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過去我對毒品的認知,其實就像我對中華民國的認知一樣,都是被政府捏造出來的?』
『我知道有人會說,你根本不懂酒跟毒的差別,我認識的誰誰誰,就是因為毒品毀了他的人生。
但這句話就像某些衛道人士提到吸食LSD或大麻就說會「嚴重可能致死」一樣,完全是去脈絡的說法,
因為瞬間飲酒過量致死的例子時有所聞,但目前沒有任何已知因吸食LSD或大麻過量而致死的例子,所有死亡都是因為吸食之後的行為,
就像是酒後駕車的新聞層出不窮,那是酒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我們應該禁止酒精嗎?』
「服用LSD對我有很深的影響,甚至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事之一,它讓我看到了硬幣的另一面,並且深深刻畫在腦海,提醒了我真正重要的事:創造偉大而不是創造財富,要用盡全力,讓歷史洪流中留下自己的印記。」
這是已故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對LSD的看法,這兩天,LSD用另一個名字登上了台灣新聞版面,叫「毒郵票」。
對毒品、對精神疾病、對一個好好的人怎麼會變成殺人兇手,諸如此類的事情都令我們感到害怕,這層害怕妨礙了我們的理解,所以對於問題沒有深刻理解的我們,始終無法降低毒品或是藥物濫用的機率。
那究竟,我們害怕的是「什麼」?
LSD在分類上會被歸在Psychedelic,台灣一般翻譯叫「迷幻藥」,但目前越來越多人用「啟靈藥」取代「迷幻」的字眼,因為Psychedelic本意就是「開啟心靈」(註1)的意思,而使用「迷幻」這種享樂取向的字眼,只是配合反毒政策來污名化啟靈藥物。
我第一種知道的啟靈藥不是LSD而是DMT,當時我在酒吧跟隔壁一個南美洲的遊客喝得醉醺醺,他跟我聊到,他在故鄉的職業是薩滿(Shaman),我聽不懂這個字眼,他解釋說就像是巫師(Wizard),這個字我就聽得懂了,於是他接著問我,有沒有什麼問題想知道?
然後他就跟我介紹了死藤水(Ayahuasca,內含DMT)。
根據他的說法,喝了死藤水之後可以擁有跟植物對話的能力,在他故鄉的雨林中,那些高聳的大樹都活過上千年,他們遠比人類更有智慧,跟他們對話,就可以解決你所有的人生的疑問。(註2)
坦白說,我只覺得他喝鏘了。
所以我也跟著裝瘋賣傻地說,那死藤水好像很好玩,但他卻突然板起面孔,彷彿瞬間脫離了酒吧歡愉的氣氛、十分嚴肅地對我說:It's not for fun.
就是這句嚴肅的「 It's not for fun 」顛覆了我對毒品既有的、屬於娛樂、頹廢、糜爛的印象,讓我意識到,會不會過去我對毒品的認知,其實就像我對中華民國的認知一樣,都是被政府捏造出來的?
答案是肯定的。
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當他們使用DMT進行神聖的宗教儀式探索自我,我們卻以為那只是為了開心,當大麻被廣泛的應用在醫療上,我們卻以為那只是為了好玩,當別人用微量LSD提升工作創造力,我們卻以為用藥就是不事生產,我們明知道許多病患在醫院長期施打嗎啡、海洛因來舒緩疼痛,然後又健康地回歸生活,但同時,我們又以為海洛因上癮性很強,一旦碰了就戒不掉,平常自視聰明的我們,一點都沒有發覺其中的矛盾。
我們被洗腦得非常徹底,只會重複著政府告訴我們的那一套:毒品就是為了享樂、毒品會上癮且有害身體、毒品會毀了你的人生。
我想大家成年後或多或少都接觸過酒精吧?如果把這一套邏輯搬到酒精上呢?喝酒是為了開心嗎?當然。酒精會不會上癮?會,而且成癮性比許多毒品要強得多。那我們接觸了酒精之後,人生毀了嗎?多數人應該沒有吧?
我知道有人會說,你根本不懂酒跟毒的差別,我認識的誰誰誰,就是因為毒品毀了他的人生。
但這句話就像某些衛道人士提到吸食LSD或大麻就說會「嚴重可能致死」一樣,完全是去脈絡的說法,因為瞬間飲酒過量致死的例子時有所聞,但目前沒有任何已知因吸食LSD或大麻過量而致死的例子,所有死亡都是因為吸食之後的行為,就像是酒後駕車的新聞層出不窮,那是酒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我們應該禁止酒精嗎?
毀掉人生也是一樣道理,如果你隔天早上要上班,今天卻執意在酒吧喝到凌晨4點或是使用娛樂藥物到不省人事,那到底是酒或藥物的問題,還是你的人生早已出了問題?
如果問題不是酒、不是毒,那究竟是「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研究指出,使用毒品或是成癮的原因並不完全來自於其中的化學物質,也來自於環境、來自人與人之間連結的消失。
有名的例子來自越戰時,有20%的美軍吸食海洛因,但其中95%的人在回國後就自動戒掉了毒癮,沒有進勒戒所、沒有痛苦的戒斷症狀,他們只是離開了一個高壓的環境回到自己的國家、回到正常的人際關係中,「毒癮」自然就沒了(註3)。
並不是要說吸毒無害,否則我們根本就不用討論如何對抗毒品,在沒有監督下使用過量來路不明的藥物絕對是危險的,所以重要的是,要如何找出更有效對抗毒品的方法?在台灣,有一半的監獄空間用來關吸毒者,而這些人出獄後,又有75%的人會再犯,明明他們在監獄中應該早已經克服了化學上的毒癮,為何出獄後又會重新吸毒?
原因很簡單,只是我們都不想承認,是他們生活的環境使他們吸毒,而把吸毒視為犯罪就是迫使他們無法離開那個圈子的原因,當他們因為吸毒前科、因為我們對吸毒者的歧視及誤解而無法回到一般人的生活圈,那當然只能繼續跟其他吸毒者生活在一起,所以95%的美國士兵離開越南、回到日常生活中就能自然戒毒,而75%的台灣吸毒者卻只能活在吸毒、服刑、出獄、吸毒的循環中。
這並不是什麼新知識,在葡萄牙,幾乎所有「毒品」的使用都已經除罪化,轉而把經費用在輔導吸食者重新就業,15年來他們吸食毒品人口下降了一半;在瑞士,有合法的吸毒場所,由政府提供最純的海洛因,結果他們無論是吸食人數或是HIV交叉感染人數都顯著下降;更不用說荷蘭,大街小巷都看得到標語教導你「如何正確使用娛樂藥物」,這些行之有年的政策都再再告訴我們,毒品政策的重點絕不該是懲罰,反而是用毒除罪化後,更可以讓吸毒人口回到該有的日常生活。
諷刺的是,這次新聞事件的主角正是兩個第三勢力政黨,是我們期待可以帶來新觀念、新政治的政黨,結果爆料者還在說「LSD過量可能致死」之類沒有科學根據的話,以及「敢不敢帶助理驗尿」之類的選舉語言;而被爆料者,更是急著撇清關係,說自己毒品零容忍,從來沒有主張「毒品除罪化」。事實上台灣從來都沒人提過毒品除罪化,當提到除罪化的時候,講的都是讓吸食者除罪、把醫療前置化、降低監獄收容壓力也增加吸食者真正戒毒、真正回歸社會的機會。
根據報導,這個案子裡由於持有過量的毒品有販賣可能,即使在歐洲也有一定罪刑,這部份沒有爭議,但是面對這樣一個可以教育民眾正確防範毒品或娛樂藥物使用等知識的機會,兩個第三勢力政黨的選擇,卻都令人失望地更偏向於選票而不是真相。
所以回到開始的問題,關於毒品問題,我們究竟害怕的是什麼?作為一個人,我們害怕失去穩定的環境、害怕失去與他人的連結,所以有人開始使用毒品試圖逃避,而作為一個政黨,害怕失去的是選票,無論是綠黨或是時代力量,都不可能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毒品政策一無所知,但他們選擇逃避、選擇避重就輕、選擇符合大眾觀感而不是面對台灣真正的困境,而這,才是民主政治真正的毒藥。
註1:Psychedelics一詞來自於希臘文, 「ψυχή (psykhe)」 是「心靈、思想、靈魂」的意思,而 「δήλος (delos)」是「開啟、呈現」的意思。
註2:這段對話跟我後來Google那些去秘魯「死藤水之旅」的遊記內容有些出入,也許是信仰不同加上體驗因人而異的關係。
註3:出自TED演講《你對上癮的所有認知都是錯的》,但個人認為演講中過度單純地將上癮歸咎到環境,而有意忽視了藥物實際上的成隱性。
註4:機會教育!附圖是截自中國時報,如果我們自認比中時水準高一點,那請拒絕使用「係金ㄟ」這種台語火星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140的網紅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啟靈請服下這帖! 大來賓:r/AsiaTripper @Reddit 的創辦人 aka 神秘版主 - Wade 本集啟靈知識爆炸滿,請專心、並多次服用: 1) 檢察官引用文章竟來自 AsiaTripper? 2) 超狂大麻論文:大麻歷史、近代醫學研究、大麻爭議性與假資訊 3) 大麻被醫學界屏...
「郵票啟靈藥」的推薦目錄:
- 關於郵票啟靈藥 在 阿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郵票啟靈藥 在 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郵票啟靈藥 在 [新聞] 黨工持「毒郵票」遭逮5萬交保時代力量- 精華區ck54th122 的評價
- 關於郵票啟靈藥 在 【最強迷幻藥?毒郵票?】LSD的旅程 貼郵票的3種滋味 ... 的評價
- 關於郵票啟靈藥 在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 【使用LSD的後果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郵票啟靈藥 在 Re: [醫療] LSD跟MDMA的治療- 啟靈藥ptt 的評價
- 關於郵票啟靈藥 在 合法迷幻藥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郵票啟靈藥 在 合法迷幻藥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郵票啟靈藥 在 啟靈藥ptt :: 合法藥品大搜索 的評價
- 關於郵票啟靈藥 在 迷幻藥台灣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郵票啟靈藥 在 迷幻藥台灣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郵票啟靈藥 在 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啟靈請服下這帖!
大來賓:r/AsiaTripper @Reddit 的創辦人 aka 神秘版主 - Wade
本集啟靈知識爆炸滿,請專心、並多次服用:
1) 檢察官引用文章竟來自 AsiaTripper?
2) 超狂大麻論文:大麻歷史、近代醫學研究、大麻爭議性與假資訊
3) 大麻被醫學界屏氣的真正原因,竟是「一根針筒」
4) (給大家講個笑話)法醫意見:大麻雄雌株、花跟葉都可以用ㄟ
5) Wade 直接出書給你看(專家們請當聖典好嗎?)
6) 真理越辯越明:所有的議題都要經過瞭解和討論的過程
7) AsiaTripper 成了 popo 的歡樂漁場?
8) 在網路上被擊落很正常(就跟你說台灣超級違法,沒有買賣沒有傷害啊!)
9) 分享一些高級釣魚技巧
10) 關於各類啟靈物質
11) 蘋果教父賈伯斯竟用 LSD?
12) Wade 的推薦書單和媒體
AsiaTripper:「靈遊者 Trippers」是一個世界各地的中文使用者進行靈性覺醒、自我覺察、冥想禪修、瑜珈、呼吸練習、腦科學、神經科學、精神醫學、精神藥理學、心理學、哲學、藝術、大自然和宇宙的美麗與奧秘、及各種精神活性物質的相關資訊交流與討論的平台。致力於改革相關政策與推廣減害運動(Harm Reduction),並分享與精神活性物質相關正確、安全、專業、科學的知識,希望不要再有人因為資訊不足而過量、濫用、依賴物質導致人生陷入泥沼甚至因此喪命。
然後,各位,「大麻是一種專業!」
本集節目提到:Erowid、AsiaTripper
Apple Podcast 評分留言:可以不斷留言,就會被刷到前面
五星破萬週更:這是許願!大家團結力量大啊~~~
《大麻煩不煩》訂閱集資中,喜愛我們的節目? 請支持我們: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ghostislandme?r=99798cd2c6
---
節目聲明:大麻雖有神奇療效,過度使用還是會讓你腦袋壞掉。
---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出品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hostislandm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ghostislandme/
官網:https://ghostisland.media/
#大麻煩不煩 #AsiaTripper #啟靈
主持 - 李菁琪律師 (有麻煩 Better Call Zoe)
製作人 - 凱西 Cathy Hsu + 湯瑪仕 Thomas Lee
剪接混音 - 湯瑪仕 Thomas Lee
聽眾信箱:web@ghostisland.media
MB01T5CSHJIQHB6
郵票啟靈藥 在 【最強迷幻藥?毒郵票?】LSD的旅程 貼郵票的3種滋味 ... 的推薦與評價
啟靈藥 ,台灣媒體總是翻成迷幻藥,這個翻譯不符合信達雅的原則。國外使用的名詞為「psychedelic」,包含DMT/LSD/裸蓋菇素...等,其字義為何? ... <看更多>
郵票啟靈藥 在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 【使用LSD的後果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使用LSD的後果可能不只是Bad Trip那麼簡單】 LSD俗稱「毒郵票」,是香港常見的毒品種類之一。大家切勿低估使用LSD對人的影響,LSD不單只是「一張郵票」、「3個英文 ... ... <看更多>
郵票啟靈藥 在 [新聞] 黨工持「毒郵票」遭逮5萬交保時代力量- 精華區ck54th122 的推薦與評價
看到很多人在問,媒體上報導的「毒郵票」到底是什麼?此處的「毒郵票」其實是指
LSD(D-麥角酸二乙胺),LSD是世界上藥效最強的一種藥物,相較於大部分醫藥以毫克(
mg)為單位來給藥,LSD只要一粒沙子重量十分之一的超微小劑量(100微克,0.0001克)
,就能造成使用者6到12小時的感官、知覺和自我意識的強烈變化。剛好我對LSD這東西還
蠻了解,這是一個八卦非常多、爭議非常大、十分奇特的一種藥物,就讓我跟大家做簡單
介紹。
如果大家把曾服用LSD的人當成毒蟲來看待的話,那麼接下來我要跟大家介紹一位世界知
名的超級大毒蟲,他就是已故的美國蘋果公司創辦人、科技奇才賈伯斯(Steve Jobs)。
賈伯斯可從來不避諱談及他的LSD使用經驗與對LSD的推崇,他曾在《賈伯斯傳》一書中強
調:「我在一個奇妙的時代長大成人,我們的心靈不只是從禪學汲取養分,也從LSD得到
滋潤。服用LSD是深邃的體驗,LSD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之一。LSD讓我看到銅板的另
一面,因為LSD,我更清楚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像是創造出偉大的東西,而不是賺錢
,LSD讓我能盡量把事物放到人類歷史與意識的洪流中重新審視。」
另外一位鼎鼎有名的重量級毒蟲是美國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在1994
年蓋茲接受《Play Boy》雜誌專訪時被問到有沒有用過LSD,那時候他與記者的對話如下
:
記者:你有用過LSD嗎?
蓋茲:我那段飄撇的年輕歲月已經結束很久惹~
記者:這是什麼意思?
蓋茲:這表示我在25歲以下時曾做過一些在我後來人生中都不再接觸的事情。
記者:我曾聽過一個關於你用完LSD之後盯著一張桌子的故事。
蓋茲:(微笑不語)
還有一位科技業的大毒蟲叫做Doug Engelbart,他雖然沒有前兩位有名,但各位一定都用
過他發明的東西:電腦滑鼠和「複製貼上」功能。這位科技業先驅曾獲頒世界電腦科學最
重要的獎項「圖靈獎」,對人機互動、超文本系統以及圖形使用者界面都有重大貢獻。
Engelbart不只自己用過LSD,更是LSD的忠誠提倡者,他身為史丹佛研究所「人類智識增
益研究中心」負責人,曾和研究團隊在實驗條件下測試LSD,希望能激發人腦新的突破。
接下來介紹兩位諾貝爾獎級的毒蟲,一位是發明當今生物學、醫學不可或缺的技術:PCR
(聚合酶連鎖反應),而在1993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Kary Mullis博士,他曾將他的成
功歸因於LSD,他說:「我懷疑,如果沒有LSD我會發明PCR嗎?LSD讓我可以靜靜坐在一個
DNA分子上觀察一切,從某種程度上看,是它讓我體會到這些。」他也曾在自傳中特別獨
立出一個章節來詳述LSD對自己的影響,他強調:「LSD真的是我所做過最不可思議的事情
。」
另一位因為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而在1962年獲得諾貝爾生醫獎的毒蟲科學家Francis
Crick,他曾告訴眾多的朋友和同事使用LSD的體驗,更爆料自己當時在英國劍橋大學的許
多同事都有在用LSD,這些學者多半將其作為一種「思考工具」使用,據說Francis Crick
自己的一些科學成果也是在LSD的作用之下靈光乍現。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毒蟲教授、知名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他提出的
「需求層次理論」(人類需求金字塔)最為著名,認為首先要滿足人類天生的需求,最終
達成自我實現。他曾在自己的學術著作中提到一種所謂的「高峰體驗」(Peak
Experience),他認為這是一種人一生中深受感動的時刻,它的感覺是一種極度的心曠神
怡、歡喜愉悅與虔誠敬畏的心情,會讓人茅塞頓開,產生各種奇異靈感,並將個體的存在
與萬物合而為一的神秘體驗,馬斯洛強調:「LSD和裸蓋菇,這些藥物在正確的環境下經
常為適合的人們創造高峰體驗。」
毒蟲作家、世界三大反烏托邦小說《美麗新世界》作者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
)也曾服用LSD,之後更與英國精神科醫生Humphry Osmond合作展開LSD心理治療潛力的
研究,他們更給類似的藥物取了一個中性的名字「Psychedelic」,後來廣受醫學界使用
。但這個詞的中文通常還是隨便翻譯成「迷幻藥」,其實錯很大,「Psychedelic」是由
兩個希臘字根結合而成的詞彙,Psych是「心靈」的意思(心理學Psychology和精神科
Psychiatry都是源自於這個字根),delic(delos )則有啟示、顯現之意,因此應該翻
作「啟靈藥」而非「迷幻藥」。值得一提的是,赫胥黎直到死前一刻都在用LSD,當時彌
留之際的他向妻子要求:「LSD,100微克,肌肉注射。」當天傍晚,赫胥黎平靜地離開人
世,享年69歲。
知名法國毒蟲哲學家、著有《規訓與懲罰》、《性史》、《瘋癲與文明》等書籍的傅柯(
Michel Foucault )也用過LSD,他待在美國加州的時候,曾在死亡谷國家公園的沙漠中
服用了LSD,在這次體驗幾個月後,傅柯寫信給朋友表示「這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經歷」,
深刻地改變了他的生活和工作。傅柯甚至提到他因此把當時正在撰寫的《性史》一書的
某些草稿燒掉,重新寫了一次。
不只如此,LSD的使用更和藝術息息相關,一般人所熟知的許多偉大樂手都曾經用過LSD,
比如樂團披頭四的成員約翰·藍儂(John Lennon)自從接觸到LSD後,幾乎在1967年的大
部分時候都處於這種藥物影響下。那一年裡,歌曲〈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發行
,《時代雜誌》稱讚了它「驚人的創造性」,樂團里程碑式的專輯《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也在同年問世。披頭四樂團知名歌曲《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的大寫字母分別是L、S和D,暗示了這個樂團與LSD之間的深刻連結。
曾以《星際大戰6:絕地大反攻》和《侏儸紀公園》拿過兩座奧斯卡獎的好萊塢電影動畫
師菲爾(Phil Tippett)在回顧《星際大戰》的製作時,他坦承:「我在製作這部電影的
時候使用了LSD,使用後在它的影響下我發現我可以與我的貓Brian進行溝通,Brian帶著
我一起踏上一場深遠的旅程。我隨著Brian一起爬進了櫥櫃,我們回到了地球時間點的中
心大約是三十億年的時候,而我只是在這個世界的一個小分子,我非常喜歡這種感覺,非
常的平靜。後來我決定回公司做我的工作,當時我還在光影魔幻工業(美國知名電影特效
公司)工作,回到公司後,我走進了藍屏的舞台,它非常大,所有東西都是超級亮的藍色
,我突然覺得:哎呀~我真的用了太多的LSD。」
今年以《意外》一片拿下奧斯卡獎影后的法蘭西絲·麥多曼過去在受訪時表示:「我真的
很喜歡LSD,也非常喜歡蘑菇,我覺得這些藥物並沒有被正確對待,LSD如果被正確地推廣
,我們可以有效利用它......我們需要一個公關人員來推廣LSD! LSD的體驗真的很深刻
、非常深刻。」
LSD一開始被合成出來時,先獲得醫學界關注,美國精神病協會甚至還召開過以LSD為主題
的研討會,在50年代及60年代時,美國政府甚至挹注了數百萬美元在涉及千餘名參與者的
百餘項LSD相關研究中。事實上,在整個60年代,要合法取得LSD非常容易,其被用於針對
酗酒者、精神分裂症、自閉症及各種精神疾病病患所進行的多項實驗中,初步研究成果堪
稱一片光明。
但當LSD迅速滲透至社會各階層,並從實驗室擴散到反主流文化圈裡,甚至摧化了當時反
政府、反戰的浪潮時,嚇得美國政府趕緊在1968年將其列為禁藥,並在接下來的幾年內發
動臭名昭彰的「藥物戰爭」(War On Drugs),禁止LSD用於任何用途,所有相關科學研
究都因此停擺,這也是如今LSD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是管制藥物的主要原因。
講了這麼多,至少可以讓大家了解,LSD真的是種非常特別的東西,在60年代時因為還沒
有被管制,曾經非常興盛,基本上當時科技業、學術界、藝文界許多人都有使用過,我大
可再舉出一狗票有使用的名人出來,不過敢承認自己有使用過LSD甚至大力提倡的傑出人
士固然不少,檯面下沒承認自己使用過的名人當然更多,一名矽谷投資人弗里斯(Tim
Ferriss)曾在接受《CNN》訪問時透露:「我所知道的億萬富豪都會定期服用致幻藥物,
幾乎毫無例外。他們試圖以顛覆性的思維看待世界上的所有難題,並提出完全創新的疑問
。」
縱使現在LSD違法,也還是受到很多矽谷的高科技業、金融業人士吹捧,一名27歲的風險
投資人Nathan就將他成功獲得的天使投資歸功於LSD,他在接受《經濟學人》訪問時就指
出,他的工作時常需要說服他人成為投資者,「募款是需要講故事的,要有說服力,而微
量攝取LSD就像是掌控了音量旋轉鈕一樣,讓我能隨心所欲地增強這些能力。」
另名29歲的新創公司負責人Diane則說:「我不喝咖啡,只服用LSD。」她向《金融時報》
表示,微量攝取LSD增強了她的創造力、生產力,「在服用LSD的時候,我更能專注於擘劃
公司的發展策略,這也加快了公司會議的進行。」Diane也強調:「LSD是這個時代的標誌
,LSD是一種非常靈活的物質,它放大了你腦中發生的一切,它也正在擴大我們社會中發
生的任何事情,我們全都是生產力的痴迷者,這就是我們的使用方式。」
在知名企業思科(Cisco)工作的51歲技術人員Herbert也向《CNN》透露,他每年都會服
用好幾次LSD,他發現LSD可以幫助他解決工作中的問題,他認為這是一種突破自己思想極
限的方式,他舉例:「曾經有一個案子的問題讓我努力嘗試了一個多月都還沒解決,直到
我用了LSD,我才意識到,等等,問題在於硬體,這根本不是軟體問題。」
如果說一般社會大眾認定所謂「毒品」的條件是具有成癮性、生理危害性、毒性,只要使
用過毒品人生就是注定是失敗的、黑白的、悲慘的,那LSD其實完全不符合一般對於毒品
的印象。美國政府研究機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NIDA)的網站上就非常清楚的說明
:「LSD不被認為是一種令人上癮的藥物,因為它不會導致無法控制的藥物尋求行為。」
台灣媒體一般提到LSD,一定要加一個毒字把它稱為「毒郵票」,我真的很好奇到底毒在
哪裡?若要討論LSD生理危害性、毒性,醫學上測量藥物安全性及毒性的指標就是計算藥
物LD50(半數致命劑量)與ED50(半數有效劑量)的比值,用以表示藥物的安全性,其指
數比越大,則代表該藥物越安全、越不可能致命,反之則越危險,越可能致人於死。
心理學家Robert S. Gable(2006)就曾經針對世界上19種合法或非法的娛樂藥物進行毒性
分析(The Toxicity of Recreational Drugs),他發現最危險的藥物是海洛因,其致死
劑量(LD50)與有效劑量(ED50)僅為5倍之差,而酒精的LD50:ED50則為10,是19種娛樂
藥物中排名第四危險的,一向臭名昭彰的毒品如古柯鹼、快樂丸(MDMA)及K他命的比值都
較酒精來得低,而LSD、蘑菇及大麻則排名最後,其LD50:ED50為1,000倍以上,是19種藥
物中最不可能致人於死的。
2010年發表在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高達47的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上的一篇報告「Drug harms in the UK: a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分析了20種英國及世界上最流行的娛樂用藥物,並為每種藥物「對於自己和他人的傷
害性」評級,合法的酒精和香菸位居第一與第六,LSD的排名則位於倒數第三,顯示其對
使用者本身的傷害性極低,對他人的傷害性更幾近於零。
2015年刊登在Impact Factor 11的知名期刊《生物精神醫學》(Biological Psychiatry
)的一篇關於LSD的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的交叉研究「Acute Effects of 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 in Healthy Subjects」就指出,LSD對健康受試者在意識方面產生
了長達12個小時的顯著改變,沒有觀察到嚴重的急性副作用,雖會產生擬交感神經刺激,
但在受控的臨床環境中LSD可以安全使用。學者也在結論中指出,LSD可能對心理治療有幫
助,支持在精神醫學研究中使用LSD。
全世界最權威、名氣最大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旗下的《神經精神藥理學》(
Neuropsychopharmacology)期刊在2017年也刊登了一篇文獻回顧(Review Paper)「
Modern Clinical Research on LSD」,整理了近年來所有LSD的臨床研究,顯示其在心理
治療及精神醫學上有相當高的潛力,值得學界持續關注、深入研究。
2016年4月在Impact Factor 9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
「Neural correlates of the LSD experience revealed by multimodal neuroimaging
」,科學家首度使用腦部掃描技術研究LSD與大腦活動和連結,領導研究的倫敦帝國學院
(Imperial College)Robin Carhart-Harris博士指出︰「通常我們的大腦有多個獨立網
絡來處理特定功能,例如視覺、動作及聽覺,甚至更複雜的如專注。但在LSD影響下,各
個網絡的分隔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個更整合、統一的大腦。」
Carhart-Harris博士也說︰「當我們從嬰兒變為成人時,大腦發展出更精細的分工也有更
多限制,當成熟後,我們思考時會更死板及缺乏彈性。從很多方面來看,受LSD影響的大腦
就像回到我們幼兒時期︰自由、不受限制。考慮到幼兒大腦極度情緒化及富想像力的特質
,這看起來也頗為合理。」
在一場聚焦於LSD的學術研討會,精神科醫師、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Andrew Sewell也曾指
出:「沒有證據表明LSD會造成永久性的腦損傷,而且有相當多的證據證明它不會造成損
傷。」不過他也特別強調,精神障礙患者不應該服用LSD,因為它可能會使其症狀加重。
如果LSD使用不當,會造成更多的傷害,這不是好事,LSD應該在醫療人員監督下服用。
講了這麼多,還是要強調一點,很多人會認為毒品都是會讓你使用當下很爽、很舒服,但
其實LSD有非常高的機率會讓人非常不爽、非常不舒服,尤其是當處於沒有醫療人員監督
的受控環境、毫無心理建設及準備,或是你本身心理素質不穩定的情況下,LSD都可能會
讓你非常痛苦,非常恐懼或非常不安,當初發明LSD的瑞士化學家霍夫曼博士(Albert
Hofmann)當年就曾經歷過非常負面的體驗(這又是另一個八卦了,有機會再講),因此
本文絕不鼓勵任何人在非受控環境或沒有醫療人員監督的情況下使用LSD。
另外補充說明一下,這裡的毒郵票雖然是指LSD,但毒郵票卻未必一定是LSD,目前有很多
新興藥物也是滴在紙片上的郵票狀,但卻不見得是LSD,尤其LSD在亞洲國家LSD算罕見,所
以一般跟街上隨便藥頭拿的「郵票」有可能是另一種叫做25I-NBOMe的東西,這種就有較高
危險性跟風險在,基本上偏娛樂作用也沒什麼啟迪心靈的效果,所以千萬不要隨意嘗試所
謂郵票類的藥物。
另外這次新聞裡面另一項所謂的「毒蘑菇」,這也是八卦很多的一種東西,我之前有在八
卦板上詳細講過也有被推爆,這次就不再贅述,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這篇舊文進一步了
解:https://goo.gl/CZhw8C
(醫學、藥理學、心理學或其他相關專業想進一步了解的人可以再寄信給我,我這邊還有
存了幾十篇Paper可以讓你看到飽。如果想看更多人類使用LSD的體驗,美國論壇Reddit上
面有一個討論區有很多中文的LSD體驗心得可以滿足你的好奇心:https://goo.gl/vduHcX)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191.2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23893930.A.C4B.html
※ 編輯: gaguar007 (61.231.191.245), 04/16/2018 23:53:06
不管是台灣還是國外的監獄裡,幾乎完全沒有因為LSD進去的喔~你是有看過這麼多成功人士宣揚海洛因或安非他命的好處嗎?
※ 編輯: gaguar007 (61.231.191.245), 04/17/2018 00:08:0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