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門診 除了各種療程的規劃之外
在「進入療程前」也會花時間跟大家聊一下身體狀況如何調整
尤其近年因為生活型態的改變,在門診越來越常遇到 #體重過重該如何調整 的問題。
據統計,歐美國家大概有近四成的女性有 #BMI過高 的情況。
生育方面很明顯的影響就是「排卵不規則、多囊性卵巢...」等。
即便順利懷孕,統計上也有較高的機會碰到 #產科合併症(血壓、血糖、生產過程的複雜性)
而這些,都不是你我希望遇上的。
我們的希望終究是 #媽媽健健康康抱著寶寶回家🤱🏻
事實上,透過「飲食與運動」的介入,有時「改善了身體素質」之後,就 #自然懷孕了!
若是安排進行 #人工授精 或 #試管嬰兒療程,成效也更好。
那麼...
下定決心要「運動」後,究竟 #該怎麼進行呢?
這方面的研究有許多
仔細看過後可以告訴大家:
『其實沒有妳想像中那麼難以達成』💪🏻
『其實沒有妳想像中那麼難以達成』💪🏻💪🏻
『其實沒有妳想像中那麼難以達成』💪🏻💪🏻💪🏻
-
例如有研究:
為一群年齡落在 22-39 歲 #多囊性卵巢 的女性,安排了為期 6 個月的課程,每週運動 2 次,每次大約 60 分鐘。
運動菜單如下👇🏻
前三個月>僅以所謂低衝擊性有氧運動(low-impact aerobics)為主(瑜伽、自行車、游泳...等)
後續>依執行狀況會加上健走、伸展、階梯有氧...等。
*所謂『低衝擊』約是較易入門的概念,和緩的起始方式,會減少原本沒有運動的朋友,當開始運動時可能 #不小心因為運動傷害而中斷運動 的機會😉
維持半年後可以觀察到:
1️⃣體重微幅下降
2️⃣改善了所謂的 #胰島素阻抗(多囊的特性之一)
3️⃣抽血也看到一些荷爾蒙數值的改變(比如 LH 的下降)
4️⃣同步也觀察到恢復規則的排卵
有氧運動可以增加心率。在這些運動方式中,身體消耗氧氣作為能量來源。
算起來也是 #最簡單可以消耗熱量 的運動方式。
但要持續足夠的時間長度(例如半小時),才能達到消耗熱量效果。
-
忙碌的工作之餘
回顧這些文獻
除了希望更有說服力地告訴大家運動有好處
也是在提醒自己該運動了
可能以後到不同院區看診時,我會改成騎自行車前往🚴🏻♀️
這樣
也不用找停車位XD
-
☎️試管嬰兒補助專線:0965-063-580
✅申請試管嬰兒補助:https://bit.ly/3w4qcwk
-
🏥禾馨門診網路掛號:https://bit.ly/3608j7m
☎️禾馨特約診請致電:(02)2311-0353
☎️宜蘊特約診請致電:(02)2706-5288
-
#生殖醫學博士朱伯威醫師
#低衝擊性有氧運動
#體重過重
#還是應該來開運動中心大家一起運動
#減重好處多
#運動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難達成
#禾馨醫療
#禾馨生殖醫學
#求子路上最佳朱隊友
運動傷害 文獻 在 Yang.AT 運動知識分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要再把變胖推給「年紀」了❗️
以前常常聽到一些人說
20歲後新陳代謝就會開始走下坡,越後面下降越快,光是用想的就覺得好可怕…😵
但是最新的研究,可能會改寫大家過去對代謝變異的觀念📝
今天羊羊🐑老師就來説説代謝變異與年齡的關係吧❗️
—
📍何謂每日總能量消耗(TDEE)❓
生命所有的運作都需要能量,因此每日總能量消耗(tdee)反映了生物每日的能量需求,也常被拿來當作體態控制的指標,因為當攝取的卡路里 = TDEE,就能維持體重。
⭐️人體消耗能量的主要途徑分為三類:
1️⃣基礎代謝率BMR(65~75%)
2️⃣運動消耗TEA(10~30%)
3️⃣產熱消耗TEF(~10%)
💥TDEE = BMR + TEA + TEF
💥總熱量消耗 = 基礎代謝+運動消耗+產熱消耗
📍都是代謝下降害我變胖的❓
📕過去的研究認為:
新陳代謝會在20歲後開始下降,過了30歲,平均每年會減少1%,每隔10年新陳代謝就會降低5%。
📘最新的研究發現:
代謝率會在1 歲左右達到高峰,然後逐年下降約 3%,20 歲左右開始保持穩定狀態,直到 60 歲,才又開始每年不到1%緩慢下降,甚至就連懷孕時婦女的代謝率都沒有明顯差異。
🔥「體重增加不是因為你不再燃燒相同的卡路里」
👉🏻體重的的增加不單單是一種食物或一種生活方式改變那麼簡單,環境因素、睡眠、賀爾蒙、活動量...都可能影響你的營養攝取,所以不要再把一切問題推給新陳代謝下降囉❗️
—
📝「文末小調查」
既然TDEE沒有下降
那為什麼年紀大了會不愛運動?
A. 因為「懶」
B. 因為肌肉減少使不上力
C. 因為害怕受傷
D. 其他
快把文章推薦給那些總把「老了」掛在嘴邊的朋友吧!
📚參考文獻:
Pontzer, H., Yamada, Y., Sagayama, H., Ainslie, P. N., Andersen, L. F., Anderson, L. J., ... & Speakman, J. R. (2021).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through the human life course. Science, 373(6556), 808-812.
-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留下一顆❤️讓我們知道吧❗️
你的支持是我們繼續的最大動力
#sportsyang#workout #sportsrecovery #yang#athletictrainer#fitness#exercise#sports#shoulder #coach #muscle#肌力訓練#運動傷害#運動#健身#重訓#卡路里#健康#健康#肌肉#慢跑#馬拉松#年紀大#肥胖#基礎代謝
運動傷害 文獻 在 營養專科Arie.cc-Virtual Nutrition Clinic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運動傷害🌼
運動員以及有在運動的你們關心的議題⛹🏻♂️🏋🏻🧘🏻♀️
最近門診來了一位運動傷害的民眾,需要飲食建議,以下是我們的對話:
民眾代表圖示:⛹🏻 我的代表圖示:👩🏻⚕️
⛹🏻♂️:請問我現在沒辦法運動需要修復期,食量還能跟以前一樣嗎?
👩🏻⚕️:熱量的補充,跟之前一樣是可以的
⛹🏻♂️:那網路上說要吃大量的蛋白質是真的還假的?
👩🏻⚕️:蛋白質的補充的確要以高蛋白為主,但是每個人的身體、飲食狀況都不相同,一味的只吃大蛋白質卻沒有其他的營養素是完全不可以的
⛹🏻♂️:那我還能喝酒嗎?我是常常小酌一杯而已
👩🏻⚕️:小酌可以,過量會影響肌肉蛋白的合成唷!
👩🏻⚕️Ariel貼心小叮嚀:每個人飲食狀況不同,在運動傷害後,飲食需要依照營養師的調配補充蛋白質。
我們其實跟專業運動員一樣,是需要營養師的。
🌼營養專科偷偷說:
我們正在籌備營養師線上聊聊,也在籌備clubhouse午餐閒聊,歡迎有問題的你們,可以隨時追蹤我們的最新動態,才不會錯過我們唷!
🗣文章內專有名詞:
ACL👉🏻十字韌帶 BCAA👉🏻支鏈胺基酸
Nutrition support 👉🏻營養補充
Pros👉🏻優點 Cons👉🏻缺點
soft tissue injury 軟組織損傷
muscle protein synthesis(MPS)👉🏻肌肉蛋白合成
Calcium👉🏻鈣 Collagen👉🏻膠原蛋白
Whey Protein 👉🏻乳清蛋白
#永續飲食 #機智的營養師生活
#營養界的凱特王妃 #跨界
#營養專科 #運動傷害 #補充營養
#蛋白質 #營養師線上聊聊 #午餐閒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