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ArtStory:【Klaus Kremmerz畫中的故事】
「儘管聽來並不謙虛,我認為在流通作品中,我的作品是最具原創性之一的。」
── 插畫師Klaus Kremmerz
+++
擁有一位油畫家媽媽的他,從小就在色彩,白酒香氣,馬、花、樹的畫像中長大。他從孩童時期開始在紙上畫畫,大學期間也報考了繪畫專業。他正式加入插畫界才不過三年左右,卻已受到許多知名品牌的青睞,例如 Apple、The New York Times、Hermes 等等,可謂插畫界的亮眼新秀。
有人說他的畫是荒誕諷刺的,同時很幽默;有人覺得很日常,也有人覺得充滿電影感⋯⋯ 他的作品是神秘的,三言兩語難以總結,雖然畫風線條簡單,內容卻很豐富,每張畫都是一個故事,背後都有深遠的哲學思想。
他是德國插畫師 Klaus Kremmerz。
這樣的他有著一套自己獨特的藝術觀,他對我們坦言,覺得當代插畫師很無趣。
Kremmerz 形容當代插畫師為「隨波逐流的」、「沒原創性的」、「互相抄襲」的。他們的畫風能被輕易劃分:誰是漫畫風;誰追隨流行超現實主義;誰追隨(複製)Chris Ware,誰(複製)Blexbolex 等等。
Kremmerz 的 Instagram 帳號上只追蹤了10位插畫師,其他時間都在看其他東西。Kremmerz 很討厭克隆人,他見過好幾次明明是 B 抄襲了 A,卻因為抄襲者 B 更懂巧妙利用社交媒體,原著 A 反倒成了別人口中的抄襲者。
他想像過自己的風格被複製:如果有人複製了他的風格,他的風格就會被依次複製,到最後他會失去原作者的身分。他也想過應對方法: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了,他將會改變自己的風格。
不看 Instagram,那他的靈感從何而來?他愛看現當代藝術,尤愛 John Wesley 與 Wesley Willis 那種難以編纂的繪畫方式。
「儘管聽來並不謙虛,我認為在流通作品中,我的作品是最具原創性之一的。」他說,自己從不同的作者那裡竊取了風格元素,但不是從其他插畫家那裡竊取的;他為自己的蛋糕製作了食譜,從插畫世界中找出了材料。
在Kremmerz的作品中,能找到大量的設計元素,他鍾情於四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意大利風格,喜歡想像人們在不同的時刻和情況下住在這種風格的房間裡。
在與 Kremmerz 的訪問中,他直率地表達了對自己作品獲得青睞的自豪,並強調他不靠任何人的幫助買了一套房子(有爵士樂、植物、落地大窗、瑜伽墊)。
他最近受到一家出版社委託,正在為 Ray Chandler 的作品《The Long Goodbye》繪畫插圖。與他而言,這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因為書中充滿了畫面意象,不容易處理。他為此費了不少功夫,迄今為止已經完成了六幅滿意的插圖。這個項目是他對自己的挑戰,他對目前的賽果感到滿意。
與 Klaus Kremmerz 的採訪很有趣,他是一個極其真誠的人,說話很直白,有話說話。這是藝術界很少見也很需要的一份誠實,畢竟互相坦白才能進步。
熱愛著繪畫這門藝術的他,難以想像失去了繪畫的人生。現在的他喜歡用畫作說故事,如果失去了畫,也許會通過寫作或通過其他藝術形式。
「我仍然會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吧。」
StoryTeller & Illustrator:Klaus Kremmerz @klauskremmerz
Text by StoryTeller Team @everyone.is.storyteller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KlausKremmerz #插畫師故事 #睡前故事 #EveryoneisStoryteller
〖關於 #GreatArtStory 系列〗
StoryTeller 每週將會為你介紹不同經典畫作或自世界各地新晉藝術家的作品,訴說背後的故事。走進畫家的想像世界,一起採索當中獨一無二的秘密以及其收藏的意義。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https://bit.ly/388NCaD
✨商業合作/廣告洽談,歡迎聯絡:info@story-teller.com.h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存在的本質|錄像藝術家 牛俊強 牛俊強,從建築踏入藝術,成為視覺藝術家。在嘗試各種媒材後還是情歸於錄像。從探索自己出發,擴延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探索存在於生活中不可見的交會;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牽連;乃至更大的「無形」,從個人擴及群體生命意識,擅長以各種不同形式創作,做出細膩而宏觀的提問。 其作...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在 [商借]書-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看板Chiayi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在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在 TAAZE|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第六版) 二手書書況 ... 的評價
- 關於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在 【商借】書-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嘉義板 - WEB批踢踢(PTT) 的評價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贈書】【好書分享:《Marilyn Monroe:風華絕代的瑪麗蓮•夢露》】
「生命是如此短暫,它或許太短,也或許太長,
唯一能確定的是,它一點都不容易。」
源於瑪丹娜在《拜金女孩》(Material Girl)MV中致敬瑪麗蓮夢露的橋段,兒時的我常將這兩位人物混淆,且對書呆小孩而言,金髮尤物與我何干?故始終沒興趣細究夢露種種。
直至2012年,一部短命美劇《名聲大噪》(Smash)開播,我才知曉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這個離一般人很遠,印象大多停留在性感偶像、金髮傻妞,或是在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的生日慶祝活動中,穿了件閃閃發亮的米色緊身裙,千嬌百媚唱「生日快樂」之傾國妖女,實際上,不總是如天邊星子般璀璨明媚,而擁有黯淡坎坷之黑暗面。
瑪麗蓮‧夢露的本名是諾瑪‧珍(Norma Jeane),幼年期在寄養家庭和孤兒院間輾轉流離,一頭蓬鬆豐厚的金髮並非天生,原本頂著被傳統審美觀視為平凡無奇的咖啡色頭髮。她看似嬌憨迷糊,實則敏感聰明,連走路姿態、一顰一笑,皆經過細心研究、反覆練習,才建立了顯著個人風格,成為螢光幕上迎合大眾喜好,風靡萬人之絕色佳人。
歷經悲慘童年與不幸婚姻,諾瑪‧珍將母親的夢想作為自己的夢想,立志成為大明星。年紀漸長,她意識到自身魅力能吸引男性,便將「性」當成工具,掌握主動權,一步步扶搖攀升。
社會媒體為其活色生香的肉體、身姿瘋狂著迷,卻又義正辭嚴譴責瑪麗蓮‧夢露是不道德的、虛榮的、浮誇的。然而對夢露來說,「我的身體就只是我的身體,無論是全部,抑或是任何一個部位。」
在好萊塢,用性交換權力是不成文規定,夢露利用優勢,游刃有餘地應付掌權者,換取演出機會。而在工作上,她從未中斷發音及演技之學習,力求突破,無愧於演員一職。所以誰有權利定奪、評斷她的人生?那些歧視、偏見、嘲笑等負面標籤,不過來自於蕩婦羞辱,女性的價值為何一定得與貞操畫上等號?為何得符合社會期待?
本書《Marilyn Monroe:風華絕代的瑪麗蓮•夢露》自上述觀點切入夢露的雙面性,一面是人性的諾瑪‧珍,另一面是神性的瑪麗蓮•夢露,並根據豐富史料,揭開她不為人知的真面目,比如熱愛閱讀及寫作,藉此撫慰對自我的不肯定;又如表面看似自信大方,其實極度缺愛,充滿巨大不安全感;且私底下時常探訪孤兒院或窮人醫院,因為那裡連結了她的童年。
從外在來講,本書裝禎精美,自封面、扉頁至內文,皆雕琢考究,無怪乎出自西班牙知名設計師之手,放在書架上就如一本絢爛奪目的精品;就內在來說,文章以第一人稱視角展開,行雲流水的文字搭配一幅幅用色大膽瑰麗的插畫,探索夢露戲劇性人生與脆弱內心世界,史料考據詳實,可讀性極高,似詩、如歌,又像一齣寓言式的希臘悲劇,美麗哀愁,令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已。
值得一提的是,插畫以書本裡燃燒的生命之火(夢露興趣所在)、糾纏不休的藤蔓(夢露內心陰影),以及絢麗綻放卻易逝的鮮花等標誌代表夢露,在書中單獨或同時出現,暗喻她各個階段的狀態。
幼年是初綻蓓蕾,亦伴隨蟄伏於陰影中,揮之不去的藤蔓糾葛。花朵在夢露筆下、私密處、麥克風、向前邁進的腳步上一一盛放,最燦爛的時節,奼紫嫣紅怒放於其髮間,快活身影被光鮮明亮的色塊包圍。藤蔓則自藥物、酒瓶、精神病房、試圖掌控她的人事物,以及夢露空洞黯淡的身體裡恣意蔓延,當她遭受背叛,感到焦慮、受傷的絕望時刻,爬上肩膀的不僅僅是漆黑藤蔓,還有張牙舞爪的骷髏。
好在作者並未予夢露的死亡任何價值判斷,書末再無藤蔓纏繞,僅有夢露化身為蝶,紙上輕輕落下一句「冀望有一天,我會永垂不朽。」隨後是大片留白處理。這種藝術表現形式,讓讀者飽經身歷其境之強烈印刻後,有種曲終人未散的解脫釋然。
而諾瑪‧珍,妳的確永垂不朽了,妳是出類拔萃的女性,是萬世巨星,當世俗物質日夜更替,妳屹立於外,永恆存在。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Marilyn Monroe:風華絕代的瑪麗蓮•夢露》,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你心目中的絕代美女?例如:
「《風華絕代的瑪麗蓮夢露》:我痣己(絕不動搖!!」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9/4(六)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9/5(日)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MarilynMonroe #風華絕代的瑪麗蓮夢露 #MarilynUnabiografía #瑪麗亞艾塞 #MaríaHesse #尖端 #西班牙知名插畫家 #平面設計師 #好萊塢傳奇 #流行文化ICON #性感女神不為人知的祕密 #Goodreads近五星好評 #Amazon五星好評 #全彩精裝典藏版 #藝術設計 #電影 #明星 #傳記
📖博客來:https://bit.ly/3zzXndP
📖尖端:https://bit.ly/3t17shF
📖誠品:https://bit.ly/2UYRwQb
📖金石堂:https://bit.ly/38pkjAz
📖讀冊:https://bit.ly/3yswze3
※延伸閱讀系列作:
⭐️《Frida Kahlo:燃燒烈愛的芙烈達.卡蘿》
https://bit.ly/2Y5cNsB
⭐️《Freddie Mercury:璀璨奪目的佛萊迪・墨裘瑞》
https://bit.ly/3jwtwgZ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末贈書
⠀⠀⠀⠀⠀
關於衛斯安德森,應該用不著多說什麼,名字一出來全世界都會知道他的強迫症以及標誌性風格,一本關於他的全彩精裝專書《#視覺系天才魏斯安德森:憂鬱男孩與細節控的奇想美學》即將上市,由英國資深電影作家 Ian Nathan 執筆,從《脫線沖天炮》細談到最新力作《法蘭西特派週報》,於今日開放預購,相當值得影迷收藏。
⠀⠀⠀⠀⠀
▍博客來:https://bit.ly/3myJsRG
⠀⠀⠀⠀⠀
⠀⠀⠀⠀⠀
「 我有一套拍攝東西安排佈局、設計場景的方法。…… 我也曾考慮過改變作業方式,但說實話,這是我喜歡的方式。這有點像是我做為導演在電影裡的個人筆跡。我已經在某個時刻下了決定:我要用我自己的筆跡來寫。 」
⠀⠀⠀⠀⠀
衛斯安德森如此表示,這本獻給影迷的禮物是第一本完整介紹他的創作歷程的專書,包括至今十部電影,十部短片與十一部廣告作品,收錄超過 200 張彩圖,涵蓋劇照、片場照,兼及電影史相關資料圖片,並以時間軸順序逐一介紹每部作品,同時回溯魏斯安德森的成長經歷,詳述他集編劇、導演、製片於一身,有時還兼做訪談、寫書、策展的文化養分。
⠀⠀⠀⠀⠀
作者 Ian Nathan 曾任全球首席電影雜誌《帝國》主編,親手寫過過九本以上的電影專書,關於雷利史考特、柯恩兄弟等等,而此一系列稱作「金獎導演的電影語言 The Iconic Filmmaker and his work」,除了此書以外,之後《暴力美學大師昆丁塔倫提諾:黑色美學經典與其故事》、《怪物製造機吉勒摩戴托羅:一代宅神的黑暗童話》也會陸續在臺出版。
⠀⠀⠀⠀⠀
談《犬之島》:
⠀⠀⠀⠀⠀
「這一切從日本開始。自從大學時代開始狂看黑澤明電影,安德森一直想著日本電影。起初,他只看過《羅生門》,圍繞著一位武士之死、剖析回憶與謀殺的作品。後來,除了時代劇傑作《七武士》、《大鏢客》,他也陸續看了黑澤明的黑色電影、黑幫電影和家庭劇,當安德森更了解黑澤明傑出的電影生涯時,他便明白,自己非常喜愛這位日本導演。他會著迷於某位藝術家和他身處的文化,而他對黑澤明和日本的喜愛,就和他對薩雅吉雷與印度的喜愛一樣,或是費里尼與義大利。他很欣賞這些國家如何敬重他們的電影人。不過,日本元素不僅有黑澤明。這部電影致敬的對象很多,包括小津安二郎、《哥吉拉》導演本多豬四郎(及其他相關的怪獸電影)、遠近馳名的動畫大師宮崎駿,還有漫畫、十世紀左右的大和繪,以及江戶時代歌川廣重的風景木刻版畫。整個敘事也隨著日本傳統樂器太古的打擊樂開展。」
⠀⠀⠀⠀⠀
談《法蘭西特派週報》:
⠀⠀⠀⠀⠀
「就算拿《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調性可能最接近的作品來比較,《法蘭西特派週報》明顯是衛斯安德森至今內容最濃稠、結構最複雜作品。而和《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一樣,正當這部電影裡的『秩序』與『混亂』之間的對抗,以(街頭與監獄的)暴動、追逐和槍戰的形式搬演時,《法蘭西特派週報》也試圖爬梳近代歐洲史與這部電影所處的時代。這也像是一篇專題論文,探討藝術、寫作、烹飪、政治宣言的創作過程中蘊藏的神祕難解,凝視那些詮釋世間意義的人。」
⠀⠀⠀⠀⠀
⠀⠀⠀⠀⠀
⠀⠀⠀⠀⠀
——
⠀⠀⠀⠀⠀
非常感謝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提供兩本《視覺系天才魏斯安德森:憂鬱男孩與細節控的奇想美學》,這裡將抽出兩名幸運的獲獎者,參與方式請按讚並於下方留言處回應,請自由作答,自由分享,為期三天,僅限台澎金馬地區,預定在 8 月 30 日周一晚上十二點截止。
⠀⠀⠀⠀⠀
⠀⠀⠀⠀⠀
一、想讀這本書,或是喜歡衛斯安德森和其作品的原因。
⠀⠀⠀⠀⠀
(二、喜歡也當然歡迎轉發或分享給朋友。)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存在的本質|錄像藝術家 牛俊強
牛俊強,從建築踏入藝術,成為視覺藝術家。在嘗試各種媒材後還是情歸於錄像。從探索自己出發,擴延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探索存在於生活中不可見的交會;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牽連;乃至更大的「無形」,從個人擴及群體生命意識,擅長以各種不同形式創作,做出細膩而宏觀的提問。
其作品由叩問自身延展至以「視覺作為一種存在的形式」確立主軸,於「2018年牛俊強個展」時臻至大成。作品類型以錄像為主,並包括實驗影像、攝影與複合媒材裝置等,在闡述「存在的本質」這條藝術之路上,不斷嘗試更開闊的創作與突破。
小檔案:
牛俊強,畢業於實踐大學室內空間設計學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目前工作創作於台北,任職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曾於國內外美術館與影展發表作品。影像作品《即使她們從未相見》獲頒第 35 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曾參與鹿特丹國際影展金虎獎短片競賽、FAFF錄像藝術節、英國Osmosis 錄像藝術節、美國Pixilerations新媒體藝術展、紐約 cutlog 藝術節、西班牙Aguilar影展、法國Tours亞洲影展、法國ARTchSO錄像藝術、 日本東京Interdisciplinary 藝術節、韓國光州ACC Asian Arts Space Network Show、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台北金馬影展、台北美術獎、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台北電影節等國內外藝術節和影展展出。
作品亦在柏林、伊斯坦堡、特拉維夫、俄羅斯、墨西哥、首爾、北京、深圳等國際重要城市發表。曾獲頒第53屆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最佳實驗電影,第42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第35屆金穗獎最佳實驗片,及第十七屆台新藝術獎入圍,《神的影子》獲提名「2021倫敦IFF獨立電影節」最佳外語紀錄片,和最佳外語紀錄片導演。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英國是攝影書的發源地,本集簡略說明攝影書的起源、轉變,同時提出兩本風格迥異的攝影書,探討創作光譜兩端的內容如何展演在書本的載體裡。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 「Coexistence」, Stephen Gill, 2012(Nobody Books)
② 「a shimmer of possibility」, Paul Graham, 2007(MACK)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攝影/余志偉、鄭宇辰
剪接/鄭宇辰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李惠仁2004年開始專注台灣禽流感疫情,拍攝《不能戳的祕密》揭開政府防疫漏洞。拍攝過程獨立採集死雞樣本、送檢,並透過專家學者的協助,一層層解讀政府、學者、雞農之間複雜的權力關係與隱瞞的真相。
近期作品《蘋果的滋味》、《并:控制》、《自由.飛》同時關注台、港、中媒體生態與民主發展,以紀錄片形式記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樣態。
《蘋果的滋味》藉由蘋果日報探討台灣媒體界生態的變化,並解讀狗仔文化對新聞製作的影響。拍攝過程中適逢台灣反媒體壟斷運動,進而揭露媒體背後的政治運作。
在《并:控制》中,李惠仁開始關注香港回歸中國二十年後的政治局勢變化,片中他藉由視障朋友的視角,以更為銳利角度揭露香港生活的變化。特別是對資訊控制的層面,他揭露了由政治的機構控制、人民之間的相互控制,再到個人的自我審查等不同控制階段的運作。
《自由.飛》記錄香港反送中事件,藉由香港追尋民主自由的運動,連結台灣戒嚴時期的民主運動。李惠仁坦言,台灣的民主還很幼稚,民眾普遍漠視政治對生活的影響,對於台灣民主得來不易的歷史發展,時常是健忘的。他希望透過紀錄片的方式,將這個時代與過去的歷史連結,保存台、港、中三地的歷史拼圖,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民主的可貴。
小檔案
李惠仁,1969年生,為台灣知名紀錄片導演。李惠仁大學就讀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畢業前決定退學。在服兵役期間進入空軍電影隊,開始接觸影片製作。退伍後進入傳統新聞媒體擔任攝影記者,40歲決定辭職,成為獨立紀錄片導演,成立李惠仁電影工作室。
作品《睜開左眼》榮獲2010年世界公視大獎INPUT BUDAPEST,《不能戳的祕密》榮獲卓越新聞獎,《不能戳的秘密2:國家機器》榮獲2014年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作品獲獎無數。
┄┄┄┄┄
創辦人 馬立群 監製 王姿佩
採訪 莊勝涵 剪接 徐珮珊
作品提供 李惠仁
場地提供 DOTEL
#一影像專訪 #李惠仁 #紀錄片 #導演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在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 6 個讚。書籍. ... <看更多>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在 [商借]書-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看板Chiayi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想跟綠豆借一本書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出版社:美商麥格羅‧希爾
作者:David Bordwell、Kristin Thompson
在圖書館的已經被借走了,不知道有沒有綠豆可以借閱,下週一歸還,願附上手搖飲料ㄧ
杯(任選)
謝謝各位~
附圖
較舊版本也沒關係,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8.111.7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iayi/M.1433490265.A.DD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