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的人 #最後火山爆發
#出發點總是過於善解人意
案例:老是壓抑著自我的先生
「我都做到這種地步了,妳還想怎麼樣?」會讓先生說出這樣的話,其實很難,這都是日積月累地壓力造成的,先生今天終於首度發難。
「沒有要怎樣,我只想要你早下班,這樣有錯嗎?」
「早下班是我能決定的嗎?」
「你沒事也待在公司玩手遊吧,這個家有這麼難待嗎?」
「妳在家都在想這個啊?腦袋壞去了是不是?」
「我就是覺得你對家沒心,能盡早下班不要嗎?」
「老子在公司做牛做馬,回家還要被妳嫌,是要逼死我嗎?」
這是他第一次爆發,每一次回到家,太太的酸言酸語都讓他難受。他總覺得太太被他寵壞了,一直以來他不想讓太太擔心,都表現得一副上班很輕鬆的樣子。他希望太太覺得他能力好又勤奮,每一天,他一回家就會立刻弄小孩的尿布、打理家裡的一切,隔天因為沒睡飽掛黑眼圈上班,在公司廁所偷睡覺補眠。他寧可累自己,也不想累到太太。
在第一個孩子來了之後,他們之間不但少了夫妻間的情趣,還多了在教養方面的分歧,和對方無限上綱的要求及不滿。因為孩子的到來,過去他們之間的默契得砍掉重練,反倒要適應新的三人生活,他常覺得早知道生了孩子就要葬送這麼多的快樂、換來和太太之間這麼多的衝突和爭吵,那他寧可當頂客族。可是當這樣想的時候,看到眼前的孩子嘟著小嘴,他又覺得罪惡感十足。
每一次,聽到太太轉向孩子的溫柔,轉過來卻頤指氣使的樣子,他感到難受又氣餒,覺得自己怎麼做怎麼錯,哄孩子也哄不來,好像幫不上忙,只能當局外人,況且他的努力,從來就沒讓太太滿意過。
#當他越害怕,#就越容易做錯事,想回嘴又怕傷了太太的心,於是,他常常把難聽的話說到嘴邊就吞了回去,希望自己不要這麼衝動。
「老公就應該要讓老婆開心」,但是他讓身邊的人開心,自己開心嗎?他不敢想,他只想到現在太太又不開心了,他做得好,得不到稱讚和尊敬,做不好只會換來白眼和惡言相向。
他眼睜睜地看著太太變成惡婆娘,卻無能為力改變什麼。他想起當年他想要脫離跋扈卻壓抑的媽媽,一心想要找個獨立自信的女孩帶他從家裡出走,他極力討好這位女孩,畢竟,他感恩這女孩帶他從家裡出走,只要女孩開心,他就開心,女孩是他的全世界哪,有貢獻的人生是最該喜悅的。可是現在女孩跟媽媽一樣難討好,對他有諸多不滿和埋怨,當太太有越來越多的要求,就讓他更像個壓力鍋,越有壓力就越裝作若無其事,結果換來的是太太更加跋扈的態度,他常覺得自己不被欣賞,不被看重,總是默默承受和承擔壓力,原本以為婚姻能帶他脫離媽媽的掌握,卻掉進另一個媽媽的五指山中。
#過去的鎖鏈,#讓他活成讓大家都開心的人生
壓抑的他,依然想要被太太認可,就像當年他巴著媽媽的眼光那樣,他希望獲得尊敬,獲得贊許,可是在孩子出生後,每一件事情都是新的,他的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新手爸爸的兩份焦慮,讓一切變得失控。
他不准情況失控,他深知夫妻不睦會造成多少家庭的悲哀,因為他就是其中之一。當媽媽和爸爸長年分開,媽媽得一肩扛下許多壓力,她不准自己哭、不准自己鬧,只需要把小孩管好,於是當一位媽媽聽不見心底的哭喊,她就聽不見孩子的哭聲。#她不准孩子有情感的需求,#就像她對待自己的那樣,當她切斷自己的感受神經,意外地也麻痺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他們都活成要讓大家都開心的人生。
可是開不開心的權力在別人身上,當他將自己的快樂構築在別人的快樂上,本身就是件危險的事,也因為過去的習慣而綑綁住自己的腳步,他害怕不被讚美,卻在被讚美時覺得自己不值得,在這樣子的拉扯下,讓他逃脫不出過去的鎖鏈,即便他有怨言,嘴裡說的還是對方愛聽的話、讓對方開心的事,這樣日積月累,一吵架,連話都說不清楚了,#害怕別人不悅的神情,#是他壓抑的來源,但無法承擔不悅,就讓對方更摸不到他的心,阻礙了親密的道路!
從小放棄自己的感受,就像將自己遺落在過去的時空中,閉上眼睛不敢看自己的感受,更難接受對方有感受,看到眼前的孩子,他覺得很吵,很想叫他閉嘴,但這讓他更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爸爸⋯⋯
#沒有坦誠相見,#就沒有親近彼此的機會
當我們對童年感到無奈、無力抵抗,這些狀況很快就會形成一種自我防衛機制,這些自我防衛是幫助我們生存下來的方式。一個人如果沒有這個機制,那些痛苦可能足以把人逼瘋。
然而,「否認的初期」就是把自己一分為二,有些人會試著把自己變得更卓越、更有能力,但內心真實的感受其實是害怕、驚惶且迷失,因為害怕,所以我們把這個部分封鎖起來,如果只是暫時放在一邊,等待時間處理,自然會有出口,但有些人會將這種狀況變成一種減壓的昇華力量,讓痛苦變習慣,讓習慣變成自然,習以為常之下,如此一來,他就會更加否認自己真正的感覺,而我們一旦否認自己的感覺,內心就會更難受,卻習慣硬撐,漸漸地也會覺得這樣的硬撐,好像也是女中豪傑、男子氣概的展現,最終演變成「我不需要別人」「談感覺沒用」這樣的結論,但其實某個部分卻也默默哀怨著「沒有人了解我」「我得靠自己」這種一分為二的內在狀態。
#可惜在親密關係中,
#如果沒有袒露真實的感受_沒有冒險,
#就難以親近彼此,
#因此這樣壓抑的狀態,
#足以在親密關係中變成隔閡,
#在日積月累之下阻礙了彼此可以接近
#或更理解對方的機會,
#在下一次的爭執便具有某種程度的殺傷力。
所以,當我們不希望別人看穿內心世界的同時,一方面就先隔絕了自己的感受,認為自己很奇怪,更難以承認感覺很重要,將自己推往一種過度理性的狀態,甚至是排拒感受,認為有感覺很奇怪、很可笑,或者不夠強的人才會有脆弱的感覺,如此一來,就更害怕被批評和評論。
如果我們的父母,待在這樣的狀態,就更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覺得沒必要,另一方面可能也會嘲笑孩子怎麼會這麼覺得。當孩子感覺到被評論,就更容易感到羞愧、不夠好,如此一來,情緒在這個家就不能被說,「談論感受」所招致的後果是被嘲笑、被挖苦,倒不如不要說,於是這樣的壓抑心態,就意外地代代相傳了下來。在親密關係中就更多,當你的伴侶不准自己有感受,當然他面對你的脆弱和袒露,會冷嘲熱諷或者阻止你袒露,這都是自我防衛的一種展現,更是他不准自己有感受,所以不准別人有感受的展現。
#是你讓現在,#重演過去的場景
於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羞恥感、自我厭惡和自我輕蔑,就這樣傳遞了下去,感染身邊親愛的人也變得不准難過、不准不夠好、不准脆弱,其實是我們承受不住自己的感受,也承受不住他人的。也是我們讓過去的情境復活,透過強迫性的重複行為,為享受快樂創造了相同的悲劇條件。重複的強迫性行為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當現實情境中的情感一旦體驗並清理之後,這種強迫性就會消失了。
如果這個機會沒有被善用,那麼強迫性的重複行為就會持續,衝突不會變少,只有衝突的表現形式,會有所不同。
--
本文作者: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本文出處:《#當最親的人成為傷痕》
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whylovehurt
書籍出版: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
延伸書單:
📖《練習不壓抑》
https://tinyurl.com/in-and-out
📖《大腦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用錯的方法,愛著對的人?》
https://tinyurl.com/wired4Love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