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各位新春的祝賀
也敬祝大家,健康順心、平安喜樂
好久沒有碎碎念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控制 VS. 力量」的觀點
近期肌力體能界常常出現的紛爭與討論
就在於要以「功能」、「效率」為主導?
還是以「力量」+「發力率」為首?
這其實是個近似於葷素兩端的比較
換言之,就是個沒有太多意義的討論
許多我認識的肌力體能講師們
主張的都是「多元訓練」
但因為訓練師、教練與學生
接觸到該培訓講師,都是在「特定課程中」
因為是課程!
所以在教學上會趨向支持某一理論
並不代表該理論是講師唯一支持的理論
好的訓練師,必須多元接觸、多方涉獵
葷素、東西料理都必須有能力執行
「控制」在坊間多半被用
動作優化、功能訓練、矯正訓練來包裝
強調發力部位、動作序列、排列定位、去除限制等觀念
「力量」在訓練上
肌肥大、最大肌力、發力率、爆發力
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訓練觀點
其實~這兩者真的不是相互排斥的理論
而是根據選手訓練時期,互相微調的兩個重點
以職棒選手的調整來說
剛回來訓練,要針對上個球季中
身體出現的傷痛、不順、限制點做功能性的調整
找出弱點、分析序列失調處
然後予以補強並且去除限制
這階段還必須謹記一點
你認為的正確!
很可能是選手無法控制的動作
花時間把選手的身體調整到他不熟悉的位置
對他們而言也是個危機的暴露
也就是補強弱點的同時不能影響原有優勢
這階段的調整必須調到選手舒服且有安全感
這樣的身體才能接應後續力量發展的刺激
微調身體同時間,也要開始找回基礎肌力
如果後續要執行發力率的監控
在這階段也要開始讓選手「學習」
往後要被監控與測試的動作技能
中期到競賽期
就會進入以力量發展為主的課表
「控制」性的訓練
就會轉為動作優化為主
此時的功能不單只是補強弱點
而是要不斷監控技術執行過程中
還有哪些「斷鏈處」
然後經過訓練師的觀察、分析與思考
設計出能給予相同強度輔助下的優化訓練
對!「相同強度」很重要
很多人在功能訓練上
都很會觀察動力鏈的力量傳導
都能找出哪個部位「斷鏈」
也能設計出補強的動作
唯一差別在,補強的訓練
都僅止於身體操作或局部啟動
卻忽略了這「補強貼片」
必須符合周邊「鏈體」操作的強度
因為多數斷鏈處不只是無法啟動
很可能還會在 #高張高速下斷鏈
對!功能訓練不是只有3D身體操作
也不是只有單腳下蹲叫功能力量訓練
動力鏈的訓練,也可以很有強度!
也必須能符合操作強度下的特殊性
不是槓上綁啞鈴做胸推或弓箭蹲
就是力量下的功能訓練
這個動作只是誘發更多肌肉
來參與原有力量操作
並無法有效把原有力量訓練的優勢
轉換到技術操作上
對於習慣執行傳統力量訓練的運動員
這一個適合的訓練選擇
可以在原有肌肥大訓練下
誘發更多肌肉參與動作控制
但發展的是力量下的控制
而非控制下的力量
當然,對上下肢在操作時的控制性
也能呈現一定程度下的優勢
但如果能在技術執行的動力鏈下
給予更特殊或針對性的動作優化
比如藥球、TRX RIP、功能沙袋....等
都能給予動作路徑上同時加強刺激的訓練
不但能練到肌肉骨骼系統
還能刺激到神經系統對高負荷下的動作優化
所有的訓練都沒有對錯在於選擇!
對我的選手而言
我的訓練課表
不單只有動作控制或優化訓練
肌肉肥大、發力率、爆發力
也都在訓練範圍內!
當你訓練選手時
你要在意的不是你個人會什麼
你信仰的系統、你支持的體系
而是對選手而言
哪種訓練對他最能發揮成效
最能把他的優勢發展到完美
這才是「好」的訓練
#BelieveTraining
#相信訓練
#信念功能教育學院
Search
高張高速下斷鏈 在 Siaran 霄裡鏈接兩圳文化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是鋪鵝卵石,越往下石頭越大,現在是直接上面鋪一層 ... 六月六日與七日火傘高張 夏天的脚步悄然而至,炎熱陽光仍抵擋不了同學們熱情的心,備 ... 現在都市的高速發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