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網】英國脫歐曲終幕落 「新黎明」給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英國脫歐列車抵達終點。2020年12月31日格林尼治時間23點,倫敦大本鐘敲響,過渡期結束,英國徹底脫離歐盟。
自2016年全民公投開始,經歷兩次大選、考驗過3位首相,經過各種「截止期限」,一年前確定脫歐,在過渡期結束前一周,2020聖誕夜(12月24日),雙方達成協議,30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簽字,同一天經英國議會批准寫入《歐盟(未來關係)法》,再獲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御准,協議自31日23點生效。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宣稱「這個偉大國家的命運從此牢牢掌握在我們手裏」,支持者歡呼迎來「新時代新曙光」。《經濟學人》網說,「英國失去了歐盟,今後在國際間能找到怎樣的位置」,而留歐派堅持認為脫歐不如留歐。
即使達成了友好分手協議,分家畢竟是分家,還是會帶來諸多重大變化。英國警察將無法分享歐盟內部的罪案、指紋和通緝犯數據庫資料,但歐盟法庭對英國和歐盟國家的糾紛不再具有裁決權。
此外,在旅行、移民、商業、海外居住和生活等方面,兩邊的商家和民眾會遇到不少新情況。
出國旅行
人員自由跨境流動結束。從1月1日起,英國公民到歐盟申根協議國旅行,可以免簽證逗留90天(包括歐盟成員國、冰島、挪威、瑞士和列支敦士登)。此外,護照有效期必須超過6個月,旅行保險需包含醫療險。
現有歐盟醫療保險卡(EHIC)作廢,將來可能會有新的安排替代。寵物入境規定、手機漫遊收費標凖等具體規定將有變化,入境過關時必須在歐盟以外其他國家公民通道排隊。
因為新冠疫情,非歐盟國家的旅客如果沒有規定許可的幾個理由不得入境歐盟,這條禁令現在也適用於英國護照持有者。
免稅店重獲新生。從歐盟回英國,允許攜帶免稅商品包括42升啤酒、18升葡萄酒、4升烈性酒和200枝捲煙。
留學、工作、移民
英國「積分制」移民簽證制度啟動,歐盟(除愛爾蘭)同樣適用。
2020年12月31日前已經住在英國的歐盟公民(包括冰島、瑞士、挪威和列支敦士登,愛爾蘭除外)現有權益延長到2021年6月,之後必須申請相應的簽證或許可證。
同樣,英國人原來在歐盟自動享受的居住、學習、工作等權益終止,待遇將和其他非歐盟國家公民一樣。
已經在歐盟居住的英國公民,比如現在僑居法國的英國人,需要根據所在國家新規定更新自己的居住許可,包括申請工作簽證、移民簽證或永久居留證。
貿易
英國和歐盟之間無關稅,進出口商品數量不設上限。
雖然沒有關稅,但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商家還是要跟其他非歐盟國家一樣填海關報關表,多了一層手續。植物、活動物和其他一些商品進出口仍需特殊證明和許可。
英國公司在歐盟經商投資,不再享受歐盟成員待遇,涉及到各種法規和專業資格認證等事項,須要遵守各國對非歐盟國家的相關法規。
同樣,英國可以單獨跟世界其他國家談判雙邊貿易協議。
北愛爾蘭
北愛爾蘭將成為例外。北愛和愛爾蘭邊界等於英國和歐盟的邊界,原來是「無形邊境」,將來仍舊「無形」,不設邊境檢查站。
北愛將繼續遵循歐盟許多法規,貨車過境免檢,但部分英國國內商品進入北愛時需要經過新的檢查。肉、魚、蛋類進入北愛必須符合歐盟標凖。超市有3個月緩衝期,部分肉類商品緩衝期為6個月。
緩衝期過後如何,還要繼續談判。
#政治 #國際 #社會 #商業 #生活 #經濟
醫療險 抵 稅 在 打開嘴巴說亮話 曹皓崴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植牙資訊整理第七集
#要植牙了保險給付嗎?
#保險與含稅未稅
經過前面6集的整理,梳理了植牙從價格、治療、材質、廠牌、手術、保固的細節及觀念,讓大家更清楚如何選擇植牙的醫師及診所,今天是最後一集,要來跟大家分享:
#保險能理賠你的植牙手術嗎?
我依照執業17年來的經驗,把門診中遇到的保險理賠實務分成以下幾點說明:
(1)植牙除了特定的『牙齒保險』外,不在給付範圍
-->醫療險及意外險對於植牙本身是沒有理賠的,也同時無法理賠植牙的牙套,而特定的『植牙及牙齒保險』會有相關的植牙理賠規定,如果有需要使用保險來支援植牙的經濟負擔,建議可以多比較不同的保險公司。
(2)意外實支實付保險,能給付嗎?
-->如果牙齒因事故或意外斷折,在醫師開立相關的診斷證明後,保險公司就會以保單中的保額上限左右來理賠,除非有約定『牙齒理賠限制』。對於植牙來說,若是牙齒符合意外實支實付保險的合約內容而拔除,這個拔除手術及後續骨頭牙齦重建是能有保險給付,讓後續植牙手術能多一層經濟保障。
(3)醫療實支實付保險,能給付嗎?
-->一般的醫療險,對於門診外顆手術有些有特別的規範,例如不理賠『牙科門診手術』或『非因當次住院事故治療之目的所進行的牙科手術』等等。這方面的變化很多,大抵上如果是因為疾病而植牙,例如牙周病等,要確認保單上是否有『門診手術條款』來理賠手術,若是條約內排除了牙科手術,理賠就會不太容易了。
(4)植牙要理賠,要不要收據?
-->保險給付會需要醫師的『診斷證明』+『費用收據』,而費用收據還有一個『費用明細』,所以民眾植牙後要申請保險的時候,記得跟診所索取相關的費用收據、明細及診斷證明。
建議民眾善用自己的『醫療險』及『意外險』,不但能減輕植牙的負擔,也能用收據來扣抵所得稅額。
我們在門診中,也會詢問病人是否有相關保險,其實民眾常常保了一堆險卻不知道該如何理賠,尤其是遇到植牙的時候,更是建議與你的植牙醫師討論溝通關於保險相關的理賠,讓你的權益獲得更多保障。
醫療險 抵 稅 在 竹軒的理財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個可以再重新分享一次,我們先假設一下(不考慮節稅):
1️⃣窮到快餓死的人,買得起保單嗎?👉當然是買不起的。
2️⃣富如郭台銘、連戰等人,需要保單嗎?👉當然是不需要。
第一類他眼前就是面臨即將餓死的風險,規避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根本沒有用。他的重點趕緊覓食,讓自己活下去。甚至找工作都得要求老闆先讓他飽餐一頓再開工。
第二類人不用講了,保單能帶給你什麼保障?#就是賠錢而已。
郭台銘缺的是錢嗎?不!他缺的是總統(誤)。所以他根本不需要保單幫他規避風險。
看得出兩者差異嗎?保單的作用嗎?
嗯,保單就是「未來」「萬一」發生風險,支付你「金錢」而已。
那麼抵抗風險的,說穿了不是保單本身,而是「金錢」。
#也就是說能提供你金錢的東西就是保障來源
穩定的工作收入、銀行的存款、投資理財的報酬、家人的幫助,保單的理賠等等,以上都是你的保障來源。
簡化來看就是:#資產的累積與保單。
差別在於:
#保單是有去無回,只要繳錢出去,就是支出項目。
#資產累積則是付出時間金錢為成本,獲取資產增長。(收入項目)
於是我們面臨的就是支出與收入的拔河比賽。
保單可以立即見效,只要你付出錢,然後未來發生事情了,保險公司就必須償還你合約內容所寫的理賠金錢。
資產累積則不一定立即見效,除非中樂透,立即繼承一筆資產等等,要不然都得靠時間去累積(無論是工作或投資)。
風險不等人,說來就來。
所以累積資產起來以前我們必須要靠保單轉嫁風險。
#只是你需要付出多少錢呢?
#這就是你該做的課題了
#請記得保單支出過多就會降低累積資產速度
#反過來說沒有保單也可能讓你資產大幅下滑甚至無法應付風險
這是拔河比賽,每個人每一個家庭你都必須好好思考才行。
#你必須做取捨來達到平衡
椪柑的保單每年3,800元,應該說還會逐年下滑,直到20歲以後。
主因在於我取捨了:
1️⃣保大不保小,大人出事了,小的保單再多也沒用。因為錢是父母出的。
2️⃣一些實支實付的住院醫療險,本身我負擔的起,所以她不需要保。
3️⃣我認為椪柑女兒最大好處就是時間紅利,累積資產遠比累積保單重要多了。
每個人狀況都不同,你必須好好規畫思考,這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