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於小朋友常常腳酸的案例
今天主角稱號是第三號學員,學員的媽媽有給豆花調理一陣子,在調理的過程中常常會提到小朋友常常喊腳酸,容易跌倒,因為看到豆花有幫道館同學的小孩調過,想要請豆花幫忙看看,從2歲多就在講,到現在3歲了,覺得更穩定而且可以配合就帶來看看。
媽媽主述:
小朋友常常喊腳酸要人抱,雖然都有幫他按摩但也沒什麼用,而且走路姿勢怪怪的,會一直墊著腳尖走,還時常跌倒,而且抱小朋友時可以清楚感覺到右腳張開時髖關節會有喀喀聲,還有右手在動的時候肩膀也會有喀喀聲,很擔心小朋友怎麼了覺得很難過。
這算是第三個調過的小朋友,所以媽媽才會說是第三號學員,但是實際上是感覺到流動後的小朋友,可以明顯感受到跟以前的不一樣,小朋友的筋膜結構還在長,所以不太會有大人那些很明顯的張力轉折或是卡點的尖銳角度,會比較像是有一坨糊成一塊的張力,跟其他地方連結不起來。
第一次調理主要是在處理右腳踝,右腳小腿與大腿有明顯沒有辦法順接的張力,進而影響到骨盆跟右手,左右輕輕帶動小腿、大腿肌肉,讓他們先稍微放鬆,然後在找到大腿、小腿、足弓連貫的姿勢,前後左右搖動,找到對上連動的姿勢,對上的時候有明顯感覺到手上那坨張力往下順到足弓上,然後在把肚子、右手的張力對上,第一次的調理就差不多結束了。
調完的當下走路就不會踮腳尖,媽媽說走路看起來比較不會搖晃,還跑得很快,穩定很多。
隔兩週媽媽有再帶小朋友回來,說上次調完之後就再也沒有聽到小朋友喊腳酸,也不需要媽媽按摩了,不過喀喀聲還是有,想說再看看還有沒有甚麼問題。
第二次調理覺得整體張力大致上並沒有甚麼特別奇怪或是不連貫的地方,但是覺得小朋友站姿跟坐姿有一點點怪怪的,會習慣站三七步,從肩膀往下按壓讓整個骨架受力時骨盆會自然地往右邊傾使重心在右腳上,所以右邊肩胛骨也跟者有一點被拉扯到,應該就是這個原因導致還是會有喀喀聲,朝這個方向細細檢查後才發現兩大腿、右手喙凸的張力有問題,摸壓時會有明顯的癢或痛,兩腳大腿的張力也使得小朋友下腹有一點鼓鼓的,雖然沒有明顯腸胃問題,但最近食慾比較差一點。
調理的部分也就跟上一次差不多,找到筋膜放鬆連貫且能夠流動的姿勢讓肢體動一動,然後藉著還有沒有癢痛感為指標確認張力有沒有真的調對,順序上手要先調因為比較外層,手能動之後兩大腿的張力才有辦法流通,左腳在右腳之後,左大腿內側張力順了之後下腹的肚子就消下去很多,不會鼓鼓的了,站的時候也才不會一受力就又變成三七步,比較能夠兩腳同步受力。
小朋友的筋膜結構一直在成長改變,不斷的去適應外在環境與學習如何使用,模仿大人的使用方式,一開始不熟練當然容易會跌倒、扭到...等,但是筋膜空間還很足夠,除非真的很大的外力才會導致很大的傷害才會很痛,但是一點一點的試誤累積下來還是會有一些問題,如果發現習慣姿勢不良、常喊腳酸、這裡酸哪裡痛很有可能是一個警訊,筋膜結構異常的訊號,因為歪斜所以那樣的用力方式、怪異的姿勢對他來說是才是舒服的,明明小朋友應該是電力滿滿卻常常喊酸應該是甚麼地方的肌肉沒辦法放鬆,這個時候可以幫小朋友按摩一下放鬆肌肉,同時也可以促進親子關係。
#小朋友腳酸
2021.9.11 豆花藥傷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40的網紅土土藥師totofunmac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節炎 #護具 先訂閱我♥️ https://goo.gl/wpz26x 常見有退化性關節炎 OA (Osteoarthritis)、類風溼性關節炎 RA (Rheumatoid Arthritis),其實關節炎成因非常多種,包含老化、重大關節損傷、反覆關節壓迫、發炎,自體免疫疾病...等。 ...
「髖關節痛看哪科」的推薦目錄:
髖關節痛看哪科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Part Ⅰ:「輕鬆」訓練非常「不輕鬆」】
2019年11月曾在 Leader經理人 分享KFCS 教練培訓課程的初衷與想法,當時是從《ENDURE(耐力)》這本書開始帶大家思考「耐力」是什麼?我曾問過身旁的人,一想到「耐力」或「耐力運動」、「馬拉松」、「鐵人三項」,你立即會聯想到什麼?很多人會想到的是辛苦、忍耐、意志力、流很多汗、抽筋、鐵腿、撞牆、硬撐……等字眼。只有少數人會提到喜歡、愉快、樂愛、享受、幸福、美妙、好玩。為什麼?
我個人認為不只跟東西方文化差異有關,也跟訓練理論與方式有關。當我們太過強調最大攝氧量、耐乳酸、意志力、吃苦是通往金牌唯一的道路,讓這些念頭跟耐力訓練強力綁定在一起,久而久之,「耐力運動」就變成「忍耐痛苦的運動」。當我們談享受訓練時,很多時候變成口頭說說而已,每次訓練還是大都在痛苦中度過,或以痛苦作結。
並不是說最大攝氧量、耐乳酸、意志力、忍耐和吃苦不重要,我認為需要的是「平衡」,不能「只有」痛苦、「只有」體能,訓練也要有輕鬆的元素,要有力量和技巧。我們必須更全面地看待耐力運動,更深刻地認識它,才會更喜歡它,在那次五十多分鐘的分享中是我想讓投身耐力運動圈的人能對「耐力運動」與「耐力訓練」有另一層看見的嘗試。
當時分享的感覺很好,但不久就忘了。剛好光佑這次花了六七個小時的時間幫我上字幕與重新剪輯這個影片,讓我有機會再溫故與知新,從中我也為自己上了一課,也把這些影片分享出來(總共會剪成4部),這是第1部分,討談論的主題如下:
● 何謂盡力?為什麼頂尖選手在進終點時看起來不會喘、還能舉手微笑致意?他/她們到底有沒有盡力?
過去我所以為的「盡力」是跑到表情猙獰、齜牙裂嘴,盡終點前要剛好用盡全身的力氣才對得起自己和比賽。但每當我看到亞奧運的跑者進終點時還能舉手致意、並沒有非常喘,而且還笑得出來,我就很想知道他/她們到底有沒有盡力。經過這幾年的研究,我得出的結論是:他/她們盡力了,只是那種盡力不只是把體能催到底,而是「心→體能→力量→技術」之間能量通暢無阻地流動的一種狀態,只要其中一環(一個箭頭)卡住了,肌肉和動作就會開始掙扎,痛苦會浮現,表現也會開始下降。所以痛苦與掙扎並非「盡力」的必要元素,反而是阻擋全力發揮的障礙。當然,速度愈慢愈容易順暢流動,速度愈快愈容易會卡住,而頂尖選手就是可以在高速下用這種方式盡力。
● 耐力 vs 持續力:最頂尖的選手是最懂得「放鬆」的選手。
我們常會把「耐力」當作「忍耐力」,也就是比誰最能忍受痛苦、看誰忍比較久。但若調整一下視角,把「耐力」解釋成「持續力」,比得時誰能在同樣的速度下持續更久時,路徑就打開了,不只有忍耐痛苦一條路,還有一條路是比誰最能在該速度下「放鬆」。例如三分速,菁英選手可以在騰空時放鬆,但沒有髖關節活動度腳掌拉不起來的人,一跑這麼快,腿一騰空就會很緊繃,根本放鬆不了,也來不及回來,所以會跑到很掙扎,自然無法用三分速跑太久。也就是說菁英選手可以在高速下,該用力時用力,該放鬆時放鬆,所以才能有持續力……用同樣的速度跑完半馬或全馬。
● 「適應(adaption)」是訓練與進步的重要機制,但我們該「適應痛苦」還是「適應輕鬆」?
舒適圈的概念大部分都聽過。任何進步都是從「適應」來的。原本不會、不習慣,但做久了/練久了不舒服的事(或速度)就慢慢被納進自己的舒適圈裏。適應就好比跨出舒適圈。但問題是,不少人總是跨得太大步了,所以一開始很辛苦,進步之後還想立刻再進步,所以再繼續往前跨,又繼續痛苦…如此反覆不斷地去「適應痛苦」,這個過程會進步沒錯,但也很容易碰到瓶井,因為一直處在痛苦的狀態中,人的潛意識(打從心底)並不喜歡!沒有人會喜歡痛苦,這種內在衝突的狀態會限制技術知覺的開發,很多人的成績就是卡在這種內在的衝突中。KFCS的建議是大部分的訓練應是「適應輕鬆」,從四分速進步到三分五十之後,三分半已經納入舒適圈的範圍了,此時應在舒適圈的外圍再多待一會,讓這種有點苦又有點舒服的狀態再多適應一會,把該速度所需的力量和技術知覺打穩後再往前走,進步的路會走得比較遠。
● 「練心」與科學化訓練之間的關係。
那不同距離下,何種速度才是舒適圈的外圍呢?也就是「適應輕鬆」的配速到底該設定在在多少?例如八百八趟的間歇,我的每一趟要跑多少?這些問題在KFCS的訓練體系中都有明確的答案,我已經設計一套計算方式來把不同間歇與節奏跑訓練的配速區間計算出來。
● 「輕鬆」訓練非常「不輕鬆」。
適應輕鬆的訓練並不容易。以間歇訓練來說,今天要跑八趟八百,前兩趟跑得不錯,都跑得比上星期快(上星期都跑3分整附近,今天都快了十秒,跑到2分50,感覺卻差不多),所以第三趟就想跑更快,也真的跑更快,跑到2分45,狀況極好,但跑完很喘,接下來五趟為了想繼續看到2分50秒以內的數字,所以逼自己要盡力,也真的每趟都跑到2分40~45秒,但每次跑完都喘到快把肺都吐出來了,極為辛苦。這種就是「適應痛苦」的練法,雖然辛苦,但很快、很爽。「快」除了指錶上的速度很快所以會讓人很愉快之外,也是指訓練時間會比較短了。但另一種「適應輕鬆」的練法時間會拉得很長,因為要花時間磨……回到上面的例子,今天前兩趟跑2分50秒,比上週快,但也比上週喘,要怎麼跑得跟上週一樣是在3分速附近但更輕鬆了,此時第二趟結速最好要調整一下,做個技術、讓心情平靜下來,休息足夠後短衝個10~20公尺抓一下跑感,等到狀態來了再跑第三趟,跑到2分55秒,而且比前兩趟和上週都輕鬆許多,你很滿意。接著就是要延續這種輕快跑到速度的狀態,讓後面五趟都能做到,那就不能急,一趟一趟把好的狀態跑出來,中間的休息也要花時間去讓好的跑感沉澱下來。最後的訓練時間可能會是前一種一趟接一趟衝完的方式還要多出0.5~1小時,但哪種訓練品質比較好我們都知道。這種追求輕鬆的練法,一點也不輕鬆。
● 訓練時不能貪心。
進步時或狀況好時,切勿貪進;若太急著跑更快或想進步更多,有時的確會有速效,但更可能提高受傷或碰到瓶井的機率。所以,進步應該慢一點比較好。這個觀念也跟「適應輕鬆」的練法一致:不跨大步,才能減少阻力,反而之後可以跑更快。這個原則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跑者要去掉對速追求的執著心,不然在練間歇時「還覺得很輕鬆、還能跑更快為什麼不跑呢?」對速度和進步的追求是人人都有的執著心,但在許多訓練現場,必須「忍」住,去掉貪進的心,「守」在規劃好的配速區間裡。這通常要有教練帶比較容易做到。我們在教練課時也會從多方面提及這一點。
--
KFCS 自行車、游泳與跑步教練的培訓班在前兩年已在台灣各辦了一梯次,今年(2021年)八月將在台灣開辦跑步教練培訓第二梯(加上大陸是第三梯),下面是課程大綱與簡章,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課程大綱
第一課:整體的訓練框架與理論說明
第二課:重新認識速度:各距離最快速度之間的關係
第三課:跑者最關心的跑量該如何量化與個人化
第四課:跑者的體能
第五課:跑者的力量
第六課:週期化訓練的本質與原則
第七課:跑者的技術
第八課:跑者之心:教練如何在線上引導跑者
第九課:把全部整合在一起並學習使用線上一對一的教練工具
第十課:作業與申論題總檢討並說明後續報告與認證流程
上述安排是在理想情況下的課程進度,會再依實際課程情況動態調整,有興趣從事跑步教練工作或帶跑團的人可以參考簡章。
#課程簡章:https://lihi1.cc/h4xVj
--
#RQ線上教練 完成培訓後可以自行選擇是否上架到RQ擔任一對一教練,去年參加培訓的12位,都已參與實習或自行對外教學的經驗,目前有5位通過銅牌教練,2位升到銀牌教練。比較欣慰的是,看到他們能開始落實課表中的算法來計算學員的配速區間,並落實「適應輕鬆」的中心思想,有興趣從事一對一線上教練工作者,可以先到RQ上了解一下: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course/online
髖關節痛看哪科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遲來的「Mr. A這一家」更新,看看屁貓可以闖什麼禍?
因為下一集快要出來了,帶大家趕緊跟上進度!!
Mr. A 這一家 / 完美小型犬與他們的產地
《到底內側膝蓋骨異位要不要手術呢?》
根據不負責網路小型犬社團最常見問題統計前十名,就是「#我的狗狗有內側膝蓋骨異位,#醫師建議手術治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類似的經驗呢?」可以預期看到的網友回應就是「XXX保養品很有效,我家狗狗吃完就飛天了」、「能不開刀就不開刀,開刀很傷身體的!」、「先別管開刀了,你聽過XX氧嗎?https://...(制式連結)」、「有試過雷射跟針灸治療嗎?」。
相信縱使是受過 #五年獸醫學教育 又每年好學不斷地進修的 #合格獸醫師,近距離#觀察過你的狗狗走路,仔細 #觸診骨盆、#髖關節、#膝關節和脛骨,加上 #X光影像 後的綜合評估,也才能謹慎地得出「建議手術」的結論。大多數的獸醫師秉持的都是幾分證據說幾分話,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內側膝蓋骨異位的風險有哪些,先說結論。
🔹內側膝蓋骨異位問題會導致前十字韌帶斷裂的風險增加。
🔹內側膝蓋骨異位和膝蓋的退化性關節炎相關。
🔹沒有表現出急性疼痛不代表沒有疼痛。
🔹早期沒有影像學上的變化不代表沒有二次性關節炎的發生。
────────────────────
已經有人提出,內側膝蓋骨異位(MPL)會增加前十字韌帶(CrCL)的張力跟負載。確實,從研究發現,內側膝蓋骨異位有13-25%的比例,同時有前十字韌帶斷裂問題的這個事實,所以我們可以認知到,內側膝蓋骨異位會伴隨有前十字韌帶不等程度的病理變化。(Gibbons et al. 2006, Campbell et al. 2010).
患有內側膝蓋骨異位(MPL)的狗狗,可能增加前十字韌帶張力跟負載因素有幾個,包括:
🔹由於伸肌功能的機械性缺失。
🔹脛骨不等程度的內旋。
🔹膝蓋骨韌帶穩定性的缺乏。
🔹關節周圍支撐結構萎縮。
這些除了增加了前十字韌帶(CrCL)的張力外,也容易使其於惡化,最終導致前十字韌帶(CrCL)斷裂的風險增加。(Gibbons et al. 2006)。此外,內側膝蓋骨異位(MPL)也與骨關節炎(OA)相關,而骨關節炎(OA)可產生導致前十字韌帶(CrCL)降解的酵素環境,可能因而加速前十字韌帶的退化,噵致斷裂的機率增加。(Roy et al. 1992; Harasen 2002)
那膝蓋骨異位的級數和前十字韌帶斷裂的風險有什麼關聯呢?此篇統計的結果認為,#級數越高,#造成韌帶斷裂的可能性也隨之提高,在 #四級 的狗狗中,#同時有前十字韌帶斷裂的比例逼近一半。
那什麼時候會需要手術的介入呢?這牽涉到比較多的層面,像是 #內側膝蓋骨異位的級數、#臨床症狀的表現、#軟組織強度以及 #狗狗的體型等等,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說,並不建議等到真的顯著影響到狗狗的活動或韌帶斷裂時才進行手術治療,就像我們不會等到孩子生出來之後才知道懷孕是一樣的道理。要知道的是,不論是 #軟骨的磨損 以及 #關節炎的進程,都是 #不可逆的傷害,並且會影響到之後肢體使用的功能性、舒適度以及老年的生活品質。目前初步的結論還是以 #盡早手術為主。
#小王子動物醫院
#小王子貓專科醫院
#小王子長安復健分院
#MPL #內側膝蓋骨異位 #小型犬 #馬爾濟斯 #博美 #貴賓 #吉娃娃 #約克夏 #阿比西尼亞
髖關節痛看哪科 在 土土藥師totofunmac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關節炎 #護具
先訂閱我♥️ https://goo.gl/wpz26x
常見有退化性關節炎 OA (Osteoarthritis)、類風溼性關節炎 RA (Rheumatoid Arthritis),其實關節炎成因非常多種,包含老化、重大關節損傷、反覆關節壓迫、發炎,自體免疫疾病...等。
不論是哪類關節炎,症狀都會引起疼痛、行動不便讓生活品質下降。
其中一個有趣的統計顯示,肥胖會對膝關節與髖關節增加更多壓迫,因此骨(退化)關節炎在肥胖體型者中情況更嚴重。
想藉健身或運動來減重的人,可考慮穿戴護膝,提供支撐力以減輕關節壓力。
✅藥物:止痛、非固醇消炎藥、關節內類固醇注射、關節鏡或關節置換手術。
✅非藥物:物理治療,如強化關節附近肌肉、護具。
✅保健食品、葡萄糖胺、軟骨素與膠原蛋白。
💢建議病人尋求風濕科或骨科醫師的專業診斷,以確認是屬於哪一類關節炎,才能進一步正確治療。
ᅳ
非業配純分享,歡迎大家【幽默看影片,簡單學健康】
訂閱我的頻道♥️ https://goo.gl/wpz26x
◾會做影片的藥師
◾正職人資部的訓練講師
◾每月更新一次
FB粉絲專頁♥️ https://facebook.com/totofunmacy
IG土土在幹嘛♥️ https://www.instagram.com/totofunmacy_ig
髖關節痛看哪科 在 髖部退化性關節炎運動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髖關節 退化的患者有哪些運動可以做呢?這些患者通常是臀部周圍的肌肉沒有力氣,無法維持髖關節穩定,所以 ... ... <看更多>
髖關節痛看哪科 在 髖部退化性關節炎- 治療篇- 菁英診所再生醫療門診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該如何促進關節囊及周圍韌帶等軟組織得以修復,以強化髖關節穩定度、改善疼痛? 快來看看復健科尤稚凱醫師完 ... ... <看更多>
髖關節痛看哪科 在 [問題] 髖關節會痛,請問該看哪一科- 精華區Doctor-Info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左邊大腿和屁股交接處的關節(稱為髖關節對吧?)不時會感到疼痛。
工作繁忙不停走動時更是有感覺,這時坐在椅子上都會覺得左邊的關節有
有明顯的感覺。
記得以前曾經躺在床上雙腳騰空做騎腳踏車的動作時,發現左邊的關節會
有叩的一聲。
請問我是該去看骨科,還是…?有需要做什麼檢查如X光之類的嗎?另外,
我住土城,有什麼醫院及醫生可以推薦給我嗎?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52.19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