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經不起二次傷害
#強化工業管線風險控管
#石化業者社會成本應內部化
#工業管線全面退出市區
上星期五前鎮區翠亨北路在未知的狀態下封閉,後來才被媒體拼湊出是工業管線外洩乙烯的緣故,所幸在陳市長及市府同仁努力下未釀成災害,但也顯示出對於工業管線風險控管能力的不足,包括從異味通報出現到確認氣體種類,再到封鎖道路進行緊急應變,整整花了3天的時間。
但除了市府在緊急應變流程未臻完善之外,石化業者將社會成本外部化也是一大主因,扛著創造就業機會與產業需求的大旗,卻排放致癌性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造成空氣污染,並且針對穿越市區、易燃性有爆炸風險的工業管線,未善盡監控管理與防災整備的責任,把所有健康風險與氣爆風險丟給高雄市民,這是任何一個高雄市民都無法接受的。
我也在此對工業管線問題的六大面向提出一點想法,包括: #氣體外洩即時定位偵漏、 #風險控管與治理、 #災情即時發布與社區防災演練、 #管線監理檢查費妥適運用、 #全面檢討高雄市工業管線災害防救計畫、 #產業轉型與循環經濟,希望高雄市政府能徹底落實災前風險控管、檢討緊急應變程序,也期望石化業廠商能扛起應該擔負的企業社會責任。
#氣體外洩即時定位偵漏
整起事件起於從9日接獲異味通報,一開始是由環保局前往檢測,隔天確認氣體樣本為乙烯,但直到第3天才啟動管線安全辦公室(OPS)的緊急應變流程,橫向聯繫不足與危機意識不足表漏無疑。
事實上,國際上的石化大廠多早已裝設「LDS即時洩漏定位監測系統」,能迅速在3-5分鐘以內偵測出洩漏位置並發出警報,但高雄市目前72條工業管線(備註1),卻僅不到10條工業管線有進行加裝,將市民直接暴露在爆炸風險之中。
對此,我希望市府應依《高雄市既有工業管線管理維護辦法》第十條強制要求管線業者要在2020年10月底前提交的「管線維運計畫」內承諾加裝LDS系統,並在1年內裝設完成,爭取防災的黃金時間,做不到就直接廢管。
#風險控管與治理
這次發生在前鎮區的乙烯外洩事件,屬於工業管線的第3管束,4條乙烯管線的管徑只有4-8吋之間,但另一條穿越鳳山區的第7管束,該條乙烯管線(id114)卻有18吋之寬,這條乙烯管線途經2所國中、7所國小、1間特教學校、2間郵局、捷運橘線鳳山西站、未來的捷運黃線鳥松站(備註2)。
但至今為止,不僅沿線沒有設置告示牌、也未註明管線輸送物質及風險,且管線教育宣導及緊急應變訓練場次嚴重不足,導致許多市民至今仍蒙在鼓裡,而沒有危機意識,另外,市府未對管線沿線區域的異味通報提高警覺,並即時啟動OPS緊急應變流程,更是這次前鎮區從異味通報到封路整整拖了3天的主因。
#災情即時發布與社區防災演練
這次乙烯外洩會引起恐慌的另一項原因,就是市府從當天3點左右確認是乙烯外洩後,卻直到5點多才發布封路的訊息,且未說明封路原因,引起多加揣測,最後甚至是靠媒體的警覺與拼湊才發現竟然是工業管線氣體洩漏,頓時譁然,期望市府記取教訓,未來應搶在第一時間就公開透明,讓市民有所警覺事情的嚴重性並加以迴避。
與災情發布環環相扣的,自然就是社區防災演練,剛剛提到雖然經發局近年有舉辦管線教育宣導及避難演練,但場次不足及社區宣導不足,都導致市民仍未具有危機意識,希望未來市府能持續強化教育宣導,尤其是針對第一線的管線沿線居民,落實所有的災前整備工作。
#管線監理檢查費妥適運用
《高雄市既有工業管線管理自治條例》第六條規定廠商每年應繳納「管線監理檢查費」,並在第七條規定應專款專用作為管線監理檢查及防災應變工作,但事實上這項經費的運用成效始終令人質疑。
2014年氣爆發生以後,高雄市政府曾經全面比對圖資清查地下箱涵,避免未來工業管線有穿越箱涵導致氣體洩漏擴散的可能,但令人驚訝的是,去年3月再次發現大寮區的過路暗溝仍有工業管線懸空穿越(備註3),顯見圖資缺漏情形嚴重,清查工作仍不徹底。
未來應妥善運用這筆經費,不只是前鎮區、小港區、林園區需要進行地下工業管線3D建模,包括我剛剛提到穿越鳳山區的中油乙烯管線(id114),甚至是7大管束都應排定時程,依序進行3D建模以完善圖資系統,並藉由建模過程的現地勘查重新確保再無地下箱涵。
#全面檢討高雄市工業管線災害防救計畫
2014年高雄氣爆事件發生後,經濟部2015年便在中央災害防救會報核定通過了《工業管線災害防救業務計畫》,作為各縣市工業管線相關防災計畫的指引,不到兩個星期後高雄市議會也通過《高雄市既有工業管線管理自治條例》,2016年更通過《高雄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的「工業管線災害」篇章。
整個章節90頁點出不少當時檢討過的問題,不外乎是定期檢測、清查地下箱涵、管束聯防管理、災前整備與緊急應變措施等,但經過這次事件後,發現4年前的問題多半都再次發生,原因還是在於沒有徹底執行計劃內容,過度輕忽細節的重要性,希望日後高雄市政府可以徹底檢視當初寫好的計劃,該落實的落實,該檢討的檢討,以最慎重的態度來保障市民安全。
#產業轉型與循環經濟
最後也是最大的課題,莫過於高雄的產業轉型問題,高雄到底要不要接納石化產業。
我們曾經享受石化業帶來的工作機會與繁榮,卻也在數十年間葬送掉我們的健康與生命安全,高雄市民的平均餘命為六都最低,整整少了台北市5年,而存在爆炸風險的工業管線依舊穿越市中心與住宅區,環伺市區的石化工業區每天排放致癌性的揮發性有毒氣體,而這些都是高雄人的負累。
產業轉型是一項大工程,我期許新市府要有這樣的遠見與魄力,帶領高雄脫離重工業城市的宿命,並逐步落實「#工業管線全面退出市區」,以未來要發展的循環產業園區來說,希望能真正做到副產物循環利用,達到廢氣、廢水零排放,而不是只有半調子,變成另一個無法進行區內循環的工業區。
高雄人沒有必要繼續承受工業管線的爆炸風險,也沒有必要承受額外的健康風險,今天 大社環境守護聯盟 及 地球公民基金會 也前往監察院遞交陳情書,希望經濟部信守27年前的承諾,如期讓大社工業區降編為乙種工業區,免於石化業空污的荼毒,希望所有高雄人一同為他們打氣,並持續關注此事,我們都是高雄人!
備註1:工業管線主要分為7大管束,總計72條,共計941公里,第七管束穿越鳳山區(18吋管)。
備註2:鳳陽國小、太平國小、明義國中、明義國小、過埤國小、忠孝國小、青年國中、中山國小、登發國小、仁武特殊學校、鳥松郵局、仁雄郵局。
備註3:2019年仍查到工業管線在大寮區有穿越地下箱涵的情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6的網紅陳靜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回收率不到一成!塑膠垃圾不是進焚化爐就是到海裡去了 💥💥垃圾處理問題刻不容緩!海洋生物誤食塑膠、被塑膠纏繞導致受傷或死亡的案例層出不窮,前陣子花東海灘也出現三起鯨豚擱淺事件,其中一隻雌性柯氏喙鯨被發現胃中充滿大量塑膠垃圾,體內甚至還懷有一隻達165公分的胎兒。世界經濟論壇在2016發布的報告顯...
風險控管與治理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回收率不到一成!塑膠垃圾不是進焚化爐就是到海裡去了
💥💥垃圾處理問題刻不容緩!海洋生物誤食塑膠、被塑膠纏繞導致受傷或死亡的案例層出不窮,前陣子花東海灘也出現三起鯨豚擱淺事件,其中一隻雌性柯氏喙鯨被發現胃中充滿大量塑膠垃圾,體內甚至還懷有一隻達165公分的胎兒。世界經濟論壇在2016發布的報告顯示,若人們繼續生產塑料而未能妥善處理,到了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將比魚還多!
環保署從2005年開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計畫」,將垃圾分為一般垃圾、資源垃圾及廚餘,但該政策推動14年,不僅宣導有問題,一般民眾與食品容器印製業者分不清楚可回收塑料與不可回收塑料,就連民眾分類好的塑膠垃圾,還是會因為髒汙、塑膠種類標示不清、回收價值低等因素,再次被清潔隊歸類為一般垃圾,導致垃圾不是流進海洋,就是被送進焚化爐🔥🔥🔥
環保署統計,2018年一整年,國人光是在購物用塑膠袋,就用掉了152億個,平均每人每年使用660個塑膠袋,若以每個3.55克計算,去年一整年共產生了高達5萬3960公噸的塑膠袋,而回收量只有約5148公噸,#回收率不到一成!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在2019年1月3日公布,全臺所有海域都有微型塑膠的蹤跡,這些微型塑膠會吸引和吸收海水中一些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和有毒性的污染物質,不僅會對其他生物造成毒害,還會在生物體內累積,經由食物鏈回歸到人類身上,所以「人吃塑膠」也不再只是危言聳聽,舉凡淡菜、牡蠣、蛤蠣都被驗出塑膠殘留,其中更可能夾帶重金屬與有毒物質,都會增加健康風險。
面對如此嚴重的垃圾汙染困境,環保署公布的臺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草案,卻直到2030年才會全面禁用購物提袋、免洗餐具、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塑膠吸管,還不包含其他塑膠製品,就連違反規定的販賣業者和製造業者,也只各處1200到6000以及6萬到30萬的罰鍰,#甚至比肯亞的57萬台幣到110萬台幣的罰鍰還低。
📌📌建議環保署可以參照歐盟與英國,擴大生產者的責任,並加強污染者付費原則,像是讓生產者買單包裝回收處理費,對再生成分低於30%的一次性塑膠課稅等等,以期能有效從源頭控管塑膠垃圾,以符合廢棄物無害化、減量化、安定化、資源化的處理原則。
#質詢
#環保署
#塑膠
#回收
風險控管與治理 在 名家觀點/提升企業風險管理正是時候 - 公司治理中心 的相關結果
金融機構在內控及內稽辦法的要求下,都已經訂定風險管理政策及程序,且都設置獨立的專責風險控管單位,並定期向董事會提出風險控管報告。但非金融業的上市櫃公司,多半 ... ... <看更多>
風險控管與治理 在 風險管理- 公司治理- 友達光電企業社會責任 的相關結果
通過ESG暨氣候委員會,由財務長主持風險治理組織之運作,負責監督全公司風險鑑別作業,透過研發、製造、銷售、財務、法務、人力資源、資訊系統與環安管理等單位之 ... ... <看更多>
風險控管與治理 在 風險管理-公司治理-關注主題-企業永續 - 尖點科技 的相關結果
為因應內外在經營環境的快速變化所產生的風險或機會,尖點針對營運重要風險項目提出對應管理方式,以加強對營運、財務、社會、氣候變遷和資訊安全等風險進行控管。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