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而歸 10】因為愛,讓他好好走
我一直都對生死議題很有興趣。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是部記錄大體老師以及家屬
在老師教學這段時間的種種思念。
在看完這部片之後,我開始去思考死亡前的準備
以及面對死亡這件事。
我好奇要怎麼成為一位大體老師。
成為一個大體老師,必須不能得過法定傳染病、
不能有重大創傷、不能自殺、需滿16歲,
動過器官摘除及捐贈手術,甚至太胖或太瘦也不行。
也因此,查閱資料時,我第一次聽到DNR這個名詞。
DNR,全名為Do-Not-Resuscitate(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意思就是當病人罹患嚴重傷病,
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
而且病程進展至不可避免的死亡程度時。
病人或家屬同意在臨終或無生命徵象時,
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包括氣管內插管、
體外心臟按壓、急救藥物注射、心臟電擊、
心臟人工調頻、人工呼吸或其他救治行為)。
目前網路下載表格及各大醫院都可以申請,
也可以將其註記在健保卡上。
我也想申請,避免哪天辛苦的走完人生。
我以為只要申請,
就可以避免掉這些又痛又苦的急救措施。
前陣子,我讀完重症醫學醫師黃軒的作品
《因為愛,讓他好好走》,
重新認識了DNR這件事。
這本書,帶我改變了三個觀點:
一、簽署了DNR,不代表我能善終。
書中提到了許多已簽DNR,但家屬卻因為不願放手,
希望醫師繼續急救,於是只好插管、CPR,
甚至打開人工CPR機器,不斷按壓、急救到肋骨斷裂,
直到真正死亡的案例。
因為深愛不願放手,而讓親人臨別前遭受苦痛,
正是許多家屬後悔的心聲。
而這也是黃醫師想解開大家對於急救的迷思,
讓病人能夠有尊嚴、舒適的離開。
老實說,我連打耳洞都怕痛,
我更不希望自己或親人這樣離開。
這讓我思考了一件事,
若我們能提前選擇,做好準備。
你會願意找個機會和家人溝通一下嗎?
二、DNR簽署仍需要你的家人同意支持和了解,
並告知醫師。
我知道他簽了DNR,但就因為他是我的家人、
我的親人,我無法見死不救。
醫生請你救救他吧!如果你不救,我會...
於是醫師只好啟動急救機制,
直到壓到病人肋骨斷裂,口鼻冒出血來。
直到急救無效,護理師會將現場處理乾淨,
你不會知道家人死前經歷了什麼。
換位思考,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你,你會不會生氣?
為何你們不尊重我的決定?為何要救我?我好痛。
我好氣,生命是我的,為何我不能掌控我自己的選擇?
書中提到了黃醫師的恩師生前已簽下同意書,
但在病榻前兒子仍要求急救,最後救回。
黃醫師看著老師嘴巴插管說不出話,眼眶泛著淚,
卻無法幫助老師的為難傷心心情,
是一個看盡生死的醫師最無助的一刻。
我閱讀後,思考著如果想簽下DNR同意書,
必須花很大的力氣和家人溝通,
並請他們理解支持和同意,簽名送件很容易,
而這件事才是最大最耗時也必須的挑戰。
三、簽署了,不代表醫生會見死不救,
除非死亡已不可避免。
許多人擔心簽下同意書,
萬一發生意外,醫生看到註記會不會見死不救,
黃醫師在書中也提到只有在死亡不可避免的病況下,
醫師才會告知家屬這件事。
我認為這是最不需要的擔心,生死有命,
能不能救得回,交由專業判斷。
每個人對醫師來說都是一條寶貴的生命,
這也是每一位醫師學醫的使命。
看完書之後,我更關心的是家人的感受。
不管親人是否善終,喪親終究還是一道創傷。
因為決定要不要施行急救這回事,
對家屬來說是一個沉重的壓力。形同決定親人的生死。
不管怎麼決定,都可能會後悔傷心,
更重要的是,臨終前還有機會、還有說話的時間,
值得我們把握,去說些什麼,
好好表達愛意、道歉、好好說再見。
兩年前,送走我的寵物兔Maru時,
我曾猶豫要不要送他去急救,
當時他已經在休克狀態,
非常的喘,全身癱軟無力。
後來,我選擇陪他到過程結束。
我們全家一起在客廳陪他,
哭著要他放輕鬆,告訴他我們都愛他,
也謝謝他的陪伴。
儘管如此,我有時還是會後悔覺得當初應該拚急救,
也許還能救回。
但跟他道別的那刻,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我有多愛他,
已經深深刻在我心裡。
面對悲傷,流淚釋放是允許的。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能好好和對方道歉、道愛和道別。
這個過程,帶給悲傷的人釋放的力量。
我的奶奶是在家裡離開的,
還好奶奶沒有受到急救的折磨。
但我很遺憾奶奶走的時候,
沒能看到她最後一面,她走的前兩天,
我去她房裡看她,但我沒有去摸摸她,
後來就再也沒機會了。
所以,當還有時間去實踐這件事,
把愛和感受傳達給家人,才不會留下遺憾。
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幾個簡單的句子,
可以給彼此好大的愛的能量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230的網紅-營養師敏敏大夫聊療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在床上時間相當多,聞到熟悉味道才能讓人安穩好眠,可是你知道嗎,枕頭整週不洗的話,枕頭上平均有300萬隻細菌與你共眠。😱😱😱 因為我們的口水、汗水、淚水都會滲進枕頭,當中會衍生腸胃、呼吸道的細菌,讓身體健康越來越糟糕…那麼,我們的寢具該多久洗一次呢? 讓專業的重症醫學醫師:黃軒醫師,以及高敏敏...
重症醫學醫師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沒呼吸器、沒病床……COVID-19塞爆醫療量能後,前線醫護不得不背負的生死抉擇】
眼前病人呼吸困難、血氧濃度低,但院內負壓隔離病房、加護病房、專責病房通通沒有床位,也沒有空的呼吸器了,量能緊繃下,儘管患者拼一拼或能有更大搶救機會,現場醫護卻被迫問病人:「如遇緊急狀況,你是否要放棄插管治療?」
每一次被迫提問,對以救命為職責的醫護來說,都是衝擊與掙扎,「這個病人真的插管的話,搞不好還有點希望……。」只是從人力到設備資源,卻沒能給他們足夠的機會與時間。
這波疫情中,急需「給氧治療」的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個案超過一千多人,然而不管是插管或氧氣面罩,給氧治療本身就可能提高傳播病毒的風險,在缺乏充足負壓病房之下,怎麼決定誰有活下去的機會?建議不插管治療的標準在哪?其他必要性的急重症醫療怎麼辦?
類似醫療倫理考驗早已在國際發生過,尤其是曾為疫情震央的義大利,義大利麻醉與重症醫學會去年3月即發表有關分配重症醫療照護資源的臨床道德指引,將有限的資源保留給有更大生存機率和預期壽命的患者,引起醫界兩極化的聲音,執筆這份指引義大利重症醫學醫師的馬可‧韋爾加諾回應:「我們的原則是『拯救最多性命』」,今年1月發布更細緻的2.0版本。
但此刻台灣醫界對於第一線急救「何時放手」,僅有針對葉克膜使用有共識,強調仍能救就救,一但資源整合調配來不及,醫療資源分配的沉重壓力與創傷,將全部壓向第一線醫護。
「如果病人說要救到底的話,我要怎麼回應他?」其中一位被要求提出殘忍問句的年輕醫師,至今仍在思考這個問題。
#延伸閱讀【專題|病毒的逆襲──斷鏈防線下的社區焦土戰】https://bit.ly/34H0SBA
#covid19 #醫療倫理 #插管 #醫療量能 #疫情 #報導者
重症醫學醫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藍色、綠色、粉紅」因為不是化學染色,所以沒有褪色問題,屬於安全色彩,可以更放心使用.....
重症醫學醫師 在 -營養師敏敏大夫聊療天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們在床上時間相當多,聞到熟悉味道才能讓人安穩好眠,可是你知道嗎,枕頭整週不洗的話,枕頭上平均有300萬隻細菌與你共眠。😱😱😱
因為我們的口水、汗水、淚水都會滲進枕頭,當中會衍生腸胃、呼吸道的細菌,讓身體健康越來越糟糕…那麼,我們的寢具該多久洗一次呢?
讓專業的重症醫學醫師:黃軒醫師,以及高敏敏營養師告訴你吧!👩⚕
超多醫師及營養師專業分析
請見本集《敏敏大夫聊療天》
#高敏敏營養師 #黃軒醫師 #重症醫學醫師
#寢具 #枕頭 #被套 #床單 #細菌溫床 #呼吸道疾病"
重症醫學醫師 在 高雄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多年來,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及完善先進的儀器設備提供重症病人最好的醫療服務,也為重症加護醫學訓練提供最佳的環境。並實施加護病房專任及專責主治醫師制度,使重症加護 ... ... <看更多>
重症醫學醫師 在 20210519《羅友志嗆新聞》視訊連線重症醫學專科醫師黃軒 的推薦與評價
5/19(三)早上07:00-08:00視訊連線: 重症醫學 專科 醫師 黃軒【本公司所有版權,非經同意不得重製,違反必究】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