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 諺語新知
老子的《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本著作之一,有學者認為這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而書中的哲學思想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倫理道德、民風民俗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此書因為年代久遠,需要借助歷代學者不斷的註釋才能為世人所理解。
例如在《道德經》第十九章,寫了一句:「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這句話中老子提出「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不難理解為什麼要「絕巧棄利」,巧詐與趨利的心態,確實會敗壞我們的道德。但是為什麼要拋棄仁義,拋棄智慧呢?漢代為《道德經》作註的河上公就認為,這是老子希望社會返璞歸真的想法。
老子認為世界一切動亂的根源有三,一是因為外界事物給了人們太多的誘惑,就是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二是人們的慾望,讓人們產生貪婪、爭鬥之心;三是知識,知識使人們有了爭鬥的能力與技巧。所以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是「智慧」帶來了欺詐、虛偽。從黃帝下令倉頡創作文字開始,就遠不如先民結繩記事。所以拋棄聰明才智,人民反而可以得到比以往百倍的好處;不去談仁義,人民自然就會恢復孝慈的本性。
這段話充滿了大智慧,直到1993年,在湖北郭店戰國時代楚墓,發掘出大批竹簡。其中有三種《老子》節抄,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老子》抄本。根據檢測,楚簡《老子》下葬時間應在西元前4世紀中期至3世紀初,與老子去世的時間相隔只有大約一百多年。書中的內容應該最接近當年老子的原話,然後大家就發現,原來當年老子說的是:「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亡有;絕偽棄詐,民復孝慈。」
這個發現可謂硬生生地扭轉了人們對《道德經》的認識,要知道在1973年出土的馬王堆的漢墓帛書《老子》抄寫本,上面寫的還是「絕聖棄智」。也就是《道德經》一書在老子去世後百餘年至漢代期間,曾經被篡改。在漢代,大家閱讀、註釋、學習的已經是一本經過修改的《道德經》,甚至《道德經》有多少是老子所著也存在疑問。而我們應該如何重新理解《道德經》中的思想,也是當代學者的大難題。
#知史 #諺語新知 #諺語 #歷史 #老子 #道德經 #道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湖南省博物館位於長沙市開福區,湖南革命烈士公園的北側,是湖南省最大的綜合性歷史藝術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尤以馬王堆漢墓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等最具特色。馬王堆漢墓陳列是湖南省博物館的基本陳列。陳列館裏,展出有薄如蟬翼的素紗單衣、完好無損的印花綿袍、各種精細秀麗的刺繡、光澤鮮亮的彩繪漆器...
馬王堆帛書老子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古人寫書真的沒有標點嗎?︱長知史
大家看古書整天會有一個感覺,古人寫書好像不用標點的。確實有很多古書,密密麻麻的都是字,中間沒有標點的。這就使得我們讀古書有了第一個問題:句讀。往往讀古書的第一個訓練就是加標點,標點加錯了,這個句意也錯了。但古書為什麼會沒有標點呢?這背後其實有著很大的誤解,其實古人是有標點的,而且數量也不少。
-----------
其實一直以來古文都是有標點的,比如春秋時期的《侯馬盟書》中使用一條或者兩條短線表示重文,是標點的一種。漢代馬王堆出土的《老子》帛書,當中的標點系統已經比較複雜,除了之前的單、雙短橫外,還有拐角符號,三角符號,圓點符號,方塊符號等,用法也各異。現在能夠看到的宋代刻本,其實也有標點。宋刻本陸德明《經典釋文》就已經有頓號作分隔。一些比較複雜的書,像是《尚書表注》就已經有以圓圈、方塊、黑三角、扁長條,半圓等圖案作為標點。這種複雜的標點方式,到了宋代漸漸簡化成為一個圓圈,作為分隔。甚至在《說文解字》中收錄了這樣一條:「丶,有所絕止,丶而識之也。」也就是「丶」是古人表示停頓的方式。
-----------
雖然我們現在可以找到不少有標點的古書,但為什麼古人不加以利用標點呢?其實這就和我們古代的文章結構、學習方式有關了。
大家都知道之乎者也,往往之乎者也就是代表著句子的停頓、分隔。古人其實也是利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文章的停頓,尤其是在一些韻文中常常用到這種方式。《詩》中用重複的形式、整齊的句子,《騷》中用“兮”表示一句結束,另外如韻腳、語氣助詞等。《文心雕龍·章句》就談到了寫文章時採用虛詞協助讀者斷句的問題:「又詩人以『兮』字入於句限,《楚辭》用之,字出於句外。尋兮字承句,乃語助餘聲。舜詠《南風》,用之久矣,而魏武弗好,豈不以無益文義耶!至於“夫惟蓋故”者,發端之首唱;『之而於以』者,乃劄句之舊體;『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據事似閑,在用實切。巧者回運,彌縫文體,將令數句之外,得一字之助矣。外字難謬,況章句歟。」
-----------
其次就是古人的學習方式,《禮記·學記》說:「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古人其實很重視句讀的訓練,因為明辨句讀是讀懂古書的起點。假使斷句沒有錯誤,也就可以證明對古書有了初步的瞭解。所以這就是說,小孩讀書一年以後,要考查「離經辨志」,所謂「離經」,就是句讀經典的能力。當然,能點句無誤,還不能說就是完全瞭解了;但是,反過來說,如果點句有誤,那就一定是對古書某些詞句沒有讀懂。現存的古書,經過標點的只是一小部分。我們要具備閱讀古書的能力,首先就要培養句讀的能力。
-----------
要是句讀做不好,就很容易鬧出笑話,就像曾經有一本坊間的《資治通鑑》,當中〈梁紀〉中就有這樣一句話「諸壘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爭投水死者十余萬,斬首亦如之。」什麼叫「爭投水死者十余萬」?這很明顯就是句讀的基本功沒做好,看見「悉棄其器甲」就以為句子要停頓了。正確的句讀是:「諸壘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爭投水,死者十余萬,斬首亦如之。」是說戰況大敗,無力抵抗是士兵爭相逃亡的情景。
馬王堆帛書老子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湖南省博物館位於長沙市開福區,湖南革命烈士公園的北側,是湖南省最大的綜合性歷史藝術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尤以馬王堆漢墓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等最具特色。馬王堆漢墓陳列是湖南省博物館的基本陳列。陳列館裏,展出有薄如蟬翼的素紗單衣、完好無損的印花綿袍、各種精細秀麗的刺繡、光澤鮮亮的彩繪漆器以及精美 細緻的彩繪帛畫、內容豐富的帛書、雕琢精製的各種木俑和琴、瑟、笙等樂器、兵器等。最叫人驚歎的是,這裏還陳列有沉埋地下2100餘年而保存完好的西漢女屍,雖然女屍秀美的容貌已在千年時間的流淌下消失殆盡,可是她的皮膚依然潤澤,皮下脂肪依然豐富,軟組織尚有彈性——這在考古學上是極為罕見的,同時也證明瞭中國古代科技的發達。3號墓中出土的28件共 12萬多字的帛書,包括《老子》、《周易》、《經法》、《戰國縱橫家書》、《春秋事語》、《五星占》、《天文氣象雜占》、《五十二病方》等,大部分是早已 失傳的古籍,對於研究古代哲學、歷史、天文學、醫藥學等都具有很高的價值。另外,博物館內還珍藏有東漢至隋唐的湘陰窯和嶽州窯青瓷,唐五代長沙窯釉下彩瓷器,唐人摹王羲之《蘭亭序》卷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手跡等,它們無一不具有非凡的珍藏價值。湖南地區最早的銅器是岳陽銅鼓山和石門皂市的商代遺址,距今約3500年。商代晚期,湖南地區進入青銅文化的鼎盛時期,出現了一批既有中原特點,又有本地特 色的銅器。西周時期開始出現具有南方特色的銅器,同時也出現楚國銅器,構成了春秋戰國時期湖南地區以楚國青銅文化為首,同時又有多種青銅文化並存的局面。湖南省博物館之後《湖南商周青銅器陳列》精選出銅器72件,與銅器伴出的玉器11件,從中可以看到湖南地區青銅文化的發展脈絡。
馬王堆帛書老子 在 馬王堆帛書サンプル 的推薦與評價
東京文物http://www.purple.dti.ne.jp/bunbutsu/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