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幫助學生】
因為我家老大James平常有用視訊在教新北山上的國一學生英文。讓我想在這段防疫期間,用Brett林熙老師這個FB粉專平台,做【學生幫助學生】的學習互助橋樑。
有興趣的台灣家長或同學們,可以繼續往下看。但如果都沒有需要,也希望你能幫忙將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讓其他可能需要的人看得見,謝謝。
做法:每週抽出一些時間,提供有需要的學生視訊用英文聊天或伴讀等。
舉例:英文好的學生,你可以講英文故事或用英文聊天。(我自己的學生-你們全英文講故事或聊天是一定沒問題,所以好好把握可以幫助別人的機會😀) 數學好的學生,你可以幫忙看學校的數學作業。 中文好的學生,你可以講中文成語故事或幫忙看學校的中文作業。藝術好的學生,你可以帶小朋友做簡單的紙類手工藝或是其他畫畫創作等。(科目不限)
歡迎大家在這篇的底下留言,並自行依據家裡情況,私訊聯絡提供者或徵求者。
留言示範:
【提供】女/十年級/願意陪小朋友用視訊練英文說故事
【徵求】男/小二/希望可以在網上和大哥哥大姐姐用英文聊天
最後,先謝謝每位分享這篇文章與留言參與【學生幫助學生】活動的人。
疫情期間,讓我們更團結!
互相幫忙!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
謝謝別人成語 在 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是的...今天又新增很多例, 直播中的留言走馬燈不斷閃出情緒性留言, 我想大多數的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寫什麼? 接下來的幾天數字上升, 是很不希望看到, 但是應該是可以預期的?
.
昨天晚上在 行行出老母 主持的CH房間裡, 跟幾位在海內外的老母們一起聊 #在美國的封城生活經驗 以及現在 #台灣疫情變嚴重的焦慮如何平緩。是的, 我們在台灣多了一年多的緩衝時間, 讓許多在海外的人都覺得是活在平行時空。確診人數的上升再驚悚, 我們能做的也只是把自己顧好。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容易的, 各自有生活、經濟、家庭、事業...數不清的壓力。謝謝 成語故事伴讀 的紀錄, 讓我們可以跟大家分享幾句昨天聊天室的重點:
.
#病毒不會很快消失我們要學會怎麼跟COVID相處
#加強彈性調整自己的腳步
#把力氣放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
.
是我們現在能夠也必須做的。恐懼與不安, 確實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最近在Netflix上追的一部英劇The Irregulars 中雖然劇情很老派, 但是講的就是心魔,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害怕的點, 就是那樣的恐懼(大多情況下都是自己限制住自己)會摧毀我們的意志。A Small but Real Family 的口譯老母Renee推薦大家可以做一些冥想的方式, 去面對自己的內在, 達到正向的釋放壓力效果。
.
#少看一點很可怕的訊息
2020年初, 疫情開始在全世界爆發的時候, Lara的心情經歷過一段非常恐懼的階段, 我瘋狂的追蹤世界不同的數據, 看中國的城市數據、義大利、美國、俄羅斯等地的大爆發, 甚至在開車的時候偶有恐慌, 這一段心路歷程我很少跟別人提起, 因為當一個大人、尤其還是媽媽又是老師, 我不想因為自己的恐懼影響到身邊的人, 尤其是孩子們是更能感受到敏感的情緒波動。後來我越來越不願意在晚上開車, 尤其是高速公路, 會覺得看不到盡頭讓我有種非常不安的感覺...這些內心的感受別人是看不到的, 但是我自己知道。直到後來慢慢的強迫自己去思考, 到底我這樣恐懼的來源是什麼?家庭?經濟?工作?疫情?我想我的恐懼不是單一源頭, 而是在整個大環境下加上自身的狀況以及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這些加起來的綜合恐懼... 我知道我很不喜歡那樣的感覺、而且我不是只有一個人, 不能讓我自己影響到孩子....所以在一段時間的消極後, 強迫自己改變、不斷自我灌輸正面想法, 不斷讓自己接受不同的資訊, 而不是只看疫情相關新聞, 甚至改變自己的外觀, 慢慢的, 總算是戰勝了自己的心魔...
.
#這是歷史洪流裡的一個小點
#拉大自我格局相對會降低某種程度的焦慮
.
當然疫情跟我們息息相關, Lara不是說要把自己的👀閉起來, 而是鑑古知今, 過去歷史中發生的大型傳染病事件, 大概都會是在幾年內消失。21世紀的科技跟醫療遠比13世紀中古時代高得多了, 人們的衛生習慣跟對病毒的認識也好得多, 所以請有信心, 我們一定會找到一個好的方式無論是與病毒共存或是消滅它。
除了COVID19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外, 每天在海內外發生的事情, 其實也跟我們都會有關係。全球海運的堵塞、缺晶片無法生產、中東的情勢緊張, 看似沒有發生在我們島上的事件, 卻會造成油價上漲、原物料大缺、消費品的價格大漲, 如果有人會因為新聞報導說油價明天要漲1角而在怠速一個小時(更耗油)去排隊加油, 那是不是每天花10分鐘了解一下國際上發生的事情, 更划算呢?
這個週末我上了三堂線上課, 年齡從5歲到成人都有, 主題除了更新疫情的狀況外, 還是放在最大的國際新聞上 - 以色列跟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我覺得這已經不叫做衝突, 可以稱得上是戰爭了.... ) 不同的年齡層, 可以從這個事件上得到不同的認識、甚至在課後的群組, 也有家長因此去深入研究這個議題。當我們看到原來還有這麼多“大事”正在發生時, 也許就不會過度放大身邊的事。
#孩子活在未來請為他們做準備
.
即將四十的我, 活在當下。但是我們的孩子是活在未來的!孩子們的當下是在10, 20年以後, 所以拉大格局、放長時間, 不但能減輕焦慮, 更是為未來做準備。
#現在能夠培養自律與自學的人
#將來是會看得到成果的
.
這兩天“停課的恐懼”開始蔓延在所有的台灣家長群中... 我們家的小孩去年4月就停過一個月, 明天開始也即將迎接 #HomeSchooling 兩週...學校非常超前部署, 去年的狀況我個人不太能接受, 但是這次確實不一樣, 我覺得這也許是好事。Lara從2005年開始就是SOHO族(這個詞感覺已經很老派了...現在應該要說 #WFH ( Work From Home - 看了一篇 雙薪爸媽100+生活實驗.Wei & Erin 介紹的年度代表字, 才覺得自己有點out of date了 😆 有興趣的人請看這篇 http://bit.ly/yearof2020 )...不管老不老派, 在家/遠距工作的模式Lara已經做了17年了!這麼長的時間, 我學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自律
.
2007年威爾史密斯演的一部電影 I'm Legend 我是傳奇 , 我想很多人人對於他必須親手殺掉他最好的夥伴德國狼犬歷歷在目....😿不過, Lara想強調的不是病毒跟疫苗的劇情, 而是在劇中他每天都照表操課, 維持著所有的生活、健身習慣, 甚至是太陽下山的時間一到就必須緊閉門窗, #自律 是讓他跟狗狗Sam能生存下去的唯一法則!
.
在家工作或是自學也是一樣的道理。到公司上班除了面對面溝通快速以及設備之外, 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群體力量”。我們知道幾點要開會、同事會經過螢幕,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不需要太過自制, 他人的存在就是一種控制自我行為的力量。但是在家因為“沒人管“或是“人家看不到” , 就很容易過於放鬆, 也會因為抽身處理許多的雜事,導致時間變多但是效率更低。所以即使網路的便利已經至少有20年了, 但是真的有能力在家遠距工作的人數卻無法快速上升, 直到這場疫情的出現.....
.
全球停課超過一年以上的國家比比皆是, 已發展的國家相較之下在硬體設備比較能即時補上, 教師們的軟實力也一直不斷地在進步當中, 去年4月我參加 #NationalGeographicCertificatedEducator 的教育者認證課程時, 看到有許多美國的老師們很努力的想要快速強化自己的線上教學能力。相信到現在一年過去了, 無論是老師或是學生也都很上手了。昨天在CH房裡, 之前在美國的 海洋學家的母體力學 也分享到 #其實孩子的適應力比我們想像的還好, 他的孩子四歲, 現在已經能線上學鋼琴(從零開始喔!)
.
而在發展中國家呢?印尼從疫情一開始就宣布停課, 不是所有人都有電腦的情況下, 作業還是要用email交, 城鄉差距在這個時刻更加凸顯。在外力引導不足的情況下, 孩子如何自學成了一大問題。全球發展的趨勢本來就已經不斷地在加大貧富差距, 我們都同意, 財富或社會階級的翻轉除了中樂透外, 教育可以說是唯一途徑。 經過這兩三年的疫情後, (好的)教育可能變成一種奢侈品。不是因為它(教育)不存在, 而是人們能不能更加主動積極的去尋找、去使用。都說免費的最貴, 現在網路上免費的資源真的很多, 但是反而造成了資訊過度爆炸、真偽難以辨別的情形。有能力、積極性夠的人, 能在翱翔在這一片資訊藍海中, 擷取自身所需的養分, 不斷壯大!習慣被餵食的人..恐怕會一被放生就迷失在這片大海中了....
.
寫了這麼一大篇心得感想, 最後來宣傳一項免費的資訊㊙️🆓
這兩週大家都不會出門玩了吧~下週日下午在家吹冷氣, 聽Lara聊一聊, 怎麼在 #生活中培養國際觀 吧~
📍:2021.5.23 (日)
⏰:下午14:00~15:30
🏠:ZOOM 線上
💲:免費
.
✅報名表單 (請務必填報名表, 講座連結會透過email發送)
https://yeslara.com/2021報名表
.
*這張照片是今天早上跟家人去河堤騎腳踏車時拍的。
我們的家-台灣很美, 我們一起守護🥰
出門口罩戴好, 到空曠無人的地方是相對安全的,
無論大人孩子都需要新鮮的空氣、適當釋放壓力
謝謝別人成語 在 一線三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PTT marvel板長篇連載小說
《一線三的日常—警衛亭》
為遵守偵查不公開,本篇以創作為標題,
若有雷同,純屬虛構,請別吉我。
非經同意,請勿轉載、複製、引用,謝謝。
「欸跟你們講,那遊民昨天又跑進來餒!」
巡簽表的時候,阿仁哥又來跟我們聊兩句。
阿仁哥是我們轄區內某國中的夜班警衛,
話有點多,總自詡年輕時長得很像梁朝偉,
別的不說,如果不算那顆圓滾滾的啤酒肚,
穿上淡藍色制服,還真有警員633的影子,
三天兩頭就看到他半夜吃著生菜沙拉減肥,
不禁好奇他究竟有沒有把飛機跑道收拾好,
究竟有沒有等到那第二架飛機的降落。
遊民跑進校園吸膠也不是什麼大事情,
好像是有凌晨去校園運動的民眾請願,
這事情被民意代表知道了,上了新聞,
所以自然被要求要比照重大刑案偵辦。
都說是遊民了,除非在校園周邊部屬警力,
否則哪可能隨時知道遊民哪時候現身啊?
此時靈光一閃,阿仁哥就發揮作用了。
跟他約定好一旦發現疑似遊民的身影,
就打個電話給派出所,千萬別打打110,
其一呢是不用透過各處勤指層層轉接派遣,
可以省去時間,也加快我們到場的速度;
其二的話…有點敏感,不好說,內行的就懂。
「唉,我就是怕他吸ㄎ一ㄤ咩!」
阿仁哥搖著手裡的扇子,嚼著口香糖說,
「哪天突然對小朋友怎麼樣就不好了。」
要用成語形容他的話,大概是面惡心善吧,
無奈好幾次他打來派出所通報都為時已晚,
到場只看到好幾個塑膠袋跟空強力膠條。
自覺沒什麼一技之長,阿仁哥不愛念書,
退伍後就應聘保全,派到學校擔任警衛,
十年半載,歲月蹉跎在這小小警衛亭,
沒出什麼大包,也沒什麼特別的建樹,
但跟老師們感情都很不錯,上班也算認真,
偶爾代班上早班時也很常跟學生打成一片;
夜班沒什麼事,相對比較輕鬆的狀況下,
看到他不是坐著打盹、就是捧平板看股票
看著看著,就突然這麼走了。
一天半夜我巡邏,三點多經過學校簽表,
阿仁哥還把視線從平板移開跟我們點點頭,
四點多第二次巡經時,警衛亭的燈亮著,
不過這次就沒看到阿仁哥的身影。
六點下班前接到110派遣的急難救助現場,
OO國中警衛室,警衛臥倒於地口吐白沫。
換下制服的我在回家路上繞了過去,
發現現場已經被刑案封鎖線圍起來了,
據處理的同事轉述,阿仁哥倒在地上,
嘴巴胸口滿是穢物,身體泡在一攤液體裡,
消防學長判斷明顯氣絕多時,不送醫了。
非創傷性腦出血引發中樞神經休克,
太專業的東西我不懂,大概算是中風吧,
阿仁哥也不過半百,只是體型稍胖了些,
至於嘛!
學校警衛亭被黃線封鎖了,
巡邏少了一咖巡邏表要巡簽,
也少了一個可以喇低賽的人。
過了一周,相驗完畢,封鎖線拆了,
一切彷彿沒有發生一樣,地球還是繼續轉,
只是那陣子好幾次巡邏經過警衛亭的時候,
躺著遺體的地方都會濕濕的,彷彿有攤水,
明明艷陽高照,天氣也越來越熱,
沒道理曬不乾啊。
本以為房子最堅強,沒想到它哭得最厲害,
畢竟它也陪伴阿仁哥三年五載。
後來來了個年輕人,沒見過世面的天真樣,
取代了警衛亭裡阿仁哥夜班警衛的職務。
過了沒多久,吸膠遊民也沒消沒息,
加上台灣人民是健忘的,警察當然也是,
時間一久,所長不逼,立委停止關切,
自然而然,吸膠客逐漸塵封在記憶裡。
夜裡,偌大的110案件派遣音效響徹雲霄:
「OO國中內 司令台邊 有遊民在吸膠。」
下面還補充一行「已多次檢舉」的字樣。
「幹,不是叫他不要打110嗎!」
值班同事怨聲連連,派遣現場給巡邏,
到場後叫醒了警衛亭內年輕人陪同入園,
睡眼惺忪的他把手機頁面橘黃色網站關掉,
巡視空無一人的操場,以及旁邊的司令台,
果真在司令台旁找到了吸ㄎㄧㄤ掉的遊民。
把周圍吸食完畢的強力膠拍照查扣起來,
順便把神智不清的遊民架起來塞進車裡,
我稍微訓斥年輕保全,要他下次別打110,
他滿頭問號,指著自己的臉表示震驚:
「110?不是我打的啊!」
點開110派遣現場的照片一看:
報案人 未具名
報案電話 未具名
報案地址 未具名
能夠這麼精準提供吸膠客的位置,
除了阿仁哥,應該也沒有別人了吧,
嘖,人都走了,還給我們添麻煩啊,
這種小事就不要再放心上了行不行啊,
我在心底咕噥了幾句,起身騎車離開,
不知道為什麼,心裡卻暖暖的。
每個人都是一顆大機器裡的小螺絲,
就算少了你,時間還是會繼續流動,
差別只是有人會取代你,做你的工作。
留下來的是記憶,還有擦肩而過的緣分,
也許我們之間最近的距離不是那0.001公分,
夜裡枯燥的巡邏路上就這麼少了你的陪伴,
一樣的空間,一樣的警衛亭,不同張臉,
大概還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吧。
希望阿仁哥的股票在天堂可以持續漲停。
#一線三的日常
Photo by 一線三
Written by 一線三
Post by M編
謝謝別人成語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破解一個迷思。
我相信很多人都想要成功,有些更積極努力的人,甚至於因為太渴望成功,所以會刻意找一些成功學啊、提升自信啊、自我激勵,這樣的課程來上。
這些課程也確實給我們一些乾貨,比如說他們會教你「十二個成功致富的條件」、「邁向成功的五個步驟」… 類似像這樣子的部分喔。
無論是什麼樣的條件和步驟,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起手式,那就是要「設定目標」。
只要稍微有點社會歷練的人,一定就會知道我們做事,一定要有目標,我們才能夠前進的有方向和有規畫,做起事來也才會更起勁、更有動力。
所以廣泛來說,這個觀念很好、也很正確,但你一定不知道,關於「目標激勵」其實有一件很弔詭的事;那就是當你把目標設得越大,你反而越容易掉坑,離你要的成功會越來越遠。
那你一定很好奇,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關於「目標激勵」的方法,最有力的實驗支持,是在1953年,有一個很著名的叫做「耶魯目標研究」。
當年的研究人員,訪問所有耶魯大學即將畢業的大四的學生,問他們有沒有想要達成的人生目標;如果有明確目標的人,研究人員就把他們記錄下來。
過了二十年之後喔,這些研究人員再去調查同一批的受訪者,發現之前有寫下人生目標,那3%的學生,在這二十年來累積的個人財富;會比其他那些沒有寫下目標、沒有目標的97%的另外的學生,他們的總財富會來得多很多。
你聽到這裡,是不是也覺得這樣的結果好激勵、好鼓舞人心啊!
事實上呢,在2007年之前的勵志類的書籍,或者是各種跟「激勵」相關的研討會上面;你都還會經常聽到有老師引用這個案例,來說明「目標設定」的力量。
相信聰明的你,你已經聽出關鍵了,沒有錯啊!這個研究只在2007年之前有效。
這是因為喔,在2007年的時候,《高速企業》這個雜誌的一位作家,叫「羅倫斯・塔巴克」。
他想追蹤《耶魯研究》的始末,所以聯絡了幾位引用過《耶魯研究》的作家;還有呢1953年,當時耶魯大學的秘書,以及想要探討這個研究,是否真實發生過的研究人員,一起來做一個共同調查。
結果啊!不調查沒事,一經刻意的揪團追查之後,卻發現當年參與這個實驗的人,沒有一個人能夠提出任何證據來證明,曾經進行過《耶魯研究》。
所以呢,塔巴克推論,這個激勵人心的研究,事實上是一個毫無根據的傳聞。也就是說喔,塔巴克的調查,結果發現什麼鬼影子都沒有找到。
只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那些勵志大師,只會提出《耶魯研究》來佐證他們的論點;卻沒有人想過要去求證,這個研究是否真正存在。
所以導致長久以來,社會大眾跟商業界,都對於現代心理學,這個「激勵實驗」深信不疑。
那你會不會覺得塔巴克很無聊、很解氣喔,沒事幹嘛戳破大家的美夢,幹嘛管《耶魯研究》是真的還假的,反正只要能夠讓人成功不就好了,不是嗎?
我來說個故事喔,你馬上可能就會意會到我的意思。
你想像有一個彈跳能力非常出色,很嚮往要去打NBA的19歲男孩。他目標設定,立志要成為第二個NBA的球星「柯比.布來恩」。
於是他才參加他們的籃球校隊,就會要求自己,必須跟柯比.布萊恩在19歲的時候一模一樣,一出場就技驚全場。
但是呢,他空有遠大的目標,卻沒想到在基本功不足的狀況底下,一上場就被打趴,落得很挫敗的下場,於是呢,這一輩子因為這樣的挫折感,遠離了球場。
其實這就是「盲信」的結果,只會設定目標,沒有能夠把所有的主、客觀因素,都設想周延,矇著眼睛往前衝,結果讓人直接送死的「目標繆誤」。
如果你聽到這裡喔,有一種背脊發涼,往事歷歷在目,覺得自己的生命在空轉,就是因為掉進「設定目標」然後「不斷失敗」的「目標繆誤」裡。聽到這裡呢,你其實不用太擔心,你還是很有機會翻盤的。
接下來呢,我要提供給你,哈佛大學的艾倫・南格,所做過的一個經典研究。不過我要先聲明喔,像這種明確找得到研究人員、有人掛名負責的實驗,它就跟耶魯研究是不一樣的,這絕對是真實可靠、有指標意義、有據可查的。
艾倫.南格的研究呢,主要的場域是發生在療養機構。他帶了很多那種小盆栽到療養院,發給所有的病友,並且呢,把這些院友一分為二,一組是實驗組,另外一組就是對照組。
其中的差別是,當他們發小盆栽給「實驗組的院友」的時候,這個時候特別叮嚀他們,要「親自」好好的照顧這個盆栽;並且發給「對照組院友」小盆栽的時候,跟他們說「院方」會負責照顧這些(盆栽)你不用管。
就這樣的一個小差別,六個月之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在「對照組」裡面呢,也就是「沒有要照顧盆栽」的這些院友,有30%的人死亡;而「獲淮照顧盆栽」的實驗組,這一組裡面,只有15%的院友過世。
這也就說明了,「照顧盆栽」雖然是一個很微小的掌控感,但是它卻足以讓這些院友,變得比較快樂、健康、活躍,比較不容易死亡。
更讓人振奮的是,當艾倫.南格發表這樣的實驗研究的結果,他也帶動了其他領域,投入類似的實驗。
結果各方研究人員發現,不管在教育、職場、健康、關係、飲食…這些領域,都再次印證了艾倫.南格的結論。
那就是沒有掌控感的人,也會相對的沒有成就感,身心方面會比較不健康,容易死亡。
換句話說喔,即使只有一點點,那怕只有「照顧盆栽」,這樣的小小的掌控感,就能夠讓人更有自信、快樂、活得更好。
那麼,如果我們依著艾倫.南格的實驗結果,我們回頭來看;當你陷入了「目標繆誤」這個死循環的時候,請先讓自己得到一點點的掌控感、成就感,先讓自己好好的活下去,再往下走!
就像前面提到的19歲男孩,如果他一剛開始設定的目標,不是以柯比.布來恩為標準;而是「我只要在這場球賽,投進一球就好!」。
那這樣的期待,相信他就不會被巨大的挫折感打敗,持續能夠在球場上活躍下去。
這也像是我在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面提到的,「讓起步只是起步」就好。
無論你的目標再好、再大,要是你在抵達終點之前,你就先掛點;那你想想看,再大、再好的目標都沒有意義,不是嗎?
所以你最應該做的事情,是把所有的目標切小、切碎,讓自己往前走的每一個小碎步,都像呼吸一樣的簡單,就能夠漸漸的找回,讓你活下去的掌控感。
有一句成語我很喜歡,叫做「日拱一卒」。
在東方的象棋裡面,這個「卒」啊,它不像「車」、「馬」這些棋子,一次呢可以走很多步,或者是有特殊的步法。
它一次就只能走一步,而且表面上看起作用還不大,但別忘了,它前進的方向,始終是「前方」。
這也是我一直很喜歡「日拱一卒」,這句成語的主要原因。
你想要「設定目標」,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但是重點你要像一顆卒子一樣,進步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這才是更務實、為你想要的成功買保險的方法。
其實就像「一天聽一點」的精神一樣,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所以千萬別小看「小目標」跟「一點點」的力量!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同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果今天內容提到的【時間駕訓班】;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凱宇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謝謝別人成語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低著頭走在路上,突然猛一抬頭,被迎面而來的汽車,或者是摩托車嚇了一大跳。當下你會覺得你意識到危險,可能差一點被撞上。
可是當你仔細想一想,除了危險以外,你會不會突然也有一種感覺,彷彿是一張兇狠的臉,朝你撲過來。
當你仔細回想,或者是在路上觀察一下,你會發現很多車子,從正面看過去,不管是汽車還是摩托車,它的造型都像是一張臉,瞪著你這樣的感覺。
如果是汽車的話,兩個車頭燈是不是就像一雙眼睛?而且呢有些車款,它還會把這一雙眼睛的眼尾,稍微往上提、往上吊,故意呈現出一張有一點恐怖、有一點兇惡的臉。
那當然對於一些追求速度,或者是跑車迷來說,這樣的造型是很吸引他們。可是如果回到,我們對於「表情」的理解、辨識,還有我們大腦的反應的話,的確!它也呈現出「他是兇悍的、別來惹我、我的速度很快…等等」這樣的意象。
這樣的意象,或許你可以解釋成,車商利用人類的本能,去設計出車子和摩托車的造型,這樣的車頭燈;可以讓行人或者是孩子們,下意識的避開車子,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
我們對表情的理解跟反應,其實是我們大腦當中,一個很特別的區域,叫「杏仁核」的作用。尤其是「恐懼」跟「害怕」的情緒,會讓我們直接的聯想到生死。
當出現這樣的反應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出現出一些立即的,讓我們想要逃離,這樣的「連鎖反應」。
所以,對於功能正常的人來說,如果你走在路上,突然被迎面而來的車子嚇一跳,千萬不要再覺得是自己膽小了,這個代表著你的大腦是正常的,而且功能是良好的。
但是對於一些「杏仁核損傷」的人,不管是因為先天,還是後天的因素;他們在解讀不管是任何情緒,笑、哭、恐懼,或者是威脅的表情,他們就沒有辦法解讀。
有一種疾病叫「威廉氏症候群」,它是一個遺傳疾病。它的病症就是,在他大腦當中的杏仁核,它的活動力太低了,而導致它沒有辦法解讀別人的表情。
這樣的患者,他的智商會稍微偏低,但是他們的特徵,就是大多在音樂上面會有天才般的能力。比如說,有些人只要聽過一段音樂,就馬上可以精準的唱出來,或者是直接用鋼琴演奏。
另外呢,他們非常善於社交,他們對於別人的感受,跟一般人比較起來,他們的感受力會更強。他們會把別人的痛苦,當成是自己的痛苦;甚至於,自己所感受到的痛苦,比當事人還要多。
可是雖然他們有很強大的社交,跟音樂能力;但是呢,他們處理「恐懼」的杏仁核,活動力卻很低。
所以,後續的研究告訴我們,他們之所以能夠跟初次見面的人,很快的打成一片。是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去辨識出別人的恐懼,或者是別人下意識的排拒反應。
自然而然他就不會覺得,對方對於自己的靠近,有什麼樣的防衛或者是排斥。所以,他們會一股腦的覺得你喜歡他,於是他就很樂意的跟你更靠近。
可是相對而言,他們可能沒有能力去判斷,到底哪些人是有一點危險,或者是應該要逃離,哪些會被威脅的狀態?
如果用一個你更容易懂得總結,就是這種人,這種「威廉氏症候群」的患者,他們其實是活出了一個,叫做「無懼」的狀態。
那有一句成語叫做「勇者無懼」。那你想想看喔,這樣的勇者無懼,到底是在真正定義上的勇敢,還是在於他其實感受不到恐懼?又或者是,如果你真得感受不到恐懼,這在你的人生裡,真的會比較好嗎?
其實很多人,會有一個錯誤的信念,就是會覺得「恐懼」它絆住了我;所以,如果我能夠拿掉恐懼,我就會活得更好,但事實上不是如此。
我們生命當中的任何一種情緒,它之所以會存在,一定有它的價值。就好像是「恐懼」之於我們的生命,是讓我們能夠意識到危險,並且能夠做適當的「自我保護」。
否則你想像一下哦,你的遠祖,那些活在蠻荒世界的人。他如果對於「恐懼的訊號」或者是「威脅的訊號」,一點反應都沒有。那請問你的基因、你的DNA還能夠留下來,還能夠讓你現在可以聽到我的「一天聽一點」嗎?
所以,當我們面臨生命的挑戰,而感覺到恐懼的時候,這時候你要做的,並不是要想辦法拿掉自己的恐懼;而是要學會如何跟恐懼共處,並且透過恐懼讓你能夠冷靜的分析、判斷眼前的狀況,去做出最適當的反應。
無論你是要迎擊,還是要逃跑,沒有哪一個答案是一定正確的,關鍵就在於,你有沒有先判斷清楚眼前的狀態。然而任何的情緒,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它都是一個「警報器」。
它讓我們去注意那些,我們需要注意、也值得注意的事情。所以聽到這裡,如果你的新年新希望,是希望自己活出「無懼的人生」,那是不是該調整一下?
或許你可以試著告訴自己:「就算是面臨恐懼,我一樣可以適當的呈現我自己,完成我想做的事情。」或許這樣子,你可以活得更平衡、更容易完成自己的目標。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關於情緒跟表情的辨識,並且在辨識之後,怎麼樣做出適當的回應。我有一門課,叫『人際回應力』。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帶給你很大的前進與幫助。
那麼另外,我們近期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叫做『時間駕訓班』。很多人都想要完成自己的夢想,透過效率的提升跟避免拖延;然而很多人在這方面,卻是越努力越挫折。
『時間駕訓班』這一門課,會回到你大腦運作的本質,教會你怎麼樣去透過你的大腦運作,去幫助自己調整出最適當、最有效率的模式。
那這一門是線上課程,所以呢我也很希望,你透過這無遠弗屆的學習途徑,來幫助自己完成夢想。無論你要選擇進教室,還是線上課程,我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相會,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謝謝別人成語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1/16開課】《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24期)僅剩四位名額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如果有人問我,可以用什麼樣的成語,來形容環島9天的經驗,我可以給他四個字,叫做「水深火熱」。
水深火熱,並不是指我這兩次環島的經驗。我必須說在台灣你在任何季節,如果安排一個9天的環島行程,幾乎一定會水深火熱,為什麼呢?
先講風勢吧,台灣呢不是東北季風,就是西南氣流;如果在西南氣流,也就是在我們夏、秋的這個時候,如果你是逆時針的方式環島的話,那麼你在整個西部平原的那一段路,全部是大逆風。
而這「大逆風」也就不打緊了喔,「西南氣流」通常在南部會帶來很大的雨勢,就像這一次南部的水災是一樣的道理。那如果是到冬天跟春天,這時候有「東北季風」。
那東北季風呢,如果你是用逆時針的方式環島,的確,你會在整個西部的平原騎的很順,因為是順風;可是一旦你到了東部之後,你就會迎向整個「大逆風」。這還不打緊,整個「東北季風」吹過來的時候,不管在整個北台灣,還是東台灣,那都一定會下雨。
那更不要說不定期出現的颱風,再來就是好天氣、艷陽高照的時候,你越往南走,那熱的程度幾乎跟「烤人乾」沒什麼差別,可是如果是陰雨的天氣,那在天氣熱的時候,午後雷陣雨那是很可怕的喔。
那如果在天氣冷的時候,你想想看,你一邊騎車、一邊迎著冬雨,感覺起來是很有氣氛啊。但是當你騎在路上的時候,那個冷、那個不舒服的感受,那只有經驗過的人,才知道個箇中滋味。
然而儘管如此,如果你問我值不值得在人生當中,安排一次環島的行程?我會告訴你非常值得。因為這是你可以認識台灣、認識我們腳下踩的這塊土地,一個很特別的方法。
所以談到這裡,其實有時候會去環島的人,我都覺得在骨子裡可能有一點點自虐的傾向,就像我還去了兩次!因為在水深火熱的狀況底下,還欣然接受這9天的旅程。
但是儘管這麼說喔,其實對一般人的一般體能來說,你在環島的旅程當中,通常到了第4天、第5天,就會面臨到「撞牆期」。
因為可能你的體力在前面幾天也用完了,你的意志力也被消耗的差不多了,那接下來的第4天、第5天,你可能每天還是有將近一百公里上下要騎,可是呢你的大腿也酸了、膝蓋也痛了、胯下也麻了,然後手握著單車龍頭的握力,也快不夠了…而這個時候,卻要繼續的往下騎。
在我這第2次環島的第4天,也就是8月21號,我們從嘉義出發,要前往高雄。那我這一次的行程當中,每天都日曬雨淋;我已經連續被日曬雨淋了4天,然而我們這一行人呢,每天都有人摔車,然後每天都迎著大逆風。
還好我前面有經驗哦,如果我回想我第一次環島,那個時候在這種狀況底下,那個心情真的會有一種「我幹嘛來這裡」的這樣的想法。它是一種體力跟意志力的撞牆期呀!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每一個人還是一步一步的往下踩?我想如果就以團體行動的角度來看的話,人畢竟是愛面子的嘛,總不能說大家都繼續的往下踩,只有自己灰噗噗的不騎了,然後上資源車,這也蠻丟臉的不是嗎?
但是我覺得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部分哦,就是你只有在撞牆期的時候,你才會深刻的問自己「我來幹嘛?」。然後這個時候,當你得出的答案,你才會真正甘願的去面對它。
比如說,當我用同樣的問題問自己的時候,我就回答我自己,我要的就是一段圓滿的經驗,我要彌補上一次沒騎到的缺憾。然後更重要一點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我想要給自己一個肯定「我是可以的!」這樣的內在的信念。
隨著這樣的想法的累積,我就會越來越期待,到了東部之後,我去完成那一段我曾經錯過的旅程。
而且也因為這樣子,我在面對不管在任何領域,或者任何狀況底下,那些咬著牙苦撐、流著汗,然後死命的把自己的所有的體力、意志力、創意,擠到一滴都不剩的人,我會多很多的支持跟包容。
因為當你經驗過這樣的感受,因為當你走過水深火熱的時候,這個時候你看到別人在水深火熱,其實你是說不出風涼話的。你完完全全的明白,在這過程當中,有多麼的不容易。
所以囉,如果你生命當中,總有人在跟你說風涼話,你是不是要慎重的考慮,這樣的人當他在說風涼話的時候,他後面給你的任何建議,是否可以聽、是否可以信呢?
因為他從來沒有經驗過「撞牆期」,他從來也不敢迎向水生火熱,他只是在旁邊看,他只是遠遠的當一個評論者。談到這裡,如果你此刻的人生,常常會有水深火熱的感覺,那麼這個時候,你最需要先做的,叫做問自己「我為什麼來這裡?」。
然後把那些說風涼話的人的聲音,直接關掉吧。因為不管你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前進的道路都是你一腳一腳踩出來的,加油!我會跟你一起前進,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11月16號開課的『CIA通達力』課程。這一門課,它會用個別教練跟小團體的方式,幫助你真正的認識自己,認識自己一切外在行為的慣性,還有內在信念的慣性,透過這一份認識,你才能夠真正的幫自己生命決定你是誰,你要往哪裡去?
我很期待能夠在11月1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而這也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期,如果你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4月了,我真心期待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謝謝別人成語 在 成語故事數字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成語 故事數字篇 ... 成語 故事食物篇. L.Y.W•123 views · 25:24 · Go to channel · 別人 對你說 謝謝 ,不要說不客氣,給你三種高情商的回應方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