧了,肯定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當時這段課程我上得可認真了,因為當下覺得老師已不是生物老師,而是個半仙,真說準了我家的狀況。老師還問:「有沒有人全家人都O型的啊?」我就傻傻地舉了手,老師報以神秘又同情的一笑。
我娘家共六人,爸媽再加上四個女兒,果真如生物老師的神機妙算,真的三天就有小拌嘴、一週內絕對來個大震盪。
通常一開始只有兩個人吵架,但因為O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雞婆天性,一定演變成四個人吵;最後,六個人全都會跳下海,變成全家大亂鬥,驚濤駭浪、雞飛狗跳,正是我娘家的寫照。
當時我驚訝地看著生物老師,點頭如搗蒜。
可是奇怪得很,一晃眼,快半個世紀過去了,從小一路吵到大的不平靜娘家,如今,卻是全宇宙中,讓我感覺最自在、最肆無忌憚的無偽全真所在。
幾個姊妹感情至真至深至切,濃得化不開的相互依存感,讓年過半百的我開始不大敢想像姊妹們終究會老去的未來。
娘家姊妹的Line時刻叮叮咚咚,一點芝麻豆大的事隨時貼、隨便貼、隨時嘻笑怒罵、感時傷懷、喳呼喳呼沒完沒了,一如小時候天天耍寶逗笑或吵鬧不休,只是,到如今,姊妹只耍寶、訴心曲,少了拌嘴與吵架。
而更奇快的是,從小在沒有教養技巧可言的打罵教育中長大的我們,如今卻是朋友眼中最孝順團結的家庭。老媽幾乎受到皇太后級的高級照護與孝順回報。
我就在想,為什麼一個從小吵到天翻地覆、全家人都伶牙俐齒、吵起架毫不留情的家庭,最後卻最具支持力量、最溫暖照人、最能讓每個成員無須偽裝展現真性情?
我是一個親子作家,但是,我自己也有栽在親子問題上受傷難過的時刻,這些時刻,我的姊姊們才不會在乎我是不是個專寫親子議題、道貌岸然的傢伙。
在她們眼中,我不過就是一個心不平靜、需要倒倒垃圾、抓抓浮木的平凡小妹,她們為一個別人稱呼為「老師」、「親子作家」的家人獻上毫不保留的及時救援。
(((不是愈吵感情愈好,而是愈吵愈懂自己與對方)))
難道,感情真的愈吵愈好?不!從小根本沒機會被教導好好傾聽、好好溝通與對話的我們,往往只會破口大罵、甚至演上全武行。
只不過,年齡增長的我們,馬齒並沒有徒長,各自也修持了幾十年,總歸有點長進,終歸學會了好好溝通的技巧。
但我真正想表達的是,對照一些寧可保持沉默、甚至冷漠疏離也不願把話說清楚講明白的家庭,我的感悟是:因為願意吵架,所以我們愈吵愈懂對方,最後吵成了彼此肚子裡的蛔蟲。
我們非常明瞭解彼此的個性與特質,對方的困境、限制、擔憂、苦楚與需求,一切盡在不言中。
因此,一起長大、一起變老,早就懂得繞過對方的雷、避掉對方的痛點,最後磨成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最佳應援團。
我們姊妹之間連哭點笑點都不必點通,一個眼神、幾個字、一個動作,就能引發連鎖反應,笑出眼淚、哭成花臉。
在這裡我必須鄭重表明,我不是鼓勵吵架。吵架,很不好,代表彼此還沒學會更好的溝通對話技巧,但暗藏於其中有個值得鼓勵的動機,那就是因為在乎彼此,所以很想把話講清楚,有個心想把死結打開來。
我跟所有私訊我的家長說,家有青少年的家庭,千萬別用無菌高標準來衡量親子關係,因為此時期幾乎很難避開爭吵。
因為,孩子在短時間之內迅速變化,大多數的爸媽來不及適應與改變對應之道;而孩子也尚未具備完全獨立自我負責的能力,卻又力斥父母的監督與介入。這種充斥著矛盾的不平衡狀態,本來就處處埋藏地雷,沒有人可以完全不踩到。
我姑且稱此時期的親子爭吵為「激烈溝通」吧,乃是因為,我覺得其中至少也蘊藏著在乎彼此、想表達關心、想相互了解、想把心結打開的良善美意。
(((避免衝突、繞過問題,最後會累積成「衝突債」)))
在「良性衝突」(平安叢書出版)這本書裡,我很認同一個概念,那就是「衝突債」。
作者Liane Davey是組織心理學博士,他認為「每個組織都無法避免衝突、也都需要衝突,但是人們傾向避免衝突、或避免表達不同意見,以規避問題所在,最後就會形成『衝突債』。」
我們大多數人從小就被教導衝突是不好的,所以很多人習慣繞過問題,而非去穿越它們,但是作者說:「衝突是組織的基本要素」、「爭議性的問題必須解決才能繼續往前推動」。
若是問題一直沒有被提出來討論、讓彼此確認界限,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問題與對立就變成一種固定的存在,各自將在自己的玻璃罩下保持慣性且疏離、沒有溫度的關係。這絕對悖離人類合作的群性本質。
一個正常的家庭絕對會產生各種不同意見的擦撞,因為每個成員都有不同的個性與生活經驗、價值觀與解讀方式都不同,因此,夫妻意見相左、兩代衝突、手足爭吵,絕對不是「和諧」的相反詞,「正是通往真正深層理解與達到動態和諧的必要過程」。
累績過多懸而未決的內心疙瘩、維持脆弱的表面和諧,整個組織勢必在某一天爆發慘痛的代價:互不信任、彼此猜忌、淡漠疏離、不在乎彼此、無法相互支持照應,最後注定是分道揚鑣的平行線。
我省察到的是:我們姊妹若從小到大從不敢有衝突,或沒有勇氣表述自我,就絕對無法因撞擊而帶來彼此的覺知,因而去理解到對方的底線與痛點、在乎與不在乎。這將少掉了刺激自我省思、學習分清人我界線的機會。
良性的衝突,是一種「破壞性創新」,它像一座充滿礦產的危險高山,裡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如果願意好好挖掘資源,我們將學會看清對方的脆弱敏感,也能一次又一次讓我們更精準地預測對方的反應,避免挑釁對方的罩門,而隨著成熟度增長、隨著接觸到愈來愈多有效溝通的好工具,我們終將學會如何「好好的吵架」,甚或,平和有效的溝通。
人若非天生特具慧根,多數凡夫俗子勢必都得經歷一次次的良性衝突,才能提升對人際互動的敏感度,也才可能學會帶著覺知關照自己的表達方式。
但人們都討厭衝突,因為衝突帶來心裡的不平靜、關係的暫時斷線,但我告訴來信的家長們,當有一天連衝突都嫌煩、都懶的時候,那就是哀莫大於心死,代表連最基本的「在乎」都已消失。
(((衝突隱藏著豐富的資源,是自我靈性與群性最快速提升的機會)))
所以,請不要對「衝突」抱著這麼大的畏懼與懊惱,它的背後埋藏著豐富的資源,每一次衝突,請好好抓準這些資源,每個人將會對自己、對別人產生更深的覺知,這是讓自我靈性與群性獲得最快速提升的大好機會。
如今,若是家裡發生任何衝突,我已學會先觀照自己的情緒,然後,想一想,這個衝突裡面,我如何能讓對方感受到我的心情、想法、界線與原則?而又如何讓對方知道我之所以有這些想法的原因?
我是否真的能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到他的處境、他當下的心情、以及他背後隱藏的錯綜複雜的爆發源?我能展望到這次衝突帶來彼此更深的覺知與一起成長嗎?
這才發現,唯有經歷過意見相左、唯有願意如實表達內心的想法,才有機會成為關係親暱長遠、且值得信靠的真正家人。
任何一方若不斷隱忍、息事寧人,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但最後可能造就出一個只懂自己、甚至只能利己而學不會善解、利他的巨嬰。
因為沒有任何浪潮打擊到對方的背脊,沒機會刺激到對方的鏡像神經及深層的心智系統。
這就是為什麼過度隱忍的父母可能養出無法感知別人痛處的自私孩子,但也可能剛好相反,因為這無疑的是一個錯誤的示範,也就是教導孩子,即使不公不義,也絕對不要站出來「用愛心說誠實話」、學習去爭取該有的權益。
規避問題的父母,很可能為子女示範息事寧人、維持脆弱而疏離的和諧,「因為衝突不被允許,你從未學會如何與人進行開誠布公、善意或有效益的衝突。」
我想說的是,沒有家庭是零衝突的,這不是要安慰所有疫情中有衝突的家庭,因為,我深切體驗到,衝突,不見得只會造成傷害,破壞裡隱含著「創造性資源」,且絕對遠遠多於「僅止於表面的平靜無波」,畢竟,有適度力道的浪頭,才能衝擊到石頭,石頭才有機會改變位置。
(((衝突帶來的痛苦,逼使我們學習更有效、締造雙贏的溝通技巧)))
當然,這裡所說的良性衝突絕非口無遮攔、無休止的大吵大鬧,而是,當難以避免義正嚴詞的「積極溝通」時,請絕對不要只有自責與自愧,在情緒過於激動時停下來、各自分開的那一刻開始,很可能就是開始挖掘資源且創造覺知的起始點。
於是,爸媽因而體會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在快速改變,開始學著思考如何運用智慧來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如何拿捏介入與監督的分寸,如何締造孩子感受到被相信的正向氛圍。
而這些看似氣氛搞砸弄僵的一次次激烈溝通,似乎撕裂了親子的情感,但是,隨著孩子不斷長大、隨著離家、隨著必須體驗獨自扛起責任的每個新階段降臨,孩子都會在回溯這些衝突中更加體貼到父母一路來的辛苦與無私。
這些效應,不可能發生在當下,但是,每一次的良性衝突,都有可能刺激到孩子去體認到父母的焦慮、難處與無條件的初心。
當然,學習避開引發恨意的溝通技巧,是另一個課題,但是,不斷衝突所帶來的痛苦,痛苦又引發衝突的無限循環,很可能就演變成一股最強勁的動力,逼使我們不得不去學習更有效、締造雙贏的對話與溝通方式。
所以,帶著覺知來看待衝突,就是引發改變的創造起點。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鄭弘儀慷慨解囊感動全場👉http://yt1.piee.pw/wg67c ▶來賓悲慘遭遇鄭弘儀也不忍!👉http://yt1.piee.pw/u55dy ▶王崇禮打臉命理師揪出驚人真相!👉http://yt1.piee.pw/wqs9e ▶呂文婉偷看前夫手扎自省覺醒👉http://yt1.piee...
親子關係疏離原因 在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觀】
我常覺得知道但做到難,最近突然看懂了為什麼。
不知是否因為在做課前的預備的功課,還是因為在預備 #媽很想聊 #蒙特梭利小短篇 的內容,又或者最近跟孩子們長時間在家。
問題絕對不是出在我們尚未找到好的方法或是自己認同的理論,因為東西方好的理論選擇太多了!
問題的核心在於,我們對一切都帶著某種期待。一件事,一個人,應該要....
我們會努力的要改變,修改別人去符合 (達到)我們的期待。而每個期待的背後,其實承載了我們的童年經歷、未滿足的需求。
當我們無法練習覺察自己,覺察我們種種期待更深處的原因,就算理智上想,我們還是無法停止期待,無法停止操控的衝動。
於是我們無法全然的支持、接納、相信、等待、放手。
如果是父母,我們的孩子就無法長出自己。親子關係也會疏離。畢竟誰想跟一直想改變自己的人在一起呢?
更有意識的生活
更多的認識自己
更多的看到自己的內在需求
我也覺得很難 🤣 大家一起加油!
.
.
.
.
#身心靈補給站
#生活中的修行
#蒙特梭利在我家 #montessoriathome
#關係 #relationships
#育兒 #mindfulparenting
#意在育兒 #mind4parenting
Photo by Kristen Colada Adams on Unsplash
親子關係疏離原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連結:在和諧之前,父母不為人知的準備】
在昨天的文章「孩子,你是獨特的存在」刊登後,最多人問的問題是「如果老大發現老二有禮物,怎麼辦?」
事實上,在這件事情「被發現」之前,我已經先做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工作。
在三個孩子之中,每個孩子都有特殊的屬性與需求,如老大:生性敏感、敏銳、不安全感居多,內在與外在都有許多「未滿足的期待」與匱乏。在三個孩子養育的過程,老大因為是照書養(百歲醫生養育方法/行為主義教養),可能在肢體與心理都欠缺甚多愛的基礎,因此在我學習「薩提爾模式」之後,我便開始了「愛的回歸」的旅程。
當時三三已經三歲,和妹妹川川已經有了劇烈的摩擦與衝突,在那個時期,我給自己下了一個重要的目標,那就是「先給三三愛,滿足她過去未滿足的愛的渴望」。也因此我和三三之間,我會刻意安排「獨處的時光」,一起散步,一起逛街,一起買東西,買東西的時候,偶爾會買個他想要的小禮物給她,她偶爾會問我:「要幫妹妹買嗎?」我會詢問她:「你想要只有自己有禮物,還是想妹妹也有禮物?」
我會把決定權給她,讓她自己去判斷去決定。
如果她說「不想妹妹有」,我會順從她的意思,因為這是她的決定。但大部分的時間,因為三三得到獨特的愛之後,她會開放自己,允許妹妹也能得到一些愛,而這份愛,我會定義為「姊姊對妹妹的愛」,所以我會告訴三三:你是愛妹妹的,錢我會幫你出,回家後由你來送給妹妹吧,因為這是你為她挑的。
給妹妹的禮物,是姊姊的決定,是姊姊挑選,因此不屬於媽媽的愛,而是屬於姊姊給妹妹獨特的愛。
此番的動作,有幾個脈絡,為什麼要這麼做,都有其原因,詳解如下:
1. 這段獨特的時光「屬於姊姊」:因為是給姊姊獨特的愛,因此在這段時間的所有事物,都該圍繞在姊姊身上,以她為重,傳達我對她的特別與愛,如此三三才能接收到自己是擁有媽媽特別的愛。
2. 是否買禮物給妹妹,姊姊說了算:因為這段時光屬於三三,不屬於妹妹,因此我無須在這個敏感的時光中,額外安插給妹妹的禮物,若真的買了,那只會讓姊姊立刻覺得「我並不特別,因為媽媽跟我在一起,還在想著妹妹」。因此身為母親的我,大部分的時候是不會在這個時候拿石頭砸自己的腳,除非,是姊姊自己想要把愛分享給妹妹,這就另當別論了。
3. 姊姊對妹妹的愛的禮物:大孩子得到愛之後,當這份愛多到滿出來時,大孩子自然而然就會穩定,並且願意大方的分一點給小的,這是因為她確保了自己「獨特」的地位,不需要再和妹妹以爭奪的方式爭搶媽媽的愛,所以通常當我帶著三三去買禮物時,三三都會決定額外買一份小的禮物給川川,這份禮物可能比她得到還小,還廉價,那是因為得先確保「自我」得到滿足。許多大人在這個地方過不去,會覺得孩子太小氣,但事實是,這才是「符合真實的“好現象”」,一個內在匱乏的孩子,若真的將最好的物品送給他人,這個孩子不是過於壓抑(討好)就是太會做人(心機),都不符合孩子的正常發展。
4. 連結姊妹之間的手足情:父母經常看見手足爭執,那是因為要爭為數很少的「父母愛」,很多父母一不小心可能還會以「愛」來威脅孩子就範,達到父母的要求,更會造成手足間情感惡化。但若父母懂得讓手足連結彼此,藉由「提問」來邀請姊姊,讓姊姊決定送妹妹禮物,這一連串的舉動,可以讓三三確立幾個重要的訊息:
A.對媽媽而言,我是重要的
B.我可以自由決定是否要妹妹好,沒有人可以強迫我一定要愛妹妹
C.送妹妹禮物可以讓姊姊在內在裡確立自己的位階高於妹妹,妹妹也會更尊重姊姊,愛姊姊。
透過以上幾個訊息的傳遞,藉此達到連結姊妹間的情感交流。
在養育三三的過程,我是這麼一點一滴的陪著她走過許多成長歷程,慢慢彌補過去親子間的疏離。雖然再怎麼彌補,也無法完全補足過去的距離,三三的心中總有那麼一絲不確定性,總有擔憂父母的愛會消失,因此對於許多事物上的渴求,仍然不時的湧現,然而再怎麼不足,三三的稜角也遠遠比過去柔和、圓滑,至少她和我和妹妹之間的距離,不再像一隻刺蝟,無謂的攻擊所有人。
這樣的陪伴,不僅僅一兩次的時光,而必須要蔓延至我們的日常,無須隨時隨地,但必須持續性的保持,孩子才能真正的明白,父母給予自己的愛,是獨特的存在,而且是沒有目的性的,不是交換,更不是交易,孩子才能真正相信自己是擁有父母的愛。
因此在上一篇文章中,川川得到小禮物時,許多人問及「若被姊姊發現,姊姊不會說不公平嗎?」「姊姊發現後,會不會也來索討?」
事實上,我給予的順序,通常是先滿足「最敏感」的孩子,因為唯有「敏感」的孩子得到滿足,和諧才會出現。
所以在給予川川之前,我和三三的情感交流是很多的,最近因為川川和一一兩姊弟喜歡睡爸爸的房間(可以不受拘束的一直玩),因此我多出了許多機會和三三一起睡覺。夜晚,三三總是拉著我的手(能被一個十一歲的孩子拉著手,深感幸福),同我一直漫無目的的聊天,有一回我們還聊到凌晨一點,最後還是我太睏了,三三才勉為其難的和我道晚安。幾天下來,我與三三的關係是非常親近的。
而在送川川禮物之前,我也已經送兩個小禮物給三三。
這便是在川川之前,我早已自然而然的送出獨特的時光給三三了。
在和諧之前,我已經先做了許多連結的工作,確保每個孩子都能獨佔我的愛,而這份獨佔,真的是專屬於他們的,跟所有人,都不一樣的方式展現。
關於給予孩子獨特的愛,有什麼困境可以大膽提出來讓我知曉。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以上工作坊三人以上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洽「長耳兔心靈維度」https://reurl.cc/kV2VZn 私訊詢問
親子關係疏離原因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鄭弘儀慷慨解囊感動全場👉http://yt1.piee.pw/wg67c
▶來賓悲慘遭遇鄭弘儀也不忍!👉http://yt1.piee.pw/u55dy
▶王崇禮打臉命理師揪出驚人真相!👉http://yt1.piee.pw/wqs9e
▶呂文婉偷看前夫手扎自省覺醒👉http://yt1.piee.pw/x6nws
▶新婚夫妻不避孕白虎凶兆!👉http://yt1.piee.pw/vb4wl
▶鄭弘儀靈魂拷問黃宥嘉!👉http://yt1.piee.pw/vt3ny
▶單身不是沒原因?呂文婉遭眾人砲轟👉http://yt1.piee.pw/x6gx3
▶呂文婉驚曝無性生活?👉http://yt1.piee.pw/w65vz
00:00 開場介紹
01:50 兒子狠心打媽媽耳光?母親泣訴:你這樣對媽媽?
11:10 丁靜怡如何教育孩子?
13:22 黃宥嘉醫師怎麼教育小孩?
16:52 啃老族要零用錢驚呆世人
20:37 太太對先生頤指氣使?女兒也跟著瞧不起?
24:15 親子專家怎麼教失去理智的孩子?
29:22 丁靜怡家規曝光?
33:54 丁靜怡如何管小孩?
44:15 邵俐姸父女疏離,把爸爸當成是變態?
50:59 夜店遇到親爹,劇情超展開!
1:03:41 原生家庭影響婚姻觀 ?
1:04:40 說謊的孩子!背後說謊的動機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2020#新聞挖挖哇#鄭弘儀#邵俐姸#原生家庭
親子關係疏離原因 在 教育電台聲動全世界-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有多少親子間溝通上的誤會、疏離, 都起因於我們無法好好對話 ... 你與孩子的關係、孩子與書之間的關係 ... 性格會影響命運,原因是?|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 <看更多>
親子關係疏離原因 在 【親子關係教學】家庭關係疏離的原因及解決方法(1) 的推薦與評價
【 親子關係 教學】家庭關係 疏離 的 原因 及解決方法(1)大家好,我是Tin Sir。今次的網上教學,主要是想和大家講解一下家庭關係 疏離 的 原因 及解決方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