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主法上路?想好好走人生最後一段路,怎麼這麼難QQ】
〈 #病人自主權利法〉在今年的1月6日正式施行,開放民眾 #決定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段路想怎麼走。
民眾必須先到醫院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再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預先決定自己未來若是昏迷、或是重病末期時,要不要做心肺復甦術、要不要使用鼻胃管灌食等等,維護病人尊嚴。
法律立意良善,但是想好好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真的有那麼容易嗎?
我認為目前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仍有兩大問題:
🔹諮詢門診 #等待時間太長
台北市民若想預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最長需要 #等到超過三個月!包含新光醫院需等超過90天、台大醫院與馬偕醫院需要等超過60天、榮總與北市聯醫要等超過30天。對於部份已有身體病痛的長者,多等一天都是艱熬。
訴求👉研議 #重大傷病患者優先 進行諮商門診
👉持續督導北市醫院,縮短諮商門診等待時間至 #當月即可看診
🔹諮詢門診 #收費過高
諮商門診依照小時計費,每小時收費大約2000元 – 3500元之間,再外加上部份醫院要收取掛號費,最貴的台大醫院居然要到 #將近4000元、最便宜的聯醫也要2250元。過高的諮商費用將阻礙民眾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
訴求👉研議如何 #降低諮商門診費用,不要讓高額的門診費用阻礙病主法的推動。
#大家有想過自己要怎麼走嗎
#好好走人生最後一段路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馬偕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病主法上路?想好好走人生最後一段路,怎麼這麼難QQ】
〈 #病人自主權利法〉在今年的1月6日正式施行,開放民眾 #決定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段路想怎麼走。
民眾必須先到醫院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再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預先決定自己未來若是昏迷、或是重病末期時,要不要做心肺復甦術、要不要使用鼻胃管灌食等等,維護病人尊嚴。
法律立意良善,但是想好好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真的有那麼容易嗎?
我認為目前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仍有兩大問題:
🔹諮詢門診 #等待時間太長
台北市民若想預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最長需要 #等到超過三個月!包含新光醫院需等超過90天、台大醫院與馬偕醫院需要等超過60天、榮總與北市聯醫要等超過30天。對於部份已有身體病痛的長者,多等一天都是艱熬。
訴求👉研議 #重大傷病患者優先 進行諮商門診
👉持續督導北市醫院,縮短諮商門診等待時間至 #當月即可看診
🔹諮詢門診 #收費過高
諮商門診依照小時計費,每小時收費大約2000元 – 3500元之間,再外加上部份醫院要收取掛號費,最貴的台大醫院居然要到 #將近4000元、最便宜的聯醫也要2250元。過高的諮商費用將阻礙民眾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
訴求👉研議如何 #降低諮商門診費用,不要讓高額的門診費用阻礙病主法的推動。
#大家有想過自己要怎麼走嗎
#好好走人生最後一段路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馬偕 在 無論如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無論如河一直很關切安寧在台灣的實踐議題 ,最近書店女工寫了《台灣「病主法」的誕生:讓「善終權」走在醫療的前面吧!》一文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19年6月/186期,歡迎索取。
明天下午邀請大家來關懷無論如河好生好死的議題,
一起來參加 蔡兆勳醫師安寧講座含體驗活動。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ro1AO
活動場次:7/06(六) 14:00 ~ 16:00
同場加映:書店舉辨 綠主張 台灣主婦聯盟 好書小展,參加安寧講座買本好書回家!
【善終權是一場社會運動:落實病主法,減少無效醫療,醫護不過勞】
台灣「病主法」的誕生:讓「善終權」走在醫療的前面吧!
《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在今年1月6日正式上路了。目前還在推廣,但此時醫院仍繼續上演一齣齣已重覆百萬次的悲劇。由於病人沒能在插管失語或昏迷前作好決定,加上不論家屬是困在罪惡感中無法做決定、還沒準備好放手或不知有更好的選擇,因此只能繼續待在肉身地獄裡。面對現代醫療未期病患「痛苦折磨」與「生存希望」的比例如此懸殊時,誰來當「國王的新衣」故事裡的那個小男孩?
寫下《凝視死亡:一位外科醫師對衰老與死亡的思索》的葛文德醫師,就是那個說出真話的小男孩。雖然現代醫學已經扭轉嬰兒死亡率、受傷生病致死率,但真相是面對衰老和死亡,醫學能做的還是很有限。他說:「試著把死亡的處置納入醫療過程,不過是近十年的事,我們經驗仍很粗淺,而證據顯示現今作法大有問題」。葛文德醫師字裡行間之中毫無醫療權威架子,他直白得令身為醫護同行的我驚豔。碰觸到生命最原始的恐懼,他如此坦率直述自己做為家屬送走父親的經驗,以及現代醫學在面對衰敗、臨終照護的種種面向,並進一步以宏觀角度檢視全球的醫療問題與政策。他用文字告訴我們,面對死亡,真誠是重要的態度。
是「生命的鬥士」還是「不想死」的執念?
無論如河書店曾邀請罹患白血病的倖存患者,同時也是身為未獲賠償的職災護師小瑜來真人圖書館講座分享。她說當時慢性白血病突然轉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醫生宣佈她可能只有二個星期的時間,她雖做好面對死亡的準備,但行動上仍積極抗癌,她重視吃好睡好,一面忍受化療的口腔潰爛疼痛,仍強迫自己由口進食,才能有體力對抗病魔。在她強調患癌就要積極配合治療成為「生命的鬥士」時,我提問:「如果你的狀況發生在沒有家屬妥善照顧的老人,你覺得這個轉變會發生嗎?」。她回道:「不用說老人,普通人是撐不過化療與鏢靶藥物治療毒性作用。在這患癌的一、二年的時間,身邊的癌友都死光了,我算是奇蹟。」
如葛文德醫師所說:「全世界醫師都願意提供希望給病人,儘管這樣的希望可能只是虛幻。很多家庭為了治好家人的病,傾家蕩產在所不惜。」,像小瑜這樣成功案例,讓癌症維持成慢性病雖然是可能的,但每個病患身、心、社會支持、財務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需要細緻了解與溝通。
病人自主?如何自主?
正因面對生死大關的決策非同小可,《病人自主權利法》規定,至少1位二親等內家屬必須與諮詢人一同參加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與醫療團隊討論治療選項後,才得以簽署預立醫療決定的原因。但這真能解決難題?畢竟法律不能取代溝通,此法並無罰則,面對此法,許多醫院在人力不足的勞動環境沒有提出配套,即便花了2000元至3600元不等的諮詢費註記在健保卡上,但臨終現場是否能自主仍是未知。
讓我們從已實施近20年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來了解現況,此法保障末期病人只需家屬一人同意,即可撤除維生醫療。但至今讓病人撤除呼吸器、得以善終的案例數少之又少。除了受限於保險給付制度,加上欠缺對醫護人員法律保障,醫院對此法因應態度趨向消極。
以安寧病房為例,比起講究「翻床率」的其他科別,安寧病床「只賠不賺」,政府明文規定符合比例的安寧資源才能通過醫院評鑑,但許多醫院安寧病床「只設不開」或「只開不收」形同虛設。台大、成大、高醫、馬偕符合規定且表現良好,安寧病床的佔床率約有8成以上,但其他多數醫學中心的安寧病床占床率不到5成,有的甚至不到3成。足見落實病人「善終」之路迢迢。
目前《病主法》除了保障末期病人,還擴大到不可逆轉的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及政府公告的重症,且拒絕醫療的範圍,還包括可以不接受輸血、抗生素、鼻胃管灌食等延命措施,範圍更廣。我們必須認清減少「無效醫療」是生命教育的一環,才能實踐此法的立法精神,間接改善血汗醫護與營利化的醫療,民眾對「善終權」的認識與實踐,才是《病主法》落實的關鍵。
讓「善終權」走在醫療的前面吧!
2019年無論如河書店每個月都會有一場關於《病主法》的系列講座,由力推病主法、重視醫病溝通的蔡兆勳醫師主講。每次講座除了推廣《病主法》外,我們更重視討論此法推行時產生的臨床爭議與施行困難,並在每次講座結束,搭配如寫遺書等…的體驗活動。今年書店籌劃在陽台搭設黑板,鼓勵民眾寫上「在我死前,我想要________。」的行動藝術,讓民眾及早思考「死亡與生命」之間的價值與意義。
台灣有著廉價健保與高品質醫療的世界奇蹟,其實是建立在壓縮醫護的人力成本上創造出來的。台灣「病主法」的誕生,只是一個刺激民眾思考與學習面對「人如何好生好死」的開始,這條路還很長,請讓「善終權」走在醫療的前面吧!
本文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19年6月/186期
作者:梁秀眉 / 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