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雞頭~割包皮方式的差異⁉
圖文網誌詳細版:
http://drbirdscience.blogspot.com/2020/02/blog-post.html
最近有不少病人來諮詢割包皮的手術
所以鳥科學先生會有一系列的文章🔅🔅
來跟大家分享割包的大小事
敬請期待~~🤟🤟
-------------------------------------------------
先跟大家比較 #兩種割包皮的方式及優缺點
#傳統 vs #包皮槍
如果想看懶人包的網友可以直接看下面的比較圖:
根據 #亞洲男性學期刊2015年的一篇統合分析。
包皮槍正式的名稱叫做
🔺Disposable circumcision suture device (DCSD)
俗名叫做包皮槍( 我覺得可以叫做..開包器)
好像也有人稱微創割包皮
這是以機械的方法對包皮做同時的切割與縫合的手術器械
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做成槍型的,另一種做成像紅酒開瓶器
但是實際運作原理相同,只是廠商不同罷了
包皮槍的手術只需在麻醉完成之後
用一個套環蓋住龜頭🐢🐢🐢
然後把包皮槍順著套環安裝好
把多餘的包皮塞入器械內輕輕一壓
就瞬間完成,接下來就只剩下檢查跟止血了
#一定很難懂 #我跟朋友解釋了很久他聽不懂⁉
#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請看前一則影片或是網誌內影片
這樣的做法其實基本原則還是跟 #一千年前相同
#千年傳統全新感受
只是利用了器械的方式同時做切割與止血
但是這樣做就讓手術後的預後不同了
我個人認為
因為少掉了傳統做法對於包皮的 #皮下解剖(dissection)
會出血的部分又瞬間被釘子壓迫住
所以可以減少包皮皮下水腫以及水腫造成的疼痛
根據統合分析,這兩種 #手術的差異 在於:
🔷#手術時間
平均來說,一台傳統割包皮需時約30到40分鐘。包皮槍大概需要 #4到8分鐘 。加上術前的準備,傳統的包皮環切術大概會耗時一個鐘頭左右,包皮槍大約只需30分鐘。
🔷#傷口癒合
這是大部分病患最在乎的問題之一,傷口癒合的定義是縫線或釘子脫落。傳統手術大約需要12到23天 而包皮槍大約只需要 #12到15天。
🔷#術中出血量
傳統手術平均失血量大概9到16ml,包皮槍大 #約1到3ml。這點鳥科學先生在幫病患手術的時候真的很有感,以前就算血流得比較少也會弄的滿手血,現在 "#談笑間包皮灰飛煙滅” 做完之後手套都還跟新的一樣。
🔷#其他的差異
除了上述這幾個差異之外,在 #術後疼痛、#傷口水腫、#術後感染機率 等,#包皮槍都優於傳統做法。
雖然包皮槍明顯優於傳統做法
但是手術後也不是就一勞永逸
手術後和傳統做法一樣需要細心的呵護傷口
詳細的 #傷口照護方法 就留待下一集囉
#未完待續....
#包皮槍 #鳥科學先生 #割包皮 #男性學 #泌尿科 #香蕉 #DCSD #微創割包皮 #斬雞頭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走上銅鑼灣堅拿道東的唐二樓,是許國明與太太的維修店。然而在早上只得老闆娘的身影,她接着電話,也招待上門顧客,戲稱自己可能比丈夫勤力,「你睇我依家都返緊工,佢仲未返,你話邊個勤力啲?」 許太太與老闆年輕時在工廠工作相遇而結合,至今已是33年。他們沒有甚麼浪漫,更多是實際的同甘共苦,兩人於1990年代...
「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的推薦目錄:
- 關於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鳥科學先生-泌尿科顧芳瑜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翻譯] 日本怪談:幼兒期特殊症狀- 看板marve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 Jelajah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感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虎二- 你一定要幸福『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想起他 - YouTube 的評價
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走上銅鑼灣堅拿道東的唐二樓,是許國明與太太的維修店。然而在早上只得老闆娘的身影,她接着電話,也招待上門顧客,戲稱自己可能比丈夫勤力,「你睇我依家都返緊工,佢仲未返,你話邊個勤力啲?」
許太太與老闆年輕時在工廠工作相遇而結合,至今已是33年。他們沒有甚麼浪漫,更多是實際的同甘共苦,兩人於1990年代儲得一筆資金北上開廠,然而2003年沙士疫情令經濟衰退,許老闆決定關掉工廠回港發展,幸而在還掉債務後,夫婦仍有一筆金錢可再作打算,算是全身而退。
回到香港卻苦無發展方向,許老闆考的士牌不果,機緣巧合下知道有人出售修鞋工具,雖不懂修鞋卻決定破釜沈舟買下邊學邊做。許太太憶述丈夫當時會去中環一些排檔向前輩請教,吐槽丈夫但卻心裏有數,「佢都算勤力嘅」,卻不忘再「批評」對方工作「滋悠」。
許老闆正午時回來,被問到如何回應妻子的批評,先是很巧妙地「拆彈」,稱讚對方「日頭好勤力」,接着解釋自己遲上班的原因。許老闆習慣晚上更安靜的環境才修理東西,而妻子主要負責與其他人接洽,自然在日間先上班開舖。許太太當然知道丈夫的生活作息,補充說對方會晚飯後工作至凌晨才睡覺,即使如此,卻每天都會如常上班,沒有一天偷懶。
然而面對工作慢的「控訴」,許老闆並不同意,指自己是中年入行,沒有經過「學師」階段,「只不過憑着我做唔住我就會死嘅心態一味打拚去做」,因此他認為定要做得好過人,客人才會光顧,「你做到同樓下一樣,我使乜行條樓梯上嚟畀你做?」
在兩夫婦努力經營下,店開了十多年也算是有不少客人,許太太說有些客人很有趣,會怕了老闆,老闆在就會暫時不來,原因是老闆說話很直接,可能嚇壞了一些人。她笑指自己不會罵客人,「同一句說話可能你語調好啲,客人聽得就會舒服啲」,客人付錢都付得甘心。
許老闆對這些「指控」不置可否,也承認自己比較急躁,妻子慣了「跟客」而技巧更好,他也說對方一直遷就自己,「一齊生活、一齊工作,有好多嘢我知佢都知,有時我嘅諗法係點,佢會體會到」,老闆也坦言如果只有一個人做,根本走不到這步。
被問及有沒有說話跟妻子說,直白的老闆爽快答道沒有,但快將步入花甲之年的他,開始想着退休的生活,再有機會會不會找老闆娘做工作拍檔?「唔做partner啦,我搵佢一齊享清福。」
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今天的故事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的短篇小說〈浮橋〉。
開始前,伊格言先為讀者打了支預防針──他說,孟若的作品向來有點「難」。
問題是,難在哪裡?
伊格言說,難在作者想傳達的主題往往非常幽微而隱秘,不甚明顯,也沒有一個固定的解答。
這種寫法很容易讓讀者如墜五里霧中,感覺困惑:這些人究竟在幹嘛?下一步要做什麼?
但這種迷霧正是孟若埋下的線索:將情感的幽微轉折,包裹壓抑在樸素而冷調的筆法之中。
以本篇小說〈浮橋〉為例,題材上是個(疑似)小三介入婚姻的故事;
但其實想討論的並非「外遇」一事,而是另有主題,偷偷躲在情節表面的巨大冰山之下。
故事講述尼爾和金妮一對夫婦,丈夫尼爾比太太金妮大16歲,但金妮得了癌症,已做過幾次化療。
她比丈夫年輕這麼多歲,所以從沒想過自己有可能會比尼爾先死。
而尼爾的職業是一名社會運動者。
在金妮眼中,尼爾幾乎處於死當邊緣──他既不事業有成,對妻子也不怎麼體貼。
舉例來說:金妮化療出院,尼爾開車去接她,陰錯陽差卻到了不太熟識的,麥特和珠恩夫婦位於玉米田中的家裡。
那是個樸實的農家,女主人珠恩盛情力邀二人入內作客。
但罹癌的病人金妮身體孱弱,不想作客,只想趕快回家。
尼爾顯然沒有體貼到這一層。他將箱型車停在屋外的空地,和金妮起了小爭執:
「可是剩了好多豆子濃湯。」珠恩說:「你們一定得進來幫忙清掉那豆子濃湯。」
金妮說:「哎,謝謝。可是我什麼都不想吃。這樣熱時我什麼都不想吃。」
「那就改喝點東西。」珠恩說:「我們有薑汁汽水、可樂。我們有桃子酒。」
「啤酒。」麥特對尼爾說:「要不要來罐藍牌?」
金妮向尼爾招手要他過她車窗來。「我沒辦法。」她說:「就跟他們講說我沒辦法。」
「你知道你會傷到他們的面子。」他低聲說:「他們是好意。」
「可是我沒辦法。不然你去好了。」
他彎身更近:「你知道若你不去會怎樣。看來會好像說你比他們尊貴許多。」
「你去。」
「你一到裡面就好了。冷氣真的會讓你舒服些。」
金妮搖頭。
從這一幕我們可以感受到夫妻間的意見不合。
再扣回尼爾的特殊身份,我們發現,尼爾是個「社運份子」,或說「社運領袖」──在新聞和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社運領袖拋頭顱、灑熱血,為理念奮戰;但往往無從得知這些社運領袖背後妻子的心情。
尼爾比金妮大16歲,金妮把最美好的青春歲月給了他;
他們之間顯然有愛,但尼爾沒給金妮等值的回饋──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尼爾具備組織能力,善於社交,嫻熟於人際關係與應對進退;
但這樣懂得瞻前顧後、察言觀色的「世故技能」,在他們面對農家夫婦過度熱情的邀請時,反而為金妮帶來困擾。
換言之,尼爾總是在照顧「外人」,卻不怎麼顧慮自己的「內人」。
金妮終究獨自留在了戶外,沒有進屋裡去。
但她突然有了尿意──夕陽西下,彩霞滿天,她偷偷躲進玉米田裡去小解。
伊格言說了件有趣的事;他說,在小說情節中,凡是遇到小解,那麼大概百分之七十都帶有「自由」或「解放」的寓意;
此處也不例外──金妮的小解不僅是生理上的放鬆,更預告了下一刻,情感上更大的自由。
因為當她小解結束從玉米田出來後,就遇上了男主角瑞克......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挖掘一個很驚人的真相,就是呢如果你沒搞懂什麼刻板印象,你很可能就是被『標籤』封殺的人才。
無論正在看影片的你,是男是女,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不知道你從小到大,有沒有被人亂貼標籤,取一些莫名其妙的外號,像是「肥豬啊、懶鬼啊、娘娘腔」這一類的?
又或者是呢,因為你所從事的工作,被認為是「工程師就很無聊啊!」、「業務員就油嘴滑舌啊!」…這些都是偏見。
我想喔,你可能會知道亂對別人「貼標籤」,是一件很沒有禮貌的事。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種不經意的、脫口而出的偏見,會對人造成什麼影響,尤其是對你造成什麼影響!
輕鬆一點喔,先說一個故事。有一個老太太,她到賭城玩吃角子老虎,運氣很好贏了一大桶的硬幣。她決定見好就收,於是呢帶著這一桶硬幣,回到自己酒店的房間。
當老太太在電梯門口,等電梯的時候,電梯門一打開,她發現裡面早就站著兩個黑人。而且呢,其中一個身材非常的魁梧,高大得有一點嚇人。
老太太喔,有一點害怕。她心裡的直覺第一反應就是:「這兩個黑人,會來搶我的錢。」
但她回頭想想,又覺得這兩個黑人,看上去還滿有紳士風度的。所以她就不斷的告訴自己,不要對別人有偏見啊、不要誤會人家啊…。於是呢,老太太鼓起了勇氣,走進了電梯。
沒想到老太太進了電梯之後喔,還是非常的緊張跟害怕,她完全不敢看這兩個黑人。過了幾秒鐘,電梯依然在原地不動。
老太太心裡開始覺得很害怕、冷汗直流。就在這個時候,她聽到一個黑人說:「Hit the floor!」
老太太馬上趴到地上,慌慌張張的放開自己的硬幣桶,然後大喊說:「你把錢都拿走,你不要傷害我!」
沒想到,電梯裡安靜了幾秒鐘,老太太聽到另外一個黑人,非常有禮貌的跟她解釋說喔:「我的朋友說『Hit the floor』,指的是你要按下你要去的樓層的按鈕,而不是讓妳趴到地上,夫人!」
解釋一下喔,在英文裡面「Hit the floor」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就是「你給我趴到地上!」,而另外一個就是「按電梯的樓層按鈕,Hit the floor」
這兩個黑人呢,他們把老太太扶起來之後,互相對看一眼,忍俊不住喔要自己憋著這樣子。直到這兩個黑人,把驚魂未定的老太太送回房間。
就在老太太走進房間的時候,老太太她聽到這兩個黑人,在電梯口大聲的爆笑出來。老太太喔,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很愚蠢的錯誤,但是她就是沒有辦法向這兩個黑人道歉。
結果沒想到第二天一大早,一束鮮花送到老太太的房間裡面,而且呢,每一朵鮮花上面,都掛著一張嶄新的百元鈔票。
鮮花上面附了張卡片,上面寫到:「感謝夫人,帶給我們非常愉快的一晚。」最後呢,屬名送花的人是麥可.喬丹和愛迪.墨非。
這個故事呢,不知道是真的還假的,我也沒辦法查證。但是重點就是喔,這個笑話為我們說明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喔,並不是你知道「偏見」不好,你就能夠阻止自己,內在那種「深層的焦慮」。
就像剛剛那位老太太一樣,正因為過去對黑人的刻板印象,讓她不自覺認定「hit the floor」;從黑人的嘴巴裡脫口而出,就是要搶劫、就是要你趴在地板上。所以她才會對於知名的NBA球星,和好萊塢的巨星如此的失禮嘛。
我們其實都不喜歡「偏見」,也很快的能夠認出「偏見」,但即使你知道「偏見」不好,大可以不理會,但你知道嗎?
光是「偏見」本身的存在,就會大大的影響我們看待自己,和看待我們的任務的表現。也就是心理學裡面,所說的「刻板印象威脅」。
這個「刻板印象威脅」理論,它是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史蒂爾,和阿倫森,他們在1995年提出來的。
其實長久以來,美國黑人學生的平均成績,相對於白人,會顯得比較差;也有比較高的機率在輟學啊,這方面能夠呈現出來。
但關於這種現象的各種解釋裡,也包含了可能是「黑人學生天生就比較笨」這樣的一種有一點惡意的論點。
然而呢,史蒂爾跟阿倫森,他並不相信這樣的說法,他們認為這是「刻板印象威脅」,而去影響了學生的成績表現。
所以在一項經典的實驗裡面,史蒂爾跟阿倫森,他們讓一百多個大學生,去參加一個非常困難的考試。
可是他們告訴學生說,這個考試的目的,並不是要測驗你的能力。而在這個考試的結果就發現,黑人學生的成績,跟白人學生其實是不相上下的。
等到他們又換了另外一批學生,做同樣的實驗,但他們這次在剛開始的說法是,他告訴學生我們正在進行一項「智力評量」這樣的測驗。
結果發現,白人學生的平均分數維持不變,而黑人學生的成績,卻很明顯的下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
因為社會環境的刻板印象,讓這些黑人學生在考試前,他們就已經覺得自己的「智力」一定比較差。
然而如果是這樣,那要怎麼解釋,在第一場考試裡面,黑人跟白人的表現,他們是旗鼓相當的啊?
事實上呢,根據史蒂爾跟阿倫森的研究,顯示出來喔,當測驗的環境引發了「刻板印象威脅」的時候;不管這個暗示多麼的輕微,它都會降低一些學生的自信心,去影響他們的正常表現。
而在史蒂爾跟阿倫森,他們開創了「教育心理」的新局面之後;又有很多的研究人員,做了其他的實驗也發現。
白人在數學競賽,在面對亞裔學生的時候;或者是,在運動場上,白人面對黑人的競爭的時候,他們也會感覺到挫折感,去影響到白人的自信心跟表現。
所以,截至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經有數百個研究證實,「刻板印象的威脅」它存在於所有的社群。
它危害了那些社經背景,比較弱勢的學生成績;和那些社會身分,比較敏感的人在工作裡面的表現。
所有的實驗都指向一個結論,那就是「刻板印象威脅」,實在是一個令人痛苦的心理壓力。
回到你的生活裡,你的身邊是不是也有某些看似無心的「偏見」,而你卻不知不覺的受到了影響?
像是「危險情人」他一直洗腦你,他說要是你跟他分手、離開了他,你就會沒人愛你。或者是在職場上,那個你一直貶低你的老闆;他老是說你上班沒帶腦。
但是反而讓你在第一線,看到很多實際的狀況卻又不敢說,因為說了又會被認定是草莓族、沒有抗壓性。
甚至於是你的爸媽,經常念你不懂得存錢,認為呢繳費上課是亂花錢,讓你每一次花錢都很有罪惡感;卻不知道學習的本質,其實是在投資你自己,為你更好的未來做準備。
其實這些一直往你身上貼的,像是「沒人愛啊、草莓族啊、亂花錢啊」…。這些「標籤」啊,就跟「刻板印象威脅」是一樣的;它正在默默的,損害你自己的自信心。
幸好啊近年來,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人員,對於「刻板印象威脅」如何產生焦慮,以及我們該怎麼樣對抗跟防範,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研究者發現喔,透過「書寫」這個途徑,進行一個簡短的信心提升的小活動,就有可能縮小不同種族的學生,他們在學業表現上面的差距。
所以,為了印證這樣的發現它的可信度,早在2003年,美國的教育工作者,就把這樣的推論,用非常簡單的方法,拿到很多族裔的校園裡面去做測試。
他們在學習剛開始的時候,選了全校七年級的學生做實驗。他們只把學生,分成「實驗組」跟「對照組」。
那接著呢,他們讓「實驗組」的學生,寫下他們認為重要,也想要擁有的才能。像是「人緣好啊、肯努力啊、能力強啊」…這些的。
而另外一組「對照組」,則讓他們寫下一些無關緊要的事;結果只因為這個小小的動作的介入。
到了學習結束,曾經寫下「人緣好、肯努力、能力強」的實驗組的黑人學生。他們顛覆了過去成績的刻板印象,他們大幅縮短與白人學生40%的差距。
這個研究證明了一件事,我們會發現,「刻板印象」本身,其實是根本沒有根據的。
因為不管是黑人或者是白人的學生、男性還是女性科學家;他們的成就差距,並不是能力有別,而是反映著一般人的偏見。
然而這些「偏見」,是可以透過有效的引導,以及透過「書寫」來破除的。我相信在你的生活裡,多多少少都會遇到,對於你有偏見,或者是亂貼你標籤的人。
而你會發現這些人的共通點,就是不懂得尊重你,會不斷的侵犯你的「界限」。除了讓你疲於解釋跟證明之外,對於你沒有任何實質的好處。
如果你不意識這些「偏見」跟「標籤」,為你帶來的這些「刻板印象的威脅」;那麼你將損失的,就不只是時間、精力、金錢。
它還包含你對自己的信心、還有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很多人啊,都太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其實這背後都有「界限」這個議題。
而我們所成立的啟點文化,正因為多年深耕「人際溝通跟表達」這個主題,所以,我們太清楚在人際關係裡,並不是你想跟別人好好相處,對方就會不帶偏見,不對你貼標籤,跟你做良性的互動。
所以囉我的伴侶,嘉玲老師她深切關注這個現象,並且希望幫助你活出自己的力量。她特別設計了一門線上課程,叫「人際斷捨離」。
尤其在這一門課的第四講裡面,我們設計了一個陪伴你破除「刻板印象威脅」,去找回你內在自信的小活動。
只要你加入課程,跟著嘉玲老師的引導,你就能在這個小活動裡,透過簡單的「書寫」,幫助自己釐清三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這三個就是「你習慣把誰的需求放在自己的前面?」,第二個「你從這段關係裡面,得到什麼?」,以及第三個「你貢獻了什麼,讓這段關係可以繼續?」
透過「書寫」回答這些問題,清楚自己在關係裡面的位置跟模式。我們會陪伴你去發現,對你來說「什麼事情是你可以的,而什麼事情是不可以的?」;這就是把「界限」找回來的具體前進。
最後呢,要根本的活出自己想要的自在,關鍵在於你的信念。
嘉玲老師會透過四個具體的步驟,讓你找到自己的「快樂宣言」,去改寫你困住你自己的舊思維、舊信念。
我們的課程推出到現在,已經有很多朋友透過這個過程,創造出新的內在對話。
就像安裝一個新的電腦程式一樣,把那些他人的偏見,或是對你造成的影響,自然而然的從你的生命當中移除,讓你掙脫要命的「刻板印象威脅」。
其實啊,我們沒有辦法拿掉別人的有色眼鏡,但我們可以透過學習,改變大腦裡面的內建程式;撕掉別人貼在我們身上的標籤,並且適度的回應。
透過這個過程,讓你的關係有效的調整,長出真正的自信,活出你想要的清爽與自在。
「斷捨離」它不是一個想法,而是一個行動的過程,然而這個行動的第一步,就是加入「人際斷捨離」。你要相信,你值得更好的關係、還有更好的人生,在這邊祝福你!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分享的「人際斷捨離」課程。
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誠摯的邀請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活出你想要的人生。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 Jelajah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at Facebook. ... <看更多>
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感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謝謝各位大大留言,我們剛交往大概兩個月,我25歲、她23歲我很喜歡她也很想跟她 ... 小小更新一下-,有一些看不懂字的小可愛在暴動,也可能我沒有打清楚啦,我不介意 ... ... <看更多>
跟我太太解釋她也聽不懂 在 [翻譯] 日本怪談:幼兒期特殊症狀- 看板marve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網址:https://nazolog.com/blog-entry-11907.html
原文標題:幼児期特有の現象
是否經過原作者授權︰否。
有不通順、翻錯、語意不清都請指教。翻得不好請見諒。
這篇基本上是對話構成的,希望大家不會看到覺得很累。
---
這是從我前公司的同事T桑那邊聽來的故事。
T桑的女兒在四歲左右時,曾有一段怪怪的時期。
晚上要哄女兒睡的時候,女兒會突然發作大吼大叫,脾氣鬧得不可開交;
即使T桑跟太太努力安撫,狀況也毫無好轉的跡象,兩人完全束手無策。
亂到最後女兒才終於精疲力盡,像電池斷電一樣暈過去,直接睡成一灘爛泥。
隔天女兒醒來後則是一如往常、不記得昨晚發生過什麼事情。
狀況持續下去,T桑夫婦也找遍了醫師、請教各個領域專家,
檢查出來卻都是沒有異常,只能當作幼兒期獨有的特殊症狀。
「發作起來真的很嚴重嗎?」我好奇問道。
「嚴重啊!明明是四歲小孩,發狂起來我還以為我會被殺掉!
不管我跟太太講什麼,她都完全聽不進去、根本無法溝通。」
「太太也辛苦了啊...」
「超辛苦。只要一發作起來就只能等她自己停了。給她喜歡的玩具、讓她看最愛的
麵包超人,甚至拿騙小孩最有用的冰淇淋來都直接無視。跟一般鬧脾氣完全不同。」
「跟單純鬧脾氣差這麼多啊?」
「就是差這麼多啊! 該怎麼說呢,不管講什麼都無法傳達給她,
她也是一直吼著我們聽不懂的話,我們跟她完全沒辦法溝通欸!」
「哇...那真的很嚴重欸。 症狀大概持續多久啊?總不會到現在還有發作吧?」
「沒了啦。畢竟現在她都已經高中了,要是還發作那事情就大條了。
當時這狀況大概只持續了半年左右吧,而且她本人也完全沒印象。」
***
「欸~那所以是自然而然就好了嗎?」
「不不不,可累人了。當年跑去在山形縣的寺廟驅邪,一個月要去兩三次,最後才好。」
「原來如此,所以當時是被髒東西附身了嗎?」
「我也不太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最開始是因為女兒發狂時在講什麼我完全聽不懂,
但聽起來的語調跟中文很像;所以死馬當活馬醫,我們把女兒發狂的影片錄下來,
傳給一位從中國來這邊實習的R君看。」
「她真的是在講中文嗎?」
「嗯,R君說他聽不太懂,但聽起來很像北方的方言;
後來我們又請另一位來自黑龍江的O桑看過,這才確定真的是在講中文。」
「那講的內容到底是什麼?」
「雖然是斷斷續續的不太清楚,但最常出現的是『我好痛』、『拜託不要』,還有
『我想找媽媽』、『我想吃OO(聽不清楚)』、『把手指還給我』這些話的樣子。」
「哇啊,什麼啊?好可怕!」
「後來我們看O桑都忍不住快哭出來,總覺得很抱歉就先停了。這才知道事情不單純。」
「後來怎麼樣了?」
「開始找懂這行的人啊。剛好我太太的阿姨有認識,就介紹我們去山形那邊的△△寺。」
「哦哦,就是這樣才會跑到山形去啊。」
「嗯,據說那邊的住持是高人,他先跟我們談過、瞭解完狀況之後親自處理;
後來去了五個月,住持跟我們說已經沒問題了,之後就真的再也沒發作過。」
「原來如此。所以最後事情雖然解決了,但結果還是不知道中邪的原因對嗎?」
「是這樣沒錯。 不過最近我看一些網路報導,有個東西我想說會不會就是原因。
我自己覺得大概就是了啦,不過這件事情我放在心裡,沒有跟太太和女兒說過。」
***
「咦?所以到底是什麼原因?」
「這個嘛...你有沒有聽過以前在日本展出過的《人體奧妙展*》?」
「你是說那個,把真實的人類遺體做成標本展出的那個展覽嗎?」
「對對對,就是那個。以前我到??縣出差的時候,
因為客戶的公司是贊助商,所以我雖然不想去,但還是被招待看展了。
後來我回過頭想想,女兒開始有這些症狀,都是從我出差回來才開始的!」
「你的意思是...髒東西就是從那個展上帶回來的?」
「我想應該就是了吧。 前面我說的網路報導,就是在揭發展中所使用的一部分遺體
其實並不是來自志願者捐贈,而是中國政府想除掉的眼中釘、還有某些宗教的信徒。」
「呃啊,這也太噁了吧?不敢相信是真的欸。」
「是很難相信沒錯。不過如果網路上說的是真的,那不就跟O桑聽到的剛好對得上嗎?」
「確實是這樣耶...」
「不過,這種事情也沒得查證就是了。」T桑最後說道:
「我想說就算國籍不同,能讓△△寺協助淨化,對祂來說應該也算是一種救贖吧。」
***
我離職後就再也沒遇過T桑,而這已經是四年前的事情了。
會想起這件事,是因為T桑的女兒今年已經從短期大學畢業,
刊登在我們這邊地方新聞的社會新鮮人專欄,恰巧被我看到了。
因為這件事完全是從T桑那邊聽來的,所以實際上到底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
如果是真的...雖然已經是老調重彈了,但還是想說聲「比起鬼,人更恐怖」。
譯按:*有關人體奧妙展的人體來歷眾說紛紜,除文中提到中國政治犯、宗教犯外,
也有澳洲不肖醫生強摘器官等說法;當然,主辦單位也曾針對這些陰謀論出面闢謠。
至於真相如何自然是不得而知,還是姑妄聽之、當作一個故事看看就好,不要盡信。
根據網路上能查到的資料,該展覽過去也曾在台灣舉辦,有興趣的人可以找找過去
展出時紀錄下的內容。但是照片資料有一定獵奇程度,搜尋前請注意評估身心狀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8.105.1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vel/M.1671794717.A.B3A.html
※ 編輯: argus0606 (114.38.105.113 臺灣), 12/23/2022 19:46:04
應該不是,但其實我也沒看懂(欸!)。可能是人才廣告之類的,
不知道他們地方新聞到底長怎樣,總之就是女兒上新聞被原PO看到了。
叫爸爸往四歲女兒正臉全力灌下去,可能給建議的人會先被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