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Bloomberg新聞摘要
<亞洲中東新聞>
*新冠疫情嚴重打擊旅遊收入 斯里蘭卡財長稱該國面臨嚴重外匯危機
*疫情封鎖使得印尼八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77.3 為2005年以來最低
*以色列新冠確診病例的激增 可能預示著全球新冠疫情的未來
*韓國疾管局負責人表示10月底前 該國準備將防疫戰略轉向”與病毒共存”
*國泰航空公布9月1日起所有航班服務人員都以完全接種疫苗 並開除不願接種疫苗之員工
*伊朗核設施六月曾發生的神祕爆炸 國際原子能總署人員稱部分監視設備在該場爆炸中損毀
*馬來西亞半導體封裝和測試工廠關閉一周 全球晶片供應再受打擊
*菲律賓市值最大的電信商Globe Telecom 考慮以2億美元價格出售數據中心
*菲律賓前獨裁者馬可仕之子 為角逐總統寶座開啟大門
*匯豐銀行稱”新經濟”企業將成為印度新的經濟成長引擎 逾50%外資都流向了數位應用行業
*中國指控加拿大頂級羽絨衣品牌Canada Goose廣告有誤導之嫌 不僅開罰並由官媒發文批評
*人滿為患的印尼監獄傳出大火 造成至少41名囚犯死亡
*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IPO搖擺不定之際 正考慮向銀行團融資40億美元
*據傳恆大集團計畫暫停支付利息且惠譽計畫下調其信用評級 恆大美元計價的債券跌至歷史新低
<美洲新聞>
*美國抗疫新里程碑 9月7日為止全美75%的成人至少都接種了一劑疫苗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援引一項研究指美國到2020年底實際新冠感染人數超過1億 遠高於先前統計的2000萬人
*阿富汗官員稱美國總統拜登凍結該國在美的政府儲備金 對阿富汗民眾傷害更大
*紐約FED勞動力七月市調 預期工作超過62歲的受訪者從51.9%降至50.1% 是2014年以來最低紀錄
*雲端網路供應商Aviatrix系統成為最新的新創獨角獸 七個月內身價漲至20億美元
*美國銀行推出新服務允許客戶自動轉移多個帳戶的資金避免透支 降低客戶支付透支規費的機率
*蘋果自動駕駛車部門最高主管去職 使得該品牌下一個重點產品的開發陷入困境
<歐洲非洲新聞>
*英國將提交加稅計畫使得該國稅收達到史上最高水平 成為發達經濟體中第一個增稅來平衡疫情預算赤字的國家
*英國預計向勞工和企業加徵總額120億英鎊的稅收 未來恐成為全球政策辯論的主要話題
*德國不到62%人口完全接種疫苗 衛生部長擬便利化疫苗接種讓施打率更加普及
*曾針對南非50萬醫護人員實施疫苗測試的嬌生 擬在南非展開加強針實驗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批准6億美元緊急貸款給坦尚尼亞 協助該國公衛體系以及經濟的復甦
*歐洲央行前行長特里謝稱歐洲跟美國是不同的世界 歐洲的核心通脹並不令人擔憂
*中國異議藝術家艾未未稱瑞士信貸以他涉嫌有犯罪紀錄為由 發函要關閉他的基金會帳戶
*脫歐後化學品短缺無法處理汙水 英國自來水公司獲准傾倒汙水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萬的網紅SiCAR愛車趣,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年式的STONIC 最大的改變就是加入了48V輕油電系統,改善了上一代低轉速域時的渦輪遲滯,操控更加分,主安方面也導入了Level 2 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在同級距的CUV中,顯得非常有競爭力! #KIA #STONIC #LEVEL2 #CUV ※訂閱YouTube頻道➜http://bit....
「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的推薦目錄:
- 關於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udn發燒車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SiCAR愛車趣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SiCAR愛車趣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Joem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Re: [新聞] Benz成為全球第一家Level 3自動駕駛品牌- 看板car 的評價
- 關於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glc自動駕駛、賓士自駕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glc自動駕駛、賓士自駕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Mercedes-Benz賓士23P自動駕駛跟車系統教學&操作&測試 ... 的評價
- 關於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宇峰車用影音多媒體- 23P特價活動開跑囉🉐️歡迎洽詢 的評價
- 關於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請問有車主比較過23P和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嗎?有人從 ... 的評價
- 關於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Re: [問題] 雙寶換車選擇(內有選手)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Re: [問題] 雙寶換車選擇(內有選手)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Re: [問題] 雙寶換車選擇(內有選手)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udn發燒車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有可能嗎?雖然賓士的出發點是對於造車的堅持~小編也相當認同👍👍👍
.
.
999萬極致奢華!Mercedes-Maybach GLS台灣開賣⭐️ https://reurl.cc/q87VmD
#卡到編
#Mercedes #Benz #賓士 #自動駕駛
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Momenta完全無人駕駛首次曝光!城區道路混行無接管,遭遇逆行也不怕,特斯拉Waymo路線二合一
本文來源:量子位微信公眾號 QbitAI 作者:李根
…………………………………………………………
Momenta(現在)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宏觀印象:學霸創業、中國無人車獨角獸、賓士母公司戴姆勒加持、自動駕駛第一梯隊玩家……
產品業務:高速場景方案產品、L4級自主泊車產品交貨、最高等級高精度地圖資質……
一千個維度有一千種答案,但也頗顯盲人摸象。
只是從今往後,Momenta的技術路徑開始完整清晰。
在通往自動駕駛實現大道上,之前有漸進式的特斯拉,也有一步到位的Waymo,天下方案,莫過於此。
而現在,Momenta集二者之所長,避二者之所短:
Tesla+Waymo,就是Momenta。
▌完全無人駕駛發佈
12月26日,Momenta對外正式發佈L4級無人駕駛技術MSD (Momenta Self Driving),開始支持城市內完全無人駕駛場景。
如果說2019年來Momenta發佈的前裝量產產品Mpilot,更像是特斯拉方案。
那麼現在,MSD上馬,則顯出Waymo路線雄心。
萬萬沒想到,自動駕駛業內一度紛爭的兩種路線,如今讓Momenta實現二合一。
但MSD究竟是一套怎樣的方案?
區別於量產前裝方案,Momenta完全無人駕駛方案中最明顯不同在於多了雷射雷達。
在其測試車中,共搭載12個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和1個雷射雷達。整套系統感測器方案以攝像頭為主,雷射雷達為輔,多感測器冗餘。
而且Momenta強調,除去雷射雷達,方案中的硬體選型與前裝量產保持一致——這也是Momenta“兩條腿”向前的關鍵考量,後面還會詳細講到。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無人駕駛——還得以身試乘看一看。
MSD方案的試乘,選在了Momenta(蘇州),地點毗鄰蘇州高鐵北站,屬城建頻繁區域,路線全程約12公里,沿途經過30餘個紅綠燈路口:
既包括無保護左轉等典型場景,也有非機動車混行、立交橋下長路口等複雜路段。
路線中還有多處工地,也有學校、居民區、寫字樓、商業中心等生活場景。
符合Momenta該方案目標所指:城市區間內,完全無人駕駛。
而且路段基礎設施也沒有過V2X改造,依然拼的是單車智慧實力。
車流交匯交互,也是最有意思的場景。MSD方案雖初發佈,但智慧程度已有老司機風範,在試乘的幾次交互場景中,有讓行、也有選擇先過,並不基於單一規則。
同車試乘的Momenta研發總監夏炎解釋,這能體現MSD在預測規劃方面的實力和學習能力。
不過整體試乘而言,因為城市區間不同高速場景(無人車混行)和停車場(低速),Momenta的AI司機給人的印象是:安全第一,寧慫不偏激。
比如在蘇州相城道路,會出現不規則的異型車——挑戰自動駕駛系統的感知識別。
其實從當天道路實際情況來看,系統完全可以“偏激”一些,讓路不減速通過。
但安全第一思考下,Momenta工程師打造的該系統,在交通中不確定性較大的情況下,先減速,甚至刹車,確保交互雙方的安全。
而且相比人類老司機,MSD雖初生牛犢,但也展現出不凡實力。
遭遇人類司機深為苦惱的大貨車時,既要對大貨車的載貨品類多樣、形態各異準確感知,還要對大貨車行為上的激進行為有應對:
MSD跟隨慢速行駛的大貨車一段時間後,“決定”變道超車,但在超車過程中仍保持對貨車一定的安全距離,通過接近路口的實白線後才拉大橫向距離超車,保證了超車過程中的安全性。
▌完全無人駕駛新速度
12公里左右里程,按道路交規限速行駛(40公里每小時為主),近40分鐘,歷經城區內各種場景——有臨時施工、有不規則車輛,還有逆行,但全程無接管。
這樣的完全自動駕駛能力,起步最早的穀歌用了近十年,百度從開始研發到落地也超過5年,一眾自動駕駛新勢力從無到有也走過了快3年……
雖然深度學習、大數據和大計算帶來的指數加速,已再明顯不過。
但得知Momenta的速度,依然讓人不可思議:
50人左右的團隊,5個月左右的時間。
沒錯,從今年下半年交貨量產自動駕駛產品後,Momenta才開始囤積重兵,依靠公司長期的技術和數據積累,以及量產自動駕駛和完全無人駕駛通用的平臺支持,開始攻堅完全無人駕駛。
至於能夠達到城區開放道路全程無接管,之前行業內最快的友商也差不多用時1年,且積累了至少十萬公里以上實際路測里程。
所以Momenta之速,背後究竟有“引擎”?
Momenta CEO曹旭東認為,與他們內部看問題的角度、方法和戰略選擇有關。
Momenta創辦,從一開始就明確目標,要打造自動駕駛大腦。
這並非傳統汽車產業內“換輪子”,而是行業開始AI化變革後,供應鏈環節中的新機會。
汽車產業鏈中:
有最基礎的Tier1一級供應商,如博世、大陸,在系統層面、硬體層面提供產業支援。
再往上則是OEM廠商,賓士、寶馬、豐田……即車廠。
還有智慧化的基礎——計算晶片,如TI、NXP、瑞薩和英偉達。
最後,核心新增的玩家,一方面是提供出行網路的滴滴Uber等,另一方面則是提供自動駕駛所需核心演算法和軟體的技術公司。
比如定位“自動駕駛大腦”的Momenta,就處於這一層。
但即便如此,如何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如何最高效擁抱未來,也沒有清晰明確的答案。
至少在打造自動駕駛大腦這件事上,特斯拉方案和Waymo路線一度不可調和。
▌兩個路線的爭論
所謂特斯拉路線,是按照自動駕駛等級的劃分,從低級往高級不斷升維,通過量產汽車對場景、數據和演算法的反覆運算,最終實現完全無人駕駛。
而且正是因為堅定量產路線,也為了最低門檻獲取數據、場景和功能回饋,偏執狂馬斯克完全依靠攝像頭方案、不使用價格昂貴的雷射雷達。
所以即便2019年發佈為完全自動駕駛而生的FSD硬體,外界也不相信馬斯克2020百萬RoboTaxi的豪言。
而Waymo路線,則認為只有從一開始L4才能實現RoboTaxi。該路線中,人機共駕的高級輔助駕駛被認為有天然Bug——既要機器輔助駕駛,又要人類在緊急時刻接管,顯然不靠譜。
於是Waymo從2009年正式推動後,逐漸明確了實現方式:
原型車、規模化路測、在豐富場景中不斷反覆運算,區域內落地,終極場景是讓無人車行駛運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和任何場景。
但Waymo路線中,最難的是無窮無盡的“長尾”問題,現實中總會有出乎預料的新場景、特殊挑戰,這就要求自動駕駛系統足夠聰明、且學習反覆運算得足夠快。
所以概括而言,二者優缺點都很明顯。
特斯拉方案:想依靠低成本感測器方案不斷升維,難且有道德挑戰;但好處是數據“眾包”,能在量產中獲得現金流和數據流程。
Waymo路線:希望一己之力不斷擴大無人車隊規模,最終真正實現完全落地,險且依賴融資燒錢;而好處是安全性相較而言更可控,不用把車主當小白鼠。
但如今Momenta之行動,所謂“兩條腿”戰略,卻實現了特斯拉和Waymo路線的二合一。
即,通過量產自動駕駛產品獲得海量數據,持續研發數據驅動的核心演算法,打造閉環自動化工程體系,發揮數據價值,高效反覆運算數據技術,最終實現完全無人駕駛。
同時,MSD的技術框架中不同感測器的感知演算法相互獨立冗余,並非完全依賴某一種感測器,因此目前量產感測器收集的數據,如視覺、地圖、軌跡數據等可以無縫應用並有效助力MSD演算法提升。
最終,一個數據流程和技術流的閉環搭建完成,量產自動駕駛和完全無人駕駛,真正互相補益。
但為何能打通?又為什麼是Momenta?
一切要從Momenta創立之初對自動駕駛的認知說起。
▌終局視角思考無人車
Momenta 2016年創辦,當時就分析過特斯拉模式和Waymo路線。
但並非為結合二者而生。
曹旭東回憶,從一開始就希望從本質出發、從終局角度思考問題。
Momenta的思考中,自動駕駛的終局,一定是L4級以上,不需要方向盤、不需要人類司機。
但要實現這個終局,結合深度學習為核心的AI新浪潮,兩大要素就格外關鍵:
一是數據驅動。
二為海量數據。
之所以要數據驅動,是因為完全無人駕駛中的長尾問題——幾乎是難以窮盡的。
唯一的可能性只有數據驅動,自動化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例如99%問題。
所以Momenta內部,“架構師”文化興盛,他們目標是架構能夠自動化解決問題的系統。
在當前系統中,Momenta的 “閉環自動化”方法論就已發揮作用,通過建立對問題自動化發現、記錄、標注、訓練、驗證的閉環過程,為技術和數據提供自動化的反覆運算能力。
而關於海量數據,這是數據驅動的原料和前提。
之前有粗略估計,實現完全無人駕駛,需要100萬輛車跑一年,每輛每天跑10小時以上。
如此海量數據,完全依靠自建車隊採集,幾乎不現實。
量產自動駕駛數據流程能夠助力完全無人駕駛,源自統一量產感測器方案。
MSD感測器方案包括視覺感測器、雷射雷達與毫米波雷達,均覆蓋360°範圍,該感測器方案子集與量產感測器方案保持一致。
所以理解了無人駕駛終局的兩大要素,或許也就不難明白Momenta此次談及的兩條腿戰略:
一條腿是量產自動駕駛;
另外一條是完全無人駕駛。
量產自動駕駛,人車共駕,以人為主,但解放人類在高速環路、停車場等場景下的駕駛時間,提升駕駛安全性及駕駛體驗。
而且通過量產自動駕駛,實現海量數據獲取——學特斯拉又超乎其外。
進一步,量產自動駕駛可以給完全無人駕駛帶來數據,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去自動化地解決99%的問題。
未來隨著量產產品上市,像 “活水”一般源源不斷注入MSD,推動MSD演算法不斷升級,使得完全無人駕駛系統不斷進化。
這是數據流程上的打通。
而通過完全無人駕駛,還能給量產自動駕駛回饋技術流,不斷提升體驗和能力,讓量產自動駕駛持續進步,提升行業份額。
當然,數據流程和技術流形成閉環,聽起來不算稀奇。
但真正實現這樣的戰略並不容易,關鍵是量產感測器方案的一致性、互補性,並在量產自動駕駛戰略中真正快速低成本交貨、落地。
這也是特斯拉和Waymo難以跨公司二合一的原因。
另外,作為創業公司,在數據流程和技術流閉環之外,靠融資燒錢顯然不可持續,必然還需要現金流。
所以Momenta創辦3年來,先在量產自動駕駛發力,實現數據流程和現金流方面的驗證,然後發力完全無人駕駛,同時著力於打通兩者之間的數據流程和技術流。
現在,完全無人駕駛方案發佈,數據流程和技術流的戰略雛形形成,現金流也能讓公司不受輿論和資本市場變化而左右。
曹旭東說, 目前Mpilot 和MSD的原型發佈,標誌著兩條腿的雛形期形成。預計到2019年-2024年,量產自動駕駛大規模上市,以及MSD真正的完全數據驅動,完全自動化,則是“兩條腿”戰略得到驗證的時刻,也是戰略的成型期。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不過,也還沒到一腳定江山的時刻。
雛形初現,一切還只不過是開始。
更何況這樣的戰略完整披露,一方面會面臨質疑,另一方面也有被複製的風險。
但曹旭東並不擔心。他說:“戰略沒有優劣,戰略是選擇。這個戰略有其優點,也有難點和挑戰。我們在選擇戰略同時,也必須克服和解決其背後難點。我相信,戰略發佈後,看到的不是抄襲,更多的是爭議。在戰略執行時,遇到困難,可以選擇繼續走下去,也可以去選擇其他戰略,但我們選擇迎難而上。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按照Momenta的說法,執行層面主要面臨兩個維度的挑戰:包括技術難度和商業難度。
技術層面的難,例如數據流程的打通。曹旭東認為,行業主流都是以雷射雷達為主的技術解決方案,但Momenta是以統一量產感測器為主,需要打通量產自動駕駛到完全無人駕駛的數據流程,而他們在其中做了大量的技術創新。
在矽谷拜訪時,曹旭東也講到Momenta的戰略和已解決的技術難題,得到很多行業專家的認可和欣賞,因為Momenta在做原始的技術創新,而不是簡單的複製跟隨。
商業層面的難,包括如何深入行業、理解客戶,如何拓展能力邊界及更好的服務市場。
曹旭東進一步解釋:“To B是系統性的業務,面對的是一個組織,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認可。一線客戶都有很強的技術能力和很高的技術標準,需要經過非常嚴格的技術評測。而我們經過層層驗證,最後獲得了客戶的認可,進入了量產體系。”
Momenta也有相對長遠的完整時間表。
他們內部,認定2016年-2019年是戰略雛形期,2019年-2024年是戰略成型期。
然後2024年-2028年才是真正的戰略爆發期,那時候在完全自動駕駛“這條腿”上將加速趕上Waymo。
只是現在開始,自動駕駛“面壁者”Momenta,戰略意圖一覽無餘。
▌告別盲人摸象
作用力也才剛剛開始。
從Momenta自身來說,徹底告別被“盲人摸象”狀態。
高精度地圖供應商?高級輔助駕駛玩家?量產自動駕駛交貨……
都不準確。
大道至簡,Momenta(現在)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Momenta = Tesla + Waymo。
而且這種結合帶來的新場景新技能,還可能不是線性相加。
或許也是聚變反應。
比如特斯拉一直是從車角度提供方案,Waymo則是運力技術維度……
但二者結合,就是完整軟硬體集合體,載人載貨,私家車共用車,都有了可能。
簡而言之,能做的更多,可以做的更多,新價值已經展現,新邊界也就要重勘。
自然還會進一步帶動行業新格局重塑。
自動駕駛發展中,特斯拉方案和Waymo路線,一次次被提起,一次次被模仿,一次次被對標。
這樣的新玩家新勢力,無論中美,都可以舉出很多。
但今日之Momenta,在理論上真正達到二合一,並且驗證了可行性。
於是,之前衡量自動駕駛的時間表,曾經理解Momenta的框架,可能是時候刷新了。
▌One more thing
雖然Momenta是中國自動駕駛的獨角獸,但作為Momenta的船長,曹旭東最關心的並不是公司的估值。
他認為商業世界一切有為法,一定離不開價值規律本身,估值並不需要過分關心。
他關心什麼?
作為CEO,他說核心還是人,組織的學習、進步和提升。
這位Momenta創始人,今年來自上而下改變了一件小事:不再把“創始人”放在對內對外的任何地方,僅以職務——CEO示人。
他解釋說,Momenta正在最大限度通過組織變革、文化塑造,形成合夥人文化。
合夥人不分加入先後,不論年齡資歷,核心關注的是技術、貢獻和志同道合。
他希望以此吸引最頂級的牛人,讓更多有識之士加速自動駕駛終局到來。
《道德經》裡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真正能邁步實踐者,少之又少。
如今,無人車獨角獸Momenta,宣示兩條腿,放下“自我”,立志要做推動終局實現的那個玩家。
這就是Momenta。
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SiCAR愛車趣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新年式的STONIC 最大的改變就是加入了48V輕油電系統,改善了上一代低轉速域時的渦輪遲滯,操控更加分,主安方面也導入了Level 2 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在同級距的CUV中,顯得非常有競爭力!
#KIA #STONIC #LEVEL2 #CUV
※訂閱YouTube頻道➜http://bit.ly/SiCAR愛車趣頻道
※追蹤Andy老爹IG ➜ http://bit.ly/老爹IG
※SiCAR愛車趣官網➜http://bit.ly/SiCAR愛車趣官網
***精彩回顧***
小獅王霸氣回歸!跨界CUV的咆哮!PEUGEOT 2008!
https://bit.ly/3vHDMpI
單手也能輕鬆完成車子打蠟??汽車打蠟DIY教學!!
https://bit.ly/2QY6jsr
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SiCAR愛車趣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婕翎的粉絲請她推薦跨界休旅車,婕翎來詢問老爹的意見,老爹就推薦了一台同級唯一獨立後懸吊,同級最強LEVEL 2自動駕駛科技,同級最大馬力、同級唯一搭載多元地形駕駛模式,還配備電動座椅、B&O音響、抬頭顯示器!不到90萬的價格讓婕翎直呼太超值!
***精彩回顧***
老爹解鎖機械錶後!又要再解鎖???(片尾抽獎)
https://bit.ly/3pUpxec
買中古車最怕被騙!消費者如何自保?老爹曾經也有過不愉快的買車經驗??
https://bit.ly/3pSQpLU
#FOCUS #ACTIVE #FORD
--------------------
00:00 開場
03:06 同級唯一特色
04:49 編成售價
05:15 外觀介紹
06:40 內裝介紹
10:15 後座空間
11:15 多元地形試駕
14:08 主安科技
16:15 操駕感受
17:48 試駕心得
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Joem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如果對特斯拉車系稍微有了解的人就會知道特斯拉最主打的自動輔助駕駛功能是分開販賣的,車主買車後如果要這個功能,選配價是22萬台幣(以前19萬,後來竟然還漲價),這樣的商品邏輯跟其他傳統車廠都不一樣,傳統車廠的軟體都是搭配硬體同捆販賣,而特斯拉則是單純這套FSD自動駕駛軟體就要價22萬,這個價格也讓很多特斯拉車主在觀望說到底要不要加購,這次我特地借到了一台Mode X開去墾丁,體驗一下可以自動切換匝道的FSD到底好不好用!
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 :http://goo.gl/H5hUk7
按讚我的Facebook專頁:https://goo.gl/1rnw6w
追蹤我的IG專頁:https://goo.gl/2CfTSz
更多影片:
Joeman開箱趣:https://goo.gl/MUYDfS
Joeman飛機餐與貴賓室:https://goo.gl/Tn9D4y
Joeman夾娃娃系列:https://goo.gl/F3JkyJ
Joeman一起轉蛋去: https://goo.gl/68KWB3
Joeman全世界網咖體驗:https://goo.gl/1QJLHx
Joeman筆電開箱:https://goo.gl/DsiLnX
Joeman百元販賣機: https://goo.gl/d7oUEg
Joeman九件事第二季:https://goo.gl/cUXQgB
Joeman九件事第一季:https://goo.gl/ho1b3k
Joeman打槍去:https://goo.gl/TZmSdG
拍攝器材:Sony A7m3、 RX100 m5、GoPro Hero 7 Black
收音器材:Rode Pro Plus、Sennheiser ClipMic digital
剪接軟體:Adobe Premiere、Sony Vegas 13
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glc自動駕駛、賓士自駕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賓士自動駕駛價格 在智能駕馭的討論與評價. Autonomous 智能駕馭. 於自動駕駛的發展上,Mercedes-Benz 始終走在車壇前端。在Mercedes-Benz 工程師透過「 ... ... <看更多>
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glc自動駕駛、賓士自駕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賓士自動駕駛價格 在智能駕馭的討論與評價. Autonomous 智能駕馭. 於自動駕駛的發展上,Mercedes-Benz 始終走在車壇前端。在Mercedes-Benz 工程師透過「 ... ... <看更多>
賓 士 自動駕駛 價格 在 Re: [新聞] Benz成為全球第一家Level 3自動駕駛品牌- 看板car 的推薦與評價
自動駕駛需架構在良好的駕駛環境之下
包含明確的道路規劃、與守法的用路人
盡量降低自動駕駛的風險
其實各國應該開始為新世代的交通
重新檢討交通環境與相關的法規
檢討哪些路段、或是特定環境下
讓通過測試標準的車種可使用自動駕駛
而此時車廠也得負起相對應的責任
不符合的狀況下,車主無法啟用自動駕駛
或是有相對應的罰則,來限縮風險
保險公司也可新增自動駕駛的保險項目
或限定理賠範圍、條款限制等等
良善的規劃與明確的限制
才能加速自動駕駛的成長
並確保車主權益與用路人的安全
讓自動駕駛不是只停在車廠的自定義下
也不是車主自以為安全卻濫用
※ 引述《ooic (ooic)》之銘言:
: 原文連結:https://0rz.tw/vbRVn
: 原文內容:
: Mercedes-Benz搶先成為全球第一家Level 3自動駕駛合法上路的汽車品牌
: Written by: Bear
: Mercedes-Benz是世界上第一家滿足UN-R157法規對 Level 3自動駕駛系統的嚴刻法律要求
: ,「有條件」合法上路的的汽車品牌。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KBA)已根據技術批准法
: 規UN-R157對此系統進行了批准,從而為在國際上提供此類系統的使用鋪平了道路,前提
: 是各個國家立法允許。
: 隨著2017年針對Level 3系統的道路交通法(StVG)的實施,德國在這方面發揮了先鋒作用
: 。這就是為什麼首批客戶將能夠在2022年上半年購買配備DRIVE PILOT的S-CLASS轎車的原
: 因,使他們能夠在德國適當的高速公路路段上的交通繁忙或擁擠的情況下以最高時速60公
: 里的速度在有條件的自動模式下駕駛。此特殊的DRIVE PILOT配備功能減輕了駕駛的壓力
: ,並允許他或她在中央螢幕上執行非關駕駛的任務,例如:線上購物或在車內處理公務電
: 子郵件…等等。而此將獲批准的系統也可適用於EQS。
: 可用於認證此類系統的技術批准法規直到2021年初才正式生效。此後,它可以在全歐洲實
: 施,而Mercedes-Benz很快就抓住了這個機會,也是第一個抓住此機會的汽車製造商。隨
: 著2017年針對Level 3系統的道路交通法(StVG)的開放,德國成為第一個為這些系統的預
: 期用途建立法律基礎的國家。
: Mercedes-Benz最初將在德國13,191公里的高速公路上提供客戶使用DRIVE PILOT。該系統
: 的廣泛試駕已經在進行中,其中也包含美國和中國。一旦在其他市場有條件自動駕駛操作
: 的國家法律框架出現,該技術將逐步推出市售。
: DRIVE PILOT還必須應對意外的交通情況
: 在合適的高速公路路段和交通密度高的地方,DRIVE PILOT可以接管駕駛,最初最高可達
: 60 km/h的法律允許速度。為此所需的控件位於方向盤邊緣上,拇指凹槽上方的左側和右
: 側。當駕駛啟用DRIVE PILOT時,系統會控制速度和距離,並毫不費力地在車道內引導車
: 輛,並且相應地考慮路線概況、路線上發生的事件和交通標誌。該系統還可以對意外的交
: 通情況做出反應並獨立處理,例如:透過在車道內的自動規避或制動。
: 配備 LiDAR傳感器和冗餘系統
: DRIVE PILOT以駕駛輔助套件的環繞傳感器為基礎,並包含Mercedes-Benz認為安全有條件
: 自動駕駛必不可少的附加傳感器。其中包括LiDAR(雷射測距雷達),以及後窗中的攝影鏡
: 頭和麥克風,特別是用於檢測來自緊急車輛的藍光和其他特殊信號,以及輪拱內的濕度傳
: 感器。
: 除了傳感器數據外,DRIVE PILOT還可從數位高解析度地圖接收有關道路幾何形狀、路線
: 輪廓、交通標誌和異常交通事件(例如:事故或道路工程)的信息。這是透過後端連接提供
: 和更新的。配備DRIVE PILOT的 S-Class還具有眾多專有的冗餘系統(Redundant System)
: ,來執行冗餘轉向和制動系統,以及冗餘車載電氣系統,因此即使其中一個系統發生故障
: ,它仍可保持機動性,並且可以確保將安全主控移交給駕駛者。
: 如果駕駛在越來越緊急的提示和接管時間到期後仍未能收回控制權,例如:由於嚴重的健
: 康問題,系統會以受控方式並以適當的減速將車輛制動至靜止。同時,危險警告燈亮起,
: 一旦車輛停止,Mercedes-Benz緊急呼叫系統就會啟動,車門和車窗解鎖,以便任何急救
: 人員更容易進入車內。
: 高精度定位系統
: Mercedes-Benz引入此類系統的首要任務是安全性,其中包括對操作可靠性的高要求。
: S-Class的確切位置是使用高精度定位系統確定的。這比傳統的GPS系統強大得多。此外,
: 從衛星導航獲得的數據與傳感器數據,可與來自高解析度地圖的數據相匹配。LiDAR、攝
: 影鏡頭、雷達和超聲波傳感器收集的傳感器數據,會是道路幾何、路線特徵、地標或交通
: 標誌的信息。
: 高解析度地圖提供了立體的街道和環境圖像。地圖數據存儲在後端數據中心並不斷更新。
: 每輛車還會在車上存儲該地圖信息的圖像,不斷將其與後端數據進行比較,並在必要時更
: 新本地數據集。因此,高解析度地圖透過獨立於陰影效果或髒污傳感器…等環境的表示來
: 提供穩定的定位。
: 另外,它還提供有關道路幾何形狀或特殊交通事件(例如:道路工程)的信息。這種高精度
: 地圖不同於傳統導航設備的地圖,它可以公分的單位而不是公尺範圍內具有更高的精度,
: 以及詳細的交叉路口和車道模型。強大的中央控制單元為有條件自動駕駛提供必要的複雜
: 軟體功能。在現代安全架構的框架內,重要的演算法以冗餘計算。
: 心得/說明:(30字以上)
: honda的LV3限100台並僅提供租賃 現在實際狀況不知如何?
: BENZ則是先限在德國高速公路 60公里以下使用
: 其它國應該也要等該國相關法規設置好吧?
: *轉錄新聞/情報,必須附上原文及網址連結及心得或意見30字(不含標點符號)*
-----
Sent from JPTT on my Google Pixel 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144.16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39311091.A.EE7.html
很重要的參考依據,但卻常被忽略
另外就是交通法規的嚴格執行
日本對交通罰則很重,人民相對守法
他們的交通環境就相對適合自動駕駛
對純自動駕駛絕對是有很大的幫助
就相當困難,才會各家都有撞上靜止物的案例
低速可能還有機會在辨識後迴避
高速行駛中,分辨出是障礙物時
常常已經來不及,只能減速降低車損狀態
理想很多人都夢過,但怎麼實現才是重點
人類的個體差異很大,判斷決策上也是
光是駕駛路線、舒適度,駕駛經驗就影響很多
或許自動駕駛不盡完美,但遇到很多突發狀況
良好訓練的AI極可能比不知所措的駕駛安全
的法規與適用性,並審視交通環境能怎麼改善
自動駕駛是逐步實現的未來,及早規劃是必要的
說實話台灣的硬體環境、規劃與法條都很落後
你期待的這套系統由誰建構?政府?私人企業?
若是政府建置,目前哪個政府有在進行
交通自動化的ai、伺服器、或設備建置嗎?
另外政府要負責後續的賠償責任嗎?
若是私人企業,沒有一家獨大的問題嗎?
不同國家因法規與資訊開放性就掛了
另外回到原點,即便能解決上述問題建置系統
如何透過你所謂的各種感應器,或視覺辨識
來做到現實的路況判斷與交通規劃?
真以為讓電腦學會這些這麼簡單?
還要達到你前面說的零失誤更是不可能
鏡頭髒污、感應器異常、傳輸延遲掉封包等等
各種的問題,都是系統失誤造成事故的可能
只能說有夢很美,但怎麼落實才是重點吧!
看你寫這些,我覺得漫威的電影還有趣點
會因此喪命或發生事故嗎?
車子在移動中,這些延遲或傳遞錯誤
就是傷亡的可能性,完全不能類比的
一台接著一台飛行嗎?
有夢很好,但可以不要一直說夢話嗎?
為什麼會對系統的感測跟交通管控就有信心?
一樣都是感測裝置與AI程式,標準在哪?
何況實際道路上每台車子的周圍環境不同
你怎麼確保不會撞上周遭的物品或人?
還不是要靠車體的感測裝置與自駕程式來處理
一直高談闊論,有什麼用?
連化石燃料車被完整淘汰都不知道了
還幻想所有車有由中央掌控進行自動駕駛
手機大家都收過防災地震廣播
每個人手機響起的時間會有些微時間差
甚至有些人因系統問題根本沒收到
在高速公路上1秒的時間差就是27公尺的距離
光收訊不穩的些微差異,可能就是一連串的事故
網路傳輸更存在著掉封包,資訊正確性的疑慮
可以考慮一下現實層面的狀況嗎?
不要說你的願景,你講的很多電影都演過了
在你夢裡嗎?可以去洗把臉了嗎?
是不是存在著現場障礙物辨識的問題?
他還是需要目前車輛本身的感測與自駕能力
才能通過事故現場
光特斯拉的車載鏡頭,就被中國列為隱憂
那家企業可以無視各國法規限制
建構這種把國家的交通網完全控制的系統?
只要有心,可以瞬間癱瘓一個國家
你可能會說,各國建構自己的系統就好
那車載式電腦平台要能適用各系統
說起來很簡單喔?實際怎麼執行?
硬體落差怎麼克服?bug是系統造成
還是車載電腦的問題?怎麼界定
即便這麼小的資訊都有時間差
高速行駛的汽車依賴你所謂的中央系統
有時間差就是連續事故,只會避重就輕
汽車高速行駛下,資訊延遲是會出人命
工廠有?你到底在講啥幹話
自動化產線跟交通系統不一樣欸
你電腦慢一點,會出人命嗎?
不同時期、不同平台、不同等級硬體差異這麼大
網頁、程式都有兼容性問題,忽略這些現實面嗎?
就算不看硬體,光雲端運算傳輸的延遲就一堆問題了啦
撈log就能解決一切,每家的技術都飛天了
現實是一堆車廠,連車輛置中都很辛苦好嗎?
現實是軌道運輸,都還有系統出錯的嚴重死傷事故
汽車自駕實實際上的問題只會避重就輕
※ 編輯: creart (1.34.144.162 臺灣), 12/15/2021 23:06:0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