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開學季,我梳理了給孩子們在課内學習、課外學習共七點建議。祝廣大學子們充分開展更多元的學習範式,提升自我的創新創造力!
我在《李開復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書裏,也談過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我覺得很適合在現在這個開學季再次分享給大家。比起應試考試中的分數,如果同學們具備“3C”的三大能力—— Curiosity(好奇心)、Critical thinking(批判式思維)、Creativity(創造力),未來更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 課內學習的4個建議:要充分利用好在學校裏上課的時間。
1. 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有同學問我:“怎樣學習知識,才能真正記住呢?每年考完試後,好像就把所有的知識還給老師了。”
我給這位同學的回答是:“我學懂的知識以及知道如何實踐的知識,我現在都還記得;在工作中常用的知識,我全部記得;我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記憶更加清晰、準確,就算有不記得的,也可以快速推算出來;相反,那些靠死記硬背學到的知識,或者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我已經全忘掉了。”
也就是說,死記硬背只能過考試關,而不能獲取受益終生的知識。你們在學三角形面積定理時,一定都會背“底乘以高除以二”的公式。但是,你有沒有理解這個公式是如何推理出來的,為什麼三角形的面積是這樣計算的。記住這個公式和探索這個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學習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有的同學學習化學,如果每天只是機械地背誦一些反應式,肯定會覺得枯燥無味,但如果掌握了每個反應式內在的規律,並能和現實中的化學現象聯繫起來,就會理解化學這門學科的意義所在,自然就會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
只有懂得了知識背後的道理,才能在遇到新的問題時舉一反三,才能在需要的時候,靈活地將自己掌握的知識付諸實踐。
2. 要多問問題
會提問也是一種能力,而且你也會因為提問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我的女兒在學習指數的時候,不理解指數是什麼,更不相信在真實生活中指數有什麼用處,就主動來問我。我用計算銀行存款的思路來指導她,比如存入 100 元,每年的利息是 10%,那麼 10 年後,你的存款是多少?
通過這樣的計算,她終於明白了,原來指數知識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她能得到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是因為她主動提問獲得的。
多提一個問題,你就擁有一種多瞭解這個世界的可能性。只有不懂就問,才能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
3. 要勤奮
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的人,一定是勤奮的。
去美國讀中學之前,我只學過半年英語,因此,語言障礙成為我面臨的最大難關。剛開始,同學和老師說的話,我幾乎一句也聽不懂,那種感覺非常痛苦。那“催眠”一般的語速,總讓我在課堂上打起瞌睡。有時候,聽到同學們因為老師的一句笑話笑得前仰後合,我才從夢中驚醒,但還是摸不著頭腦。天書一般的英文,開始讓我有些望而卻步,後來,我乾脆帶幾本中文的武俠小說到課上去讀,因為覺得怎麼聽也聽不懂,還不如看小說。
然而,我心裏又是暗暗憋了一股勁的。於是,我找了一大本英文單詞書來背,經常背到半夜,不會的就一次次地翻厚厚的中英對照詞典。不過,沒多久,我就發現這並不是學英文的最好方法。因為,即使當時記住了一個單詞,但是使用率不高的話,就會完全忘記。我終於悟到了,在沒有語境的情況下,背單詞是沒用的。
後來,我還是下定決心用多交流的方式來學習英文。下了課,我不再膽怯,站在同學中間聽他們說話。如果 5個詞當中有 4個聽懂了,只有一個聽不懂,我也會趕緊問,同學們會再用英文解釋一遍給我聽。回家以後,我會默默回憶我聽不懂的單詞,然後記下來。而上課的時候,遇到聽不懂的內容,我也勇敢舉手問老師,請求老師再說一遍。
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她甚至犧牲自己的午飯時間幫我一對一地補習英文,她複印了小學一年級的課文,每天拿來給我念。從簡單的課文起步,我們堅持了一年。在這一年裏,我的英文水平迅速提高。學校裏所有的老師還允許我享受“開卷考試”的特殊待遇,她們讓我把試卷帶回家,並且告訴我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可以查字典,但是不能看書找答案。我每次回到家都嚴格按照老師說的做,遇到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就去查字典,但是從來沒有去翻書找過答案。因為,我覺得這是老師給我的最大信任,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通過種種渠道的學習,我的英文終於逐漸接近同齡人的水平了。一年以後,我完全可以聽懂老師講的話了,英文會話也沒有問題了。到了初中三年級,也就是到美國兩年之後,我寫的作文居然獲得了田納西州的前十名。我想,這和我年齡小,容易接受新的語言不無關係,但也和我勤奮的學習有關。
4. 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獲益於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想不到的是,這種批判式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救”了我的命。
在我五十二歲生日前不久,我在一次體檢中被查出肚子裏有數十顆“腫瘤”,經過反復復查,我被醫生宣判得了第四期淋巴癌。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我突然感受到死神和自己離得那麼近;我氣餒、懊悔、內疚,但是,治療過程中的一件具有轉折意義的事件發生了。
我遇到了一個好醫生。我的主治醫生唐季祿給我打氣:“淋巴癌第四期真的沒那麼嚴重,它跟肝癌、肺癌第四期是不太一樣的。”他告訴我,網絡上有兩篇專門討論“濾泡性淋巴癌存活率的預估方式”的論文,如果我有興趣,可以找出來看看。我認真地研究了唐醫生推薦的那些學術文章,發現淋巴癌的分期方式已經有四十多年了,可以說過時且不精准了。如果說只看標準的分類,我因為腫瘤數太多,所以必須歸類為第四期。但是只看腫瘤數量是最準確的嗎?根據我研究的那幾篇論文,分期的目的就是預測存活概率和時間。那麼,最準確的預測方法就是尋找和我病情足夠相似的人,根據他們的不同因素,如年齡、症狀、血液指數、腫瘤數量及大小等 20多種,和他們的實際存活結局來理解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並且把這些因素整合起來。這樣的研究肯定要比四十多年前的粗分類來得准!
自己研究病情,就像是自己坐在副駕駛座上,可以隨時掌握路況。醫生的治病策略、用藥思維,你至少並不是茫然無知。我又拿出以前做學術的精神,把全部20幾個特徵與我的檢查結果相對照,發現我雖然屬於第四期,但整體狀況其實沒那麼悲觀。原來醫學上對所有淋巴癌的分期方式,至少對我的病情來說是不正確的,我的情況是較輕的。於是,我突然從“第四期癌症頂多幾個月”,變成“至少還有好幾年”可以活。倘若好好照顧自己,更有可能終身不再復發!這個發現有如一線曙光,從此之後,癌症所帶來的一切負面影響,就開始悄悄起了變化。
批判性地看待醫學上對淋巴癌的分類,通過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方式來獲得對自己病情的準確判斷,讓我自己從精神上獲得了新生。
■ 課外學習的3個建議:課堂外的時間,我鼓勵同學們,去探索你們熱愛的東西,多實踐,多多鍛煉自己的創造力。
5. 要動手實踐
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寫了這樣一句格言:“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我記得小時候,我的父親曾讓我們幾個兄弟姐妹解答這樣一個問題:用 6 根火柴拼成 4 個大小一模一樣的正三角形。通過動手實踐,我們都找到了正確的答案。這樣的實踐讓我對相關的幾何和空間知識記憶深刻,也訓練了我使用新穎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在高中時參與美國的高中生創業嘗試課程,創辦自己的公司。我們當時的公司非常簡單,就是從當地的建材市場買來鋼材,然後利用週末時間到工廠裏加工這些鋼材,我們把鋼材切成很小的一塊塊圓環,然後在圓環上刻上簡單的雕花。在負責推廣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家長並不需要這樣的圓環,最後產品幾乎是內部消化掉了。
這次的親身實踐,讓當時 15 歲的我意識到,真正好的產品,不是求人去買的,而是必須有市場需求。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在第二次的創業嘗試中就會把市場需求作為我創辦的公司的方向。從需求出發,生產有需求的產品,牢記這樣的理念,第二次的創業嘗試獲得了成功。這些對於創辦公司的經驗,都是我從實踐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只有實踐,你才能知道你的想法是否可行。
6. 要追隨自己的興趣愛好
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才能做到最好。
我在上大學時,一直以為自己喜歡法律,將來想做一名律師。可是上了幾門課後,我發現自己對此毫無興趣,於是跟家人商量轉系,數學是我的一個備選項。但是,當我加入了“數學天才班”後,發現我的數學突然從“最好的”變成“最差的”。我雖是田納西州的冠軍,但當我與來自加州或紐約的“數學天才”交手時,才發現自己真的技不如人。我深深地體會到那些數學天才是因為“數學之美”而對它癡迷的,而我並非如此。我一方面羡慕他們找到了最愛,一方面遺憾自己並不是真的數學天才,也不會為了它的美而癡迷,因為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意義就是為了理解數學之美。
我想到了計算機,我在高中時就對計算機有濃厚的興趣,有一次,為了解答一個複雜的數學方程式,我寫了一個程式,然後把結果打印出來。當時因為機器運行的速度太慢,我沒有等到結果打印出來就回去了。週一回到學校,我才知道我們學校所有的打印紙都被我打光了。雖然挨了老師一通罵,但我的心裏有了一股欣喜,原來這個數學方程式有無數的解,我走後,程式一直在運行,計算機就一直在打印結果。
對計算機的興趣此時在我的心中醞釀,雖然當時計算機專業算是個默默無聞的專業。接下來,我選修了一門計算機編程課,幾個月的課上下來,我發現了自己在計算機方面的天賦。我和同學們一起做編程,他們還在畫流程圖,我就已經完成了所有的題目。考試的時候,我比別人交卷的時間幾乎早了一半,我不用特別準備,也能拿高分。
通過學習計算機 , 我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未來這種技術能夠思考嗎?它能夠讓人類更有效率嗎?計算機有一天會取代人腦嗎?我感受到了一種振奮,解決這樣的問題是我一生的意義所在。
我每天都像海綿一樣吸收著知識,在一門公認為是計算機專業最難通過的“可計算性和形式語言”課上,我考了 100 分,也就是A+ 的分數,創造了該系的一個紀錄。大三大四時我就開始和研究生一起選修碩士和博士課程,接手各式各樣的項目,在這些項目中,我嘗試著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畢業後,我在計算機方面創造出了一些成果。
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且願意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
7. 要多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我的中學是在美國的橡樹嶺讀的,當時的感受就是,學校的功課很輕鬆,每天的家庭作業很少,但是每天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項目。比如,當時歷史課教到美國印第安人的時候,不是用課本告訴你發生了什麼,而是讓一個團隊寫一個話劇,或者是進行關於移民者和印第安人的辯論。
這些項目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會引導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但我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可以在這些稀奇古怪的題目中得到鍛煉。
後來,我回到北京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面試時,對前來面試的學生也注重的是對他們思維方式的考驗,我們向面試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o 為什麼下水道的蓋子是圓形的?
o 估計一下北京一共有多少個加油站。
o 你和你的導師如果發生分歧怎麼辦?
o 給你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你想怎樣去解決它?
o 兩條不規則的繩子,每條繩子的燃燒時間為 1小時,請在 45分鐘燒完兩條繩子。
這些題目雖然聽上去很“怪”,但我們出題的本質也不一定要聽到正確答案,而是要從回答問題的思路中聽到面試者的思維方法。
孩子們,比起試卷上的分數,我認為你們底層的思維能力,會是更珍貴的能力。你在學習每一門科目時,鍛煉出來的能力是未來最能幫助你們的事情。就像你學了代數,也許不會去研究數學,但是這對鍛煉你的思維有幫助;你學了英文,不一定會出國,但是英文可以在瞭解世界最前沿的文獻、在有效交流方面幫助你;你學了畫畫,不一定成為畫家,但是你在學習畫畫的過程中鍛煉的觀察力、空間力、想像力會對你有幫助。
過去,我們對教育成功的衡量標準是學生能不能記得被教的東西。但是未來,教育的精華體現在即使你忘記了所有你學的東西,你還具備思維方式、智慧和能力。
當你已經忘記了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你還是知道歷史帶給我們的人類的智慧和教訓;當你已經不會編程了,你還是有編程帶給你的邏輯思維;當你已經不會背莎士比亞的詩了,你依然懂得文學的美,這些才是教育的精華。
觀察存活率 相對存活率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先說結論,實用性不高,而且如果使用的心態不正確,反而會有負面的效果。因此我不鼓勵購買。
首先,因為20週以前胎兒相對很小,活動範圍又很大,以致於很可能聽不到心跳,反而徒增煩腦。甚至我在急診也遇過使用相關產品聽不到心跳而來看診的焦慮媽媽。
當然很多媽媽一定會想問,在還沒感受到寶寶胎動時,不時時聽一下胎心音,該如何判斷胎兒有正常長大、心跳沒有忽然停止?坦白說,真的沒有好方式觀察,且在有胎動之前,就算媽媽真的聽到心跳變慢,即使立刻就醫將胎兒緊急剖腹產,也沒有存活的可能性。所以我還是建議媽媽們,平常心、放輕鬆,規律產檢即可。
另一方面,就算有確實聽到胎兒心跳,也不表示就沒問題。因為臨床判斷胎心音是要連續監測三十分鐘,看心跳的變異性是否規律、有沒有減速的狀況,也不是在家聽個幾下就可判斷的。
胎動就是有動就好
如果真的想判斷胎兒狀況,觀察胎動反而是最簡單的好方法。
胎動通常在24週以後出現,第二胎或是腹部脂肪較薄的媽媽會稍微早一點感受到。另外每個胎兒的習性都不同,胎動的力道也可能不同,不用跟其他人或自己上一胎做比較。
至於一小時該動幾次才正常?連續狂動到底算是一次胎動還是N次胎動?這些細節其實都不重要,因為胎動就是「有動就好」,不需要精算次數。相關研究也早已顯示,認真數胎動並不能促進胎兒健康和存活率。
我個人則建議,觀察胎動的時機是吃飽飯後,稍微注意寶寶有動即可,不需要每小時紀錄監控。不過還是要特別提醒,胎兒的作息和媽媽不同,夜深人靜,胎兒反而會動得特別明顯,因此睡前一定要有胎動,感受不到還是要就醫。千萬不要覺得寶寶也睡了,自己先睡再說。
觀察存活率 相對存活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章宇宙無底霹靂長」• 「圖文不符 」
今天繼續 #分享 去年防疫生活經驗😊😊
其實去年我就有分享過當時我們家某人從醫院回來的步驟
不過當時台灣的朋友們並沒有需要所以可能沒有注意,現在在重新整理一下,順便分享一下後來一路走來的狀況⋯🤗🤗
▫️▫️▫️▫️▫️
去年疫情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剛好新家還在裝潢🪜🪜
而我們住在舊家
兩邊大概距離一條街
所以霍華德每天下班的時候就開車去新家洗澡換衣服
再從新家走回舊家👣👣
為什麼走回家?
因為如果他穿乾淨的衣服又去開車的話,衣服就又髒了啊⋯⋯😩😩
後來我們都搬到新家之後,霍華德每天回家的動線就是從車庫走到家裡面的時候,💡#直接把衣服全部放到洗衣機裡面,💡💡然後 #用消毒紙巾消毒他從醫院帶回來的東西,像:眼鏡、皮夾、識別證、鑰匙、手機跟便當袋
但因為消毒紙巾後來越來越難買😣😣
所以我後來直接買了紫外線消毒箱
(當時消毒箱文:https://www.facebook.com/245588188788608/posts/4784189911595057/?d=n )
天天 #一到家把上述需要消毒的東西放進紫外線消毒箱☀️☀️☀️☀️☀️
(紫外線消毒箱要多研究一下,有一些並沒有真正殺菌的效果)🤓🤓
(紫外線消毒箱我建議如果能夠買大盡量買大,因為後來小孩的iPad啊或者是學校拿回來的書全部都可以放進去消毒很方便)
然後他就 #進去浴室洗澡消毒自己🛀🏻🛀🏻
記得 #眼耳鼻口也都要清洗🧼🪥🧽
#漱漱口! 🚰🚰
▫️▫️▫️▫️▫️
如果他接到通知說他數天前看診的某一個病人疑似有症狀正在檢驗了,
他就會在書房自我隔離,
我把餐點放到書房的門口地上
等我離開他再開門把餐點拿進去吃⋯
整個無接觸🈲🈲🈲🈲🈲
當時我們也都作好準備,霍華德還有我們,都有染病的可能!💔💔
而且我們不是少數,
幾乎我認識的醫療人員都或多或少都有自我隔離的狀態🥺🥺
之前我分享過爾灣有一位醫師他直接在他的車庫裡面搭帳篷⛺️⛺️,因為他擔心他會帶病毒給家人
但在這樣的狀態下,我沒有聽過任何一個醫療人員對我說他們想要辭職!
反而知道有些本來生涯規劃要離職的醫護人員,決定改變他們的生涯規劃留下來在醫院繼續幫忙!🥰🥰
▫️▫️▫️▫️▫️
當時,
🔅在醫院的時候除了戴口罩以外
醫院規定一律都要帶面罩
🔆不需要進來診間的病人就盡量約線上看診
我跟你們說,去年很多醫院都是只要醫護沒有症狀,即便你確診了也還是讓你來上班
因為人手根本不夠😞😞
而如果有跟Covid 病人接觸的接觸史,只要你帶著口罩跟面罩,基本上醫院不會要你隔離😖😖
那樣算是沒有exposure
這種做法聽在台灣的醫院管理人員的耳裡根本是不可思議🤯🤯
但是我們去年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
去年剛開始Covid 發生的時候,全世界都缺口罩也缺防護衣
還記得嗎?😥😥
那個時候的曼哈頓的醫療大崩潰🤯🤯
但也因為曼哈頓的前車之鑒,所以當時加州政府非常快速地決定停課封城,flatten the curve
當時的加州算是相對成功的,
至少在過去一年中加州的整個醫療體系並沒有到完全崩潰的狀態😬😬
可能有人會問我什麼叫做醫療體系完全崩潰
醫療體系崩潰並不是代表輕症回家自己休養喔😐😐
也不代表病人不能進去裡面急診室裡面等候,必須在急診室外面的停車場等被叫進去接受治療,😑😑
這些都不是醫療崩潰⋯⋯
其實⋯即使現在
南加州的急診室or urgent care也都還是讓病人在外面先等,
不然全部的病人聚集在一起,
一旦有一確診患者不就全部都很有可能群體感染⋯⋯
▫️▫️▫️▫️▫️
所謂的醫療體系崩潰在去年的美國是整家醫院找不到一顆退燒藥或是止痛藥💊💊
是當時的歐洲,醫療人員必須要把呼吸器從相對存活率低的病人身上拔下來裝到相對存活率會較高的病人身上🥺🥺
是⋯醫護人員必須用垃圾袋當作隔離衣😓😓
用保鮮膜當作隔離衣
口罩連續使用很多天
這 些 才 是 醫 療 崩 潰 ! 😖😖
▫️▫️▫️▫️▫️
大概是前陣子我打完疫苗💉💉之後,霍華德明顯的感覺鬆一口氣
他才比較敢跟我說去年的美國醫院到底多可怕🥶🥶
他說去年有一陣子,加護病房整個爆滿🈵🈵🈵🈵🈵
而且沒有活得出去的☠️☠️
就是一直來一直死 一直死還一直來
而且因為是會傳染的疾病,所以病人完全沒有辦法跟他們的家屬見最後一面😭😭
很孤單的死去
這對病人對家屬對醫護人員都是很大的心靈創傷
▫️▫️▫️▫️▫️
其實這種經驗在去年,大概除了台灣,其他國家,大家都是這樣子過的😵😵
上一次在分享超市還有餐廳的東西要不要消毒的時候,留言裡面就有非常多歐美的網友都有分享自己當時的生活狀況(以及崩潰狀況)😳😳
當時甚至沒有任何疫苗也沒有任何希望
但是一步一步、一天一天的,我們還是走過來了!
這需要很多很多的彼此體諒(以及很多很多的酒🍺🍻🍶🥂🍷🥃🍸🍹(#還有放空家人跟放過自己))(誤)
▫️▫️▫️▫️▫️
我覺得台灣不會走到那個地步
因為台灣人真的很有自制力🙌🏻🙌🏻🙌🏻🙌🏻🙌🏻
但大家也還是要理解⋯這整個過程不會是一個happy journey💔💔💔💔💔
而互相謾罵指責只是讓這過程更不愉快🖤🖤🖤🖤🖤
(送花籃也是一樣⋯🙄🙄
有力量能夠幫忙的朋友盡量的幫忙💪🏻💪🏻
但如果覺得自己沒有資源跟力量,幫不上什麼忙也沒關係,其實保護好自己就是幫助這個社會👏🏻👏🏻
然後⋯說真的,如果不是急需的東西
現在也先不要網購吧🤔🤔
把物流資源空出來運送真正需要運送的民生必需品🤗🤗
(像那天梁媽媽想要買束腹褲,馬上被我打槍,這個時候物流已經忙翻了,買什麼束腹褲啦吼!) 😂😂
怎麼又落落長!🙀🙀
最後,我要說(還說?還沒完?😒😒),其實去年的美國是「輕症」在家自我觀察,我也聽過很多真的覺得自己病到快死掉了,醫院也不讓你進去的事,就是靠自己的免疫力撐過那段時間😫😫
(說不定等一下就會有有經驗的網友留言分享他們當時在美國感染Covid 只能靠自己自救的故事了) 🤨🤨
總之⋯
這段時間真的需要很多很多的包容⋯
很多很多的勇氣!🙏🏻🙏🏻
每一個人都不好過
但關關難過關關過
一定可以的! 💪🏻💪🏻💪🏻💪🏻💪🏻
#小心謹慎但不要恐慌
#有餘力的話請注意鄰居是否有老人家或是需要幫忙的對象
#愛有多深距離就有多遠
#放過自己也放過家人
#會撐過去的
#alonetogether
#活著就有希望
#若有任何問題還是要尋求專業的幫助
🎨🎨照片是招妹全班同學在網課的時候的美術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