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問:美少女教主疫情家庭音樂會系列之四:送別篇》—詞李叔同
鋼琴:陳文茜
演唱:Melody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
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
唯有別離多。
*李叔同(弘一大師) (西元1880年~西元1942年),生於 天津,少時 擅長吟詩作畫,寫字刻印。西元1901年來到上海,於南洋公學讀書,讀書期間,李叔同喜歡戲劇,有時候上台反串,參加許藝術活動。
西元1905年至西元1910年間,他在日本東京上野美術專門學校學習西洋畫和音樂,成為近代中國 第一位出國學習音樂、繪畫的知識分子。而他除了學習作曲理論之外,還主攻鋼琴。
西元1910年3月,李叔同回國,先後任教於天津、上海﹐同時在《太平洋報》任音樂編輯。西元1913年任浙江第一師範音樂、美術教員,並兼任南京高等師範的音樂、美術教學工作。
西元1918年到 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 演音,號 弘一。
西元1942年 病逝於 福建泉州開元寺。
*原曲J.P. 奧德威(John Pond Ordway, )(西元1824年~西元1880年)他本非作曲家,而是一位外科醫生,畢業於哈佛大學醫學院。他寫下這首歌曲 ,原是為了想念他的母親,原歌曲叫做(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此曲流傳至日本後,李叔同填詞:反而成為中文世界中最著名的歌曲。
*長亭:乃古代供行旅休憩的驛站。近城的十里長亭 ,經常是人們送別的地點。
*天之涯地之角:形容極遠之處。韓愈《祭十二郎文》「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
*知交半零落:知己朋友們約有一大半 ,已經天上人間兩隔。
*一瓢濁酒盡餘歡:典故出自《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 也不改其樂。賢哉 回也。」坊間有其他版本,但由由弘一法師弟子豐子愷親自手抄,多次再版 付印《中文名歌 五十曲》,所載《送別》的歌詞是「一瓢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今夜分別之後,夢中想念,不禁孤寂又寒冷。
送別
https://bit.ly/2zFMgpu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顏回和子路,是兩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孔子門生,顏回在《論語》中多次被讚美,堪稱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也是十哲中德行之首! 《論語‧雍也》篇有記載孔子稱讚顏回。如「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又有「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而在《論語‧公冶長》篇中,子貢提到:「回也聞...
賢哉回也 在 台視新聞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TTV歷史上的今天】1972年12月21日 顏氏宗親會理事長主祭顏回2485年冥誕
#蠟筆小編:小編高中的回憶都回來了
---
顏回是孔門獲得最高評價的弟子,深受孔子愛戴,因此當顏回在40歲去世時,孔子悲慟欲絕,更說:「噫!天喪予!天喪予!」意指「哎呀!老天爺呀!你這不是要我的老命啊!你這不是要我的老命啊!
至於為何孔子這麼深愛顏回呢?可以從5個面向說明。其一,顏回崇尚「仁德」,與孔門中心思想契合;其次顏回愛好學習,子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意指顏回不斷在學識上進步,且依然持續追求,未見顏回停止過;其三,顏回相當尊師,並說孔子的學問高不可攀,但願意循循善誘,指引顏回不斷往前;其四安貧樂道,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雖然顏回這麼傳神,不過也為後世述立典範;最後,顏回相當謙遜,洽好呼應孔子推行的「中庸之道」。
因為顏回在孔門有著極高評價,自漢代起,他就被列72賢之首,此後歷代君王不斷追加諡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聖公」,一直到明嘉靖九年改稱「復聖」,在山東曲阜還有「復聖廟」。
#孔子 #顏回 #72賢
資料影片中為1972年12月21日,顏氏宗親會理事長主祭顏回2485年冥誕。
---
【聽說訂閱 #台視新聞 能得知更多歷史故事】
賢哉回也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week 16學習心得
看了"人類大歷史",這本出了一段時間,太多大咖推薦了,來補一下。有另一本"圖解人類大歷史",精美製圖加重點整理,更好閱讀。
自從看完"槍砲、病菌與鋼鐵"、"第三種猩猩",再也沒看過什麼科普書了,這兩本也是因為在蒙格推薦給年輕人的20本書單裡,所以之前才買來看。
這兩本我之前都有寫重點整理系列文,可參考:
槍砲、病菌與鋼鐵 - 人類社會的命運
https://goo.gl/5RXThd
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
https://goo.gl/zE8whb
兩本都很精彩,但有點硬,因為看了人類大歷史,我還特別複習一下這兩本整理,覺得自己以前怎麼有這種閒工夫把書摘寫這麼細,記得當時還在上班,每天中午吃完飯利用午休時間寫筆記,然後寄給全部門的人看,現在想想應該很多同事覺得我這人還真怪咖XD
人類大歷史這本講了人類的起源、文化、宗教...
我最有興趣的是宗教這部分,作者看起來像無神論者,認為這都是人們依據自己的想像,說一些故事,解釋一些自己難以解釋的現象,然後代代相傳的結果。
以下是我的胡言亂語。
我對宗教信仰沒什麼研究,我高中一位好麻吉是虔誠基督徒,10幾年下來對我不離不棄傳福音,長大後有一任女友對一個蠻好的佛儒團體很熱衷,跟著她上了一些佛學課,但我覺得超難,比投資還複雜,有蠻多邏輯辯證。
過去我算是個不可知論者,但這陣子也不知什麼原因,開始對探究真理有了興趣。
先說一位朋友的經驗,她說前陣子她半夜從床邊的鏡子看到一個人型的一團光,她緊張了一下假裝沒看到,然後轉過身去,沒想到被一股力量從背後壓住不能動,她用力掙脫,持續了幾分鐘。 這是她的第二次經驗,之前是被上身,然後一直哭,哭出來不是她的聲音。
我有這種特殊經驗的朋友不只一位,而且經驗的具體程度很難解釋是幻覺。
假設我朋友不是視網膜有問題,也不是腦袋壞掉使她暫時出現幻覺,那我蠻好奇的:
為什麼壓她的那個鬼,可以逗留在人間?逗留的條件是什麼?
為什麼沒有被抓去地獄審判?為什麼沒去投胎?
生前做什麼事,是否真的會影響死後的待遇?
這團人型的光以前是人類嗎?還是他只是變成人類的樣子給人類看?
還是說,我被原有的想像力誤導了,那根本不是什麼鬼,而是某個宇宙的外星人,用了他們的通訊科技,到地球跟我們溝通?
最近跟朋友提到蠻有興趣探究真理,不只是純粹為了好奇,是真理會影響我現在這一生的做事方法。
有些朋友會疑問為什麼。
以我認知的佛教觀點來說,做再多好事也不會跳出六道輪迴,只會累積福報,讓下一世過更好。
跳出去就是要探究真理,以佛來說就是開悟,放下貪嗔癡,放下這些人世間的慾念,一放下就直接跳出去,不用再輪了,輪就是不斷的受苦。
如果這是真的,我現在這一生探究這個,就比什麼追求財富都重要太多了,
我這一生更了解真理一點,那雖然這一世還不能跳出去,但下一世,會讓我更有機緣,繼續往真理更進一步,每一世都更接近一點。
探究真理很重要,雖然可能探究半天沒結果。
若佛教講的系統是真的,那順序就會是先自己跳出去,然後想辦法幫人跳出去。
那種世俗看起來幫助人的事,其實並沒有真正幫助人,例如幫人脫離貧窮。
要先了解什麼才是真的,或者說經過研究之後,自己比較願意相信什麼。
不然在有限且不正確的知識下,所謂的幫助人,有可能是自以為是。
顏回,才不屑我給他錢咧,他只覺得我是個無知的人類。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懮,回也不改其樂。
子貢富可敵國,可是正眼都不敢看顏回,顏回太耀眼了。
假設真正的快樂,並不是給予對方物質上的需求,而是讓他更了解真理呢?
所以所有的行為,回過頭來,還是要從自己開始,自己要先了解到底什麼是真的,才知道接下來怎麼對自己對別人做出行為,才是正確的。
對一個佛教徒來說,一個基督徒傳福音,完全是在危言聳聽。
對於基督徒也是,一個人在講佛法,也是在傳邪教,胡說八道。
他們倆人都沒有惡意,都是真心想幫助人,
但假設有一人是對的,那另一人顯然是錯的,這人一生的努力,就真的是自以為了。
當然,很有可能兩個人都是在自以為,其實死後根本什麼都沒有。
胡言亂語結束,這方面我真的知識薄弱,可能之後會撥一些時間來看看相關書籍,也希望有相關知識的朋友可以推薦一些資料。
(附圖為人類起源)
賢哉回也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顏回和子路,是兩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孔子門生,顏回在《論語》中多次被讚美,堪稱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也是十哲中德行之首!
《論語‧雍也》篇有記載孔子稱讚顏回。如「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又有「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而在《論語‧公冶長》篇中,子貢提到:「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可惜這樣優秀的人,32歲就英年早逝,也難怪孔子要難過說道:「噫!天喪予!天喪予!」
子路是一位任劍擊俠的豪客,他只比孔子小九歲,是門生中年紀最長的,他事親至孝、性格直爽、勇敢、信守承諾、忠於職守,很尊敬師長。也因為他直爽個性,而死於衛國蒯聵之亂,還被剁成肉醬,不得善終。
《論語‧公冶長》篇有一段紀錄孔子、顏回、子路的對話。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段話宋代理學家程頤有深刻的詮釋:「夫子安仁,顏淵不違仁,子路求仁。」程頤認為,孔子是已經達到了仁的境界,顏回已經能做到不違背仁的道理,子路正在向仁的目標邁進!
孔子的言行多紀錄在《論語》中,讀書時當作考題背誦,充滿被動與不樂意,而今再細讀卻如倒吃甘蔗,真的是在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理解與體會呀!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賢哉回也 在 賢哉回也倒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我来答.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 ...贤哉回也你用了文言文中什么句式_百度知道 ... ... <看更多>
賢哉回也 在 賢哉回也倒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我来答.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 ...贤哉回也你用了文言文中什么句式_百度知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