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髮半輩子 》連載八之四
我和欣怡認識的初期,每次見面我都會跟她說,沒結婚很幸福,不一定就沒愛情,反而是很多婚姻裡要有像樣的對待都很難,我每次滔滔不絕地叮嚀,她都笑著猛點頭,因為我相信催促她趕快結婚的人一定多到不缺我一個。
不過後來欣怡告訴我,她會選擇結婚是因為她內心有一個很大很大的夢想想要實現,那就是擁有自己一個家。
可能是母親很早就過世的原因吧,不過,欣怡認為對於生母印象不深,反而沒有那麼大的因素,這個願望跟父親較有關係,應該說她受父親影響最大。以前爸爸曾跟她說,她沒有結婚沒關係,不結,可以跟他一起學佛。父親覺得學佛才不會白來這一世,學佛可以讓我這一世解脫和得道。
但隨著她年齡慢慢增長,父親開始又擔心她,於是有次父親就告訴她,如果有一個男生可以照顧她的話,他會更放心。
在欣怡的心目中,父親的人生故事比小說還精彩起伏,從小父親生活在埔里,父親從事過救生員、船員、漁夫、海底工程做隧道的人員⋯⋯他的一生一直流浪在外面,父親三十歲時結婚生下她,從此展開他對家人付出的辛苦之旅,父親說過,每次他只要ㄧ領薪水,欣怡就生病,讓他身上的責任越來越大,尤其是生母在她三歲時過世,單親的男人帶兩個女兒真的不容易。
爸爸為何想要出家?其實跟她從小老愛生病無關,是因為學佛讓他脫胎換骨,而這個學佛的因緣有一半來自繼母的鼓勵與支持,潛心修佛的父親不僅吃素、戒煙、戒酒、戒檳榔,還更深一層去上課進修。
父親修佛有他的原則,從不讓任何人供養,因為他說他還沒有到達那個境界,所以不想收眾生的錢,他很努力的想要學習到開悟境界,這是他一生的夢想。
父親學佛雖受繼母影響,但他卻比繼母早一年出家,同受一位師父剃度出家儀式。繼母的一生也很辛苦,前一段婚姻育有二子一女,跟爸爸結婚是沒有生育,但對欣怡跟欣怡的妹妹的付出與照顧是非常無私的,讓她們姐妹深深感動,完全消除孩子心裡缺乏母愛這一塊的陰影。
正當我參加完婚禮後,準備幫欣怡寫故事與約好婚後去南投為他們夫妻拍照的時候,承翰的阿嬤突然過世了。
《 待續 》
圖: 家族合照。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楊定一‧全部生命系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修行之間 (10):一切都是顛倒,是在哪個層面顛倒? #楊定一真原醫 #楊定一靜坐 #楊定一全部生命 #知見 #靜坐 #解脫 #實修 #開悟 #禪修 #閉關修行 #靜坐教學 #境界 #天人合一...
開悟境界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碧潭上的月亮》
甲午年2014年應邀至日本東京和京都交流並傳法,其中一日應某寺廟住持至其千年禪寺的方丈室中茶話閒聊,看其室中壁上掛有寒山所寫的一幅:「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下面落款屬名某大正僧所寫,我試探性地問他這句禪詩的出處,他並不明白其實這首詩,是來自於中國唐代極富盛名的隱士─寒山所寫的詩,再進一步問他詩裡面的意境,他也無法明說,我心中便有數,就繼續和他品茗閒聊。
只要是參禪的人便能理解禪師經常以物喻心或用境練心,例如「皋日當空,秋月如鏡。」這句話被比喻參禪者破了末後牢關,打破了無始無明的境界,才有辦法體悟。這也讓我想到《華嚴經》中所說「若人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這個境界也是指修行人當他到達明心證悟之後,對於一切理地、應對已經如如不動,於一切境中都能從善如流,但又不受薰染的一種開悟境界。這種境界其實已經遠遠超過一切的物擬和比喻,如果還是有物可說,那還是墮入到意識分別和見聞覺知,所以難怪一般人無法體會到寒山的「教我如何說」。其實開悟的境界真的是無法說,也說不得的!– 王薀先生
感恩留言/分享,歡迎來主頁按讚訂閱📢📢📢
☀尊重版權,圖文請勿重製或修改☀
開悟境界 在 妙禪師父 佛教如來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本週佛教如來宗新佛曲 -《妙禪引領覺悟佛曲》在今日台北如來正法班正式發表囉!此首佛曲是台語歌,由李秉宗師兄作詞、作曲與演唱。
大家可至妙禪師父佛教如來宗國際官方網站聆聽(http://www.rulaiweb.org/song/05.html),與 師父佛心印心!
詞/曲/演唱 : 李秉宗
孤單甘是無人來作伴 心痛甘是生活來拖磨
驚惶甘是人生路上無塊援 無奈甘是無人了解我
師父說:孤單只是心袂定 心痛只是找無路通走
驚惶只是毋知人生為著啥 其實咱攏是乎業騙毋驚
過去我為生活闖甲暈車車 也為愛 情歌唱甲心攏破
但是 師父時常慈悲提醒我 叫我毋通浪費人身生命放乎業來拖
人說今世會按怎 在前世就注定
師父講哪依教奉行 會跳脫運命
感恩 師父修行路上 用心的教化
乎我早日解脫累世的牽拖
師父啊 您的話 我攏有聽 聽您講開悟境界 是高低定輸贏
師父啊 感恩您沒放棄我 乎我機會 見著本來的我
師父啊 您的話 我攏有聽 我會全然來交付勇敢向前走
師父啊 感恩您沒放棄我 因為我知 阮攏是您的 寶貝心肝
開悟境界 在 楊定一‧全部生命系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修行之間 (10):一切都是顛倒,是在哪個層面顛倒?
#楊定一真原醫
#楊定一靜坐
#楊定一全部生命
#知見
#靜坐
#解脫
#實修
#開悟
#禪修
#閉關修行
#靜坐教學
#境界
#天人合一

開悟境界 在 伍妞有伍仔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正補充:正念=不批判=佛教裡的空性
正向思維,是再下一步的境界,當明白世事物都是空性是中性,是人主觀加入既定意思,如果懂得放下批判任何事的主觀意義,快樂的選擇就是正向思維。
例:食物只是能量的轉化,本無好壞之別,但人總是有批判任何事情的慣性,當開悟這一點,每一口飯都可以變得是好,是真真實實的好。

開悟境界 在 Simon Cha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其實我們不論是希望得到甚麼東西,真正期待、渴求獲得的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解決了眼前及長期的生活需要(可以概括當做「身」的需要)、因而內心的期望得到滿足(可以概括當做「心」的需要),進而令自己活在生命最高境界中(可以概括當做「靈」的需要)。
且讓我們就按此理解,分析一般人最普遍的幾種需求:健康、金錢、伴侶、事業。
健康——
表面的期望:活出健康人生。
真正的期望:
(身)百病早癒、長期生龍活虎,省下醫藥費和自己與其他人的病苦與損失。
(心)舒服、開心、精神爽利、自由(無需依賴醫生和藥物)
(靈)圓滿、自在、平安的存在狀態。
金錢——
表面的期望:得到多一點錢,不用再為生計而煩惱,可以享受更多物質生活。
真正的期望:
(身)減少為生活而勞碌的辛勞、擔憂、煩惱、怨氣。
(心)開心(享受物質生活)、自由(免受經濟條件規限)、減壓(不用為經濟而緊張辛勞)、悠閑(有較多時間享受生活)、自傲(提升自我形象與價值)。
(靈)圓滿、自在、平安的存在狀態。
伴侶——
表面的期望:有個人陪伴過日子,活得窩心快活。
真正的期望:
(身)分擔日常生活的任務(家務、理財、應酬等)、減低經濟壓力、有人共策劃商量解決問題、生兒育女享受天倫之樂。
(心)滿足愛與被愛的需要、增加安全感、解悶、消除孤獨感、得到情緒發洩機會與支援、提升自我形象與價值。
(靈)圓滿、自在、平安的存在狀態。
事業——
表面的期望:打拼出自己的功業。
真正的期望:
(身)經濟獨立、表現自己的天份與能力。
(心)得到成就感、感到開心滿足、提升自我形象和價值。
(靈)圓滿、自在、平安的存在狀態。
我們許多時候感到自己「心想事不成」,其實除了是因為不懂得想或者時候未到等因素之外,往往更是因為宇宙早已成全了我們,只是在不同的層次而已——例如某女士切願有個意中心共諧白首,上天竟然給了她一隻大狼狗!她根本未準備好過婚姻生活做好老婆,真正需要的無非是半夜怕黑,想有伴有保護而已。
發揮心靈力量來改變現實(信念創造實相),例如創富、吸引桃花運、治病,令自己生活美滿,就是所謂「靈性顯化」(spiritual manifestation),主要是在非意識最深的層面進行的----心理學所謂的潛意識。
潛意識的世界就是信念、情緒、生命經歷的感受等等組成的國度,佔我們意識的90%,那是平日我們無法認識的天地。
不過我們總有辦法去進入這個世界,自己去控制裡面發生甚麼事。這是一門技藝,人人都學得到。不論你生命中想得到甚麼,完全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獲取。這比拼命去爭取更有效、更好玩、更省事。
你也可以靠這種方法活得輕鬆、舒服、精采、滿足。
祥哥「心想事成」系列:
「心想事成」怎樣可能 --顯化秘笈(1)
https://youtu.be/JIi4qsGguN0
「心想事成」怎樣通天求助 --顯化秘笈(2)
https://youtu.be/fKS7_aUZR7I
「心想事成」成功秘訣 --顯化秘笈(3)
https://youtu.be/-JBU0gtRxaw
「心想事成」為什麼失敗 --顯化秘笈(4)
https://youtu.be/e9Ct2vi9R0g
「心想事成」怎樣向宇宙落單 --顯化秘笈(5)
https://youtu.be/SCbgROeZEjY
「心想事成」具體怎樣進行 --顯化秘笈(6)
「心想事成」怎樣得到真命天子 --顯化秘笈(7)
https://youtu.be/0mFpz-rgjnA
「心想事成」怎樣返老還童 --顯化秘笈(8)
https://youtu.be/MQONZblAp_o
「心想事成」天理何在 --顯化秘笈(9)
https://youtu.be/2WA7_BkGrHI
「心想事成」怎樣令人生圓滿 --顯化秘笈(10)
https://youtu.be/kN-xRbUIIJw
「心想事成」怎樣令人開悟 --顯化秘笈(11)
https://youtu.be/w26krtrezGM
祥哥講決定心想能否事成的是什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81DafPYas
本影片的資料詳見周兆祥《今生我主場》第12章。
購買周兆祥博士的有關書籍:
https://www.greenwoodshk.org/greenwoodsstore
找周兆祥博士做個人諮詢療癒課:
https://www.greenwoodshk.org/copy-of
參加周兆祥博士的實體及線上活動:
https://www.greenwoodshk.org/core-curriculum
訪周兆祥博士的個人網站收料:
https://alivewithdrgreen.com/

開悟境界 在 明心見性》的檔案】>【《聖尊蓮生活佛盧勝彥》開示關於開悟 的推薦與評價
從「初夜」到「中夜」到「後夜」,終於睹明星而開悟了! ... 事實上,不然,假如見「空性」就是「佛性」,那「無色界天」的境界就是佛性,「無色」、「無心」、「無 ... ... <看更多>
開悟境界 在 [轉錄] 關於開悟- 看板Buddhis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開悟的三種錯誤觀念
一些禪修多年並有所體驗的人,可能會認為自己已經證得清淨的智慧,
不再有對自我的執著,並進入了涅槃境。事實上,
凡是自認為開悟的人其實都還沒有開悟,
因為他還有一個會開悟的‘我’。開悟並不是一樣東西、
一種感覺,或一個可以進入的境界,如果是這樣,
那開悟就太有限,太虛幻不實了。
如果開悟還是一個目標,還有一個我可以從中獲益,那智慧仍是遙不可及。
如果你才剛開始禪修,可能會以為聽懂了我剛才說的話,
初學者要能夠體會深入禪修後的喜悅,畢竟是不容易。
如果你修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內心突然湧出無比的歡喜,
感覺自己好像進入涅槃了,你興奮地大喊:‘真的,自我已經完全消失了!我進入涅槃了
!’
你真的進入涅槃了嗎?
既然還感覺到有一個‘我’進入涅槃,那終究還未證得最高的境界。
但是這個體驗是那麼強而有力,
因此就算是非常有經驗的禪修者也很可能被誤導。
這就是一個對開悟有錯誤認知的例子。
另一個例子是,當禪修者達到了自我中心消失、方法不見的時候,
他感覺到完全的放鬆、自由,與宇宙合而為一,但對週遭境界漠不關心,
因為他的自我意識已經消失了。那時心中並不是欣喜,而是完全的自在,
所以並不會雀躍高喊自己已經進入涅槃。但在這情況下,不論經歷到什麼,他的自我還是
存在的。
一旦離開這種寂靜的狀態後,他可能會聲稱自己已經明白什麼是涅槃,
並且看見了佛的法身,獲得了究竟的智慧。如果你的修行功夫不及他,
而想要否定他,他可能會立刻反擊,告訴你:‘你沒有經歷過我的體驗,
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這樣的禪修者一般對自己的成就非常執著,如果你不相信他
,他會十分懊惱。
更糟的是,如果這時剛好有人願意為他印證;可能是覺得他的經驗與經典完全符合,
也可能是因為曾經有過相同的經驗,所以有這個立場來印證;
那麼他會感到非常歡喜,並把那個為他印證的人當作真正的善知識。
~開悟的人生不是夢~
這位禪修者被稱讚時是那麼歡喜,被懷疑時卻又那麼氣惱,
那他所證得的究竟是怎麼樣的解脫呢?看來他所謂的涅槃是有問題的。
對於這個論點他可能會響應說:‘我對稱讚和批評的響應確實不同,
不過我並不是為了維護自己。自從徹底解脫後,我已經沒有什麼事好在意了。
不過為了維護佛法的尊嚴,我還是會譴責那些違背佛法的人,而稱讚與法相應的人。’
我們對此能說什麼呢?想判定這種人的修行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
他所經驗的到底是什麼?如果這個體驗讓他覺得獲得了甚深的智慧,
那他還是沒有進入涅槃。唯有當涅槃和生死輪迴都如夢幻般消失時,唯有當心是相當穩定
平和,
而快樂和悲傷等感覺都不復存在時,才是真的進入涅槃。
把開悟說成一場夢似乎很奇怪,
但如果說生死輪迴與開悟都是虛幻的話,那禪修者只是努力地從一個夢境進入另一個夢境
而已。
其實,開悟本身並不是夢,是想開悟的念頭和悟境這個概念才是夢。
因為在生死裡輪迴的眾生是生活在夢幻中,才認為有‘開悟’這個目標可以執取;
如果真的開悟後,悟後的人生就不再是一場虛幻的夢境了。確實,到那時候,
開悟不復存在;當進入真正的悟境時,由於一切皆空,所以也沒有所謂的悟境
~禪修像登玻璃山~
精進的禪修者就像一個試圖登上玻璃山的人,山坡很陡也很滑,
更糟的是,上面還塗滿了油。登山者打著赤腳,每一次盡力往上爬,
都還是滑了下來。但他還是不斷地嘗試,一次又一次地往上爬,
直到精疲力盡地倒下不支,沉沉地睡去。當他醒來時,
玻璃山已經不見了,才發現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一場夢;
根本不需要爬,也無所謂前進。
但在夢裡,山確實存在,如果當初沒有嘗試去做這件不可能的任務,
也不可能從夢中醒來。我們修學佛法是為了解脫生死輪迴,而達到寂靜涅槃,
但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狀況,
如之前我們說明的兩個因我執而自以為實證涅槃的例子,
接下來的第三個例子,我們將檢核一個同樣是錯誤但完全相反的觀念。
有些禪修者,主張沒有涅槃,也沒有可以進入涅槃的我,
因此對於稱讚、譴責,對於世事,甚至自己的修行,都抱著漠不關心的態度。
這種態度相當不正確,甚至比前兩種更危險。
前兩類禪修者起碼還能生禪定天,而第三種,則會想放棄修行。
如果他堅持修行下去的話,還有可能生於無色界天;
但如果他覺得反正一切都虛幻不實而放棄了修行,
那麼正是因為這個無明,他不但遠離了人道和天道,很有可能會投生到畜牲道。
這些有關開悟的錯誤觀念都很常見,即使是精進的禪修者也很容易犯。
因此你應該可以明白,在修行的路上,
有一位能指引你不落入邪見的禪師是多麼的重要。沒有老師的指導,
即使對佛法的修行有很大的信心,依然有可能會走上歧路
心得:
阿彌陀佛
諸比丘!有四預流支,何等為四?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親近善知識很重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144.2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95867511.A.FAC.html
※ 編輯: apple03 (114.36.144.211 臺灣), 07/28/2020 05:28:53
※ 編輯: apple03 (114.36.144.211 臺灣), 07/28/2020 05:29:5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