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髖還是開刀』
最近剛好又有一篇BBC的瑜伽報導內容有提到瑜伽體位法練習的可能風險。
-尤其是在髖關節的部分-
但這個討論一點也不新鮮,包含之前一個資深瑜伽老師說她在45歲動了一個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故事,也是在講同樣的事。
開髖,Hip Opening,這個在瑜伽圈大家一定耳熟能詳的用詞,某種程度來說是否也有點誤導練習方向呢?
雖然我們知道髖關節是需要活動度的,但一昧的用盡方法去打開它,似乎不是最好的辦法。有時候現代人因為欠缺運動活動使它變的僵硬,所以直覺覺得就是拉筋就好,但另一方面卻忽略了它同時也是沒力量這個事實,#緊而無力,是真實普遍存在的現象。
針對髖的課程,其實後面新開的課我也開始改名子,包含變成髖主題,或甚至是下肢穩定等等,並不是為了賣新課而特別改一個名字,而是我覺得這樣才是比較符合課程內容的。
先穩定,再動作。先訓練好stabilization,然後才有mobilization。
當然,透過這樣平衡的練習,最後才會自然的打開活動度,一樣是開,怎麼開也是很重要的阿。
希望大家都有個健康的髖,日常生活中真的不需要劈腿跟腳背頭的。
==
參考文章
瑜伽如何征服世界 你該了解它的好處與風險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0304792
我45歲換髖關節,與瑜伽有關?
https://yogapiece.org/%E6%88%9145%E6%AD%B2%E6%8F%9B%E9%AB%…/
#NotHipOpening
#HipStabilization
#HipMobalization
#芯瑜伽 #Xinyoga #Yogi #Kensyogalife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hipstabilization 在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開髖還是開刀』
最近剛好又有一篇BBC的瑜伽報導內容有提到瑜伽體位法練習的可能風險。
-尤其是在髖關節的部分-
但這個討論一點也不新鮮,包含之前一個資深瑜伽老師說她在45歲動了一個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故事,也是在講同樣的事。
開髖,Hip Opening,這個在瑜伽圈大家一定耳熟能詳的用詞,某種程度來說是否也有點誤導練習方向呢?
雖然我們知道髖關節是需要活動度的,但一昧的用盡方法去打開它,似乎不是最好的辦法。有時候現代人因為欠缺運動活動使它變的僵硬,所以直覺覺得就是拉筋就好,但另一方面卻忽略了它同時也是沒力量這個事實,#緊而無力,是真實普遍存在的現象。
針對髖的課程,其實後面新開的課我也開始改名子,包含變成髖主題,或甚至是下肢穩定等等,並不是為了賣新課而特別改一個名字,而是我覺得這樣才是比較符合課程內容的。
先穩定,再動作。先訓練好stabilization,然後才有mobilization。
當然,透過這樣平衡的練習,最後才會自然的打開活動度,一樣是開,怎麼開也是很重要的阿。
希望大家都有個健康的髖,日常生活中真的不需要劈腿跟腳背頭的。
==
參考文章
瑜伽如何征服世界 你該了解它的好處與風險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0304792
我45歲換髖關節,與瑜伽有關?
https://yogapiece.org/%E6%88%9145%E6%AD%B2%E6%8F%9B%E9%AB%96%E9%97%9C%E7%AF%80%EF%BC%8C%E8%88%87%E7%91%9C%E4%BC%BD%E6%9C%89%E9%97%9C%EF%BC%9F/
#NotHipOpening
#HipStabilization
#HipMobalization
#芯瑜伽 #Xinyoga #Yogi #Kensyogalife