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下雨的聲音 / 星期五下午最後一號病人
(前言: 今天要描述的主角,他的家人是我臉書朋友,也可能是此粉絲專頁的讀者, 本文描述的內容是根據我對主角生前的記憶,不一定完全正確,如果與事實有出入,本人絕無惡意,也請家屬海涵。可以直接私訊我,讓我做修正,或是撤除。)
每天早上我都會開車載我孩子上學, 在車上我會讓孩子點歌, 聽他們喜歡聽的歌曲, 邊開車邊聊聊對這首歌的感覺, 也算是一種親子同樂。
有一天, 我的女兒(國小三年級) 點了「聽見下雨的聲音」。
「爸爸! 這首歌好好聽喔! 我們老師最愛聽, 班上同學很多人都在聽喔!」
「喔!這樣啊!爸爸也很喜歡這首歌呢!」
正如同曾經有人說過:「 所有的故事, 都有一首主題歌」。我會喜歡這首歌,除了旋律好聽之外,它更喚起過去一段特殊的回憶。
故事開始
我記得那是一個週五的傍晚, 他是我當天門診最後一個病人。 當時我在長庚還算資淺,同時段開診的都是大牌的主治醫師。 顯然他是臨時掛號掛不到號, 而我是唯一沒有滿號能夠掛進來的。
他是一個身材非常瘦高的男子, 理著小平頭,穿著T卹、 短褲,大約50多歲。 講話非常文雅有禮貌。 我可以感覺到他生病已經忍耐一段時間了, 從他的身形、言語,任何人都可以感到他非常的不舒服。
經過幾次的追蹤檢查, 確認了他的病因, 這個疾病必須住院開刀才能治療。 護理師告訴他住院的流程。 到目前為止,他就像我看過的大部分病人一樣, 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幾個禮拜後,也就是他要手術的那一天早上, 我帶著住院醫師查房, 巡視當天要手術的病人。 那一天手術特別多, 他被安排到下午時段。 我們進入病房的時候, 他正坐在床上戴著耳機聽音樂, 好笑的是雖然戴著耳機,耳機線卻忘了插入手機 (或是沒有插好), 病房都是他手機音樂聲音。
「 先生, 聽音樂要小聲一點喔, 否則會干擾到其他病人」 住院醫師提醒他。
「 哇... 真對不起! 」, 他慌慌張張把音樂關掉。
「 醫師抱歉, 今天要開刀有點緊張, 聽聽音樂緩和一下心情」, 這位先生不好意思說道。
走出病房, 我問住院醫師, 這首歌是什麼啊? 還挺好聽的勒!
「 啊! 老師你不知道嗎? "聽見下雨的聲音啊"! 好樂迪、錢櫃,K歌必點」
呵呵, 我當然不知道啊。從我當醫生以來好久沒有去KTV唱歌了, 簡直就是流行絕緣體啊。
當天的手術相當的順利, 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 下班前, 我到病房一一巡視手術完的病人, 當我巡查到他的病房的時候, 我簡直驚呆了!
他的孩子這麼多!
印像中應該有五六個吧,男的英俊、女的美麗,年紀最大的姐姐估計30歲出頭, 最小的弟弟很年輕可能還是中學生,每一個都挺拔高挑,都是模特兒級的身材。
孩子們圍繞在爸爸的病床旁邊,陪伴著爸爸。 病人的太太滿面愁容,很擔心先生的病情。 她拉著我問了很多問題。 雖然焦慮,但他太太非常有禮貌, 而且談吐舉止相當的溫雅端莊。 第一次跟病人的家人見面, 我感覺到這個可能不是一般普通的家庭。
走出病房之後, 住院醫師壓低聲量跟我說,「 誒...老師.. 裡面有一個人是 XXX 耶。」
「 那是誰?」 我滿臉狐疑。
「 是很有名的歌手啊! 人漂亮! 歌又好聽!」
這時候我才恍然大悟, 昨天聽到的這首「 聽見下雨的聲音」 正是他女兒所唱。 頓時我心裡一陣感動。 通常一個即將開刀的病人, 情緒必定惶恐不安, 此時如果聽到自己女兒美妙的歌聲,一定是無比的慰藉, 心情必定緩和許多。
後來我上網搜尋了一下這位「星期五下午最後一號病人」, 不查不知道, 查了嚇一跳!
看似低調平凡的他, 竟然是地方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地人又敬又怕的「社會人士」, 也正因為喬過一些「社會事」,因此進去「深造」過。他的事跡在網路新聞都可以看到。
第二天查房我再見到他的時候, 有點緊張,「 哎呀, 真不好意思, 我不知道大哥您這麼有名!」
他很靦腆的笑一下, 「 沒有啦! 就做做生意、交交朋友, 幫忙自己兄弟。新聞寫得都誇張啦!」
但沒多久他又拉著我的手,很嚴肅的跟我說: 「侯醫師請您務必幫忙! 因為我身份特殊, 希望低調, 讓我好好養病就好。」
大哥是對的,大哥的話要聽。
不知道為什麼, 我們聊了起來, 而且很投緣。 他跟我想像中的社會人士完全不一樣。 他很幽默很健談,每次查訪查我都心情很好。 我在長庚工作步調非常忙碌, 可是每次查房到他的時候內心都會有點期待,把握有限的時間跟他「鬼混」一下。
這些年來,我治療的病人不乏政治人物、大老闆,很多都是什麼總裁什麼董的, 每個人似乎都很會交朋友,然後又說他跟「王家」有多熟, 「三小姐」是他認的乾姐姐、台塑企業的哪一個老臣是他打球的朋友..... 諸如此類的話,這些年真的是聽多了。
我的這位「星期五下午最後一號病人」,非常不一樣,他不會像其他人總是要攀親帶故、依附關係。 他很喜歡聊體育, 尤其是籃球,對台灣的宗教民俗也相當的熱衷。
但跟他聊最多的還是「爸爸經」, 當時我老大才1歲半, 老二剛出生, 他總是跟我閒聊當爸爸的心得。 他會跟我分享他家庭的照片, 跟他子女的互動。每次聊到他的孩子的時候, 都可以感受到他眼神流露出的自信與驕傲。
「侯醫師你知道嗎, 我這一生最大的成就, 就是我這群孩子, 他們都很棒!都是我一輩子的驕傲!」
「我們男人在社會打拼, 為家庭犧牲奉獻,很辛苦、很危險, 但是只要想到我孩子們這麼乖, 這麼懂事, 一切都值得了」
我非常確定他是一個好父親、 好先生、 好老闆。 但老實說,他可能不是一個好病人。 出院之後, 我幫他預約的回診他常常沒有來,幫他安排的檢查有些他會忘了去做, 印像中,他常常是不舒服, 受不了,才會再跑來門診找我。
而且,總是星期五下午最後一號病人。
「 沒辦法, 最近事情太多, 真的是抽不出時間。」 他總是這樣解釋。
「 最近忙著邀請朋友參加我女兒的演唱會, 侯醫師要不要來啊? 我請公司的人幫你安排一下。」 這時候又可以看到眼神充滿父親的自信與驕傲。
不過,說真的, 我對他病情的擔心, 遠遠勝過於對他女兒演唱會的好奇。
之後我辦了離職,到美國去進修, 有一段時間沒有見到他。 學成歸國之後,回長庚看門診, 老病人們陸續回籠。 我常常在星期五下午門診結束的時候會想到他, 心中納悶,他怎麼沒有再回來了? 有時候有念頭想主動打電話找他, 可是他低調到連名片都沒有給我。
等到下次聽到他的名字, 是2017年從新聞上得知他過世的消息。 當時我感到震驚、 有些難過。依據新聞報導,他是因為另一個疾病而過世,與泌尿系統疾病似乎無關。
一直到今天當我聽到這首歌,「 聽見下雨的聲音」, 我都會想起那位 「星期五下午最後一號病人」, 想到他的小平頭、靦腆的笑容、高瘦的身材、想到我們聊的爸爸經。
這一天我在家裡,一邊聽著歌, 微笑著望著我的三個小孩。
「爸爸你怎麼一直看我們, 然後又不說話?」
「 嘿... 沒事」,我恍過神。
「 孩子們, 你們知道嗎? 你們都很棒! 你們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就, 都是我一輩子的驕傲!」
#健康科技最前線
#深夜老司機
#星期五下午最後一號病人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江湖人稱S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集特別越洋採訪遠在英國的讀者太太!!! 聽了很多有關她在英國生活、工作的故事,所謂「吸引力法則」在讀者太太身上完美驗證:) 讀者太太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duzhetaitai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W3xGyk 英國留學講座資訊:htt...
讀者太太書 在 我在出版業上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樂讀|大不列顛小怪癖: 讀者太太的英國文化驚奇點評 #出版社閱讀邀約書籍
兩個月前的某一天,一如往常點開徐豫/御姐愛的Podcast 來收聽,那一集標題為「倒個奶茶就可以抓間諜?」讓我覺得太有趣了,心想用奶茶來抓間諜是什麼東西?(還搭配這個XD臉)而來賓就是《大不列顛小怪癖》的作者讀者太太。
沒想到隔了幾天之後,時報出版的企劃送上邀請閱讀的書籍之外,也一起把這本書寄給我,真的受寵若驚了。(感謝企劃的愛)
讀者太太定居英國十年,已經是個名副其實的香蕉人(這個英式幽默真的好有趣,用來表示外表黃種人,內在白種人),在書中分享這些年來與英國人相處後所觀察到的飲食文化、生活態度、禮儀、職場文化,家庭關係等等,她輕鬆又詼諧的文字讓我讀得津津有味。英國人真的好奇怪,可是也好可愛!
除了奶茶的部分,我自己覺得英國人在走路與開車的態度大轉變也超好笑,居然判若兩人!讀者太太提到,就算前面已經是紅燈,英國人也會硬要超個車,哈哈哈哈哈,真的很有事。
英國也是一個我莫名其妙就很喜愛的國家,喜愛程度排名於日本之後(所以說是第二名)。尤其是他們的建築與生活態度讓我深深著迷,書中提到的小怪僻非但沒有減少對英國的喜愛,反而還激發更多好奇心,會很想要親眼見識一番,若有生之年能夠去那麼一趟體驗看看,人生真的已滿足啊。
作 者|讀者太太/讀者太太在英國
出版社|時報出版/時報出版愛讀者
-
#駐點樂讀人專欄 ─── 陳子楹
更多閱讀互動都在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lovelove_reading/
讀者太太書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如其字,字如其人?】
那篇小學一年級被要求字要寫得非常整齊,還有老師不准小孩跑步,即使在走廊之外(大人們看清楚)的地方也不行的讀者來信和我的註解貼文,引起不少回響,有支持,也有反對的,還有不少一樣受苦受難的小學生父母來貼照片。
我剛開始有讀大家的回應,後來回應實在太多了,我沒有辦法繼續追下去。還有,有的回應,讓我非常不耐煩,只想說:"請先讀清楚文句,再來罵人可以嗎?"(我寫得很清楚:字要寫得別人看的懂,不要有錯別字比較重要,所以,那兩個留言什麼"大""太""ㄣ""ㄅ"亂寫的,請先學會讀文。太重視字體,卻文字有讀沒有懂,真是無奈!)(我文章有特別說老師規定不能跑,有他的難處,因為怕學生受傷,家長會來鬧....所以是兩難,都寫了,並沒有責怪老師之意,是有看沒有到嗎?!);
還有"請寫出有邏輯一點的理由好嗎?"(學習如何講道理,比訓練把字體寫得像印刷體重要百倍。)
這些不客氣的話,造成當初寫信給我的母親非常難過,還寫信向我道歉:"對不起,李醫師害你被攻擊了...."
這些非常不客氣的話,也讓我極度不耐煩,差點動怒。(我為什麼要花三小時的時間來回這些啊!)
就像我經常勸導家長的:"當你對孩子的無理取鬧,非常憤怒到快忍不住要爆粗口時,請深吸一口氣,離開現場,等冷靜下來了,再回來。"
我也是一樣。我暫時離開一下,避免爆粗口又爆血管。年紀有了,還是要自己小心。
這是當初我完全沒有料到的結果。
不過,我也讀到很好的建議與提醒。有人說老師劃紅字,只是善意的提醒,並沒有其他意思,只是提醒最正確的寫法是要這樣寫。我覺得這真的是許多家長要調整的心態!不要看到老師寫了紅字,就玻璃心碎了一地。那只是教導,並非指責。我們孩子小,一下子沒辦法寫這麼好,但是至少知道最標準是這樣寫。就這樣而已。
我到過許多地方演講,包括學校。總有上百間了吧!
其中,只有兩次有老師站起來質疑"把字體寫得整整齊齊"的重要性。
一位說:"如果蔡總統字很難看,簽名出去能見人嗎?
我的回答:"第一,非常少人能當上總統:第二,一旦當上總統,自然有人會來教你如何把名字簽得能見人一點。那時再來練一下都來得及,不必在六七歲的時候,就苦命練起來放。"(到時候,總統又沒當到,不是很衰嗎!)
另一位說:"雖然考試都是電腦閱卷了,但是也有作文,需要手寫。字寫得難看,分數拿不高分。"
我的回答:"如果真的以為那會影響大考的作文,也不必急著小學低年級就要寫得美美的字啊!可以高年級,甚至國中再來要求,都來得及。更何況...我身邊就有太多字寫得很亂很難看的人,大學考試作文,幾乎滿分的...我先生就是!"
我的孩子都已經三十多歲了,這些教育的事,干我屁事?!我在操什麼心啊!
是的,但是,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那就干我的事了!(所以,那些說孩子寫字寫得很開心的大人,恭喜,那篇文,跟你無關。)
我看過孩子從幼兒園開開心心地畢業上小學之後,整個孩子臉部表情變陰鬱的:我遇過小孩為了把字寫得整齊到符合大人期待,寫到一直抓頭髮,抓到頭皮像癩痢頭的,也有出現圓形禿的,還有一直摳手指到傷痕累累,一直咬指甲到永遠不需要剪指甲的.....
如果,這只是極少數老師的偏執要求,當然是要向老師反應。
可是,真的有不少家長與孩子受這樣的苦,而且從留言也顯示,有不少大人覺得這樣要求是必要的。因此,才希望藉由這篇讀者來信,讓大人重新思考:小學剛開學,這樣要求小一的孩子,對孩子是好的嗎?是有助於他的學習的嗎?是符合孩子上學校學習的宗旨的嗎?
我成長的年代,要求字體,可能還有些道理,因為隨時都要寫字。可是,我們也是到高年級,手指頭肌肉都發展成熟了之後,才被要求的。(那個留言說不是每一個人都像我這麼幸運,可以到國中還有環境讓我練字的,你可能太年輕,不了解民國五十幾年的台灣,那是一個均貧的社會。我們練字是自己拿著撕下來的日曆背面,自己一直寫一直寫,沒有人有那個環境,也每一個人都有那個環境。)
我也曾經誤以為"字如其人"。
一直到我上大學。我發現整個醫學系的同學,全班字寫得整齊能看的,不到一半!甚至,還有不少同學是注音符號都唸不齊全的。
我才又開始思索許多過去以為的"重要"與"必要",在經過更多事情,認識更多人之後,原來都不是真的。
熟悉我的人知道,我除了是一位要看診的醫師,每天帶著許多人的情緒回家,我必須慢慢消化。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情緒。
最近又開始施打疫苗,行政事務更是龐雜,每天回家還要繼續處理。
然後,我也是一位家庭主婦煮婦,每天做早餐和晚餐,還要洗衣服,曬衣服、照顧盆栽.....
多年的粉絲們了解我經營粉絲頁的初衷:剛開始是為了幸佳慧的粉絲和我的病人們設的。什麼粉絲量、聲量,從來不是我這老人家所在意。(拜託!我已經61歲了,看過太多生老病死,流過太多淚水,心碎過太多次,我知道什麼才是人活著需要花心神在意的事。),所以,那個留言說我是在衝聲量的,請把話收回去!
我從大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關注所謂的教育或者學校的功能。(好啦!我承認我讀最多的是與東方傳統教育迥然不同的杜威。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書閱讀,真的是跟他自己的特質有關啊!))
那時候讀過一本"夏山學校",可說是在東方傳統教育下,自認為已經是非常叛逆的我,也自嘆弗如的。
後來,我們開好書店,曾經邀請李雅卿來演講分享。我讀過她的"種籽手記","成長戰爭","北政實驗手記"....
後來,越來越多人有帶孩子在國外讀書的經歷,我讀著這些父母書寫的著作,周圍也有不少親友和病人有孩子在外國讀書的經驗,甚至,診所就有來台灣交換學生的外國病人....我接觸過太多與台灣制式教育不同的多元教育模式。
而我自己的兩個姊姊就是老師。
我的親友中有太多老師了。
我們經常一起討論台灣的教育現況與我們的擔憂。
在我那篇文章按讚的上千人中,有學校老師,有補教界老闆老師,有小學校長,有教育系所老師所長,有....留言說我不懂教育的,你是在說這些人也不懂教育,不懂教育現場?
所以,說我不懂教育的大人,你這樣說,不公允。
你可以說:"我們的教育理念不同。"這樣我可以接受。
不過,想想看,如果你認為對孩子好的要求,可是有其他老師並不認為,可見,這是一件並非肯定,而是值得再思索的事情。
尤其,要求字體整齊美觀,從我自己讀小學的經驗(現在已經60歲),到自己的小孩兄弟姊妹的小孩(現在已經三十多歲),到現在病人們正讀小學的小孩,這五十多年來,雖然世界以極驚人的速度在改變,人類傳達訊息的方式,已經不知改變了多少,職業的內容,更是不只變到哪裡去了....而我們小學低年級要求字體要寫得工整的標準,卻好像越來越嚴苛。這是什麼道理?
我有一些朋友,私下留了言給我,可見我的同溫層實在有夠厚...
這是一位醫師寫的:
“人如其字?看不見這個人其他的好...只看字,而不感受這個人的行為與話語是否一致,已經把枝葉看成主幹...這不是錯亂是啥?
”讓我想到兩句話,一是"人不可貌相"。連看到人,都不一定知道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了,更何況是單獨只看字!二是"瞎子摸象",字,只是人手製造出來的東西,可以練,也和天賦有關,跟這個人做事是否認真,態度是否草率,有什麼直接關係?
所以一位醫生學弟,寫:"偷偷問...我們醫生有幾個字寫得別人看得懂的?"
如果標榜字寫得亂,就是做事草率的人,我建議,看診時,先請醫師寫個字讓你鑑定一下,再決定要不要讓他看。
一位熟讀古籍的醫生同學這樣寫:“明朝,董其昌的字是許多人求之不得的好字,他老兄啊,姦淫虜掠無所不為!就像正妹、帥哥上身的人,私下許多不可告人之事!心,善,或許是最重要但逐漸被忽視的問題!”
而且,這位董其昌啊!還是十七歲才開始勤奮練字!所以,大人不要急,如果有興趣,字要寫得好,十歲以後再練,綽綽有餘。
這是一位教授寫的: “如果是人如其字,不是應該讓每個人有自己的風格嗎?怎麼會要大家都寫整齊的字?又不是軍隊或是印刷廠!”
這個有意思,是啊!既然字如其人,那麼為什麼不能尊重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不同的個性與特質?要每一個孩子字體都寫得如印刷體,難道教育的目的,是要把所有孩子變成如同同一個模子造出來的罐頭嗎
有位律師朋友說得好:“我以為的「人如其字」不在世俗眼光的美醜,是字散發出來的感覺~灑脫、拘謹、大器、小家碧玉……”
是的,灑脫的人不拘小節,拘謹的人,中規中矩。我們家三人,字體差很大。我家老公的字扭曲糾結成一團,不仔細看,還真難看懂;我兒的字,東一撇,西一撇,看得懂,不過整個鬆散到天涯海角;我的字,如果好好寫,大大的,美美的。但是,我們三人為人都誠懇正直,做事認真負責,慷慨助人。
這是一位老師寫的,我差一點笑出來: “我以前的認知是:天才的筆書(字)都很醜,且美女的字也多半不好看!(所以從小只要有人稱讚我的字好看,就會暗自傷感啊!)”
這是一位在補教界二十年的老師寫的:“字體工整與否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在我的教學經驗中,腦筋靈活的學生,字跡都是普通而已,而字跡超美的學生,思考比較直線型。但無論字跡美醜,都不會影響個人的未來發展。何必那麼在意這些事情呢?人的創意比刻板的學習更重要啊!"
這位太太在寫的老公,是上市公司董事長:"我那字如蚯蚓(連我都常常看不懂)的老公在他們眼裡應該是撿角 ”
我真的要了她老公的字來看,看了差點笑翻...我完全看不懂在寫什麼,比我家老公的字,更誇張...這是今天最激勵人心的娛樂~~
有聽過這樣一句諺語嗎?意思是字寫得好,長大幫人提皮包。我很小的時候,聽過我外婆說過。你聽過嗎?
港和國小劉育豪老師,是我非常佩服的老師,我經常告訴他:"你不要退休啊!我的孫子還要讓你教啊!!"這是他讀過我那篇貼文之後,發表在他的粉絲頁的感言。我完全贊同他的教學理念。是的,這才是我以為的語文教學。
{感謝許多熱血老師。
至於父母們,孩子一旦上學,就是進入野獸叢林,請做好支持與協助的角色。可以跟老師溝通的就溝通,溝通不了的,請孩子忍一忍,兩年就過了。相信孩子會有適應的能力。}
{我不會再針對這篇文,做回應。花我太多時間了。有朋友告訴我,那是信仰,你說服不了他們的。信仰,從來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至於那些看到整齊到像印刷體字跡會亢奮的大人,你可以製造讓自己爽的字跡,但是,不要強求別人也要讓你爽。】
讀者太太書 在 江湖人稱S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集特別越洋採訪遠在英國的讀者太太!!!
聽了很多有關她在英國生活、工作的故事,所謂「吸引力法則」在讀者太太身上完美驗證:)
讀者太太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duzhetaitai
購書連結:https://reurl.cc/W3xGyk
英國留學講座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2438197869737805/posts/3682164638674449/?d=n
訂閱S姐YouTube👇🏻
@江湖人稱S姐
S姐IG → https://www.instagram.com/sherrys500/
S姐FB → https://www.facebook.com/huntersherry500
女力學院 (9/9招生) → https://www.woomanpower.com
個人品牌線上課程 → https://lihi1.com/l5oBw
斜槓筆記本(即將停止生產) → https://lihi1.com/KcaRL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Dvy90WIR5U/hqdefault.jpg)
讀者太太書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人氣專家羅寶鴻結合教養金三角「薩提爾、蒙特梭利、阿德勒」精髓,帶你安頓自我,看見孩子「沒規矩」背後的原因,用正向教養教出好規矩。【羅寶鴻的安定教養課】→https://cplink.co/Onn8yQwV
在育兒的過程中,你的內心是否有過以下吶喊……
「寶貝吃飯超級無敵慢,佩佩豬都演完了還剩半碗飯!」
「兒子失控鬧起來可以超過一小時……然後,我也失控了QQ」
「孩子做事拖拉,我一直叫一直叫,叫到都厭世了他還不動如山!」
「專家都說要溫柔且堅定,但我常常破功,是我修行不夠嗎?」
「我快沒耐心的時候請老公接手,結果他罵的比我更兇!怎麼辦?」
人氣教養專家羅寶鴻第一門線上課程,集結3大學派+20年幼教經驗+100場以上講座精華,透過影像教學示範親子互動方式,讓你優雅養出孩子正向人格!
⭐課程亮點1:融合教養金三角,一門課傳授20年幼教精華
不同教養學派各有優勢!擁有20年幼教經驗的羅寶鴻老師,結合「蒙特梭利x阿德勒x薩提爾」三大學派精髓,帶你安頓自我,看見孩子「沒規矩」背後的原因,用正向教養教出好規矩。
⭐課程亮點2:直指6種育兒困境,生動展演親子對話歷程
人稱「教養界郭富城」的寶鴻老師,8個單元親自示範與孩子對話的「說什麼」與「怎麼說」精髓:生動展演「孩子吃飯慢、不睡覺、哭鬧、沒禮貌⋯⋯」等惱人情境,一次掌握與孩子溝通的言詞、表情、態度與對話節奏。反覆觀看,多次練習,你也可以是溫柔又堅定的父母。
⭐課程亮點3:照顧自我情緒的6種練習,朝優雅育兒之路邁進
終結3秒爆氣的親子關係,就從覺察自我的內心開始!6個情緒修復練習──
積極暫停、靜心練習、3A情緒急救、3R修復關係、減少打罵、肯定自己,育兒的日常,也能保有優雅與自信。
📍講師簡介
本課程講師羅寶鴻,一個七歲男孩的爸爸,從不把育兒工作全託付給太太的他,透過陪伴孩子的親身經驗,不但印證了蒙特梭利教養理論的深奧,更將阿德勒正向教養與薩提爾模式融入他的日常。
除了專業的訓練外,他也有二十年的幼兒教育經驗,舉行過數百場演講與工作坊。他在幼教領域的耕耘、溫暖與耐心的回應家長提問,獲得許多家長的肯定與信賴。
寶鴻老師自二○一七年開始出版了兩本暢銷書,銷售近五萬本。書中內容條理分明,一字一句溫柔卻充滿力量,是讀者「要隨時拿出來反覆翻看」的教養與心靈指南。
📍課程章節
第一章 前言
單元1 前言
第二章 教孩子:教養實戰示範篇
單元1 吃飯慢吞吞 X 正向語言
單元2 不想睡覺 X 讀懂身心發展
單元3 哭鬧一 X 用語言辨識感受
單元4 哭鬧二 X 自由與紀律教養六大重點
單元5 哭鬧三 X 自由與紀律教養六大重點
單元6 堅持固執 X 自由與紀律教養六大重點
單元7 拖拉被動 X 每日作息表
單元8 沒有禮貌 X 和善且堅定
第三章 愛自己:爸媽情緒安定篇
單元1 積極暫停區
單元2 三A情緒急救
單元3 靜心練習說明
單元4 靜心練習
單元5 為何要減少打罵教育
單元6 修復關係三R
單元7 如何肯定自己
第四章 結語
單元1 結語
📍課程規格
單元數:17堂課
課程總長:200-210分鐘
📍課程適用對象
✔ 家有0~6歲寶貝的家長或祖父母
✔ 想為育兒提前做功課的認真準爸媽
✔ 天天跟小孩相處的幼教工作者
✔ 看完書還想要看示範的忠實讀者
✔ 總是跟羅老師活動擦身而過的頭號粉絲
📍課程效益
✔ 當孩子有狀況時,先看到他的內在發展需求
✔ 減少打罵,用正向教養原則回應孩子各種狀況
✔ 透過練習,學會安頓自我的方法
✔ 在育兒的日常中平心靜氣,保持優雅與淡定
✔ 就算無法做到完美,也能欣賞自己的努力
📍推薦人
台大臨床醫學博士&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 黃瑽寧
育兒顧問 大樹老師
看了書,最重要的是演練,持續練習,才會慢慢成為你的實用工具。羅寶鴻老師很貼心,結合他兩本書的菁華,把一些重要的觀念和技巧,透過實際的案例,帶領讀者一次又一次,跟著線上課程重複練習。
一如羅老師新書書名「安定教養學」,羅老師的線上課程給人一種安定感,
讓讀者學到方法,也慢慢把自己的心安定下來。
資深蒙特梭利幼兒園園長 何翩翩
其實只要開始聽到羅老師的聲音、看到他的肢體語言,就已經可以感受到那股在教養孩子時,最需要的安定力量。這次不但可以學習到有效的教養實戰技巧,更可以親身感受到羅老師最溫暖又堅定的提醒,這樣的課程影片不帶回家反覆溫習就太可惜啦!
廣播金鐘最佳主持人&暖男煮父 蔣偉文
認識羅寶鴻超過25年,很幸運的在我學習當好爸爸角色的路上,可以親身體驗、觀摩他的親子互動,學到不少正向教養心法,受益良多,進而邀請他成為蔣公廚房的親子專家來賓,受到各界極大的迴響!
現在羅寶鴻老師開設線上課程了,真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羅寶鴻的安定教養課,不僅幫助家長理解、處理小孩的各種情緒,在面對教養挑戰時,也能從容不迫,因應自如,不僅安定小孩的心,也安定家長的心,讓我們懷抱著對孩子的愛,與孩子一同茁壯成長吧:)
資深新聞主播&飛碟電台節目主持人 蕭彤雯
如果要針對飛碟電台生活同樂會節目的聽眾進行票選:「你最喜歡的來賓是哪位?」我有把握前三名中,一定有寶鴻老師。每週二的『親親我的寶貝』單元,只要是寶鴻老師來,就會有很多媽媽高喊:「老師快救救我!我需要加持!」
『療癒系教養專家』,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寶鴻老師:有著溫暖的聲音,能撫慰媽媽們受創的心靈;有著帥氣的長相,能滿足媽媽們也需要有帥哥能看的視覺需求……最重要的是:簡單明瞭的教養建議及口訣,能讓家長容易記憶並且非常實用。綜合以上幾點,我實在太開心看到老師的線上課程啟動!絕對是值得收藏的課程。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愛孩子,就應該要在衝突下的教養,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寶鴻老師的線上課程,跳脫文字的約束,用穩定且磁性的聲線,示範在每個實際的親子狀況下如何去應對,讓在親子路上焦慮不安的你,獲得安定。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課】https://cplink.co/Onn8yQwV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bSAGPBic3k/hqdefault.jpg)
讀者太太書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上一集我們講述了艾莉絲.孟若的小說〈浮橋〉,尼爾和金妮這對夫妻陷入了緊張關係,尼爾將太太獨自留在車上;
而金妮突然有了尿意,躲進玉米田小解,回來後遇到一位小鮮肉瑞克。瑞克開始與金妮攀談。
這對初次邂逅的男女,討論了一件奇怪的事:
「是嗎?」他說:「我也不戴錶。我從沒見過也不戴錶的人。」
她說:「對,從來不戴。」
「我也是。從來就不戴。我不知道為什麼。從來不想戴。就像,我好像本來就知道時間。差個一兩分鐘上下。頂多五分鐘。有時餐館顧客問我,你知道幾點嗎,我就告訴他們。他們根本沒注意到我沒戴錶。廚房有鐘,我一有空就去查看。從沒一次我得進去跟他們更正的。」
「我也曾經能那樣,偶爾。」金妮說:「我猜若從不戴錶,你會發展出一種感覺來。」
「是啊,真的會。」
「那你說現在幾點了?」
他們討論手錶?當然不是。他們在討論時間?討論現在幾點?可能也不是。
他們真正在討論的,絕非時間本身,而是一種「特異功能」:對自然韻律的感知。
他們這種人自有其「體內時計」,這種器械不是規範日常作息的鐘錶,而是向自然敞開、向人的本性敞開。
伊格言說,他們「心跳同於自然」。
於是當金妮的丈夫把她留在車內,獨自到屋內作客(他們正在屋內算命),
他不會知道屋外也正發生一場命定的,未曾預料的意外──金妮和瑞克的邂逅。
對,尼爾當然不會知道,因為尼爾並不是這種「心跳同於自然」的人。
然後在屋外,瑞克將金妮帶上車,開車前往他自己的秘密私房景點,一座橫跨於沼澤上的浮橋:
橋身輕微移動讓她想像所有這些樹和蘆葦田都都安在淺碟子上的土裡,而路是條漂浮的土絲帶,下面都是水。水彷彿這麼靜止,但又不可能是靜止的,因為如果你拿眼盯住一顆星的水影,就看得出那星是怎麼眨動變形又溜出視線。然後又回來了──但可能不是同一顆。
直到這時她才發現沒有了帽子。她下車小便時沒戴,還有她和瑞克講話時也沒戴。麥特講笑話時,她坐在車裡頭靠椅背眼睛閉上也沒戴。她一定把帽子掉在玉米田裡,而慌張中就把它留在那裡了。
伊格言分析,被丟失的帽子顯然隱喻著金妮過去那循規蹈矩的人生、正常無比的文明生活──但這隱喻的威力或許還不如在它之前段那關乎水流與星群的描述。
暗夜中,黑暗正被更巨大的黑暗吞噬,而浮橋邊,沼澤水面恍若靜止,但不盡然。
當你凝視著水面上的星星,那星星可能在難以察覺的極細微波動中移動或隱沒,而後復現──但可能不是同一顆。
伊格言如此形容:
這是一段奇異的述寫。如同海面上漂流的瓶中信,這鏡頭顯然極其安靜,但其內容物又如此「有戲」,如此喧嘩,充滿張力。那「不知是否是同一顆星星」的想法(一段小小的哲思,一段微縮的辯證)投射出某種虛幻感,而「水面搖盪中的星群」之實景,同樣予人虛幻之感。那不是星星本身,那只是星光稍縱即逝的倒影;那不僅僅是虛幻,那是雙重的虛幻。幻視之中,一切實存之物皆彷彿蜃影。讀者與小說主角老婦金妮在此結伴步上了浮橋,意外的旅途;而正是這神秘時刻的初現預示了下一個神秘時刻:一個吻。夜裡浮橋上,男孩與老婦的深情一吻......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IUW7AmxtWo/hqdefault.jpg)
讀者太太書 在 '21.07.25【超級玩樂大帝國】讀者太太Mrs Reader談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主持人:姚舜來賓:作者 讀者太太 Mrs Reader主題:《大不列顛小怪癖: 讀者太太 的英國文化驚奇點評》 讀者太太 在英國,因冠夫姓成為Mrs Reader。 ... <看更多>
讀者太太書 在 讀者太太在英國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暢銷作家讀者太太Mrs Reader,著有《 大不列顛小怪癖》& 《讀者太太解鎖跨文化婚姻》兩本書和《WFH也能發展國際職涯:遠距工作者的職場攻略》三本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