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論文看得快,有些人卻很慢。#你是哪一種
⠀
有些人能整理數十篇既有文獻與亞洲現況,制訂 guideline,有些人卻連論文都看不完。
⠀
有些人能整理數百篇文獻,一年發表 10 篇 meta-analysis,但有些人卻連一個主題都讀不完。
⠀
因為,論文是作品,得讀沒錯。
但更重要的,是你帶著怎樣的「目的」去讀這些作品。
⠀
要晨會報告,讀的重點是,與科內臨床工作相關的細節,以及從文字中看出不同醫院的資源與文化不同。要整理 guideline,論文閱讀重點是各篇的 indication、outcome 與普遍的適用性。要發表 meta-analysis,重點當然就是研究設計、評估量表與該文章的特殊意義。甚至,同是實證,要做 EBM 競賽,與要發表 meta-analysis,所閱讀的重點,也有所不同。
⠀
缺乏這種「目的」感,看 paper 只好逐字逐句、鉅細靡遺的讀,自然速度就慢,而且 #連重點都抓不太到,更別說本來想完成的成果,品質不佳,甚至半途而廢。
⠀
這堂課,曾秉濤醫師將與你分享,如果帶著「我要發表 meta-analysis」的目的,論文該是 #怎麼找、#怎麼瀏覽、#怎麼篩選,以及最後挑出來的精華,又該 #如何精讀?
⠀
#用對方法,發表不卡。一起向曾醫師學,「我是怎麼搜尋文獻的:以發表為導向」。
⠀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全新梯次
➠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起步真的不難,PGY 課後發五篇統合分析論文的課程!
⠀
👨🏫 講者陣容
⠀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
🗣️ 學員回饋
⠀
「由於我只是 PGY,很擔心報名後,會聽不懂而浪費錢,結果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整堂課深入淺出,講師們都把重點講得清楚明白,連新手都可以輕鬆聽懂!包含了如何擬定主題、如何收集文章、如何把題目設定好,使得查詢到的文章量是合適的、如何用軟體分析數據、統合分析的重要觀念、表格要如何呈現才會美觀,一整天下來,資訊和知識的密度極高,完全值回票價!」
⠀
「這次的統合分析工作坊,集合幾位對統合分析很熟悉的老師,藉由指定論文的實際例子,配合互動實作,讓我可以了解完成一篇 meta-analysis 所須經歷的過程。透過老師們的引導,也可以知道整篇論文從構思、搜尋文獻、文獻評讀、資料整理、統計運算、製作圖表到完成文章的脈絡。」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ฅ'ω'ฅ飛天德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純備份廣傳 以下內容維基百科 2020年1月14日,據路透社報道,世界衛生組織確認新型冠狀病毒「已經」有限度人傳人,之後修改報道為「可能」有限度人傳人,世衛隨後對發電郵查詢的傳媒澄清並無證據顯示病毒人傳人,並在社交網站上表示中國政府初步調查找不到清晰人傳人的證據[68][69]。 1月19日,世...
醫學期刊查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是認真的 #工作筆記,
希望能幫助到迷惘的朋朋們,
歡迎分享和收藏起來哦💪🏻
-
學習上刀拆解法:
① 生理解剖&病理機轉
搞清楚身體哪裡壞掉了、需要怎麼修理。
②醫學術語&病理診斷原文
理解肌肉/骨骼/臟器/血管/神經(以科別來區分增減)的醫學術語、病理診斷原文,
常會對應醫材、器械的名字,
查詢外文期刊也更容易。
③理解手術procedure
詢問醫師或同事/網路上找影片來理解每一步驟和器械的用法,
知道器械的用法和原理有助於記憶。
就像做菜有程序一樣,
玩過cooking mama或訂閱料理Youtuber後一定會有一些作料理的先後順序基礎。我個人就是。
④圖像&背誦記憶
有了上述基礎後再來土法讀書記憶法,
我通常睡前還會在腦中模擬一次,
可是通常到遞出皮刀、電燒 forceps 我就睡著了🌝
所以還是要唸完書再睡覺哦。
☆讀者提供:
使用無菌mark pen/無菌鉛筆上桌寫筆記。
因為我臉皮薄加上手術實在太快了,
我沒有用過這個方法。
而且第一次知道包消無菌鉛筆,太酷了。
⚠️用這個方法要做好感染控制哦,
別把可能沾了血的筆記紙帶回家了。
-
#手術室 #手術室日常 #手術室實習 #開刀房 #開刀房日常 #開刀房實習 #實習生 #護理系 #護理系學生 #上刀 #跟刀 #外科 #手術室小綠人
醫學期刊查詢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繼上次分享接種疫苗經驗,應各位來訊敲碗,今天繼續聊聊歡歡的 #篩檢初體驗!
【前情提要】因美國疫情升溫,學校新政策:無論是否完全接種疫苗,學生都得每週至少安排一次 #covid19screening。歡歡8/8入境洛杉磯後三天,就在8/11前往學校檢測囉!
#篩檢前
學校為消化龐大篩檢量,幾乎每天上中下午篩檢站都有開。只要先透過線上預約時間,回答一些包括有無症狀與接觸史等問題,就可前往免費篩檢。行前通知只有:「#30分鐘前請勿飲食!」其實不須它提醒,我心裡七上八下哪吃得進東西?滿是緊張就怕外國醫護人員戳鼻孔會不會比較痛?當天上午比預約時間早了半小時抵達,果真看到長長人龍,但行進速度挺快,我只排了不到十分鐘就掃描預約通知QRcode入場。這時候,護理師交給我 #一根吸管 #一只漏斗 #一管試管 讓我一頭霧水?不是要戳鼻孔嗎?
#篩檢時
護理師親切說明流程:入座後開始咬吸管幫助分泌唾液 #just_like_chewingGum,接著把乾淨的唾液(不可以有痰或食物殘渣)透過漏斗裝進試管裡面。原來這並不是台灣熟知的 #鼻咽採檢 #NoseSwabs 而是 #唾液採檢 #SalivaCollection。別以為只是吐口水很容易,要蒐集到七八分滿試管的唾液,尤其還是在天乾物燥的加州又已經三十分鐘沒喝水,我整整花了十分鐘才完成。相較之下,台灣的PCR雖然不大舒服,但速度與效率確實快上許多。
最後把試管蓋子蓋緊後,交給篩檢站的醫護人員,對方會檢查唾液樣本是否足量與乾淨,才會放行。臨走前還會送你一包一模一樣的檢測包,因為有過第一次的經驗後,下次就能選擇自助蒐集唾液樣本,直接 #drop_off 到篩檢站就好了,還真是既能節省人力又可有效因應全校師生得每週普篩的龐大數量的好解方!
#篩檢後
雖然有被告知結果報告需要等24小時,但其實當天上午十點半篩檢完,晚上大概八點多就拿到報告了。結果當然是:#NotDetected ~我終於拿到 #CampusPass啦!但也收到提醒:七天後請再次篩檢!不過少了對戳鼻孔的恐懼,讓我更樂意高頻率進行篩檢。現在就等月底打完疫苗,獲得更有保障的防護力前,我還是會保有從台灣帶去的三大好習慣 #戴口罩 #勤洗手 #減少出沒群聚場所!
*補充說明*
回寄居處路上,特別查詢關於「唾液篩檢」到底效果如何?發現知名醫學期刊刊登研究顯示,從口水篩檢的準確度,其實並不遜於「鼻咽篩檢」,都是檢測檢體中是否有病毒核酸或棘蛋白,所以後端作業程序差不了多少。比較大的不同在於:人力與時間成本。
#鼻咽篩檢 優點是有專業醫護人員協助實行,採檢時間通常半分鐘解決,相當快速。但缺點也正是因為需要專業醫護人員,才能採樣到正確位置,需要更多人力。而當戳鼻孔時,一般人大多會覺得不舒服而反射性掙扎,甚至我出國前幫我檢測的醫師還說他曾經被架拐子跟被打到鼻子還流鼻血(醫護人員辛苦了!)在這過程如果噴出飛沫,就容易提高採檢人員的感染風險。因此必須準備包括全套防護衣、護目鏡等裝備成本也都會提高。
#唾液篩檢 優點是可以自己來,過程也比較舒服,有專業人員在旁邊監督的話準確度也不低。但缺點除了採檢時間需要拉長,檢體準確度也有可能隨著嘴裡有食物殘渣、痰垢等雜質影響結果,所以實驗室通常需要多一道手續把唾液中的雜質去除後再送檢。而放給民眾自己採檢,不正確的步驟與方式,也可能導致檢體品質不穩定性高。
其實兩者都有利有弊,目前美國FDA已經通過「唾液檢測」的EUA,而台灣除了機場外,仍沒有普遍使用的原因,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爬文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哦!因為這篇文已經寫太長了,看到這裡的給你的耐心一個掌聲!過幾天等歡歡搬進宿舍後,找時間上線跟大家繼續來聊!
醫學期刊查詢 在 ฅ'ω'ฅ飛天德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純備份廣傳 以下內容維基百科
2020年1月14日,據路透社報道,世界衛生組織確認新型冠狀病毒「已經」有限度人傳人,之後修改報道為「可能」有限度人傳人,世衛隨後對發電郵查詢的傳媒澄清並無證據顯示病毒人傳人,並在社交網站上表示中國政府初步調查找不到清晰人傳人的證據[68][69]。
1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亞沙雷維奇回覆台灣中央通訊社的電郵查詢,指根據最新資訊及分析,已有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存在有限度人傳人,同時補充指尚無明確證據顯示人際間有持續傳播,無法評估整體的人傳人範圍[70]。英國廣播公司(BBC)亦於1月20日獲世衛回覆密切接觸者間發生了有限的人傳人,同時指多個消息源透露武漢同濟醫院有醫護人員懷疑感染[34]。武漢官方的說法則是不能排除人傳人可能,但持續人傳人風險較低,認為疫情是可防可控[71];中國國家衛健委同時指病毒源頭及傳播途徑尚未查明,仍需嚴密監控可能的病毒變異[34]。
1月20日晚間,中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研究專家鍾南山在接受央視新聞直播採訪時表示,根據目前的資料,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傳人:「在廣東有2個病例,沒去過武漢,但家人去了武漢後染上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現在可以說,肯定的,有人傳人現象」。[72]他又透露圍繞一名病人,已有14名醫護人員出現醫療照顧相關感染(隨後證實是進行神經手術時感染),指是非常重要標誌,又表示95%病例與武漢有關,呼籲民眾可戴口罩預防及如非必要勿前往武漢[73][74]。
1月21日,早前只說存在有限度人傳人的世界衛生組織在Twitter上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能存在持續人傳人情形[75]。同日,曾到訪武漢實地考察的中國國家衛健委武漢肺炎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主任醫師王廣發向香港有線新聞確認他已感染[76]。王廣發表示自己從武漢回到北京後,左下眼先出現結膜炎,然後發燒,他推測自己是經眼部結膜感染,認為當時沒有戴防護鏡是防護盲點[77]。曾去武漢視察情況的香港大學醫學院講座教授袁國勇相信疫情可能已經進入第三波傳播(家庭及醫院傳播),若在社區大爆發有機會重演2003年SARS事件[78]。中國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認為武漢1名患者感染十多名醫護人員是醫院防控不足,此患者可被認定為超級傳播者,表示此新型肺炎暫無特效藥[79][80]。德國權威病毒專家德羅斯登則在2020年1月22日做出表示,武漢不明肺炎是新型的病毒,但嚴重程度不如SARS,然而疫情正好在農曆春節交通高峰期前夕爆發,對防堵相當不利[81]。
1月22日,中國國家衛健委承認已經出現人傳人及醫務人員感染,病例主要與武漢相關,並存在一定範圍社區傳播,主要是呼吸道傳播,病毒存在變異的可能,病毒有機會變異及進一步擴散[82],並指出未發現有超級傳播者[83][84]。當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方案提到,武漢肺炎的潛伏期最長約為14天,病例存在人傳人情況,潛伏期可能無傳染性[85]。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根據目前的流行病學認知,新型冠狀病毒對於兒童等年紀小的人不易感[23][86]。但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則認為,兒童不易感新型冠狀病毒的說法論據不充分[29]。此外,中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稱,新型冠狀病毒可用75%酒精殺滅,且不耐高溫,目前致死率比H7N9低[87]。
1月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試行第三版)》[28]。與第二版診療方案相比,新方案新增表述「出現無武漢旅行史的確診病例」。試行第三版方案提到,截至目前搜集到的病例,顯示無華南市場暴露史病例在增加,並出現了聚集性病例和無武漢旅行史的確診病例,而且在境外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來自於武漢的無明確市場暴露史的確診病例[88]。
1月24日,武漢金銀潭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團隊在著名醫學期刊《刺針》刊發研究,分析了首41位病人之後,指出病毒可以有效人傳人,且初期未必出現發燒等症狀[21]。研究又指出其中27人去過華南海鮮市場,12月1日發病的首位患者,以及隨後發病的3位中2位患者未去過華南海鮮市場,並有一個家庭集體感染[20]。研究還發現,在這41位病人當中,死亡率已達到15%,與SARS相若[89]。而《刺針》上另一篇由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多名傳染病專家發表的研究分析了一個深圳家庭,6人去過武漢後5人染病,另一人未去過武漢亦隨之感染,攻擊率達到83%,而其中一兒童患者染病後未有病徵,顯示病毒可能在患者不知道的情況下於社區散播[89][90]。
1月26日,中國國家衛健委在記者會上表示透過分析臨床資料,顯示病毒傳播力似乎有所增強,傳播速度較快,認為疫情進入嚴重及複雜時期,相信仍將持續一段時間[91][22]。又指病毒潛伏期介乎1至14日,大約為10日,與SARS不同的是,潛伏期亦具備傳染性[27]。
醫學期刊查詢 在 醫學期刊排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醫學期刊查詢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hanlovangel也提到男生尿池老是尿流滿地,打掃阿姨很傷腦筋,求助於年長智者。老叟說:「我給你一副八字對聯,貼在 ... ... <看更多>
醫學期刊查詢 在 醫學期刊排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醫學期刊查詢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hanlovangel也提到男生尿池老是尿流滿地,打掃阿姨很傷腦筋,求助於年長智者。老叟說:「我給你一副八字對聯,貼在 ... ... <看更多>
醫學期刊查詢 在 PubMed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期刊文獻檢索系統簡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PubMed為美國國家 醫學 圖書館的美國國家生技資訊中心(NCBI)所製作之生物 醫學 相關文獻的書目索引摘要型資料庫,收錄1950年以來約1400多萬筆生物 醫學 相關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