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線五甲段改高架? 省錢也有別種更好方式!】
交通部要讓黃線改高架?市府說沒有這回事?我們來看看這些爭議是從何而來:
黃線目前處於綜合規劃階段,交通部針對市府修正後提送的黃線綜合規劃報告書,提出以下幾點審查意見:
#以下路段應評估採高架型式布設的可行性
—建工民族段行經郊區之路段 (神農路、大埤路),路寬30米,長度計約3公里 (坔埔—澄清湖);
—澄清五甲段之澄清路、國泰路、南京路,路寬30至40米,長度計約5.2公里 (澄清湖—七老爺)。
#建議機電系統改採後續營運維護成本較低的輕軌系統:本計畫目標年尖峰小時站間運量 (5170人旅次 / 小時) 僅略高於中運量捷運門檻 (5000人旅次 / 小時),因中運量系統專利性高,建議改LRRT。
#需檢討是否低估營運速率以及高估所需列車數:報告書中估計所需列車數為28列、列車營運速率為26.5 公里 / 小時,但因報告書所規劃的路段多是地下段,噪音震動影響程度不如北捷環狀線高,為何營運速率反而較低 (環狀線之營運速率達35 公里 / 小時)。
#檢討站位縮短轉乘距離:黃線規劃與紅、橘線及台鐵有8處轉乘,但除了三多商圈站有預留與捷運紅線轉乘之站內轉乘空間,其餘各站都採站外轉乘,站間距離在250公尺至420公尺間,未來營運將影響民眾搭乘意願。(#這點其實最必要!)
事實上,審查意見並非最終結論,市府仍會提送答覆後才定案。例如捷運局長表示會繼續爭取全線地下化佈設、中運量系統,同時也說明因路線轉彎處較多才會降低營運速率,致使列車數增加。目前黃線正在進行環評作業,預定今11月底前提送中央審查。這也就是「黃線改高架,市府否認」的由來,其實都還在討論階段,並非定論。
而我們認為,審查委員對高雄狀況不一定了解,例如澄清路文山特區至衛武營一帶乃三民-鳳山重要核心之一,且若依審查意見,黃線建工民族段從大華往澄清湖將呈現劇烈爬升+急轉彎的線型,對營運影響較大,且若要施作置放區間車的袋狀軌更會讓線型複雜化。
如果要改善黃線的投資效益,除了促進轉乘與周邊開發、確保TOD發展成功,帶來足夠的運量轉移的「開源外」,另一方面,高達1439億的經費有無可能「節流」,減少市府財政負擔,確實也能討論。
以黃線長度長度22.722公里,設置一座機廠,總經費1438.9億而言,每公里造價約63.33億元,比高運量設計的紅橘線還要昂貴,在審核時也引起評委質疑。主要原因在於近乎全地下化的設計。
好過日理事李雨蓁 Lí Ú-chin 兩年前就曾經直接從路線形式、技術、後續維護經費等層面,扎實的討論如何在如實如期蓋出一條中運量捷運同時,幫市民省荷包! 我們就來回顧一下:
#部份改成高架可能性
在黃線先期評估中,推估若黃線「全線」改成高架,經費將減為869億,節省接近600億。然而,市中心路段的景觀衝擊以及抗爭問題,恐影響後續的推動。
我們認為,澄清路至五甲地區運輸密度高,仍應以地下化推動為優先,但過去評審委員也曾提出的鳥松段部份高架,並非不可行。雖捷運局先前回覆:有景觀疑慮且鳥松機廠至長庚醫院路段僅約2公里,營運效益不高。但實際計算,即使考慮爬坡幅度,只高架化2公里,也可節省約50億經費。且Y2-Y3站沿線人口密度相對低,難稱高架化會有「景觀問題」。加上黃線未來可能保留延伸需求,高架化具備較高彈性,並非不能考慮。也就是鳳山五甲段不宜改,但蔦松段有討論空間。
#削減土建經費
就算是「地下段」,經費也不是不可能削減,實際上百年來,減小地鐵開挖斷面的各種技術嘗試不斷在試驗中。
在地鐵的黎明期,倫敦地鐵就分為了淺層隧道和深層隧道路線,前者為了使用蒸汽機車頭,斷面較大。後者在引入電力技術後,隧道可以挖得更深、寬度更窄。 目前高、北捷運隧道斷面直徑約在5.6~6.1m左右,但當時倫敦地鐵隧道直徑只有3.56m
,幾乎只有60%!
這樣狹小的軌道,無法使用架空線,連車輛都要順應隧道做成圓柱型,也因此讓倫敦地鐵有了「Tube」的別稱。然而這樣的隧道有個問題,就是車輛安裝空調等系統不易,以及緊急狀況時有逃生疑慮,也使得後續很少有這麼狹小的地鐵。
但削減軌道寬度的嘗試還是持續,先是有各類潛盾開挖的技術改善興建效率。而在1970年代「#線性馬達」實用化後,「迷你地鐵」更成為可能。
一般轉子式馬達的正負極是排列成圓,馬達線圈通電產生磁場後,產生轉動。但線性馬達是將定子展開並無限延伸,而排列在軌道上。這樣一來,本來要在車上搭載轉子式馬達,就只要搭載電磁鐵就好,可大幅減少台車大小。可讓寬度相仿列車的隧道斷面需求減少為2/3,開挖土方減為一半左右。
這樣的技術,日本已有7條線運作。我們也實際派員考察過大江戶線和東京地鐵博物館線性馬達路線紀念特展。搭乘舒適度、效率和一般地鐵完全無異,列車具備更強爬坡與轉向能力,可縮減造價20%以上,若以黃線來看,就可省下300億左右。
以上兩者若都能實現,配合站體的模組化甚至潛盾施作,是有可能將黃線造價壓縮到1100億左右,大幅提升投資效益。
#系統相容性
當然,長期來看,若在黃線興建上,盡量讓後勤與紅橘線共同化,將可減少維護成本。例如機廠或許可以不用興建到第五級,而每年9億的操作成本也可以削減。
當然若使用線性馬達等新技術,就會犧牲部份系統的相容性,這點是需要經過精算考量的。但從目前計畫書來看,黃線採中運量,已不考慮和紅橘線列車交替營運可能。首先還是要考慮機廠和後勤支援體系能否共用。
#推動軌道工業
在黃線通車20~30年後,會開始面臨機電重置經費支出的問題,在通車30年的高峰期到來後,支出合計將會超過百億。
因此,若列車需要按需求更新或小幅增購,為了降低採購維修成本,培養國產軌道技術產業鏈和相關人才實屬必要!
更重要的是,整體高雄捷運路網的長期規劃,機電系統的發展策略,都是更重要的宏觀視野。例如地下化站體的轉乘空間,交通部的要求確實有道理!
而配合整體都會區發展策略的路網發展,這些在捷運局改來改去的計畫中,都缺乏延續發展性,這些都只會增加後續規劃的成本和困難,也是我們一定會持續監督的!
「部份改成高架可能性」的推薦目錄:
- 關於部份改成高架可能性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部份改成高架可能性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部份改成高架可能性 在 [閒聊] 環狀輕軌未來有可能改成高架化重軌嗎? - 看板Kaohsiung 的評價
- 關於部份改成高架可能性 在 #部份改成高架可能性 - अन्वेषण गर्नुहोस्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部份改成高架可能性 在 [閒聊] 台北捷運高運量怎麼只有淡水線有出土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部份改成高架可能性 在 台中捷運藍線的規劃... (第4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部份改成高架可能性 在 Re: [討論] 桃園段高架化翻案的可能性? - Railway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部份改成高架可能性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過日黃線大解析:系列3
#如何用技術節省市民荷包? (為什麼在位者都不提?)
文:鳳山李雨蓁 Lí Ú-chin
在前兩集,我們介紹了黃線與都市TOD發展的關係,以及配合全齡友善社區發展的可能。在這集中,我們要討論一個更現實的問題:
「錢。」
黃線捷運建設的效益,是未來10~30年才能回收,但攤提的建設經費,是明年起就要拿出來。一方面,必須確保TOD發展成功,以及足夠的運量轉移,才能讓黃線達到投資效益。但另一方面,高達1439億的經費有無可能削減,減少市府財政負擔,也是一個重要問題。
以黃線長度長度22.722公里,車站23座,全線地下化,設置一座機廠,總經費1438.9億而言,每公里造價約63.33億元,比高運量設計的紅橘線還要昂貴,在審核時也引起評委質疑。主要原因在於全地下化的設計。
目前政治人物對於經費的質疑,大致上只集中在系統形式或地方負擔比率兩者。例如去年中國國民黨市議員陳麗娜曾提議,捷運黃線要全部改成平面輕軌,但一來中國國民黨全力反對平面輕軌環狀線,無疑自打嘴巴;二來黃線長期運量評估已達中運量捷運水準,和其他線路相比,評估附帶效益,具有充分改成全A型路權的潛力。 而在負擔比率部分,涉及中央財劃規劃和其他縣市壓力,爭取優於台中、台南等處的經費分攤比立基難稱穩固。
我們現在要討論的,則是「打開黑盒子」,直接從路線形式、技術、後續維護經費等層面,扎實的討論如何在如實如期蓋出一條中運量A型路權捷運同時,幫市民省荷包! 這點其他政治人物,或是缺乏知識不懂,或是刻意迴避不提,是非常可惜的!
#部份改成高架可能性
在黃線先期評估中,推估若黃線「全線」改成高架,經費將減為869億,節省接近600億。然而,市中心路段的景觀衝擊以及抗爭問題,恐影響後續的推動。
評審委員成大都計系陳彥仲教授就提出,鳥松段部份高架可能,然而捷運局回覆:有景觀疑慮且鳥松機廠至長庚醫院路段僅約2公里,營運效益不高。
但我們實際計算,即使考慮爬坡幅度,只高架化2公里,也可節省約50億經費。且Y1A-Y2站沿線大部份位於農地中,難稱高架化會有「景觀問題」。加上黃線未來可能保留延伸需求,高架化具備較高彈性,並非不能考慮。
#削減土建經費
就算是「地下段」,經費也不是不可能削減,實際上百年來,減小地鐵開挖斷面的各種技術嘗試不斷在試驗中。
在地鐵的黎明期,倫敦地鐵就分為了淺層隧道和深層隧道路線,前者為了使用蒸汽機車頭,斷面較大。後者在引入電力技術後,隧道可以挖得更深、寬度更窄。 目前高、北捷運隧道斷面直徑約在5.6~6.1m左右,但當時倫敦地鐵隧道直徑只有3.56m,幾乎只有60%!
這樣狹小的軌道,無法使用架空線,連車輛都要順應隧道做成圓柱型,也因此讓倫敦地鐵有了「Tube」的別稱。然而這樣的隧道有個問題,就是車輛安裝空調等系統不易,以及緊急狀況時有逃生疑慮,也使得後續很少有這麼狹小的地鐵。
但削減軌道寬度的嘗試還是持續,先是有各類潛盾開挖的技術改善興建效率。而在1970年代「#線性馬達」實用化後,「迷你地鐵」更成為可能。
一般轉子式馬達的正負極是排列成圓,馬達線圈通電產生磁場後,產生轉動。但線性馬達是將定子展開並無限延伸,而排列在軌道上。這樣一來,本來要在車上搭載轉子式馬達,就只要搭載電磁鐵就好,可大幅減少台車大小。可讓寬度相仿列車的隧道斷面需求減少為2/3,開挖土方減為一半左右。
這樣的技術,日本已有7條線運作。我們也實際派員考察過大江戶線和東京地鐵博物館線性馬達路線紀念特展。搭乘舒適度、效率和一般地鐵完全無異,列車具備更強爬坡與轉向能力,可縮減造價20%以上,若以黃線來看,就可省下300億左右。
以上兩者若都能實現,配合站體的模組化甚至潛盾施作,是有可能將黃線造價壓縮到1100億左右,大幅提升投資效益。為何沒有政治人物看完報告一項項檢討經費配置可行性呢?
#系統相容性
當然,長期來看,若在黃線興建上,盡量讓後勤與紅橘線共同化,將可減少維護成本。例如機廠或許可以不用興建到第五級,而每年9億的操作成本也可以削減。
當然若使用線性馬達等新技術,就會犧牲部份系統的相容性,這點是需要經過精算考量的。但從目前計畫書來看,黃線列車採三節設計,長度約51m,無法對應紅橘線月台門,已不考慮和紅橘線列車交替營運可能。首先還是要考慮機廠和後勤支援體系能否共用。
#推動軌道工業
在黃線通車20~30年後,會開始面臨機電重置經費支出的問題,在通車30年的高峰期到來後,支出合計將會超過百億。
因此,若列車需要按需求更新或小幅增購,為了降低採購維修成本,培養國產軌道技術產業鏈和相關人才實屬必要!
更重要的是,整體高雄捷運路網的長期規劃,機電系統的發展策略,都是更重要的宏觀視野。例如地下化站體的轉乘空間,不同線路的交替運用,配合整體都會區發展策略,這些在捷運局改來改去的計畫中,都缺乏延續發展性,這些都只會增加後續規劃的成本和困難,也是我們一定會持續監督的!
────────────────────────────
捷運黃線看更多➡️ #好過日黃線大解析
系列1《捷運黃線如何發揮最大效應》https://goo.gl/vaxbhw
系列2《從公共運輸到建立全齡社區》https://goo.gl/AcgCpG
部份改成高架可能性 在 #部份改成高架可能性 - अन्वेषण गर्नुहो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捷運局在昨晚7點於五甲龍成宮召開「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黃線鳳山區地方說明會」,蒐集地方民意,為因應交通部為節省300億建議將澄清五甲線改成高架化,現場民眾極力 ... ... <看更多>
部份改成高架可能性 在 [閒聊] 台北捷運高運量怎麼只有淡水線有出土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板南線的話可能亞東醫院站以南或是昆陽站以東吧但如果從地下改為高架, ... 我認為淡水線北投站(含新北投)至圓山站可以走地下而北投站以北、接北投機廠部份再走平面 ... ... <看更多>
部份改成高架可能性 在 [閒聊] 環狀輕軌未來有可能改成高架化重軌嗎? - 看板Kaohsiung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 大家午安 文長注意
身為一位略懂略懂軌道建設的碩士畢業生
之前也有發過兩篇關於輕軌的,有興趣可以去探討一下
其實很多東西跟所謂的「印象」是有差距的
包括噪音、速度......等
懶得看的人我先給各位懶人包
噪音部份 重軌>輕軌
加速部份 輕軌>重軌
營運速度 重軌>輕軌(不論平面、高架、地下)
輕軌高架後營運速度我推估是會設計到70km/hr,不過重軌也才80km/hr
來跟各位解釋一下改輕軌高架或改高架重軌的可行性
另外在這邊我還是得先跟高雄市政府說
他媽的人行道不改善、道路標線不劃好、違規停車不抓
大眾運輸沒蓋其實沒關係,不如把稅收還給人民幹
以下討論都以輕軌二期路線為主,號誌部份不討論
號誌牽扯太多,我能解釋的也只有之前的文章
裡面牽涉更多的邏輯運算可能要更專業的才能解釋
當然我也希望能夠大幅度優化
我相信國外能夠成功,臺灣沒理由不能成功
重點是有沒有那個膽去硬起來做(關於這句話可以去看我之前的文章)
高架化的部份,首先會遇到環團
最高大尚的環團會出來擋不能挖樹,挖樹BAD
好的,假如我們順利通過環團的攻勢後
光施工開挖面的影響程度
會遠遠大於現在平面輕軌施工中的範圍
如果有機會搭臺鐵北上到嘉義那邊
就可以很清楚看到高架化需要的施工空間有多大
所以不論是輕軌還是重軌高架,都有很大的機會是直接封路
因為大順路他雖然是雙向四線道,但大部分的路段都是緊鄰民宅
人行道空間也非常小
也會增加施工的難易度,看看臺中捷運的站體有多大
所以不用說甚麼民眾都支持高架化
等到他蓋起來的時候靠近軌道及站體的民眾就要出來哭哭了
(然後二手車商出來靠么說為甚麼不蓋高架其實也滿好笑的,因為蓋的時候你們會很難做
生意了啊大哥們!
而且蓋完路邊一樣不會有停車位,因為中間被墩柱踩住了,道路空間會往兩側擠壓)
當然,會有人說臺中捷運不也一樣嗎?
可以先去Google一下看一下臺中捷運高架的路線很多都比大順路來的寬敞
施工上可能會比較有餘裕,但是站體的部分一樣會很緊
而站體的設計基本上都會有法規依據,不能說我要多小就多小
基本的配套措施都一定要做,尤其是在「重軌」的部分更是如此
所以會更麻煩(空間配置、站內人口最大停留數、水電設施、機電設施......等)
接下來探討到路線問題
列車過彎時不像汽車能夠輕鬆的進行左右轉
列車是順著軌道走,因此要轉彎時必須透過曲線進行
而有趣的地方是
紅橘線的最小曲線半徑為200公尺,輕軌為20公尺(這跟列車的構造及營運速度有關)
在輕軌現行路線上,馬卡道路至美術館路之曲線段(曲線半徑50公尺),重軌高架後勢必需
要更多的空間進行轉彎,沒錯至少要拉到200公尺才行
並且假設高架後輕軌在該路段可透過超高更快的通過該曲線,在工程上輕軌是比重軌來的
簡單的
噪音的部份我想就不用多加贅述了
重軌一定比輕軌吵,而且重軌在轉彎時會更吵
因此輕軌平面、輕軌高架、重軌高架哪個好,讓讀者們自行評估判斷
我就不下結語了,開放討論討論
當然蓋完以後輕軌到底會不會有人搭,這都是未知數
但是有一點我能跟大家保證
就是高雄市政府不整治人行道,就不會有人搭
所以與其怕輕軌變成蚊子建設,不如去找找選區議員叫議員請高雄市政府整治人行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7.114.1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aohsiung/M.1651300574.A.DA4.html
但是我只是單純探討工程上及現況所造成的影響
我自己的工作是都要曬太陽,所以要我走在太陽下我是很ok
※ 編輯: mamba0824 (61.227.114.146 臺灣), 04/30/2022 14:55:09
吞,一般民眾本來就不太會去查這些比較細項的區分
推 qazwsx6107 : 高架的湘南單軌電鐵有機會嗎?
04/30 15:08
有啊!臺南好像要規劃這種,但我忘記哪任市長說市區禁高架
捷運公司反應過,但他們的回應就是......沒人搭啊! 反正就是惡性循環哈哈
又不是你只會在網路上放話我聽你胡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