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不提我從哪裡畢業會死的社會菁英病 ]
開學至今已過六個月,撇除學徒制本身的設計與概念實用性質很高之外,第二次在法國接受高等教育 -- 第一次是在政治經濟專長的 grande école, 第二次在社會科學專長的 université,這兩間學校在法國國內排名都是數一數二,但兩次經驗都讓我心累到覺得這是什麼高等教育?
那天我問老公,我說你們高等教育有沒有所謂的精神?比如說,台灣的大學,都會有辦學精神,像是「人文關懷」、「謙卑」、「敦品勵學」、「愛國愛人」之類的期許。
怎麼覺得法國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常充滿著這一生沒有受過挫折似的自溺與假心胸開放的優越感?自我的論述常常只是「我」,個人成就被極度放大,家庭與社會給予的支持則時常被略過不提。
終究到頭來,高等的只是學校名聲,還有潛藏的人脈與未來工作機會。除了授課知識外,心靈與胸襟上的成長是非常少也非常困難的。
而外國學生某種程度上是讓學校國際化程度指數提高,讓大家自我感覺良好,好像身在國際村的某種裝飾,文化差別被數字的總和概括,19個國籍的學生在同一間教室,多麽的棒。然後呢?他們想真的更了解這些外國人嗎?到併不然。
而老師們過度強調自己的學經歷到一種讓人翻白眼不停的地步,每每提到 sciences po,總會附加一句 "by the way, i was graduated from there" 提到 HEC,一定要講一下 "where I gave lectures before" 🙄
乾!!!但你還是教得很爛!!!而且以為亞洲人自殺都是 samurai seppuku (日本武士切腹)!不是去過幾個國家工作過,就有世界觀得斯!(心中的怒火🔥🔥🔥)
總之,來法國讀書,心臟要強,那些穿戴著各式名校徽章的人,有時心胸狹隘到令人咋舌。而人的自信常是來自於無知。
我想,我驕傲於我在台灣畢業的學校,不是因為名聲,而是因為它教予我的胸懷,還有一生受用為人的精神。而在這裡,我則不幸的只能善用他們的名聲 -- 也許這就是法國高等教育的目的?
#純屬個人經驗 #歡迎其他案例分享
#這桶苦水要倒可以倒個1001夜
#但我文章總是太長趕緊結尾
#想聽更多苦水可以在留言
#Shiuan編的法國日常
Search
這桶苦水要倒可以倒個1001夜 在 靈異公社| #真實故事(完)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一定要回到家. 不可以在外面逗留. 最後拿了兩個護身符. 叫我一個戴在身上. 另一個綁在摩托車上. 並且要我兩個禮拜左右. 再去一趟. 確認已經完全把祂請走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