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居家復健都是違法?】
.
「民眾受惠於物理治療,但不能說我在做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跟選手出國比賽,治療、放鬆、運動防護,都是違法的」
.
昨天是世界物理治療日,「物理治療師法」的議題再次浮現,因此想寫篇文章,討論目前物理治療師遇到的困境,能透過什麼樣的方式改善。
.
🔸 物理治療師在做違法的事?
物理治療師法,其中一條如下:
「物理治療師執行業務,應依醫師開具之診斷、照會或醫囑為之」
.
而物理治療師的業務包括:檢查、評估、徒手治療、運動治療、儀器治療、或任何經認定為物理治療的業務。
.
凡未經醫師看過、診斷過,物理治療師「直接地對他人做什麼,都是違法的」,例如跟隨國手出國比賽、需做居家復健的患者、特教機構的學童等。
.
🔸「先給醫師看」的用意
雖然聽起來不合理,但我認為法規的目的在於「讓醫師先排除重大、嚴重疾病」,釐清任何危及生命的可能,同時醫師也是對整體醫學最暸解的人,也扮演一個統合、領導的角色。
.
但在現實上遇到的問題卻是:
.
✔ 有些場域、情況,當下是沒有醫師的。例如隨選手出國比賽,在場上受傷第一時間還是需由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師處理。
.
✔ 再者,常常醫師會是「決定」病患需不需要物理治療的那個人。但許多醫療人員對彼此的專業是不熟悉的,「我認為的不需要,不見得他就真的不需要」。例如「動完骨科手術就可以回家了不用復健」、「膝蓋痛就一輩子不要在運動或重訓了」。因此,若醫師能扮演整合者、協調專業之間的合作,這是理想的。
.
🔸 國術館、健身房可以,但治療師不可以?
.
「在健身房,有時教練會帶有慢性病、受傷過的學生,進行訓練。在國術館、民俗療法,師傅可以直接幫病患做整復、療傷。但上面說的這些事情,物理治療師都不能直接做。」
.
隨著人口老化、生活型態的改變,越來越多有腰痠背痛的文明病,或是有著三高、糖尿病等的人。對於現今的人來說,運動不只是緩解痠痛、延緩退化,更是促進健康的方式,但時常這類的人也不知道該怎麼動才是安全、有效的。而「運動治療」,以運動訓練的方式來作為「處方或治療患者」是每個物理治療師必學的專長。「徒手治療」則是以治療師的雙手直接進行治療,例如脊椎鬆動術、軟組織放鬆、沾黏破壞等。
.
若是以病患或民眾的最高福祉,我認為如健身房、國術館等地方,也應有合作的醫師能適時轉介,來篩檢學生跟患者的身體狀況、沒有遺漏掉的潛在疾病,避免在運動訓練或療程的過程中發生問題。
.
🔸 修法過了,治療師準備好了嗎?
雖然在現行的法規下,一般民眾、病患要接觸到物理治療師,過程較為繁瑣,皆需透過醫師轉介的程序。但當修法過了,各個物理治療師有沒有「獨立處理」病患的能力,是現在就要努力跟學習的,包括:
.
*對危及生命、嚴重疾病有無警覺性
*知道自己無法處理時,會不會轉介給醫師或其他專業
*治療師沒有像醫師的養成系統,如住院醫師、研究醫師、主治醫師等
*需更多的醫學學科:藥物學、影像學、營養學、內科、外科學等
*若想往運動產業,需額外學:肌力與體能、訓練法、運動營養等
.
🔸 修法不過,治療師能做什麼?
就我個人而言,因為有信任的醫師、教練,彼此能互相合作,也知道彼此專業的好,所以要請醫師開立診斷證明,或者讓病患或學生先看過醫生,這件事情對我來說相對容易,也能合情合理地進行物理治療。但當跟選手出國比賽、訓練時,我也自認問心無愧,需要做任何治療、放鬆、處置,我會馬上做,因為一切以病患或選手的最高福祉為目的。
.
其實這個法規讓我最困擾的是,「許多學生或病患是受惠於物理治療,但在特定的場域、情況下,我不能說我做的是物理治療」,訓練、放鬆、運動、調整身體等,都變成常見的代名詞。
.
現行法規要改變,非常不容易,因為牽涉著不只是病患的權益,還有許多政治、健保、利益等相關問題。但我認為可以先從「專業合作」開始,當專業間更認識彼此,更了解能帶來的幫忙及好處,病患能得到的絕對更多,勝過自己單打獨鬥。修法不是為了證明誰比誰厲害,或誰要吃下這塊市場,而是讓更多人能得到幫助,從疼痛、失能、絕望中解脫。
.
.
更多資訊可以參考台灣物理治療學會、全國聯合會的文章:
https://www.tpta.org.tw/articles.php?type=news&pid=344
.
.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法 #法規 #醫師 #運動防護 #運動醫學 #復健 #長照 #健康促進 #運動 #訓練 #失能 #老化 #教練 #專業合作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physicaltherapy #doctor #athletictrainer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aining #coach #physicatherapist #CSCS #healt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8的網紅陳曉謙 運動物理治療師 Jack Chen, sports physiotherapi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等了半小時,進去診間不到五分鐘就出來了」 「我覺得醫生沒有了解我的問題」 由於醫療制度等多種因素影響,每個門診人滿為患,醫師能看每一位病患的時間非常短暫,會使病患跟醫療人員的溝通有限。這部影片找到好朋友林威廷醫師,目前在台北榮總擔任復健科住院醫師,同時也有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認證(NSCA-CSC...
「陳 骨科 看 診 時間」的推薦目錄:
陳 骨科 看 診 時間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愈是付出辛勞,愈會懂得感恩】
常覺得照顧者的日常,沒什麼好特別張揚的,於是盡量不貼文分享這些,連自己都覺得乏善可陳的內容。但今天完成了非常有挑戰性的任務,得到不同於以往的體會,應該記錄一下。
清晨七點出門,陪媽去北區某家大型醫院定期抽血驗血;九點半趕赴另一家大型醫院風濕免疫科看上週報告,中午回家做飯,讓媽午休;下午兩點又赴同一家大型醫院骨科門診,注射玻尿酸,治療膝蓋關節炎;三點趕赴復健科門診;傍晚電台節目後,回覆聽眾留言,趕回家準備晚餐。
一天三個門診,加上清晨抽血,每個行程都要花費很多時間,耐心等候叫號,但一個門診結束之後,趕往下一個門診,時間接得剛剛好,這真要感謝無數醫療人員的付出。
尤其我的好友惠玲,她有醫護專長背景,知道我媽某些症狀,一直找不到確切的原因,上午、下午兩次特別撥冗前來陪我與醫生溝通。
老實說,孤軍奮戰慣了,臨時有個好朋友相陪看診,心情真的是大大不同,比較能夠感受到一種支持的力量。
而愈是付出辛勞,愈會懂得感恩!也因為懂得感恩,而忘了自己的辛勞。
看這些醫護堅守崗位,以及好友的關心支持,從前會覺得自己慚愧汗顏,而今因為靈性的學習,而懂得重新以不同角度看待,於是得到完全不同的詮釋:
●大家都很辛勞,相較之下,我不是最辛勞的,所以是真的連訴苦的份沒有!
●感恩的甘美,最能融化心中沒說出的怨言。只要有一點感恩的念頭,就完全沒有抱怨。
●自己也已經夠努力付出了,不要再說自己做得不好,要跟自己說:我好棒!
●得到這麼多陌生人與好友的協助,除了深深感謝對方,還要告訴自己:我值得的!因為我也常幫助別人啊!不要慚愧了,只要感謝。
🌿吳若權《先放手;再放心——我從〔心經〕學到的人生智慧》2021年全新版 博客來:https://bit.ly/3Bxjjrv
🌿抄寫《心經》同學們,今日(08/17)若要交功課,歡迎放置於此文下方喔。我今天的作業是44/108,你呢?
陳 骨科 看 診 時間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何正確的看醫生?feat. 林威廷醫師 】
.
「等了半小時,進去診間不到五分鐘就出來了」
「我覺得醫生沒有了解我的問題」
.
由於醫療制度等多種因素影響,每個門診人滿為患,醫師能看每一位病患的時間非常短暫,會使病患跟醫療人員的溝通有限。這部影片找到好朋友林威廷醫師,目前在台北榮總擔任復健科住院醫師,同時也有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認證(NSCA-CSCS)。由他來分享一般民眾可以如何先整理自己的身體狀況、關鍵的資訊提供給醫師,讓短短幾分鐘的看診時間能更有效率,解決病人的問題。
.
看診前可以帶的小筆記,有利於醫師診斷的資訊,包括:
.
L (Location):不適的位置(ex. 右膝蓋)
Q (Quality):不適的性質(ex. 刺痛、麻、脹等)
Q (Quantity):不適的程度(ex. 3分痛)
O (Onset mode):開始的性質(ex. 慢慢出現的、還是跟一次受傷後)
P (Precipitating factors):誘發因素(ex. 蹲的時候會痛)
E (Exaggerating factors):加劇因素(ex. 上樓梯、跑步時會越來越痛)
R (Relieving factors):緩解因素(ex. 躺著、坐著會比較舒服)
A (Associated symptoms):伴隨的症狀(ex. 同時還會痠跟麻)
.
*若是職業運動員,務必先跟醫師說明,並確認藥單是否有禁藥成分
.
範例:
「醫師,我一週前扭到腳,當下非常痛,大約10分有7分痛,當下沒辦法走路,到今天已經好蠻多的,但是在走比較久或跳的時候,右外側腳踝有痠跟緊的感覺,不動或坐著都不會痛」
.
.
【林威廷醫師】
Facebook粉絲專頁: Dr. M Be Superior 運動醫學 傷害復健 健康促進
Instagram: drm_be_superior
.
.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粉絲專頁: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Youtube: 陳曉謙 運動物理治療師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wN7FqDRlnqXmIxgHS7SeQ
部落格: https://jackchen.sport.blog/
.
.
.
剪輯&字幕:江恩宇
影片拍攝時間:2021年3月1日
.
.
.
.
#運動傷害 #運動醫學 #復健科 #骨科 #疼痛科 #家醫科 #開刀 #物理治療 #運動防護 #復健 #疫情 #covid19 #sportsmedicine #sportsinjury #physiotherapy #rehabilitation
陳 骨科 看 診 時間 在 陳曉謙 運動物理治療師 Jack Chen, sports physiotherapis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等了半小時,進去診間不到五分鐘就出來了」
「我覺得醫生沒有了解我的問題」
由於醫療制度等多種因素影響,每個門診人滿為患,醫師能看每一位病患的時間非常短暫,會使病患跟醫療人員的溝通有限。這部影片找到好朋友林威廷醫師,目前在台北榮總擔任復健科住院醫師,同時也有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認證(NSCA-CSCS)。由他來分享一般民眾可以如何先整理自己的身體狀況、關鍵的資訊提供給醫師,讓短短幾分鐘的看診時間能更有效率,解決病人的問題。
看診前可以帶的小筆記,有利於醫師診斷的資訊,包括:
L (Location):不適的位置(ex. 右膝蓋)
Q (Quality):不適的性質(ex. 刺痛、麻、脹等)
Q (Quantity):不識的程度(ex. 3分痛)
O (Onset mode):開始的性質(ex. 慢慢出現的、還是跟一次受傷後)
P (Precipitating factors):誘發因素(ex. 蹲的時候會痛)
E (Exaggerating factors):加劇因素(ex. 上樓梯、跑步時會越來越痛)
R (Relieving factors):緩解因素(ex. 躺著、坐著會比較舒服)
A (Associated symptoms):伴隨的症狀(ex. 同時還會痠跟麻)
*若是職業運動員,務必先跟醫師說明,並確認藥單是否有禁藥成分
範例:
「醫師,我一週前扭到腳,當下非常痛,大約10分有7分痛,當下沒辦法走路,到今天已經好蠻多的,但是在走比較久或跳的時候,右外側腳踝有痠跟緊的感覺,不動或坐著都不會痛」
【林威廷醫師】
Facebook粉絲專頁: Dr. M Be Superior 運動醫學 傷害復健 健康促進
Instagram: drm_be_superior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粉絲專頁: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部落格: https://jackchen.sport.blog/
剪輯&字幕:江恩宇
影片拍攝時間:2021年3月1日
#運動傷害 #運動醫學 #復健科 #骨科 #疼痛科 #家醫科 #開刀 #物理治療 #運動防護 #復健 #疫情 #covid19 #sportsmedicine #sportsinjury #physiotherapy #rehabilitatio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uMxh0oClvc/hqdefault.jpg)
陳 骨科 看 診 時間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SBD專科講堂 #大夫訓練 #吳肇基醫師
本集專科講堂,邱個和吳肇基醫師(a.k.a 大夫訓練) 來到宜蘭市的開蘭安心診所,探討面臨三高以及老化的問題。也邀訪院長-陳柏瑞醫師,來聊聊醫療/復健/訓練的總體醫療整合,提供更好的高齡照護服務。
吳大夫推薦 for 中老年人:【直立負重】、【SSB握把式 - 箱上蹲】、【架上硬舉】
這三個動作,以核心負重、下肢肌力為主,講求最有效率的訓練。
但上肢也練得到,握把箱上蹲練上肢推,架上硬舉練上肢拉。👍
【有訓練,無病夫】👍
📍吳醫師的大夫訓練FB:https://www.facebook.com/StrengthTrainingClinic
📍吳醫師的IG:@strengthtrainingclinic
本集節目拍攝時間為2020/4/28(三),SBD向所有醫療人員致敬!你們辛苦了💪💪💪
防疫期間讓我們一起把防護做好,一起守護台灣。
❤️ 特別感謝:宜蘭 開蘭安心診所:https://bit.ly/3vmDl4i
❤️ 宜蘭 開蘭安心診所 - 來福力運動復健中心:https://www.facebook.com/kailan.lifepower
地址:宜蘭市神農路一段97號
電話:03 931 12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BD頻道冠名贊助:【正成集團】&【SAMYANG專業攝影鏡頭】 🎬
攝影使用器材:
💡 燈光:愛圖仕 Aputure 300X / 120D & MC 4-Light Travel Kit
📷 攝影機:SONY A7S3 & A73
🎥 鏡頭:SONY GM LENS & SAMYANG CINEMA LENS專業電影鏡頭XEEN系列
👍 正成集團旗艦官網:https://www.csemart.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邱個Podcast節目收聽:https://open.firstory.me/user/chiougrr/platforms
➤ 廣告/業配合作 Email聯繫 邱個:chiou@sbdapparel.com.tw
➤ 邱個IG: @chiougrr
成為SBD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SBDAPPAREL #SBDTaiwan #邱個
#正成集團 #SAMYANG
#SBDTaiwanOriginalDocumentarySeries
影片SBD Taiwan版權所有,禁止搬運盜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0a_cdiDVZU/hqdefault.jpg)
陳 骨科 看 診 時間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醫院應該是更常消毒,對於傳染更加嚴密監控的地方才對啊!
但2/29新增五例確診個案,其中四例為確診者的醫院接觸者!
還有誰是想都想不到的人,也有可能成為防疫破口?
預防院內感染,四大自保方法?
播出時間:3/7(六)晚間七點
★節目來賓★
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 江坤俊醫師
胸腔暨重症科醫師 黃軒
彰基骨科 王偉勛主任
藝人 阿松 食尚玩家os桑阿松
蚊蟲專家 陳福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集人 張上淳
加LINE🔍健康資訊馬上看▶http://bit.ly/2CpUdzT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s://bit.ly/2IBSoRr
TVBS新聞台(56台) 週六晚間7點、週日下午2點 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看更多健康文章資訊:https://health.tvbs.com.tw/
按讚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跟我一起 #宅在家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起挖掘新技能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9_sr6BG2R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