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一些私事公事
讓心情很浮躁不安緊張
加上拍戲又忙
覺得自己都快不像自己了
但最近做了一件事完全的轉換了自己的心態
改天再和你們分享~
首先 終於釐清了來龍去脈之後
我想說的是
前陣子有去幫張捷和芝芝他們拍一集YT
因為芝芝準備要去拍閩南語劇
所以大家幫她一起想了個遊戲但要全程說閩南語
希望能夠幫助芝芝先練習一下
片子剪出來後
張捷也有先讓我們大家閱過片讓我們檢查
想和大家說的是
其實大家在玩遊戲 都是很真心很投入的
過程中蓓蓓無心的說了一句話
卻被一些網友解讀誤會了
想告訴大家 她沒有那個意思
雖然平常看我們在拍八點檔
感覺講閩南語好像很簡單但其實不然
即便平常拍戲都要講閩南語的我
私底下因為不常講
所以在日常對話上還是會2266
到現在的我都還是很認真的在學習閩南語
加上現在很多人其實不擅長說聽閩南語
在現場的我感受到~
起初的美意是想先不要一開始就給芝芝和張捷那麼大的壓力要用閩南語來解說遊戲
我們先輕鬆簡單的帶入
畢竟他們的閩南語真的沒有那麼的熟練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就這樣誤會了
拍YT拍影片是希望大家可以看的開心
希望大家能夠放寬心放輕鬆的來觀賞
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
毀滅一個人只要一句話
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
在成長中 我們不小心犯錯的時候
可能受到了嘲諷、鄙視、打擊
可能受到了不同的懲罰
或許也會有安慰和支持
但難以撫平傷害
一個空瓶子 你向裡面倒水 裡面就裝著水
你向裡面倒垃圾 裡面就裝著垃圾
人是什麼? 人就是一隻空瓶子
你向瓶子裡面倒什麼
你得到的就是什麼
所以說 心裡裝著善良 裝著寬容
裝著真誠 裝著感恩
你的生命就充滿了陽光❤️
#不用說我討好誰或假惺惺就是說自己想說的 #請理性看待 #沒有一個人能夠百分之百被所有人喜歡 #別只躲在鍵盤後面批評 #將心比心 #bekind #最重要的是要記得支持這個張捷J個芝芝 #追蹤訂閱起來吧!
https://youtu.be/uzgcl3ewCSY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課審會進行中 母語教育有狀況 按照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法》訂定課綱研修、審議至發布階段時程(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本日我特別針對《國家語言發展法》各國家語言納入「部定課程」之規劃,進行質詢。 首先,針對課審會大會是否已經有排程召開、及課審大會議程是否討論到「部定課程」的部分,教育部長...
閩南語的 重要 性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課審會進行中 #母語教育有狀況
按照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法》訂定課綱研修、審議至發布階段時程(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本日我特別針對《國家語言發展法》各國家語言納入「部定課程」之規劃,進行質詢。
首先,針對課審會大會是否已經有排程召開、及課審大會議程是否討論到「部定課程」的部分,教育部長表示目前國家教育研究院有研擬課綱,但還在審查討論中。
#母語教育延續性很重要
雖然課綱執行目前還在審查中,但目前所知,所謂的「部定課程」在課審會有諸多爭議,像是出現國一修課,但國二國三不修,然後高一才又修的狀況。我認為這些狀況,對教育的延續性很不利。這個問題不只發生在台語,整個母語教育都應該重視討論。我特別在此要求教育部,應該注意課程延續性的問題,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我希望教育部務必依照《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精神,把本土語言列為各學期的必修課程,此外,十二年國教部定課程應該要有充分的本土語言時數。
#台語文化之美 #台語師資
不曉得大家知不知道熱蘭遮城、三貂角的台語發音?
傳言是西班牙船員稱此為Santiago,早期台灣的先民就稱之為 「 三貂角 」。而熱蘭遮城,則是荷蘭人在 「Tayouan」(今安平一帶) 建立Fort Zeelandia,即為熱蘭遮城。那時為荷人統治台灣 (1624-1662) 的重心。那時 Tayouan 附近的平原,為主要居民聚落 ,「Tayouan」 就漸漸變化成「大員」、「台灣」,開始指稱全島。
這些融合西洋與在地語言的發音,是很迷人優美的,比如:
三貂角 (台)Sam-tiau-kak/(教)Sam-tiau-kak
熱蘭遮城:Jia̍t-lân-jia-siânn(台)/Jia̍t-lân-jia-siâⁿ(教)
臺灣 (台)Tâi-uân/(教)Tâi-oân
(附註)
台:臺灣閩南語羅馬字
教:教會傳統白話字
這些名稱都有背後的歷史淵源,使用台語發音時,更可以理解地方發展的歷史脈絡。當我們用台語唸出這些名字,我們講的不只是一個地名,而是對土地、對歷史的深切尊重與豐厚的感情。
我這邊想特別提醒大家,教育本土語言,需要專業的人才、培養專業的智識。「會說一種語言」與「會教一種語言」不同,「教學」更是另一門學問與專業,這部分請教育部特別慎重留意本土語言師資培育。
最後,我注意到現在課本中,台語被稱之為閩南語,但閩南語和台語有很大的不同。我覺得稱台語為閩南語,並不恰當!因為語言的發展,必受到文化和歷史的影響,使用閩南語的人不會知道三貂角的意思,有很多用詞也和台灣人使用的台語有很大的落差!台語之所以是台語,是因為浸潤了本地的歷史、融合了本土的文化,因為風土民情,所以是台語!我希望教育部也能修正對台語的稱呼方式。
希望教育部展現出教育家的堅持,本土語言透過教育,讓使用台灣母語找回應有的「人權」,使課程完善成為正式課程,也讓母語正確地被對待,減少對於語言的歧視與誤會,期盼教育部帶著大家從語言當中找回族群文化,以及台灣人對自己的認同!
閩南語的 重要 性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神父的鹽
每當看到有人說「台語不能叫台語,只能叫閩南話」其實還挺誇張的.
這其實就是早期國民黨政府禁止台語的衍伸物,只不過,現代黨國沙文把這歧視當作自然,而且做起來理所當然「好像沒有歧視的樣子」,把他當作一種真理,既然是真理,你就只能接受了,我沒有歧視你.
歧視而沒有自覺,想歧視卻又不想被說是歧視,於是造就了這種赤裸裸的黨國歧視.
郭國基在國民黨統治早期,用台語在街頭演說,被說要講國語,他怒斥「乞丐趕廟公」,現在,他們不敢逼人不能講台語,改說你台語不能叫做台語.
如果你不是該語言的使用者,卻要逼迫他人的語言改名,或者說,規定你的語言只能叫什麼名字,怎麼稱呼,只能用我規定你的方式稱呼,而去掉他真正而且大多數人使用的稱呼,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歧視,換作是其他族群的語言,早就被批到體無完膚,不過,對象換作是台語,好像就沒這種問題了,可以理所當然的對台語使用者進行歧視.
而且居然連官方的人都在犯這樣的歧視.
先前有人送審課本,有評審委員大言不慚的表示,要用「閩南語」不能用台語,所操還是同樣的謬誤,「台語不能代表台灣」,所以不能叫台語.
我說某些人的心態很奇怪,早期操著北京話打壓本土語言,現在看本土意識提升了,又轉而竄改台語,本土語言不能代表本土,簡直是笑話.
不然要用北京話來代表「台語」嗎?把布農語、阿美語,叫做「台語」,恐怕原住民也會排斥吧?認為是在侵奪自身語言的邊界.
尊重該族群的自主意識,這是很重要的,無論是哪個學理上的學究,還是中國沙文主義的意識形態,命名這件事,不是在逛動物園,我叫那隻動物什麼名就是什麼名,因為你的對象是人,他們聽得懂你在說什麼,他們不是你的寵物.
早期看過有篇文章寫自己的經驗,他說,
有個男的聽見捷運站四種語言的廣播,如此說道,
「『這是假族群主義.』她的男伴批評道:『何必要中台客語加英語播報,假裝族群平等?幹嘛不要只是國語就好』,並不忘補了一句,『為了選舉而民粹,這就是台灣最大的問題.』」
該文作者感嘆,「如果真要族群平等,恐怕還要加上超過十個原住民語,可能報完都過好幾站了.的確,妄想族群平等,語言平等,是不可行的.」
其實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把「假平等」當成「真平等」,訴諸於完全的平等,你做不到,於是就得服膺他們的「假平等」了.
完全的平等,是訴諸於純潔的謬誤,完全的平等的內涵,就是完全的不平等,平等的概念也就不復存在-舉例來說,因為無法放入全部的語言,所以通通只能用國語,這就是服膺於國語的霸權.
比如火車途經花蓮,廣播播送阿美語,怎麼只有阿美語可以代表原住民語言呢?還有賽德克語跟達悟語阿,於是,因為你沒辦法做到完全平等,就不准放上任何原住民語言,這樣看似最平等,其實就是要讓任何原住民語都不能代表原住民,原住民語也就沒有推廣存在的必要了,大家只能一起講國語,這樣子最公平.
台語不能稱呼為台語,也是同樣的意思,把台語這個稱謂去掉,只能稱閩南語,或者是台灣閩南語,其他語言也不會稱呼台語,因為照著他們的標準,「不是所有人的母語都是xx語」看似任何語言都能代表台灣的「假公平」下,其真正的意涵是,「沒有任何語言能代表台灣」.
也就是讓台灣沒有代表性罷了.
不只是消滅台語,更是消滅台灣的主體性.
照他們的邏輯,恐怕只有最多人使用的國語,可以是所有人的母語,也就變成台語了.
至於國語為什麼是國語呢?這個就不能深究了.
如果你只會國語,甚至把國語當成自己母語的話,基本上,是沒有任何資格去改動其他族群的語言稱謂的,為何?因為國語就是外來殖民政權,推行國語運動,打壓各個本土語言的元凶.
既然打壓過台語,打壓過客語,打壓過原住民語,那根本就不可能作為台灣本土語言的代稱,或者阻止其他語言被稱為台灣話,或者台語.
台灣話,台語,作為反抗國語政策壓迫母語的代表,他是被打壓最嚴重也最為慘烈的語言,同時也是維繫台灣本土意識對抗黨國的語言使用者的大宗,在台灣整體意識被貶抑,台灣的輪廓被碎散,台灣人被視為二等公民,操著國語的人用機槍掃射,對說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的人掛狗牌,台語使用族群以「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台灣獨立」等,建構整體台灣本土意識,抗拒外來殖民政權的殖民政策,以及中國人的陸封文化,所有人都是中國人,母語必須消滅,台灣是中國的一省,台灣只是地名等等的錯誤認知.
光這一點,台語就夠資格叫台語.
總不能台語使用族群撐起台灣意識,國語沙文主義者從不承認到成為一個抹消者,如今卻起來收割,說台語不能叫做台語,台灣人不能代表台灣吧?
如果台語不能是台語,那麼我們要問問,台灣這個概念如今還存在嗎?台灣會被視為是一個國家嗎?還是只會是中國或中華民國的一個省份,上面的人都是中國人?如今的台灣島已經被中國統一?或等待尋求與中國統一?
因為「同文同種」嘛.
語言牽涉著記憶,例如「台灣人」的認同,就是從清朝以前就有,連橫13歲時,其父親購買一部余文儀的《續修臺灣府志》跟他說:「汝為台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可知其更早以前即有「台灣人」的概念.
而台灣的概念,陳第所稱之大員、周嬰所記載的臺員,這是文獻上「台灣」前身,皆是台語發音,由此可知「台灣」的概念,和台語族群密不可分.
「台語」方面,1852年劉家謀的《海音詩》,即有稱「台語」,「傷財翻被居財誤,浪說紅龜是吉祥。吉凶事,皆用『紅龜粿』;臺語『龜』若『居』,取『居財』之意也.」日治時期亦稱台語,如相關著作《臺語類編》、《國語對譯臺語大成》,就連外殖民政權,也稱台語為台語,如1955年出版的《臺語方音符號》,後來中華民國因「政治因素」,稱「不符事實,且易滋不良後果」,改稱閩南語而禁止當時慣稱的慣用的「台語」、「台灣話」,由此可知,硬要「台語不能說是台語,只能說是閩南語」毫無疑問,才是在搞政治.
如果一個語言,清治時稱台語,日治時稱台語,國民政府初期也稱台語,到現代反而不能稱台語,這就是在掰他人約定成俗,累積下來的歷史,慣稱的語言記憶,可以說,這樣的行為就是承襲黨國灌輸給他們的,中國人矯正方言的傲慢,誠如同幾十年前的犯罪,現在還要再犯一遍,犯的更加合理而且無知,完全就是個共犯.
用原住民來打台語,使台語不能稱台語,更是莫名其妙,可以說是一種廉價的犯罪手法,好比硬要將蘭嶼的達悟語稱台語,只為了滿足打壓台語族群的目的,我想達悟人跟台語族群都會感覺被冒犯了,達悟語跟台語相安無事,怎麼會是一個國語至上主義者,來規定誰跟誰該怎麼叫?當初不就是這種思維,侵犯了各族裔母語的平等,現在居然當起語言法官,來判決各族群語言的名稱?這不就是殺人犯扼殺完全體母語後,再來將受害者吊起來審訊,由我來歸類擬半殘的身軀該怎麼分類?誰給你這種權柄的?去破壞各族裔的語言記憶?
這種虐待的想法,不就跟性變態沒啥兩樣?
我們可以這麼說,企圖矯正其他人語言,規定台語只能叫做閩南語的,可以稱之為「國語性變態」,或者,「華語性變態」or「北京話性變態」.
如果說「真正的台語是原住民語」,那麼,哪一族的語言要被叫「台語」?是不是其中一族被叫台語,對其他原住民族又是不公平的,照著國語性變態的邏輯,又不能稱台語為台語?
台語族群又為何被排除在台語之外?明明有如此鮮明的語言記憶,卻只針對台語族群不能稱之為台語?只有台語族群沒有資格叫台語?
有病.
架起一個莫須有的「台語」標準,只是為了讓「台語」消失而已.
原住民對於台灣的認知,應該更早於「台灣」的概念,應屬於「福爾摩沙」的範疇,古原住民對於台灣本島的認知,各族也不相同,對於古代原住民而言,他們的世界觀台灣究竟是「島」還是「世界」?哪些族群認知台灣是「島」?哪些族群認為是其他的,如「高山」?
例如大霸尖山是泰雅和賽夏的發祥地;賓士布干(Pinsbkan)「曾經迸裂之地」則是泰雅族賽考列克亞群的起源地,阿美、卑南、達悟,則是世世代代流傳祖先飄洋過海的傳說.
事實上,台灣更早的居民還有長濱文化的長濱人以及左鎮人,這些都和現代原住民沒有直接關連,可否說,他們的語言才有資格叫台語,台灣島上各個族群都不能稱台語呢?
不能,由此可知,國語性變態者,所操之謬誤,為分割合成的謬誤.
如果執著於學術術語,硬要台語只能稱閩南語的話,那麼,國語是不是該正名成北京話或官話?可否把國語課本改成漢藏語系課本?或者國文正名成漢語課本?又不准台語之下改以「台灣閩南語」的稱謂,那麼國語是不是也該正名成「台灣國語」?
近來,有女星吳子霏被矯正「台南腔」的事件.
「吳子霏過去擔任網拍模特兒,之後被經紀公司相中,還拍過陳奕迅、李榮浩MV,近日在HBO新影集《獵夢特工》中首挑大梁,演出女主角,昨受訪時談到……
吳子霏提到演戲這條路,光是口音就讓她一個頭兩個大,因她是台南人,從小講台語長大,先前上郎祖筠的表演課時,就被嫌棄腔調太重,後來靠每天練講國語,調整咬字,『結果打電話回家,我爸媽還配合我,變成用台灣國語對話.』……」
可以看出,這個「國語矯正」的變態環境,還在影響21世紀的台灣.
諷刺的是,這個字正腔圓的國語,被中國人稱呼「台灣腔」,並且投以各種關愛欲望的眼神,令人不禁想問,這種語言的特定使用方式,以及各種壟斷,甚至替代,有達到「平等」嗎?
如果是國語性變態式的平等,那寧可不要,那是屬於強暴式的平等,到處去強姦他人的語言,告訴別人要怎麼稱呼自己的語言,然後你的語言很髒,不要汙染到我的語言上.
神父認為,台語的正式稱呼,就是叫台語,不是閩南話,或什麼台灣閩南語.
至於在一般民間使用,或是學術上,可以以河洛話、福佬話、閩南語,這無所謂,但應以台語為正式通稱.
並且應該要嚴正拒絕各種語言鹹豬手,拿著自己貧乏而偏狹的認知,去代替語言的主人決定自己的語言,並且騎劫他們,套句郭國基的說法,這就是乞丐趕廟公.
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為,乞丐改廟名,乞丐搶佛經,乞丐訓神明,乞丐教如來佛經不能念梵語.
套一句台語說的,這種變態的行為,沒知識,兼沒衛生,brother.
【贊助神父的菸 捍衛台語尊嚴】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閩南語的 重要 性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課審會進行中 母語教育有狀況
按照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法》訂定課綱研修、審議至發布階段時程(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本日我特別針對《國家語言發展法》各國家語言納入「部定課程」之規劃,進行質詢。
首先,針對課審會大會是否已經有排程召開、及課審大會議程是否討論到「部定課程」的部分,教育部長表示目前國家教育研究院有研擬課綱,但還在審查討論中。
母語教育延續性很重要
雖然課綱執行目前還在審查中,但目前所知,所謂的「部定課程」在課審會有諸多爭議,像是出現國一修課,但國二國三不修,然後高一才又修的狀況。我認為這些狀況,對教育的延續性很不利。這個問題不只發生在台語,整個母語教育都應該重視討論。我特別在此要求教育部,應該注意課程延續性的問題,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我希望教育部務必依照《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精神,把本土語言列為各學期的必修課程,此外,十二年國教部定課程應該要有充分的本土語言時數。
台語文化之美 台語師資
不曉得大家知不知道熱蘭遮城、三貂角的台語發音?
傳言是西班牙船員稱此為Santiago,早期台灣的先民就稱之為 「 三貂角 」。而熱蘭遮城,則是荷蘭人在 「Tayouan」(今安平一帶) 建立Fort Zeelandia,即為熱蘭遮城。那時為荷人統治台灣 (1624-1662) 的重心。那時 Tayouan 附近的平原,為主要居民聚落 ,「Tayouan」 就漸漸變化成「大員」、「台灣」,開始指稱全島。
這些融合西洋與在地語言的發音,是很迷人優美的,比如:
三貂角 (台)Sam-tiau-kak/(教)Sam-tiau-kak
熱蘭遮城:Jia̍t-lân-jia-siânn(台)/Jia̍t-lân-jia-siâⁿ(教)
臺灣 (台)Tâi-uân/(教)Tâi-oân
(附註)
台:臺灣閩南語羅馬字
教:教會傳統白話字
這些名稱都有背後的歷史淵源,使用台語發音時,更可以理解地方發展的歷史脈絡。當我們用台語唸出這些名字,我們講的不只是一個地名,而是對土地、對歷史的深切尊重與豐厚的感情。
我這邊想特別提醒大家,教育本土語言,需要專業的人才、培養專業的智識。「會說一種語言」與「會教一種語言」不同,「教學」更是另一門學問與專業,這部分請教育部特別慎重留意本土語言師資培育。
最後,我注意到現在課本中,台語被稱之為閩南語,但閩南語和台語有很大的不同。我覺得稱台語為閩南語,並不恰當!因為語言的發展,必受到文化和歷史的影響,使用閩南語的人不會知道三貂角的意思,有很多用詞也和台灣人使用的台語有很大的落差!台語之所以是台語,是因為浸潤了本地的歷史、融合了本土的文化,因為風土民情,所以是台語!我希望教育部也能修正對台語的稱呼方式。
希望教育部展現出教育家的堅持,本土語言透過教育,讓使用台灣母語找回應有的「人權」,使課程完善成為正式課程,也讓母語正確地被對待,減少對於語言的歧視與誤會,期盼教育部帶著大家從語言當中找回族群文化,以及台灣人對自己的認同!
2020-10-19,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教育部 潘文忠部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