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謝長廷稱台灣核電廠也將核廢水排入海中,引發爭議,對此,趙少康痛批,謝長廷犯了邏輯上的「類比謬誤」...
大家對於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嗎?
------------------------------------
㊙️開啟LINE推播通知!每日熱門話題精選
http://bit.ly/3bTyVIZ
◎329檔期全解析,《風傳媒》帶你看懂2021房市第一局!
https://reurl.cc/V37E6N
#謝長廷 #福島 #趙少康 #駐日代表 #核廢水
類比謬誤 在 聯合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不談一下嗎?
謝犯的是邏輯上的「類比謬誤」 https://bit.ly/3sTrlp9
要求謝長廷 返台備詢 外交部提視訊可能性
https://bit.ly/3nmVN9Y
類比謬誤 在 趙少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停拿台灣核電廠的正常排水類比福島的核廢水,「助日代表」謝長廷到底什麼意思?
謝長廷說核二廠也排放含核污染的廢水,企圖證明他指控台電正確無誤。謝長廷犯的是邏輯上的「類比謬誤」,把台灣核電廠的正常排放廢水比成福島核反應爐爐心熔燬及爐體氫爆後,由消防灌注降溫以及地下水、雨水等接觸過燃料棒核種的廢水一樣,實在令人匪夷所思。謝長廷做為我國駐日代表,不但對日本以鄰為壑的惡行不加抗議,反而再三以不當舉例替日本開脫,強詞奪理、欲蓋彌彰。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核電廠1-3號機相繼發生爐心熔毀,1、3、4號機發生氫氣爆炸。自衛隊的直升機和消防車向反應爐燃料池注水以求降溫。加上至2020年,每日流入的地下水、雨水等,雖從2014年的約440 m3降至約100 m3,每日生成的污染水由2014年的約540 m3降至約140 m3。但現在累積的核污染廢水已有120萬立方公尺。
回顧這場不幸的核能外洩災難,當時福島核電廠爐體被氫爆炸破,必須出動直升機和消防車,從爐頂灌水降溫,雨水也流進爐體,導致地下水遭到核汙染。這種被國際評為第七級最高級的核電廠事故產生的核廢水,不論受核污染的程度和數量,台灣核電廠的正常排水如何能和福島的核污染廢水相比擬?根本是天壤之別。
這麼簡單的道理,謝長廷會想不通?他為什麼一再堅持核二廠和福島一樣都排放含核廢水,把好好的核二廠搞得跟反應爐頂被氫爆炸破及爐心熔融的福島核電廠一樣,真應該到立法院好好解釋一番,看看民進黨立委是否支持。
類比謬誤 在 【簡單類比謬誤】秋實講邏輯系列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簡單 類比謬誤 】秋實講邏輯系列. @qiushiofficial6094. Subscribe. 3.9K. Dislike. 784. Share. ... <看更多>
類比謬誤 在 謬誤 的推薦與評價
不當類比(False Analogy / Moral Equivalence). 那些叫我算數學的人類,根本就比撒旦還邪惡。 這個對比不公平,為什麼要求算數學就跟撒旦一樣?不當類比 ... ... <看更多>
類比謬誤 在 [心得] 《邏輯謬誤鑑識班》如何訓練批判力思考-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部落格圖文好讀版:
https://philosymposium.wordpress.com/2022/07/01/detecting-logic-fallacy/
書名:邏輯謬誤鑑識班:訓練偵錯神經的24堂邏輯課(增訂新版)
作者: 冀劍制
我們常說要訓練思考力,要進行批判性思考,但該怎麼訓練呢?
目前市面上有好多書,像是心理學、經濟學、認知科學等,告訴我們人的認知能力有多麼
容易出錯,再再顯示所謂的理性能力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運用的很好。但請注意,這不是說
理性能力不好的人就是因為太過感性、很容易情緒化,所以才會老是思考有誤。而是我們
的大腦在理性能力的運作上本來就是比較容易出錯的。用腦神經科學的說法,就是我們的
大腦機制在資訊處理上本來就很容易出錯。因此,自古以來,在還沒有現代的那些心理學
、腦科學的時候,學者們就在研究如何訓練思考力,降低出錯的可能。
冀劍制教授說:「批判性思考不是一種專門用來批評別人的詭辯術﹐相反的﹐批判性思考
是專門找出自己與別人的思考與論證錯誤的一門技巧﹐目的在於建構更有說服力的論證以
及提昇自己的思考能力。因此﹐批判性思考的主要批判對象是想法、信念與論證而不是人
﹐無論是別人的或是自己的想法﹐都以一種小心謹慎的態度來思考﹐盡可能的避免錯誤。
批判性思考的價值是避免自己接收與產生錯誤想法而導致不良後果﹐對於無關緊要的想法
不需太過在意而影響日常生活與人際關係。」
邏輯,就是我們最基本的思考工具。我們日常生活裡也常常用「邏輯」來批評一個人的論
述思考或行為。合不合乎邏輯,就成了用來判斷一個人是否理性的標準。但是什麼是邏輯
呢?邏輯有什麼特質呢?認真問這個問題,多半的人其實不是答不出來,就是一知半解。
因此,要訓練批判思考的能力得先了解什麼是邏輯,尤其什麼是邏輯錯誤。
「邏輯學」 本身作為一門研究思維的學科,最早是從希臘時期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所確
立的,當時是推論的技術,來研究一個論證是否成立。最有名的就是三段論證:
所有的人都會死 (大前提)
蘇格拉底是人 (小前提)
所以蘇格拉底會死 (結論)
可以看得出「推論」就是整個邏輯操作的核心:從一個以上的命題,推出一個結論 (前
提到結論的過程)。不過在我們的義務教育裡,我們並沒有特別去教邏輯學,所以大家對
於論證好像都感到很陌生,但我們小時候學的數學證明其實就是一種邏輯推論的形式。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邏輯謬誤鑑識班:訓練偵錯神經的24堂邏輯課》這本書的作者是華梵大學的哲學教授冀
劍制,是作者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上,根據和學生在課堂上的討論和日常生活中的累積所整
理出來的。我要推薦這本書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於外國學者寫的書,這本書裡面有大量的
例子都是我們在台灣常常會聽到的言論,不管是在報章、新聞媒體,或是朋友家人之間都
會遇到。這本書可說是專為台灣人寫的邏輯思考書。因此,透過這本書的分析和去練習裡
面大量的例子,會讓大家更有感覺所謂的邏輯謬誤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讀過這本書後,只
要遇到類似的言論,你的「偵錯神經」就會快速啟動。
所謂的 「邏輯謬誤」就是推理上的錯誤,尤其是那些看似正確但實際上是錯誤的推理。
這種推理最容易讓人受騙,一旦中了謬誤的思考陷阱,人們就很可能誤信一些有害的想法
,因而導致錯誤的行動抉擇。再者,我們許多日常生活中的錯誤想法或推理經常使我們陷
入一個思考的框框中跳不出來,這也是一種造成謬誤的來源。為了要能避免這些錯誤和不
良的後果,訓練偵錯神經來發現這些謬誤是有必要的。
在這本書裡,作者由淺入地深說明什麼是邏輯謬誤,和造成謬誤的原因。尋著這樣的脈絡
,我將分兩個部分介紹:第一部分介紹什麼是「非形式謬誤」和「形式謬誤」,第二部分
是說明造成謬誤產生的因素和破解法。
非形式謬誤 Informal Fallacy
「非形式謬誤」: 是種自然語言裡常見的錯誤論證,它的錯誤不在於論證的形式,而是
在推論的前提內容和脈絡。簡單說就是推論前提的證據力不足以支持結論所導致的錯誤。
在書裡作者介紹了12個常見的非形式謬誤,不過這裡我只介紹我認為最重要的五個給大家
。
1. 「把合理當正確」的謬誤
作者說這個謬誤大概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謬誤。也是多數人最大的思考問題。
當我們聽到一個「合理的」推論時,常常就會將其當作是「正確的」,這是一個錯誤的思
考。因為合理的說法與正確的說法之間其實仍有很大的距離:正確的說法只會有一個,但
合理的說法可能有無限多個。例如每天在股市收盤之後都會有股市的解讀,告訴你為什麼
今天會漲或是會跌,而這些解說都還蠻合理的。但是,究竟今天影響股市的主因是什麼,
事實上是很難說的,而且甚至有沒有主因都是有問題的。但問題是,只要我們捕捉到了一
個合理的解釋,我們往往容易將之當真,而且還會利用解讀去預測未來的股市,如果與自
己的預測有任何類似,就會更加肯定自己的解釋,但如果完全不同,則會去找一個為什麼
會不同的解釋,而不是否定自己原本的預測。這也就是為何當一大堆真正的專業股市研究
員都在思考股市的變動時,有這麼多業餘股市研究者能講的頭頭是道。專家不能把合理的
當作正確的,但自然而然的思考中,業餘者由於不會受到專業挑戰,所以能夠直接把合理
當正確而不會發現有問題。
這個謬誤的一個常見的變形是「把合理的傳言當正確的事實」。我們自然而然的思考容易
被謠言或是誤傳所影響,尤其當這些傳言很合理時,其作用力就愈大。作者告誡我們不要
輕易滿足一個合理的解答,否則,我們容易錯失一個尋找正確解答的機會。記得時時提醒
自己,你所聽到的這只是一個合理的答案,合理的答案並不等於正確的答案。
2. 「以偏概全」的謬誤
當我們見到某種事物的幾個例子具有某種特質之後,我們通常會自然而然地推論所有這類
事物都具備這類特質。尤其對不熟悉的事物特別容易產生這樣的推理而這種錯誤推理就是
「以偏概全的謬誤」。刻板印象就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謬誤,像是「現在大學生的水準真是
越來越低」、「台大學生都很自大」、「男生都愛面子」、「老師都喜歡學生問問題」、
「雙魚座的人都很浪漫」等等,我們很容易用這些所謂的刻板印象去思考,然後自然地用
這些屬性去理解別人,錯誤很容易就此產生。
但是我們知道歸納法 (induction) 其實就是一種以偏概全的推論。但是,我們不稱它為
一種謬誤,雖然我們一樣不能保證歸納法一定得出正確的結論,那它與「以偏概全的謬誤
」的差別哪?其主要差別在於思考的嚴謹度。不斷重複的科學實驗和統計學的研究就是在
確保我們作歸納推論時的嚴謹度。因此,當你的想法中出現「大家都」、「全部」等等相
關字彙時,請讓你的偵錯神經發出警訊,因為,說不定以偏概全的謬誤正在形成。
3.「輕率因果連結」的謬誤
我們人類對於某件事情的出現總是喜歡去追問為什麼,因果關係是我們思維裡無法避免的
討論。但是在思考事情的前因後果時如果太輕率地把兩個事件連在一起就說它們之間有因
果關係那麼這就會形成謬誤。例如我們容易把特別的事件作為因果關聯的主因,而忽略其
他較小的因素,或是把發生時間相近的事件用來解釋因果關聯,而忽略比較長久的影響力
。那我們如何能夠肯定一個因果關聯呢?我們至少要做的就是需要更多的案例以及統計資
料。例如我們不能只看一個案例,而必須多看幾個案例去尋找其統計上的可信度。另外,
最好的因果關聯的解釋是找出其中因果的運作。
另一個跟因果連結息息相關的謬誤型態,則是輕率地否定一個有可能的因果連結。例如,
小玉說:「陳醫師給的感冒藥好有效喔,我每次感冒都吃他給的藥,沒多久就好了。」小
王吐槽說:「我感冒才不管吃不吃藥,沒多久都會好,可見藥根本就沒什麼效」。在小王
的說法中,他藉由「不吃藥,沒多久就會好」來否定「吃藥」與「感冒好」之間的因果關
聯,這樣的否定其實是很輕率的,因為,吃藥可能會加速治好感冒,而且吃藥除了可以提
高治好感冒的可能性之外,也可能有其他價值,例如可能可以防止惡化等等。
因此,當你發現你正在嘗試用一個原因去解釋一個已經發生的事情時,請讓你的偵錯神經
發出警訊,並且正視這個警訊。因為,錯誤的因果連結有可能導致一個錯誤的知識,而錯
誤的知識有可能造成不當的行為而導致悲慘的後果。
4.「批評稻草人」的謬誤
當我們聽到某個人說了一番話之後,如果我們曲解了他所要表達的意義後去批評他,無論
我們是否故意曲解,都犯了「批評稻草人的謬誤」。當我們曲解別人的意思而用以打擊或
批評這個說話者,我們所批評的對象已經不算是真人了,因為對人其實沒有這樣說,而你
的批評就像是自己製造一個稻草人在批評一樣,那這就是個錯誤的思考方式。
稻草人謬誤真的是很常見,也是很嚴重的謬誤。有時候是因為沒有真的地聽懂了對方的話
才造成的,但更多時候是故意要曲解對方的話來達到攻擊的目的。尤其在政客的言論或是
政論節目上的吵架上超級常見,主要手段像是曲解原意、偷換概念、以偏概全、斷章取義
等等。稻草人謬誤是必須極力避免的,因為它不只錯誤,還浪費了雙方的時間和精力。最
後只會造成各說各話的結果,完全沒有溝通的可能。
在哲學討論上稻草人謬誤也是常常出現的情況。不過通常是來自於某些概念太過複雜,有
不同的定義解釋,所以當論證沒有說明清楚,或是讀的人沒仔細讀懂時,就容易產生稻草
人謬誤。這也就是為什麼哲學家在進行討論之前,習慣要先把定義講清楚。而在聽取他人
的言論時也會保持最大的善意去理解對方。這是很重要的哲學素養的訓練。
5.「不當類比」的謬誤
我們一般交談時常常喜歡使用類比來表達一些事情,通常這種類比可以很有效果地表達出
一些言詞不易表達的感覺,但是,也很容易產生錯誤的解讀。當我們將A、B兩個在某些方
面相似的事物做類比,然後以A的某個特質來說明B的某個類似特質,但實際上,此兩個特
質在許多方面仍然是不同的,而其不同點如果被用來推理,則犯了「不當類比的謬誤」。
作者舉例有些反核人士核喜歡將核能發電廠和原子彈做類比,然後主張它們一樣危險。這
是個「不當類比的謬誤」有幾個原因。雖然核能發電廠和原子彈的運作原理是類似的,都
是藉由某些像是鈾元素般的特殊原子利用一些連鎖變化產生大量的能量。當這些能量控制
得當時,可以作為很好的電力來源,但如果這些能量短時間內大量釋放,則會產生可怕的
爆炸。這兩者在產生能量方面似乎是類似的,但這並不表示其危險度是一樣的,作法的不
同,導致不同的危險性,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當我們將原子彈的危險類比到核能發電廠
時,這樣的推理可能就有問題了。
形式謬誤 Formal Fallacy
什麼是形式邏輯?
所謂的「形式謬誤」是指能夠用邏輯形式表達的謬誤。要解釋這個概念就得先了解什麼是
形式邏輯 (formal logic)。我相信這對大家來講應該是比較陌生的東西,因為我自己也
是在大學修了基礎邏輯課時才知道這門學問。要了解形式邏輯,得先知道幾個核心概念:
所謂的形式是不管內容只管結構,因此無論用什麼符號代表一個命題 (proposition)(
「命題」這個專有名詞的意思是指一個「完整句子的意義」,請注意,是「有主詞有動詞
的完整句子」,而不能只是一個字詞,也不能是那種跟真假無關的命令句),只要其結構
是相同的,則其形式是相同的。
當我們將一個日常生活的論證轉換成邏輯抽象符號之後,我們就可以像數學一般計算這個
推理,計算結果(畫真值樹)可以讓我們知道這個推理究竟是一個符合邏輯的有效論證或
是不合邏輯的無效論證。 在判斷一個推論是有效或是無效時,論證裡面究竟使用什麼符
號並不重要,符號究竟代表什麼句子的意義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形式結構。
結論正確並不表示推論正確。另外,結論正確也不表示前提是正確的。
簡單地說,形式邏輯就是用抽象的邏輯符號語言來表達一個論證的推論過程。例如,令「
P」和「Q」是命題,然後我們使用幾個符號代表命題之間的關係:
「→」代表「若…則…」的蘊含關係,「P→Q」就是「若P則Q」;
而「>」代表「且」的關係,「P>Q」則是「P且Q」;
而「<」代表「或」的關係,例如,「P<Q」則是「P或Q」。
最後,符號「–」則代表「非」,如果是「–P」則代表「P這個句子所表達的意思是錯的
」
在一般哲學系的基本邏輯課裡至少會介紹到18條推論規則和如何畫真值樹,但是因為目前
只是要教大眾如何偵測邏輯錯誤,所以作者在此只介紹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6條推論
規則。
1. MP規則:肯定前件則肯定後件
P→Q與P兩前提可推出結論Q
e.g. 如果 P (小王感冒) 則 Q (小王感到不舒服)。 P (小王感冒了)。 所以,Q (小王
感到不舒服)。
2. MT規則:否定後件則否定前件
P→Q與–Q兩前提可推出結論–P,或是由P→Q此前提推出結論–Q→–P
P→Q:如果 P (小王有偷東西) 則 Q (小王會被雷劈)。 (前提)
Q→R:如果 Q (小王被雷劈) 則 R (小王很歹命)。 (前提)
–R:小王沒有歹命。 (前提)
–Q:小王沒有被雷劈。 (前提)
所以,–P:小王沒偷東西。(結論)
3. HS規則:假言三段論
由P→Q與Q→R兩個前提可推出結論P→R
P→Q:如果 P (X星球沒有氧氣),則 Q (X星球沒有生命)。 (前提)
Q→R:如果 Q (X星球沒有生命),則 R (X星球沒有人類)。 (前提)
所以,P→R:如果 P (X星球沒有氧氣),則 R (X星球沒有人類)(結論)
4. DS規則:否定一項則肯定另一項
由PVQ與–P可推出Q;或由PVQ與–Q可推出P
DS規則的變形使用也可以從PVQ推出–P→Q,以及–Q→P(否定一項則肯定另一項)
PVQ:P (老萬是笨蛋),或者,Q (老萬不用功)。 (前提)
P→R:如果 P (老萬是笨蛋),則 R(老萬在學習下棋方面一定很差)。 (前提)
–R:老萬學下棋學得不差。 (前提)
然後我們可以把這個論證與推理過程表達如下:
根據 MT 規則,–R 推出 –P:老萬不是笨蛋
所以,根據 DS 規則 推出 Q:老萬不用功(結論)
5. ADJ規則:結合律
由P與Q兩前提可推出結論PΛQ
當P和Q兩者皆為真時,毫無疑問的,PΛQ將必然為真
PΛQ:P (老萬這次考試考得好) 而且 Q (還被老師誇獎)。
(PΛQ)→R:[\如果P (老萬這次考試考得好)而且 Q (還被老師誇獎)]\,則 R (小王會
買高級腳踏車給他)。
我們可以將此論證的推理過程表達如下:
(PΛQ) →R (前提)
P (前提)
Q (前提)
PΛQ 2,3 ADJ
所以,R 1,4 MP(結論)
6. SIMP規則:簡化律
由PΛQ這個前提可推出結論P,也可推出結論Q
P→R:如果今天出太陽,則小玉會去海邊。
Q→S:如果今天下雨,則小玉會去百貨公司。
PΛQ:今天出太陽而且今天也下雨。
RΛS:小玉去海邊而且也去百貨公司。
其完整論證與推論過程如下:
P→R (前提)
Q→S (前提)
PΛQ (前提)
P 3 SIMP
Q 3 SIMP
R 1,4 MP
S 2,5 MP
所以,RΛS 6,7 ADJ(結論)
根據以上這六條推論規則推出來的論證就稱作 「有效論證」(valid arguement) ,反之
,有違反推論規則所得到的就是 「無效論證」(invalid arguement)。 例如,依據MP
和 MT 邏輯規則,當P→Q為真時,–Q→–P也必然同時為真,也就是說,任何命題代入P
與Q,如果P→Q作為前提而為真時,則可以有效導出–Q→–P也必然為真,不會有例外。
但是,從P→Q推出Q→P就是一個無效推論,也就是說,即使P→Q為真,但Q→P也未必為真
。例如假設 P (我的腳扭到) 則Q (我會痛)。可以推出我不會痛,所以我的腳沒有扭到。
但是不一定能推出 Q→P「如果我會痛,則我扭到腳」,因為我有可能是頭痛。因此,無
論P與Q是什麼命題,當我們發現一個推論是從P→Q推出–Q→–P時,我們就可以說這是個
「有效論證」的形式,而當我們從P→Q推出Q→P時,我們就可以說這是一個「無效論證」
的形式。
什麼是形式謬誤?
在了解什麼是形式邏輯後,接下來就可以知道什麼是形式謬誤 (formal fallacy)。所謂
「形式謬誤」,簡單地說,就是「能夠用邏輯形式表達的謬誤」。在此就介紹兩個最常犯
的形式謬誤。
「肯定後件的謬誤」 (Fallacy of affirming the consequent)
就是從P→Q推出Q→P的形式謬誤。舉例來說,從「小明若不注意身體健康就會常常生病」
,以及發現「小明常常生病」就推說,「小明不注意身體健康」。前提為P→Q(小明若不
注意身體健康就會常常生病),而結論為Q→P(如果小明常常生病則小明不注意身體健康
)。在這個推理中,即使前提為真也不能保證結論為真。這種推理的型態在日常生活中常
常會發生,而且有很多時候其結論是對的,但是,這樣的推論形式是無效的。也就是說,
就算「小明若不注意身體健康就會常常生病」是對的,也不保證「小明常常生病則小明不
注意自己的健康」是正確的結論。
「否定前件的謬誤」 (Fallacy of denying the antecedent)
就是從P→Q推出–P→–Q的形式謬誤。假設「小明考上國立大學」為P,而「小明很聰明
」為Q,那麼,P→Q就是:「如果小明考上國立大學則小明很聰明」,從這個前提推出–P
→–Q:「小明沒有考上國立大學,小明就是不聰明」,在這樣的推論中,即使前提為真
也不能保證結論為真。小明沒考上國立大學說不定是不用功,或是考試時正好生病等等因
素造成的。
這些謬誤之所以會發生都是因為在乍聽之下很有道理,但仔細去思考分析它的論證就會發
現其中的問題。如果對這些謬誤有興趣,推薦看以下的這個影片,有更深入的說明。
造成謬誤的因素:
接下來這個部分要來探討哪些是造成謬誤的因素。這裡我整理出四個常見的因素:錯誤解
讀、隱藏前提、情緒障礙和思考框架。
1. 「錯誤解讀」所造成謬誤
當我們針對某些人的言詞、表情、肢體動作有所誤解,而且依據這些誤解去推理時,這樣
的推理就犯了「錯誤解讀的謬誤」。例如在開車時因為我們無法跟別的駕駛人有言語上的
交流,所以很容易錯誤解讀對方的眼神與表情而導致更大的衝突。
另一種經常出現的「錯誤解讀的謬誤」在於傳言所造成的誤解。當某人跟你說某某人在你
背後說了你什麼壞話時,有趣的是,我們通常都會照單全收,而且會想像成一種惡意。然
而,事實究竟如何是很難說的。
但就算有言語的交流,還是有錯誤解讀的情況,這是因為並非每個人的表達能力都很好,
也不是每一個想法都容易被句子所表達,當被說出的句子並不能真正傳達說話者的想法時
,就可能使得聽者誤解其意義。
為了分析清楚這種狀況,我們需要區分兩種句子的表達意義,第一是句子的 「主觀意義
」,也就是說者企圖藉由該句子表達的想法。第二是句子的 「客觀意義」,就是句子本
身所能傳達的意思,也就是當一個能精確把握語句意義的聽者聽到該句子後,藉由該句子
本身所理解到的意義。一個好的表達者應盡可能的讓自己說出的句子的主觀意義和客觀意
義相同,這也就是一般所說的語言的精確性。這也是在考驗說話者的語言能力,因為我們
常常可能會說出一些不能真正表達自己思想的句子而造成誤解,而且這種誤解有時很難發
現,尤其當聽者很客氣的照單全收不質疑的時候,我們往往遭到誤解而不自知。所以要避
免不誤解的狀況發生就要精進我們的語言能力。
雖然,有些人擅長以語句的主客觀意義不同的手法達到某些目的,例如,幽默、暗示、憤
怒、諷刺等,善於如此操作語言的技巧可以稱之為語言的藝術。然而, 當一個句子的主
觀意義與客觀意義不同時,誤解就很可能會發生。 因此,在溝通中,一個好的聽者應盡
可能的做到兩點,第一是很精確的理解被說出的句子的精確意義,也就是把握其客觀意義
,理解好後就當作是說者企圖表達的主觀意義。 如果該句子的客觀意義似乎還有待商榷
,那麼,聽者必須企圖尋找其真正的主觀意義,因為溝通最重要的是接收說者企圖表達的
意思,而不是比誰的語言能力比較好。這時,第二點就是一個好的聽者應企圖尋找真正的
主觀意義,可以藉由思考或是藉由詢問來了解。當我們在閱讀時也是一樣,當一個句子被
寫下來,我們閱讀時除了必須掌握其客觀意義之外,還必須探索是否有著和客觀意義不同
的主觀意義存在。
作者在書中舉例,有一天小玉對小王說,「你是天下最可惡的人!」小王聽到後非常沮喪
,想不到他竟然在她心目中這麼糟糕。這樣的理解只把握了句子的客觀意義而沒有捕捉到
其主觀意義。如果小王因此很生氣的說:「我才不是!」那這個溝通等於是雞同鴨講,完
全各說各話。小玉說這句話的意義其實可能很簡單,她想表達的想法是:「我現在很生氣
!」罵人是表達生氣的常用方式,這種情況下,語句的客觀意義被說者忽略了,因此,說
者可能完全沒有企圖表達該語句的客觀意義,因此,小王的正確溝通的回答應該是:「對
不起,讓妳生氣了。」或者是:「別再生氣了,否則小心我扁妳」。這些回答都算是針對
語句的主觀意義的回應。
這個語言的主客觀意義的差別其實大家都知道,但問題是,大多數人在談話中還是會被語
言的客觀意義牽著走,忘記尋找語句背後所可能隱藏的主觀意義,因此必須在日常生活中
時時提醒自己去尋找說話者的主觀意義。
2. 「隱藏前提」所造成謬誤
有時候,謬誤並不是存在於被明確講出的字裡行間,而是隱藏在沒有被講出的想法裡,從
邏輯的角度來看,我們稱這些被說話者省略的東西為「隱藏前提」。在溝通中,如果我們
沒有把說話者的隱藏前提找出來,就很容易誤解對方,也不容易立刻偵測到謬誤,因此,
在對話中補足對方的隱藏前提是一個預防謬誤很重要的能力,否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單純
依據說話者的文字所構作的論證大部分都是無效論證,而當我們因此而批評對方時,我們
就很容易犯了「批評稻草人的謬誤」。
找出隱藏前提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論證的結構中去尋找,首先,我們先假設對方的推理
是有效論證,接著再看看其論證是否缺了某個環節,然後幫他補足前提,這個添加上去的
前提就是隱藏前提。這個尋找隱藏前提的部分就牽涉到我們是否真正理解了某人的論證及
其理由。通常,我們會先尋找最好的可能解釋來理解別人,這是一種比較善意的解讀。但
有時我們也可能會將其隱藏前提解讀成一種謬誤,這是因為那可能是最合理的解釋,這時
候就必須小心不要犯了「把合理當正確的謬誤。
例如,小佩說:「虐待動物的人都給我去死光光。」阿剛則說:「你好像反而不太討厭那
些虐待兒童的人,這樣好像有點是非顛倒了。」 為什麼阿剛會這樣理解小佩說的話?
前提:小佩非常討厭那些虐待動物的人超過虐待兒童的人。
隱藏前提一:人比其他動物更不該被虐待。
隱藏前提二:兒童是人。
隱藏前提三:對於虐待,愈是不該被虐待的東西的人,我們就該愈討厭他們,否則是非顛
倒。
結論:小佩是非顛倒。
在這個論證中,隱藏前提一和二合起來可以推論出推論一:兒童比其他動物更不該被虐待
。 這個推論加上原本的前提以及隱藏前提三,就可以成功推理出結論「小佩是非顛倒」
。因此,我們合理的推測,阿剛有這三個隱藏前提。
3. 「情緒障礙」所造成謬誤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指出某人的謬誤時,你很可能會遇到一個很不愉快的經驗,就是對方
很不高興,或是對方完全無法接受而跟你反駁,甚至跟你吵架。因為那種突然的晴天霹靂
導致難以接受的情緒會在內心自然而然地產生反抗,自動推理機制馬上會找出一個合理的
理由來搪塞,然後藉由「把合理當正確的謬誤」的運作,我們便成功地說服自己這樣的指
責是錯的。但我們要明白思考產生謬誤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因為這是無可避免的,而
且也無須完全避免謬誤的發生,只要在謬誤出現的時候發現到就可以了。當我們愈來愈能
夠坦然面對自己而且克服情緒障礙之後,就會發現在第一時間坦然面對自己的一切,並且
持續的理性思考來省思自己並不是一件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在面對我們喜歡的或是討厭的事物時,也一樣會有相當程度上的情緒障礙。像是對於
自己喜歡的或是討厭的朋友、藝人、政治人物等等,通常也會有情緒障礙。我們習慣性的
會去思考我們討厭的人的缺點,而習慣性的思考我們喜歡的人的優點,在這樣的時候即使
思考有謬誤出現也較為不易發現。作者建議訓練克服各種情緒障礙的一個好的方法是,想
像目前自己很難接受的事情或是與自己意見相反的事情,並嘗試去找出一個合理的理由來
讓自己在理智上認為其有一定的可信度。這種訓練常常都是很困難的,如果你是第一次做
這種違反個人情緒的思考,你馬上會發現情緒對人的主宰有多可怕。 第二個方法是藉由
書寫來幫助你思考,一旦進入了空白狀況,你就依據所寫的推理重新衝破情緒障礙的最後
防線。練習久了,你最終可能會發現你心中可以同時存在兩條思路,情緒和理智思考可以
同時存在。
4. 「思想框架」所造成謬誤
「思想框架」這個名詞是一個比較日常語言的稱呼,比較精確的名稱應該是 「概念框架
」。「概念」就是一個語詞所代表的意義,而這個語詞的意義跟其他語詞的意義互相具有
某種牽連而形成一個框架,當一個概念框架形成時,我們的思考就自然而然的會依據概念
框架來思考。概念框架對思考是必要的,然而,我們也並非要企圖破除所有概念框架,而
是像是對付謬誤一般,我們至少要能夠看見自己的思考是依據什麼樣的概念框架。
一個思想框架由很多的價值觀與想法互相支持而產生。在同一個框架中思考,每一個價值
觀與想法都是好的。但從別的思考框架來看,這裡的每一個價值觀與想法說不定都是不好
的。當我們遇到不同思想框架的對話時,對話的雙方中,至少有一人必須能跳脫自己的思
想框架,才可能產生有意義的對話。而如果有人能同時掌握兩種思想框架來對話,真正的
溝通才可能產生。偵錯神經最難發現的就是由各種思想框架所構成的想法,這些想法大都
沒什麼根據,但卻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而成的習慣性思考。思想框架所形成
的想法未必全是不當的想法,有些只不過就是大家習以為常的觀念,但這些觀念有時會導
致不當的後果。
作者舉例為什麼當普通朋友和當男朋友的待遇有這樣大的差別呢?答案也很簡單,因為「
朋友」和「男朋友」是依據不同的思想框架在處理的。我們對「普通朋友」與「男女朋友
」有不同的思想框架,而這些思想框架中有不同的衡量標準,當我們依據這樣的衡量標準
判斷事物時,就可能產生這種有點荒謬的結果。如果我們可以跳脫出來重新反思這些想法
,或許就能減少很多衝突與不愉快的感覺,讓生活多一些彈性,而不要成為一個單純受制
於整個文化社會思想框架的人。
讀後心得:
這本書得很推薦給想要學習批判性思考但毫無概念的朋友,因為真的寫的很白話,很好懂
。尤其是關於形式邏輯的部分,作者已經簡化了很多複雜推論的部分,只講最核心的觀念
。但也因為講的很粗淺,所以對已經有概念,想要進一步深入了解邏輯推理和思考謬誤的
朋友來說或許就不適用。
不過最後關於產生謬誤的因素的這部份,我認為是很好的分析,也確實是我們在日常溝通
時常常會犯的錯誤,但沒有受過思考訓練的人,往往是不自知的。就如同作者所言,我們
要明白思考產生謬誤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因為這是無可避免的,而且也無須完全避免
謬誤的發生,只要在謬誤出現的時候發現到就可以了。時時提醒自己不要錯誤解讀別人的
意思、善意地理解他人、不讓情緒左右自己的判斷,也不要讓自己被思考框架給侷限住。
另外,努力增加自己思想的深度、加強科學知識,和對各種學科方法的掌握與了解等等都
能夠提升偵錯神經。漸漸地就能強化自己批判思考的能力。以下我再提供幾個不錯的網路
資源讓大家做學習參考。
延伸閱讀:
華梵大學批判性思考教學網:冀劍制
https://wwwold.hfu.edu.tw/~cchi/critical%20thinking%20web/
台灣通識網開放課程:邏輯 / 傅皓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7VRJmxQiQI&list=PLfS0WrMWEu_7H077G8WDg2I_LrnF9mBGd&index=2
https://anchor.fm/philomedium/episodes/S03E05-A-e1ivdbj
--
「哲思饗宴」https://philosymposium.wordpress.com/
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philosymposium
誠摯地邀請您來參加一場閱讀與思考的饗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88.169.127.83 (法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56922078.A.21B.html
※ 編輯: vivina (88.169.127.83 法國), 07/04/2022 16:11:4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