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適合當講師?
▍講師這一條路對於一個人職涯的意義在哪?
#其實所有的知識經濟自雇者都可以參考這一篇
「老師我適合當講師嗎?」
這個問題從我開辦《職業講師的商業思維》開始
到現在我開《陪伴式講師訓》都是三不五時被問的問題
今天我就來跟大家分享
我自己覺得的
一、什麼樣的人適合當講師?
二、講師這一條路對於一個人職涯的意義在哪?
▍什麼樣的人適合當講師?
我們從幾個面向來作自我的篩選
❶ #個性層面:喜歡學習、分享、分析與聆聽的個性
在這邊我不強調學習,
我會把 #學習當作是分享與分析的結果,
也就是說學習不會只有從書上或是課程中來,
對於生活經驗的分析與分享
就是 #把生活當作一種學習的方式
而這裡面我覺得無可避開的就是分享
#分享的個性會決定你當講師是否開心快樂
#分析的個性未決定你當講師的專業深度
所以我會用這兩個個性來當作自我篩選的主軸
而懂得聆聽的習慣是 #對於學員提問的掌握度的底蘊
很多講師因為有了一些經驗之後
最常有的壞習慣就是
「為了證明自己很懂,往往會 #打斷學員
陳述問題,直接說出答案」
我常說「人要懂得對現實謙卑」
聽完每一個學員的提問,
是相信每個問題中有巧妙的不同之處
聽得出這些巧妙之處,才可以 #回答到學員的心裡
聽得出這些巧妙之處,才可以 #對於問題有方方面面的理解
#包含對於提問者目前人生階段與能力的理解
所以聆聽我覺得是一個講師精進的核心能力
讓學員的問題來引領我們的成長
#這樣才有風格
#這樣才懂變化萬千的可能性
所以在個性方面的檢核表很簡單
Nice to have : 學習、聆聽
Must to have:分享、分析
你可以打勾幾個呢?
❷ #專業層面:這就是 #資格論了
當然這邊就要先切分你想要教授的主題
是專業還是非專業的?
非專業主題就是比較柔性的服務,應用的情境不是在職場,像是:內在對話、兩性溝通
這邊強調的是頻率與戰功,過去妳已經有相關的經驗了嗎?或是已經輔導過多少人呢了?建議以20人為基本數字
而專業主題就是職場中所需要的那些專業能力,
像是:專案管理、簡報技巧、談判溝通、
數據分析或是工具操作
這部分的資格就明確了
簡單來說可以直接定義自已是企業內訓講師,
基本上我會建議你有兩個關鍵要素
一、 #三年以上的主管經驗(有第二階主管的經驗更好)
這表示你擁有「 #團隊建置與營運經驗」
這會成為日後講師之路的天花板,
沒有營運經驗的講師不是沒有專業,而是沒有經驗,
這樣是無法和高階主管(日後的學員)
對話的能力,無法同理
二、 #有具體戰功(這是很關鍵的經歷)
在真實的世界中有戰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這表示你可能 #對內的溝通與對外的進攻
都有不錯的處理能力
而且可以我們
#從戰功中萃取你自己獨有的經驗與能力
這一定是屬於妳自己的實戰風格,
而不是從書上得來的
算是一個講師的核心價值所在
所以在專業層面上我們的檢查點就是
柔性技能:
實戰經驗,過去已經輔導過超過20人了嗎?
專業技能:
一、三年以上的主管經驗
二、有具體戰功
❸ #從市場層面來思考:這是年輕講師最卡的地方
過去我常說,
一個職業講師 #面對市場的能力決定了他的生活品質
一個職業講師的 #商業思維決定了他的職涯高度
所以這部份的檢核點就直接會在市場操作面了
我會用這兩點來檢測一般講師面對市場的能力
一、 #是否已經寫超過20篇的文章
我想你可能會問:為何是20篇文章?
這是因為就我過往的經驗來看,人的短期經驗,
可以熟悉的運用的部分大概就是10篇文章的量,
要是超過10篇就表示你擁有初步的
#研發的能力、 #挖掘自身經驗或是撰寫行銷文案
的能力這很關鍵
二、 #是否已經上台分享過10次以上
在這一部份我要求上台過10次,這除了驗證你的實戰之外
我有一個額外的要求,
#就是你要在超過五個社群中分享,不能
只在單一通路上分享,這是要驗證你的通路力,
而不是只有上台經驗
三、 #可以分享的主題是否有2-3個?
這是另一個很關鍵的底蘊,產品的研發力,
我們生活在一個社群的時代
而 #社群必須要搭配產品研發力
才可以產生延伸性的價值
因為你的鐵粉基本上再喜歡你的課程內容
也很難來上同樣的課程兩次以上
所以為了要可以經營既有客群,
你的研發力就是一個關鍵
沒有研發力的講師就算有了社群
也無法獲得什麼樣的優勢
所以在市場層面上我們的檢查點就是
一、是否已經寫超過20篇的文章
二、是否已經上台分享過10次以上
三、可以分享的主題是否有2-3個?
這九個查核點就是一個人適不適合投入職業講師的關鍵
就請大家好好的自我檢視一番
一位講師的 #底蘊在他的個性(生活之道)
一位講師的 #專業天花板在他的職涯層級
一位講師的 #教學之路在他面對市場的能力
我希望你有好個性,因為個性我無法幫
我希望你有好歷練,因為歷練無法改變
我希望你有面對市場的能力,要是你還沒有
沒關係,這我可以協助大家
▍講師這一條路對於一個人職涯的意義在哪?
最後,我想要快速地跟大家聊聊我們每個人
與講師之間的距離與關係
距離就是文章上半段的累積
而與講師之間的關係呢?
講師是一個專業經理人的第二張王牌
是一個專業人士的組織外部價值
我們就從組織外部價值來作思考
一個人要是沒有組織外部的價值
#那他的價值就被單一組織所定義
因為只有這家企業會付給他薪資
這很可能是一種箝制
要是你的職涯運氣不佳的話
反過來,當你有自己建立組織外部價值時
當你有上台分享經驗的能力時
你會發現
#當別人把你當外部人才來看待時候的條件
跟別人把你當作一個過於有意見的內部員工來看待時
那會是兩個世界
第二點,當你擁有讓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兌現的能力時
你的人生可以有一些喘息的時段
#我自己的職涯就是這樣
#我過去離職幾乎都是裸辭
但是不在職場的期間內我都是利用兼職講師的方式
創造了甚至不輸給企業的營收
你可以喘口氣、你可以強化你過去的能力缺口
#其實每一次的離職
#都應該搭配一段補強能力缺口的時光
你可以快速的成長(因為解決一堆學員的問題)
你可以等待更好的機會
因為你已經擁有獨立創造營收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你會開始擁有營運思維,
跳脫過去的執行思維
因為講師這職業也很有可能一瞬間的轉變成你的主業
#做好準備聆聽市場的呼喚就好
▍你知道最棒的是什麼嗎?
最棒的就是當你成為一位講師之後
你就擁有了一個將人生中所有經驗兌現的能力
過去的成功個案,那是你的戰功,
會帶來學員的專業信任度
#過去的失敗會是你同理的基礎,
你會因此更懂得學員的苦
不會變成那種只懂講原理、看書教的講師
要是你有好好的覆盤,
其實那些失敗經驗更會成為你課程中
最關鍵的學習素材
未來,你要是你在職場上已經有三年主管經驗的人
你可以好好思考一下你人生中的Plan B
#我這輩子從沒規劃我要成為講師
#但是我最終變成了一位職業講師
#而且享受著在商業世界中嚐試新商業模式的趣味
=======看到這可以結束了=========
=======因為我要工商時間了========
最後,要是你未來也想要以講師的身分生活
歡迎你在2021年的時候來參加我的《#陪伴式講師訓》
我不會只教你教學技巧
我會更教你如何上商業世界中生存下來的策略思考
報名連結在留言
#目前僅剩兩個名額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
「面對市場的能力決定了他的生活品質」的推薦目錄:
面對市場的能力決定了他的生活品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假設你是一位法官,現在有一個關於「監護權」裁決的案子到你的手上;而這個「監護權」裁決的案子的雙親,他們兩個人都有各自的一些背景資料,供你做判斷跟參考。
雙親之一的「甲」,他的收入、健康狀況、工作時間都很普通,他跟孩子的關係算是正常、社交圈比較固定。
但雙親的另外一位「乙」,他的收入高於平均的水準,和孩子的關係非常的好、社交極為活躍、工作必須要常常出差,而健康方面有些小毛病。
好!那現在問題來了,甲、乙這兩個人是孩子的雙親,你會把「監護權」判給誰?
當我先問你,你覺得「誰可以擁有監護權?」的時候,對多數人的回答,可能都會回答「乙」。為什麼呢?因為「乙」的收入比較好、他跟孩子的關係也比較好。
可是問題來了,假設在剛開始的時候,我不是問你「誰比較適合擁有監護權?」;我是問你「誰比較不適合擁有監護權?」
你仔細想想,如果是第一次思考這件事,「誰比較不適合擁有監護權?」,你有很高的機率,一樣是選「乙」。
為什麼呢?因為「乙」他的社交生活太活躍了,而且工作的狀態必須常常出差,導致他沒有辦法照顧小孩;並且還有一個最大的隱患,就是他的健康狀況有一點問題。
所以聽到這裡你有沒有發現,理論上你對於「監護權」的裁決,應該是要基於客觀理性,去做出一個判斷。當你同意或否決「甲的理由」,也要能夠「套用在乙」的身上,而反之亦然。
但在這個例子裡面,當我先問你「監護權可以給誰?」,你回答「乙」。當我問你「監護權不可以給誰?」,你還是回答「乙」;這是不是一個很明顯的矛盾?
透過這個例子,其實再次的證明,人類是一個不理性的存在。也因為這樣的不理性,我們在面對自己的生命的時候,我們常常是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我們常常選擇「做」一件事情,跟選擇「不做」一件事情的理由,會是一模一樣的。
就像是你聽過的經典老故事啊!兩個做鞋子的老闆,各自到非洲去考察。
他們一個覺得「可以做鞋子」,因為非洲人都不穿鞋,市場很大;然而另外一個人卻說「不可以做鞋子」,也因為非洲人都不穿鞋,所以沒有市場。
所以當你聽這裡仔細的想想,你要把自己的人生過程什麼樣子,它裡面的複雜性的確很高。但是其中有一個東西,叫做你對於自己詮釋事情的方式跟角度,有沒有一份叫做「一致性」的覺察?
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就會常常的拿石頭砸自己的腳,而這方面最具體的情緒感受就是「後悔」。
無論你怎麼看待人生,無論你對自己的人生有什麼期許,我想最不值得的就是把自己的精神,都用在「後悔」上面。
然而要避免後悔,你就需要幫自己建立起「做決定」的思維模型,和具體的方法。否則你在面對人生的很多選項的時候,你就會讓自己陷入「父子騎驢」的故事裡。
所以如果你想要讓自己跳脫出這個困境,活出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那麼我最近推出的【過好人生學】這一門線上課程,會帶給你具體的幫助。
尤其是這其中我們談到,要過好人生當中的「四個關鍵的能力」,當中有一個關鍵的能力,就是「做決定的能力」。
其實我們的「不理性」相對的,讓我們人也是一個具有創意的存在。
然而到底要怎麼樣,在保留下自己的獨特與創意的前提底下,又能夠理性、並且符合自己生命福祉的角度,去做出最適當的決定?
就是【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能夠為你帶來的幫助。
然而無論如何,我都希望能夠透過今天這一段分享,讓你開始對於自己的思維,特別是其中的「矛盾性」,開始有一份覺察。
我常常說,我永遠沒辦法幫你解決一個你沒有意識到的問題。
所以呢,如果你要幫助你自己,先覺察自己的思維;尤其是那個「自相矛盾」的部分,這會為你帶來超乎想像的收穫。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noTiSAQ1e8/hqdefault.jpg)
面對市場的能力決定了他的生活品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這是我們「過好人生」系列的最後一集。
接著我們上一集談到的兩種舊思維,它分別是「太需要正確答案」和「只要認識自己,一切就都會沒問題」。
在這之後啊,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第三種要命的「思想遺毒」,那就是「單一視角」。什麼叫「單一視角」呢?
我來講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這就像是有些人一直認為,世界上最理想的工作就是「公務員」。
所以不管自己在學校裡,讀的是什麼樣的科系,只要工作幾年不順利、賺不到錢,腦子裡就會跳出這個「終極的選項」,那就是去考公務員。
其實我們都知道,公務員早就已經不是爽差了,他們也有業績壓力,而且退休金、福利各方面一直被砍;過去那種「鐵飯碗」,甚至於「金飯碗」的光環早就不在了。
這種一遇到挫折,就想要去考公務員的想法,真的能夠讓自己過一個好人生嗎?
更可怕的是喔,這種「單一選項、單一視角」的習慣,很容易讓我們的眼界,沒有辦法打開,慢慢的變成了「自我侷限」!
就像是讀了法律就要當律師,讀了諮商就要當心理師,否則就叫做「失敗」,真的是滿臉黑人問號啊!
到這裡,你聽出關鍵了沒有?這第三種致命的「思想遺毒」,就是讓你沒有辦法幫自己打開可能性,你會越活越累、越活越茫然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對於生涯、對於工作仍然有「只要怎樣,從此以後就可以怎樣」這種邏輯跟想法;那麼你就是頂著20世紀的腦袋,但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活在21世紀,甚至於根本有沒意識到,21世紀其實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假如我們把過去習以為常的好工作,像是醫生、老師、公務員這些部分喔,比喻成職場上的一種「物種」。那你有沒有發現,這些過去認為的「好物種」,到今天他的優勢還存在嗎?
今天的醫生,在全民健保的制度下,薪水大不如前,而且還經常超時加班。今天的老師,在面對恐龍家長的時候,常常搞得沒有下班時間,好像呢是這些家長孩子的貼身保姆一樣,連一份基本的尊嚴都沒有。
所以如果就以長遠的眼光來看,要是你把注意力,侷限在「物種」的思維上,那當然就繞不出眼前的死胡同嘛!
無論在未來的世界裡,醫生和老師這種傳統職業,會面對怎麼樣的挑戰;我想邀請你想一想,現在的你,會覺得上個世紀那些馬車伕、接線生他們失業了,他們好可憐啊;所以要去保障他們的工作權、捍衛他們的生計嗎?
當然不會嘛!因為在時代的變遷下,這些工作失去了市場的需求,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不管接下來會消失的職業是什麼,我們都肯定一百年後的人,不會因為我們現在即將要被淘汰的產業,感覺到任何的惋惜,這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這也像是我們面對「全球暖化」這樣的議題,大家都很擔心北極熊即將瀕臨絕種,這件事情我個人很難過,而且覺得很可惜,也努力的想要替環保盡一份心力。
但是如果跳開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氣溫繼續上升,不只是北極熊,很多物種都會跟著消失,這是你我都很難阻止的趨勢。
可是就在此同時,新的物種他產生新的生態,也會一直同步的發生;這就是地球生態運行的規則。就像是恐龍滅亡了,整個地球的生態圈,仍持續不斷的繁衍出新的物種,不是嗎?
如果把這個道理,轉換到工作跟人生來看,你現在堅守的單一職業,無論是銀行的人員,或者是老師;隨著科技或少子化的發展,這些「物種」你覺得會不會滅亡?他其實是會滅亡的。
但其他的新工作也會同時跑出來,形成新的產業,只要你能夠長出「生態圈」這樣的思維,你就能夠確保自己的生涯,是欣欣向榮的。
事實上呢,我們現在所處的21世紀,它已經是個「生態圈」的世界了!
而能夠讓你在21世紀活下來的新思維,就是抓緊自己的「核心能力」,你才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生態圈,擺脫「物種」他可能會瀕臨滅亡的命運。
說到這裡喔,你一定會很好奇,什麼叫做「緊抓自己的『核心能力』?」簡單來說呢,假設你讀了醫學院,那麼你的核心能力就是「醫學專業」。
除了醫生這個「物種」之外,你可以成為一個醫學作家、醫學企業家、醫學攝影師,甚至於還能當市長、當總統;而不是擁有醫學專業,就只能當醫生這種「單一視角」的選擇啊!
我再舉個例子,假設你的專業是「編劇」,那麼你的核心能力是「說故事」。所以你輸出的形式,就可以有小說、散文、腳本…等等等,而不是認為當了編劇,就只能寫劇本,被這種單一的發展型式困住。
你過去所有的經驗都是你的資源,而不是你的負擔。很多人的生命會過得不好,就是一直死守著這種「過去如何,現在就只能那樣」,這其實就是一種「物種」的思維!
而抓住自己的核心能力,其實是一種看透本質的能力。也就是說,只要你能夠掌握自己的核心,多打開眼界、在不同的領域之間勇敢的去嘗試,就會有機會發展出,一個更適合你過好人生的生態圈。
在這裡跟你分享一個冷知識,不曉得你知不知道,在20世紀以前的人,一輩子只做一個工作,這叫做正常。
但在不久的未來,到了21世紀中期啊,一個工作者在38歲的時候,換第14份工作,那才是正常!
這些年來呢,在我的專業工作裡,陪伴很多人走過他們的生涯議題,經常讓我感到很心疼的一點,那就是喔,他們不自覺的帶著20世紀的腦袋,但是卻想過21世紀的生活。
更露骨一點,那就是「人工智慧的時代已經來臨,他們卻用工人智慧的腦袋面對人生」。
這就像是很多計程車業者,看不懂Uber、滴滴打車,這些軟體帶來的產業規則改變,所以被瓜分了市場,現在才會撞得滿頭包,還帶傷追趕得很辛苦。
你一定聽過一句話,「人生是選擇的結果」。只要你活在世界上的一天,人生裡的選擇問題,就會不斷的發生。
我們沒辦法控制未來的模樣,但我們可以掌握的是,讓自己先具備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思維,如此啊,就能夠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我沒有辦法代替你過好你的人生,但是我可以跟你分享對於未來的洞察。就像是現在每個人經常使用的「Google map」一樣。
在你不知道該往哪裡走的時候,陪伴你建立「過好人生」的關鍵能力,活出你想要的滿足,過個好人生。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說過一句話喔,「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在我的【過好人生學】線上課程裡,我會幫你打破「終極選項」跟「路徑依賴」的迷思;就像今天提到的各種例子,打破這些僵固的、不切實際的想法,讓你一步步的學會跟不確定共處。
此外呢,你還能夠學會「創造結果的能力、建立生態圈的能力、做決定的能力,以及創造意義的能力」。
這些都是過好人生的前提,所以呢,請你幫自己一個忙,加入【過好人生學】,因為你值得過個更好的人生,歡迎你踏上屬於自己的英雄旅程。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就如同今天內容所提到的,要過好人生,有時候考驗我們的,並不是在於有沒有機會掉到頭上;而是在於我們有沒有具備好相關的思維,我們有沒有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做好準備?
所以【過好人生學】這是一門為你準備的課程,如果在你的生命當中,你曾經不止一次的問自己:「這輩子只能這樣嗎?」,那麼歡迎你加入這一門課。
這一門課能給你的不是答案,而是一個能夠幫助你找到答案的思維方式。因為你值得過一個更好的人生!
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歡迎你的加入。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C35F1MrQUk/hqdefault.jpg)
面對市場的能力決定了他的生活品質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延續著上一集的主題「想要找一份工作安穩一輩子?這樣想,你就會被淘汰!」。
我們談到了「思想遺毒」,會阻礙你生涯的發展。假如你對於我提出的危機,仍然有懷疑或者是保留,那麼你不妨聽聽看這個故事。
十年前呢,就有用手機的人喔,都知道一個品牌,叫「諾基亞」。
他們從1996年開始,連續15年的時間,都獲得全球銷售第一的寶座;而這樣的榮譽呢,在2007年達到了頂峰,為諾基亞帶來前所未有的利潤。
不過就在iPhone推出之後,徹底改變了手機的定義,諾基亞仍然對於這個現象有一點傲慢,仍然覺得自己夠大、夠穩,所以不怕iPhone的威脅。他們覺得呢,沒有必要跟iPhone,甚至於Android的系統,去進行任何的協商跟合作。
正是因為這樣的致命決策,諾基亞並沒有及時的搭上「智慧型手機」這個高速列車,從此呢,就被消費者遠遠的甩開。
甚至於在2017年,它們全面的退出東方市場的時候,他們當時的總裁就說喔:「我們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失敗了!」
諾基亞確實沒有做錯什麼,而他們最大的問題在於喔~「什麼都沒有做!」
談到這裡你以為我要跟你說,諾基亞之所以會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太迷信過去的輝煌,自以為是的認為就算不創新,沒有跟上潮流,也能夠穩穩的活下去?
但是,其實並不是喔!
我真正要告訴你的就是啊,科技的發展會消滅很多、很多的工作跟公司,但同時呢,也會創造更多新的工作跟新產業。
就像汽車一旦發明之後,馬車伕就不再被需要,取而代之的是鋪路工人,或者是加油站的人員。當ETC上路之後,國道收費員就會被裁撤,這個時候會需要更多的系統維修,和安裝的人力。
因此喔,我真的要說的不是工作消失了,而是當「新的工作」發生的時候,你還做得來嗎?你有能力跟上去嗎?當「穩定」成為你生涯的唯一信念時,你就很容易停止學習跟成長。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會影響「行動」,而行動會造成「結果」,那麼不管結果是不是你想要的,你都逃不掉啊!
而諾基亞的沒落就是在警告我們,活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要是不趁早幫思想排毒、不斷的升級思維,你的人生崩盤也只是遲早的事。
聽到這裡,你會不會很好奇,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夠知道,自己腦袋有沒有毒?跟得上跟不上時代?
以下呢,我會分析「三種」一般人在生涯規劃的時候,很容易有的「思想遺毒」。讓你明明活在21世紀,但卻繼續用20世紀的腦袋,因而卡住自己,只能被焦慮感淹沒,但是卻找不到任何可以翻身的方法。
第一種思考的遺毒呢,就叫做「太需要正確答案」。
我有一個學生,他嫌現在的工作太累、太操,他想要換工作,也投了很多履歷,結果等到了兩家公司請他去做面試。
在面試完A公司之後,他很滿意A公司的薪水很高,但發現它們的內部鬥爭有點嚴重,這並不是他喜歡的工作氛圍,所以他決定去看看B公司。
而B公司的薪水雖然差了一點,不過員工相處比較和諧,但我的學生又考量到,B公司的產業相對比較沒有前景;所以遲遲下不了決定,不知道該選哪一家公司。
在這個思考的過程裡,我這個學生一直很焦慮,因為沒有人可以跟他保證,選哪一家公司才是「對」的。再加上呢,他太害怕自己選錯,會導致自己的「失敗」。
所以呢,他決定去求神問卜、去擲杯啊!也就是喔,他寧可把責任推給神明,而不是自己做決定,真的是喔,不問蒼生問鬼神啊!
我這個學生就是典型的,把「做決定的成敗」,跟自己「個人的價值」劃上了等號。之所以會有這種心態,其實跟我們從小的學習經驗,是很有關聯的。
在傳統的教育裡面,我們每個人都是身經百戰,看到題目就要在最快的時間裡想到答案,並且做出反應,這樣子才能脫穎而出,或者是順利畢業。
你可能以為這只發生在校園裡,然而這樣的考試習慣,很容易讓我們根深蒂固的認為一切都有「答案」,因而沒有辦法跟「不確定」共處。
因此呢,就算離開了學校,這個習慣還是會留著,當生活一遇到挑戰,我們就很想快的,想找一個「答案」來解決它,然後呢,獲得高分或者是順利通過考驗。
但事實上呢,需有要「正確答案」,它根本就是個假議題。因為就算神明幫你做了決定,也不代表你從此以後就能飛黃騰達啊;任何決策的重點,都是在做了決定之後,才是真正的開始。
就像你決定結婚,並不是結了婚之後,從此以後就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而真正的考驗,都是在結婚之後的生活經營,這是一樣的道理啊。
如果你也認同在快速變動的21世紀,任何看起來很對的答案,過一陣子就會被推翻,所以呢「太需要正確答案」,這其實是一個有問題的觀念。
如果你想要升級到更有適應力的想法,那麼你首先要修煉的,就是啊「別讓感覺走在前面」這個功夫。也就是說,你要很小心的覺察自己的思考重點,別把力氣放錯了地方。
要是你滿頭滿腦的只想著「如果選錯了怎麼辦呢?」,讓這樣的焦慮走在前面的時候,你就什麼事情也都做不了。
你只會一直用「過去」的經驗,想「現在」的事情,而妄想要預測「未來」。這樣的思考方式,你到底是想要幫助你自己,還是在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呢?
說到這裡啊,就讓我想起自己的經驗。我跟嘉玲在創立「啟點文化」之前,我們也曾經有創業失敗的經驗。
如果你問我:「再次創業,會不會擔心?」,說沒有是騙人的。但我想邀請你想一想,如果我們讓那些擔心,跟害怕的情緒走在前面;而不是很務實的,去計算「假如最壞的情況發生了,我們會有哪些具體的損失?我們是否承擔得起?」
如果呢,當年我們讓情緒走在前面,你今天就不會認識「啟點文化」了。
我們之所以能夠下定決心,是因為我們很清楚,在21世紀面對「失敗」的定義,就叫做「原來這樣子做,會得到這樣的結果」這樣子而己。而這種對失敗的「重新定義」,才是能夠幫助我們面對未來的關鍵思維。
在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當中,會用很實際的方法,讓你學會面對生命的關鍵選擇時,該怎麼想?
特別是剛剛的例子,多數人沒有辦法下決心,是因為把自己卡在失敗的「感覺」裡;而不是務實的去評估「如果最差的結果發生,我是否能承受?」,以及啊「在什麼樣的條件底下,會有最差的結果?」
其實只要你能夠想清楚這些,要做決定與下決心,其實就不困難了!
再來,第二種落後的觀念,那就是認為「只要認識自己,一切就會沒問題」。
坊間很多談「生涯」的書籍,和專家都會告訴你,找到自己的天賦或熱情非常的重要;所以你一定做過不少的生涯測驗,或者是人格特質的測驗。
想透過這些標準化的測驗,來發現自己的優勢,像是有沒有語言啊、藝術啊、數理啊…這些天份?
等到確定之後,就往那個方向走,覺得呢「選對了」就應該沒問題。這就讓人產生一個很大的迷思,那就是一定要找到「熱情」,才能開始。
所以我就發現喔,很多人終其一生最大的熱情,就是不斷的在找熱情。
於是客觀來看喔,他只是從一個興趣換到另外一個興趣,在本質上,並沒有為自己累積任何資源、能力或者是認知啊。
你覺得不斷找熱情的人生,會是個「好人生」嗎?
相反的,還有一些人喔,他們確實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熱情跟召喚;可是這也不等於,他們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啊。
其實呢,「熱情」是個生涯的假議題;過好人生的關鍵,是你有沒有具備「創造結果的能力」?因為只有具備「創造結果的能力」,你才能夠讓眼前的事情得到圓滿。
就像我常說的「幸福並不是找到『對』的事來努力,幸福是透過做『對』眼前的事情,去引發出下一件『更對』的事啊!」
如果沒有「創造結果的能力」,就算找到了「熱情」,那又怎樣呢?所以呢,創造結果的能力,才是你是否能過上好人生的關鍵指標。
這就讓我想到一個賣座的國片,「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先生。他就是一個擁有熱情,但同時也能夠創造結果的最佳典範。
「海角七號」是魏德聖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然而呢,對魏導有一點認識的人都知道喔;其實在拍「海角七號」之前,他真正想拍的電影,是「賽德克巴萊」。
只是當時礙於自己的知名度不夠,找不到足夠的資金,所以呢,他抓住了「海角七號」的機會,盡一切的努力,後來「海角七號」叫好又叫座;這才讓隨後的資金到位,一圓他拍攝「賽德克巴萊」的夢想。
不管是「找錢」還是「找資源」,它就是創造結果的一部分,而不只是空有拍片的熱情。也因為魏導有這樣的能力,才能夠讓他的電影,一部部的繼續拍下去、繼續走下去啊!
在我的實務經驗裡,也看過很多有熱情、有才華的藝術家,他們鬱鬱不得志的主要原因就是呢,他們只做自己開心的事、覺得只要有才華,別人就應該看見他、肯定他。
他們沒辦法彎下腰,從頭培養更核心的基本功;更不懂得去務實的修煉「創造結果」的能力,就只會發夢啊、漫談啊,才會把自己困在原地。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裡,你想要過好人生,就得先搞清楚,做什麼能夠為你創造出結果?你必須做「有效的努力」,而不是「為了做而做」;然後再把自己的人生,都浪費在「瞎忙」上面。
在【過好人生學】裡,我會陪伴你建立「創造結果」的能力,包含怎麼樣聚焦在高價值的事務上、如何優化自己在做的事、還有建立起學習反饋的機制,這些會讓你透過「創造結果」的過程當中,走向你自己真正滿足的道路上。
經典的電影《教父》裡,有一句很棒的台詞,它影響了很多人,這句話是這樣說的:「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楚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而看清事物本質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為你的思想把把脈,看看自己的腦子裡,是否仍有上個世紀的思想遺毒。如此這般,你才能夠真正看清楚,二十一世紀究竟是什麼樣的新世界,而提早做準備。
所以呢,敬請期待「過好人生」系列的第三集,我會跟你好好的來探討,第三種思想的遺毒,以及啊我們面對未來的新思維,陪伴你一起看清楚「過好人生」的本質。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而然如同今天內容所提到的,要怎麼樣過好人生?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歡迎你的加入。
詳細的課程內容與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期待能夠透過這一門線上課程,跟你一起活出你想要的「好人生」。
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30spbmAxQM/hqdefault.jpg)
面對市場的能力決定了他的生活品質 在 學術倫理解答,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 ... - gists · GitHub 的推薦與評價
因此,他決定重新進行實驗,並反覆驗證各階段的實驗成果。 ... 1, 若不慎違反《著作權法》的規定,違反者可能必須面對許多懲處,下列何者最不可能發生? ... <看更多>
面對市場的能力決定了他的生活品質 在 【華保研究室 WCIT Lab.】EP.35 少年ㄟ要想,呷老才「像樣」 ft. 黃 ... 的推薦與評價
... 的新一代卻總有種時不我予的感覺時光倒流回到38年前當時的年輕人面對自己的職涯 ... 分享特別邀請到現任保險行銷集團的黃俊文總經理與大家分享他踏入保險業38年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