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高雄都有政府經營的「公家當鋪」,也就是「動產質借所」,高雄市財政局就有附屬的動產質借所,該所經理蔡慈榕表示,動產質借所從1928年就成立,迄今超過90年歷史,成立的目的主要是扶助社會經濟弱勢,並非以營利為目的。
動產質借所與一般當鋪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利率,蔡慈榕表示,一般當鋪的利率是月息2~3分,也就是年利率24~36%,若是汽車借款利率更高,但動產質借所的利率月息僅9厘,換算年利率是10.8%,還款相對輕鬆。
高雄汽車借款 在 張顯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高雄擺脫負債城市就看韓國瑜!
高雄市政府負債高達近3000億,市民277.35萬人,等同每位市民0歲幼兒至100歲人瑞;身上都背負10萬8千元的市府負債。陳其邁繼陳菊、謝長廷都是民進黨籍,若有能力打消負債,陳菊為什麼不做 ? 留給陳其邁再處裡 ? 陳菊為何還要留一個債留子孫的罵名 ? 高雄市下一屆市長若是陳其邁當選;陳(陳菊)規陳(陳其邁)隨是基本不變的原則,那高雄真的還要繼續沉淪;負債繼續增加,直到美國汽車大城底特律的境地嗎 ?
曾經的汽車之城、音樂之都底特律已風光不再,不僅躍居美國「最悲慘城市」排行榜榜首,更於2013年7月18日下午正式向美國聯邦政府申請破產保護,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破產案的主角。底特律於2013年3月份時已宣佈進入財政緊急狀態,該市的長期負債已達到約185億美元(約台幣5550億元)的天文數字,實在無力回天,宣告破產是唯一出路。市政府破產,連清潔隊、警察也請不起,底特律市民致電警方平均要等待58分鐘才能得到回應,而美國平均等待時間為11分鐘。破案率僅為8.7%,城市髒亂敗壞、犯罪率節節高升,不要覺得顯耀在危言聳聽唱衰高雄,高雄市再不換黨換人執政,改懸更張、勵精圖治,隨著高雄人口老化、少子化,稅收下滑繼續舉債,難保高雄不是台灣的底特律!
每次提到高雄市府負債,高雄市府總解釋說,30年前,蘇南成、吳敦義、謝長廷等歷任市長就累積舉債了 1494 億元,才導致現今高雄市的債務數字高於其他縣市。問題是,現在負債2900多億元扣掉1494億元,陳菊在高雄市長任內的舉債金額還是高達近1500億元,平均每年要舉債110多億元。陳菊可以拍拍屁股就任總統府秘書長,而高雄市民卻要苦哈哈的留守債務,這可是前進台北,債留高雄。
高雄市政府的負債餘額、平均每位市民的負擔債務,都高居台灣所有縣市之冠,陳菊這位高雄市的大家長是如何理市政府的財政?根據高雄市政府財政局106年的施政計畫,市政府支付公債及長、短期借款的利息為21億9百多萬元,高雄市政府龐大的債務可是每年要支付沉重的利息,想想看,一年21億元,市政府可以做多少事?
以高雄市政府編列的107年預算為例,社會救助的預算才19億1千多萬元,其中,老弱及特殊市民收容給養計畫編列8千多萬元,低收入戶及清寒市民救助計畫編列18億2千多萬元。陳菊不斷的舉債,讓市政府每年背負沉重的利息支出,做了11年多的市長,她真的對得起高雄市民嗎?她真的問心無愧嗎?
而陳其邁陳菊的繼承者,選戰至今;從未說明若選上市長如何打消高雄市沉重的負債,還在講陳水扁的特赦問題,難到陳水扁對陳其邁父子的知遇之恩,遠大於高雄市的財政虧空問題 ? 陳其邁看來還是一位「不時人間煙火、何不食肉糜」的民進黨市長候選人!
高雄汽車借款 在 陳信諭 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英國的轉型經驗提供我們不同面向的思考,所有成功的經驗不外乎「知識、創意、文化」而城市的根本是人,如何有效地將人聚集起來,使之激盪出火花,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因此,政府不論規劃何種政策,都必須以人為本,並且擬定一套能夠平衡短期需求與長期目標的策略,在務實&可實現的基礎上,開展一套別人不易取代、具有高雄優勢的總體願景。
--
❙ 英國的選擇,會給台灣以及高雄什麼啟示?
『弔詭的是,英國的轉型大方向理論是對的,但因為「太成功做過頭」,在市場的樂觀與非理性逐利下,結果埋下了許多不穩定因素。同時經濟轉向過度仰賴進口製造產品的內需市場,而未充分投資智慧財產與高端製造產業,使得國貿競爭力變得「單薄」。
在城市的層面,英格蘭東北部的舊工業地帶,也透過引入服務業,文化產業,觀光業和加強高等學術投資,讓許多舊市鎮重生。
之後我們可以在討論幾個例子。但這些「成功案例」,仍然面臨相對低薪,人才吸引力不足,以及大倫敦地帶的嚴重磁吸,使得區域性的服務業擴張有限。因此許多人倡議「重回製造業」。
當然,這樣的製造業和過去的不同,透過投資高等教育,強化與智財與服務業的產業鏈建構,並保留變化彈性,或許可以建立一類高產值,去中心,強調智力共享的製造聚落。這和英國現有的優勢結合,更可以面對未來挑戰,才能在全球化的年代中,找到地方城市存在的價值』
#Kaohsiung #UK #高雄 #好過日
#城市為何衰敗: United Kingdom 英國如何面對工業衰退?
早在美國鏽帶的衰退前,英格蘭東北部早就面臨的同樣的狀況。
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19 世紀初的聯合王國(以下簡稱英國)透過技術的領先以及資本與勞力的集中,實現了大量生產的模式,也創造了數十萬位在城市的新興工作機會, 曼徹斯特 和 利物浦 等樞紐城市藉由水路與通向世界的港口連結而興起,把國內的工業產能與全球市場連接在一起。
然而,工業的起源地也是第一個體驗到所謂「後工業化」衝擊的區域。在達到 1912 年的巔峰後,英國紡織業開始衰退,在兩次大戰過後,帝國的消失更使市場快速萎縮,長期仰賴既定市場的紡織業者不知不覺間喪失了競爭力,這僅僅是一連串大量製造業工作機會流失的開始。
有個特別的現象是,作為工業祖國和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的英國,在今天給人的「製造業品牌」形象卻極為薄弱,和其他鄰國如德法相比更是如此。
英國沒有自己的主要汽車品牌,曾經是全球最大汽車廠的英國李蘭(British Leyland)在 70 年代快速衰亡,而今,作為鐵道祖國,也沒有任何一家軌道系統製造業,英國的汽車和軌道產值,相當一部分來自於在英國生產的外商,例如日產或日立。同時,製造業雇用人數也大幅下降,例如在 1970 年代,光是紡織業僱用人數就達 75.6 萬人,但今日不到 10 萬人。
❙ 今天的英國就沒有工業嗎?
並非如此,英國有世界頂尖航太與軍火公司 BAE Systems(英國在世界國防工業市佔率 9%,航太 17%),有兩家世界前十大藥廠,有世界前幾大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 Shell),有超跑品牌 McLaren,同時 F1 賽車的主要製造與供應商也集中在牛津郡周邊,被稱為「賽車谷」。
換句話說,沒有任何世界主要車廠的英國,卻是世界汽車尖端技術的供應者。在技術層面,劍橋附近的矽沼(Silicon Fen)座落有 ARM 控股等 1400 家以上的高科技公司,英國優良的高教體系在吸納全球人才以及生產專利上都是世界頂尖。
而在整體經濟層面,放棄許多類製造業的英國,經濟表現並未明顯落後。最大的支柱來自以倫敦為中心的跨國金融業,但除此之外,包含廣告行銷,法務,會計,通信,影視體育產業等等服務業,在 2011 年外銷 1900 億英鎊(約 7.6 兆台幣)的服務,創造了 700 億英鎊(2.8 兆台幣)的貿易順差。在工黨推動的 Cool Britannia 政策上,也特別強調了英國文化產業與文化衍生產業的優勢。
在進入 21 世紀之際,步履蹣跚的大不列顛,似乎變酷了,變聰明,變乾淨,也變輕了。這不只是一種氣氛,更反映在數字上,倫敦政經學院分析工黨政府從 1997-2010 年的經濟數據,指出「與其他主要國家相比,無論就生產力或勞動市場來看,英國......的表現都很搶眼,生產力的表現並不完全集中於金融,房地產,政府服務等「泡沫」經濟,而是來自人力資源,資訊和通信技術,以及效率的提升,尤其是企業服務與發行網路等」
在《國家如何維繫經濟命脈中》一書中,作者提到興盛的國家有三個特色:
‣‣ 第一:把經濟建立在現有資源上,從現有優勢出發,例如阿拉伯的石油和中國印度的人力。如果沒有天然資源,那可能就得人工培育的次級資源,例如高品質高學歷的人力,世界級的金融中心,但無論如何,要從零開始非常困難。
‣‣ 第二:經濟體要把資源投資在所知最高價值的活動上,特別是要追求相對優勢的利潤最大者,也就是經濟學的機會成本與比較利益。
‣‣ 第三:成功國家的經濟是有彈性的,會隨著環境變遷而因應,不會長久地抓著過去不放。也就是說,可以很快轉移到高利潤的產業而割捨低回報的產業。
在比較利益的考量下,全球不同國家會形成分工體系,各發揮相對優勢,達到最大利益。那麼,英國不就是這麼做嗎?
簡而言之,隨著中國廉價工業能量大量成長,在 1990 年代,歐美突然發現在工廠利潤越來越低的同時,商品也變得越來越便宜,零售業變得暢旺,在產能外移之際,國內製造業工作機會雖然下降,但國民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大量購買更多產品,整體的生活水準得到提升。
而在理想狀態下,過剩的產能與資金還能投資到高科技與精密製造業,製造業雇用人力下降,但單位生產力上升,總產值仍然能成長。就像是在工業革命時期,英格蘭的農業人口比例減少一半,但卻未導致糧食危機。雖然在 1850 年代後,英國進口的食物已經超過出口,但因為原本用於農業的資源可以轉而投資在工業上,因此英國不但大幅提升製造生產力,也有能力創造收益進口農產品。
聽起來,這樣的類比似乎讓英國的產業變遷成了皆大歡喜的「去工業化革命」,但問題來了, 1980 年代開始,英國的收支帳轉為赤字,意思在於英國從世界借款來支應消費支出。貿易逆差並不是問題,也不是缺乏競爭力的象徵,若是更多游資投入市場,經濟反倒能持續成長。但在理想上,支出擴張與借貸應該至少要有部分投入未來的產業需求,但這卻是英國沒有完全做到的。
例如在新興能源產業方面,英國擁有最大離岸風電市場,但風機工廠卻屬於瑞典國營企業所有,英國承包商只取得 20-30% 的計畫,流失的工業基礎使得英國國內製造業無法確實因應政策和市場變化而取得優勢。且外銷產業不足以維繫。
在金融風暴後,金融服務業也被發現有許多弱點,例如金管監管失靈造成的風險飆升,使銀行有恃無恐的政府補貼,超過規模經濟的擴張等等。而金融風暴之前,英國在太過倚賴金融與房地產市場榮景下,使得市場不確定上升,也造成經濟重創。
❙ 英國的選擇,會給台灣以及高雄什麼啟示?
(好過日城市想像特輯 https://goo.gl/ANfju1)
弔詭的是,英國的轉型大方向理論是對的,但因為「太成功做過頭」,在市場的樂觀與非理性逐利下,結果埋下了許多不穩定因素。同時經濟轉向過度仰賴進口製造產品的內需市場,而未充分投資智慧財產與高端製造產業,使得國貿競爭力變得「單薄」。
在城市的層面,英格蘭東北部的舊工業地帶,也透過引入服務業,文化產業,觀光業和加強高等學術投資,讓許多舊市鎮重生。
之後我們可以在討論幾個例子。但這些「成功案例」,仍然面臨相對低薪,人才吸引力不足,以及大倫敦地帶的嚴重磁吸,使得區域性的服務業擴張有限。因此許多人倡議「重回製造業」。
當然,這樣的製造業和過去的不同,透過投資高等教育,強化與智財與服務業的產業鏈建構,並保留變化彈性,或許可以建立一類高產值,去中心,強調智力共享的製造聚落。這和英國現有的優勢結合,更可以面對未來挑戰,才能在全球化的年代中,找到地方城市存在的價值。
#Kaohsiung #UK #高雄 #好過日
▼一秒訂閱高雄好過日▼
https://m.me/takaogooday
▼好過日IG▼
https://www.instagram.com/takaogooday/
高雄汽車借款 在 590慶豐當舖,高雄當舖,左營當舖,高雄汽車借款,高雄機車借款 ... 的推薦與評價
590慶豐當舖,高雄當舖,左營當舖, 高雄汽車借款,高雄機車借款,高雄黃金借款,高雄房屋二胎,高雄轉當降息,高雄名錶借款,三民當鋪,左營當舖,前金當舖, ... ... <看更多>
高雄汽車借款 在 高雄七賢當舖/高雄當舖/高雄汽車借款/高雄借款/前金當舖/三民 ... 的推薦與評價
汽車借款 的優點? 額度超高:最高可借車價全額。 不需留車:讓您一面開著愛車還可以一面運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