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內向者的人生叛變
拿起麥克風,
娓娓道來為什麼會寫下「生活中」這本書,
源自從小就是內向並高敏感的自己,
凡事,我都會想太多,
簡單不過的問題,
內向害羞的我總是會開設各種腦海小劇場,
1+1=2 這樣的題目,
我無法馬上舉手說「老師,答案是2」
而是在想,
1是什麼,+是什麼,數字以外有什麼意思,
等我排除了所有困惑,得到了2這個答案,
已經一輪又一輪的人做完答題,
老師不懂我,同學取笑我,
成長的路上,我一直告訴自己
「不要想太多,答案只有對跟錯,沒有灰色。」
國中時期,我愛上了「蘇菲的世界」,
也喜歡「紙牌的秘密」,
因為身邊的人無法理解我,
我只能在書裡面找尋認同,
我不是怪人,我不是想太多,我不是⋯
內向者有一個缺點,無法即時做出決定,
所以一直錯過「對」的人事物,
懊惱之下常常會想為什麼自己總是這樣,
很在意旁人怎麼看待自己,
也期待別人可以提示答案給自己。
我不想再陷入泥沼,請幫幫我,好嗎?
轉身遠行後,我逐漸找到了答案。
行星運行不是只有一種軌道,
內向的我,
也不應該逼迫自己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
如果我持續在意他人眼光,
就無法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那麼_人生接下來最重要的解答是
「如何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這就是我昨天在旅。咖啡分享的故事。
最後我說
1.找一個嚮往的人,成為人生前進的目標
2.找合適舒服的人,成為你快樂的來源
三種人你必須割捨:
1.持續抱怨的人
2.羨慕嫉妒恨的人
3.情緒無法控制的人
最後,你要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
謝謝 旅。咖啡 旅庫。彰化luko Changhua travel library 小王子的邀請。最近他也很認真推廣彰化!有興趣可以上網查詢。
也謝謝彰化粉絲熱情參與 ❤️
-
生活中,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https://reurl.cc/4yEqzV
-
#新書分享會 10/2 台中 10/3 台北 額滿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可以勇敢Be Brav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看到標題可能有人會想問~ 什麼是「高敏感」? 「高敏感」是一種人的特質,這一類的人有比一般人強烈的感知能力。 以至於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接收外界的各種刺激! 以下7點可以稍微看看你有沒有可能是高敏感人兒~~~ 高敏感人容易有的心情↓↓↓ 1.不愛給人添麻煩 2.需要大量獨處時間 3.容易有罪惡感...
「高敏感 缺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高敏感 缺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敏感 缺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敏感 缺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高敏感 缺點 在 可以勇敢Be Brav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高敏感 缺點 在 [心得] 高敏感是種天賦-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高敏感 缺點 在 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高敏感 缺點 在 高敏感人士特徵的推薦評價,親子天下、PTT和媽咪網紅提供解答 的評價
- 關於高敏感 缺點 在 高敏感族群,為什麼容易受傷?是玻璃心?是缺點嗎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高敏感 缺點 在 高敏感特質的我畢業一年換四份工作 - Dcard 的評價
高敏感 缺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出一趟遠門回來,就是該整理整理】
回家一段時間了。
原本得意洋洋自己從台灣回來,因為被歸類在「綠燈國家」,只要做一次PCR檢測就好,還可以不隔離直接開始正常生活,沒想到只是在荷蘭轉個機,在機場被「污染」了兩個小時,特權就直接消失。
PCR檢測變兩次。居家隔離十天。
嘖。
曬不到太陽真的讓時差變得很難調,在家隔離也有各種尷尬。清晨四點醒來卻得躺在床上不動,以免在客廳的毛孩聽到動靜開始喊叫,傑克跟蕃茄就不用睡了。於是精神正好的時間我卻得盯著天花板胡思亂想,等到八點真的可以起床時又累了,頭嗡嗡作響,電腦打開又關上。
放棄寫文。
頭腦昏沈,但是又不想浪費開學前兩週最後的空白時光,於是決定來「怦然」一下個人物品。
「怦然」是我自用的詞,從「令人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那本書挪用來的。我很喜歡作者近藤小姐簡單又明確的整理原則:把同一類的東西都拿出來全部放在一起,然後一件一件拿起來感受,覺得有「怦然心動的感覺」的物品就留下,沒有的就淘汰。
不知不覺,我使用這個方法已經有十年了。原則上一年會「怦然」一次,但是蕃茄剛出生那一兩年稍有停滯,再來就是搬來英國之後受到疫情影響,整整兩年沒有「怦然」。
書上說,先從衣服類開始整理,之後才輪到書籍、資料,最後才是雜物。我一直都遵照著這個順序。但是這回,我剛好要開箱行李幫新東西找家,於是決定調整一下,從清理雜物開始。
床底下的箱子,兩個,拖拖拖出來倒在地板上。衣櫃上層的箱子,兩個,拖拖拖出來倒在地板上。書桌抽屜,四個,掏掏掏出來丟在地板上。床邊櫃抽屜,一個,掏掏掏出來丟在地板上。
沒幾分鐘,地毯中央就隆隆隆生出一座小山。
我倒吸一口氣,讓自己冷靜一下。這個「造山」的景象不管親眼見過幾次,都還是會有「居然又累積了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的極大震撼。不過從另外一方面來講,也會生出一種莫名的輕鬆感,因為很明確地知道需要整理的東西就是這個份量,不會更多了。
我在小山旁放了一個紙箱,然後坐下來,動手「拆山」。
髮夾,髮圈,髮圈,護手霜,髮圈,護唇膏,髮圈,紅色0.5原子筆,黑色0.7原子筆,黑色0.5原子筆,B5筆記本,B5筆記本,A4筆記本,用一半的筆記本,全新的筆記本,護唇膏,髮圈,存摺,護照,會員卡,悠遊卡,髮圈,髮圈,鑰匙,小購物袋,名片,隱形眼鏡,資料夾⋯⋯
「大山」的高度一點一點的降低,有一部分進了紙箱裡,其餘的在周圍逐漸生成四座新的小山。一邊重複做著「拿起物品,感受」的動作,我閒不下來的腦袋又開始轉動起來。
其實,整理個人物品的過程,會被迫看見不想面對的自己。那些面向的自己,透過一個一個的「物證」,被確確實實地呈現在眼前。
白癡喔就已經有釘書機了還買。這枝筆當初花了這麼錢多買,還跟傑克保證一定會天天用,結果咧?只有兩隻手是幹嘛需要這麼多筆記本?別再辦會員卡了你根本都不記得有他們的會員,去了也都忘記帶卡。七張?拜託你下次回台灣務必記得帶悠遊卡!不要再買布衛生棉了你懶得要死圖案再可愛再環保再舒服你都不會用啦!
浪費、不切實際、虛榮、健忘、毫無規劃、自以為是⋯⋯每一個被「錯買」的物品都是我「有這麼多缺點」的證明,要這樣一樣一樣親手碰過,等於直接承認自己犯下的「過錯」,真的是千刀萬剮的酷刑。但是經歷過第一次,那種羞愧到一直捏自己身上各處皮膚轉移注意力的崩潰感之後,在整理完成的瞬間有種「誒?結束了,就這樣嗎?」的解脫感。同時也發現,那些所謂的「罪證」也不是真的多可怕的妖魔鬼怪,就只是各種當下的思慮不周造成的結果,看清楚之後反而比較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
確實不舒服,但是沒有想像中可怕,沒有想像中難,而且我挺過去了。驚奇之餘還帶有一點點得意,覺得像是完成了什麼了不起的事。再加上房間變得好清爽,好舒服,真的覺得好開心。
這樣一想,「整裡自己的過去」真的是一個很類似的經驗。
在我還不敢回頭去探索自己的成長過程的時候,我雖然記得一些重要的事件,但是從來沒有打算要去回想究竟發生什麼事。我堅信那些事件裡一定藏著我被人討厭的秘密,如果我去深究,就會清楚聽見大家不敢直接告訴我的各種批評:驕傲、自以為是、長得醜、沒教養、身體很臭、懶惰、姿勢不雅、三八、不檢點、不懂事、自私、笨拙、沒品味⋯⋯
只要我不去挖掘,我就可以裝作不知道,還可以傻傻地活著。如果我跑去看清楚,就會證實這些批評都是真的,那我就只能承認我活該,所有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都是我自找的。我活該大人不喜歡我、我活該被霸凌、我活該被打、我活該沒有朋友、我活該覺得寂寞,因為我全身上下沒有一處優點。
但是跨出第一次,打開第一扇通往過去的門,把裡面的垃圾都掏出來之後,我發現,那些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並不是因為我是一個很糟糕的人,所以其他人特地施加給我的懲罰,只是一堆雜物糾纏在一起的結果。
例如,在我開心跟家長報告在學校發生的大小事的時候,被惡狠狠地打斷:「我最討驗聒噪的小孩,你去學校到底有沒有好好在讀書?」這當中我的喋喋不休很可能只佔了一小部分。讓大人真正決定用那句話回應的理由,很可能是他有其他正在心煩的事。也許是今天突然聽到同事的小孩成績優異,覺得自己的小孩沒什麼能拿出來說嘴很丟臉。也許是工作一天覺得很煩,根本沒心思聽這些無聊的小事。也許剛發現錢包不見了正在焦慮,小孩還跑來亂⋯⋯
就像在「怦然」我的雜物一樣,把一個事件啪啪啪地從房間掏出來,攤在地板上,然後把屬於我的部分拾起來,把不屬於我的部分分類出去。然後,這個房間就會變得清爽,可接近,不再是一個鬧鬼或者生蟑螂的可怕角落了。
這次回台灣,因為知道自己時間有限,所以我到處找人深談,幾乎每天都有一場超過五小時的對話,等於我砰砰砰砰砰在兩個星期的時間內,一股腦把心裡所有沒開過的房間都解鎖,把所有陳年的灰塵、雜物、爛掉的腐朽掉的發臭掉的東西都打開來巡過一次。
恐怖死了。
但是,也讓我發現了非常珍貴的東西。
在我霹靂啪啦一股腦把在親戚叔叔家發生的事情全部吐給諮商師之後,他搔搔腦袋,在紙上胡亂畫了一陣之後,說:
「感覺,這是家族性的耶。你親戚叔叔,你,你的孩子——
「還有親戚叔叔的孩子!」
「對,每一家的每一代都有一個不受控的靈魂啊。這讓我很好奇是從上面的誰承接下來的。」
「再上去我就不太熟了,但是我可以去問出來。」
突然,他把手上的紙筆都放下來,正面對著螢幕:「欸,我覺得你真的有機會終止這個循環耶。」
啊啊。
終於,要開始「怦然」我的人生了嗎?
我坐在山一般高,黑壓壓一片,分不清到底有多少人事物,多少歷史和時代的災難糾結在一起的「過去」面前,覺得時候到了。
沒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發生的。發現高敏感特質,開始寫這個粉專,在課堂上發現「家族詛咒」的理論,發現自己的「家族詛咒」,決定轉讀博班,遇見「創傷的智慧」,回去台灣把所有的門都打開⋯⋯。
九月份,隨著新學期開始,旅途的下一站會是哪裡?會發現什麼新的東西?會寫出什麼樣的新文章呢?
稍安勿躁,一步一步來吧。
高敏感 缺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並沒有很知道做自己,這些年,我只是在 #練習做自己。」
⠀⠀⠀
昨天接受 鏡好聽 的訪談後,今天早上我寫下這篇。
⠀⠀⠀
我知道我自己是個缺點很多、不太守規矩,有些任性的人。
⠀⠀⠀
做很多選擇時,許多時候,別人以為我是不在意他人眼光,其實我只是不敢聽。
⠀⠀⠀
因為我知道,我非常希望自己的不同能夠被理解、也能被接納。
⠀⠀⠀
⠀⠀⠀
寫下這篇對我是個極大的嘗試,我終於嘗試去理解與擁抱自己這段時間忍耐的誤解與傷痛,不再因為怕東怕西而讓自己變成沒有聲音、打了不會痛、誤解不會傷的人。
⠀⠀⠀
我也願意理解與相信,就算是對我很重要的人,我寫出的東西,對方仍有機會不認同,但這不會影響他對我的了解,以及我們之間的關係與愛。
⠀⠀⠀
⠀⠀⠀
我可以不用完美無缺,可以有感覺,可以做出一些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同意與選擇的決定,因為那就是我。
⠀⠀⠀
⠀⠀⠀
我不用去爭取每個人的認同,而我還是願意相信,會有人愛這樣的我。
⠀⠀⠀
⠀⠀⠀
我願意相信,而我也這樣努力著。
⠀⠀⠀
⠀⠀⠀
【關於典型與非典型】
⠀⠀⠀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過:
⠀⠀⠀
⠀⠀⠀
所謂的典型不典型、純正不純正,時常是一個自古以來很常出現的衝突與競爭?
⠀⠀⠀
⠀⠀⠀
特別是領域越專業,這樣的衝突與攻擊,會更明顯。
⠀⠀⠀
⠀⠀⠀
如果從很多小說、電影等故事中,常會看到這樣的故事情節:
⠀⠀
⠀⠀⠀⠀
例如張無忌與宋青書、哈利波特與馬份;令狐沖與名門正派(太大串了);《功夫熊貓》裡,一開始的熊貓阿波跟悍嬌虎;Hero的久利生公平與其他檢察官;《派遣女醫》的大門未知子。
⠀⠀⠀
⠀⠀⠀
在這些故事中,會有一些原本純正、訓練有素的專業典型人物,一開始會忍不住看不慣、甚至攻擊這些非典型人物。
⠀⠀
⠀⠀⠀⠀
當然,也有可以理解、接納非典型的人。
⠀⠀⠀
⠀⠀⠀
昨天接受鏡好聽的訪談,談到關於我的「非典型」,是否也會不被理解?甚至被攻擊?
⠀⠀⠀
⠀⠀⠀
我不諱言,或許在我轉行成為諮商心理師的生涯中,最痛苦也最困惑的一段時間,就是遭受同行的攻擊。
⠀⠀⠀
⠀⠀⠀
而且有許多是我不認識的人。
⠀⠀⠀
⠀⠀⠀
這些攻擊包含:
⠀⠀
⠀⠀⠀⠀
不務正業、一定沒有花多少時間在諮商(和我相熟的心理師朋友都知道,我的個案工作時間與訓練有多少)
⠀⠀⠀
⠀⠀⠀
在公開演講說我專業做得很爛,但實際上我從來沒有跟他有任何專業上的合作,甚至不認識他。
⠀⠀⠀
⠀⠀⠀
或是出版業的攻擊,說我《情緒勒索》這本書名是抄襲,卻無視「情緒勒索」這個詞原本就是專有名詞,就像「高敏感」、「EQ」等,多少人使用這些專有名詞出書;
⠀⠀⠀
⠀⠀⠀
也在沒讀過我的書時直接說我的書是超譯、抄襲蘇珊佛沃的《情緒勒索》,無視於在我這本書出之前,蘇珊這本書絕版少有人知,更無視於我寫的是屬於台灣文化與我自己實務經驗的部分,與蘇珊佛沃那本書有很大的不同。
⠀⠀
⠀⠀⠀⠀
原本出這本書,就是希望很多困於這個互動模式中的人,能夠覺察並且讓自己與關係有一點喘息的空間,我從沒想過會如此暢銷,甚至這個詞轉變成一個罵人的詞,那與我的原意相差極遠
⠀⠀⠀
⠀⠀⠀
(我在書中、演講時不停強調。,這是一個互動形式的專有名詞,並非要來指責任何人。)
⠀⠀⠀
⠀⠀⠀
當時,我甚至為了讓更多人能夠理解這個觀念,在另一家出版社決定讓蘇珊佛沃這本書再版時,我親自寫序並且推薦,希望可以讓更多人受益。
⠀⠀⠀
⠀⠀⠀
在我的書籍與文章中,我也不只一次分享、鼓勵大家可以尋求諮商的專業協助,不需要找我,可以找其他更多專業適合的心理師。
⠀⠀⠀
⠀⠀⠀
當時,剛開始有機會出書的我,心中有個小小的夢想。如果我有力量讓我寫的東西可以被更多人看到,我希望能夠推廣更多人能願意更早接觸心理諮商,或是因為看了我這本書,而有機會覺察、重新省視自己目前關係的困境,而有勇氣開始為自己做一些努力。
⠀⠀⠀
⠀⠀⠀
我認為,台灣的心理諮商非常專業,我很希望我可以為這樣的推廣盡一份力。
⠀⠀⠀
⠀⠀⠀
這樣的起心動念與心願,的確是達成了;但讓我最意外的,其實是遭受我難以想像的部分業內攻擊與投射。
⠀⠀⠀
⠀⠀⠀
在一開始的退縮、害怕、草木皆兵,到我後來慢慢釋懷,甚至有時候還敢出來回應或戲謔一下。
⠀⠀⠀
⠀⠀⠀
(例如最近聽到新的批評是:「周慕姿都故意選會暢銷的主題。」我聽到的時候心裡想:「那一定所有的出版社都超想簽我,我說不定靠取書名就能賺大錢?!😂😂)
⠀⠀⠀
⠀⠀⠀
能夠這麼做,除了是我自己有一些清楚的思考,當然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的傷口,有更多同是業內、從事心理專業工作的人陪伴我、療癒我。
⠀⠀⠀
⠀⠀⠀
我有一群非常支持我、理解我的心理師同伴們,以及我的老師、督導曹中瑋老師,在這過程非常的鼓勵我。
⠀⠀⠀
⠀⠀⠀
有時候在不同場合遭受莫名攻擊與誤解時,我也會收到不認識的心理師給我的回應,鼓勵我,非常溫暖。
⠀⠀⠀
⠀⠀⠀
在這過程中,我也花了兩年的時間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我會被這樣攻擊呢?」
⠀⠀⠀
⠀⠀⠀
⠀⠀⠀
後來看到一些電影、小說故事,我慢慢發現:
⠀⠀⠀
⠀⠀⠀
要成為「純正」、「典型」是很辛苦的。
⠀⠀⠀
⠀⠀⠀
因為「純正」、「典型」的樣貌只有一個框框,那個框框很容易讓人想像,卻不容易都能夠符合。於是,在要成為純正的養成之路,我們會削掉很多的自己,甚至有些人的自己可能變得很小很小,去符合那個框框。
⠀⠀⠀
⠀⠀⠀
沒有比削掉自己的意志更傷的犧牲了。
⠀⠀⠀
⠀⠀⠀
我們願意這麼做,因為我們相信,這麼做可以讓我有成就感、成功、得到我想要的未來。
⠀⠀⠀
⠀⠀⠀
但如果身邊出現了一個所謂「非典型、不純正」的人,而他的表現或許還受到一些肯定,我的信念會開始受到挑戰,於是我會不安。
⠀⠀⠀
⠀⠀⠀
不過,每個人面對不安的方式是不同的。有些人是會停下來重新省視內在的感受,然後調整自己的步伐,變得更厲害。
⠀⠀⠀⠀
⠀⠀⠀⠀
這樣的例子也非常多。
⠀⠀⠀
⠀⠀⠀
但是有時候,要真正面對內心的不安是很可怕的,因為這會讓人懷疑,自己過去做的這些犧牲是否都沒有用?
⠀⠀⠀
⠀⠀⠀
甚至對方可能就是自己的陰影面,例如,「他就是那種我最討厭、也是我最害怕變成的那種人。」
⠀⠀⠀
⠀⠀⠀
而我一直覺得這樣的自己不好,所以我壓抑我自己這方面的力量,所以看到類似的人,我會害怕這部分被勾起。看到他被接納,我會為我犧牲壓抑的、像他的那部分自己感到惋惜。
⠀⠀⠀
⠀⠀⠀
當沒有留意到這些糾結、甚至不知道怎麼去面對時,對有些人來說,最直覺的方式,就是攻擊、消滅這個會讓我不安的人,我的信念就不會受到挑戰。
⠀⠀⠀
⠀⠀⠀
我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讀《笑傲江湖》時完全不能理解,別人交個朋友而已,為什麼其他人就要除之而後快?
⠀⠀⠀
⠀⠀⠀
後來我才懂了,原來這樣的討伐,不只可以消滅挑戰自我價值信念的對方,也可以更支持自己原本做的決定:「因為我們是名門正派」。
⠀⠀⠀
⠀⠀⠀
這會帶給我們歸屬感與安全感,內心的不安就會消失了。
⠀⠀⠀
⠀⠀⠀
我做這個說明,並非指我遭遇到這些,完全是同樣的情景。不過,我發現這種所謂的「典型與非典型」之爭,中間或有著這樣糾結的心情在。
⠀⠀⠀
⠀⠀⠀
因為要當一個典型,付出的犧牲,真的太多。
⠀⠀⠀
⠀⠀⠀
但要當一個非典型,所付出的探索、思考,走沒人走過的路,又要遵循內心的正道不歪掉,也是非常不容易。
⠀⠀⠀
⠀⠀⠀
且選擇不在框框裡,那些不在框框的部分,會成為別人的攻擊,與自我懷疑。
⠀⠀⠀
⠀⠀⠀
而不管典型與非典型之路,很多時候,需要聽從是內心的標準,而不是別人的建議。
⠀⠀⠀
⠀⠀⠀
不論怎麼走,我們了解我們願意為此犧牲的東西是什麼,且清楚這是我們的選擇,
⠀⠀⠀
⠀⠀⠀
例如如果我了解到,「我對這項專業非常喜歡,我只想做好這件事」。
⠀⠀⠀
⠀⠀⠀
那麼對於與自己不同的人,其實不會反感,反而會欣賞與想認識。
⠀⠀⠀
⠀⠀⠀
我身邊有許多這樣的心理師與前輩,是如此的支持我與照顧我,那種無私與胸襟,是我報答不來的。
⠀⠀⠀
⠀⠀⠀
就我的想法,我一直認為「典型、非典型」並非如此二分,框框若大一點,大家的想像也可以多一些。
⠀⠀⠀
⠀⠀⠀
關於我對自己的思考是,我認為我是周慕姿,心理師是我其中一個身份。
⠀⠀⠀
⠀⠀⠀
我很好奇、也很有興趣很多不同領域的事情,我知道我的跨領域背景,使我有一個擅長,就是很容易用不同的角度,理解一些大家已經習慣的事物。
⠀⠀⠀
⠀⠀⠀
對我來說,這些分享,如果有機會讓聽到、看到的人,可以對世界、事物、人有不同的想像與認識,拓展對世界的看法,甚至用這種不同的眼光,有機會重新看待自己與人生的選擇,這會是我覺得最有意義感的事。
⠀⠀⠀
⠀⠀⠀
昨天的訪談,製作人筱薔問了我一個問題,印象很深刻:
⠀⠀⠀
「感覺你走在這樣的路上很堅定,很清楚自己想做什麼,很知道『做自己』?」
⠀⠀⠀
⠀⠀⠀
我回答,我並沒有 #很知道做自己,而是這些年來,我一直在「 #練習做自己 」。
⠀⠀⠀
⠀⠀⠀
能夠允許自己嘗試、犯錯,允許自己做一些我會覺得很好玩、但別人會覺得你「不務正業」的事情,
⠀⠀⠀
⠀⠀⠀
能夠用這樣的方式摸索自我的邊界,
⠀⠀⠀
⠀⠀⠀
我想,這是我能給自己最大的禮物與奢侈。
⠀⠀
⠀⠀⠀
⠀⠀⠀
鋪那麼多梗,終於要告訴大家,與鏡好聽合作的podcast,9/1正式上線!
⠀⠀⠀
⠀⠀⠀
🎧️ 全球Podcast平台同步上線!
▹Spotify:https://spoti.fi/3DwXVDy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mFB7f3
⠀⠀⠀
⠀⠀⠀
主題是:作家的靈魂腳本——周慕姿陪你讀那些作家沒有說出口的傷
⠀⠀⠀
⠀⠀⠀
用心理的角度,討論那些赫赫有名的文學作家,身為人,他們背後的傷口與對他們的作品和人生的影響。
⠀⠀⠀
⠀⠀⠀
歡迎大家鎖定我的粉專與鏡好聽,上線後立刻分享給大家~~~
⠀⠀⠀
⠀⠀⠀
也是個小小的不同領域結合,希望可以為大家帶來不同的觀點與感受。
高敏感 缺點 在 可以勇敢Be Brav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家看到標題可能有人會想問~
什麼是「高敏感」?
「高敏感」是一種人的特質,這一類的人有比一般人強烈的感知能力。
以至於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接收外界的各種刺激!
以下7點可以稍微看看你有沒有可能是高敏感人兒~~~
高敏感人容易有的心情↓↓↓
1.不愛給人添麻煩
2.需要大量獨處時間
3.容易有罪惡感、羞恥感
4.曾為他人眼中的小事深受打擊
5.面對大量資訊時,特別容易焦慮
6.討厭到人多的地方
7.覺得自己做不好事情
為什麼決定拍這個主題呢?
是因為有一天麗吉跟思思在辦公室聊天
才發現兩人的老公竟然都是「高敏感」族的
在很多反應上都有一樣的模式!!!
有一些相處上的故事實在是又氣又好笑
所以就拍成一集跟大家分享~~~
(小編在這邊偷偷驚訝)
(原來思思跟晨恩以前曾經分手又復合!)(裡面有講到來龍去脈)
看完影片留言告訴我們:
你是不是高敏感人?有什麼特別的特質/優缺點跟我們分享~
或是你的伴侶是高敏感人兒,相處上有沒有讓你們很深刻的經驗與故事!?
好想知道!!!!乾脆組一個低敏配偶同好會好了~~
(小編愛說笑)
影片中推薦的書:
【高敏感是種天賦】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9276
【孩子你的敏感我都懂】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0459
想看其他影片底加: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
追蹤我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bebrave777/...
#高敏感 #高敏感是種天賦 #可以勇敢
#約書亞樂團
#謝思穎 #曾晨恩
#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及分享影片
高敏感 缺點 在 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高敏感 的人群(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通常能夠更完整細緻地處理外在世界的積極和消極的信息,但是, ... 可以看出,高度敏感不一定是缺點,反而可以是優勢。 ... <看更多>
高敏感 缺點 在 [心得] 高敏感是種天賦-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網誌版 https://gitmaruneko.github.io/highlySensitive/
(我是個PTT白癡, 所以先貼上來稍做修飾而已, 望大家見諒)
(謝謝大家)
# 心得
高敏感 成了最近頗常聽到的名詞, 點開博客來閱讀此書簡介 看到以下這段介紹:
* 你是否常有下列這樣的心情
* 不愛給人添麻煩
* 曾為他人眼中的小事深受打擊
* 只要周邊發生衝突就想躲起來
* 容易有罪惡感
* 面對大量資訊時,特別容易焦慮
* 討厭到人多的地方
* 覺得自己做不好事
發現我的狀況完全符合上述, 於是馬上買了此書拜讀, 希望可以更了解內心狀況
作者認為高敏感 應該和內向區隔出來獨立成一個名稱, 兩者不為等號
因為高敏感族是融合了各種不同特徵的一群人, 非以內向或外向就能分類
一百個高敏感族就有一百個不同的人格特質
書內詳述高敏感族普遍共同的特性, 必且針對這些特性提出案例補充說明
在過往閱讀的心理書籍中, 這本書最大的不同在於
作者不僅點出心理層面的反應, 也提出解決方案,
讓高敏感族能更融入人群, 與人自在相處
但與此同時最重要的是學會與自己相處, 因為這有助於促進甚或改善伴侶關係,
甚至會影響如何教養下一代
不過就前述所提, 每個高敏感族的特質都不同, 所以也不需要接受作者全盤論點
# 從”真正的自己”找出屬於你的價值
在此書一開頭附有”高敏感自我檢測量表”, 除了可以了解自己是不是高敏感族群
也能看出究竟敏感程度有多高, 我的分數座落於110, 其實還挺高…
(超過60分就算是高敏感族群)
五人當中就有一人是高敏感族, 但現在社會大多認定比較外向積極進取的人
因此高敏感族經常遭受不當的低度評價
作者分三階段: 能力、心理問題、方法 來介紹高敏感族群
並藉由外部環境影響來詳述高敏感族群的內心變化
鼓勵高敏感族以正面的角度來看待, 並且接受這是與生俱來氣質的事實
很多特質是優點, 但也是缺點, 單看你如何善用
舉書中一例說明 :
高敏感族能緩慢、深入且多元思考
看標題就能理解高敏感族相較於其他人, 更具備不同面向的觀點
所以需要比其他人花更多時間好好思考
正因為花時間領會自己的思緒, 他們會有獨特的想法, 採取特別的行動,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作家、藝術家都是高敏感族
但就這特性在某些人眼裡看來, 就會被定義成 “想太多”、”過度憂慮”…等
身為高敏感族的我也總是很佩服那些總是可以快速做出決定、判斷的人
(像是在討論工作要花的時間時, 我是無法馬上下決定的)
# 練習與自己和解
閱讀此書的過程彷彿看到自己成為書中主角一般
內容充滿理解的語句讓人覺得 : 原來我並不孤獨
(作者提到有需多高敏感族常覺得自己是孤獨的, 讀到此也有會心一笑感 :))
我覺得這本書不僅適用於高敏感族群閱讀
對於高要求或者總是沒自信的人也有相同的改善效果
人會因為沒自信而對自己高要求, 但在作出高要求的同時也伴隨著高壓力
於是就這樣一再惡性循環, 造成心理強大負擔
我們都要有降低標準的勇氣, 並且接受自己能力有限的事實
節錄
* 人們內在情緒的波動與實際反映出來的外在行為, 完全是兩回事
* 兒時容易因外在變化而出現劇烈反應的人, 長大後反而對人生有更深的思考
* 雖然對刺激容易有劇烈反應, 但面對同樣一件事, 高敏感族感受到的幸福感
會比一般人大
* 高敏感族就是做不到輕鬆放下生活大小事, 環境條件一旦不健全,
他們就很容易失去心靈空間並為此痛苦不堪
* 讓自己比較舒服的辦法是別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 而是換想法,
接受每個人本來就不一樣
* 把自己置身到對方的問題裡, 只會將自己消磨殆盡
* 分類最大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清楚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
* 人類很容易把自己置入某個特定類型, 掙脫該類型的束縛, 才有機會再成長
* 會為自己設下高標準的真正原因, 其實是因為自尊心[註1]低落
* 對自我的標準有多嚴格, 對自尊心產生的負面影響就有多深
* 我們對事物常抱持著一種All or nothing—要不全拿, 要不一無所有的二元性思考,
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都處於灰色地帶
* 所謂的憤怒, 大多是為了隱藏自己受傷的情感而表現在外的情緒, 憤怒的源頭其實潛藏了
* 未被滿足的期待與要求
* 把“應該這麼做”轉化為“如果這麼做就好了”
* 傾聽很重要, 但也要把自己的想法化為語言
* 所謂的“與自己和解”就是自覺對他人而言, 自己是“有點麻煩的存在”,
並完全接受那樣的自己
註
1. 能感覺到自己內在潛藏的本質, 相信自我價值的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98.2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04423216.A.E4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