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MA
估唔到菠蘿薑都幾refreshing😍
|雙味軟雪糕筒|48
紅肉火龍果x菠蘿薑
🖍WHERE: 尖沙咀K11 Musea 4樓411號舖(尖東站J出口)
.
.
.
.
.
#純素雪糕#雪糕#尖沙咀#香港#香港美食#相機食先#dama#softserve#vegan#hkfood#hkfoodie#veganfood#instafood#hongkong#hkig#igfood#hkfoodlover#hkeats#topcitybiteshk#topcitybites#foodshot#topfoodnews#hkfoodblogger#k11musea#desser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寶藏埋深山,高手隱於市。 在火井——西環屈地街的冷巷中,一個五呎不到的身影,日夕晨昏在老店翁記摩娑,煉出一匙葱油、辣椒醬勾魂奪魄,自製牛丸、秘醬牛腩、細細處理過的大腸粉腸……招喚着半世紀散落到港九新界的西環舊街坊,各有定時回來膜拜。這靈巧身影就是年將古稀的事頭婆,一對手一顆心早經鹹苦千錘百煉,何事...
雙味軟雪糕筒 在 Swallowhongk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DAMA (尖沙咀)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號Victoria Dockside K11 Musea 4樓411號舖
-----
朋友仔好鍾意食雪糕🍦,但係近年發現自己有乳糖不耐症,所以唯有一路都忍口唔食。呢日B仔就帶左佢黎呢間尖沙咀K11 musea入面嘅純素雪糕店。佢哋嘅雪糕冇奶又無蛋,對🥚雞蛋🥛奶敏感嘅人都唔使擔心,可以放心咁食雪糕。除咗雪糕之外,佢哋亦有售賣冷壓果汁、果茶 、蛋糕同埋少量輕食😊。
-
#雙味軟雪糕筒($48)佢哋每日都有兩款限定口味嘅雙味雪糕,而我哋食個款就係紅肉火龍果雪糕混竹炭可可椰子🥥雪糕。雪糕鮮艷奪目嘅外型非常吸睛🤩,而且唔容易融化,B仔影完又影,雪糕嘅顏值都依然在線,食落個質地亦依然挺身,店鋪稱內裡有80%成份都係菲律賓紅肉火龍果嘅火龍果雪糕,味道果然非常天然,帶少少微酸感,正好中和味道較濃烈嘅竹炭可可椰子雪糕,大大減低後者嘅飽膩感。雖然係咁,但火龍果嘅味道確有少少被可可椰子嘅味道所掩蓋,所以如果想食真啲紅肉火龍果雪糕嘅味道就建議直接食單味啦~😘
-
#Dama斑蘭心太軟($40)又係一款非常iGable嘅食物,係天然嘅斑蘭染色底下,雪糕望落蒼翠欲滴,輕輕一切,中間嘅斑蘭流心就會洶湧而出,靠近一聞立馬斑蘭香撲鼻,入口微微溫熱,味道甜中帶鹹,同平時食嘅傳統班蘭蛋糕有少少唔同,個人覺得將佢撈埋雪糕食,味道會更可口。😊
-
#韓式江南素菜卷($58)內餡以牛油果同雜菜為主,醬油素汁味道偏濃且帶少少辣,適合非常重口味之人。😛
-
#日式芥末豆腐卷($58 )相較上面嘅韓式江南素菜卷,B仔個人則較愛呢款,首先用料上更為豐富,有蕃茄、紅蘿蔔絲、豆腐、雜菜、牛油果同毛豆等,醬汁味道冇咁重味且帶微微芥末嘅香辣,味道獨特之餘亦更為清新。😙
-
#鹽烤百頁豆腐($38)呢個豆腐外形雖不如店內其他食物精緻亮麗,但卻最得我歡心🥰。杯裝嘅豆腐,份量頗多,一杯裡面已有10多舊。咬落有燒棉花糖嘅質感,外脆內軟,雖然係純素,但味道有少少似魚豆腐,少少胡椒同鹽調味已經美味得令人欲罷不能,非常有驚喜,回頭率爆燈,算係K11 Musea入面少有窮人都可以負擔得到,可以成日食嘅窮人美食。🤣
-----
👶🏻B仔整體評價:8/10個👍🏻
👶🏻B仔抵食程度:7.5/10個👍🏻
👶🏻B仔環境評分:8/10個👍🏻
👶🏻B仔味道評分:8/10個👍🏻
(鹽烤百頁豆腐特別出色)
👶🏻B仔回頭機會:8.5/10個👍🏻
(一定會為鹽烤百頁豆腐而回頭)
-----
#swallowhongkong
跟住我一齊吞食香港啦!🤤
#swallowtst
@ DAMA
雙味軟雪糕筒 在 Mandymanlovefoo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氣超吸睛甜品🍦🍧
好睇又好食😍
第2️⃣次食😋今次揀左 #matchacone💚
====—====—====—====—
🍦雙味軟雪糕筒 ($48)
❤️紅肉火龍果+竹炭可可椰子🥥
====—====—====—====—
.
📌店名:DAMA‘
📍地址: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號Victoria Dockside K11 Musea 4樓411號舖
#mandymanlovefood尖沙咀
#bestoftheday #foodporn #yummy #hkiger #foodpics #foodphotography #foodie #foodlover #hongkong #hongkongfood #foodinstagtam #gourmet #nomtastic #foodsplotting #hkeats #ilovesharingfood #hkfood #instafood #grammasters3 #DAMA #K11Musea
雙味軟雪糕筒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寶藏埋深山,高手隱於市。
在火井——西環屈地街的冷巷中,一個五呎不到的身影,日夕晨昏在老店翁記摩娑,煉出一匙葱油、辣椒醬勾魂奪魄,自製牛丸、秘醬牛腩、細細處理過的大腸粉腸……招喚着半世紀散落到港九新界的西環舊街坊,各有定時回來膜拜。這靈巧身影就是年將古稀的事頭婆,一對手一顆心早經鹹苦千錘百煉,何事用情,何時拋卻,今天自己揀,就算吃苦,也笑。
邂逅翁記,在六月炎夏,摸到火井的小麵廠買麵,轉身才發現正對面五級樓梯上的它:店面闊落高樓底,但跟街外無阻無隔,裏面零冷氣,吊扇掛牆扇在呼呼賣力,幾枱客人正埋首吃湯麵;怎麼都不怕熱?未及回神,一個輕微駝背的婆婆「嗖」聲放低碗筷,殷勤笑迎:「上來坐,想吃甚麼呢?」
一碗牛丸麵端上來,焦黃點點的葱油先香奪魂;再啖細細粒牛丸,爽口肉味濃;那白白的湯底像久違的阿嫲手勢,不禁細問因由。婆婆自豪地說:「我用豬筒骨煲五六句鐘,好似牛奶一樣白,還有牛腩牛丸豬粉腸的甜味在裏邊。」筒骨煲湯很油呢?「用豬筒骨才香,但工夫多,我自己撇油囉!」
翁記在火井半世紀,婆婆翁太是這家潮州麵店的主人。食物十指數完:牛丸牛腩、大腸粉腸都是自家製作處理,豬皮蘿蔔豬紅再加工,魚蛋魚餃墨丸指定某家來貨。從前有過自家製豬肉丸、自家鹼水洗白的牛柏葉、自家撞的豬紅,甚至炒螺炒蜆。「年紀大,做不到多少了。」翁太68歲了,笑言黑髮是染的,長者卡也領了幾年,現在只選幾樣親手做,「好東西不用多,幾樣已經夠,但幾樣都要專注做,真是要畀心機做。」
重重嚴把關
翁太做牛丸必用新鮮牛肉,指定水?和胸板肉,每朝跟時間競賽:「牛肉有一道氣的,新鮮得來還要那道氣不死,做起來的牛丸才不同。」供應商送貨過來她也嫌太遲,凌晨兒子幫她取牛肉。「我們幾十年見貨付現金,牛肉唔靚唔要;加價無意見,最緊要貨靚。」清晨五點鐘她起床梳洗後,即刻動手,「兒子不做這行,有自己的工作。牛肉來到,我甚麼都要放低先做牛丸,等到牛丸出了才心定一些。」
做牛丸,曾經用木棍手打,「七個字(35分鐘)才打三斤半,真係搵唔到食。」30年前已改用機器做,調味、校水溫仍在人做:「如果水太熱牛丸很快淖熟,就不夠爽。」有客查問有沒黑椒牛丸,她不屑做,「因為我的新鮮牛肉毋須用到黑椒,不需要添加任何香料味,用最簡單的醃料食出最新鮮的牛肉味。」
她的牛腩也用新鮮貨,清油去膏最執着,理好的牛腩只剩五六成。醬汁自己炒,味道只此一家;花椒八角她不用,除了南乳,靈魂在「特別靚的印度香料」。炆出一鍋郁香,連筋帶肉的滑中腩、軟腍的牛筋、鬆軟的牛面珠,還有罕見的牛膝軟骨和牛心蒂(牛爽)混合隨上,吃着甚麼看彩數。
小不點 大宇宙
銷魂的葱油,倒是永不落空。粉麵添一匙葱油,滾湯一沖下去,香氣四溢。翁太一星期炸葱一次,只挑香甜京葱,六斤削幼細切,得花上一個半小時;因為京葱滑刀又催淚,女工也不肯做,只有翁太習以為常。然後,炸兩個小時至脆卜卜,其間要不停攪動防黐底。「曾經有一次我做事忘了,整煲黑了,好慘呀!錢是一件事,我花了很多精神下去。」像一個小孩手中的雪糕掉了在地上,翁太說來仍然頓足。
「如果無葱油,我好似沒了一隻手。」她賣潮州風味粉麵,最不忿被人喚作車仔麵。「車仔麵的豬皮蘿蔔是我加插的,但車仔麵哪有靚湯!我們有冬菜呀葱油呀,本來也落芹菜,但現在芹菜好難買,買回來第二日就黃了,不知上面(大陸)做了甚麼手腳,乾脆不用。」伴麵或配豬紅的辣椒醬,也是她獨門秘製,微辣香濃,卻是非賣品,粉絲來到店中可以大匙大匙的享用。
翁太站着只是人家坐着的高度,但幹練直如三頭六臂。「好多事,我都自己做,因為我要求太高。」菜,她親自去買去挑;白菜仔、通菜等也得親力洗:「有時菜好多沙,先浸半句鐘,浸完後又要慢慢捽。自己洗,乾淨些。」就連廁所,亦是收工後自己㨘,「做飲食要乾淨,難請人就自己慢慢做囉!」
熱火朝天 影一雙
高人修煉,總在凡夫攀不上的山巔;翁太做牛丸、炒醬炆牛腩也另闢秘密廚房,謝絕參觀。原來半世紀前,翁記炮製食物也不在賣食的地方。60年代火井是私家地,非常熱鬧,「朝早街市,晏晝食肆,有打冷賣潮州餸有糖水好多嘢賣。」翁太潘惠玲記得是1968年,一個後生仔用擔挑擔住兩個炭爐來火井賣潮州麵,「爐上各有一個煲,一個煲湯一個淥麵,連湯連麵一共130斤,那時他瘦瘦的但好好力。」他,是翁欽藩,單身寡仔,在附近租了個小廚房,煮好就擔來賣。「他一個人,下面煮,上面瞓,好坎坷!」70年代初,二十出頭的順德妹嫁給這個潮州小子,「緣份啩!好難講,他光棍一條,不就跟他捱囉!」翁太直呼「我怕醜,你唔好問」一臉少女的忸怩。
婚後,小兩口子無再擔炭爐,改租現鋪的廚房,固定在現鋪對出擺街檔。70年代中買了現鋪,但只留用廚房,把鋪租給人幫補供鋪,翁記仍是個街檔。「那時簡簡單單賣牛丸魚餃魚蛋粉麵,賣賣賣,摺枱一直擺到街尾。附近太平戲院一散場,好墟冚!晚上11點仍要去麵廠補貨。」及至80年代初,政府收回私家街禁止擺賣,他們才入鋪經營。「初初搬上鋪沒甚麼生意,好鬼慘!我在街賣着好地地,上幾級樓梯,人家以為不是(我),但也無辦法,唯有像『企街』一樣站在門口,因為人家是認人的。」
那時供鋪供樓供子女好辛苦,兩口子一個廚房,一個樓面。有時忙起來,一日做十八九句鐘,鋪張紙皮在地上就倒頭大睡。「我和老公在廚房出入好容易衝撞,有時做得忟憎我就話:我前世欠了你,第二世見到你都運路行——講笑啫!」回憶,爭執也是甜。只是,老公的身影近十年在翁記消失了。有時熟客問起,翁太只道:「不開心的不說它了。」原來老公身體有事早已退休,「他沒要我守住這間鋪,還叫我不要做。但我不鍾意打麻雀,對住四堵牆有甚麼好?」
開心至上
子女都勸她不要做,但翁太覺得「自己愈做愈精神,我又不妨做吓,見吓街坊,有些搬了很遠都回來食,這點令我好有滿足感。」九月爭秋奪暑之際,翁記已經有了冷氣。從前舊樓電力一般,裝冷氣要改電要申請改圖則,「我一直不想拔條頭髮動全身,所以一年過一年。近來天氣特別熱,所以休息了幾日換過所有電線。」翁太不時勸客人坐入一點涼冷氣,怎知他們都說慣了,不介意吃得身水身汗,甚至以此為風味。
「不理它有沒冷氣,好食就過來食。」40多年熟客蕭先生說。他指指價錢牌,「仍然是20蚊一碗,去哪都吃不到。」翁太最近加價一元,笑謂是幾十年「最大膽」的一次,但相比上環、佐敦價,依舊便宜近倍。「求其賺少少,夠付人工就算數,鋪是自己物業,做了這麼多年當益街坊啦!主要是我做得開心。」翁太說。
蕭先生跟她提起擺街檔年代來買麵,一元二角。在結帳的熟客即搭訕:「我記得細細個攞一個兜來幫我老竇買麵,一蚊咋!」兩男搬走十多廿年仍不時回來,你一言我一語鬥資歷鬥長情。翁太掩臉大笑:「最開心聽到這些:我幾耐呀你又幾耐呀。星期六日最多搬走了的街坊回來食,說『我來探你啦!』好開心。」
當年營役為生計,今天忙碌是興趣,翁太又煮又洗無時停,坦言肉體是辛苦的,不過感恩仍有精神魄力做得到,「我見步行步,做到幾時就幾時,做不到就光榮結業退休,搞掂!」
撰文:韓潔瑤
攝影:周義安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