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Yui's料理自學小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夏日清爽系檸檬料理 #檸檬海鮮義大利麵 懶人必備檸檬大叔常溫純檸檬磚 ➜ https://bit.ly/3AROCgp 颱風沒有進來雖然是件好事 但是那個外圍氣流搞得天氣悶悶不樂 夏天最討厭這樣,整個影響食慾 這時候就要自力更生,做一點清爽系料理出來 首選檸檬🍋就對了,清爽健康又開胃 炎炎夏日,...
颱風 有 沒有 進來 在 Claire食旅記事 l 沒有比愛食物更誠實的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鮨天本 】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371號
▪️
停班停課的颱風日
慶幸天本師傅決定正常營業
能鑽進改裝後的鮨天本躲雨吃壽司
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從米其林還沒進來吃到如今二星
天本師傅從不領獎、不受訪
也不將獎牌擺在店內陳列
只想專心服務好自己的會員就好
以前的午餐價位也調整成與晚餐同價
出餐流暢、飽足無憂
尤其這次餐末吃到新改良的 #玉子燒
外型如蜂蜜蛋糕
蛋味鮮濃、綿密濕潤
就讓它當首圖吧
肉質細嫩的kisu 拿來薄炸做天婦羅
配上清酒可開心了🍶
以前來鮨天本還會帶葡萄酒
後來發現天本師傅的清酒pairing 種類豐富又佛心價
當然是來喝清酒最盡興✌🏼
從壺裝的兩人share
現在變成一人一杯(約60ml)
只要體內酒精開關打開還能續飲
空杯一放檯上
店員便會自動拿出下一款斟酒
據天本師傅說目前客人最高紀錄是喝到23杯
#鮟鱇魚肝最中 和之前不太相同
個人是較偏好早先
覆盆子醬底部薄薄一層、預先填滿的狀態
#紅喉 和 #鮑魚 則依舊迷人
前者油脂豐潤、後者彈嫩入味
這天碰巧遇到Chef Andre同場用餐
難得四顆星星閃耀的場合
兩位主廚在餐後變成輪流合照的人形立牌也是在所難免🤣
#會員制
#本人沒有提供代訂服務
#予約困難店
颱風 有 沒有 進來 在 我的多米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颱風天的大家都還好嗎?八里這邊真的是風超大雨超大,非常有颱風的感受,下午為了讓多米體驗一下什麼叫做颱風,我們還把窗戶打開,馬上風雨就吹進來了,弄得超級狼狽~哈哈哈(影片在限動喔)
這個六日是我自己的自我進修日,連上兩天有關營養保健的課程,可能是因為年紀到了,覺得如何養生跟增加自主免疫力真的很重要,畢竟我想要全家人都健健康康,可以陪多米很久很久,所以這2天就全部放生給JJ,誰知道颱風來攪局,原本安排好的行程都停了,兩個在家一起吵我……..只好先把原本下周才要玩的中秋烤肉梗拿出來~
這是 #9月號小行星 <創意遊戲書>裡面的內容,超貼心直接幫你準備好寶寶版的烤肉教材,直接丟給他們兩父女,自己動手剪、黏貼、穿竹筷子、最後把家裡有的玩具都拿來運用,有調味料、盤子、把麵包超人瓦斯爐打開製作音效,然後藏在用樂高架起來的烤肉架裡面~因為爸爸說以前小時候也是用磚頭當烤肉架阿! #你也是用磚頭搭烤肉架在自己家門口烤肉的年代嗎?
而且我覺得小行星的食材設計超有巧思的,一面是還沒有烤熟的樣子,另一面則是烤好的!!所以多米是真的要假裝翻來翻去的喔!!!
▊
其實,身為繪本富翁的我,為什麼還是每一家的月刊我都訂呢?因為雜誌每個月出刊的特性,能夠讓內容貼近時事跟節令,例如說9月號的月刊,大部分的主題都會講到〝開學〞這件事,還有換牙,當然不能忘記的就是〝中秋節〞囉,所以在帶主題式教學的時候,月刊絕對可以讓你事半功倍,像【小行星】提供的是手作DIY、【康軒】是放在英文單元內,而【小太陽】則是提到了柚子跟嫦娥的故事,這樣一個月下來,透過不同的方式自然而然就完整認識了中秋節囉!對於平時要上班的媽媽,省去非常多自己要準備教材跟繪本的時間,重點是除了主題之外,也更容易多元接觸,讓你閱讀不偏食,所以不要忘記,#小行星月刊明天開團喔!!
親子天下
---------我是分隔線---------
▽線上英文繪本課
#優惠倒數3天:https://ps.yottau.net/3jd6d4
#輸入專屬折扣碼【domi100】就會再折100元喔!
▽IG加起來:https://bit.ly/多米的IG
▽想一起育兒聊天就加入Line的小社群:
http://bit.ly/多米聚樂步社群
#多米幼稚園 #多米愛讀書
颱風 有 沒有 進來 在 Yui's料理自學小天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夏日清爽系檸檬料理
#檸檬海鮮義大利麵
懶人必備檸檬大叔常溫純檸檬磚
➜ https://bit.ly/3AROCgp
颱風沒有進來雖然是件好事
但是那個外圍氣流搞得天氣悶悶不樂
夏天最討厭這樣,整個影響食慾
這時候就要自力更生,做一點清爽系料理出來
首選檸檬🍋就對了,清爽健康又開胃
炎炎夏日,用檸檬入菜真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今天這道檸檬海鮮義大利麵,依舊是用清炒的方式
很適合剛入門的新手操作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被悶熱的天氣影響了胃口
那不妨試試看這道檸檬海鮮義大利麵,真的清爽不錯吃喔~
影片中使用的是「檸檬大叔常溫純檸檬磚」
☑ 使用心得➜ https://bit.ly/3xT3EjT
☑ 在這邊買➜ https://bit.ly/3AROCgp
⋯⋯⋯⋯⋯⋯⋯⋯⋯⋯⋯⋯⋯
✏️【材料如下】
蝦仁 ...數尾
干貝 ...適量
義大利麵 ...一人份
檸檬大叔檸檬汁 ...半顆
其他佐料 ...蒜頭、辣椒、黑胡椒、鹽巴
🍳【檸檬海鮮義大利麵的做法如下】
❶ 準備一鍋熱水,水滾後下鹽巴和橄欖油,加入義大利麵,根據包裝袋上建議時間提早兩分鐘起鍋。
❷ 熱鍋,加入適量的油,先將干貝和蝦仁煎熟,用少許的鹽巴及黑胡椒調味,煎熟後起鍋備用。
❸ 沿用原鍋,加入蒜末和辣椒炒香,加入兩湯匙的煮麵水煨煮湯汁,加入義大利麵拌炒,用少許的鹽巴及黑胡椒調味,收乾至喜歡的程度後加入檸檬汁半顆,熄火淋上少許的橄欖油拌勻後即可上桌。
/
⋯⋯⋯⋯⋯⋯⋯⋯⋯⋯⋯⋯⋯
▼頻道訂閱/按讚/分享/開啟小鈴鐺
https://reurl.cc/MZEaEL
▼阿魚出沒地
» Instagram:https://reurl.cc/jq0N0D
» Facebook:https://reurl.cc/Dv5R5j
» Blog:https://reurl.cc/jq0Nnp
» 阿魚師和酒窩姊の生活社:https://pse.is/SQSS7
▼歡迎合作 (食譜,體驗,分享) 請洽窗口Sunny
» Line ID:sunny.inline
» E-mail:sunnyinlife728@gmail.com
/
⋯⋯⋯⋯⋯⋯⋯⋯⋯⋯⋯⋯⋯
我是阿魚,不要叫我阿魚師,壓力太大
從不進廚房到天天下廚,完全靠自學一路走到現在
就是一種「做中學,學中做」的概念
如果你也一度覺得料理很難
那就看看我的影片吧
料理影片中的內容全都是自學
做法不一定正統,是屬於自己的一套料理方式
不喜勿戰,做出來好吃&有人愛吃就好❤️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ccSnY_oDzc/hqdefault.jpg)
颱風 有 沒有 進來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土疫情延燒,加上開放65歲以上長者可以公費施打,讓民眾接種疫苗的意願提升,各大醫院的預約爆滿,在12日出現了單日接種人數新高,有16180人。但AZ疫苗期限,分別在5月底和6月中旬到期,如果到時候新疫苗還沒有辦法進來,可能會引發第二劑在哪裡的困境。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5999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cTkXTcDh0Y/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WQmgHBk6grc-TjPe3VuwlXhorNA)
颱風 有 沒有 進來 在 借問一下_台灣人的 FAQ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借問一下 - 台灣人的FAQ
S2ep.10 遇到你我就水逆:白爛同事點點兵 feat. 腦震盪 Neo
一開始我們兩個主持人真的很想假裝沒聽見、但這位來賓一直跳出來講話 😣 😣 😣
哈哈哈哈~ 好啦~ 拍拍手歡迎沒有腦震盪的《腦震盪》製作人 Neo!
本集我們三人強烈歡迎與鼓勵跟我們一樣,是職場三明治的主管同溫層,一起來聽我們經年累月遇到的超白目新人、超機車組員和超欠揍同事!
大家一起來盤點這些讓人跳腳、令人不敢置信的水逆事件!
🚀借問螢光筆捷徑:
04:25- Neo先發荒謬蠢事第一彈
08:40- 資深小主管只開口不手作
10:48- 囂張晚娘十足不沾鍋
11:25- 新人最有膽量的不負責任說法
12:20- 直球對決:你針對我!
13:45- 到底這些人面試怎麼進來的?
15:55- 陽奉陰違的簡報檔
16:40- 好心提醒你你就是沒遇過壞人啦
18:05- 採購人員的耳朵要挖乾淨哦
19:10- 38妹妹猛逼退了文青姊(嘖)
21:45- 好兇(胸)辣妹 vs 吊嘎仔男同事
23:00- 老僧入定的Neo被文青姊陰了
24:30- 部門有個颱風眼妹妹
25:35- 交友沒問題、不要交惡好嗎
26:05- 皇親國戚怎麼處理
27:30- 貪圖品牌的陋習:便宜行事
29:05- Neo 老闆出什麼包?叉燒包?
30:20- 文青姊老闆打什麼牌?豬肋排?
31:15- 同事變朋友、可遇不可求
#借問一下 #同事 #職場 #辦公室文化 #腦震盪 #同溫層 #工作 #老闆難為
----------------------------------------------------------
洛杉磯文青姊 vs 台北阿J 的 Podcast ▶「借問一下 台灣人的FAQ」是橫跨太平洋 mix and match 頻道,從職場文化、社會百態、思維模式、金融圈探勘、各界專家專訪到日常生活小品,無所不在陪伴你
.
快至各APP跟風訂閱▶IG追緊緊我們的日常
Instagram 搜尋:借問一下 https://www.instagram.com/excusemejwes/
.
🎧頻道單元:
借問一下》文青姊+阿J職場秘笈來練功
.
©文青姊單元
假abc543》文青姊+東尼放洋姐弟來喇賽
姐達人》文青姊蒐集各界職人來自介
Cast Talk》文青姊 feat. 嚴選玩伴來聊天
.
©阿J單元
人生奔四大小事》阿J夫妻近奔四來分享
係金欸小學堂》阿J金融業面面觀來解鎖
.
歡迎試聽,按下follow,每週持續更新、絕不發懶 https://linktr.ee/excusemejwes
無時差feeding 好料的、好玩的、啟發的、起鬨的,絕對是紓壓好選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mPRMkdbd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