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印的 3D 列印,這次盯上了森林
作者 愛范兒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6 月 06 日 0:00 |
當環保越來越受重視,森林危機也引起更多人關注,包括 3D 列印的先驅者。
最近3D列印公司Desktop Metal製造出新技術,表示可3D列印出任何類型的「樹木」,且藉由廢物利用。不僅能回收更多垃圾廢物,還能藉由循環利用木材,減少人類砍伐。以前3D列印主要用各類塑膠和金屬材料列印,現在木頭也能成為列印材料了。
但3D列印的木桌、木椅、木碗,你敢用嗎?
3D列印的木桌、木椅、木碗都來了
新技術稱為Forust,也是Desktop Metal創立的子公司,專門營運新技術發展。技術藉由獲得專利的單程黏合劑噴射技術,可持續生產應用於木質零件。可持續性體現在Forust列印的原材料,這些材料全都是來自木材製造和造紙業的廢棄副產品。
Forust從木材製造收集纖維素粉塵,從造紙業收集木質素,這兩種材料透過高速3D列印,直接製造出木質成品。所以不是完全還原一整棵樹,而是列印出「模仿」真實樹木的產品。廢棄木料,從此也能成為精緻、美麗、有用的東西。
列印過程中,經特殊處理的鋸末會散開來,人們藉由CAD軟體及操作設計,讓無毒且可生物降解的樹脂黏合劑接合材料。
這能讓列印出的木材和傳統木材一樣的硬度和功能。特別的地方還在於,人們可用數位技術模仿任何類型的樹木紋理。只要在後台設計好木材列印的每層數據,就能隨心所欲印出紋理。可印出紫檀木、水曲柳、斑馬紋、烏木、桃花心木等,還支援各種木材染色劑,染成對應樹木的顏色。
Forust首席執行長Andrew Jeffery表示,Forust提供幾乎無限的設計靈活性,更接近真實樹木材質,並有更多創造自由。列印完成後,人們可按照傳統木製產品,打磨、鑽孔、染色、塗漆、拋光等。
目前,人們可使用Shop System機器或RAM 336製作木製品,有緊湊、高速、單程列印引擎等特點,很適合批量列印中小型木質零件,配備機械手臂的Forust3D列印工具最大能列印180×90×30公分的木製品。
Desktop Metals首席執行長Ric Fulop認為,這項技術各行各業都能用。如建築領域,可製造地板、屋頂;豪華內部裝修部件領域,可做汽車、遊艇及高級住宅有異國情調的稀有紋理裝潢素材;家具可做成櫥櫃、桌椅、門;家居用品可做成花盆、雕塑、相框、碗筷等。他們也展示一些設計樣品,包括各類家庭用品如器皿、碗、籃子、托盤。
Forust商店頁面,已可購買列印好的現成產品,第一批產品是瑞士工業設計師Yves B é har設計,但價格不便宜,一個托盤就要20美元(約新台幣552元)。隨著首批產品推出,Desktop Metal也為建築師、設計師、製造商提供木製產品生產的新方式。
高效、實用、可自由設計,當然最創新也最重要的是環保。
3D列印木頭真的環保嗎?
3D列印木頭的風潮才剛露頭角,無法有具體數據判斷結果。不過回到3D列印木頭本身看看影響性。
3D列印木材早在2013年,就有名為FormFutura的公司創造過類似產品,名為LAYWOO-D3,材料是40%再生木材,其餘部分是黏合聚合物,但更像木絲堆疊,缺乏真實紋理,密度也不夠。
之後幾年,也有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開發實驗室培養的特殊木質細胞,弗萊堡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環境友善的木質3D列印材料,但要不就是研究處於起步階段,要不就是產品很難和真實木材媲美。
Forust的確是具革新意義的改變。對環保的改變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用木材廢料再現原木品質和紋理,讓纖維素和木質素成為持續資產。
二是自由創建複雜或獨特的木材設計,可避免複雜木材設計的流線型生產。
三是按需生產,製造商、設計師甚至消費者都可提交自己的列印客製設計、訂購樣品和尋求大批量合作夥伴,並大規模、長期生產產品,最大程度減少材料浪費、現貨庫存,以及運輸污染。
第一點想法抓住森林砍伐的痛點,木材浪費是嚴重問題。The Balance網站報告指出,垃圾掩埋場所有垃圾有10%是木材廢料,2010年產生7,060萬噸城市木材廢料,且還在增長。Desktop Metal表示如果人們買3D列印的木製產品用壞了,還可回收,再列印成新產品。
他們希望木製產品壽命結束後,用戶有兩個選擇,一是像其他木製產品丟掉,將隨著時間推移生物降解,另一種就是藉Forust將材料重新用於未來產品。
我們的願景是創造真正的循環製造過程。
且這種技術讓可持續製造和具成本效益的木質產品,代替很多塑膠和聚合物,這樣也能減少各領域塑膠製品生產。不過回收木材廢料的成本還需要深究,紋理製造過程的精細程度、木材廢料多次利用後的品質,依然需要大量產品檢驗後才能確定。
第二、三點提到的生產過程,Forust也還有問題。如收集到廢棄木料後,轉化為木粉的過程,通常也需要消耗化石燃料等能源,如果使用木材廢料本身,廢料可能也會燃燒到膠水、油漆、有毒塗料等物質,然後將二氧化碳和毒素排入環境。
ZDNnet指出,從廢棄紙漿提取木質素,也要使用諸如二氧化硫、硫化鈉和氫氧化鈉等有害化學物質,或花費較高成本研磨後,透過二噁烷/水提取,然後用溶劑純化。所以將廢物木料變成可回收材料的過程,也有諸多破壞環境的部分。這也是可持續發展一直以來的挑戰──創建可持續的解決方案,通常也需要另一個不可持續的過程推動。
數據顯示到2027年,全球成品木製品市場將達1.8兆美元,需求下Desktop Metal是第一個將3D列印技術大規模商業化的公司。他們正將始於樹木的減法業,轉變為始於升級回收木材廢料的增材業。
不過未來是否實現Desktop Metal的願景,或他們願景只是商業鼓吹,還得持續觀望。
3D列印,還能給生活帶來什麼新改變?
列印玩具、列印鞋底、列印橋樑、列印房子、列印火箭……3D列印似乎無所不能。
這個出現在1990年代中期的技術,開始只是由電腦控制,快速把液體粉末等「列印材料」一層層疊加,然後把電腦藍圖變成實物的裝置。1986年,美國科學家Charles Hull開發第一台商業3D印刷機;1993年,麻省理工學院獲3D印刷技術專利;2005年,市場首台高清晰彩色3D列印機Spectrum Z510面世。
當時人們對3D列印抱有無限期待和幻想。3D列印的確沒讓人失望,雖然速度發展並不快,但每次新成果足以令人耳目一新。如2010年11月,美國Jim Kor團隊列印出世界第一輛3D列印汽車Urbee,2011年6月6日,全球第一款3D列印比基尼出現,2011年7月,世界第一台3D巧克力列印機來了。
從建築、家居、美食、醫療到武器,3D列印在很多領域都開始運用。3D列印也曾視為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技術,但3D列印風潮來得快去得也快。2016年左右,很多3D列印公司紛紛倒閉,AI和區塊鏈迎頭趕上。
風潮過後研究人員並未受影響,依然持續研究3D列印的新可能。
2019年4月15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以病人自身組織為原材料,3D列印出全球首顆擁有細胞、血管、心室和心房的「完整」心臟。當時這顆「心臟」可收縮,但無法像正常心臟一樣搏動泵血,去年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又藉由新型生物墨水加上3D列印技術,創建有腔室、心室、血管結構、可泵血的心臟。
生物3D列印,讓我們看到3D列印的無限潛力,雖然真正器官移植還需至少十幾年才能確認能否用於人體,但技術發展瞬息萬變。3D列印很多技術尚在研究,4D列印就興起了。4D列印其實就是3D列印技術升級,是將「可編程物質」和「3D技術」結合,讓3D列印物體有一定機械運動能力,能在外界刺激下改變形狀或結構。
這些「列印界」新技術,讓我們看到希望,不過依然感覺有點遙遠。而3D列印風潮後的企業,就在不斷嘗試讓3D列印技術更現實。
3D列印公司Icon和當地非營利組織New Story共同開發3D列印房屋,今年就有新主人:70歲高齡的流浪老人Tim Shea。這棟用混凝土3D列印房屋的造價只有1萬美元,低成本、便捷性、舒適性將為全球更多流浪人口帶來慰藉。
不過除房屋建造、生物組織等特定領域,大部分普及的3D列印材料,依然是金屬或塑膠等可黏合材料。最新的木製材料,讓我們又看到3D列印進入日常的可能。接下來,3D列印還將從單一列印材料走向多種材料並行列印,將讓3D列印機賦予產品更多元功能、更智慧的體驗、更複雜的系統。
這也將讓3D列印產品更貼近每個人的生活。
附圖:▲ Spectrum Z510。
▲ 3D列印汽車Urbee。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6/06/3d-printing-forust/
金屬活性判斷 在 彭溫雅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宅家提升保護力:#中醫五行+#調整好體質 才是根本之道】
最近大家為了保護彼此,大多盡量避免外出,
不過一直宅在家,不能出門運動曬太陽,要如何保養體質,因應險峻的外在環境呢?
我們可以從中醫的五行學說的角度來看看~
#五行學說 是中醫學的理論基礎,以木、火、土、金、水這五種自然界屬性,理解人體五臟六腑的生理與病理關係。
中醫認為,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聯繫六腑,和其他器官組織,形成一個完整的個體。五行學說認為人體對內必須維持臟腑功能的協調,對外與大自然達成平衡,這樣才能維持身心靈真正的健康。
根據中醫五行,春屬木、屬肝;夏屬火、屬心;長夏屬土、屬脾;秋屬金、屬肺;冬屬水、屬腎。時至夏天,在中醫五行中,「#夏屬心,屬火」,夏天天氣炎熱,難免心浮氣躁,中醫建議,夏季的調理,應以「養心」為優先!
「#火剋金」,意思是說,高溫的火可以融化金屬,當然,「真金不怕火煉」,如果本身「金」充足,「肺氣」旺盛,自然就不怕夏天火旺引起的總總不適啦!
如果本身「肺金」不足,容易感冒,又容易過敏,如何在夏天這個火旺的季節進行調理呢?
五行學說存在相剋理論,也存在相生理論: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從大自然就可以理解這個簡單的規律。例如樹木燃燒會產生火,火可以把東西燒成塵土,地底下蘊含著金礦,金屬離子可以構成水,而水的涵溉可以使樹木生長。所以想要透過「土生金」,使「#脾土生肺金」,改善脾胃的功能是調養肺氣及免疫力的重點!
夏天調理脾胃的重點在於「養心」、「細心」、「開心」!
1️⃣「養心」
心在五行中屬火的臟器,包括西醫的心臟,具有血液循環的作用,同時還掌管與意志和思考等「心理」有關的活動。西醫的心臟,是一個利用幫浦功能,讓血液循環全身的臟器,但中醫指的心,除了實質的幫浦功能,還具有負責精神及思考活動的大腦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功能。
「#養心守則」:紅色入心,紅色蔬果含豐富植化素,是最佳抗氧化食物
番茄→茄紅素降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預防血栓
蘋果→蘋果多酚中的原花青素可以抑制體內胰脂肪酶的活性,降血脂
山楂→多種有機酸,可以降三酸甘油脂
紅豆→富含鐵質,可以強心補血
2️⃣「細心」
細嚼慢嚥可以促進消化,補充好菌可以調整體質。
「#細心守則」:腸道是人體「第二大腦」,健康的腸道是營養吸收的基礎
酵素→就是「消化酵素」,例如蛋白酶、澱粉酶、脂肪酶等等。人體只有口中的唾液含有澱粉酶,所以細嚼慢嚥,才能讓唾液中的澱粉酶與食物充分混合,幫助消化。
酵母菌→是一種真菌微生物,在食品上常用來發酵做麵包、釀酒等等,食物的營養經過酵母菌的作用後會更美味,也更容易吸收。
益生菌→例如LP菌,是副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的學名縮寫,是人體腸道中,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的主要菌種之一,在日常中喝優酪乳就可以補充好菌。
益生質→指的是不被消化,但與身體共存的微生物能夠利用,並帶來健康益處的物質,在全穀根莖類、堅果類、蔬菜水果及菇類都含有益生質喔~
3️⃣「開心」
中醫將精神活動與思考活動稱為「神明」或「神」,心就是負責掌控這種神明的臟器,「心主神明」,與思考、學習能力、判斷力、言語功能、睡眠、意識狀態等大腦功能及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都有很深的關係,因此當心的運作出現異常時,就會引發記憶障礙、言語障礙、不安等精神症狀,也會導致睡眠障礙。
「#開心守則」:芳香類植物具有舒緩情緒、穩定神經的作用
紫蘇→辛涼抗菌,清新醒腦
丁香→辛溫抗病毒,含丁香油酚可抑制病毒
花椒→辛熱提升免疫力,促進食慾
薄荷→辛涼解鼻塞,睡醒隔天不昏沉
夏天一到暑氣盛,建議大家保持心平氣和,宅在家時維持規律的作息,三餐均衡營養加點運動,跟著中醫五行理論來做節氣養生,消暑養心提升保護力!
金屬活性判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冠病毒可存活在物品上多久?(更新版)
自從英國和其他國家疫情又開始爆發,又加上長榮機師,一些朋友詢問我關於新冠肺炎相關的訊息:
「醫師,長榮貨運/大陸淘寶/英國亞馬遜/next.co寄過來的包裹,上面有可能會有新型冠狀病毒殘留嗎?我可能會受到感染嗎?我應該怎麼做呢?」
之前曾經整理過新冠病毒能夠存活多久的時間,當時只有少數的文獻研究,後來陸陸續續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所以藉這個機會,更新科普一下。
衣服:因不同的材質而異,大約能夠存活一天到兩天。總括來說,棉質的衣服可以存活比較短,人造纖維的衣服,存活比較久。
紙板:24小時
塑膠:72小時
不鏽鋼:48小時
銅:4小時
玻璃:最多能夠存活五天左右,但是這個是在實驗室的狀況之下。實際真實的狀況應該不會那麼久
氣溶膠( A E R S O L):2-4小時,氣溶膠好像很繞口,講簡單一點就類似是打噴嚏、咳嗽飛出來的飛沫
以大原則來說:
越平滑的面,存活越久。越凹凸不平粗糙的表面,存活越短。
越熱活性越低,越冷病毒活性越高,所以現在進入冬天,所以北半球又開始大爆發。
濕度越低,傳染力越高。
很多公共場合裡面的電梯,都上面鋪了一層塑膠膜,這是不是等於延長了病毒的存活時間呢?
本來電梯的按鈕或許是金屬,金屬看來的存活時間是比較短的。
甚至在疫情高峰的時候,有大樓的電梯上面會貼了一層銅片,才能夠減低存活時間。
在電梯的按鈕上,貼上一層塑膠膜,雖然方便了消毒,或是可以防止消毒液或酒精,破壞裡面的電路版,和防止按鈕面板的材質變質,或是防止民眾使用尖銳物品例如鑰匙來直接弄壞按鈕,這應該屬於實務上面的無奈⋯⋯但是會不會延長病毒殘留的時間?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回過頭來,解答最上面那個問題:「從某某國家寄來的包裹,可以打開嗎?安全嗎?」
以常理判斷,從商家寄出來的包裹,理應是超過24小時才能送達。所以理論上,病毒也不會存活。
如果真的不是很放心,可在包裹上面噴一下酒精/消毒產品,放置一天之後,再打開。
但是如果真的真的很不放心,裡面又剛好是3C產品或相機類的產品,請您轉寄到我這邊來,我無償幫你處理掉😁😁😁
最近奶爸Dr也從英國亞馬遜那邊下訂接招合唱團主唱Gary Barlow的CD,請大家安心
P.S: WHO 曾經發佈過訊息,認為從中國來的信件/包裹是安全的。各位可以參考參考(下方有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154163327962392/posts/2890957404282957/?d=n
參考資料:
https://virologyj.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85-020-01418-7
New coronavirus stable for hours on surfaces [Interne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20 [cited 2020Apr17].
https://www.nih.gov/news-events/news-releases/new-coronavirus-stable-hours-surfaces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2004973?query=featured_coronavirus
Kampf G, Todt D, Pfaender S, Steinmann E. Persistence of coronaviruses on inanimate surfaces and their inactivation with biocidal agents.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2020Feb6;104(3):2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