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璇最近身體狀況頗多,每天與貼布為伍著實讓我心生厭煩!不能一直使用聊天軟體還引發抱怨讓我感到無奈也無力!為了改善除了在醫生建議下減少使用3C並積極復健~我也預約了 #氦氖雷射 這個深受政商名流名媛貴婦喜歡的課程好好保養一番~
這次我體驗的地點在中山國中站Zekka絕佳醫學美容~專業醫療團隊、寬敞高規的環境、交通便利、高隱私度等特點~讓這裡深受高端客戶的喜愛~~
疫情期間這裡除了落實實名實聯制以外(量測體溫噴灑消毒酒精)入內更採獨立包廂降低互相接觸的可能~
還沒疫苗可打的小璇本次選擇的是一人一室的獨立包廂~由於環境經過完善消毒,所以療程期間小璇可以安心取下口罩體驗療程~課程前服務人員還為空腹的小璇準備餅乾茶飲,真是超級貼心~~
有別於淨膚/脈衝光/皮秒...氦氖雷射針對的是健康狀態提升~透過雷射光能量讓體內就像進行日光浴ㄧ樣舒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QA有興趣的可以深入了解!特別提供常需要應酬/想提升健康的朋友作為參考!
#什麼是ILIB氦氖雷射❤️
#ILIB氦氖雷射 又稱 #靜脈雷射、或者稱作「光纖淨血雷射」、「光量子能量療法」等。它的效果溫和漸進能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免疫力和修復力📈。療程中不需要舒眠麻醉,患者可透過即時的熱感回饋量表,由醫師評估患者狀態,調整最適合的電波能量等級。
#ILIB氦氖雷射治療原理及作用❤️
利用光纖將數毫瓦的低能量氦氖雷射(632.8 nm)導入血液,經由靜脈照射血液,每次 60 分鐘~治療時採用的光纖針為衛生署登記許可的醫療器材可以放心~
#ILIB氦氖雷射應做幾次❤️
第一個療程建議密集做10次。此第一個療程後!建議每2個月維持保養做3次。
#ILIB氦氖雷射療程後須知❤️
• 前一兩天治療後會有疲勞的感覺,請多休息多喝水。
• 飲食均衡勿過量,多吃綠葉蔬菜和橘色水果。
• 經常散步運動,早睡早起勿熬夜。
#ILIB氦氖雷療程後個人觀感如何❤️
這次做ILIB氦氖雷射在大姨媽駕到的生理期!(生理期也Ok)覺得比平常順暢~完整來潮一週⋯也沒有欲走還留的狀況!)
課程當下若有飲食飲水需求都可同時進行~當天課程剩下約十分鐘的時候~我整個人從亢奮變得渾身鬆軟~那種感覺就像去給人按摩兩小時,通體舒暢沾到床就能秒睡的狀態!
當天課程後我外出處理事情!所以晚上七點就抵不住瞌睡蟲招喚...有了深度睡眠直達隔日的九點!第二天晚上我依然很早就寢,感覺好久沒有那麼放鬆⋯課程前緊繃的肩頸後背也感覺久違的舒緩,整個人的氣色也好了很多!
以上心得是我個人親身體驗後的分享給你們參考~但每個人體質都有差異,少數人依個人體質不同,暫時會有不同反應!需注意的是 ILIB氦氖雷射可提升身體健康卻不可當作針對病兆的治療~
(懷孕/凝血機能不穩定者/心臟節律器配戴者及人工心臟者不適合ILIB氦氖雷射!發燒、發炎或有其他病症治療前,也請詳細告知醫師~遵循醫生建議使用!)
-
☛立即了解【ILIB氦氖雷射】
https://reurl.cc/4y2M2K
-
❖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378號B1(中山國中站旁)
❖ Line諮詢➨ (https://lin.ee/IwlWpp1)
#Zekka絕佳醫美 #Zekka #預防醫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筋肉媽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68斷食,顧名思義在8小時內完成吃東西,剩下16小時不吃;基本上是改變了一天的進食「時間」,而不是改變進食的「成分」。 間歇斷食在科學上有大量研究被發表出來,被肯定的好處是: 斷食本身就是一種身體壓力,所以斷食期間皮質醇上升時,也導致脂肪燃燒增加; 飢餓會帶來生長激素提升,當生長激素提升肌肉保護...
運動疲勞量表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家庭醫學】~ 運動時戴口罩會不會有影響?
微解封首週,相信很多人已經迫不及待出門走走了;你會不會覺得騎車、跑步、爬山時,戴個口罩很難呼吸?一下子就累了呢?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家也有出現,和家人去走走小步道,太太覺得戴口罩好難呼吸,需要休息比較多次;我則覺得爬山沒什麼影響,反而是去河濱追著小朋友的腳踏車跑步時,會比平常容易累。
一些朋友戴著口罩外騎,也覺得瓦數做不出來,變得比平常弱,所以好奇來看看有沒有文章來討論,整理後分享給大家。
--------- 開始看一些文章囉 ----------------------
1. 第一篇是討論戴布口罩和外科口罩,在劇烈運動時的表現
Shaw, Keely, et al. "Wearing of cloth or disposable surgical face masks has no effect on vigorous exercise performance in healthy individu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7.21 (2020): 8110.
https://doi.org/10.3390/ijerph17218110
實驗找了14位 (7男、7女;年齡 30.3 ± 10.9 歲),平常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分別進行三次測驗 (不戴口罩、戴布口罩、戴外科口罩)。
測驗內容為使用「自行車測力計」(就是可以調阻力測功率的飛輪車),自行決定起始的功率 (35W-100W),並以每2分鐘增加35W,向上增加,直到力竭。測驗期間去測量動脈氧飽和度、組織氧合指數、主觀的勞累程度及心率。
最後結果如下:
最大功率:(各組間沒有差異)
沒有口罩 234 ± 56 W
外科口罩 241 ± 57 W
戴布口罩 241 ± 51 W
力竭時間:(各組間沒有差異)
不戴口罩 622±141秒
外科口罩 657±158秒
戴布口罩 637±153秒
也沒有因為戴口罩就產生缺氧的情況出現。
※ 阿賢小結:看起來一切都很美好,戴了口罩好像不會對運動有什麼影響耶?
2. 所以我們就來找找看如果用N95,會不會造成運動表現下降吧
Epstein, Danny, et al. "Return to training in the COVID‐19 era: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face masks during exercis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31.1 (2021): 70-75.
https://doi.org/10.1111/sms.13832
這次找了16個男性 (年齡 34 ± 4 歲),平常也有規律的中高強度運動習慣,分別進行三次測驗 (不戴口罩、戴外科口罩、戴鴨嘴式N95口罩)。
一樣是使用自行車測力計,從25W開始,每3分鐘增加25W,直到力竭;期間測量心率 (HR)、氧飽和度 (SPO2 )、呼吸頻率 (RR) 、呼氣末二氧化碳濃度 (EtCO 2 )及主觀疲勞程度量表。血壓則在開始及結束時測量。
結果如下:
心率、呼吸頻率、血壓、氧飽和度和力竭時間沒有顯著差異。
(力竭時間:不戴口罩為 18.9 ± 3.7 分鐘,戴外科口罩為 18.3 ± 3.7 分鐘,戴 N95 為 18.5 ± 3.6 分鐘。)
但在較高強度的運動時,呼氣的二氧化碳濃度則有明顯不同 (N95>外科>不戴口罩)。
※ 阿賢小結:看起來運動的表現還是沒什麼變化耶?只是這個實驗多測了一個呼氣末的二氧化碳濃度,能不能做為解釋我們覺得戴著口罩比較喘的原因呢?
而且要注意的是,在2011年的研究發現,使用 N95 口罩會導致吸氣和呼氣流動阻力的平均增加分別為 126% 和 122%,氣體交換率也下降了37%。另外,口罩隔開的空間,會造成重新吸入二氧化碳含量高的空氣,如果時間拉長,會不會有更大的影響,都在這個實驗中得不到答案。
Lee, Heow Pueh, and De Yun Wang.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increase in breathing resistance of N95 respirators on human subjects." Annals of occupational hygiene 55.8 (2011): 917-921.
3. 前面都踩腳踏車,有沒有跑步機的實驗呢?
Driver, Simon, et al. "Effects of wearing a cloth face mask on performance, physiological and perceptual responses during a graded treadmill running exercise test."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21).
http://dx.doi.org/10.1136/bjsports-2020-103758
這次找了31名成人(年齡 :23.2±3.1 歲;14女、17男),分別不戴口罩和戴布口罩,在跑步機上進行最大攝氧量測試。
結果戴布口罩,明顯減少運動時間 (-01:39±01:19 min/sec, p<0.001)、最大耗氧量 (VO 2 max) (-818±552 mL/min , p<0.001)、分鐘通氣量 (-45.2±20.3 L/min)、最大心率 (-8.4±17.0 每分鐘跳動, p<0.01) 和呼吸困難增加 (1.7±2.9, p<0.001)。
簡單來就是差很大!運動時間減少 14%,VO2max減少 29%。
※ 題外話,還有研究在討論戴口罩會影響溫度調節
日常工作活動中,佩戴外科口罩和 N95, 30 分鐘後,鼓膜溫度(耳溫) 分別升高 0.07 和 0.03°C
Roberge, Raymond J., Jung-Hyun Kim, and Aitor Coca. "Protective facemask impact on human thermoregulation: an overview." Annals of occupational hygiene 56.1 (2012): 102-112.
〖結語〗
好啦,看到大家頭都暈了,究竟這些研究能不能到現實生活中使用呢?其實會有一些問題存在。
第一就是研究的對象多為年輕人,40-50歲甚至以上的族群不確定戴著口罩運動有沒有什麼影響,而且也沒有合併慢性病的資料,例如:三高。
第二就是上面研究的測試都是高強度的,有點像自行車的FTP test,以及最大攝氧量測試,相對運動的時間都短,如果像爬山一爬就是半天一天的,或是自行車一騎就是3-4個小時,不知道上面提及的呼氣末的二氧化碳濃度會不會升到對身體有害的程度。
最後就是這些實驗,都沒有考慮到口罩可能因為長時間使用後,汗水浸溼而影響呼吸的狀況。
我自己的建議如下:
1. 循序漸進:從強度較低的運動開始嘗試,例如:散步、慢慢騎車;再慢慢拉長時間,如果身體沒有不適,再提高強度和拉長時間。另外,活動中在開放附近沒人的情況下飲水或飲食時,也可以趁機換氣,把累積的二氧化碳吐掉。
2. 有備無患:運動時,多帶幾個備用口罩用防水夾鏈袋收好,如果真的口罩太溼,影響到呼吸或換氣效率,至少還有可用的口罩。
3. 接種疫苗:真的想在戶外無罩趴趴走,還是需要疫苗接種率先拉上來,就像之前提過的,打完疫苗至少可以大幅下降重症機率;即便感染之後,也比較有機會可以重回戶外。
運動疲勞量表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家庭醫學】~ 壓力 和 綠色運動 (green exercise)
喜歡戶外運動的人,最近這個月應該悶壞了吧?沒有走進自然,是不是覺得壓力山大呢?主要是缺乏了綠色運動。
註:「綠色運動」是指在自然環境中進行體能活動。
大家都知道,運動可以提供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益處。
且有充分的證據顯示,在自然環境中運動,可以減輕壓力並提高應對壓力的能力,減輕精神疲勞並提高注意力和認知功能。
不過現在疫情期間,大家減少出門,很多近的公園綠地也都封閉起來了...是要怎麼去綠色運動呀?
在2005年有篇研究(文獻1),讓受試者在跑步機上運動,分別放四類不同的圖片 (都市、郊區;宜人、不適)給受試者看;再於測驗前後去量測血壓及心理量表。發現光是這樣在室內跑步機上,看著宜人的風光,就可以讓血壓下降也減輕壓力。
所以我覺得如果在家使用跑步機或踩飛輪/訓練台,如果沒有虛擬實境的戶外美景,也可以配合看一些風景優美的影片,一樣可以收到舒緩壓力的效果。(運動時,就不要看一些壓力會上升的新聞台或是吵來吵去的政論節目吧)
如果接下來疫情相對穩定,都會區的公園綠地重新開放,可以去草地上走走動動;根據瑞士的研究 (文獻3),即便是在都會區的公園綠地運動,也一樣有緩解壓力的效果(有87%),還有52%的受試者頭痛會減輕。
而且中高強度的運動,舒緩壓力的效果會更好唷(慢跑、騎車、打球,會比單純散步或放鬆,效果更顯著)。
接下來,當疫苗的普及率上升,就可以更深入山林了;依據日本的一篇研究(文獻2),森林浴(Shinrin-yoku)可以舒緩急慢性的壓力,剛好適合悶了那麼久的人們,來把累積許久的慢性壓力好好釋放出去。
〖題外話〗
升三級警戒之後,能不能爬山就成為山友間常常爭論的問題。
支持的人會說:我們就少少人一起去,全程戴口罩,也不去公告禁止進入的山區或生態保護區;難道這樣都不行嗎?在野外,比去百貨公司/大賣場人更少,空氣更流通,不是很安全嗎?如果真的要管那麼多,那直接宣布四級警戒,封城封一封好了⋯⋯
我個人是比較保守啦,人在戶外跑,總會有意外;特別是疫情已經進入社區感染階段,不知道有多少無症狀感染者在身旁,可能就是和你同行的山友,甚至是自己,如果有個意外要尋求救援,那相關的救難人員是不是要全副武裝,避免感染風險?
如果真的受不了要去野外走走,找個危險性低,路程不長的,即便受傷還是可以自行撤退的路線吧;如果真的想不到有什麼路線,那找個人少的產業道路,車停了在附近走一走,感受一下自然就好吧。
不然至少也等相關的警消醫護,大部分都已接種二劑疫苗後⋯⋯比較不會害到要來救你的人。
再退一百步來說,去年全球疫情那麼嚴重的時候,我們已經多爽了一年,大家山應該都沒少爬;現在雙北三級剛滿月,全省還沒滿一個月,這樣都忍不住,那我也無話可說。(反正會想出去的,別人講什麼也不會聽⋯⋯只希望大家早點打到兩劑疫苗,減少重症風險。不要發生入山變出山的慘事)
※ 參考文獻:
1. Pretty, Jules, et al. "The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outcomes of green exerci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 15.5 (2005): 319-337.
https://doi.org/10.1080/09603120500155963
2. Morita, Emi, et al.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forest environments on healthy adults: Shinrin-yoku (forest-air bathing, walking) as a possible method of stress reduction." Public health 121.1 (2007): 54-63.
https://doi.org/10.1016/j.puhe.2006.05.024
3. Hansmann, Ralf, Stella-Maria Hug, and Klaus Seeland. "Restoration and stress relief through physical activities in forests and parks."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 6.4 (2007): 213-225.
https://doi.org/10.1016/j.ufug.2007.08.004
運動疲勞量表 在 筋肉媽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68斷食,顧名思義在8小時內完成吃東西,剩下16小時不吃;基本上是改變了一天的進食「時間」,而不是改變進食的「成分」。
間歇斷食在科學上有大量研究被發表出來,被肯定的好處是:
斷食本身就是一種身體壓力,所以斷食期間皮質醇上升時,也導致脂肪燃燒增加;
飢餓會帶來生長激素提升,當生長激素提升肌肉保護與合成能力就變強;
斷食得以讓許多肥胖人士共同的狀況高胰島狀況改善,胰島素濃度下降、胰島素敏感度提升;
斷食時胰島素濃度會下降,將會提醒身體開始燃燒儲存的能量,當血糖和肝醣消耗殆盡,平均需要12-14小時,之後才會進入燃脂階段;
同時體脂過高容易瘦素阻抗,所以很難有吃飽的感覺,斷食可以讓瘦素敏感度提升......
不只是光為了減肥,從諸多成果發表上,已證實間歇斷食能夠優化健康成年人人體荷爾蒙平衡、改善坐式生活態的身體壓力。
但是斷食不是沒有風險,尤其在女性身上,狀況挺多的!
許多女性間歇斷食後,瘦了一個程度開始停滯期,而後甚至是月經失調,也見過不少還是走上報復性飲食的窘況導致更胖。
間歇斷食最大的風險,就是執行者沒有真正理解自己的需求,或者是對於斷食法採取錯誤策略與方法,導致最後身心壓力變大,荷爾蒙反而失調了。
譬如說:
斷食一開始伴隨著肌肉肝糖流失,會有脫水狀況;許多人以為瘦很快,心態影響下就更積極的飲食控制,導致吃的太少,熱量攝取不足,基礎代謝開始下滑,沒多久就開始復胖起來。
或者說聽說可以增加肌肉就拼命斷食,但運動根本沒有做,那即使增加了生長激素,又沒有運動,量也不足以讓你肌肉合成效率提升,反而在亂斷食狀態下更容易營養不良肌肉流失。
斷食就是一種壓力,而女性性荷爾蒙與壓力荷爾蒙環環相扣交互影響,當生活壓力已經很大,又來斷食,無意之間壓力荷爾蒙太多了,性荷爾蒙失調狀況下,就會越來越水腫與脂肪不離身。要知道科學研究中以女性為主的真的不夠多,考量原因多是女性荷爾蒙介入後要考量的變因太多,所以真的是否女性可以靠168斷食順利瘦身,還有待更多研究去發表。
也很常見有人以為間歇斷食的進食期間,可以大吃特吃,以至於吃進身體的都是空熱量、垃圾食物,營養素攝取不足,健康當然會出問題。
還有一個大家很少考量到的問題,有時候心態積極,斷食又冇(卯?)起來運動,一開始好像身形改變很快,接下來荷爾蒙失調就很容易找上門了。
建議大家如果真的想嘗試間歇斷食,要先學會知道自己一整天需要攝取的總熱量大約在哪個量,還有怎麼分配洪量營養素,才進階到間歇斷食。
#沒錯喔間歇斷食是基礎飲食控制的進階
#基礎飲食控制都不搞懂168斷食斷失敗只是常態
可以採漸進式,從12小時進食、12小時斷食開始,習慣後再執行10小時進食、14小時斷食,最後逐漸習慣168模式。
這則影片給予運動初學者一些運動建議:
斷食的禁食期間,請以伸展運動與按摩運動為主,避免身體在累積過多壓力。在舒緩運動前飲水,讓身體筋膜保持含水度佳,伸展與按摩效果才會好。
吃完東西後,請等候消化90分鐘,這時候是中高強度運動的好時機,因為身體有足夠的肝醣來為運動提供燃料;若以1-10分的自我感覺量表定義,以自我感覺評估,大約初學者還是要做運動到6分疲勞感,才會讓運動有成效。
#斷食時低強度運動
#進食後高強度運動
執行168間歇性斷食法時,飲食品質和營養素對減重成果扮演極具關鍵的角色,當營養素攝取足夠,身體細胞可以正常代謝,能量和荷爾蒙也可恢復規律運作,配上適當的運動,體重自然可以順利控制下來,且身體內在機能和皮膚也會顯著改善。
如果再斷食期間對於食物產生了渴望感,那就放棄任何一種斷食吧!因為這都可能會造成後續的報復性飲食,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己的身體~
執行間歇性斷食時最怕營養失調,唯獨當營養素攝取足夠,身體細胞可以正常代謝,能量和荷爾蒙也可恢復規律運作。
#間歇斷食不是人人適合記得先諮詢醫療專家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內容,想要理解更多女性增肌與減脂秘密,請來看看我的線上課:
■筋肉媽媽在Hahow線上課
【女性增肌減脂高效訓練 】
https://hahow.in/cr/melodywan
■筋肉媽媽微型線上知識課:
【蜜桃翹臀基礎訓練班】
https://reurl.cc/Y1ZVkD
【核心肌群基礎班】
https://reurl.cc/1xxqWp
【骨盆底肌訓練班】
https://forms.gle/7GLRtnYG7yL89Eiz8
【腰瘦美麗進階核心訓練班】
https://reurl.cc/pyARbd
【女性荷爾蒙與減肥】
https://forms.gle/chGFZ6APXj8Bzib98
【擊退橘皮的筋膜訓練】
https://reurl.cc/Njmyoq
■實體課新課綱 女性增肌減脂備賽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e8vMjM
■筋肉媽媽面對面運動教學:
Line@傳送門: https://lin.ee/aicJKVK
■各種團購好康「筋肉媽媽buybuy團」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jzmomshop/
■任何運動疑問請先到『筋日頭條』網誌爬文:
https://jzfitness.tw

運動疲勞量表 在 運動強度自覺量表(OMNI).主觀疲勞測試量表(RPE)學習單介紹 ... 的推薦與評價

運動 強度自覺 量表 (OMNI).主觀 疲勞 測試 量表 (RPE)學習單介紹及填寫 · Comments. ... <看更多>
運動疲勞量表 在 運動後肌力明顯下降且無法及時恢復的話,可以視為肌肉疲勞 ... 的推薦與評價
其中絕大多數方式通常較為費時或需精密儀器(ex肌電圖、血液濃度等),所以我們今天來介紹較簡單的自覺量表、心率評估方式。 ✽運動自覺量表RPE(Rating of Perceived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