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型肥胖症】:肌少成疾 —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住在隔壁已邁入68歲的楊婆婆自從有糖尿病後,這 10 多年來,飲食都吃的很清淡,因為牙齒不好,所以肉都不太吃,四肢很瘦,走路蹣跚緩慢,年紀大了,也不敢到處跟家人朋友去旅遊,因為走一小段路,腳就會酸,更別說走有樓梯的步道了。
最近走路越來越緩慢,回診時聽醫師講解,才知道自己患了肌少症,因為肌肉量太少,才會導致走不動。為了不要跟楊婆婆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肌少症和學習如何預防吧!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其實生活中有太多機會需要舉超過兩公斤的重量,例如週末去菜市場買一週的菜並提回家,或是腳一拐卻能平衡回來沒有摔倒,這些都需要肌力。
肌力還能幫助你保持自主獨立,能夠上市場買菜,能到社區花園和老鄰居聊天,能抱起朝你衝來的孫子,這是每個人活到生命最終,都不想失去的生命品質。
相反地,萬一肌力退化,連上下樓梯、上廁所、穿衣等日常生活都變成考驗,活動能力退化造成生活處處不便,甚至危險,萬一跌倒,陷入失能臥床,需要花一筆錢找照護,從此人生變黑白。
更糟的是,許多人肌力愈來愈弱,並不是去運動強化肌力,而是逐漸減少活動或尋求省力的方式,例如二樓就不爬了,遠一點的地方也懶得去了,形成惡性循環[1]。
■肌少成疾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約每6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占15.5%)[2],也就是說,每六個老人就有一人有跌倒經驗,同一份調查中更顯示,在他們跌倒後,竟然有六成的老人不採取任何的措施來防止下一次的跌倒。
對於青年或是壯年人口來說,跌倒對於他們不會有太大的風險與傷害,重新站起來,拍一拍灰塵就能繼續往前走下去,就算發現身體有異狀,我們也能迅速發現並且迅速就醫。但是對於65歲以上的老人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嚴重跌到可能會造成老人長期臥床甚至死亡,或出現骨折、頭部受傷等情形,而且曾經跌倒的長者可能會因為害怕再度跌倒而更加依賴家人,家庭往往也會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與時間陪伴他們。
試想,如果這樣的情形不斷發生,在少子與高齡化趨勢難以逆轉的台灣,如何對抗衰老,讓家中的年長者遠離「失能」,是我們將會面臨的難關與挑戰。
■什麼是肌少症?與跌倒有何關聯?
肌少症是一種老化的現象。隨著年齡增加,各項生理器官功能都會逐漸降低,而肌肉的質量更是如此,當肌肉量與其強度、功能都呈現衰退,就是所謂的「肌少症」。
如果你有以下的症狀,就必須多加注意,例如:相較於過去,走路時是否比較不穩,容易腿軟無力?從椅子上起身是否變得吃力,需要依靠手的幫助?無法一口氣走樓梯上樓?
醫師表示,老人家常常說跌到骨頭斷掉是因為骨質疏鬆,其實原因常常是肌肉不夠,他沒有辦法平衡自己。人之所以能活動,是依靠著肌肉、骨骼與關節,而肌肉是帶動關節及骨骼的關鍵,如果肌肉強健有力,便能走得穩,也能夠減少骨骼、關節的負擔。所以「肌少症」的確牽動著年長者是否會跌倒的主因之一。
老年人如果同時擁有肥胖以及肌肉量不足時,稱為「肌少型肥胖症」。對於年長者健康的影響,比單純肥胖症或是肌少症更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症狀,接著可能會讓老年人的面臨失能的困境,死亡率也會上升[3]。
■肌少型肥胖
肥胖會影響健康已是社會大眾普遍知道的常識。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愈高,罹患肥胖相關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病、甚至癌症等的機率也就愈高。
近年來,骨骼肌肉量對健康的影響逐漸意識抬頭。骨骼肌肉質與量的下降,若合併肌肉強度或功能的衰退則為肌少症(sarcopenia),會增加身體失能、罹病率與死亡率。
特別是在老人族群,自然老化過程身體組成會逐漸改變,肌肉質量減少伴隨脂肪組織增加。肌少症被認為是老年病症候群(geriatric syndrome)的表現,若同時併有肥胖則為肌少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SO),對健康更是有加成負面的影響。老年人肌少性肥胖為近年重視及討論度高的議題。
同時符合肥胖及肌少症定義者,為肌少性肥胖患者。目前尚無統一的診斷共識,最常使用的標準為使用身體質量指數及身高或體重校正的四肢骨骼肌肉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divided by body height squared in meters,
ASM/ht2 或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divided by weight, ASM/wt) [4]。
■老人的肌少型肥胖症
肌少型肥胖症,屬於老年症候群的一種,隨著人口老化,盛行率也逐漸提升,增加疾病與失能風險。
當肌少症 (sarcopenia) 與肥胖症(obesity)同時存在時,便稱為SO。目前尚無SO的統一診斷標準。
肥胖指的是身體脂肪過多,常用指標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腰圍、脂肪質量(fat mass)百分比。WHO將肥胖定義為BMI>30,老人因為身高減少,BMI會高估老人肥胖的情形,特別是≧85歲的女性。老人可能同時有體脂肪比例增加及肌肉減少,但BMI無變化的情形[5]。
■研究顯示,肌少症造成老人健康之影響可分為三方面:
(1)肌少症對功能障礙和身體失能的影響: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變差,因此較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
(2)因肌肉與身體的新陳代謝例如人體蛋白質的儲存、調整血糖的代謝等有關,故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
(3)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之為肌少型肥胖症,其對健康之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使老人的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6]。
■肌少型肥胖四項自我檢測
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院長荒井秀典在日本NHK健康頻道上提出若有以下徵兆,提高警覺:
•走路比別人慢
•曾經有過無法在交通號誌轉變前過馬路
•曾經無法打開寶特瓶
•無法單腳穿襪子[7]
■肌少性肥胖症的臨床挑戰
銀髮族罹患肌少症 (sarcopenia)者,外觀上體弱多病、步履蹣跚、齒危髮禿、行動遲緩、搖晃不穩等,這些外觀常被認為是年老後的必然後果,一般人認為年邁體衰只是想當然而的老年無奈,對於肌肉無力的抱怨,常常給予平淡的回應,令病患徒呼負負;近年來許多專家期望從多方面改善銀髮族的體適能和生理機能,以防治肌少症。
臨床上除檢測肌肉量及肌力、步行速度外,目前並無明確的生化檢查指標可供評估肌少症,肌肉量檢測可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生物電阻抗分析儀(bioele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肌力測定可採用手握力 (男性<26kg;女性<18kg),身體機能可評估行走速度(<0.8m/s)或起立速度,用以評量病患的肌少症程度;但各團隊定義肌少症程度的標準不同,且前述檢測項目未能完全反應出療效,因此治療難有共識,唯有及早預防保健,落實保健養生觀念,才是根本防治之道。
原則上防治須增加病患的活動量和改善營養,但應考量個別病患的最佳劑量需求;防治上需同時注意針對潛在病因和併發症的防治。最好諮詢相關醫事人員和營養師,共同從增加身體活動量、攝取適量蛋白質和營養著手。
可是高齡病患較難安全地完成足量運動,且其代謝和消化系統已較退化,平日食量較小,食慾減退,如果為了要提高肌肉量而要求他們去攝取大量蛋白質,是否會使老年人的腎臟超載,都是很大的挑戰。近年來雖然有些特殊營養品或藥物被開發出來,但在驗證療效的實證醫學得到證實之前,仍應先諮詢,才能安全[8]。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從走路痛到穿高跟鞋參加健美!76歲阿嬤4招打敗肌少症、練出好肌力」: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3168
[2]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五」功秘笈學起來 防跌大師就是你!: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141&pid=13090
[3] (小世界新聞)「肌少成疾 肌少症與重訓迷思」:https://bit.ly/3CCIzgG
[4]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第三十五卷 第九期)「肌少性肥胖診斷及治療建議」: https://www.tafm.org.tw/ehc-tafm/s/viewDocument?documentId=324cce8c973e4834b8c519d52e769cd2
[5]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老人的肌少型肥胖症」(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三十二卷第二期):https://bit.ly/37tDTeH
[6] (長庚醫訊-第四十二卷第八期 110年8月1日發刊)「肌少症」:
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1903012
[7] (天下雜誌)比肥胖還恐怖的「肌少型肥胖」:40歲後身體充滿霜降牛肉油花: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1453
[8]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肌少性肥胖症的臨床挑戰」: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74778
➤➤照片
(台北榮民總醫院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高齡醫學中心)「失能及衰弱之預防」-黃安君醫師 An-chun Hwang M.D.:https://www.slideshare.net/tchang101/201708-0819-for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肌少型肥胖症 #肌少症 #失能 #老年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110 2 生理 生化 在 王定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比較台灣歷年參加奧運的成績(扣除沒有參加或零得牌),可以看出來,台灣隊今年奧運獎牌確實大爆發,原因是什麼呢?
除了選手自己的努力和條件之外,定宇分享這5年多來台灣體育公共政策的5大改變給大家參考,
蔡英文政府上任5年多以來,在體育政策上的各項措施,包括經費投入、國訓中心等軟硬體翻新、黃金計畫、強化運動科學重要工程,供大家通盤了解。
一、體育經費估計約8年倍增,110年度增至133.9億:
攤開體育署歷年預算變化,以及用來支持選手的預算比例資料,可以發現規劃從105年度到113年度,這8年間有倍增情況。根據資料顯示,105年度總計96.7億元,到了110年度,已經增加至133.9億元,預計在113年度估計約會來到168億元。
在「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以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上,從102年度體育署70.03億元,其中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僅18.02億元,比率為25.74%;到了110年度,體育署經費來到133.93億元,而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也倍增至36.91億元,比率上逐步提升到27.56%。
至於所謂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其中所包含的項目有4大類,包括四級運動人才培訓及改善基層與大專院校訓練場館、補助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辦理奧亞運選手培訓工作經費、運動教練與選手生涯照顧輔導、優秀運動選手教練獎勵金等。
二、2020年東京奧運會黃金計畫,建立黃金梯隊:
面對這次東京奧運,蔡英文政府推出「黃金計畫」,主要針對這次奧運具備奪牌菁英選手,實施專業個人化的訓練,也挑選下屆奧運會奪牌潛力的選手,進行專案培訓,建立所謂「黃金梯隊」。
在「黃金計畫」的內容方面,包括國內、外參賽與移地訓練所需各項支援、專屬人力支援(教練、防護員、物理治療師、體能訓練師與陪練員等),以及訓練及比賽器材(裝備),還有全面運動科技支援,包括生理體能、生物力學、運動心理、營養生化、醫學防護、運動資訊等。
對於「黃金計畫」的預算編列上,從2018年至2021年,每年編列3億元,共計12億元。在本次奧運執行方面,共有11個運動、38位選手列入黃金計畫,且皆取得奧運參賽資格,其中人員包括舉重女神郭婞淳、體操李智凱、田徑楊俊瀚、拳擊陳念琴、柔道楊勇緯、桌球莊智淵、桌球林昀儒、游泳王冠閎等人。
三、國訓中心硬體設施提升,優化選手住宿環境:
至於硬體設施的精進,近年其實一直有新聞釋出,國訓中心、選手住宿的環境,都一甩過去破舊不堪的狀況。攤開體育署在硬體設施的優化成績,在綜合集訓館方面,在104年落成啟用,為2棟地上7層鋼骨構造之建築物,為符合現代國際訓練場規格及環保規範之綠建築,其內容計有14項運動種類訓練場地及重量訓練室,其中球類館的7項為體操、羽球、籃球、手球、排球、桌球及舉重等,技擊館的7項為空手道、武術、拳擊、擊劍、跆拳道、角力及柔道等。
在宿舍與餐廳部分,在109年落成啟用,宿舍為地下2層、地上8層建築物,而餐廳為地上3層,主要提供教練、選手舒適的居住空間與用餐環境;另外,109年也落成啟用全國首座太陽能發電的直線風雨跑道,主要考量南台灣天氣高溫炎熱,可能造成選手體能負擔,影響到訓練成效,也滿足夜間訓練的需求。
此外,109年也落成「組裝式」游泳池,這是承接2017年台北世大運組裝式游泳池,整合國訓中心周邊設施,提供培訓隊伍訓練使用;而在110年時,落成啟用壘球場室內投打練習場,讓培訓隊不受日曬雨淋的影響。
未來,國訓中心有三期計畫,在109年至113年,5年共編列63億元,就國訓中心用地範圍與整建,包括棒壘球場設施優化、射箭場優化、球館、技擊館優化等。
四、強化「運動科學」、「運動醫學」,提供數據擬定與修改訓練計畫:
過去其實在國訓中心本來就設有「國訓中心運動科學處」,簡稱「運科處」,但是在蔡英文政府2016年上任後,擴大強化後勤能量,一改過去蜻蜓點水、短期支援模式,而是由運科人員、體能訓練師、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運動心理師、運動營養師等「直接進駐」。
在運科處當中,分為「運科組」、「醫護組」,主要負責六大領域,包括運動生理生化、運動心裡諮商、運動醫療防護、科學體能訓練、運動營養補給、力學情蒐資訊整合等。
在後勤能量的提供上,運科處會例行性給予選手、教練數據、長期隨隊機制,主要就每一位選手身體狀況、訓練概況進行檢測,也給教練擬定與修改訓練計畫的參考資料。
五、選手退役後的保障與協助:
對於運動員退役後的下一步,蔡政府則推出「優秀選手轉任計畫」,就優秀退役選手轉任運動教練(聘任奧亞運績優退役選手為教練,協助國家隊培訓工作),每4年增聘至100名,共編列15.2億元(目前已聘任30人,今年奧運結束後將再增聘70人),將至各級學校、基層訓練站擔任運動教練或單項運動協會任職協助推動體育事務。
同時,也規劃獎勵措施,包括國光獎章、國光體育獎助學金;更針對績優身心障礙運動選手及其有功教練,設有獎勵辦法。
110 2 生理 生化 在 大眼媽咪仔澳洲好物分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澳洲代購❤️Healthy Care Shark Cartilage 750mg 鯊魚軟骨素 200粒
【產品特點】
鯊 魚軟骨素主要成份有硫酸軟骨素(CHONDROITION SULFATE)和粘性多醣體(MNCOPOLY SACHARIDE)及礦物質。硫酸軟骨素分解出特殊的蛋白質可抑制血管形成,使迅速增長中的癌細胞逐漸喪失其賴以供輸養份及代謝的毛細胞網絡,以致癌細 胞因營養不良而呈現萎縮甚至消失。粘性多醣體具有高抗癌細胞作用及增加人體免疫能力。礦物質的鈣磷與有機物結合,營養容易被吸收,能提高整體的功效。
【使用說明】
成人:每天1-3粒,餐後服用。
注意:
1、不可與熱飲料同時飲用,鯊魚軟骨粉的主要成分蛋白質,超過60℃將喪失原有功效
2、鯊魚軟骨粉帶有一些魚腥味。如介意的話,可把它混入果汁、牛奶、酸奶、溫茶等其他有味的飲料內飲用
參考做法:有些朋友把它調入溫菜湯內,據說那樣菜湯變得更好喝
3、手術後拆線者(大約一個月內)、嬰兒、孕婦及對魚肉過敏者慎用
建議:因每個人體質而異
【鯊魚軟骨特點】
鯊魚是**古老、最長壽的深海海洋生物之一,已生存4億年之久,它生命力極強,幾乎不被疾病感染,即使受到外傷,傷口也能很快復原.我國是**早對鯊魚開發應用的國家,鯊魚的藥用在我國始見於,依托傳統中醫中藥,積累了豐富的藥用經驗,諸多醫籍不乏記載.在西方,直到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醫學小組經過多年的研究,才發現鯊魚軟骨的藥用價值.然而,真正引起醫藥界重視的是鯊魚軟骨的抗癌作用.美國科學家Luer將高劑量的強致癌劑黃曲霉素B1(aflatoxin B1)注射到鯊魚體內,也不能誘發鯊魚患病,為此引起科學家們極大興趣.上世紀80年代末,Langer及Lane發現鯊魚軟骨中含有阻止腫瘤血管形成的物質.
鯊魚軟骨粉膠囊(SHARK CARTILAGE)的主要成分包括軟骨素(軟多醣的一種)、骨膠原、AFF(抗新生血管生長因子)、蛋白質、鈣及磷等。對風濕、關節炎、骨刺、骨質退 化、骨質疏鬆症、皮膚炎、牛皮癬、濕疹、癌腫瘤、慢性腸胃炎、免疫系統失調等疾病,有一定的抑制和預防作用.
鯊魚軟骨無血管系統,軟骨含有4種複雜的活性蛋白和硫酸軟骨素及動多醣等有效成分,即“防止腫瘤新生血管生長因子”。腫瘤生長和轉移,依賴於新生血管的增 生,以提供養分,若腫瘤的血管網被抑制破壞,那麼腫瘤的生長和發展就會受阻。而“因子”恰好能阻止腫瘤新生血管 網絡的增成,繼而切斷癌細胞的養分及新陳代謝。
根據這個原理,科學家製成了鯊魚軟骨製品,在臨床上應用並取得效果。 1992年,古巴醫生給29位晚期癌患者服用鯊魚軟骨製品,結果有14人恢復健康;美國醫生對110名癌晚期患者使用鯊魚軟骨製品,幾週後,所有患者的腫瘤都有明顯萎縮,其中15人腫瘤完全消。 1994年,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 正式批准用鯊魚軟骨製品防治癌。於是,鯊魚軟骨製品成了保健品市場上的熱點,影響波及全世界
鯊魚軟骨的主要成份:鯊魚軟骨的主要成份為蛋白質,軟骨素硫酸鹽。人所共知,蛋白質是人體所必需的重要的營養成份,而軟骨素硫酸鹽是目前醫學證明的富含粘 性物質的主要代表。粘性物質(粘性多賠體)是人體結統組織的重要成份。人的身體約在20歲左右時軟骨硫酸鹽就會逐漸減少,因此,隨著年齡增長,攝入軟骨素 是十分重要的。
活性生理因子—— 鯊魚軟骨素(SCP, Sulfate Condrontin Protein)。生理調節機能
1.抑制新血管增生,有助於抗癌。
2.抑制惡性腫瘤部位內皮細胞的增生及轉移。
3.抑制體內膠原蛋白酵素的作用。
鯊魚軟骨的作用:
1、鯊魚軟骨中富含的鯊魚軟骨素可以活化人體結締組織,活化細胞,延緩衰老,從而達到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2、鯊魚軟骨中的ATT(抗新生血管生長因子)可以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的生長,斷絕癌細胞的營養供應,使其無法取得養分及氧氣而萎縮消失,令腫瘤自然壞死萎縮,從而達到預防癌的目的。
3、由於許多發炎性及自體免疫性疾病都伴隨有血管異常增生的情況,如風濕性關節炎、幹癬、紅斑性狼瘡等,所以,鯊魚軟骨心的ATT對此類疾病也是具有改善效果,並能緩解發炎以劇痛反應。
4、鯊魚軟骨中的軟骨素所富含的粘性多醣體,可以重建關節軟骨,對軟骨退化有很在幫助。
【品牌介紹】
Healthy care是Nature's Care Australia(納世凱爾澳洲製造有限公司)公司旗下的高端保健品品牌。
Nature's Care成立於1990年,巨資投入建成12000平方米的生化高科技護膚品健康食品工廠於純淨零污染的澳洲悉尼北邊郊區,是澳洲最大的保健品、護膚品生產廠家之一,2006年年產值超過二億澳元,也是澳洲第一家獲得TGA認可的GMP健康食品護膚品廠。
自1990年便以"Nature's Care"為品牌,致力於研發人體環保的高品質產品﹐提倡健康環保、健康食品、健康護膚,為所有的產品投保澳幣1000萬產品責任險。該公司研製的12個 系列產品目前已遠銷歐美、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港澳台等30餘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宗旨:樹立純天然無污染的環保理念,讓人們健康美麗是Nature's Care企業的決心,Nature's Care總是把消費者健康擺在第一,在每一道製作環節嚴密把關,讓您吃得真正得安心。 Nature's Care原料採用有機、純天然植物與無污染的海洋生物,在無菌、真空下製造生產,產品強調"三不加”政策:
*不加化學香精
*不加化學原料
*不加色素
Nature's Care擁有自己的生化實驗室用以針對產品研發和品質控管,並結合了澳洲及瑞士多位生化專家,以最先進的科技並利用澳大利亞特有的天然有機資源,精心研製的有效獨特配方,所有生產程序及管理均符合GMP的嚴格控管標準,且所有產品均通過遵照澳洲國家藥物管理局(TGA)的法規要求並符合世界品牌規格。
有興趣的,歡迎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