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傳送門:
https://youtu.be/LxIMCdlZKkE
市井小民大企劃 !
邀請民眾齊唱【塔綠班之歌】
歡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這幾天翁P在參加美國政治學年會討論台灣議題,十分之辛苦,但他還是來跟我們討論美國和世界的政治現況啦~~~~ft.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翁履中
不會吧,美國政府又要關門了,你在開我玩笑嗎?根據天下雜誌網路版的報導,【本週五中午,也就是美國時間週四午夜,華府可能迎來「關門時刻」。
9月30日是美國聯邦政府財政年度的結束日,如果沒有通過法案或找到其他方法,聯邦政府就會被迫部份停止運作,這將是最近10年來的第三次。先前分別是在歐巴馬和川普任內。
#美國政府關門 這件事,投資人不需要過度恐慌,以歷史經驗來看,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停擺了14次,標普500指數在關門期間並沒有太劇烈的震蕩。在最近一次,川普時代美國政府關門了34天,標普500指數還上漲了10%。
避險基金經理人理萊米德斯(Charles Lemonides)樂觀認為,只要這件事情喬好了,不管是基建法案或大撒幣的紓困方案,都會成為驅動市場更好的利多,市場將迅速反彈。】後續的投資市場會不會跟著變得更動盪不安,甚至影響到美國的正常運作呢?為什麼共和黨反對民主黨要提高債務上限,這樣不是大家一起完蛋嗎?
不過美國為債務解套的方式,竟然是發行萬億美元面值紀念幣?根據香港01報導,【面對國會共和黨人拒絕支持提升國債上限,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9月28日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聽證上警告,如果國債上限不能在10月18日前提高,美國將面臨史上首次的債務違約。另一邊廂,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則稱民主黨眾議院老將納德勒(Jerrold Nadler)想要有一個「不必國會批准的萬億美元硬幣」。有趣的是,在法律上,拜登當局的確可以鑄造一個面值萬億美元的紀念幣去繞過國會的國債上限。】
美國軍方自從上次的川普任內偷打電話給中方將領問題之後,最近又出了另外一個狀況,在面對聽證會的時候,參謀首長聯席會的將領作證時的說法跟拜登完全不同,根據世界新聞網的報導:【美國自阿富汗撤軍混亂招致國會調查,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28日在參院作證時說,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是「戰略失敗」(strategic failure),並表示其實美國應該在阿富汗保留數千駐軍,才能避免美方支持的喀布爾政府垮台,防止民兵組織神學士(Taliban)迅速奪權。先前有消息傳出,密利曾建議拜登總統不要將所有美軍從阿富汗撤出;同時出席28日參院軍事委員會(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聽證會的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麥肯齊(Kenneth McKenzie)在會上證實消息為真。】軍令和政令系統講的說法顯然不同,因為拜登在接受電視訪問的時候說軍方沒有建議他要留駐軍在阿富汗!這下子阿富汗戰爭的難堪結果到底要怎麼收拾呢?
被關押許久的華為長公主 #孟晚舟 被釋放了,同時在中國被逮捕的兩名加拿大人也可以回家了,但是這一連串的動作還是中美對抗的一部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根據BBC的報導:【審理孟晚舟案的加拿大法官原定於10月21日確定最後裁決日期,卻在不到一個月時突然把人釋放了,為何會有這麼大的轉變?
簡單來說,孟晚舟獲釋是基於她與美國紐約布魯克林聯邦法院達成的一項交易。
孟晚舟承認參與了一些不當行為,作為交換,檢察官延遲了對她進行的電匯和銀行欺詐罪等四項刑事指控,美國政府也同意撤回向加拿大提出的引渡要求。
這一所謂交易在美國法律上稱為「延期起訴協議」(Deferred Prosecution Agreement,簡稱DPA)。
這份協議附帶一份事實陳述,其中詳細說明了孟晚舟如何向一家金融機構做出了故意虛假陳述。該協議要求孟晚舟不發表與該事實陳述相矛盾的聲明,不違反美國法律。
從技術上講,對孟晚舟的指控依然存在,但如果她遵守該協議的要求,這些指控將在在四年內(從被捕日算起,即到2022年12月)撤銷。
從去年年底開始,就有消息傳出,稱美國法院正與孟晚舟就一項協議達成共識。《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國際媒體引述知情人稱,雙方都有此意願,部分原因是他們都不能完全確信能在引渡官司中獲勝。】但這是法律角度的解讀,可是中美雙方各自有甚麼打算呢?
不過美國究竟不是吃素的,從幾件新聞事件可以看出端倪,根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導:【歐盟:台灣是理念相近重要經濟夥伴但不承認其國家地位】,文中指出:【歐中外長第11界戰略對話在9月28日舉行視訊會議並談及台灣議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表示台灣是理念相近的重要經濟夥伴,歐盟及其成員國有興趣與台灣發展合作,但不承認國家地位。】而在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美國和歐盟將攜手解決晶片短缺和技術問題】。加上風傳媒的報導,【「你們台積電跟我們三星都受影響!」韓媒爆料,美國恐以法令逼迫交出機密?】美國這陣法到底在布局些甚麼呢?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日本自民黨主席選舉結果出爐,前外務大臣 #岸田文雄 兩輪投票都以最高票,取得完全勝利。第二輪投票,岸田以257票對170票,勝過河野太郎當選。他也將成為日本第100任總理大臣。岸田將在台北時間傍晚5時舉行記者會。在外交與安保方面,岸田提出「信賴」與「三覺悟」,三覺悟包括誓死捍衛民主主義、誓死守護日本和平與安定、主導能為人類未來有所貢獻的國際社會。岸田主張,強化美日同盟,推進島嶼防衛合作;強化海上保安廳的能力與自衛隊的合作,為了應對中國海警船入侵日本領海,將研議修正海上保安廳法、自衛隊法制定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日本的新首相對台灣和對全球的政治狀況會有甚麼影響呢?
另外,北韓最近不是一直謠傳它們的疫情跟經濟狀況都很不好,為什麼又可以發射新型飛彈啦!根據風傳媒的報導:【北韓(朝鮮)又有軍事大動作,13日宣佈已成功試射「遠程巡弋飛彈」,精準命中目標。南韓《韓聯社》指出,這是北韓今年以來第4次軍事挑釁。北韓先後在美國總統拜登就任後的1月22日和3月21日試射巡弋飛彈,3月25日首次進行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短程彈道飛彈試射。
北韓官媒《朝中社》13日報導,朝鮮國防科學院於9月11日和12日成功試射最新研製的遠程巡弋飛彈,飛彈沿朝鮮領土和領海上空的預定軌道飛行7580秒(2小時06分20秒),精準命中1500公里外的預定目標。試射結果,最新研製的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推力等技術指標、飛彈的飛行控制性能、採用複合制導結合方式的末端制導的命中精度全部滿足設計要求,總體武器系統運營有效性和實用性卓越。】這到底是希望達成甚麼目的?總不可能是飛彈射了之後糧食大米都夠了吧?
Dennis 的全球政治筆記 - 履行中庸,筆寫諍言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市井小民大企劃 ! 邀請民眾齊唱【塔綠班之歌】 歡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
1980年代台灣的兩大報是指 在 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法國觀點:《Taïwan, le prochain repli stratégique de l'Occident ?》
臺灣,西方的下一個戰略撤退?
美國大西洋報刊登China’s ‘Very Tricky Situation’一文之後,法國大西洋報訪問了法國學者的看法。原文翻譯如下:
(文中受訪學者是Barthélémy Courmont是里爾天主教大學的講師,也是IRIS的研究主任,負責亞太部門。)
❓Atlantico: 美國《大西洋報》強調了臺灣在美國和中國的地緣政治角逐中的重要性。讓這個島嶼如此具有戰略意義的原因是什麼?
🟢Barthélemy Courmont : 台灣的重要性並非最近的事,只是受到重新評估。從1950年代起,在朝鮮戰爭的邊緣地帶,臺灣被美國視為防堵共產主義在東亞擴張的堡壘。主要是艾森豪政府中的共和黨政治家,不惜一切代價保衛臺灣以抵禦中國大陸的壓力。這種由兩國之間的協議所確認的戰略重要性,一直持續到冷戰結束,甚至持續到美國承認中國之後。因此,1979年的《臺灣關係法》擴展了兩國的戰略夥伴關係。美蘇兩極對抗結束後,人們對臺灣的興趣發生了變化。台灣在1980年代建立和鞏固了民主制度,臺北政府化身對抗極權政權的民主制度捍衛者,與此同時,臺灣也成為國際經濟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中國則以天安門事件驟然澆熄了民主化的希望,兩個中國(les deux Chine)的經濟同樣快速起飛(臺灣在這方面先於中國大陸),但採取了相反的政治軌道,造持兩者之間差距越來越深。
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對國力的宣揚,加上美國逐漸從亞洲撤出,導致人們擔心美國會在亞洲失去所有的影響力。因此,盟國們動員組成了 "反中國陣線"( front anti-chinois),結合對民主的肯定、加強戰略對話並警惕與中國崛起有關的危機。因此,華盛頓不斷重申其與日本和韓國的關係,美國這兩個國家的軍事影響在冷戰結束30年後仍然非常強大。沒有得到外交承認的臺灣,在與中國發生安全危機的情況下,仍然受到華盛頓的保護,至少在其公開的意圖中是如此。鑒於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臺灣的 "心結"(noeud,借用美國政治學家Richard Bush的說法)因此越來越緊。雖然把臺灣描述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似乎略嫌誇張,正如《經濟學人》去年春天的表現,但無可爭議的是,這個擁有2300萬居民的島嶼,其戰略重要性與今天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權力爭奪密切相關。這裡要提醒的是,中國將台灣視為叛亂省份,並自1949年分離後要求恢復領土。
❓雖然美國已經匆匆從阿富汗撤出,但西方會如此輕易地失去其在臺灣的影響力嗎?這將產生什麼影響?
🟢這不太可能,但同時也應該謹慎行事。為什麼不太可能,因為臺灣的民主政府和島上的絕大多數人(écrasante majorité)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甚至是對其主權的潛在威脅。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是臺灣唯一的敵人,而臺灣是中國唯一的敵人。面對這種威脅,考慮到過去二十年來軍事權力平衡已經改變,北京目前占優勢(別忘了直到2000年代中期,臺灣的軍事能力還能威懾中國),臺北必須依靠能夠提供援助的戰略夥伴。因此,與美國的聯繫是不可或缺的,與日本或歐洲國家之間的合作也是如此,還有東南亞國家。華盛頓的戰略影響在臺灣仍然非常有存在感。
同時,美國這種戰略支持的可信度如何,以及最重要的,臺灣人如何看待這種支持?一個經常被忽視的插曲可以說明狀況。2005年,中國通過了「反分裂法」(loi anti-secession),旨在勸阻陳水扁總統當時主張的臺灣獨立宣言。美國重申其對臺北的戰略支持作為回應,但明確指出,這種支持不是自動的(automatique),在臺北「挑釁」的情況下不適用。換句話說,華盛頓保留干預或撤退的權利,這取決於對具體事件的評估。如果中國對臺灣進行軍事攻擊--順帶一提,這種可能性必須讓我們參考博弈理論(la théorie des jeux)-- ,美國將在該確切時刻判斷介入的程度。而如果在美國看來,是臺灣挑釁北京,那麼美國的承諾很有可能減縮成態度上的宣示。臺灣並不會等到阿富汗的潰敗才意識到戰略對話和軍事承諾之間的區別。
❓從阿富汗撤軍是否反而會讓美國更加專注於與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決戰?
🟢首先,應該知道,從阿富汗 "撤軍 "是美國在該地區外交政策的失敗,而並非只是部隊移動…。二十年來,中國一直是美國領袖,包括民主黨和共和黨人的心頭大患,而且這種心頭大患還在繼續擴大,有可能會忘記地緣政治不僅僅是兩國之間的拉鋸戰。華盛頓並沒有等到從阿富汗撤軍才認定中國是其一貫的對手,無論該認定是對是錯。在這種格局下,美國不斷尋求鞏固其在亞太地區的盟友網絡,利用口號(印度洋-太平洋是最新的口號)和威脅,有時是真的,有時不太是。QUAD(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四國峰會)包括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以及華盛頓,是拜登政府的優先事項。然而,在這個非常異質的集團本身的限制之外,其成員有時有非常不同的利益,華盛頓召集新的戰略夥伴的能力似乎有限。說服首爾加入QUAD的努力至今沒有成功,而對中國崛起的擔憂非常強烈的東南亞,也沒有被這個集團的邏輯所吸引。再加上這裡提到的所有國家,除印度外,都是與中國一起簽署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的國家......。簡而言之,中美對決在華盛頓被大力宣傳,但在亞太地區,對該地區的國家和公司而言,其現實情況又是如何?
📌訪問原文連結
https://www.atlantico.fr/article/decryptage/taiwan-le-prochain-repli-strategique-de-l-occident-barthelemy-courmont
📌美國大西洋報文章連結
https://www.theatlantic.com/international/archive/2021/09/china-taiwan-afghanistan/619950/
1980年代台灣的兩大報是指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艘船的滲透蝴蝶效應】
#只是偷渡而已?
想到台灣海岸線的「偷渡」,通常你會想到什麼?
尋求生存?找工作賺錢?偷渡商品做非法貿易?
但若以軍事和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偷渡並非僅只是走私人口或商品的行為而已,是具有滲透作戰的危險性。
在過去軍事歷史上,我們看到諸多海岸滲透的實例。
譬如古巴革命的格拉瑪號遠征,流亡的卡斯楚因此回到了古巴,切格瓦拉也搭上了這艘船,倖存者依同情者的協助建立了游擊隊的核心,日後在古巴翻天覆地。
「滲透」當然是許多軍事行動的必備手段之一,高報酬也高風險。
像是中華民國政府過去的「海威行動」,將特種或情報人員派至中國秘密行動,海威是國光計畫期間的行動,是中華民國政府規劃的大規模反攻行動。那時蔣中正認為:「如果空投3000-5000人的突擊隊,斷然可以在大陸點燃推翻中共暴政的革命運動。」國軍曾空降廣東沿海建立基地、游擊隊亦曾登陸福建霞浦海尾和南日島登陸。而國光計畫與海威行動,最終在多次情報洩露以及美國不支持的狀況下,以重大傷亡失敗作收。而在八六海戰與烏坵海戰大敗後,蔣中正也逐漸徹底斷了反攻的心思。
鄰國南韓軍事史上,也常見此類滲透狀況,像是「江陵潛艦滲透事件」。1996年時,北韓情報人員潛入江陵海岸進行偵察任務時,「鯊魚級」小型潛艦擱淺,情報人員棄艦上岸,民眾路過發現立即通報,南韓軍方也發現了故障的潛艦,艦艇內發現偽製的南韓軍服和武器,並展開上岸人員的追捕行動。北韓情報與軍事人員,部分集體自盡,部分在逃亡中與南韓軍警交火,最後南韓17人死亡、17人受傷。北韓據悉唯一能確認的倖存者李光洙投誠,之後擔任南韓海軍教官。
以精準情報搜集而著名的英國皇家空軍空勤隊(SAS),也曾滲透進入恐怖組織,狙殺組織領導者再全身而退。世界公認最優秀的特種部隊之一的美國海豹突擊隊,敵後滲透的能耐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足見滲透本來就是游擊作戰、特種作戰一環,且是世界各國軍事上必備的重要戰略手段。
但只有特種部隊才能造成破壞嗎?
#作戰其實有很多手段
今年八月,南韓查獲北韓的認知作戰人員,南韓國家情報院與警察廳對某些人士住處進行扣押搜索,取得檔案發現他們接受北韓指令,比如示威反對購買美國的隱形戰機F-35A,或是宣傳北金正恩的優越,並透過新聞媒體積極舉辦活動,目前有3人被裁定羈押。調查並分析涉案人士有可能與北韓諜報員相約在中國進行秘密接觸。
此外,1980年代開始,偷渡台灣的案例開始變多,除了經濟動機外,在捕獲的中國偷渡漁船中發現很多走私品,其中包括毒品、工業炸藥及武器。當時台灣槍殺案不少武器由中國偷渡管道而來,影響台灣社會秩序甚大,可說是在台灣社會裡埋下有毒的種子。
而特種部隊滲透進入台灣被抓獲恐引起軒然大波,但若是只具特種部隊偷渡技術與裝備,看起來沒有戰力,但攜帶病毒的一般人,就不容易分辨。5月以來幾起偷渡案件都有諸多疑點,例如攜帶豬肉、長距離穿越台灣海峽,都需要特別留意。任何看起來平凡無辜的人員、肉品、植物體、動物,若不嚴防就有可能造成翻天覆地的蝴蝶效應!
中國一直擴大灰色地帶作戰擾亂鄰國,透過可犧牲的民兵漁船打先鋒。CNN曾揭露中國海上的小藍人問題,菲律賓政府也曾指控中國在海域集結兩百多艘漁船干擾海域。此外中國也以海上民兵到台灣海域刻意衝撞、甚至投擲石塊和酒瓶。這類衝突已發生太多次,從我國近海的盜取天然資源,或故意以民船碰撞等等。這些偽裝成民人慢慢零星滲透,實質進行破壞或消磨對方意志,被發現時就說這和解放軍無關、只是民船,實在是非常卑劣狡滑的戰略。
分析這些事件,我們必須料敵從寬,針對敵人在灰色地帶發動作戰預先提防,例如下列幾種:
一、破壞社會秩序:以毒品、武器、盜取國土資源為手段,消耗邊防、擾亂治安。
二、間諜:進行情報蒐集或者是散佈訊息、滲透當地組織。
三、生化作戰:以感染病毒、瘟疫的活體或動植物產品,瓦解當地的經濟、公衛與醫療量能。
以上這些狀況,表面上都可能偽裝成民間人士的零星行動,但必須提防敵軍進行組織破壞的可能,恐成台海安全破口。有必要跨單位研擬出各種因應準備。電影蝴蝶效應有四種結局,但現世的台灣人,我們只能活一次、只有一種結局,不可不慎!
1980年代台灣的兩大報是指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市井小民大企劃 !
邀請民眾齊唱【塔綠班之歌】
歡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這幾天翁P在參加美國政治學年會討論台灣議題,十分之辛苦,但他還是來跟我們討論美國和世界的政治現況啦~~~~ft.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翁履中
不會吧,美國政府又要關門了,你在開我玩笑嗎?根據天下雜誌網路版的報導,【本週五中午,也就是美國時間週四午夜,華府可能迎來「關門時刻」。
9月30日是美國聯邦政府財政年度的結束日,如果沒有通過法案或找到其他方法,聯邦政府就會被迫部份停止運作,這將是最近10年來的第三次。先前分別是在歐巴馬和川普任內。
#美國政府關門 這件事,投資人不需要過度恐慌,以歷史經驗來看,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停擺了14次,標普500指數在關門期間並沒有太劇烈的震蕩。在最近一次,川普時代美國政府關門了34天,標普500指數還上漲了10%。
避險基金經理人理萊米德斯(Charles Lemonides)樂觀認為,只要這件事情喬好了,不管是基建法案或大撒幣的紓困方案,都會成為驅動市場更好的利多,市場將迅速反彈。】後續的投資市場會不會跟著變得更動盪不安,甚至影響到美國的正常運作呢?為什麼共和黨反對民主黨要提高債務上限,這樣不是大家一起完蛋嗎?
不過美國為債務解套的方式,竟然是發行萬億美元面值紀念幣?根據香港01報導,【面對國會共和黨人拒絕支持提升國債上限,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9月28日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聽證上警告,如果國債上限不能在10月18日前提高,美國將面臨史上首次的債務違約。另一邊廂,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則稱民主黨眾議院老將納德勒(Jerrold Nadler)想要有一個「不必國會批准的萬億美元硬幣」。有趣的是,在法律上,拜登當局的確可以鑄造一個面值萬億美元的紀念幣去繞過國會的國債上限。】
美國軍方自從上次的川普任內偷打電話給中方將領問題之後,最近又出了另外一個狀況,在面對聽證會的時候,參謀首長聯席會的將領作證時的說法跟拜登完全不同,根據世界新聞網的報導:【美國自阿富汗撤軍混亂招致國會調查,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28日在參院作證時說,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是「戰略失敗」(strategic failure),並表示其實美國應該在阿富汗保留數千駐軍,才能避免美方支持的喀布爾政府垮台,防止民兵組織神學士(Taliban)迅速奪權。先前有消息傳出,密利曾建議拜登總統不要將所有美軍從阿富汗撤出;同時出席28日參院軍事委員會(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聽證會的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麥肯齊(Kenneth McKenzie)在會上證實消息為真。】軍令和政令系統講的說法顯然不同,因為拜登在接受電視訪問的時候說軍方沒有建議他要留駐軍在阿富汗!這下子阿富汗戰爭的難堪結果到底要怎麼收拾呢?
被關押許久的華為長公主 #孟晚舟 被釋放了,同時在中國被逮捕的兩名加拿大人也可以回家了,但是這一連串的動作還是中美對抗的一部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根據BBC的報導:【審理孟晚舟案的加拿大法官原定於10月21日確定最後裁決日期,卻在不到一個月時突然把人釋放了,為何會有這麼大的轉變?
簡單來說,孟晚舟獲釋是基於她與美國紐約布魯克林聯邦法院達成的一項交易。
孟晚舟承認參與了一些不當行為,作為交換,檢察官延遲了對她進行的電匯和銀行欺詐罪等四項刑事指控,美國政府也同意撤回向加拿大提出的引渡要求。
這一所謂交易在美國法律上稱為「延期起訴協議」(Deferred Prosecution Agreement,簡稱DPA)。
這份協議附帶一份事實陳述,其中詳細說明了孟晚舟如何向一家金融機構做出了故意虛假陳述。該協議要求孟晚舟不發表與該事實陳述相矛盾的聲明,不違反美國法律。
從技術上講,對孟晚舟的指控依然存在,但如果她遵守該協議的要求,這些指控將在在四年內(從被捕日算起,即到2022年12月)撤銷。
從去年年底開始,就有消息傳出,稱美國法院正與孟晚舟就一項協議達成共識。《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國際媒體引述知情人稱,雙方都有此意願,部分原因是他們都不能完全確信能在引渡官司中獲勝。】但這是法律角度的解讀,可是中美雙方各自有甚麼打算呢?
不過美國究竟不是吃素的,從幾件新聞事件可以看出端倪,根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導:【歐盟:台灣是理念相近重要經濟夥伴但不承認其國家地位】,文中指出:【歐中外長第11界戰略對話在9月28日舉行視訊會議並談及台灣議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表示台灣是理念相近的重要經濟夥伴,歐盟及其成員國有興趣與台灣發展合作,但不承認國家地位。】而在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美國和歐盟將攜手解決晶片短缺和技術問題】。加上風傳媒的報導,【「你們台積電跟我們三星都受影響!」韓媒爆料,美國恐以法令逼迫交出機密?】美國這陣法到底在布局些甚麼呢?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日本自民黨主席選舉結果出爐,前外務大臣 #岸田文雄 兩輪投票都以最高票,取得完全勝利。第二輪投票,岸田以257票對170票,勝過河野太郎當選。他也將成為日本第100任總理大臣。岸田將在台北時間傍晚5時舉行記者會。在外交與安保方面,岸田提出「信賴」與「三覺悟」,三覺悟包括誓死捍衛民主主義、誓死守護日本和平與安定、主導能為人類未來有所貢獻的國際社會。岸田主張,強化美日同盟,推進島嶼防衛合作;強化海上保安廳的能力與自衛隊的合作,為了應對中國海警船入侵日本領海,將研議修正海上保安廳法、自衛隊法制定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日本的新首相對台灣和對全球的政治狀況會有甚麼影響呢?
另外,北韓最近不是一直謠傳它們的疫情跟經濟狀況都很不好,為什麼又可以發射新型飛彈啦!根據風傳媒的報導:【北韓(朝鮮)又有軍事大動作,13日宣佈已成功試射「遠程巡弋飛彈」,精準命中目標。南韓《韓聯社》指出,這是北韓今年以來第4次軍事挑釁。北韓先後在美國總統拜登就任後的1月22日和3月21日試射巡弋飛彈,3月25日首次進行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短程彈道飛彈試射。
北韓官媒《朝中社》13日報導,朝鮮國防科學院於9月11日和12日成功試射最新研製的遠程巡弋飛彈,飛彈沿朝鮮領土和領海上空的預定軌道飛行7580秒(2小時06分20秒),精準命中1500公里外的預定目標。試射結果,最新研製的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推力等技術指標、飛彈的飛行控制性能、採用複合制導結合方式的末端制導的命中精度全部滿足設計要求,總體武器系統運營有效性和實用性卓越。】這到底是希望達成甚麼目的?總不可能是飛彈射了之後糧食大米都夠了吧?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1980年代台灣的兩大報是指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生長於彰化的柯金源,體驗到工業化、產業發展對生態的可怖破壞力。他的原生家庭,父親家族務農,由於工廠的廢水汙染,使得農田生產的糧食有著品質的疑慮,母親家族是沿海養殖漁業,1980年代因工業發展需求,要填海造陸,養殖地乃被徵收,遂失去生活空間。於是,環境的受害,也連帶造成弱勢族群更大的痛苦。
堪稱臺灣自然生態環境紀錄片代表人物的柯金源,30年來,始終如一地在同一個領域奮戰,他自言沒有倦怠的時間,即使仍舊悲傷、憤怒和無力,包含非但沒有因為報導或紀錄片的探討,改善環境污染,反倒讓受訪者遭受黑道的攻擊等,他仍舊鏗鏘有勁地表示,自己沒有悲傷的權利,必須將那些情緒轉換成保持前進的力量,直到改變的發生、到來。
柯金源認為,這是他長期性的志業,唯有持續不懈,才能創造臺灣將來的可能性。
多年下來,即便有各種挫折與痛苦,但柯金源的絕不停歇,終究累積不少成果,召喚起更多人對環境的關注,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使得對於自然的愛護之心萌芽在社會各個層面。
當發財成為長久以來臺灣某種奇怪的慣性思維時,柯金源直指核心地說明,一旦環境被破壞,譬如空氣、水遭受污染,將來我們反而需要花更多的錢去買健康的水與空氣,這是異常荒謬的決定。唯有此刻設下環境的停損點,讓島國的生態慢慢修復,才不會導致慘烈局面在日後發生。對柯金源來說,這是價值觀的選擇,攸關於臺灣優質環境的想像與其未來。
小檔案
柯金源,人稱柯導、柯師傅,現任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1962年出生於彰化伸港,1980年代以打工方式購買第一部相機,開始記錄台灣自然景貌,而後任職媒體,主跑政經與社運。1990年,因目睹嘉義東石網寮村因颱風淹水39天卻缺乏媒體關注之慘況,決心專注耕耘環境新聞,並開始參與電子媒體。1993年起在平面媒體撰寫環境議題專欄,前後長達12年,共累積超過30萬字的臺灣環境田野調查資料。1998年他進入公視新聞部服務至今,已累積20多萬張環境紀錄圖像、27部環境紀錄片作品。
紀錄片作品有《來自斷層的消息》(2000)、《烏坵》(2002)、《阿瑪斯》(2003)、《彌猴列傳》(2004)、《記憶珊瑚》(2004)、《天大地大》(2005)、《產房》(2006)、《天堂路》(2007)、《前進南極》(2008)、《夢想巔峰》(2009)、《登峰造極》(2009)、《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2010)、《海岸群像》(2011)、《黑》(2013)、《空襲警報》(2013)、《餘生共游》(2014)、《命水》(2015)、《水戰》(2015)、《海》(2016),《前進》(2017)等。亦曾發表攝影個展如《意念的表象》(1990)、《再見海洋》(1998)、《海洋臺灣》(2000)等,並著有《山美-達娜伊谷的傳奇》(2002)、《臺灣水資源脈絡》(2003)、《我們的島》(2006)、《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2018)等書。
1997年起,柯金源入圍與獲得國內外超過一百個重要獎項,其中包括個人入圍七次電視金鐘獎、獲頒攝影與非戲劇導演三座金鐘獎,以「動物救援」獲得NPO媒體報導獎【電視報導首獎】,《獼猴的戰爭與和平》更同時獲得美國【CINE金鷹獎】、美國廣播電視博物館【永久典藏】以及美國蒙大拿國際野生動物影展IWFF兩項大獎與九項優異獎,近年代表作為紀錄片《海》,記錄臺灣近二十幾年來的海洋環境變遷,全片沒有旁白與配樂,以質樸的影像敘事深入海洋。多部作品入圍加拿大、瑞典、印度、新加坡、泰國、中國、西班牙等各國相關影展。
創辦人:馬立群 總編輯: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師:吳姿瑩、林艾德 剪接:徐珮珊
作品提供:柯金源 場地提供: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1980年代台灣的兩大報是指 在 曾柏瑜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伊朗要當美國的棋子還是塞子!
🍎柏瑜吃果子 ep.13🌍
(不方便看影片的朋友,也可以看內文喲)
上週伊朗擊落了一架美國無人機,川普立刻發推,大罵伊朗鑄成了大錯,馬上就準備派兵轟炸!
但不久之後,就心平氣和地在記者會表示他不認為伊朗的行為是蓄意攻擊,考量到可能的傷亡,在轟炸的前幾分鐘,臨時取消了行動。
一台無人機差點引發戰火,美國到底為何要對一台無人機氣pupu?
#我的朋友不能有核🚀
1950年代美伊兩國還是盟國關係,伊朗更是中東發展比較快速的國家,甚至已經開始發展核能。但是到了1980年代,美國就多次指責伊朗在秘密研發核武,從此與伊朗絕交!在兩伊戰爭之後也開始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
#武器不要拿出來炫耀啊笨蛋
2003年伊朗宣布他們成功提煉鈾元素(發展核武的關鍵元素),為了阻止核擴散,聯合國安理會就發動制裁,切斷伊朗和國際金融機構之間的聯繫。
伊朗受不了之下,被迫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從2004年開始,宣布停止提煉鈾元素。
有些事真的「可以做,不能說」阿!
被發現有核武還不被抄家吃棍!?
#學不會教訓94要炫耀✊🏻
到了2006年,伊朗可能覺得風頭過了,又開始提煉。還宣布成功提煉出純度達3.5%的濃縮鈾,一下子晉升國際核八強之一。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覺得再這樣下去不行,就開始和伊朗漫長的談判、制裁、再談判。
直到2015年,伊朗、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六個國家終於和伊朗達成協議,歐巴馬也簽署了行政命令,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
#美國的主戰派vs.主和派
其實美國內部對伊朗的態度也有主戰派、主和派。主和派的代表,就是當時的總統歐巴馬;主戰派的代表,就是現在的總統川普。
川普在他當選美國總統之後,就開始對伊朗採取強硬的態度。去年5月,川普突然單方面宣佈要撤回伊核協議,恢復經濟制裁,想用這個方式迫使伊朗重新談判,這舉動馬上造成伊朗的經濟嚴重打擊。
#川普擊碎伊朗的發財夢💰
2018年11月,川普又再宣布,要把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也納入經濟制裁,而台灣也名列其中,伊朗的經濟一下子雪上加霜。
因為伊朗許多國民跟企業,在2016年取消經濟制裁後,以為經濟可以重新起飛,高度期待要發大財。沒想到才維持一年多,美國又打算重啟經濟制裁。
#不買我的石油我就做核彈🛢
今年5月美國表示由於中東的麻煩升級,因此向波斯灣派遣航空母艦和B52轟炸機。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為了報復美國的經濟制裁,伊朗將不會再履行限制核能發展的協議。
後來中東兩艘油輪遇襲爆炸,美國就指責是伊朗所為,甚至還釋出相關影片。到了6月伊朗為了把石油賣出去,對國際宣布「除非歐洲能確保伊朗石油的銷售,不然伊朗就要違反協議中限制的濃縮鈾庫存量」
#美國為了世界和平不惜開打?
花了這麼大的力氣處理伊朗核子問題,美國到底想幹嘛?
根據美國國防部長表示,他們希望「伊朗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什麼是正常國家?台灣算嗎?
其實在中東,沙烏地阿拉伯跟伊朗一直是區域兩大強權,一直在爭奪霸主的寶座,已經搶了數十年。
再加上宗教上,沙烏地阿拉伯跟伊朗分屬伊斯蘭教兩個教派,伊朗大部分是什葉派,沙烏地阿拉伯則是遜尼派,兩國又剛好是中東石油存量最大的國家,因此一直在互相較勁。
美國在中東的盟友是沙烏地阿拉伯跟以色列,兩個國家都長期受到伊朗的飛彈威脅。再加上伊朗暗中幫助敘利亞恐怖份子、黎巴嫩真主黨和葉門的內鬥。
因此這次川普的舉動,有部分是希望伊朗希望不要再支援鄰國的戰爭,降低對沙烏地阿拉伯及以色列的飛彈威脅。也希望能夠和伊朗談一個更嚴格的協議,甚至放話不惜改變伊朗政權。
這樣的狀況對歐洲也非常頭痛,到底要繼續維持2015年的舊協議,還是要支持川普可能會提出的新協議呢?
其實中東的情勢已經是箭在弦上,隨時可能爆發戰爭。但是上個禮拜當記者詢問川普,他只回答「it will find out」
總是不按牌理出牌的川普,最後一年的任期還會發生什麼事呢?
哪天宣布要和外星人建交我也不意外XD
#貿易戰還沒結束又開新戰場
#台灣超有禮貌打群架直接站最旁邊
#可以是棋子也可以是塞子
#西洋棋造型的肛塞選我正解

1980年代台灣的兩大報是指 在 台湾媒体史- 快懂百科 的相關結果
党外杂志由于政府打压和1980年代后期台湾舆论渐趋自由而逐渐消失。 中时和联合两大报系也在1970年代分别推出了《时报周刊》和《中国论坛》、《联合月刊》、《联合 ... ... <看更多>
1980年代台灣的兩大報是指 在 第三章台灣媒體作業發展歷程 的相關結果
1971-1980 年代廣告發展時期;(四)、1981-1990 年代廣告趨向國際化時期;鄒 ... 三台(台視、中視、華視)兩大報(中時及聯合報)的競爭態勢逐漸成形,. ... <看更多>
1980年代台灣的兩大報是指 在 台灣報紙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報紙是傳播媒體的一種,由紙張印刷而成的出版品,通常刊載新聞、消息、評論和專欄等,主題通常包括 ... 在臺灣解嚴前,當時《中國時報》、《聯合報》和《中央日報》並稱「三大報」。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