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eon日佔香港】黑色聖誕:港英高官的下落
點擊閱讀:https://www.patreon.com/posts/45279445
1941年的聖誕夜。港督楊慕琦爵士、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前往半島酒店,在燭下簽署降書,正式揭開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序幕。
自從港督楊慕琦宣布投降之後,港英高級官員的下落、集中營生活及市面亂況,猶如突然斷了線,無法理解這段時間的人物活動。
然而,在尋找資料的過程中,英國殖民地部的一份報告,談及1941年聖誕至1942年春季的香港情況,值得關心香港歷史的朋友留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公園佔地8.16公頃,於1991年5月正式啟用。公園的現址原為域多利軍營,在1979年,政府決定把軍營近山麓的地段撥作商業發展及興建政府樓宇用途,而近半山部分則交由前市政局和前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合作發展公園,工程耗資達3億9千8百萬元。公園內保留了多座於1842至1910年期間興建的軍營文物建築...
駐港英軍司令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香港第一代殖民建築】
香港因其殖民歷史之故,市內建築風格變化多樣。不過如果要講殖民時期建築,主要可以用四個時代來劃分:這次要介紹的是第一代的殖民建築:「維多利亞時代」建築。
先要清楚說明,「維多利亞時代」是指由十九世紀中至二十世紀初這時段,即英女王維多利亞在位期間時在香港建造的樓宇,而不是指它們是「維多利亞式」的美學設計。這一代建築設計務實簡單,並無獨特顯眼的美學裝潢,正好反映當時香港的社會狀況。
最初期的建築例子有現今佇立於香港公園的茶具文物館,它外形簡樸,建於1846年,是前駐港英軍司令官邸。而建於1844年,極為著名,現處於赤柱的前美利兵房(美利樓),亦屬第一代維多利亞時代建築。不說不知,這些建築是由受訓於工程與測量學的皇家工兵團(The Corps of Royal Engineers)的軍官負責設計與督工,正合乎殖民地政府初期運作的實況。至到維多利亞時代末期,不少建築物才逐漸變為由專業建築師設計,但設計依然沿用其大體古典,卻無樣式可言的簡樸方式。
📸Hankt、Tksteven / Wikimedia Commons
#記住家 #記園林 #記價值 #記風格 #香港 #藝術 #建築物 #建築 #旅遊 #中環 #藝術 #城市 #discoverhongkong #architecture #urban #art #hongkonger #asia #instagood #destination #852 #hkig #travel #building #modern #victoria #colony #cityphotography #travel #history
駐港英軍司令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67年香港 六七暴動期間沙頭角,警員英軍檢查進出邊界車輪
1967年7月8日上午10時,約300名中國民兵持輕重武器由中英街非法越境進入香港邊境禁區,並且包圍沙頭角警崗、集會示威,同時向警崗擲石及使用漁炮攻擊,警方首先以催淚彈及木彈驅散,然而未果,上午10時30分,當中約100名民兵使用機槍(或是衝鋒槍)攻擊沙頭角聯鄉會,雙方因而爆發槍戰。
被困警務人員子彈用盡,透過無線電請求支援(對象包括駐守在一哩半外的駐港英軍)。由於救護車輛無法進入現場,各區均派遣一輛高馬型裝甲車趕赴現場,惟未進入衝突現場時,輪胎均已經被中方民兵射穿,無法前進。
#歴史時空
當時英軍在邊界有一個營級的單位,足夠應付邊界發生的事故。但接獲報告的駐港英軍司令陸軍中將華智禮爵士並未立刻調動駐港英軍,因駐港英軍需要在倫敦的指示下,才能調動駐港英軍。因此駐港英軍司令需要先向倫敦請示調動要求,結果在下午1時30分後,才批准駐港英軍前往增援。
中國民兵最終在下午4時15分停火及撤退。香港方面有五名香港警務人員殉職,包括三名華籍及兩名巴基斯坦籍警察,十二名駐港英軍在鎮壓時亦告受傷;中國方面則有一名民兵死亡、八名民兵受傷。
#歷史時空
駐港英軍司令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公園佔地8.16公頃,於1991年5月正式啟用。公園的現址原為域多利軍營,在1979年,政府決定把軍營近山麓的地段撥作商業發展及興建政府樓宇用途,而近半山部分則交由前市政局和前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合作發展公園,工程耗資達3億9千8百萬元。公園內保留了多座於1842至1910年期間興建的軍營文物建築,包括三軍總司令官邸旗桿屋(現為茶具文物館)、羅連信樓(現為香港公園辦事處、紅棉路婚姻登記處)、華福樓(現為教育中心)和卡素樓(現為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在公園中央,遊人可看到由舊軍營網球場改建而成的人工湖和瀑布。沿湖畔小徑往中環方向拾級而上,便到達奧林匹克廣場、香港公園辦事處和紅棉路婚姻登記處。公園中部有依山而建的溫室和觀鳥園這兩座大型現代設施,並毗連太極園和鳥瞰角,組成香港公園的特色建築群。太極園 - 太極園內有長長柱廊,並有多個庭院,可供遊人耍太極。園內中央設有弘揚抗疫精神,又名 ( 雨後彩虹 ) 建築景觀,以紀念 2003 年犧牲的沙士英雄。鳥瞰角 - 鳥瞰角是一座 30 米高的塔樓,有105級螺旋的梯級,塔頂設有觀景台,可供遊人俯瞰整個公園。奧林匹克廣場 - 面積達 1,100 平方米的花園廣場,約有 880 個座位。這個廣場是專為舉行活動而設的,例如體育推廣活動、戶外展覽會、木偶戲、音樂會及其他文娛活動,而平日更是市民寧靜休憩的好地方。茶具文物館 - 館內有 9 個展覽室,分別收藏明,清及民初時期製造的江蘇宜興茶具珍品。地下展覽廳展出一個名為「中國茗趣」的常設展覽,介紹中國歷代的備茶方法及展示不同款式的茶具。一樓展覽廳展出與茶具有關的短期專題展覽。週末假日還設有小型藝墟售賣各色各樣藝術品。維多利亞軍營內的羅連信樓 (Rawlinson House), 建於二十世紀初期, 是英國駐港英軍司令的官邸. 現時已改為紅棉路婚姻註冊處的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