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熱了,又加上疫情關係,
這個時候千萬要多喝水,
免得電解質不平衡或者是熱衰竭要送到醫院去,
徒增醫療的負擔。
每年天氣轉熱,
熱衰竭或者是中暑的患者就增加,
原因就是忘了喝水。
當水分補充不足,
因而導致熱衰竭的時候,
全身無力、思考變慢、虛弱、噁心、沒有胃口,
這些情況發生之後,
如果沒有及時察覺,
就會增加更嚴重的腎臟損傷情況,
提醒大家隨時多喝水。
如果喝咖啡或者是濃茶,或者是含糖飲料,還是要補充水。
一天補充水分大約是2000 CC,
如果特殊體質必須限制水分,
大約是尿液總量再加上500到800 CC的水分。
這個時候大家更要愛惜自己保護自己,
因為如果因為熱衰竭送到了醫院去治療,
剛好又碰到旁邊有發燒感染的患者,
不但自己也會碰到感染的機會,
也會增加這個時候各醫院醫療的負擔狀況。
這個時候全民一起防疫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先保護好自身,
多喝水準沒錯。
記得外出隨時口罩戴好,
隨時注意手部的清潔,
早安各位好朋友。
#多喝水
#熱衰竭
#中暑
剪報來源:人間福報
電解質不平衡全身無力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家庭醫學&職業醫學】~ 熱傷害
上週真的熱到受不了!還好這週梅雨才涼爽了些...
前幾天也看到一個熱傷害的案例...來門診時就很虛弱,覺得熱熱的,好像快發燒,自述從前一天晚上就有點喘,合併反胃的感覺,心跳也變快。
病史詢問起來,沒有戶外暴曬的情況,但是家人補充,週末天氣很好,趁梅雨來之前把家搬好,一併整理室內環境。
因為冷氣還沒安裝,所以室內較悶熱,加上重勞力的搬運。都是熱傷害的風險因子。
〖危險因子〗
A. 環境因子
1. 氣溫高
2. 溼度高 (汗水不易蒸發)
3. 通風不良
4. 環境中其他發熱源 (如:鍋爐)
5. 重體力勞動
B. 個人因子
1. 老人或幼童
2. 肥胖
3. 酒精 (會加速脫水)
4. 藥物
5. 衣著 (如:不適合的工作服、個人防護裝備[SCBA])
6. 慢性病患者
〖如何預防〗
1. 熱適應:
剛開始從事戶外工作的人通常最容易患上與熱相關的疾病。
2005年美國加州的OSHA就調查過25起熱傷害的案子。發現以下結果:
A. 在幾乎一半的案例中,在工作的第一天就發病。
B. 在80%的案例中,在工作四天內發病。
這就是為什麼逐漸增加工作量或允許更多的休息時間,以幫助新工人和在休息後重返工作崗位的人,建立對高溫環境的耐受度,是很重要的。
當然,在一般民眾也是相同,往往都是剛開始變很熱的時候,熱傷害的比例最高。
像最近疫情,大家都往戶外跑;請不要看天氣好,就連續安排了好幾天暴曬嚴重的登山路線,例如:劍龍稜、桃源谷步道等等。也可能提高自己熱傷害的風險。
2. 水份和電解質補充:
不要等口渴才喝水,在持續流汗的情況下,應該慢慢把水份及電解質補進去;才不會事情忙完了,自己也脫水了。(特別注意,在大量流汗的狀況下,不要只補水,電解質很重要)
3. 防曬:
曬傷會加速脫水,所以記得防曬;不管你是躲到蔭涼處、用陽傘、穿薄長袖、塗防曬油,都有一定效果。
註:最後強調,不要為了自己方便,把小朋友丟在沒有空調的車子上,特別是夏天;這種新聞每年夏天都會看到;你自己算算有幾個風險因子
『氣溫高、通風不良、幼童』,這樣小朋友沒熱傷害也難。
※ 附圖介紹了常見的三種熱傷害
〖熱痙攣〗
是因在高濕熱環境下長時間活動時因流汗過多,促使體液喪失和電解質流失;體內的鈉、鉀離子濃度相對偏低,形成電解質不平衡的狀態。
導致身體不自主骨骼肌收縮 (就是一般說的抽筋),可以持續1到3分鐘。如果痙攣劇烈,甚至會影響腹壁肌肉,應盡快送醫。
〖熱衰竭〗
「衰竭」聽起來好像快掛了?其實並不是最嚴重的熱傷害。成因為流汗過多,造成水分及電解質流失,而導致的血液循環衰竭。
常出現大量出汗、疲倦、身體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說話喘、血壓降低、臉色蒼白等症狀,患者的核心體溫會上升,但很少會達到40°C,嚴重時可能會失去知覺,變成熱中暑。
〖熱中暑〗
熱中暑又分成兩種類型
1. 傳統型中暑(classic heat stroke)
常見於缺乏對環境溫濕度改變適應力的族群,例如:老人、小孩、慢性疾病患者
2. 勞動型中暑(exertional heat stroke)
多為需在高溫高熱環境中工作的工作者,例如:國軍、勞工、農夫與運動員。
成因為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功能失常而無法散熱,此時會出現意識不清且體溫超過40°C,最後造成中樞神經異常;若不盡速處理,熱中暑患者的死亡機率約為30%-80%。
附件: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勞工熱危害預防手冊」
https://www.ilosh.gov.tw/menu/1223/1235/1237/%E5%8B%9E%E5%B7%A5%E7%86%B1%E5%8D%B1%E5%AE%B3%E9%A0%90%E9%98%B2%E6%89%8B%E5%86%8A/
電解質不平衡全身無力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寶貝幫TV_育兒大解密】《傻眼!奶粉別亂餵 嬰兒誤喝成人奶粉恐洗腎》
★媽媽餵4個月大寶寶喝成人奶粉,結果嬰兒食慾不振、腹瀉、全身癱軟,原來孩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引起致死率極高的橫紋肌溶解症,差點沒命!
★成人奶粉跟嬰兒奶粉成份大不同,不能互相交換飲用!
★嬰兒奶粉和成人奶粉最大的不同處在於營養比例,嬰兒年紀小,加上腸胃道還不成熟,過多的蛋白質無法消化代謝,所以每100公克嬰兒奶粉約含10~16公克的蛋白質,占總能量的8~12%!
★成人奶粉則是補充蛋白質和其他不足營養素,像是鈣質、鐵質,每100公克奶粉約含24~30公克的蛋白質!
★如果單純1~2次誤喝,寶寶沒有出現異常,不必太擔心,但誤喝後出現精神不濟、四肢無力,甚至昏迷則要立刻送醫。醫師透過檢查血液中的酸鹼值、血糖、電解質是否異常,症狀較輕,用靜脈輸液及藥物矯正不平衡狀態,嚴重甚至可能需要洗腎來拯救生命!
★選擇寶寶奶粉方法很簡單,就是選擇「大品牌」的零歲嬰兒奶粉!
★然後一路使用到一歲,接著就喝鮮奶!
★最實用的影片,讓媽咪育兒更輕鬆,寶寶更健康💕
⭕更多寶貝幫: https://bobocan.cc/寶貝幫官網
⭕加入寶貝幫社團: https://bobocan.cc/寶貝幫社團
電解質不平衡全身無力 在 體內電解質不平衡腳部易抽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體內 電解質不平衡 腳部易抽筋. 14K views · 11 years ago ...more. 台視樂活頻道. 38.9K. Subscribe. 38.9K subscribers. 51. Share. Save. Report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