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學一學康納曼模式,用他的模板做開場:
如果你想要跟一個人學習,以下有兩個人,用簡單粗暴來概括,你會選擇跟誰學習:
❶博覽群書20年的人;
❷有20年實戰經驗的人;
❶和❷的選項是沒有任何細節,只有憑直覺快思的選擇。
有的人喜歡❶,有的喜歡❷,沒有任何細節資訊都是直覺的評估。
但,這些二選一的直覺評估遊戲,亦可看出個人的喜好之區別。
如讀書20年的人,有可能是讀死書的人,也有可能是把書讀活的人;
如20年經驗的人,有可能是他的20年是經歷,不是真的是經驗,也有可能是對方將經歷琢磨得像寶玉一般光滑鮮麗。
用喜好的評估,我當然是選擇❶,我選擇的評估,已經假設了這個人是把書讀活的人,我還假設了20年博覽群書的人,是「不可能沒有任何經驗的」,我是假設了讀活書,用活經驗——看明白我說不可能沒有任何經驗的這句話嗎?
當然,❷也有可能有20年經驗的人,甚至也可能是博覽群書的人。
一旦我們將經驗與讀書,變成對立之後,我們很有可能看不到這四個層面的可能性了,這是思考的偏差。
因為言不盡意,選擇題突出了A是博覽群書,聽者和閱者,沒受過“去偏”的思辨訓練,很自然因為心中的喜好認知,而有了選擇的偏差和刻板的印象:讀書20年,就是書房派的。
反之,20年經驗的刻板印象是實戰派的,而沒有考量他也可能是博覽群書的人。
在儒家内修的角度,「去偏」加上「清心」之後,才比較容易做到「窮理致知」的明理效應。
什麼是認知的偏差呢?
用這個案例做例子:我曾經遇到的一位老前輩,話説老前輩看到我問博學和尚教孩子的方法,老前輩事後就開始教育我:「……教小孩子,你怎麼會去請教一位和尚呢?做和尚的,又怎麼會有教小孩的經驗呢?」
套用直銷商最喜歡說的,「要成功就要問成功的人」——「要問對人」!
諸位看官的明公大德,兄弟朋友:
如果這句話讓你覺得很有理的話,是因為你的評估判斷主導了你。
實際上直銷商這樣跟你說,是因為更想你問回做直銷內部的人,因為一旦你衹是問做這家直銷公司成功的人,你未必有更全面的資訊,而做出更加客觀的判斷。
——說得難聽一點,直銷公司至所以想你「問對人」,就是想幫你洗腦,以及杜絕任何不利他們的資訊,不想你聽到這些額外之聲,不想你聽到更客觀的現實資訊。
當我聽到老前輩用反問句說,做和尚的又怎麼會有教小孩的經驗呢?
既然是反問句,背後暗地裡埋伏著,要問有教過小孩經驗的人,才是問對人!
當然,我沒有任何爭論,因為我和老前輩是在社交,老前輩從小到大都是在教育我的。
不過,我內心裡面,其實也是有反問句的:「你怎麼知道博學和尚沒有“教”小孩的經驗?」
譬如,博學和尚在寺廟內,有看過帶孩子來做三天兩夜義工的父母是怎樣“教”孩子的?
這個可能是涉及了“看”過,一定是比“親自教“差嗎?
先提一個可能”親自教“的爸爸媽媽,教孩子時是走打壓和羞辱路線的,那麼“看的人”有反思,甚至對看到的狀況,進行「窮理致知」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請問這個和尚的看到,難道會比親自上陣教的人差嗎?
至於看和親自上陣教的細節就此打住不詳細對比之,否則就很長了。
再反思問,你怎麼知道博學和尚沒有教的經驗呢?
譬如:寺廟裡面,博學和尚是做師父的,他會有年長的徒弟,年輕的徒弟,幼年的徒弟,和尚一教,三個年齡層的教育經驗都有了,你這麼過于早和很草率,就匆匆下一個「沒有教小孩的經驗」之判斷呢?
當然,這裡又得打住,不繼續討論這個關卡,因為這裡是可以延伸出去討論的話題!
我用這個角度,才說老前輩的反問句是有思考的偏差(快思慢想的用語,不是貶詞)。
對我而言,喜歡閱讀,大量閱讀,對埋首書堆的人而言,我只看到博學和尚教得精彩,教得有深度,教得有層層佈局和千里伏線,萬里貫穿,而不是散錢無串的教,所以,我從來沒有用經驗論來看博學和尚教我的方法。
思考一下,如果你看到我天天埋首教養孩子的書堆,看了一本又一本儒家內修教養孩子的書,然後我又有一子一女,一旦我引用了書中的見地,你能不能説我是書房派,而沒有實戰經驗呢?
不要被我天天埋首書堆,開口成章而忘記了我有一子一女,難道我學這些都不是用來實戰的嗎?
再說,如果明白我套用康納曼的思考模式來看「評估的偏差」這回事,那麼,讀書假如會落入書房派的書生之見,經驗主義者,其實又會不會有經驗的框架呢?
如果經驗主義者,有機會跳出經歷的框架,相同的,讀書人,也一樣有機會可以沒有書生之見的!
而且我還是始終很懷疑,一個人的生命侷限在時間線和空間點上,還有你的機緣遭遇上,更有現實的客觀條件,你的經驗又能有多豐富呢?
我從做藥物銷售員,還有去農場做藥物銷售員,再到開塑膠袋工廠,再到開成衣業工廠,我見過的公司,估計是已經超過一千家以上的,或者更多。
我的業務經驗佔了90%是流水作業,僅僅是10%是精彩絕倫的,也僅僅是少數的經驗是寶貴的。
對比一個人用古人的訓練方式去讀一本《史記》,只要讀《史記》的人,方法用對了,訓練是正確的話,讀一本《史記》得到看人的經驗,是不會比見過一千位顧客的我之經驗少的。
如果明白這句話,你們就會感嘆教我下棋的師父,他在當年就告訴我:「下棋經驗?你能跟多少人對弈,多少人是優質棋手?你的生活圈子,一本名人對局,隨時就贏過你跟身邊的人下棋十年經驗了!」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
設問句例子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歇斯底里又發作了》
By Phil Smith
你見過有人歇斯底里發作嗎? 或許沒有,因為真正目睹的人並不多。
歇斯底里的定義是:“被不受控制的情緒影響”。
從最近 TMD 和 KMT 的叫囂看來,他們似乎處於歇斯底里的邊緣,因為他們好像對人們嘲笑他們為獲得政治紅利所做的努力感到沮喪,不得不如此。
這就像在親戚的婚禮上看著瘋狂的羅傑叔叔喝了一整瓶高濃度的酒,到晚上快結束時對著每個人大喊大叫。
據我所知,我們的奧運希望羽毛球公主從飛機上發了一張經濟艙的自拍照,說她多麼想念商務艙,即使是 3 小時 15 分鐘的短途飛行也不錯。但真正的含義很快就顯現出來了,不少官員都在商務艙。
那是非常可恥的,這些官員應該受到批評。多年來,圍繞奧運的腐敗事件不勝枚舉,東京也不例外,各種指控現在甚囂塵上。
檢討奧委會是完全正確的,應該調查這件事是如何發生,以及運動員是否被視為次於管理人員、教練和醫生的二等兵。
根據奧林匹克憲章,每個國家奧委會(NOC)都必須不受政府干預。但調查顯示,至少七分之一的國家奧委會主席與其政府有關。
負責台灣體育事務的官員已提出辭職,這也很對。鑑於《奧林匹克憲章》台灣應該迅速採取行動,將國家奧委會與政府完全分開。
(註:作者在此純粹指出奧委會應該扮演的角色而已,無意探討台灣奧委會的黨政歷史背景)
一切都很好,反對黨正在做出有意義的呼籲。但隨後就像打中幾拳的拳擊手一樣,他們開始炫耀,變得過於自信並虛張聲勢瘋狂揮拳。
當羽毛球女孩上傳她的旅館房間照片時,他們尖叫起來:政府怎麼敢讓她住進這樣的房間?
當她心平氣和地告訴大家,她選擇這家旅館是因為地點更靠近場館時,先前的憤怒尖叫很快變成了紅臉尷尬。
他們難道沒有想到要查證一下嗎?顯然沒有……抱歉,這是一個反問句。我最近似乎問了很多這樣的問題,例如:“他們是不是很蠢?” “他們不思考嗎?” “這些人是八歲嗎?”
然後是食物:你怎麼可能給她那樣的食物?他們對政府大喊大叫。有些人認為她吃的只是個廉價便當。
甚至有一位年輕的 KMT 官員好像自詡為某種運動員營養專家,認為便當盒裡的東西不適合運動員。面對一個顯然對胡亂塞進嘴裡的東西並不那麼謹慎的人,我不得不懷疑,他是否可以將自己定位為奧運選手戴小姐應該吃什麼或不應該吃什麼的顧問。
KMT 經常讓這類人公開發表意見,那只會讓自己失望。他們需要把會深思熟慮的人放在這些位子上,當然他們也需要更成熟一些。
呃,那個便當盒來自大倉飯店,那是東京最好的旅館之一,戴小姐似乎很滿意。當我還是一名資深編輯時,到日本出差時我住在那個旅館不止一次,真的很不錯。
更重要的是,在 Okura 網站上簡單看一下,一些便當盒的價格超過 10,000 日元,約合 2,500 新台幣。這真是賞了批評的人一記耳光。
說到令人反感又沒有格調的插曲,這就是個好例子。甩到他們臉上的雞蛋讓人不嘲笑也難,也幾乎推翻了他們提出商務艙質疑時可以帶來的任何好處。
任何教練都會告訴你不要自大,也不要過早慶祝……除非你想輸掉比賽或看起來很愚蠢,那麼這就是個好辦法。
真正讓我擔心的是,似乎所有正在運行的議題都被嚴重政治化,在這個情況下是體育。凡事政治化者已經透過 Covid 將醫療保健嚴重政治化,現在只是再度證明,他們幾乎是因為無計可施,只好每天不停將自己的水準降低到酒吧鬥毆的程度。
反對黨不但無法有效地做出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提出建設性的批評讓執政政府承擔責任,他們甚至在沒有查證事實的情況下,拋出不假思索的叫罵。
在這個醜陋的案例中,官員搭乘商務艙是可恥的,沒錯有人辭職以示負責,執政者也應該改變奧委會運作的方式和政策。在那之後,批評者就應該閉嘴,避免亂槍打鳥拖延下去讓自己尷尬。
我只希望這一切不會讓可憐的戴小姐心煩意亂,她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為奧運和其他比賽努力訓練。重要時刻來臨之前她必須做好心理準備,這和體能準備一樣重要。
我也希望把她當做武器,拼命試圖獲得政治紅利的荒謬的政客,不要將她捲入這種曠日持久的胡說八道,進而破壞了她在球場上的機會。
我還要拜託在東京的台灣媒體,不要拿這些無意義的事來問她。
我們需要不干擾她,讓她把精力放在正確的地方,而不是得一直看手機,以防又有另一場政治風暴圍繞著她爆發。
我要把我最好的祝福給她。
Tinkerty Tonk…掰掰。
原文在此
https://daysmumbai.blogspot.com/2021/07/having-hysterics.html?m=1
設問句例子 在 Dolly's Leben in Deutschland 朵莉德國生活愛分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身分剝奪這件事
有天,跟丹尼聊著聊著,我們聊到對於意見身分剝奪這件事,也因為我們彼此的生活背景文化不同,所以交換的非常熱烈。
我們時常會互相分享自己過去或現在職場與生活所看到、遇到的不同文化反應及溝通模式,有些相同,有些不同。
但不變的是一個準則: 尊重每個人都持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所有權,也就是說,世界上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即便他不擁有身分與資格,但前提是,不包括攻擊性及傷害人之言論。
舉些例子,當我們熱烈在討論母嬰話題或是孩子的教養問題時,若有人的建議,違背自己的意見或是不認同意見,有些人就會回: 請問你有孩子嗎?請問你當過父母嗎?請問你是專家嗎?這類的反問句。其實在我看來這是非常沒禮貌不尊重別人的溝通行為,是直接叫人閉嘴的意思,對別人進行了所謂的身分剝奪。
沒當過父母,並不代表沒當過孩子,以不同視角提出意見與建議,也是很重要的意見分享不是嗎?
或是在討論房地產投資問題,然後劈面就問: 請問你有房子嗎?所以沒房子,代表不會投資嗎?
單身的人分享自己的婚姻觀,然後覺得人家沒資格發表意見,沒結過婚,難道就不知兩性相處嗎?
家境較優的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或是提出甚麼更好的社會貢獻,然後回一句:那是你家有錢?! 難道有錢人的意見就沒建設性?就一定會是跟錢相關?或許他也是窮苦出身?!
以上都是些生活例子,而且都是一種身分剝奪,因為他沒有跟你一樣的生活身分及資格,他的言論就打折就沒價值?!沒有全盤了解,就該先聆聽與尊重,這個真的值得深思。
再者,在討論每個議題時,以我的職場與生活經驗,其實文化上最大的不同是上下行溝通,在職場無論是在討論甚麼主題,當然大家都可以提出意見,作為優化主題的目的,不過以我自身經驗為例,在德國多數的上下行溝通,無論是以電子郵件亦或是口頭述說,最常聽到或寫的幾句話是: Du hast recht, aber........意思是: 你是對的,可是.......,或是Es wäre besser,wenn........意思是: 如果你這樣做的話,可能可以更好......
無論是甚麼工作項目或是在上活上,若他認真對待,先肯定別人的付出與建議是很重要的,這也是一種尊重的表現,但相對的在台灣過往的工作經歷,通常是馬上點出你哪裡做不好,哪裡有錯誤,這種長期下來,嚴重的話,很容易懷疑自己、懷疑人生。
上至職場,下至生活都是一樣的。我記得在德國剛學洗衣服時,把家裡所有衣服都染色了,我緊張要死,因為我自己就算了,是全家人,衣服當然有貴的便宜的,不過我永遠記得當時我公婆及丹尼的回答: 沒關係,就當一次經驗,有些也染得很好看,謝謝你幫忙大家把衣服放到洗衣機,辛苦你了!!
無論是否身分剝奪式的回絕,或是忽略別人的付出,都是不尊重別人,總歸一句準則就是: 尊重別人,別人才會敬重自己。
夫妻、父母孩子、婆媳、兄弟姊妹相處之道也應如此!
#純屬個人生活經驗的分享
#不喜勿讀
#我們家花園裡的花
#婆婆種得真美
設問句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10/26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八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小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當你的爸爸或媽媽,怒氣沖沖、以雷霆萬鈞之勢壓到你的面前,然後呢,指責你的鼻子或揪著你的領子,捏住你的肩膀,用很大聲、很嚴厲的語氣問你:「說!蛋糕是不是你吃的?」或者是:「說!錢是不是你拿的?」
當你遇到這種情境的時候,這樣的恐懼、這樣的壓力底下,無論蛋糕是不是你吃的,無論錢是不是你拿的,你的反應會是什麼?
是不是幾乎你的反應,一定就是馬上否認,馬上說:「不是!沒有!」
當你靜下心來想一想,在這樣的狀況裡,是不是爸爸媽媽他們的問話方法,已經決定了你的答案?而不是因為你的真實,來決定你的答案。
沒有錯!我們來假設幾個狀況喔,第一個蛋糕不是你吃的、錢也不是你拿的;這個時候你的否認,可以是很明確、很堅定的。
可是今天換做你是爸爸媽媽,如果你已經用這樣的方式,來質問你的孩子的時候,就算你的孩子否認,你心中是不是仍然會有懷疑?
也就是說你的孩子,他其實沒有吃蛋糕、他沒有拿錢,可是你的「問話」在本質上,無論他回答什麼,已經破壞了信任關係。
而且這樣的對話,本質上就是一種困境,因為如果他承認了你,你肯定暴打他一頓;可是如果他否認,你也不相信他說的就是事實。
好!那第二種狀況是什麼?第二種狀況是孩子真的吃了蛋糕,或者是拿了錢。但是呢,因為你的憤怒、因為你那駭人的情緒,讓他乾脆先否認。
為什麼?姑且先不要去說「他說謊」的這個問題,這個是一種在人性裡面的「自我保護」的機制啊!
其實你我回想一下,我們的成長經驗,是不是當我們面對權威者、師長,用這種方式問我們的時候,不管他問的內容是如何,我們乾脆先否認、先保護自己算了!
所以在第二種狀況裡,究竟是孩子說謊很不應該,還是我們的問話方式,已經決定了,孩子無論真實為如何,他的答案就一定是先「否認」?
再來,第三種狀況,第三種狀況是可能孩子真的沒有吃蛋糕、真的沒有拿錢。但是他知道誰吃了蛋糕、他知道誰拿了錢;或者是他有一些有價值、關鍵的線索,可以提供給你。
可是問題來了,當你問話的方式是這樣子,就像剛剛說的,人在自我保護的狀況底下,他乾脆先否認算了、他乾脆先逃避你算了!
正因為這樣的情緒作用,所以他就算有關鍵的線索、有關鍵的情報,可以提供給你,他也不會說;因為他可能也不敢說,看你那橫眉豎目的樣子,誰敢說啊?
其實在我自己教學的經驗裡,特別是【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我就常常用這樣的生活案例,來引導大家去思考;究竟是對方真的很愛說謊,還是我們問話的方式,已經決定了對方的答案?
如果在我們的真實生活裡,你問話的方式已經決定了答案,那麼你就永遠不可能知道真正的真相。
因為如果對方很誠實,你可能還是會懷疑他,那如果他本身真的是那個犯錯的人,也因為你的情緒,他乾脆先保護自己。
再不然就是,他可能沒有做這件事;他有重要的情報,然而你問話的方式,讓他根本不想要告訴你額外的情報。因為他不知道你會不會怪罪於他,或者是他不知道會要承擔什麼樣的風險。
其實回到我們真實的生活,或工作裡面,比如說假設你是個主管,你在檢核一個作業流程的疏失;當你要問你的部屬,問他們說:「這件事是不是你做的」?
你可以想想看一件事哦,正常的狀況底下,你的部屬乾脆先否認、保護自己;這是不是跟我們的父母親,扯著我們的衣領,問我們:「蛋糕是不是你吃的?」;或者是:「錢是不是你拿的?」在本質上是一模一樣的。
那如果你不想要陷入這樣的困境,叫做不管怎麼樣,都得不到真正的答案;那麼問話的技巧、問話的方式就很重要了!
如果你的問句或問話方式,對方會有很高的機率,乾脆先用「否認」來保護自己。
除了我們可以很確定,這是一個無效的問句之外;其實我們這樣的問話方式,也會讓一個原本想要說謊的人,他用這樣的回答方式,更堅定了他內在要說謊的動機、意圖,還有確定感。
說白話文就是喔,說謊言會越說越逼真,一直到最後你根本無法分辨,他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所以你可能聽出來了,我們應該調整的是自己的「問話方式」,而不是一昧的,把我們手指頭去「指向別人」,說他說謊、不應該!
那麼你聽到這邊,你可能就會想:「我應該要怎麼問呢?我應該要用什麼方式,去澄清事實呢?」
在這裡我就舉幾個例子喔,如果你問你的部屬,問他說:「這件事是不是你做的?」這個問句在本質上,就很容易讓你的部屬,乾脆直接說:「不是!」
那或許你可以聽聽看這樣的問法,比如說:「你覺得誰會做這件事?,或者是「假設這件事是你做的,那別人會有什麼反應?」、「有沒有可能,有人看見你做這件事呢?」…
你可以仔細想想,這樣的問句可以讓對方,他不會直接的說「不是」,而且他還有可能去吐露出更多的訊息。
再舉個例子喔,假設你問你的合作夥伴,說:「你知不知道這件事?」那對方可能為了保護自己,他就會說:「我不知道!」
這個時候,你可以換什麼樣的問句呢?比如說:「你最後看到這件事發生,是在什麼時候?」或者是「你上次做這件事情的情況是什麼?」
你會發現喔,這樣的問句就可以避免,對方乾脆用「否認」的方式來自我保護。而也因為這樣的問句,你可以蒐集到更多的情報,去判斷他給你的訊息,到底是否為真?到底可信度有多高?
所以我常常說喔,我們出來行走江湖,一定就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其中有好人、願意跟你配合的人;同時也會有更多數不清的牛鬼蛇神。
那你如何去判斷,誰可信、誰不可?這個是我們在進入成人階段,都必修的一個課題。
而且啊,除了去判斷對方的可信度之外,你有沒有懂得運用適當的問句,去引導出必要的共識,或者是蒐集到一些必要的資訊?
就像今天的內容開頭所說的,如果你是父母親,你很想要瞭解你的孩子,有沒有偷吃蛋糕、有沒有偷拿錢?
其實基本上你的「問法」,已經決定了對方的「答案」,那你就永遠問不出真正的狀況。
談到這裡如果你很有感的話,而且你也很希望,在你的真實生活裡,不管是在工作的領域,還是私人的領域,跟你在乎的人達成必要的共識。
並且能夠去判斷出對方說的話,是不是有一些保留跟懷疑;那麼我就很鼓勵你,可以把握我在今年2019年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當中;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是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
所以如果你錯過的話,下一期就要等到2020年的3、4月之後了,我很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當然了,最後還是要回到你身上,無論你會不會進我的教室,我都很期盼,如果你真的想要知道一些你想知道的真實。
那麼在你開口說話之前,是否覺察一下,換成是你自己,當你被這個問題,或這樣的方式問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樣的答案?
如果你赫然發現,換別人用你習慣的方式,來問你的時候,你的答案也會乾脆先否認算了;那麼你可能就要先停下自己的腳步,不要再讓自己的習慣,去說出那些無用、甚至於會傷害關係的話。
因為啊,最得不償失的,就是一方面你又問不到真實,二方面你又讓對方覺得你在懷疑他,那是不是得不償失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就如同今天內容談到的,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很期盼你能夠把握今年的最後一期【高難度對話】課程。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設問句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雖然我自己從事「人際關係」的教學已經很多年了;但是呢,踏入我的教室的朋友都會知道喔,我對於傳統的人際關係的很多觀點,常常提出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那「不一樣的看法」是客氣的說法喔,事實上我會提出一些批判。比如說,「你為什麼一定要跟每個人都能聊得來?」、「你為什麼想要讓大家都喜歡你?」
那事實上呢,我每一次在談到這個觀念的時候,我都看到台下的學生,可能有一些人會閃過,一閃而逝的不可置信。
他想說我踏進教室要學的,不就是要跟任何人都能聊得來,不就是要讓我能夠讓所有人都喜歡我?
那當然了,後來我一定會花一點力氣,去調整這樣的一個觀念;讓每一個人能夠活出自己生命當中的自在。
不然說實在一點哦,我開的課程應該不是跟人際關係,或者是心理有關的;我應該是要開一個「交際花培訓班」,不是嗎?
那當然了,我從這樣的一個出發點,除了在心理學的專業書籍以外,在其他的論述當中,要找到相呼應的資料是相對少的。
一直到啊,我最近讀到一本書,這一本書,書名叫做《朋友這種幻想》。他的副書名是「社會學家教你不被人際關係困擾的8堂課」。它他從社會學的角度談「人際關係」,從我一個心理學家讀起來,我覺得非常有呼應。
它裡面就談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它說喔,每個人都渴望跟他人變得親近,並且希望在人際關係裡感受到幸福;所以我們會追求跟他們的聯繫,這是人性當中的一個本質。
這一點在心理學裡面也是一樣的,然而話鋒一轉;它說在現代的社會當中,追求親近關係這種行為,卻可能會傷害到自己,或者是讓他人感受到壓力。
這是為什麼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很多人依然固守著「村落社會」這個時代的傳統觀念。他們使用舊的方法,去追求親近關係,不知道應該要隨時代做調整。
那「村落社會」這四個字,你可以回想,我們過往的「農業時代」的那樣的一個社會關係,跟社會網絡。
其實會固守著「村落社會」,或者是固守著「舊時代」的這樣的人際關係的觀念,它不僅是會發生在年長者身上,其實很多年輕人,也會保留著這些觀念。
甚至於這一本書的作者說喔,年輕人把這舊時代的觀念,奉為圭臬的程度,可能反而比老年人更加的嚴重。
其實當我們累積過一定的社會經驗,我們大概都會有一個「社會化」的過程;說白話文就是,我們會學到一些關於不重要的事情,就是適時的敷衍過去,做做表面功夫這些技巧。
雖然聽起來好像不是那麼的高尚,但是事實上,這也是讓我們能夠過好日子,或者是快樂過生活,當中的一個必要的能力哦。
但是呢,年輕人因為他的社會經驗不足,他會很容易的,把事情看得太嚴重、太認真;就好像是在校園生活裡面的學長、學弟制一樣。
其實歸根就底,大家就只差一、兩歲,但是卻建立起相當嚴格的尊卑關係,這會讓我們造成心裡很大的負擔;甚至於,會因此發生嚴重的衝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就是出社會混一陣子之後,對於那種差一、兩歲,甚至於差五、六歲,這種因為「歲數」造成的階級,或者是優劣的心理投射;它其實會隨著你出社會越久,它越模糊。
你會發現,你認定或評價一個人的關鍵點,根本不是在於他幾歲,或者是他差你幾歲?而是這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專業能力、做事的方法跟態度。
可是這個部分,在相對比較年輕的人身上,事實上是還沒有長好的。所以呢,我在職場上,就常常會看到一些有趣的例子。
一個沒經驗的人,畢恭畢敬的去問一個,其實在本質上,也不算是有經驗的人的意見;因為這一個人,可能只比他早出社會一年,或者是,比他早進這個公司半年而已。
其實會有這樣的心理投射,它就是「村落社會」的一個具體呈現。因為「村落社會」它的環境太固定、它的變化太少。
所以哪怕是一個人,比你早一天踏進這個村落,他在裡面形成的社會網絡、關係程度,和熟悉程度,自然一定會比你高;而且他就一定會有參考性,因為變因太少。
可是現在的時代不是這樣子,「變因」已經太多了;所以當我們不假思索的,去依循「村落社會」的人際關係的觀念,我們自然就會活得非常的辛苦。
然而過去的觀念,它不是沒有優點,它的優點是在於,它會讓我們得到一些溫暖,跟情感上的投射。可能當我被認定是某個團體的人,這個時候我的很多狀況,就可以得到無條件的接納。
所以呢,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樣的「社會支持系統」,我們不能否定它的價值,它是很有存在的必要;可是這種「共同體」的方法,它是建立在每一個人的職業跟生活形態,幾乎都是大同小異的前提。
但是就像剛剛說的,現在的生活環境,已經跟過去完全不一樣;這樣的方法已經沒有辦法,讓我們跟他人維持一個好的親近關係,也讓我們自己內在能夠得到平衡。
其實我們看看現在的生活,不管是在家庭、學校還是職場;甚至於是我們隔壁的鄰居,或者是鄰座的同學或同事。
我們彼此之間,都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態跟價值觀;它的差異可以說是南轅北轍。所以呢,過去那種「村落式」的做法,在各個方面已經不再符合我們的需求。
所以無論是我,還是這一本書的作者,都提出喔,我們別再受限於過去那一套「同類相聚」為前提的做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我們應該先把那個「村落式」那一套緊密、親近的一個假設,或者是想像、投設;先拋諸於腦後,重新思考人與人之間,在現代的這個時代裡,什麼叫做適當的距離?
還有啊,應該要長出什麼樣的能力跟模式,跟那種顯然跟自己合不來的人,好好相處?
所以透過這樣子,這裡就提出兩個很重要的觀點,第一個觀點,就是「適當的距離」。
如果你跟他人在現代的時代裡,你們的差異就會非常、非常的大,哪怕是你覺得,你跟他是同一個同溫層的人,你們只是在某個議題是同溫層啊;出了那個議題之後,搞不好你們對很多事情的認知,也會是完全相反的。
那如果是這樣,那你為什麼一定要跟任何人都聊得來?又或者是,你為什麼要勉強自己,一定要跟任何人都能聊得來?
如果聊不來,保持適當、有禮貌,彼此舒服的距離,它為什麼不能是一個更好的選項呢?
而且進一步來看,如果你把你的力氣,都放在你要「跟任何人都聊得來」;那有沒有可能,當你真的遇到那些值得你好好相處的,或者是你需要跟他好好相處的,反正你沒有力氣跟他好好的相處了?
因為你把力氣都用在,要跟「任何人」都聊得來。
那種跟你價值觀差太遠的人,如果沒有必要的話,你花那麼大的力氣,要讓他喜歡你,這是何苦來哉呢?
再來第二個觀點,就是既然現在的時代,大家的差異就是會這麼大,我們要做的並不是要「說服對方」,或者是把對方拉向自己的立場。
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叫做「理解你,但是不等於要認同你」;也就是說喔,你能夠或者是你願意去懂,那個跟你不一樣的人,到底是怎麼想事情?
但是你懂了之後,跟你需要跟他一樣,或者是需要改變自己的立場,要去認同他,不管在情感上還是實質上,這是可以切割開來的;理解不等於認同。
因為如果你做到了這一點,在需要的狀況底下,你仍然可以開啟對話;但如果沒有這麼大的必要性的話,你也不用把你的能量,消耗在好像你自己「必須是一個好人」、好像你必須要「跟任何人都能處得來」。
當你面對人際是這麼的疲憊、這麼樣的無法放鬆跟自在,那你的人際關係怎麼可能好呢?
所以就如同在人生裡面的吊詭,當你想要滿足所有人,那麼你永遠達不到這個目標,而且你會讓自己變得很不快樂;因為你最需要滿足的是你自己,然而你卻忽略了他。
所以或許我今天跟你分享的,並不是提供一個具體的解決方案;但是我常常說喔:「問對問題,會比找到答案來得更為重要。」
我們有沒有在面對人生當中,這個你很在乎的人際關係,先「問對問題」,叫做「我為什麼要跟任何人都能聊得來?」
或許建立起一種理解,但不等於需要認同的能力跟態度,你會過得更自在;你的人際關係反而會更好、更能滋養你的生命。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來幫助你,怎麼樣透過看懂、聽懂對方;注意哦!就像今天所談的「理解,但不等於需要認同」。
透過真正的理解對方,並且搭配適當的問句,讓你跟自己在乎的人,達成必要的共識;這一門課,會帶給你決定性的幫助。
然而10月15號,這一門【高難度對話】課程,也是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課程;所以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如果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設問句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在專屬於你的天地裡,持續陪伴著你~
啟點x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提供一個人人都想要,但不容易得到的東西,那就是「影響力」。
不管你是什麼身份角色,你一定很清楚,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社會結構的一份子。我們處在不同的團體裡,就會有角色跟地位上的不同。而這些不同,左右著我們自己說話的份量,或者是行動的影響力。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如果在你的家庭裡,向來都是以媽媽的意見為主,那麼當你們遇到連續假期,要安排去哪裡度假的時候。
這時候媽媽首先發難,她說:「我們去日本吧!」這個時候通常不會、也不會有人敢跳出來反對,於是呢,你們全家的日本行,就這麼拍板了,這就是媽媽在你們家庭裡的影響力。
而如果是在職場上面,你的老闆要求各個部門,去訂下年度的營業額的目標,那你就會開始著手計畫,想著要怎麼做,才能夠為公司創造更高的產值。這個就是老闆的身份地位,在公司裡面的影響力。
那聽到這裡,你會不會有一種感覺喔,就是「人微言輕,人貴言重」?這樣的感覺還挺令人挫折的。好像只要在團體裡面,自己沒有什麼地位,不管自己說什麼,都不會有人聽、而也不會有人在乎。
但是其實喔,就算是現在的你,在家庭裡沒有聲量,在職場上還不算是個咖,然而也不代表你一輩子都翻不了身。
畢竟呢,像是蘋果電腦的創辦人「賈伯斯」,他在車庫裡面胡搞瞎搞的時候,其實那個時候也不會有人想過,他會有一天成為,領導這麼多頂尖人才,跟著他一起衝,一起研發劃時代的iphone手機,這樣的一個角色。
所以今天喔,我提供給你一個很簡單的方向,只要你試著做做看,就能夠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影響力,讓自己越來越像個咖。
在分享具體的方法之前呢,我跟你先分享一個研究的案例好了。這個研究的案例是加州大學的洛杉機分校,有一個叫做「戈爾史坦」教授。
他曾經呢設計過一個實驗情境,他想要去研究怎麼樣做,才能夠去改變環保告示的內容,讓它更有影響力。去影響更多的房客,願意重複使用毛巾,而不是讓他們每一天都要換新的,這樣子其實很不環保。
所以呢,戈爾史坦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設計了兩個版本的告示;一個是「標準版」,一個是「特別版」。
而把這個告示,隨機的放在飯店房間的浴室毛巾架上面,而這些房客們不知道自己,其實參與了這個實驗。
在「標準版」的環保告示卡上面,它寫這樣的文字喔:「舉手之勞做環保,我們的環境值得你我尊敬,住房期間如果你重複使用毛巾,可以幫忙拯救我們的地球。」這個是「標準版」的喔。
但是在「特別版」的告示上面,寫的文字是這樣喔:「加入其他房客的行列,一起舉手之勞做環保,高達有75%以上的房客,已經加入了我們最新的環保專案,重複使用客房內的毛巾。」
當你聽到這裡的時候,或許你會覺得很好奇,這樣子不同的寫法,真的會有任何差別嗎?
但是事實上,研究結果告訴我們喔,看到那些「特別版」的文案,就我後面說的那個文案的房客,有44%重複使用毛巾,而前面第一個「標準版」的文案,只有35%。
也就是說喔,一個不存在的前任房客,竟然讓後面進住的這個房客,願意動手做環保。你有沒有發現,這好像是一個很神奇的狀況喔。
標準的版本之所以比較沒有效果,是因為標準版它只講「對」的話,但是有時候「對」是沒有用的;而往往越對的話,有時候還會被忽略,引發了很多的抗拒。
而在特別版的文案裡面,它卻明確的標示出「他人的作法」,你前面的房客怎麼樣,所以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他人的作法」之所以有用,能成為驅動別人行動的關鍵,這是因為喔,我們每個人,都會為了贏得大家的認同,害怕被討厭、害怕被團體排除在外,所以就會別人怎麼做,而我跟著怎麼做。
那你聽到這邊,你會不會覺得喔,那原來要有影響力,就是去唬爛別人說,啊別人怎麼做,然後你就跟著做。是這樣子嗎?
其實當然不是喔,如果這樣子的做法、這麼蒼白的做法是有用的話,那你小時候,你媽媽跟你說隔壁的小明考一百,你表弟拿獎學金,那你不就是現在也是好學生了嗎?!
但事實上不是如此嘛,當媽媽這樣說的時候,你骨子裡、你肚子裡是不是只有濃濃的不爽情緒,不是這樣嗎?
那所以現在的關鍵就是,讓別人願意聽話的關鍵點,究竟是什麼?
別忘了喔,即使影響力比較小的標準版的文案,它還是有35%的人,他願意重複使用毛巾,那麼這35%的基本影響力,又是怎麼來的呢?
那是因為喔,其實在標準版本的告示,和特別版本的告示卡,它們的背面,都有另外一段文字。這個文字內容這樣說喔,你聽聽看喔。
「你知道嗎?如果飯店所有貴賓都加入我們的環保專案,每年就可以省下七萬二千加崙的水、還有三十九桶的石油,並阻止四百八十加崙的清潔劑,被釋放到大自然裡面。」
那你聽到這裡喔,這是不是一種叫做「具體化數據」的說服方法?而這樣子之所以能對人產生影響力,是因為這些明確的數字,可以讓每一個人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行為背後會造成什麼好處、造成什麼影響。
這種發揮影響力的原則,其實也是前面所提到的賈伯斯,經常在用的。
賈伯斯還活著的時候,他曾經和他的工程師,在會議上面,他說過一段話。這段話的大概的意思是這樣喔~
他告訴工程師說:「假如你們可以縮短10秒的開機時間,再乘以500萬的用戶,那你等於每一天省下了5,000萬秒。」
「一年下來,就可以折算成為十個人的壽命。所以你們要是可以讓開機快10秒鐘,就等於喔蘋果公司,挽救了十條人命。」
你聽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賈伯斯真的蠻厲害的喔,他果然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人。
如果賈伯斯都用這樣的一個,具體數據的一個訴求,去發揮影響力。那我們當然是要提煉他裡面的精華,就是「具體化」你的訴求。你不要只告訴別人「對」的話,那這個「對」的背後的具體是什麼?
如果回到前面的環保實驗喔,我們就可以知道,可以產生影響力的方法,是「具體化的訴求」,再加上「他人做法」的參照。
那麼在實際執行上,到底應該怎麼做,才可以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呢?
如果用我們前面提過的例子,來打比方好了。
假如喔,你希望自己的連續假期,可以好好支持國內的觀光旅遊,而不是一窩蜂的跑到日本去。
那麼你或許可以試試看,這樣的說法告訴你的媽媽,比如說吧:「媽~去年因為普悠瑪的翻車,讓花蓮觀光的人潮掉很多,觀光局呢,它就推出住房補助。」
「每晚可以省下一千塊的住宿費,而我們一連住四天,就可以省下四千塊,等於少訂了一個房間。」
「再加上隔壁的王媽媽,還有李大嬸,她們也從花蓮玩回來,她們都說喔,大家因為怕翻車,所以風景區裡面沒有什麼人,旅遊品質超級好的。」
聽到這裡你有聽出來了嗎?幾個訴求喔:「少了四千塊」、「少訂一天房」、「隔壁的王大媽、李大嬸」這些是不是都是「具體化的數字」和「他人作法」兩個組合拳的表達方式?
那如果你也有同樣的困擾,試試看這樣的說法,我相信你媽媽對於假期的安排,她會慎重的重新考量。
如果再說回前面提到的,職場上的例子。假如你的老闆想用一個A廠商,但是你知道A廠商的產品的良率,越來越差,但只是因為呢,他跟老闆的私交所以呢才繼續跟A廠商合作。
那這時候,你可以怎麼樣發揮影響力,去扭轉這個局面?
我們一樣喔,用「具體化」的訴求,你可以試試看這樣子跟老闆說,你說:「對~老闆,A廠商跟我們合作很多年,大家默契是沒話說的。」
「但我做了一個市場調查,我發現同業研發的一個趨勢,已經開始淘汰老式的生產方法,改用更環保的創新材料。」
「那我們目前在這個領域裡面,已經有十多家公司用B廠商的產品,他們的市佔率是60%,而且現在是推廣期間。」
「B廠商同意,只要我們改用他們家的產品,願意再給我們打八折,省下好幾百萬的成本。」
說實在的一點,你的老闆聽到這裡,除非他有特別的考量;要不然喔,我相信他不會跟錢過不去,換廠商的機率會大大的提高。
最起碼當你是這樣敘述的時候,你的老闆會知道,你是一個會做功課、講話是有憑據的好員工。
所以我們再看一次喔,你看這一段訴求:「同業中,已經有10家公司,60%的比例用了新產品」、「新產品可以打八折」、「省下好幾百萬的成本」。這些是不是就是「具體化」和「他人作法」的一個表達方式?
聽完上面兩個例子,你可能發現喔,如果我們想要對人有影響力,在給出任何訊息的同時,你一定要記得一點,就是所謂的影響力,並不是只有說「很對」的話。
它的關鍵在哪裡?它的關鍵在於,你有事實的依據,讓人家知道比較的標準在哪裡,那這個時候,對方就比較容易按照你參考的建議,去做出更適當的決定。
所以,當你了解了「具體化的數據」和「他人作法」,這兩個能夠產生的影響力之後,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喔,要是讓你能夠有更長期的影響力,它有一個更大的基本功,就是你自己是不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
如果你不是的話,那你可能就是「出一張嘴」,很快的你說的再對、再符合前面所說的法則,一樣都白搭。
因為呢,一個人會相信的,始終是你活出來的樣子。而你活出的樣子越好,之於對方,就越能夠成為具有參考性,跟說服性的那個「他人的做法」。
所以如此一來喔,當你再提出「具體化的數據」,才會讓人會有想要跟隨、會想要按照你說的去的一個根基。
所以最後喔,如果你要成為別人心中,那個有力的「他人」;我很鼓勵你喔,可以把握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叫「時間駕訓班」。
透過這堂課呢,你可以學會有效使用心智的能量的關鍵法則,讓你活出「說到做到」的圓滿人生。
那另外呢,如果你想要進一步的,跟別人達成共識,產生更大的影響力,我更鼓勵你可以把握,我們在今年7/4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你會在這一門課裡面,學會怎麼樣讀懂對方的言下之意,跟言外之意,並且透過好的問句引導,自然而然的達成必要的共識。
我很希望今天所提出來的「具體化數據」和「他人作法」這兩個部份,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的教室裡,我都能夠跟你相遇、跟你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設問句例子 在 三分鐘學修辭【設問】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生之歌選>) 以下,老師就舉名家作品的10個 設問 的句子,讓你更加明白 設問 的用法。 例句: 例句1:當夏秋之間,在月暗星稀、鳴蟲雜奏的夜晚, ... ... <看更多>
設問句例子 在 設問法-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設問法at Facebook. ... 雅筑在這首童詩中,運用了「提問法」(或稱設問法),也就是以自問自答的方式來寫,把抽象的寂寞,用具體的例子表示,讓人讀完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