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論壇回顧🔥「漫畫產業」第二回
◾未來數位韓京岳:「臺漫能做的事,什麼都能做,只要你想的話,可以玩的領域非常多!」
在「漫畫大爆炸:從漫畫實務看博物館的多元可能」論壇中,我們盡可能網羅籌備小隊所關心、也想繼續發展的議題之相關領域人士。論壇共有六個精彩場次,每個場次將分成數次陸續分享,敬請期待!
🔥場次簡介:
你對「漫畫產業」的想像是什麼?有哪些從業人員呢?漫畫家、編輯、出版社?在「漫畫產業」這個場次,邀請的講者們在漫畫創作及出版領域都十分活躍且特別,他們扮演的角色,可能是大家熟悉卻未曾注意過的:帶給我們重要童年回憶的租書店老闆、獨立插畫經紀人,以及在漫畫推廣與跨業合作有很多成功案例的出版人。本場次由深耕動漫社會學研究多年的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王佩迪主持,並從臺灣漫畫產業發展史及社會學角度,與每位講者的分享主題對話。
------------------------------------
🔥論壇內容:
◾主持人 #王佩迪 開場
本場次講者韓京岳的背景很有趣,過去是漫畫中盤商,也曾經在同人場上活動並結識韋宗成老師、從而幫他出版《馬皇降臨》,及後來投身臺漫有關的出版工作。但他的公司本來在賣日本成人遊戲,包含美少女遊戲和女性向遊戲!
王佩迪指出,韋宗成老師的案例,是臺灣漫畫出版很重要的一件事;現今臺灣學生對臺漫認識度不高,其作品《冥戰錄》是少數他們知道的作品。雖然我們覺得臺漫好像很興盛、很多作品出現,但若問一般民眾,就會發現還需要推得更廣。本場次就來談漫畫族群如何突破同溫層、讓更多群眾看到。
.
◾講者2:未來數位有限公司負責人 #韓京岳
◾講題:漫畫製作行銷
🔥從漫畫社團起家的出版團隊
現任「未來數位」總編輯的韓京岳表示,雖然公司稱號出版社,其實一直以社團自居。源於1990年創立漫畫社團,當時適逢動漫展覽興起,數量稀少的美少女作者們為了爭取曝光度,連結形成一個類似美少女漫聯的同好與夥伴關係;其中一半的繪師是女性,還有Vofan等現在叫得出名號的創作者。從社團開始一直到開公司,出書、趕作品,轉眼間二、三十年就過去了,韓京岳經營公司的心態,仍覺得和社團類似但稍有成長。
.
🔥漫畫製作的行銷:出版社可以如何幫作者?
漫畫出版社能提供給作者的協助是什麼呢?從提案企劃、編輯提供建議與製作的協助、最後的出版銷售及推廣宣傳,然後才是大家覺得有趣的這些跨領域應用;一部作品從成形到要能成為大家看到的IP,其實要一個漫長、龐大的規劃。
◾提案企劃
韓京岳表示,「未來數位」的特性與同人會場密切相關,找作者談合作的重點是「作者適合什麼」,有人適合在同人市場發揮、也有人適合商業提案,為其找到合適的定位與機會,為該公司提案企劃思考的原點。
觀察臺灣商業漫畫的現況,韓京岳認為有點形成同溫層、好像很熱鬧,且有一種文青感,大家都在做史料;這類作品並非沒市場,仍有可能改編為影視作品而受歡迎,但和日本、美國、香港的漫畫相比還是不太一樣。如何突破同溫層,是韓京岳與「未來數位」正在努力的方向。
另一方面,同人市場的每位作者和社團幾乎都是個別獨立的單位,他們必須謹慎思考市場需求,創造出來的東西會更迎合市場,明明是同人卻更具商業性。韓京岳舉例,十年前同人作者「VIVA」畫的三國作品中的段子「孟獲!孟獲!」,在中國成為代表性的流行語;最近則有 三色坊 以中國沒有的中華情色創作,在網路上形成很大的聲量,雖然是同人社團,但也進行商業合作。在網路數位化時代,以傳播力來論商業和同人的界線是很曖昧的,並沒有哪邊市場比較大。前段時間流行的「絲襪視界」(日本網路動畫),便是同人作品創造出比商業作品還要大的能量、再回流到商業的案例。
韓京岳也提到,最近日本的委託案「多到有點令人髮指的地步」。對日本而言,臺灣有許多高手願意接案,便宜、技術能力強、速度快,對於接案畫不是自己作品的東西也較沒有心理障礙。每個月他都會接到日本出版社洽詢,偶爾也有臺灣的電影公司詢問,現在是案子追著作家、而不是作家追著案子跑的狀態。
◾編輯建議與製作協助
關於編輯建議,在確定好主題大方向後其實也決定了市場,接下來可以幫忙作者做一些調整或資料提供。
製作協助方面,很多作者期待接案或是成為商業作者之後,順理成章有助手可以協助作品完成;實際上臺灣沒有太多助手生存空間,有一定種程度的繪師會自己接案,願意當助手的人其實非常少,培養後也不易留下。因此,「未來數位」成立「漫畫家宿舍」,讓很多漫畫家可以共同使用少數的助手資源,也訓練很多助手可協助臨時趕稿,因應特殊的狀況。
◾出版銷售
玩了幾年社團或當了幾年漫畫家的人,凡有接觸營銷者,家裡一定有空間爆滿的狀況,韓京岳笑說甚至有朋友曾經七、八年都是睡在自己的同人誌上。如果創作和營銷通通自己來,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辛苦,也要思考還有多少心力創作。
出版銷售還包含「電子化」,是很值得觀察的事。七、八年前很多出版社開始想要電子化,但之前臺灣的電子書市場僅佔3%至5%,和日本20%、30%不一樣,提早布局也只是燒錢等時局變化。近年電子書市場開始慢慢成長,當國小學生都在看電子書,就感覺到電子書時代真的來臨;而紙本書塞滿屋時,就知道市場該轉變了,再加上疫情關係,電子書成長得非常快。但紙本書的收藏市場永遠存在,例如《灌籃高手》的精裝版行情水漲船高,還有很多海外華人在蒐集童年回憶,紙本書市場有其特殊定位。
◾推廣行銷
推廣行銷和跨領域應用幾乎結合在一起,以 韋宗成 冥戰錄 主角「默娘」為例,她是西門町街區的看板娘、守護神,做過的事情包含:2017年和2019年西門町燈節(因「邪神事件」而知名)、兄弟象動漫日活動看板、和乖乖合作推出「默娘乖乖」、手遊、桌遊、舞臺劇,還有跟明華園合作歌仔戲等。這些都是經營一段時間後,雖然沒有特別去推廣,但讀者會自己迴游,明華園的合作便是十年前的讀者現在成了該團的編劇,回來找「未來數位」合作。
回想起這些合作案,韓京岳表示每個都很開心愉快、但也很累,幾乎都是在不同領域做該公司沒辦過的事情,像是配合西門町街區的需要辦了動漫展、配合臺北市政府和捷運局做西門地下街活化相關企劃和提案等,不禁讓他覺得:「為何我一個做漫畫的人要做到這種程度?而且我還是出A漫的!真的覺得很莫名其妙(笑)」,但仍是美好的回憶。
.
🔥現在進行式:什麼都可能
韓京岳也和大家分享,檯面上所見只是冰山一角,未成的事情更多,例如:日本的柏青哥廠商主動提出合作計畫,但最終無緣;和日本的動畫公司簽約《冥戰錄》動畫化,但因一些因素而無限延期;電視劇化已和演員簽約但目前進度也暫停等等。
進行中的計畫,則有為西門町守護神默娘做紀念雕像,因是不熟的領域及先前「邪神事件」的壓力,還在努力中。還有默娘Vtuber化、AR化和VR化,都是不同領域、須和參與者密切協商和訓練,也尚在進行。
「臺漫能做的事,什麼都能做,只要你想的話,可以玩的領域非常多,不會只有商業、比賽啦。」韓京岳再以默娘為例,「未來數位」曾於2018年邀請日本漫畫家東北ずん子老師、2019邀請日本「爆音少女」來臺灣環島取材並展開爆音少女臺灣篇連載等,都拓展臺漫發展的可能性。
「臺漫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瓶頸,市場也不僅限於大家看到的那一小塊。」韓京岳鼓勵臺灣的漫畫產業從業者及有志於此的人,他認為只要是娛樂作品,身為創作源頭的「漫畫」這件事是不會衰弱的,事實上委託案正大量增加,而非減少。疫情時代,大家更需要娛樂。
-
※註:柏青哥在日本是常和動漫畫結合的一種娛樂行業,其動畫甚至可以做得比電視動畫更精緻、甚至運用3D技術。(主持人王佩迪補充)
[延伸閱讀]
1. VIVA的作品:https://www.doujin.com.tw/authors/info/vivaispig
2007年VIVA受邀代表臺灣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可說是創下同人創作者的先例,也敲開漫畫與藝術界線的討論。
2. CCC編輯部,〈永恆美少女媽祖!冥戰錄〉https://www.creative-comic.tw/special_topics/7
3. 「陰間條例X冥戰錄」劇場版(舞臺劇)https://ffrontier.kktix.cc/events/f715cd87
4. 明華園歌仔戲《冥戰錄》https://twopera.com/war/ (作者本人有出演喔!)
------------------------------------
🎉🎉哇,難得從產業第一線了解臺灣漫畫,許多臺漫正在發光發熱,謝謝韓京岳的分享。產業場次還有連載中的「毛豬漫談」專欄的插畫經紀人 #毛豬 的分享喔!
未來數位有限公司(Future-Digi Ltd.)
#漫畫論壇 #臺史博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漫畫學士學程 #感謝文化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水墨#台灣水墨#梁震明 當代水墨的表現特質有時是著重於表現材料的選用,這件以奇岩為主題的水墨作品,用36張24x27cm的金色畫仙板拼製而成,作畫前已將畫紙固定在木板畫框上,而畫仙板邊緣本有金箔包覆,故畫至最後才用硬物將金箔上沾黏的顏料刮除,回復其原本的形式。 若與〈岩語〉一作相較,則金線對畫...
「香港 桌 遊 收藏 館」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香港 桌 遊 收藏 館 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 桌 遊 收藏 館 在 火星童書地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 桌 遊 收藏 館 在 Starry Starry Tearo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 桌 遊 收藏 館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 桌 遊 收藏 館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 桌 遊 收藏 館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 桌 遊 收藏 館 在 火星童書地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繪本】最近看到覺得不錯的繪本
雖然前天才說最近沒啥好推薦的,但昨天跑去書店翻了一下書,覺得有些不錯的來推薦給大家。
1. 想看冬天的燕子
其實最主要且唯一的原因是作者是我喜歡的義大利畫家Philip Giordano,他之前在台灣的中文作品我不是很喜歡,終於出一些看起來比較符合他風格的書了!!故事還算可以,主要是畫面跟色彩非常吸引人。看封底還有陸續其他兩本要推出,其中一本我有法文版科科,本來想賣掉但是又捨不得。總之可以期待接下來的兩本囉
💗購買連結:https://pse.is/38m2bp
更多介紹:(↧其實你應該看這兩篇↧)
繪本篇:https://pse.is/38z45w
桌遊篇:https://pse.is/39cb34
2. 57號小豹
之前在看博客來新書時有看到這本,不過11月只有一兩本有興趣,也懶得再寫一篇介紹。不過去實際翻過之後覺得非常好,故事有趣,圖像更是讓我驚艷。作繪者我都沒有聽過,看了一下簡介,作者是郭瀞婷,水果冰淇淋的編劇,難怪說故事很流暢。繪者傅馨逸,插畫工作者,角色設計可愛,畫面靈活,構圖角度也好。看了一下這位繪者之前的繪本作品好像多半是跟公部門合作,太浪費了。
💗購買連結:https://pse.is/38ajkl
3.到叢林冒險的女孩:昆蟲學家艾芙琳‧奇斯曼的故事
這是不簡單女孩系列第五本,也是目前世界繪本主流之一:女性的傳記繪本。台灣也陸續引進了不少,不過有滿多知名的系列作品都尚未有中譯本,可能系列作品要買太多本很危險,不如先挑單本的自己湊成一系列。這些作品文本應該都大同小異,我沒有每本都看過,主要還是先看圖好不好看。這本圖滿好看的,介紹女昆蟲學家,英國倫敦動物園昆蟲館首位女館長。她本來想當獸醫,但是當時不收女生,她只好去當獸醫護士。後來被找去當昆蟲館女館長,也是因為當時一次大戰,男生都去打仗....跟其他許多女性傳記繪本一樣,能看出時代上兩性平權的差異。
💗購買連結:https://pse.is/38djy4
4.從前,有個香港
之前會員日推薦書單好像貼過了,昨天看到實體,所以順便再貼一次。Miroslav Šašek的This is...城市系列,應該是第一本繁體中文版?是由香港出版社出版的,所以定價有點不便宜,但還是值得收藏。
💗購買連結:https://pse.is/39y6h8
最後要說的是,不知道是不是網路商店的規定,書封都變成斜的。我對書背長啥樣沒興趣。如果真的要放斜的,可以給我一張直的正常封面嗎?我有強迫症,這樣害我做PPT時還要去背。謝謝。
香港 桌 遊 收藏 館 在 Starry Starry Tearo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咖啡館漫遊地圖 - Barista by Givrés ✨✨
天時暑熱,特別想吃點冰涼的食物。
尤記得去年上Cherie老師的課堂時,每次都會經過這一間超有style的花花gelato cafe,每次見到他們的gelato flower,都會想起米蘭的美味雪糕。可惜因為常常都趕時間,從來都沒光顧過。於是今次我們的shop visit,便敲定過來這兒了。
本來沿著扶手電梯往上走,過了大館再往前走一小段,這間小店就在某個電梯出口的旁邊。怎料近來因為修理關係,大館之後的扶手電梯路段完全封閉。幸好這一帶的路途我頗為熟悉,有著基本方向感就能順利到達。而且它的外牆的繪畫如此有趣而特別,相隔老遠都能認出它。
這間咖啡店其實很細小,除了窗口位外,只有少少三四張桌子。不過我最喜歡還是窗口的位置,可以邊喝冰茶邊呆看路人走過,在這個下雨天,實在特別有情調。雖然店面小小,不過Menu算頗豐富,我們思量了一會才挑選到喜歡的食物。
望著窗外那滂沱的大雨,大家談起近來的創作。Jan老師說起有兩個相熟的學生超愛Van Gogh,常常想將他的經典作品融入蛋糕設計,於是近來的Jan老師絞盡腦汁去解決技術問題,將她們的奇思妙想帶來現實。
談起藝術家,其實我一直不太喜歡Van Gogh那些色彩Contrast很強烈的抽象畫風,一直只喜歡印象派初始的那些用顏色小點去描述光與影畫作。不過他享負盛名,世人一直都非常愛他。
「記不記得我們曾經逛大館時,遇上過一本超精彩的Renoir畫冊?有時想起,也真後悔沒有將那本大磚頭買下來。」一說起這位畫家,我和Jan老師不禁相視而笑。
談起印象派,大家通常只認識Monet和他的荷花池,但這位和Monet一起探索印象派繪畫技術的好朋友,卻不算太多人知道。直到那天逛大館時,我們才偶爾發現大家都非常喜歡這位畫家,簡直有他鄉遇故知的驚喜。
是的,在這個匆忙的社會,誰人有閒心去看畫去看藝術史呢?對知名畫家有基本認識的人,已算得上是非常有內涵的文青了。所以大家一窩蜂去追捧合潮流的Eye-Candy,卻沒人去深究自己正在喜歡著些甚麼。
尤記得去年夏天滯留米蘭,曾經到了Pinacoteca di Brera看它的繪畫收藏。對於館內對收藏的篇排,還有它在每幅畫旁那些仔細的英文教學解說,驚訝得說不出話來。這簡直是一本看著真跡學習觀察畫作的立體study guide!!!!! 想到它隔壁就是藝術學院,這間學校的學生真是幸福,如此薰陶真是得天獨厚,叫我羨慕得不得了。
反觀我們香港又有甚麼呢?擠逼的生活空間,忙碌的工作時間表,高昂的商店租金,將這個城市中的所有人精力都搾取乾淨。誰還有閒情去靜心聆聽自己的喜好,去探討色彩美學呢?
躲在這夢幻咖啡店一隅偷來半句空閑的我們,不禁同聲歎息。
------------------------------------------------
🥙Food & Beverage
開始的時候還以為這兒的主要賣點只是吸睛的花花gelato,看過menu才發現,原來他們所有的食物都和花花有一點點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我是一位喜歡用花朵去裝點食物的人,這個小發現讓我會心一笑。原來是同道中人呢。
🥑Everything Toast
Smoked salmon | cream cheese & chives | Avocado | Beet Hummus & pistachio dukkah
這個dish是很大路的牛油果煙三文魚吐司,只要用料新鮮,味道其實可以預期,不過它的presentation卻精緻的不得了。煙三文魚上灑上細碎的dill and chives,牛油果用精巧的刀工砌成一朵漂亮的花朵,上面還精益求精地灑上一點紫藍色的乾花瓣。整個設計和色彩配搭都很一絲不苟,單看著它已經心花怒放。
🧇Waffle and Rose
Homemade bubble waffle | Handcraft gelato rose
驟眼看起來,還真的以為是雞蛋仔這款經典港式街頭小吃和gelato來個可愛的crossover。吃過才發現,英文menu的字眼誠不欺我,真真確確是「bubble waffle」一枚!它是將厚身格仔waffle的粉漿用了雞蛋仔模來焗,和港式雞蛋仔那些輕巧脆口完全是兩回事,是個美麗的誤會了。
如果撇除了這個期望的落差,用雪糕窩夫的標準來看,它那球清甜的草莓雪糕配上窩夫來吃,真是一流的好滋味。尤其我這個不喜歡乳製品含量太重的傢伙,這兒的gelato和意大利那些有八分相像,都是結實而富有濃厚水果的清甜氣息,絕對算是驚喜。
🌸Floating Rose
Iced Coffee or Iced Tea | Handcraft gelato rose
我每次去咖啡店主要點的都是茶品(笑),今次的menu的茶類選擇還算多,有十款茶葉味道可供選擇。我這次點了Ginger and Peach Iced tea配合一朵mango floating flower。
可能因為芒果雪糕味道太濃厚太突出,所以淡淡的冰茶香氣變得很微弱。不過店家在處理這朵floating flower顯得很細心,店員將這朵手工花花放在一整塊大大的平面浮冰上,於是芒果雪糕溶化的速度不快,而且冰茶也足夠冰涼。炎熱夏日的午茶只來這麼一杯作解暑飲料,實在足夠舒爽了。
☕️Lavender cold brew
jan老師點的飲料,店員拿過來看到上面有兩支乾燥的薰衣草,我們立即心花怒放。真是一絲不苟的presentation! Jan老師大方地倒開一小杯出來,請我輕嘗了幾口。不知是我不懂喝咖啡還是怎樣了,喝下的一刻只聯想到herbal tea的苦茶味道。Jan老師再喝後就發現,該是薰衣草的滲透出來的味道太重所導致。
薰衣草這食材,真是非常難運用的一款花香。這些年來吃過這麼多,能將它的香氣運用得最自然舒服的,還是北海道富良野一帶的雪糕小店。
------------------------------------------------
☕️ Barista By Givrés
🏡地址:
中環士丹頓街7號地鋪
⏳營業時間:
Mon to Sun 08:00-18:00
------------------------------------------------
#starry美食漫遊地圖
香港 桌 遊 收藏 館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水墨#台灣水墨#梁震明
當代水墨的表現特質有時是著重於表現材料的選用,這件以奇岩為主題的水墨作品,用36張24x27cm的金色畫仙板拼製而成,作畫前已將畫紙固定在木板畫框上,而畫仙板邊緣本有金箔包覆,故畫至最後才用硬物將金箔上沾黏的顏料刮除,回復其原本的形式。
若與〈岩語〉一作相較,則金線對畫面分割性的效果更強,亦是反射當代建築結構特質中「截彎取直」概念對自然的衝擊。
金岩是金玉良言的影射,象徵自然所體現的許多生存法則或規律,是人類可以效法的對象,其價值同等黃金般珍貴。
現就個人使用繪畫用途的畫仙板之經驗分享如下:
#01.畫仙板通常是將宣紙或金、銀潛紙黏貼在紙板上,故使用技巧與這類紙材相同,且兩面皆可作畫寫字。
#02.少見的是直接貼上金箔及銀箔,下筆上色前就必須塗抹濃度適當的膠礬水。
#03.可用膠礬水、白色顏料或洗米水來改變成半生半熟紙性,如果是金色畫仙板也可以用金粉、金泥雲母、赭石或藤黃等顏料來改變原本紙色。
#04.畫仙板的尺寸多元,目前市面上可以購買到的有6x9cm、10x14.7cm、12.6x13.6cm、24x27cm、24.2x33.4cm、7.6x36.4cm、31.7x40.3cm和45.5x53cm等,少見的尺寸如40x80cm。
#05.貼附在金銀色紙的網紙,也有類似雲紋或有壓印效果的畫仙板可以選擇。
#06.若要拼接成較大尺寸,則需先請裱褙店處理,否則較難進行繪製。
#07.尺寸較小的單張畫仙板可以直接放在桌上或拿在手上作畫,但尺寸較大的,還是必須先裝裱,才會方便些。
#08.用畫仙板作畫最怕四角及紙邊撞傷凹損,因為無法恢復其原本平整樣貌。
#09.網紙若不慎破損,則無有效補救方法,所以必須留意。
#10.金銀潛紙的畫仙板並不適合用胡粉打底,而用膠礬水固色也最好等到顏料完全乾透後。
#11.畫仙板能夠承載顏料的厚度,較宣紙更為寬容,也更耐反覆塗抹及渲染,用岩彩或膠彩顏料也都非常適合。
#12.因為是直接在紙板上作畫,裝裱上也不會有再次遇水而發生顏色脫落等問題,所以畫面效果的掌握是較絹本或宣紙更為精確些。
#13.畫仙板一般是畫做為餽贈用途的作品,也就是俗稱的「應酬畫」或是「簽名板」,但作為正式的作品也無礙,但作畫態度則必須調整。
#14.畫仙板兩面紙材有所不同,通常灑金的有色宣紙是寫書法,而白色宣紙或金銀潛紙則是繪畫用途。
#15.日本京都繪畫材料店有賣特製畫仙板專用畫框,畫完即可自行裝裱展售,其實頗為方便。
#16.就購買經驗來說,日本當地購買的品質會比在台灣好些,主要差別是在紙板邊緣包金箔的處理上較為細緻些,當然尺寸和形式選擇上也比較多元些,而價格也較台灣稍貴。
#17.若外裝紙盒標註「金無地」則是指「純金」的意思,而此類畫仙板通常包裝精美,單張一個塑膠袋裝妥,甚至也有用兩層包裝紙包護的。
#18.就日本東京、大阪和京都繪畫材料店購買經驗來說,產品之間並無太大的差異,甚至在大型文具行也能買到畫仙板,可知其流通的廣泛。
#19.若金潛紙上留有排筆的白色筆毛,可先將紙張噴濕,再用尖針及鑷子挑起。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artgallery #paintings #artstudio #contemporaryartist #artwork #artist #artlife #artmagazine #artacademy #artistic #artist_sharing #dailyart #fineart#art #inkpainting #instagood #natureart #artfair #landscapepainting #gallerywall#contemporaryart#artlovers #taiwanartist#水墨画#梁震明 #艺术
香港 桌 遊 收藏 館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的奇石圖像,以小觀大,用貼近藝術的手法,假像虛構的方式,將其搬到近雲山巔處,當想像的連結空間變大,方寸之間的畫面也就有更為大器的可能。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香港 桌 遊 收藏 館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art #inkart #painting
龍洞岬灣是台灣北部規模最大的岩場,因為整個海岸地形如蟠龍捲曲纏繞,從龍頭到龍尾就像一道弧形,形成洞穴般的港灣,故稱「龍洞」,而此作正是描寫該處最引人入勝景觀的代表作品之一,現為私人收藏。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