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人和我們眼中的中國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以 Cargo Cult 的處境來看,我們就是二戰時太平洋島國的土人。我們搞不清楚白種外星人留下的旗幟來自哪裡、不知道軍火如何操作,但通過後天學習,我們將慢慢理解自己在整個世界處於甚麼位置。香港人一般的政治潛意識來自大國之間的默契:美國上世紀拉攏中國對抗蘇聯,此一大事件在中國人角度是中國在折騰百年之後靠自己重新復興,而香港人在英治末期接收的其實是美國的詮釋:中國也加入了自由世界對抗蘇聯,所以中國順理成章就會「西化」,但當時「中外關係」是中國復興的關鍵,中國於是戰略性容許外國人和香港人抱持「中國將會西式民主化」的暇想,這一方面穩住了外資及各國與中國的關係,也基本決定了香港那方要求「民主回歸」的主旋律。
這種暇想直到香港回歸之後十來年仍然主導香港政局。回歸後,政治制度應有多少「民主成份」,民意也分裂為加速派和緩進派。加速派主要考慮香港,而緩進派則考慮更多,一來忌諱激嬲中國當局,二來香港上一代的心靈處於「美國拉攏中國對抗蘇聯 (並成功)」的事件之中,最後蘇聯真的被美國推倒,中美提攜,所以大家都認為中國會在艱難、緩慢的節奏中最終完成自由化。順理成章的結論是,香港其實只要做中國順理成章的自由化的啦啦隊,搞好雙方民間關係就好,民主化的主戰場在中國而不在香港。
白人之間也有一些理論去支持入中戰略,那就是含糊的民主化文宣:一個國家只要經濟發展好,中產階級出現,英美文化洗禮社會菁英,「公民社會」就可以慢慢推動社會甚至政治的民主自由化。所以美國 / 西方這樣想像自己與中國交往,就義利皆有,比正當更正當,既是通往打倒蘇聯的必要道路,也像慈善的白騎士一樣拯救了中國人。當然這只是他們單方面的想法,但這想法被香港人全盤接收,製造了之後香港人潛意識的既定政治角度:世界可以按它的意志慢慢改變中國。這真的很千禧年,至少是在 911 事件之前的那種空虛的樂觀。
如果美國軍政高層沒有選擇與中國結盟,也不會有人有興趣持續將民主化理論「應用」在古老又新潮的中國,製造各種有利經濟政治學術投資的樂觀主旋律。思想和意識形態只是真實政治的折射,也不可能離開具體的政經潮流。現在美國政治上對中態度越來越不一樣,文化和思想上也會慢慢跟上這一波變動,因為文化和思想只是秩序比較下游的顯現。
以前美國自由派想像中的世界,是一個滿天神佛的文化多元宇宙,中國只是「不一樣」,但並不是跟自己對立的威脅。現時美國的理想也是文化多元宇宙,但他們正考慮中國對他們算是多元還是異常。因為中國在各方面的影響力,對美國來說已經強勁到慢慢不能算是多元,而美國自己反而有淪為「多元」的危機。
美國輿論以前的對中立場,就是美國對中國的立場,給他們時間達成自由化 (而過程中歐美也可以得到越來越多利益),民主化理論適用於中國。而現在《紐約時報》卻會刊登這樣的政治文化評論:由 David Brooks 撰寫的《When Dictators Find God》,裡面談到上世紀的進步史觀在本世紀受到的挫折:歷史沒有終結,民主意識和體制輸出遇到強勁抵擋,一度被進步思想打敗的保守思想以及宗教右派也跟各國獨裁者攜手並進,而且沒有對中國差別保護,而是將其放在普京旁邊。「(俄羅斯當局)……將自己塑造成『基督教價值觀的最後堡壘』,防止世界陷入自由主義道德混亂」,同時又提到中國最近禁止「娘炮美學」,俄羅斯當局也在文化上政治上抵制迫害社會上的少數 (及 LGBT)。
作者陳列以上的圖像,是要警示「自由派」將面對「專制—保守派同盟」重新興起,為了守護人類社會的「多元」一面,要「在精神和文化層面上與之鬥爭」。這一邊吹起集結令,另一邊也不可能吃素,也在自我動員,但他們有可能因為「中國」已暫時放下紛爭。「中國」在文中是一個剛剛加入東方保守陣線的大將,因為中國加入,雙方實力要重新估計,並得出「自由多元的西方」受到嚴重威脅的結論,透露出一種對中國隱約又苦澀的「再認識」。
由於歐美老一代自由主義的對手長期是基督宗教,所以在認識初期,可能憧憬不受基督教支配的東方世界會否是個性解放的世外桃園。蘇聯之於沙特、神權伊朗之於福柯,這些都是混雜個人期待的理解初階段。美國內部在環保、LGBT、女權、宗教等議程的鬥爭,其實也輻射了出去,他們各自憧憬東方可以實現自己的願望。保守派希望在東方找到海外盟友,進步派也希望在海外有社會實驗場,最後他們似乎都鎩羽而歸,各自的幻覺都得到扎醒。另辟蹊徑是很難的,西方人在面對波斯帝國時,最後還是要大致回歸到對立式的歷史觀裡面。
保守派對「威脅」的形容方式是他們面臨民族、貿易、文明、秩序的威脅,自由派對「威脅」的其中一種形容正如文章表達的,是人類對「多元」的理想受到衝擊。另一邊廂,香港最香港的地方是,在外國人未說出來之前,香港人不敢相信太陽是由東方升起。大體上,我們都是最近才聽到雙方的集結號。現在香港人終於都相信太陽是由東方升起了。
同時也有5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少康戰情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看更多完整版上集內容:https://youtu.be/WCCEvV1LKAk 看更多完整版中集內容:https://youtu.be/JtiVZ72iOyg 看更多完整版下集內容:https://youtu.be/nRXqkNJPTRQ ✔訂閱【少康戰情室】https://bit.ly/2sDi...
「集結號」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集結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集結號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集結號 在 Yahoo!奇摩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集結號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集結號 在 王鴻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集結號 在 跟著領隊玩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集結號 在 [影評]《集結號》:搶救一段灰飛湮滅的歷史-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集結號 在 集結號肉蛋吐司早午餐店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集結號 在 集结号720P -Assembly 720P 的評價
- 關於集結號 在 集結號DVD-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0月 的評價
- 關於集結號 在 集結號DVD-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0月 的評價
集結號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西人和我們眼中的中國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以 Cargo Cult 的處境來看,我們就是二戰時太平洋島國的土人。我們搞不清楚白種外星人留下的旗幟來自哪裡、不知道軍火如何操作,但通過後天學習,我們將慢慢理解自己在整個世界處於甚麼位置。香港人一般的政治潛意識來自大國之間的默契:美國上世紀拉攏中國對抗蘇聯,此一大事件在中國人角度是中國在折騰百年之後靠自己重新復興,而香港人在英治末期接收的其實是美國的詮釋:中國也加入了自由世界對抗蘇聯,所以中國順理成章就會「西化」,但當時「中外關係」是中國復興的關鍵,中國於是戰略性容許外國人和香港人抱持「中國將會西式民主化」的暇想,這一方面穩住了外資及各國與中國的關係,也基本決定了香港那方要求「民主回歸」的主旋律。
這種暇想直到香港回歸之後十來年仍然主導香港政局。回歸後,政治制度應有多少「民主成份」,民意也分裂為加速派和緩進派。加速派主要考慮香港,而緩進派則考慮更多,一來忌諱激嬲中國當局,二來香港上一代的心靈處於「美國拉攏中國對抗蘇聯 (並成功)」的事件之中,最後蘇聯真的被美國推倒,中美提攜,所以大家都認為中國會在艱難、緩慢的節奏中最終完成自由化。順理成章的結論是,香港其實只要做中國順理成章的自由化的啦啦隊,搞好雙方民間關係就好,民主化的主戰場在中國而不在香港。
白人之間也有一些理論去支持入中戰略,那就是含糊的民主化文宣:一個國家只要經濟發展好,中產階級出現,英美文化洗禮社會菁英,「公民社會」就可以慢慢推動社會甚至政治的民主自由化。所以美國 / 西方這樣想像自己與中國交往,就義利皆有,比正當更正當,既是通往打倒蘇聯的必要道路,也像慈善的白騎士一樣拯救了中國人。當然這只是他們單方面的想法,但這想法被香港人全盤接收,製造了之後香港人潛意識的既定政治角度:世界可以按它的意志慢慢改變中國。這真的很千禧年,至少是在 911 事件之前的那種空虛的樂觀。
如果美國軍政高層沒有選擇與中國結盟,也不會有人有興趣持續將民主化理論「應用」在古老又新潮的中國,製造各種有利經濟政治學術投資的樂觀主旋律。思想和意識形態只是真實政治的折射,也不可能離開具體的政經潮流。現在美國政治上對中態度越來越不一樣,文化和思想上也會慢慢跟上這一波變動,因為文化和思想只是秩序比較下游的顯現。
以前美國自由派想像中的世界,是一個滿天神佛的文化多元宇宙,中國只是「不一樣」,但並不是跟自己對立的威脅。現時美國的理想也是文化多元宇宙,但他們正考慮中國對他們算是多元還是異常。因為中國在各方面的影響力,對美國來說已經強勁到慢慢不能算是多元,而美國自己反而有淪為「多元」的危機。
美國輿論以前的對中立場,就是美國對中國的立場,給他們時間達成自由化 (而過程中歐美也可以得到越來越多利益),民主化理論適用於中國。而現在《紐約時報》卻會刊登這樣的政治文化評論:由 David Brooks 撰寫的《When Dictators Find God》,裡面談到上世紀的進步史觀在本世紀受到的挫折:歷史沒有終結,民主意識和體制輸出遇到強勁抵擋,一度被進步思想打敗的保守思想以及宗教右派也跟各國獨裁者攜手並進,而且沒有對中國差別保護,而是將其放在普京旁邊。「(俄羅斯當局)……將自己塑造成『基督教價值觀的最後堡壘』,防止世界陷入自由主義道德混亂」,同時又提到中國最近禁止「娘炮美學」,俄羅斯當局也在文化上政治上抵制迫害社會上的少數 (及 LGBT)。
作者陳列以上的圖像,是要警示「自由派」將面對「專制—保守派同盟」重新興起,為了守護人類社會的「多元」一面,要「在精神和文化層面上與之鬥爭」。這一邊吹起集結令,另一邊也不可能吃素,也在自我動員,但他們有可能因為「中國」已暫時放下紛爭。「中國」在文中是一個剛剛加入東方保守陣線的大將,因為中國加入,雙方實力要重新估計,並得出「自由多元的西方」受到嚴重威脅的結論,透露出一種對中國隱約又苦澀的「再認識」。
由於歐美老一代自由主義的對手長期是基督宗教,所以在認識初期,可能憧憬不受基督教支配的東方世界會否是個性解放的世外桃園。蘇聯之於沙特、神權伊朗之於福柯,這些都是混雜個人期待的理解初階段。美國內部在環保、LGBT、女權、宗教等議程的鬥爭,其實也輻射了出去,他們各自憧憬東方可以實現自己的願望。保守派希望在東方找到海外盟友,進步派也希望在海外有社會實驗場,最後他們似乎都鎩羽而歸,各自的幻覺都得到扎醒。另辟蹊徑是很難的,西方人在面對波斯帝國時,最後還是要大致回歸到對立式的歷史觀裡面。
保守派對「威脅」的形容方式是他們面臨民族、貿易、文明、秩序的威脅,自由派對「威脅」的其中一種形容正如文章表達的,是人類對「多元」的理想受到衝擊。另一邊廂,香港最香港的地方是,在外國人未說出來之前,香港人不敢相信太陽是由東方升起。大體上,我們都是最近才聽到雙方的集結號。現在香港人終於都相信太陽是由東方升起了。
集結號 在 Yahoo!奇摩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Yahoo論壇/單厚之】
過去3次王浩宇、韓國瑜、黃捷罷免案的經驗是,兩個想苟活的都被成功罷免、一個直球對決的活了下來。過去政治人物面對罷免,總是冷處理、降低投票率就能順利過關。
但陳柏惟這場罷免並不是陳柏惟與顏寬恒的恩怨而已,更是對民進黨的不信任投票,除非疫情升高又打亂了一切,否則罷免的熱度,恐怕會遠超過陳柏惟和民進黨的想像......
#陳柏惟 #顏寬恒 #台中立委 #罷免 #藍綠之爭 #Yblog
集結號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看更多完整版上集內容:https://youtu.be/WCCEvV1LKAk
看更多完整版中集內容:https://youtu.be/JtiVZ72iOyg
看更多完整版下集內容:https://youtu.be/nRXqkNJPTRQ
✔訂閱【少康戰情室】https://bit.ly/2sDiKcZ
完整版HD集數快速找➔https://bit.ly/2Etctbf
趙少康X陳文茜談國際➔https://reurl.cc/4my5pY
頻道LIVE直播專區➔https://reurl.cc/5qokMR
中美台緊張關係➔https://reurl.cc/q8mzZR
關心新冠肺炎疫情➔https://bit.ly/2tXmOJU
少康看藍營改革➔https://bit.ly/2tYPaU8
少康戰情室精彩回顧➔https://bit.ly/37il9w0
●鎖定TVBS 56台首播
●按讚粉絲頁:http://bit.ly/2fMs1us
集結號 在 王鴻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薇開講wetalk直播
#五點半準時開始
1.陳時中520後能升官嗎?護國院長v.s.護國部長
2.婁子捅愈大,官位愈穩~不可思議之國防部長
3.蘋果罷韓民調吹集結號-民進黨不演了?上下一心挺罷韓
集結號 在 跟著領隊玩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初心網絡(Origin Mood)獨家代理 3D MMORPG 戀愛手機遊戲《御天問情》今(9)日宣佈正式登錄台港澳 Appstore 與 Googleplay 雙平台。
戀愛動作手遊《御天問情》今日唯美公測!仙俠美景與你相伴
花雨漫天,楓紅遍地,即使天涯無期也要靜待與你的相遇。不安於天命,只流連你出現的風景,你來,我在。期待與你攜手共賞。
戀愛動作手遊《御天問情》今日唯美公測!仙俠美景與你相伴
《御天問情》擁有高清3D大世界、360°自由全景視角、別具匠心的遊戲場景,從桃花滿枝的蓬萊仙境,到鳥語花香的東海島,再到冰天雪地的九黎。無不給玩家詮釋了美輪美奐的仙境,讓玩家在遊戲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人間仙境。
作為一款仙俠 MMO 動作遊戲,《御天問情》自然也兼顧了 PVP 和 PVE 兩大模式,在遊戲中百人跨服大戰,百人集結號令陣營搶奪資源,擊殺對手就會獲得豐厚獎勵,也有各種 BOSS 副本,更有機會掉落極品道具,劍仙天下,強強聯合,公會即時大戰。巔峰崛起。呼兄喚弟共闖修仙天地,攻城佔地,強大家族守護家園。讓你成為全服最矚目的俠者!
戀愛動作手遊《御天問情》今日唯美公測!仙俠美景與你相伴
綠鬢淳濃染春煙,一舞天地久低昂。絕代美人卷珠簾,貂蟬西施楊貴妃一眾美人收錄登場。一美為伴稱霸仙界。《御天問情》獨有的美人系統,從步入御天世界便會一直跟隨在左右,為俠者們衝鋒同時也能增強屬性,天帝之路,有她相伴,傾世美滿。
集結號 在 集結號肉蛋吐司早午餐店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集結號 肉蛋吐司早午餐店, 台北市. 234 likes · 97 were here. Breakfast & Brunch Restaurant. ... <看更多>
集結號 在 集结号720P -Assembly 720P 的推薦與評價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张涵予饰)率领九连47名战士在汶河岸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团长刘泽水(胡 ... ... <看更多>
集結號 在 [影評]《集結號》:搶救一段灰飛湮滅的歷史-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集結號》:搶救一段灰飛湮滅的歷史
https://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18348217
關於集結號,我有兩個錯誤至極的印象。
第一個印象是,「集結號」不是一艘船艦的名字,而是號角吹奏
的軍令之號,意思是,「大夥們,快點整隊集結,要出發/撤退了」
。以為「集結號是一艘船艦」的印象,直接導致我對這部電影的第二
觀感:好難看。前些日子,我把DVD投影到大螢幕上觀看,搭配劇院
級音效,理當還不錯才是。只是,我好容易撐了一個小時,就不得不
兵敗灘頭堡了。穀子地與九連共四十七人,等不到他們的集結號到來
,我也等不到這艘果陀之船,就把它從托盤中拿出,不知道我忘記拿
出的,是一段灰飛煙滅的歷史。
昨夜再訪《集結號》,bravo!
原來,我對戰爭片沒有什麼太大興趣。偏生本片前半部是極其真
實的槍林彈雨再現,骨露血糊,穿腸破肚等等駭人戰爭景像,令人想
起《黑鷹計劃》或《搶救雷恩大兵》中的蒼茫煉獄。對於強調戰爭的
完整重現,我總偏見(真的是一種偏見!)可能是男性沙文主義的遺
跡:強調血性的brotherhood,強調男子氣概,強調犧牲奉獻,更有
些或多或少偷渡國家機器的意識形態,偶而觀之則可,久之大不宜。
我心目中最好的戰爭電影是什麼呢?有很多種,其中最重要當然反
戰的電影(anti-war films),如庫布力克的《金甲部隊》或Sam Men-
des的《鍋蓋頭》,他們是對人性的終極沉思,化作光影的經典辯證
後,成了對戰爭的戲謔嘲諷。在這些電影中,戰爭與其說是電影的根
本核心,不若是一種必要的歷史背景之再現。一切戰爭的重點是行進
於其中的「人」,藝術或文學若有什麼動人的力量的話,是嘗試解釋
在特定時空背景下,人做出了什麼選擇、他為什麼做出這些選擇、這
些選擇的影響是什麼。其中,長篇的悲劇敘事,我們稱之為「史詩」;
專寫心理現象的,我們稱之為「戲劇」或「小說」。《集結號》,我
私心以為是後者中的壓卷之作。
◎ 人做出了什麼選擇 & Why?
《集結號》最大的戲劇衝突點是什麼呢?也許我們可以從導演馮
小剛之前的武俠作品《夜宴》,東方版的莎劇《哈姆雷特》的終極之問
來作一種假設性的回答: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但對穀子地來說,生存或毀滅,不成問題,或根本不是問題。主角的
心理衝突是,他一直以為自己做了錯誤的選擇,他「沒聽見」號角吹響
,縱使預知全連覆滅的即來惡兆,他人不得不作出那個死亡選擇,下令
堅守到底,直到集結號響。他作出了選擇,冰火交攻下的殘連弟兄,也
作出了他們的選擇。有沒有聽見號聲,他們都沒有走,從此再也不分離。
◎ 這些選擇的影響是什麼 ?
穀子地下令九連堅守陣地,終於導致全連死亡的悲劇。他自己當然
也「死了」,也許死得更透徹,死得更孤寂,死得更無名。他不知道自
己為什麼活了下來,他也不認識活下來的這個軀體究竟是誰。
但他究竟活了下來,而倖存的不只是肉體而已,還有堅不可摧的意
志。戰後的故鄉野里,吹響了重建的號角之聲;對穀子地來說,他還沒
聽到一個號角(而他的弟兄都聽到了!)。當日戰爭的傾圮現場,埋葬了
兄弟的軀骨,如今卻被層層厚積的煤土掩蓋,隱喻的正是這段灰飛湮滅
的個人史,被歷史自身的國族重量所掩沒。倖存者的贖罪之旅,便從這
方傾圮的歷史煤渣開始,去挖掘一個失蹤/烈士名字,召喚著一段記憶
,和搶救一個可能還在吶喊,尚未死絕的意念。
於是,穀子地寫了好多封信到單位中,「申請這段歷史的認可」,
但歷史的臉多變,當年的老兵不僅死了,也凋零了;(記憶就是這麼弔
詭的東西,當沒人記得你的時候,你彷彿也就不曾存在:《愛在黎明破曉
時》),誰來正名/證明中原野戰軍獨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的存在呢?
沒有人,除了他自己,和當年的風聲與砲聲,猶在耳朵中嗡隆作響(唉
,他還是沒聽到那個聲音)。
◎ 選擇及其之外: 搶救一段灰飛湮滅的個人史
終於,因著偶然或巧合或鍥而不捨,穀子地與官方取得聯繫,趕到現
場時,卻只發現黃土一掬,當年的老將領劉團長早已病故,死前切聲不忘
九連。穀子地還傷心的呢,就這麼找到一線聯繫,一個可供追憶見證的名
字,復又斷在歷史不捨晝夜的流變之中。
這時,老邁的吹號手卻跟他說:「連長,我從沒對您們九連吹過集結
號啊」。
一個未吹的集結號,就這麼陰魂不散地跟隨著九連連長多年。
好像貝克特的荒謬劇場+存在主義,選擇有什麼用呢?人生只有說不出的
荒謬而已,未吹的集結號和沒來的果陀一樣,是我們懸念之所繫,重責之
所負,卻可能一點意義也沒有(在這個層面上來說,也許《集結號》是莎
氏悲劇的最終進化了,或曰馬克白的命運獨白:人生不過是笨蛋的聲音與
憤怒罷了/fool's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是嗎?人生也許是荒謬主義的劇場演現,穀子地心下卻是了然無比;雖
狂,欲凌虐劉團長的棺陵,死去的同袍鬼魂,在某種程度上,不再壓迫著
他。當年沒下令撤退,並非一項荒謬的選擇,反而是合乎道德與責任的必
要之惡。從巨大的歷史罪惡感中,有那麼一瞬間,他把自己搶救了回來。
這只是自我救贖的起點,從這個遲來的領悟開始,穀子地回到煤渣的
那段戰場隱喻,開始挖掘,開始召喚,開始復活。
於是乎,這是關於悲劇英雄,如何重生的故事。藉由搶救一段灰飛湮
滅的歷史,隱沒如鬼魂般的集結號終於響了。好幾十年來,原本就好像瞎
了,穀子地第一次「聽見」到生命的顏色。
*引用:
「搶救一段灰飛湮滅的歷史」此句出自龍應台論李安《色戒》的一篇文章。
--
存在主義 Stella! 洛可可 2001:太空漫遊 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夜巡
華爾滋黛比 神聖的瘋狂 61號公路 斯萬家 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 斷
了氣 波爾多 擬像 四個四重奏 陳黎 假文藝青年俱樂部 聽聽那冷雨
黑膠復興 捷克變形蟲 卡夫卡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第七封印 仿聲鳥
人文主義者的十四行詩 未完成 1812 失眠上帝獨白 無伴奏e=mc2
銀翼殺手 後現代 至高的愛 德國表現 暢爽 吸血鬼荷索 馬勒巨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07.25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