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組織的前30%關鍵人才】
從小就喜歡深思的杜書伍,腦子裡無時無刻不在轉動思考,成為企業家之後,這更成為他帶領團隊向前走的管理方式。「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杜書伍說。爲此,2000年之後,他乾脆當起「老師」,每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召集幹部「上課」。隨著聯強國際規模不斷擴張,杜書伍再進一步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讓全體員工都能了解他的思維。
大老闆為文創作,想必離不開嚴肅與教條的成分吧?一點也不。這系列後來以「聯強EMBA」為名,隨電子報發送的短文,因為談的是工作中人人會碰到的課題,角度深入淺出,以小窺大,不僅內部幹部受用,連收到的外界客戶、經銷商、合作夥伴都深覺有收穫,無形中爲杜書伍養出一批忠實閱讀的「粉絲」。
大方分享自己的心得,杜書伍笑著說,希望透過文字帶來影響,說不定就此改變某個人的職涯,或讓某家企業從此降低基層運作的成本。「公開這些是帶點理想性,」他說。
問:你對自己的職涯一直都有清楚的想法,是不是少年養成的過程帶給你一些影響?
答:我覺得有兩個因素,第一,是種穩定的力量。我的家庭教育一直教我要踏實,假如沒有這個,人就會浮躁,風一吹就會搖來搖去。第二,我成長的年代,是台灣非常期望走向富裕的年代,對自己有希望成功的強烈企圖心。有了這種企圖心,就會去動腦,想要突破。但有了先前穩定的力量搭配,我不會躁進,或一看到旁邊的機會,就方向搖擺。
問:父母親怎麼教育你這種態度?有特別的方式嗎?
答:這些認知有的是來自父母正面的言教,但也有來自負面的;好的可以學,壞的記取教訓。像我母親是正面教材,我父親的中年危機,則算是負面教材,他本來教書教得很好,收入也很高,但後來他想當校長,就從教育界退休,參加別人的辦學,最後卻沒有成功。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是,當我要做重大決定時,我會很審慎,會陷入長考。多思考,就會把範疇拉大,把考慮的時間拉長。長考也是另一種穩定的力量。
問:你的職涯中,哪些是你需要長考的時刻?
答:我出來工作大概快四年時,有人用雙倍的薪水來挖角。我那時候負責英特爾的微處理器的推廣,他做電子打卡鐘,當時我的薪水兩萬出頭一點,他用五萬挖我,那時候,這筆錢很大很大。因為他的產品要外銷,他還對我說:「我就給你五十萬,你跟我去國外跑。」我想,天底下從來不會有好康的事掉下來,這個人出手這麼大氣,代表他的行事作風不踏實。這筆錢我能拿六個月還是一年?所以最後我就沒有去。
另外一次,是我大四時在補校教高三數學,服完兵役回來後,校長又來找我,要我晚上再去兼課。我約略算一下,去教書至少一個月有四千五,當時我的薪水差不多是七千塊,等於是兼一份差,薪水增加六成,但我還是拒絕了。因為老師領的是鐘點費,薪水雖然不錯,但增幅有限,又不是我的主業。相反的,我專注投入公司的工作,薪水可能會成長很快,所以我拒絕了,決定專注做我的本業。
問:很多人面對機會難以拒絕的理由,是認為它稍縱即逝,你不擔心這一點?
答:沒有實力,機會都不是你的。機會其實隨時都有。我用公車來譬喻,儘早讓自己站上公車站牌,機會來你就上得去。但有時候你站在那裡,機會還沒來,你也要耐心等。
我在學校時就經常思考自己的未來,我知道我學的是Computer Science(微電子),但我希望未來走管理職、業務職,所以大學時代除了本科之外,我還去修了很多管理課程,為未來作準備。
進入職場後,第一個職務是擔任研發工程師,原本我為自己設定花兩年時間熟練技術實務,之後再轉調業務,但我做了九個月,就被公司要求轉調業務,因為覺得我在技術的磨鍊還不夠,所以當時陷入另一個長考。不過,一方面是配合公司需要,另方面,我想到只要肯花時間,做業務時還是可兼顧研究產品、累積技術含量,這樣不也更會賣。所以我轉換職務時,白天跑業務,晚上K書作研發,兩個兼具。這段過程也讓我思考,怎樣讓兩件衝突的事情協調,能夠一魚雙吃。
問:像個人生活,娛樂這些面向,都不在你的考量內?
答:(笑)我出社會前面十年,只看過一、兩部電影。
問:你從什麼階段開始真正讓自己從「部屬」的思維,提升到「管理者」的思維?
答:在學校時,我就常思考自己的未來出路,因為不是狹隘地讀書,想的時間也比較長遠,所以習慣以比較高的高度看事情。從學校建立這樣的習慣後,這一輩子,我都是拉高高度來看事情。第二,我念了管理,自然而然就有管理的背景,讓我後來在做主管的過程中很自然,沒有任何門檻。
問:在管理端經常要面對人的問題,你都沒有摸索或挫折的過程?
答:(大笑)多了。以我的職涯來說,可以分成幾個階段。我一九七六年出來工作,第一階段大概到一九八五年。這個階段都在打基礎摸索。這九年時間,我cover的範疇很多,這段時間的挫折就很多。
打個比方,我認為任何事都應該節儉。我剛開始做sales,感覺常常跑呀跑,沒有結果,卻要花錢,所以我出去都坐公車,管理下屬也是這樣。但另外有個部門出去就直接招計程車,於是部門間,大家就會比較。我就對部屬說,我們今天這樣節省,紅利會比較好。結果呢?並沒有比較好。最後我拿我自己的紅利出來分給大家,結果他們都不收,而且認為我這個主管有guts(膽識)。在這樣的要求下,第二年,我們的紅利的確就比較好。
問:你碰過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答:最大的挫折就是部屬被挖角。投注心力去帶他們,後來他要離職。或是覺得某位女性同仁很不錯,她卻說:「抱歉,我要回家生小孩。」爲了這個,我還寫了好幾篇文章,談雙薪家庭的重要,甚至上媒體談怎樣料理家事,教太太給先生一律穿白襯衫、買同樣顏色的襪子,垃圾桶一次套好幾個塑膠袋,更換的時候才方便.......減輕女性同仁的負擔。我甚至還教她們如何準備四菜一湯。
問:說到有員工想回家帶小孩,你一路走來,都被強烈的危機意識跟企圖心引導,你認為現代人對工作仍然需要這樣嗎?
答:關鍵在經濟基礎。這次金融危機就回過頭來告訴大家:未來環境的變化是你沒辦法控制的。你有把握目前的經濟條件一生無虞嗎?每個人對經濟安全的定義不一樣,但長遠來看,門檻還是蠻高的。就像誰會想到現在存款利息幾乎等於零?
問:經過金融海嘯,職場發生很大的變動,也顛覆很多人對生涯的想像。你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答:回過頭去看,我很高興我很多想法是對的,這些現象,終究證明我的價值是對的。
我本來就看金融業是「虛業」,不是「實業」,過度擴張的結果,本來就應該泡沫化。再看很多垮掉的百年老店,很多都是老大不堪,沒有危機意識,長時間下來像是國營事業,怎麼經得起環境變化?
雖然很多人失業,但我認為好的人從來沒失業過。景氣好,人員通常會寬編,企業只淘汰績效最差的3%,但景氣不好時,企業淘汰10%,這才是真正人力精實的編制。所以如果你在這最後的10%中,平常沒事,但是就像人家說:「退潮時,才知道誰沒穿褲子」,碰到考驗,誰沒穿褲子就看得到了。
組織中,70%都是基層員工,30%屬於幹部級;真正屬於中級主管以上,比例可能只有3%。經濟不景氣時企業砍最多的,是基層員工跟不好的幹部;所以你希望自己永遠都很安全的話,就要努力擠進組織的前30%。大家必須有危機意識,也要與對現實有正確的了解,讓自己進入真正安全的範圍;否則在不安全的範圍中,當然會被砍。
不過,整體來看這個世界還是人才不夠的,而且好的人才的價值比過去還要高;如果你是人才,不僅絕對不會失業,還到處搶著要。
問:專業工作者或經理人可以從金融海嘯中學到什麼?
答:要學到未來變化是很大的,絕對不能認為它不變或變化很小。另外,經濟安全與危機意識是必備的。經濟安全還包括能力安全,要讓自己一直跑在前面,不要落在後面。
很多人聽不進去,因為他們根深柢固認為工作是痛苦的,休閒是快樂的。我認為這是絕大的錯誤。你鑽進工作中,那種知識的滿足跟喜悅,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才是真正的快樂。玩就快樂嗎?不見得喔。玩是你要付錢給人家,工作是人家付錢給你,你又很快樂,而且獲得愈多,表現愈好,給我的錢愈多,何樂而不為?
問:你不斷強調思考的重要,你思考時,有特殊的程序嗎?
答:我無時無地不在思考,腦筋不動就渾身不對勁。因為思考是不分場所的,我連走路也在想事情。假如想出東西,那就很高興了。年輕時,我對我的主管,或公司做法,有時不是很認同。但是我心裡會想:「我只有兩年工作經驗,人家是我的三倍,其中必有道理。」我就照做,有時候會問,有時候就持續當作一個議題,隨時找答案,很可能五年以後才找到答案。養成習慣後,現在留在我腦中還有很多懸案(笑)。
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所以我自己體悟到什麼,我就講給部屬聽。2000年以後,因為幹部太多,我開始正式上課,再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一個人要觀念正確,才能有效率的工作。金融海嘯發生後,不少企業出狀況,倒是解答我很多懸案。
問:爲什麼?
答:我相信,全世界的事物都是成常態分配,大部份是落在中間,特別好或特別不好的相對少。常態分配跟我們講的中庸之道是契合的。站在穩健的角度,我們只要落在中間就好,不需要在兩邊,因為很outstanding的這邊,畢竟是例外,有時候甚至得靠運氣,所以不要去想這個。就經營企業來講,盡力做就對了,不一定非要第一。為了做第一去冒險,可能會變成第十。我只要持續努力,可以從第三變第二,從第二變第一,不是很穩嗎?想去樹梢摘最漂亮的果子,可能會跌倒,這也是我講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問:不管是穩定或穩健,能不能爲它下個定義?
答:你踏的每一步,把握度都很高。它的風險是你輕易可以承擔的。比方說,我有七成把握,三成會失敗,而且失敗以後不傷筋骨,這樣可以做。
有些事情是你有九成把握,但那10%一旦發生,你承擔不起,這樣不能做。反過來說,這件事情九成會失敗,但承擔得起,就可以做。過去媒體說我很開創、敢突破,表面上看起來我很冒險犯難,其實每一步我都知道企業能不能承擔得起,而且是輕易承擔,不會傷到筋骨。
問:當讀者要吸取你的觀念時,你會建議他們怎麼使用?
答:關於管理的書籍有三類,第一類是教科書,非常理論,都是專有名詞;第二類是管理大師寫的書,很多例子都是國外或大公司的例子,對本地的讀者有距離感;我寫的聯強EMBA文章算第三類,題目都很小,就在每個人的周遭,很貼近職場。所以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它是最接近、最能轉化使用的。這是我當初題目愈寫愈小,愈來愈貼近員工的原因,其實是每個人工作中都會碰到的經驗,只是過去發生時,自己不見得感覺到。因此,要努力思考在工作經驗中相對應的場景,然後去模擬使用看看。那你就會真正把觀念跟實務連結在一起。一方面,這會使你對觀念理解更深入,二方面,它會融入你的腦海,達到內化。這樣,你以後隨手就能應用這些觀念,幫助自己職涯的發展。這是最重要的關鍵。(本文收錄於《打造將才基因》,作者:《Cheers》雜誌總編輯盧智芳)
#連結閱讀
1. 斜槓人生,好嗎?
http://bit.ly/3mZU0Wk
2. 杜書伍:有三大能力才是人才
https://bit.ly/3zDWeSC
3. 杜書伍:你懂得「想」,就成功一半!
https://bit.ly/3CZLOyy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轉動慣量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轉動慣量例子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轉動慣量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轉動慣量例子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轉動慣量例子 在 [問題] 請問一題物理~ 轉動問題~~ - 看板Physic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轉動慣量例子 在 轉動慣量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轉動慣量例子 在 轉動慣量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轉動慣量例子 在 湯博士的物理空間, profile picture 的評價
- 關於轉動慣量例子 在 輕量化鋁圈的疑問(第3頁) - Mobile01 的評價
轉動慣量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常常為了生活,卻忘了好好生活。
我想,自己幾乎每日清晨都會手沖一杯咖啡的習慣,不是為了提神,也不是因為特別好喝,只是一種為了讓自己感覺有好好活著的儀式感,一種浪漫的情懷。
我在《別在走遠後才想起說再見》其中一篇描述過手沖咖啡的過程:
「將咖啡豆倒入手搖磨豆器,然後一圈一圈慢慢轉動,喀啦喀啦的磨豆聲,不知為何聽起來很療癒,然後淡淡的香氣隨著轉動散發出來。將水煮開,輕煙從壼蓋氣孔飄起,再稍等一會兒,讓水溫微降,把熱水倒至手沖壼,再灑少許的水在濾杯裡暖杯,同時濕潤濾紙,倒入磨好的咖啡粉,輕拍整粉,接著手持水沖壼,將注意力集中在倒入的水柱上,緩緩畫圓,在適當的時機收壼斷水,看著琥珀色的液體流下,流到適量時移開濾杯,儀式完成。」
這就是手沖咖啡的儀式。
我是個懶得逛街的人,所以只要喜歡某個牌子或用慣某樣物品,基本上就不太會再花時間去找其他的了。
像是KINTO 的SCS手沖咖啡壺組就是個例子,因為喜歡他優雅的曲線,還有不用消耗濾紙的金屬濾網設計,之前打破了兩次玻璃壺,我也買回了SLOW COFFEE STYLE系列兩次。
前幾天清洗時又被我不小心撞裂了玻璃壺,心想也差不多該換新款了,找了找,結果還是喜歡 KINTO 的設計,這次補進來 FARO 系列的手沖咖啡壺組。
FARO系列設計很有趣, 它可以是咖啡杯,也可以是咖啡濾壺,一樣是使用不鏽鋼濾網,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壼杯都是使用日本傳統的波佐見燒,不燙手,保溫效果也不錯,重點是瓷器比玻璃厚多了,應該比較不容易被我弄破了吧?
#大叔的日常 #手沖咖啡 #別在走遠後才想起說再見
轉動慣量例子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動作追蹤為智慧裝置帶來更高便利性
作者 : Charles Pao,CEVA感測器融合業務部門資深行銷專員
2020-08-13
便利性是讓市場產生對智慧型手機、電視和其他電子產品需求的重要推手,消費者已經習慣了隨時隨地使用AI、情境感知、無限制連結網際網路上的所有功能;能實現更多這類便利性的技術將更具有競爭優勢。
無論是作為消費者、房東、受雇者或一般大眾,我們一整天都在使用許多裝置和技術;它們不僅帶給我們生活上的便利性,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方面都離不開這些裝置,實現效率以及完成常規任務。
智慧型手機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但並不是唯一。感測器融合是為商業、消費性電子、醫療保健等許多不同產業的消費者提供便利之核心技術,涵蓋範圍從機器人、物聯網裝置到動作控制器與智慧電視的應用。
像Amazon Echo和Google Home這樣的智慧型家庭技術,能幫助我們的日常生活規劃井然有序。它們可以做一些事情,例如整理待辦事項清單、適時提醒我們,在我們進門前幫忙開燈、離開後幫忙關燈。我們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讓掃地機器人維持地板和地毯的清潔。動作控制器可以讓我們藉由簡單的手勢,調低電視的音量或切換字幕。
這些技術都有一個共同點:提高了我們的日常工作便利性,所以我們不必耗費自己的精力去處理所有瑣事。
能帶來多高的便利性?
便利性是讓市場產生對智慧型手機、電視和其他電子產品需求的重要推手,消費者已經習慣了隨時隨地使用AI、情境感知、無限制連結網際網路上的所有功能;能實現更多這類便利性的技術將更具有競爭優勢。
動作感測器是打造此類技術的重要部份,藉由精確的追蹤和即時感測器的融合,跨產業應用的裝置可以進行智慧分析,以提供結果或執行某些任務。文章前面提到的各種裝置都是融合了包括動作感測器在內的多個來源所擷取之資料,然後以演算法處理些資料,以執行任務、辨識內容、預測接下來的動作。
然而使用者仍需要信任這些資料是被精確擷取的──例如智慧手錶真的精確地計算了步數嗎?智慧型手機是否指引了正確的方向?你的掃地機器人是否總是忽略地板上某個相同的污漬?即使是微小的感測器錯誤,也可能因為失之毫釐、差之千里,而徹底摧毀使用者體驗。
動作追蹤如何實現便利性?
以下摘要說明各種裝置與應用程式如何利用動作感測器提供更智慧、更便利的體驗:
可穿戴裝置:可穿戴裝置的主要功能是對使用者動作進行分類及準確步數計算;所得的數據也有助於為其他的目的提供情境資訊(例如監測與達成每日健身目標)。
聽戴裝置(耳機):動作感測器和感測器融合有助於判斷使用者是否仍戴著耳機,讓裝置知道何時需要自動暫停音訊,它們也能實現其他獨特操控手勢和追蹤使用者的日常活動。
醫療:這類應用的裝置需要能準確辨識動態動作以偵測跌倒,或正確評估是否有潛在疾病的存在或風險。
機器人:精準的動作感測器有助於規劃清掃路線並建立掃地機器人所在的環境地圖,讓機器人的導航不會被卡住。
物聯網:GPS和Wi-Fi數據有助於確定裝置的位置,與感測器數據融合以追蹤各種活動。
動作控制器:從遊戲搖桿、商務簡報筆、手寫筆和其他任何扮演操控介面的應用,準確的動作感測可強化手勢控制與游標控制的體驗。
智慧型電視:動作追蹤能加快螢幕上的游標進行功能表單選擇、瀏覽內容標題、以及在大螢幕上輸入文字的速度。
智慧型手機:使用者藉由準確的追蹤功能,可以更充分體驗擴增實境應用程式和動作型遊戲。當你在室內時,也有助於確定方向;在這種情況下無法依靠持續的GPS定位。
行動運算:感測器可以在二合一筆記型電腦和觸控螢幕平板電腦中,依需要而轉動螢幕方向。若未檢測到使用者時,也可用來對裝置進行地理圍欄保護。
便利性是今日的電子裝置中人們夢寐以求的特性,動作感測對於實現此特性至關重要。使用者希望他們的裝置如他們預期運作,沒有錯誤或延遲。設計者必須確保他們的裝置能夠準確地取得資料、進行分類。這正是動作感測器和感測器融合所能實踐的。
資料來源:https://www.eettaiwan.com/20200813nt41-how-motion-tracking-enables-user-convenience/
轉動慣量例子 在 轉動慣量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下面举几个求刚体的转动惯量的例子。 轉動慣量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對於一個有多個質點的系統, I = ∑ i = 1 N m i r i 2 {\displaystyle I=\sum _{i=1}^{N }{m ... ... <看更多>
轉動慣量例子 在 轉動慣量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下面举几个求刚体的转动惯量的例子。 轉動慣量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對於一個有多個質點的系統, I = ∑ i = 1 N m i r i 2 {\displaystyle I=\sum _{i=1}^{N }{m ... ... <看更多>
轉動慣量例子 在 [問題] 請問一題物理~ 轉動問題~~ - 看板Physic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SENIORHIGH 看板]
作者: hiu (居家生活) 看板: SENIORHIGH
標題: [問題] 請問一題物理~ 轉動問題~~
時間: Tue May 4 08:56:18 2010
芭蕾舞者跳舞旋轉時
若想要將轉速變慢
會將手張開 讓轉動半徑變大 使轉動慣量變大
根據公式: 角動量 = 轉動慣量 X 角速度
在角動量不變的前題下 當轉動慣量變大時 角速度就會減小
(其中角動量不變的原因 是因為舞者不受到外力矩)
(其中舞者不受外力矩的原因 是因為舞者所受到的所有外力都通過轉軸 不產生力矩)
而我的問題是:
在舞者手張開使轉速變慢的過程中
角速度減小 所以必然有一個為負值的的角加速
而有角加速度 則代表必然有外力矩
有外力矩的話 角動量就不會守恆啦
這樣不是跟之前的討論矛盾嘛~~???
懇請各位大大解答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25.8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25.8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